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倡导生活美育。‎ ‎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过的日子。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何谓“美学”?美学这个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此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艺术: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从笔砚纸墨到文房之美,从琴棋书石到赏玩之美,从茶艺花道到居家之美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拓展疆域。中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寻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儒家的“六艺之教”就是源于“生活”而带有“美质”的全面教育。蔡元培曾极有洞见地认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实,数的规律之教也是包含美质的,在六艺的完整谱系里面,大概只有“乐教”‎ 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教育,而其余各项教育其实都是关乎生活经验本身,都是从生活出发并包孕美化的“人文化成”。‎ ‎ 中国古典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生活美学就是这未断裂传统中的精髓所在,或者说,就是这传统精髓之“感”之“觉”。找回中国自己的生活美学,恰恰是由于,我们要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美生活”必然会替代“好生活”。‎ B.生活的根基是生存,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C.中国的美学,不仅仅是西方美学的“感性学”,而且更是本土的“觉学”。‎ D.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立论的基础,重点阐述中国生活美学的文化传统。‎ B.文章运用对比突出东西方美学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C.文章在辩证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中国生活美学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D.文章引用蔡元培对“六艺之教”的评述,证明中国人对生活美学与美育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中国生活美学传统曾经断裂,就难以传承中国原生美学智慧,也就没有生活美学的当代建构。‎ B.当今茶道、花艺、琴棋书画等生活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时代发展对生活美学的呼唤。‎ C.中国传统美育主张从生活出发,这是当下生活美学倡导的方向,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 D.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美学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再到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从未放弃科技强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初,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一系列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项目率先发力。大庆油田成立,原子弹、氢弹爆发,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但此时,中国科技成就覆盖的领域并不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复兴号"列车驰骋祖国大地,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发射升空,港珠澳大桥建成……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2018年,全球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 中国科技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摘编自《70年我国科技发展大跨越》)‎ 材料二:‎ ‎ ‎ ‎ (摘自《经济日报》等) ‎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在健康领域,医疗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药品成本,很多家庭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如我国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研制出的抗癌药就比国外进口的要便宜60%。 在另外一些关键领域,科技成就也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以区块链为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市场交易摆脱了第三方的束缚,降低了交易风险。有了区块链的记录储存库,很多本需辗转几地才能办成的手续,在一台电脑上就能操作完成。‎ ‎(摘编自《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 材料四:‎ 人才是支撑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从事科研的工作者还不足500,到 2018年,这个数字接近420万,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家在教育上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各级教育,为我国科技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我国留学国外青年学子数量连年增多。从1978年到2018 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 71万人,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近年来,归国学子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 46% ,学子的出国深造及回归给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和动力。近些年,各类国际级科技盛会相继在中国召开,汇聚全球智力,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汇聚顶尖大脑,铸就科技强国》)‎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2014—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数额持续增加,增速总体却在下降,需要引起注意。‎ B.2018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总量将近2万亿元,这表明了我国对科研事业的高度重视。‎ C.2018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创新实力。‎ D.2018年全球大部分的专利申请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五个国家或地区。‎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部分科研论文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强国之列。‎ C.科技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医疗科技的发展降低了药品成本,区块链技术使得相关操作更加安全、便捷。‎ D.近四十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累计数量居于世界首位;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留学人员归国发展。‎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仁 慧 汪曾祺 小时候,我的母亲盼我能长命百岁,让我在观音庵里寄了名。庵里的住持我已经记不得她的法名,我的祖母叫她二师父。‎ 二师父是个面色微黄的胖胖的中年尼姑,是个很忠厚的人,一天只是潜心念佛,对庵里的事不大过问。在她当家的这几年,弄得庵里佛事稀少,香火冷落,房屋漏雨,院子里长满了荒草,一片败落景象。庵里的尼姑背后管她叫“二无用”。‎ 二无用也知道自己无用,就退居下来,由仁慧来当家。‎ 仁慧是个能干人。‎ 二师父大门不出,仁慧对施主家走动很勤。谁家老太太生日,她要去拜寿。谁家小少爷满月,她去送长命锁。每到年下,她就会带一个小尼姑,提了食盒,用小瓷坛装了四色咸菜给我的祖母送去。别的施主家想来也是如此。观音庵的咸菜非常好吃,是风过了再腌的,吃起来不是苦咸苦咸,带点甜味。祖母收了咸菜,道一声:“叫你费心。”随即取十块钱放在食盒里。仁慧再三推辞,祖母说:“就算是这一年的灯油钱。”‎ 仁慧到年底,用咸菜总能换了百十块钱。‎ 她请瓦匠来检了漏,请木匠修理了窗槅。窗槅上尘土堆积的槅扇纸全都撕下来,换了新的。院子里的杂草全锄了,养了四大缸荷花。正殿前种了两棵玉兰。她说:“施主到庵堂寺庙,图个幽静。荒荒凉凉的,连个坐坐的地方都没有,谁还愿意来烧香拜佛?”‎ 我的祖母隔一阵就要到观音庵看看,她的散生日都是在观音庵过的。那天总要在观音庵吃一顿素斋。素斋最好吃的是香蕈(冬菇)饺子。荠菜、香干末作馅,包成薄皮小饺子,油炸透酥,倾入滚开的香蕈汤,嗤啦有声,以勺舀食,香美无比。‎ 仁慧募化到一笔重款,把正殿修缮油漆了一下。正殿完工,菩萨“开光”之日,请赞助施主都来参与盛典。这一天观音庵气象庄严,香烟缭绕,花木灼灼,佛日增辉。施主们礼赞拜佛之后,在过厅里设了四桌素筵。素鸡、素鸭、素鱼、素火腿……使这些吃长斋的施主们最不能忘的是香蕈饺子。‎ 二师父对仁慧这样的做法很不以为然,说:“这叫做什么?观音庵是清静佛地,现在成了一个素菜馆!”但是合庵尼僧都支持她。‎ 尤其使二师父不能容忍的,是仁慧学会了放焰口。放焰口本是和尚的事,从来没有尼姑放焰口的。仁慧想:一天老是敲木鱼念那几本经有什么意思?为什么尼姑就不能放焰口?哪本戒律里有过这样的规定?她要学。善因寺常做水陆道场,她去看了几次,大体能够记住。她去请教了善因寺的方丈铁桥。铁桥听说一个尼姑想学放焰口,很惊奇,就一字一句地教了她。她学会了,就找了本庵几个聪明尼姑和别的庵里的也不大守本分的年轻尼姑,学起放焰口来。起初只是在本庵演习。咳,还真像那么回事。尼姑放焰口,这是新鲜事。于是招来一些善男信女参观。你别说,这十几个尼姑的声音真是又甜又脆,比起和尚的癞猫嗓子要好听得多。仁慧正座,穿金蓝大红袈裟,戴八瓣莲花毗卢帽,两边两条杏黄飘带,美极了!于是渐渐有人家请仁慧等一班尼姑去放焰口,不再有人议论。‎ 观音庵气象兴旺,生机蓬勃。‎ 解放。‎ 土改。‎ 土改工作队没收了观音庵的田产,征用了观音庵的房屋。‎ 观音庵的尼姑大部分还了俗,有的嫁了人。‎ 有的尼姑劝仁慧还俗。‎ ‎“还俗?嫁人?”‎ 仁慧摇头。‎ 她离开了本地,云游四方,行踪不定。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有许多关于仁慧的谣言。有些谣言仁慧也听到了,一笑置之。‎ 仁慧后来在镇江北固山开了一家菜根香素菜馆,卖素菜、素面、素包子,生意很好。菜根香的名菜是香蕈饺子。‎ 菜根香站稳了脚,仁慧把它交给别人经管,她又去云游四方。西湖住几天,邓尉住几天,峨眉住几天,九华山住几天。‎ 仁慧六十开外了,望之如四十许人。‎ ‎(摘编自《小说家》)‎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开篇点出“二师父”,接着描写观音庵的衰败景象,是为了引出主人公仁慧,并以二师父的无用反衬仁慧的能干。‎ B.仁慧请工匠修理了观音庵的屋瓦、窗福,并将原来败落的院子打理得生机勃勃,为香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小说结尾最后一句话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入优厚、心无杂念生活无忧的状态。‎ D.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句式长短错落,富于节奏感,将寻常用语叙写得有滋有味。‎ ‎8.小说中的仁慧既深谙世俗又自由超脱,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香蕈饺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敏慧夙成,济阴王晖业每云:“此子王佐才也。”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河间邢邵试命文遥:“诵之几遍可得?”文遥一览便诵,时年十余岁。济阴王曰:“我家千里驹,今定如何?”邢云:“此殆古来未有。”起家员外散骑常侍。遭父丧,服阕,除太尉东阁祭酒。以天下方乱,遂解官侍养,隐于林虑山。武定中,文襄征为大将军府功曹。齐受禅,于登坛所受中书舍人,宣传文武号令。杨遵彦每云:“堪解穰侯印者,必在斯人。”后忽被中旨幽执,竟不知所由。如此积年。文宣后自幸禁狱,执手愧谢,亲解所著金带及御服赐之,即日起为尚书祠部郎中。孝昭摄政,除大丞相府功曹参军,典机密。及践祚,除中书侍郎,封永乐县伯,参军国大事。及帝大渐,与平秦王归彦、赵郡王睿等同受顾托,迎立武成。天统二年,诏特赐姓高氏,籍属宗正,子弟依例岁时入朝。文遥历事三主,明达世务,每临轩,多命宣敕,号令文武,声韵高朗,发吐无滞。齐因魏朝,宰县多用厮滥,至于士流耻居百里。文遥以县令为字人之切,遂请革选。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既与赵彦深、和士开同被任遇,虽不如彦深清贞守道,又不为士开贪淫乱政,在于季、孟之间。然性和厚,与物无竞,故时论不在彦深之下。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贫,所资衣食而已。魏之将季,宗姓被侮,有人冒相侵夺,文遥即以与之。及贵,此人尚在,乃将家逃窜。文遥大惊,追加慰抚,还以与之。彼人愧而不受,彼此俱让,遂为闲田。‎ ‎(选自《北齐书·元文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B.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C.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D.于是密令搜扬贵游子弟/发敕用之/犹恐其披诉/总召集神武门/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士人为县/自此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即受贬谪罢官后被重新起用。‎ B.祭酒,职官名,汉置六经祭酒,秩上卿;后置博士祭酒,为五经博士之首。‎ C.摄政,代替君主处理国政。摄政者可能是朝廷重臣、太后或者太上皇。‎ D.赐姓,天子以国姓赐予功臣,以表恩宠。如汉代娄敬,高祖赐姓刘氏之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文遥少年聪慧,受人赞美。元文遥被济阴王元晖业称赞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河间人邢邵看到十多岁的元文遥背诵文章的情况后说,元文遥大概是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神童。‎ B.元文遥突然入狱,皇帝道歉。齐朝时,突然有圣旨将元文遥幽禁,过了好多年,文宣帝亲自到监狱,握着元文遥的手道歉,并解下佩带、脱下衣服赏赐给他,任命他为郎中。‎ C.元文遥分析时事,看法准确。齐朝因为魏朝有旧例,所以朝廷任命的县令多是地位低下的人,造成那些士流耻于做县令,元文遥认为县令是治理百姓的关键,应淘汰选拔。‎ D.元文遥为人平和,不用官威。魏将灭亡时,有人侵占了元文遥家的土地,后来元文遥在齐朝官位显赫,这个人吓得带全家逃跑,元文遥知道后就亲自劝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晖业尝大会宾客,有人将《何逊集》初入洛,诸贤皆赞赏之。(5分)‎ 译文: ‎ ‎(2)初,文遥自洛迁邺,惟有地十顷,家贫,所资衣食而已。(5分)‎ 译文: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寒食书事 赵鼎①‎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②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谪,绝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会携全家上坟祭扫。‎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15.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不仅写到孙权也已无处寻得,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子感慨当年的亭台楼阁之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3)《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预示着又一个难熬的春天到了。李煜举头仰望明月,不由得思恋起故国,“______________”,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经不在了,皇帝的身份也已经不在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 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 ‎ ‎,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 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都在 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 )。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B.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耳濡目染 C.转变 限制 不言而喻 耳濡目染 D.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潜移默化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20.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将思维框架图中的三处空缺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智能+”的提出比“互联网+”更进一步,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生产的全新赋能。在工业经济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的关键期,提出“智能+”的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意义。“智能+”‎ 强调的是技术基础,通过智能化手段把传统工业生产的全链条要素打通,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但是,要想推进它的产学研用结合,在数字技术领域还有一些核心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 ‎ 答:① ‎ ‎② ‎ ‎③ ‎ ‎21.阅读下面这段说明文字,概括出“蜀绣”的五条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10个字(5分) 蜀绣是起源于古蜀国的民间刺绣,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古蜀国之所以能产生珍稀独特的刺绣工艺,是与古蜀国有发达的农耕文化分不开的。蜀国之所以得名为“蜀”,就与蚕桑有很大的关系。而 “绣”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气息的消费品或奢侈品,还是“美”的同义语。蜀绣三千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古蜀人不仅勤劳、聪明,而且热爱生活,懂得审美并且能够审美。在西汉时“绣”就是人们心目中公认的美的象征,是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因为蜀绣的重要性,从秦汉时开始,政府便在成都专门设置了“锦官”,对包括蜀绣在内的丝织业进行管理。成都此后便被称为“锦城”。这说明蜀锦蜀绣在当时很发达,对国家利益有重要作用。蜀绣,无论是其文化内涵还是其针法技艺,都对中国刺绣发展产借鉴,彼此的共同点越来越多,外行人一般难以区别,正是因为巴蜀的多元化文化的不断汇集交融,形成巴蜀独特的风俗文化及民俗特征。‎ 答: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网红”漫画家林帝浣在其微信公众号“小林”上发了一组原创漫画《你的三观,我很喜欢》,阅读人数很快超过10万。简单的画面,简短的文字,折射出作者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以下为其中四幅:‎ ‎ ‎ 有网友留言:大家知道吗?小林老师小时候因家里经济困难,就节约零钱买颜料画画,到废品收购站买书阅读;三年前,他创作的一组“二十四节气”国画,被选为国家“申遗”推介宣传画;就在前几天,作为“五四”奋斗者的代表,小林老师被请进了央视精品文化访谈类节目《文化十分》。为小林老师的奋斗点赞!这样的三观,我也喜欢。‎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而价值观是成长最需要的钙片。有正确的价值观,奋斗会更有意义;有奋斗作支撑,价值观则更有力量。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留言发送到“小林”公众号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内容理解】(3分)‎ ‎ C(A项,“美生活”和“好生活”是美好生活的两个维度,“必然会替代”不当。B项,追求“存在感”才是中国人对审美境界的追求。D项,前后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 ‎2.【论证分析】(3分)‎ ‎ B(文中仅提及东西方美学差异,未对比论证“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3.【分析推断】(3分)‎ ‎ C(“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推断不当。)‎ ‎4. 【答案】A ‎【评分说明】选A给3分,其他选项不给分,两个选项及以上不给分。‎ ‎【解析】“增速总体却在下降”分析错误,总体上看,增速是在起伏式增加的,从这5年的数据看总体上应是上升的。‎ ‎5.【答案】B ‎【解析】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强国之列”理解错误,从材料一“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 的宏伟目标迈进”这句可以看出,我国还未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 ‎6.【答案】①国家一直重视发展科技,制定政策进行规划引领,投入经费开展科研。②加大教 育投入,发展教育,培养科研人才,科技人员数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③加强对外交流,留 学归国学子为科技发展注入动力;国际学术交流,汇聚全球智力助推科技强国。‎ ‎【评分说明】共6分,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7.C 题中C项,“以仁慧外貌超出常人的年轻暗示了她收人优厚”错误,仁慧外貌年轻不能体现她收入优厚。故选C。‎ ‎8.仁慧深谙世俗。①仁慧谙熟人情,她与施主们走动密切,用便宜的小菜拉近关系,又能立马得到施主们的“供养”。②仁慧善于经营,把观音庵当作产业发展,办素席增加了收入的香钱。③仁慧大胆泼辣,坚持学习放焰口,找来十几个尼姑演习,又甜又脆的声音吸引了一些善男信女参观。‎ 仁慧自由超脱。①仁慧追求真我,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在发展观音庵时游走于僧俗两界,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精明能干、深谙世俗的一面。②仁慧勇于变革,反叛世俗偏见,打破了尼姑不放焰口的常规。③仁慧洒脱豁达,宠辱不惊,对涉及自身的谣言一笑置之,将生意很好的素菜馆交给他人经管,自己云游四方。‎ ‎9.①丰富小说内容,增强小说可读性。作者用简洁准确的语言,从视觉、听觉、味觉多角度展现了饺子的制作过程,引人垂涎。②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香蕈饺子的鲜美为观音庵吸引了更多香客,增加了庵内收入,使观音庵发展得更兴盛。也为观音庵被没收后,仁慧成功开了一家素菜馆做铺垫。③进一步表现仁慧的能干,香蕈饺子的鲜美令施主们惊叹,也使仁慧在观音庵以及后来在镇江开办素菜馆获得成功。‎ ‎10.A ‎11.【解析】A “受贬谪罢官后被重新起用”错误,应该是由平民而晋升为官员。‎ ‎12.【解析】C “齐朝因为魏朝有旧例”,错误。“齐因魏朝”,翻译为齐朝的制度是沿袭魏朝的。‎ ‎13.【答案】(1)元晖业曾经宴请宾客,有人带着《何逊集》初入洛阳,文人学士们都称赞《何逊集》。(关键点:会、将、诸贤)‎ ‎(2)早先,元文遥从洛阳迁到邺城,只有十余顷地,家境贫困,只够供给穿衣吃饭罢了。(关键点:迁、资)‎ 参考译文:‎ 元文遥,字德远,河南洛阳人。元文遥聪慧早熟,济阴王元晖业常常称赞他:“这孩子是辅助天子的人才啊。”元晖业曾经宴请宾客,有人带着《何逊集》初入洛阳,文人学士们都称赞《何逊集》。河间的邢邵考问元文遥说:“读几遍可以背诵下来?”元文遥看一遍便会背诵,当时他才十多岁。济阴王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今天你测试的结果怎么样?”邢邵说:“这大概是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神童。”从家中被征召出来任员外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去世,守丧期满后任太尉东阁祭酒。因天下动乱,便辞去官职,回家奉养母亲,隐居在林虑山。东魏孝静帝武定年间,文襄帝高澄征请他任大将军府功曹。北齐代魏,文宣帝在登坛受命的地方封元文遥为中书舍人,命他宣读朝廷的号令。杨遵彦常说:“将来能够像战国时的秦国的穰侯那样挂起一国相印的,必定是这个人。”‎ 后来忽然有圣旨将他拘押幽禁,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过了好多年,文宣帝亲自到监狱,握着他的手惭愧地谢罪,并解下身上佩带的金带以及御服赐给他,从这一天起他被封为尚书祠部郎中。孝昭帝管理国家朝政,任他为大丞相府功曹参军,掌管国家机密。孝昭帝即位后,任他为中书侍郎,封为永乐县伯,参与军国大事的讨论。孝昭帝病重,他与平秦王高归彦、赵郡王高睿等一起受孝昭帝的委托,迎立武成帝高湛。天统二年,后主下诏特给他赐姓为高,名籍隶属皇室正宗,子弟们依例每年按时到宗庙祭祀。元文遥历经三位帝王。他通达时务,天子每当登殿大集群臣,多命他宣读朝廷的政令,号令文武百官。他的声音高亢响亮,说话流利顺畅,毫不阻滞。北齐沿袭魏时的制度,县令多任用地位低下的人,以至于名门望族都耻于掌管方圆百里的小县。元文遥认为县令是治理百姓的关键,便请求朝廷淘汰选拔。于是,朝廷秘密搜求士大夫和缙绅子弟,下诏任用他们。为了防止他们到处诉说,便将他们召集在神武门,命赵郡王高睿宣布圣旨,一一喊出他们的姓名,厚加劝慰勉励。士人担任县令,就是从这里开始。元文遥与赵彦深、和士开同被朝廷重用,他虽然不如赵彦深清贞守道,也不像和士开那样贪婪好淫、祸乱朝政,他的品格和地位在此二人之间。然而,因为他的性格温和厚重,与人无争,所以当时的评论认为他不在赵彦深之下。早先,元文遥从洛阳迁到邺城,只有十余顷地,家境贫困,只够供给穿衣吃饭罢了。北魏衰微,皇族宗室都被侵犯,有人与他争夺土地,他便将土地给了这个人。等他官位显赫,侵夺他土地的这个人还在,吓得带着全家逃跑。元文遥听说后十分吃惊,追上他加以宽慰,把土地还给他。这人因惭愧而不再接受,彼此互相谦让,这块地竟被闲置起来。‎ ‎14.C ‎ ‎【解析】题中C项,“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错误,汉寝唐陵已无人祭拜,而山溪旁的梨花依旧年年开放,世事变迁,人力无奈,暗诫宋高宗不要重蹈汉唐灭亡的覆辙。故选C。‎ ‎15.(1)山溪野径梨花淡然开放,岭南民间一派清新生活景象,衬托出汉寝唐陵的荒凉,寄寓了诗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2)酒樽青苔相伴,诗人在寂寞中怀念中原,因北方大好河山沦落而痛心忧国。(3)“莫管”一句看似洒脱,实则逃避痛楚,说明爱国情怀深埋心底,矢志不渝。‎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诗颈联承前句上坟而宕开一笔,联想起前朝的皇家陵墓,竟无人祭祀,只有周围山溪野径旁如雪的梨花在默哀。诗人言下之意为,那些生前显赫的人物,死后连边远之地的村民也不如。以此观之,人生在世,功名爵禄不过是过眼云烟,毫不足取。因此尾联表明人生态度:放任自适,有酒即醉,醉了就藉苔而卧,不管它暮色复临,时光流逝,不管它城头悲笳,似怨似慕。即便如此,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以及深沉的爱国之情依然显露无遗。诗人以风俗的不同表明所处的荒僻,暗示贬谪之怨恨和怀乡之深情,又以上坟风俗古今之殊,表达对世道的愤慨不平和对国事的忧虑。‎ ‎16.(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2) ‎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3)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7.A(转变: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化:指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面变化。此处强调创新理念通过“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来承载,不是情况的变化,而是矛盾双方的变化,故应为“转化”。制约:一事物的存在、变化是另一事物存在、变化的先决条件。限制:不让超过的界限;局限在范围内。此处强调商业规律对文化消费的制约关系,不强调界限,故应为“制约”。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显而易见: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此处二者均可。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此处对象是文化产品,应用“潜移默化”。)‎ ‎18.C(根据文段的对象“精神文化消费”和末句的“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顺序可确定答案。)‎ ‎19.B(“品位”不能做下面句子主语,递进关系应先“经济实力”后“精神审美”,还要注意一面对两面的关系。)‎ ‎20.①提出的背景②推动制造业转型③突破核心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本题与以往题型不同之处在于通过给定的材料填写流程图。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压缩、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注意叙述的顺序,概念间发生关系的方式。首先明确说明的对象是智能+,接着结合材料可知接下来从提出背景、战略意义,需解决的问题三个方面来阐述。所以①处填“提出的背景”。从“可以更好地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培育新的高技术产业、改善社会管理和人民生活。”可知②处应为“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又由于字数限制,所以概括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即可;③处是需解决的问题的具体化,结合最后依据可知是“突破核心技术”。‎ ‎21.①历史悠久(或“起源于古蜀国民间刺绣”)②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或“与农耕文化分不开”)③最精美(或“象征美”)的消费品(或“奢侈品”)④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对国家利益有重要作用”)⑤对中国刺绣有重要影响⑥有巴蜀独特的文化特征 ‎【解析】本题中,由“蜀绣是起源于古蜀国的民间刺绣,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可见蜀绣历史悠久。由“古蜀国之所以能产生珍稀独特的刺绣工艺,是与古蜀国有发达的农耕文化分不开的”可提炼出:与农耕文化紧密结合。由“而‘绣’不仅是一种具有审美气息的消费品或奢侈品,还是‘美’的同义语……是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可见蜀绣是最精美的消费品。由“这说明蜀锦蜀绣在当时很发达,对国家利益有重要作用”可提炼出:对国家利益有重要作用。由“无论是其文化内涵还是其针法技艺,都对中国刺绣发展产生借鉴”可概括出“对中国刺绣有重要影响”。由“正是因为巴蜀的多元化文化的不断汇集交融,形成巴蜀独特的风俗文化及民俗特征”可概括出“有巴蜀独特的文化特征”。‎ ‎22.【写作导引】作文题的材料内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讲述林帝浣的奋斗历程,二是介绍小林的微信公众号内容,三是林帝浣的四幅漫画。‎ 导写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导语内容,即“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价值观是成长最需要的钙片。有正确的价值观,奋斗会更有意义;有奋斗作支撑,价值观则更有力量”,二是写作要求,即“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给“小林”公众号写一篇留言”。‎ 要求部分与常规一致。‎ 作文题在材料组合上,采用“文字+图画”的方式,突破了单文字或单漫画的常规方式,兼顾了审题中读文与读图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图文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奋斗”和“价值观”两个内涵关键词。‎ 写作导语“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价值观是成长最需要的钙片。有正确的价值观,奋斗会更有意义;有奋斗作支撑,价值观则更有力量”,直接点出了材料的内涵,并且揭示了“奋斗与价值观”的关系,为考生指明了写作的主题方向。考生的关于奋斗历程、公众号文章或漫画内容的“联想和思考”,应当聚焦这个导语内涵上来,才算是切合题意。‎ 在写作的交际语境上,设置了“给公众号写留言”这一贴近生活和时代的方式,隐含了写作身份是公众号的订阅用户,写作对象为公众号主人及公众号订阅其他用户,其基本的交际情境是写作对象们都基本知道公众号主人、公众号文章内容及上下其他留言,这就使得文章具有极为开阔的交际语境和虚拟空间交流感,因此,文章的写作如果能充分体现这一交际情境,则应当视为更切合要求的写作。‎ 总而言之,这道作文题最材料关照、写作主题、写作身份、写作对象、交际语境等方面都有或隐或现的要求,考生应当切合这些要求要写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