• 82.00 KB
  • 2021-06-03 发布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蛊(gǔ)惑 乳媪(ǎo) 修禊(xì) 对症(zhèng)下药 B. 粗糙(cāo) 笑靥(yàn) 伺(sì)机 长歌当(dàng)哭 C. 赧(nǎn)然 赁(lìng)屋 瞭(liào)望 呱呱(gū)而泣 D. 蜕(tuì)皮 冥(míng)然 桀骜(ào) 供(gòng)不应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 B项,靥,应读yè;‎ C项,赁,应读lìn;‎ D项,供,应读gōng。‎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晤面怂恿因地制宜含辛如苦 B. 慰藉修茸贮藏百战不怠 C. 镌刻蛊惑金榜题名疏疏朗朗 D. 服帖炫耀皇天厚土功亏一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 A项,“含辛如苦”的“如”改为“茹”;‎ B项,“修茸”的“茸”改为“葺”;“百战不怠”的“怠”改为“殆”;‎ D项,“皇天厚土”的“厚”改为“后”;‎ 故选C。‎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表谦敬意思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我的涂鸦之作,你可别见笑。‎ B. 你家父和蔼可亲,待我如亲生儿子。‎ C. 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肯定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D. 你赠送的这张相片十分珍贵,我一定会好好惠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得体方面的能力。这道题主要考查敬词、谦词的正确使用。谦辞用在自己身上,敬辞用干别人身上。‎ A项,“涂鸦”,比喻书法拙劣或胡写作(多用做谦辞),句中说是“我”,正确。‎ B项“家父”,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句中说“你家父”不当。‎ C项,“海涵”,如海一样的包容,敬辞。比喻人度量宽大(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句中说“我”“海涵”,错误。‎ D项,“惠存”是敬词,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句中用来指“我”,错误。‎ 故选A。‎ ‎4.下列是我市青果路街区的广告语,与它们的经营场所不对应的是 A. 朵朵时光,真情芬芳——朵夏美发 B. 驻足一刻,玩足千年——博印古玩 C. 火边世界,炉上乾坤——食尚餐厅 D. 今夜无眠,相约明珠——明珠歌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与它们的经营场所不对应”,然后要分析广告语的意思,再看使用的场合,看两者是否对应。‎ A项,“朵朵时光,真情芬芳”,由“朵朵”“真情”“芬芳”等可知,这应是用在“鲜花店”或“花艺设计”,而“朵夏美发”是理发,二者不对应,故A项错误;‎ B项,“驻足一刻,玩足千年”,由“一刻”和“千年”这一对比可知,店内的产品应该是历史久远,由“玩”可以联系“古玩”,故与“博印古玩”一致,二者对应,故B项正确;‎ C项,“火边世界,炉上乾坤”,由“火边”“炉上”可知应是餐厅,与“食尚餐厅”一致,二者对应,故C项正确;‎ D项,“今夜无眠,相约明珠”,由“夜”“相约”可知,应是“歌舞厅”或KTV,且“明珠”与“明珠歌城”相合,故D项正确。‎ 故选A。‎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要给打败,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②面对委屈、挫折、因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 ‎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④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⑤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A. ②③⑤①④‎ B ④②③⑤①‎ C. ④⑤②③①‎ D. ②③④⑤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④中的“这么”紧紧照应前面海明威的话,应排在首位;②③具体解释这一人生态度,应排在④的后面,且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分别照应②的“不是选择逃避”“‎ 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故②在③前面;⑤是对②③的进一步解释,应排在②③之后;①是从反面对比,指出一定要过这一关,所以应排在最后。答案为B项。‎ ‎6.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马上要期末考了,小明在“王者荣耀”的世界中不可自拔,老师告诫他“智勇多困于所溺”。‎ B. 为了备战期末考,小明拿出了《师说》,背了两三段就要放弃,妈妈告诫他“行百里者半九十”‎。‎ C. 地理等级考成绩出来了,小明考得不理想,同学安慰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小明努力走出考试失利的阴霾,奋发学习,他告诉自己“石以砥焉,化钝为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深入理解名句的内涵,然后结合语境准确辨析。平时要广泛阅读积累,强化对古诗文的记忆。‎ A项,“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意思是,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所困扰,用来劝诫人不要沉溺于不良爱好,符合语境。‎ B项,“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激励人在做事的时候要一鼓作气,不可半途而废。符合语境。‎ C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形容友情深厚。本句是劝慰同学正确对待考生成绩,不符合语境。‎ D项,“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意思是,用砥石磨砺可以使刀化钝为利,激励人正确对待磨难和失败。符合语境。 ‎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 中国实现由富到强的巨大转变,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基础。中国的富强得益于文化的强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最强有力的支撑。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不仅是古人治国理政经验智慧的历史总结,一直以来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君子形象一脉相承。‎ 早在春秋之际,我国古人就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强调的“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宝贵思想。 据《论语》记载,子路曾经向老师孔子请教“富而无骄”如何?孔子回答说,已经很不错了,但要是能 做到“富而好礼”就更好。这与孔子回答其另一弟子冉有之问“既富矣,又何加焉",而告诉他要“教之”的道理相辅相成。国家在富庶之后该怎么办,古人以其独特的经验智慧给出了“教之”的方案。 所谓教之,即以礼教之或教之以礼,即按照礼的规范和要求上至治国理政、平定天下,下至日新其 德、修身齐家,从而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个良好风气。‎ 在古人看来,“富而无骄”虽然可堪称道,但仍不过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亦可说是没有责任和 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富而好礼”则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更能 彰显自身的道德自觉和追求,对整个社会和国家良好风气的塑造和维系大有裨益。“以礼示之,天 下国家可得而正也”,如果不依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就好比盲人失去搀扶,在黑暗中寻找东西,必 然不知所措、事与愿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践行的外交原则和行为,无不折射着一个富而有礼的 国家的风度和涵养。‎ 除了 “礼”,作为国之四维,“义”也是古人治国理政所主张和恪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强而有义”就是从伦理角度对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提出的道德引领和规范,“强”既不是“宽柔以教,不报 无道”的南方之强——过于追求隐忍、包容,也不是“衽金革,死而不厌”的北方之强 —— 崇尚勇力、果敢,而是孔子推崇的“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的君子之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指的是把义作为立身之本,依礼而行事。立身之本亦可化为治国之道。能做到“强而有义”的君子之强的国家,必然不会忘记和改变自身抱有的信念和使命,而会恪守德义的初心,坚定不移地按照道义的要求循礼而动,通过践行道义而最终实现其理想追求。这也就是“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的道 理所在。中国已经向世界庄严承诺,“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一贯坚守“强而有义”信念的真实流露。‎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16日第2版)‎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 B. 我国在春秋之际就明确提出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怎么办的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 C. 教之以礼是关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情,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D. “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文论述了中国新时代富而好礼、强而有义与五千年文明一脉相承。‎ B. 第二段引述孔子的话旨在论述国家富起来之后“礼”的重要性。‎ C. 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 D. 末段否定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两个极端为的是凸显对君子之强的推崇。‎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而好礼、强而有义的传统文化必将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精神基础。‎ B. “富而无骄”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久而久之就会为富不仁,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 C. 与“富而好礼”一样,“强而有义”同样展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有为精神道义担当。‎ D. 循礼而动,依义而行,从而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秩序,会是中国对于人类的文化贡献。‎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A项,“历代都彰显出新气象和新风貌”错。文章开头一段是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新气象和新风貌”,而不是“历代都彰显出……”。‎ B项,“明确提出”错。文本说“注意到了国家在实现富强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办的问题,并提供了可资镜鉴的解决之道”,并非“明确提出”。‎ D项,“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人一贯坚守的治国理政信念。”错。文中说的所坚守的信念是“强而有义”,而非““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C项,“从反面阐明中国外交的风度与涵养”错。文中“盲人失去搀扶”的比喻旨在从反面阐明国家富起来之后要按照“礼”的要求治理国家。‎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B项,“这是孔子也是作者所抨击的。‎ ‎”错。“富而无骄”是一种被动的不作为,“久而久之必然会流于为富不仁”,但“在古人看来”仍“可堪称道”,孔子等古人并未完全否定,体现为一种辩证的批判态度;当然作者主要是抨击。‎ 故选B。‎ ‎【点睛】现代文阅读选择题答题技巧:‎ 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勋章 津子围 早晨的阳光暖暖地融入客厅,光线从赵老的背后照了过去,他的影子映在眼前的电视机上。赵老已经在电视机前坐了两个小时,他眯缝着眼睛,不知道是在看电视还是在打盹儿。秋颖一手端着水杯一手拿着药盒,轻声对赵老说:“天晚了,吃过药就休息吧。”‎ 在赵老的世界里,有他自己的时间标准和判断。赵老回过头来,认真地瞅了瞅秋颖,像是在思考并努力理解秋颖所说的话。秋颖示意一下手里的水杯,又将维生素E片和石杉碱甲片递到赵老嘴边。赵老习惯性地吃了药,慢慢起身走向卧室。‎ 来到卧室门口,赵老又返了回来。他拉着秋颖的胳膊,有些神秘地指着书柜上方说:“立春呀,我的宝贝就放在那儿,那里有一个假墙,墙里有一个暗室,里面有一个盒子。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连你也不会告诉!”‎ 秋颖使劲儿点头,她说:“我知道、我知道,您不会告诉我的。”‎ 其实这番话,赵老已经跟她说过多次。‎ ‎“你也早点儿睡吧立新,时间不早了。”‎ 赵老说的立春和立新都是他女儿,秋颖已经习惯他这样张冠李戴了。‎ 安顿好赵老之后,秋颖还真好奇地望了望书柜上方,她看不出那面墙上有什么痕迹,也不确信那里真的有一个暗室。当然,她也不确信赵老有什么宝贝,他所说的宝贝无外乎一些老物件,眼镜、钢笔、手表……对,还有勋章,他最看重的是勋章。存折什么的应该是没有的,那些东西都保存在他的大女儿赵立新手里。‎ 目光从书柜上下来,秋颖看到了窗台下的鸡蛋和蔬菜,她的心扑通扑通乱跳,那里本来是放多肉植物——静夜雪莲、紫公主、梦露、蓝丝绒——的地方。秋颖快步奔向电冰箱,打开门发现她精心饲养的“宝贝”整整齐齐地摆在里面。——赵老是什么时候把冰箱里的东西换出来的呢?她怎么一点儿都没察觉?好在她及时发现了。‎ 秋颖是赵老的儿子老赵——赵建国请的护理工。在她之前,赵家请过多少护工不得而知,秋颖只知道她是坚持时间最久的,算起来她在赵家已经6个月了。秋颖觉得,赵老的儿子和女儿对她都算满意。赵建国觉得秋颖有护理专业知识,比如秋颖不说“老年痴呆”而说“阿尔茨海默症”,她甚至还跟赵建国讲解海马细胞退化以及便秘导致肠内氨水多加重病情什么的,这让赵建国对秋颖刮目相看。赵老的小女儿赵立春在南方工作,难以见面。大女儿赵立新认为秋颖很善良,因为秋颖跟她讲过,一天夜里赵老独自对着树林讲话,唤早已过世的老伴儿的名字,向她解释自己参加大会战不能回家的原因。赵立新问秋颖:“不害怕吗?”秋颖说赵老脑子产生了幻觉,没什么可怕的,这个时候要配合他,绝不能躲避他,更不能指责他,他需要温暖和宽慰。赵立新对秋颖充满了感激之情。‎ 天色微亮,秋颖起床了。她先到卫生间洗漱一番,随后准备叫醒赵老,可刚要推开卧室的房门,发现赵老已经穿戴整齐,独自坐在沙发上。‎ 秋颖以她有限的专业知识认真打理赵老的生活。她将赵老的饮食调整得更加清淡,把平时用药调整到药力大一些的苯二氮卓类。陪赵老下楼前,秋颖还在他脖子上挂了胸牌,上面有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 平时,赵老都在干休所大院内活动,侍弄后院的菜园子或者清扫内部街道。他是一个忘我的保洁义工,经常把刚刚清扫过的地方再反复清扫几遍。下楼之后,赵老戴上手套,拿起笤帚就干起来。秋颖坐在梧桐树下的椅子上,一边看手机,一边监护着赵老……赵老已经走出了秋颖的视线,秋颖没太在意,继续摆弄微信。突然,秋颖愣住了,接着站了起来。秋颖四处寻找赵老,仍不见他的身影。秋颖开始在大院内外奔跑,汗水很快湿透了衣服……这回赵老真的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赵建国、赵立新以及赵老的孙子孙女都过来了,大家一起商量找赵老的办法,近处该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医院、派出所也都问过了,一点儿头绪都没有。后半夜,一家人昏昏欲睡,只有秋颖睁着眼睛,她最担心赵老横穿马路,夜里的车少,但车速都飞快。‎ 第二天早晨才有赵老的消息,一家人立即赶到老区一家私立博物馆。令人难以相信的是,昨天夜里,赵老躲过了值班保安,从三楼阳台爬到了四楼,顺利进入一间小仓库,在仓库门后的暗室里拿到了三枚老勋章。‎ 很显然,赵老不是到博物馆偷东西的。经过议论和推测,赵立新理出一条线儿来:那个博物馆是保护建筑——早年东北局的办公楼,赵老年轻时曾在那里办公,他一定想起了自己藏的东西,独自来寻找了。‎ 赵建国对整个推断存有疑惑,父亲的确得过勋章,可那些勋章在后来动荡的日子里丢失了。为了安慰赵老,赵建国在旧货市场高价买过勋章,那些勋章都是真的,他送给赵老时,赵老如获至宝。‎ 看着拿到三枚勋章的赵老一脸满足的表情,赵建国和赵立新都眼中含泪。兄妹俩对视一下,又快速躲开,接着低声饮泣。‎ 秋颖说:“谁说赵老痴呆了?我看咱谁也赶不上他的记忆哩!”‎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9期,有删改)‎ ‎10.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通过“阳光暖暖”“眯缝着眼睛”等一系列描写,为小说人物的出场营造了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 B. 赵老称呼秋颖时经常张冠李戴,把阳台上的多肉植物整齐地摆在冰箱里,说明赵老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C. 小说没有直接写赵老夜里到老区博物馆的情节,而是通过女儿的推论侧面交代的,在叙事上颇有虚实结合之妙。‎ D. 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赵老在家人和护工的真心关爱下身体康复了,彰显了关爱空巢老人的主题。‎ ‎11. 小说中的赵老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2. 小说构思独特,以“勋章”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析。‎ ‎【答案】10. D 11. ①温情和善。赵老性情恬淡,重情重义,对过世的妻子一直心怀愧疚。②珍视荣誉。虽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多年来对革命战争年代获得的荣誉念念不忘。③机智果敢。夜里躲开值班保安,从阳台爬到四楼,在仓库暗室拿到三枚老勋章。④革命情怀。身处和平幸福时代,即使身患重病,但依旧永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12. ①“勋章”起线索作用,小说围绕“勋章”展开故事情节,勋章贯穿起赵老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情节紧凑,衔接自然。②表现了小说的人物形象,赵老时刻不忘寻找那三枚老勋章,表现了赵老对荣誉的珍视以及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③集中展现了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推动情节的发展,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强小说的感染力,更好地表达小说的主题。‎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 D项“身体康复了”错误,赵老并没有康复,他去拿回勋章,只是体现他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多年来对革命战争年代获得的荣誉念念不忘。‎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本题:‎ 依据原文“一天夜里赵老独自对着树林讲话,唤早已过世的老伴儿的名字,向她解释自己参加大会战不能回家的原因。”可以看出赵老师一个温情和善的人,他性情恬淡,重情重义,对过世的妻子一直心怀愧疚;依据原文“有些神秘地指着书柜上方说:‘立春呀,我的宝贝就放在那儿,那里有一个假墙,墙里有一个暗室,里面有一个盒子。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的,连你也不会告诉!’”来看,赵老珍视荣誉,虽患有老年痴呆症,但多年来对革命战争年代获得的荣誉念念不忘;依据原文“昨天夜里,赵老躲过了值班保安,从三楼阳台爬到了四楼,顺利进入一间小仓库,在仓库门后的暗室里拿到了三枚老勋章。”来看,赵老还是一个很机智果敢的人;最后通过赵老拿回勋章的经过来看,赵老拥有深厚的革命情怀,身处和平幸福时代,即使身患重病,但依旧永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小说以某某为中心谋篇布局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为:1.线索贯穿全文始终,2.塑造人物形象,3.揭示主题,4.对……表达……感情。‎ 本题:‎ ‎①小说主要故事情节以“他所说的宝贝无外乎一些老物件,眼镜、钢笔、手表……对,还有勋章,他最看重的是勋章”开始,结尾以“看着拿到三枚勋章的赵老一脸满足的表情,赵建国和赵立新都眼中含泪”结束,整篇文章,小说围绕“勋章”展开故事情节,“勋章”起线索作用,情节紧凑,衔接自然。‎ ‎②“勋章”与小说主要人物赵老有着密切联系,勋章贯穿起赵老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昨天夜里,赵老躲过了值班保安,从三楼阳台爬到了四楼,顺利进入一间小仓库,在仓库门后的暗室里拿到了三枚老勋章。”“早年东北局的办公楼,赵老年轻时曾在那里办公,他一定想起了自己藏的东西,独自来寻找了。”“父亲的确得过勋章,可那些勋章在后来动荡的日子里丢失了……赵老如获至宝。”通过这些描写,体现了赵老时刻不忘寻找那三枚老勋章,从而更好的表现了赵老对荣誉的珍视以及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③文中的主要人物赵老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他“称呼秋颖时经常张冠李戴,把阳台上的多肉植物整齐地摆在冰箱里”“他是一个忘我的保洁义工,经常把刚刚清扫过的地方再反复清扫几遍”等情节,集中展现了小说人物的生活状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小说的内容,增强小说的感染力,更好地表达小说“赞扬老一辈革命家,即使身患重病也拥有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主题。‎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3.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亦遂增胜 胜:美景 B. 凡再变矣 再:再次 C. 利甲天下 甲:居于第一位 D. 其制稍异于前 制:规模 ‎14. 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脊轩志:轩是有窗的小屋;归有光的远祖曾居住在江苏太仓的项脊泾,归有光自号项脊生,故以“项脊”名轩。志是一种叙事性文体,如《三国志》。‎ B. 三五: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也称望日。按照古代纪日方法,既望为农历每月十六,朔为农历每月初一,晦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 诸父异爨: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都已成家立业,各有各的打算。‎ D. 象笏:笏板是古代中国官员的一种办工用品,在大臣面君时用来记录要上奏的内容或君王所说的内容。笏板质地为象牙的官员等级较高。‎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B. 第二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场”,无不紧扣“亦多可悲”来写,回忆中隐含着作者对家庭变迁的悲叹,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对自己怀才不遇、有负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C. 第四段,作者拿寡妇清和诸葛亮两人与自己相比较,借前两人从默默无闻到声名大显的经历感慨自己现状的窘迫和仕途的无望。‎ D. 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构思严密。‎ ‎16. 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2)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答案】13. D 14. C 15. C ‎ ‎16. (1)我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就反射到屋里,室内才明亮起来。(注意状语后置,垣墙,影,洞的翻译)‎ ‎(2)等到离开时,(祖母)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你的成功,就值得待啊!”(注意比,阖,效,可待的翻译)‎ ‎【解析】‎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其制稍异于前”意思是“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制”是“形式、规制”的意思。‎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各有各的打算”不当。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点睛:本题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从近年命题情况看,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C项,“仕途的无望”不当。第四段即项脊生(作者自称)的一番议论。作者拿守丹穴的巴寡妇清和高卧隆中的诸葛亮与身处败屋寒窗之下的自己进行对比,既有对自己窘迫现状的感慨,又有自矜抱负的意思。结尾用“坎井之蛙”自嘲,含有对凡夫俗子的反讽与孤芳自赏的意味。‎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辟”,开辟;“垣墙”,在四周砌上围墙;“以”,用来;“当”,挡住;“洞然”,明亮起来。(2)“阖”,关上;“效”,没有得到功名;“可待”,值得期待。‎ 参考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我稍稍修补了一下,使上面不再掉土漏水,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时卧时起,长啸高歌,或者静静地端坐,种种声音都能听到。庭院的台阶上静悄悄的,小鸟时时来啄食,人过去都不飞走。每月十五的夜里,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花的影子杂乱地映在墙上,风一吹,影子也跟着摇曳,袅袅婷婷,十分可爱。‎ 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 轩的东面,过去曾经做过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就要从轩前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久而久之,能通过脚步声分辨是谁。这座轩曾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神灵在保佑吧。‎ 我认为:巴蜀寡妇名叫清的,守着丹砂矿井,得到的好处为天下第一,后来秦始皇为表彰她而筑了女怀清台。刘备和曹操争夺天下,诸葛孔明从隆中出山建功立业。当这两个人无声无息地住在偏僻的地方时,世人哪里能知道他们?我住在这小小的破屋中,当我扬眉眨眼时,认为这破屋中自有不平凡的事物。知道的人,是不是要说我跟浅薄的浅井之蛙没什么不同?‎ 我写了这篇记之后,过了五年,我妻子嫁了过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问古代的事情,或者靠着几案学写字。她回娘家去,回来以后转述几个小妹妹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阁子,那什么叫阁子呢?”过了六年,我妻子去世了,房屋坏了也没有修理。又过了两年,我长时间生病,无事可做,于是使人又修整了南阁子,它的形式和以前稍稍有些不同。但从此以后我常年在外,不常住在那里了。‎ 庭院里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的,现在已经长得挺拔高大,枝繁叶茂像伞一样了。‎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雅,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7.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B. 第一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C. ‎ 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D. 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1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 B 18. ①诗的前两句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②后两句写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只有兵败乌江,表达了诗人的惋惜之情及对项羽不知任用贤人的批评。(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手法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B项,“对比”错。第一句没有形成对比,只是用数据写出项羽军事实力的强大。‎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 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通过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项羽的敬仰、敬佩之情。后两句是感叹之句,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后半部分语带批判,并对项羽的匹夫之勇表达了不满,对不能任用贤人完成自己的事业而深深惋惜。结合陆游本人的经历,我们应该看出他的英雄情结,敬慕英雄,成就事业是他一生的梦想。‎ ‎【点睛】诗歌选择题是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句子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亦有命,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2)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杜甫《阁夜》)‎ ‎(6)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7)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8)鸟雀呼晴,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答案】 (1). 安能行叹复坐愁 (2). 三顾频烦天下计 (3). 岩扉松径长寂寥 (4). 栗深林兮惊层巅 (5). 夷歌数处起渔樵 (6). 楼船夜雪瓜洲渡 (7). 雕栏玉砌应犹在 (8). 侵晓窥檐语 (9).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坐愁、频烦、计、岩扉、寂寥、栗、巅、渔樵 、瓜洲渡、雕栏玉砌、侵晓、窥檐语。‎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阙词,让荡气回肠永留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 。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 出蓬勃生机。‎ 文学经典必然含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 。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 当代文化风尚。‎ ‎20.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 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 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 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感同身受: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沁人心腑: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此处指经典诗词打动人心,应选“沁人心腑”。‎ 萌发:比喻事物发生。焕发:光彩四射或者振作。此处指让传统文化重新振作生机,应选“焕发”。‎ 心悦诚服: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心驰神往:形容心神向往或思慕之极。此处指文化经典带给人的精神愉悦,应选“心驰神往”。‎ 引领:引导、带领。指引:指点、引导。此处指引导、带领风尚的形成,应选“引领”。‎ 故选D。‎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是……体现,而且是……的展现”,排除BC;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排除D。‎ 故选A。‎ ‎【点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 ‎22.下面是某校文学社为征文活动草拟的一篇应用文初稿,在用语、标点及格式方面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马克思出生200周年,为纪念无产阶级伟大导师,鼓励学生探究马克思思想理论,我校涅槃文学社决定,在‎5月4日举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特向全体同学征集文章,欢迎广大同学踊跃投稿。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征文目的选定角度、题目自拟,以议论文为主,必须原创,字数在5000字以内。‎ 二、稿件请送至涅槃文学社编辑部,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和“征稿”字样。由于人手有限,未录用的稿件,概不退还,敬请谅解!‎ 三、投稿截止时间‎4月20日,对于采用的稿件,本社团有斧正的权力。‎ ‎2018年3月5日 涅槃文学社 ‎【答案】(1)“启示”改为“启事”;(2)“出生”改为“诞辰”;(3)“斧正”改为“修改”;(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改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互换位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语言表达及运用中得体掌握的能力。多注意生活中的对话,多看一些书信、广告,体会它们用语得体的妙处;对有些谦敬词要强记,再与同学多练习几次,就可能掌握语言表达时如何运用敬词谦词,做到得体;对一些外交声明、外交辞令可多加揣摩,分析一下,说这句话时的场合、背景、双方的身份等。‎ ‎(1)启示:启发使领悟。使用错误。应改为“启事”; ‎ ‎(2)“出生”为口语,应用书面语,改为“诞辰”; ‎ ‎(3)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放在这里不合适,改为“修改”; ‎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是征文活动的主题,不应该用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 ‎(5)落款日期与主办单位不符合格式,应互换位置。‎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五、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800字左右。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莫用有色眼镜看待“北大才女干快递”‎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职业本身也是平等的,唯一的差别就是不同的人在同一职业的表现。所以说,“抢普通人饭碗”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是思维上的等级偏见。而且,这位北大才女也尝试过“对口”的工作,也曾在实践中去争取、去磨合,只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并不适合自己。既然选择做快递创业,并且认为这是适合自己的路,只会有利于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公众应该给予的是尊重,不要过多的去评判,也没必要去主观臆测和盲目放大她的选择对他人的影响。‎ 确实,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对职业有很大影响,一般意义上,个人学历层次越高,其接受职业培训的范围就会越广,其职业取向的领域也就越宽。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历与职业有明确的对应层次和等级,并且按照层次和等级对号入座。学历只是一个基础,一种积淀,只是给职业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学识保障。所以,不要把学历和职业生硬的去挂钩。‎ ‎“北大才女干快递”并不是对大学时光的浪费,恰恰相反,大学培养的能力会给她的快递创业注入新的生机,就像她所说,虽然没有从事新闻,但是学新闻对她的事业还是有帮助。这说明,其学识依然发挥着作用,只不过这发挥的领域与公众潜意识中的认定不同而已。由此看来,“北大才女干快递”会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是一种逻辑谬误。‎ ‎“人人出彩”的社会不能容忍这种成见继续固化下去,否则,不仅会给那些追求自己选择的年轻人带来额外的舆论攻击,影响他们对其事业的追求和信心;还会让这种偏执的见解不断的扩大化,侵蚀我们的主流思想,给社会思潮带来没必要的混乱。‎ 当然,现实中类似北大才女的一群人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欣慰,因为他们从自身做起,摒弃了思想意识中差距与不平等,用实践去追求那一份期望。这类行为如果能得到理性并且有价值的传播,将有利于逐渐弥补人们的逻辑思维上的短板,间接的促进社会思想的改造。从而也将能让更多的人看清事实,学会尊重,不再用有色眼镜看待类似事件。‎ 试想,如果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且社会也能摘掉有色眼镜,平淡待之。人们不会因为个人选择的职业与其所有的学历不相符而对其嗤之以鼻,各类职业也在公众内心占据同样的地位。到那个时候,逻辑思维上的不平等和错误定位就会消除,我们的社会也会真正的成熟。‎ 在这里,我要为“北大才女干快递”点赞。因为,劳动者是美丽的,自食其力者是美丽的,立足自身的实情创新创业者是美丽的。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抛弃固有的择业成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梦、去拼搏,奋斗的人生才是多彩的。‎ ‎【解析】‎ 试题分析:(1)为大材小用而惋惜。国家培养一名北大学生需要比普通大学花费更多的教育和物质资源,名牌大学毕 业生干普通人干的活(如杀猪、卖红薯、送快递),的确有大材小用和浪费资源之嫌。‎ 也许徐女士有自己的实情和苦衷,她选择什么职业我们也无权干预,但她的个例不具代表性,不足为训,媒体也不要对此肆意炒作或推波助澜。‎ ‎(2)为不顾世俗目光而自主择业鼓掌与欢呼。当今时代是“人人出彩”的美好时代,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肯真抓实于,就一定能闯出一片天地。北大才女徐璐婚后放弃北京的都市生活,放下名牌大学生的身段,回到家乡创办快递公司,这对当今人们择业动辄“北上广”、生活追求“高大上”的世俗之风是一种挑战;‎ 同时,它也是一面旗帜,昭示人们:学历与择业没有必然联系,全民创业大有可为。‎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