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3.00 KB
  • 2021-06-03 发布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莆田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 友情提示: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祝你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3 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 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 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 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 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 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 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 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 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 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 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 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 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 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 如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 2014 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 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 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 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 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 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有人认为,数字化工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与日本公司,造成这些母版文物被盗录 和损毁。 B.全球化时代的审美标准使很多国家或地区的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甚至被消弭。 C.信息化、数字化对传统文化来说是双刃剑,但对其生存发展而言,挑战甚于机遇。 D.文末用“木乃伊”比喻通过数字化获得永存,却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由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引出“活化传统文化”这一核心问题。 B.文章从全球化与科技手段两个角度,着重论述传统文化资源所面临的双重悖论,分析有辩证性。 C.文章以 3D 全景声京剧电影在好莱坞热映为例,论证了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复兴的可能性。 D.文章紧扣中心“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采用对照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 问题,最后指出解决办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B.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或将遭遇淘汰。 D.要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除了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借助技术的力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 材料一: 港珠澳大桥拉近的并非只是港珠澳三地的距离,更关乎珠三角九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关乎 国际级湾区的梦想。 它所改善的绝不仅仅是交通,还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澳的 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除港、澳之外,最大受益者当然是 珠江西岸三市(珠海、中山和江门)。从数据上来说,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 GDP 规模 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这一经济圈又因为直线交通距离的大大缩短, 进而可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乃至云、贵、川三省份。 在港珠澳大桥之后,还有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它们带给珠江东西岸的是互联互通, 还有源源不断的商机。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变化。 还有看不见的变化。港珠澳大桥面对内地靠右行驶,港澳靠左行驶的差异,以立交桥的技术 手段巧妙切换,解决了这一制度难题,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对于粤港澳大湾区 来说,鉴于港、澳两地与内地的制度差异,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也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 创新提供镜鉴。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开通,跨越“伶仃”向融合》,《新京报》2018 年 10 月 23 日)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投资组合方案 (资料来源于《解析世界最大桥隧结合工程——港珠澳大桥》,中国公路网 2014 年 6 月 24 日) 材料三: 据拉美社 10 月 23 日报道,港珠澳大桥 23 日正式开通,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 它也是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这一计划的目标是建设可持续 的开放式发展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最具雄心的项目之一,也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珠澳大桥对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希望通过这一计划,进 一步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密切与世界各大洲的交流往来。 这项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 29.6 公里,其中 22.9 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括约 6.7 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该隧道位于水下 46 米,是世界上埋进海床最深的沉管隧 道。 港珠澳大桥始建于 2009 年,此项工程总共使用了约 108 万立方米的混凝土。在建设过程中 运用的高新技术为大桥 12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大桥可抗 16 级台风、8 级地震 及 30 万吨巨轮撞击。 (摘编自《港珠澳大桥成中国“亮丽名片”》,《参考消息》2018 年 10 月 24 日) 材料四: 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工程体量之巨大,建设条件之 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不曾遇到的。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先生介绍道,港珠澳大桥有三个难点,其中一个难点便是 这是一个外海沉管隧道。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 4 公里,而且,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从零跨越。 如果外海沉管有挑战,那么最终一节的接头合龙就是这个挑战最困难的部分,一百多年来也 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方法,最后还是中国工程师经过 4 年的研究和攻关找到了办法。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和唯一的深理沉管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 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中国工程师也用这份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做到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做到! (摘编自赵嘉伟、常红《港珠澳大桥倒隧工程总工程师:外媒眼中的“新七大奇迹”》,人民 网国际频道 2017 年 10 月 9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港珠澳大桥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拉近的并不只是港珠澳三地的空间距离,更会融通珠三角九 市和港澳两地的互联,助力国际级湾区梦想的实现。 B.珠海、中山、江门乃至于澳门的 GDP 规模都要比东岸的深圳、香港,乃至于东莞相差一大截。 大桥的建成,港、澳及珠江西岸三市定有受益。 C.港珠澳大桥展现了中国政府的雄心,创下最长跨海大桥的新世界纪录,是现代建筑工程史上 的奇迹,也是港珠澳三地经济实现一体化的里程碑。 D.港珠澳大桥工程体量非常巨大,建设条件极其复杂,是以往世界同类工程所没有遇到的。只 是因为这一个“难”字,所以才引来外界各方关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变化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如改善交通,缩小经济差距:隐性的如 解决了内地与港澳通行方向不一的制度难题,这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 B.港球澳大桥基础设施工程的主体工程全长约 29.6 公里,其中 22.9 公里为桥梁,另外还包 括约 6.7 公里的水下隧道以及两座人工岛。大桥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 C.港珠澳大桥可抗 16 级台风、8 级地震及 30 万吨巨轮搏击,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外海沉管隧 道技术等高新技术为大桥 120 年的设计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保障。 D.一百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外海沉管最终一节的按头合龙难题被中国工程师攻克。中国工程师用 过硬的技术和港珠澳大桥这样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实力。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港珠澳大桥的价值。(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命根子 邢根民 宏伟下班后回到家,发现老爸不见了。他到每个房间喊了几声,仍不见老爸的身影。心里一 慌,老爸又跑丢了! 这些天让他头疼的事就是老爸一个劲跑丢。 第一次跑丢是在一个星期五的早上。老爸早早起床,坐在床沿上发呆。因为刚从乡下来到城 里,在他家装修一新的单元楼里还不习惯,可能是怕宏伟和媳妇瞪白眼,他不敢吸烟。要是往常 在家,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美美地吸上一锅子旱烟,几十年的习惯突然一改,让他很不适应,感 觉自己就像关进笼子里的鸟,能不憋屈吗?所以,那天早上老爸没打招呼,悄悄乘着电梯,从十 七层高楼落到了地面上,他心里才踏实了。 而宏伟上班前发现老爸的房间没人,以为老爸下楼去公园锻炼了,就没在意。中午吃饭时还 没见老爸,问媳妇,也不知道。这下他急了,顾不得吃午饭,和媳妇分头去公园、广场、商店来 回找,几经周折,还是在火车站广场找到的。宏伟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跑到老爸跟前说,爸,你 走了也不说声,让我们都快急死了。老爸脸色阴沉,情绪很平静,我要回家,城里不适应。你帮 我买张回家的车票吧! 第二次,老爸是跑丢在长途公共汽车站,拿着车票上长途汽车了,让宏伟看见了。这次宏伟 生气了,爸,人家都往城里跑,你却偏要回乡下,乡下有啥好的,你干嘛非要回去?老爸坐在车 上不下来,也不理儿子,任宏伟和媳妇一番好劝,就是不听。 那次,老爸在乡下还没待几天,就被宏伟再次请到城里。他实在不放心把一个快七十岁的老 头孤零零丢在家里。这一次,宏伟满足了老爸一个条件:不干涉老爸任何行为。 老爸能再次进城,还有一大诱惑,那就是宏伟把接儿子贝贝上幼儿园的差事交给了老爸,这 下可把老爸高兴死了。每天接送小孙子时,一路上都能听小孙子用稚嫩的童音给他说幼儿园里的 新鲜事。今天老师表扬他听话,昨天老师让小捣蛋鬼罚站了,每天都有听不完的新鲜事,老爷子 听得两眼一眯,胡子直往上翘。 按说,有了小孙子的诱惑,老爸应该不会再想着回乡下了,可这次还是……第二天是个星期 天。宏伟一大早开车,带着儿子回一百多公里外的乡下。 宏伟的老家在黄土沟壑里,以前村边那条细细的河流如今早已干涸,吃水都要去几里外的小 河里拉水。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进城做生意了,留下的都是些老人小孩和不识字的妇 女。车子开到村头,宏伟看到往日绿油油的坡地如今只剩下裸露的黄土,就连挣扎在半坡上的几 棵树木也孤零零地干枯了。正是春夏之交的播种时节,却难以发现往日家乡男女老少忙着播种的 情景。 管他呢,反正自己开着小厂子,和媳妇一年收入也不少,比种庄稼不知要好多少倍。宏伟暗 自庆幸自己当年走南闯北做生意,如今虽快三十,但要房有房,要车有车,什么都不愁了。两个 姐姐也都迁到了城里,老妈去年走了之后,他就直接把老爸接到了城里享清福,也算尽一点孝道。 谁知,老爸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放着舒坦的城里日子不过,非要三番五次往乡下跑,他想不通, 这荒山野岭的土塬上有啥好迷恋的。 到家了。宏伟抱着儿子走下车,眼前的景象让他惊住了:老爸穿着十多年前下地干活的那件 土里土气的粗布衣裳,头戴一顶已经褪色的破旧草帽,裤腿和袖子挽得老高,在院子里的一片平 整好的土地上播种花生,身后还堆着半袋子土豆种。 听到脚步声,老爸抬起头,汗珠子从长长的眉毛上滚落下来。他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 对小孙子说,贝贝,爷爷给你种花生和土豆,再种点黄瓜、茄子、西红柿,保管比城里买的好吃, 爷爷给你送去。 爸,你这是干啥呀?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种地?宏伟不解老爸咋就这么会折腾。 儿子,你给我听着,咱是庄稼人,庄稼就是咱的命根子,啥时候都不能丢。老爸低下头,在 脚下的土壤里撒下一粒种子。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开头从父亲丢了写起,“心里一慌”刻画了宏伟内心的焦急,“老爸又跑丢了”则引起悬 念,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 B.父亲几次要跑回家,宏伟每次都火急火燎地仔细寻找,这虽然体现了宏伟的孝心,但也从中 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 C. 父亲在家时“脸上绽放着孩子般的笑容”与他在城里时的生活状态形成对比,突出了父亲回 家乡后的惬意与愉悦。 D.父亲愿意再次被宏伟接到城里生活,一是宏伟答应不干涉父亲的任何行为,二是父亲可以接 送小孙子贝贝上幼儿园。 8.本文划线句子包含多层意涵,请结合文本分析。(6 分) 9. 小说以“命根子”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19 分)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为大理评事。迁秘书丞,坐事除名。未几, 复起为右赞善大夫,通判睦州。端拱三年秋,彗星见,召对别殿,仲舒以为:“国家平太原以来, 燕、代之交,城守年深,杀伤剽掠,彼此迭见。大河以北,农桑废业,户口减耗。凋弊之余,极 力奉边,丁壮备徭,老弱供赋。遗庐坏堵,不亡即死。邪人媚上,犹云乐输。加以兵卒践更,行 者辛苦,居者怨旷。愿推恩宥,以绥民庶。”太宗嘉纳之,遂故河北。 淳化四年,罢知秦州。先是,俗杂羌人。羌人居于渭河之南,大洛、小洛门寨,多产良木, 为其所据。岁调卒采伐给京师,必以赀假道于羌户。然不免攘夺,为民患。仲舒至,部兵历按诸 寨,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既而悉徒其部落于渭北,立堡寨以限之。民感其惠,为画像 祠之。会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谓近臣曰:“仲舒当以绥怀为务。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 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烦吾关右之民。”乃命知凤翔薛惟吉与仲舒 对易其任。会内侍蓝继宗使秦州还,言得地甚利。乃召仲舒,拜户部侍。二寨后为内地,岁获巨 木之利。咸平初,拜礼部尚书,罢政,出知河阳。逾年,知开封府。景德中,并州缺守,上以北 门重镇须大臣镇抚,非温仲舒不可,令宰相谕旨仲舒,不愿往。大中祥符中,进秩户部尚书。三 年,卒,年六十七。赠左仆射,谥恭肃。 仲舒敏于应务。少与吕蒙正契厚,又同登第。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 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自为正言至贰枢密,皆与寇准同进,时人谓之“温寇”。子嗣宗、 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既卒,帝悯其孤弱,并禄以官。 (节选自《宋史•温仲舒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言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 烦吾关右之民/ B. 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 烦吾关右之民/ C. 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 烦吾关右之民/ D. 古者伊洛之间/尚有羌浑杂居/况此羌部/内属素居渭南/土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骚动/又 烦吾关右之民/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字”是除本名以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B. “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 予褒贬称号,文中“恭肃”是对仲舒的褒奖。 C.“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星体,后曳长尾,呈云雾状,旧谓彗星主除旧布新,其出现一般 是天降祥瑞的预兆。 D.“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温仲舒正直敢言,切中时弊。他分析边境多年战争给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祸患,指责奸臣不 实之说,劝谏皇上推恩安民,这些意见被采纳。 B.温仲舒仕途通畅,为帝所重。他先后担任大理评事、秘书丞、睦州通判,后来担任礼部尚书, 户部尚书,死后被朝廷追赠赐谥。 C.温仲舒为政有方,为民所敬。百姓苦于羌人祸害,仲舒把羌人部落迁徒到渭河北面并建堡寨限 制羌人,使百姓受惠。 D.温仲舒被人中伤,易职以解。有人称温仲舒挑起事端,皇上认可了仲舒在处置羌人问题上的做 法,最终让他与薛惟吉对换职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仲舒至,部兵历按诸寨,谕其酋以威信,诸部献地内属。 (2)仲舒黜废累年,蒙正居中书,极力援引,及被任用,反攻蒙正,士论薄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 14~15 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轮鞅:泛指车马。墟曲:乡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在“白日”大好的时光,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 B. 诗中的“人事”指和官场交结往来之事,“杂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语带贬义。 C. 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表现了作者心境的恬淡。 D. 中间四句描写田园生活的动态,与前面四句的动态相呼应,充满一种纯朴的动人氛围。 15.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第一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烘托了 主人公怅然若有所思的心情。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 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 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 别年轻。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 文化。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在“新生代”的炯炯目 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 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 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 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 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 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寂寂无闻 推陈出新 络绎不绝 细微 B.鲜为人知 推陈出新 源源不断 式微 C.寂寂无闻 革故鼎新 络绎不绝 细微 D.鲜为人知 革故鼎新 源源不断 式微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文化早就被人们严重破坏。 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 C.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与关注。 D.还很有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不只为创新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更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C.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D.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0 个字。(6 分) 键盘侠是一个网络词语,指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发表“个人正义感”的人群。毫无疑问, “键盘侠”从出现开始, 。但也只有他们自己尚且不自知地沉浸在网络评论区里,一个个妙语连珠,口 吐莲花,对各类网络事件评头品足, 。殊不知,真正的侠客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绝不 会是评论区里义愤填膺,现实面前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的路人甲。其实真正的“键盘侠”,还是注重一个“侠” 字, ,键盘可以成为两种不同性格的分割线,但侠气却是不容分割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某班即将召开家长会,李敏的家长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向班主任发短信说明情况,语言表 达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5 分) 老师您好,我是李敏的家严,得知贵班近期将召开家长会,十分高兴。我因身体有恙,不能 按时莅临,请您海涵。待身体恢复后,一定会尽早来校,当面向您请教犬子的教育问题。感谢您 为班级的辛勤付出,祝您工作顺利! ①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③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④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⑤将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当下,对高品质生活、对精神家园厚度的向往与追求,正在成为一 种新的社会风尚。在公众欣赏水平、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今天,“博物馆热”的出现很难说不是 一种必然。尤其是假期,带着孩子去博物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成为不少家长暑假安排的热门 选择。但是,人群的喧闹声,嬉戏追赶的孩子,躺在两个座位上的游客,将一只腿放到座位上抠 脚的参观者,脚踩栏杆地台打电话的游客……在重庆三峡博物馆的游客意见簿上,有多名游客都 表示了对于“不文明参观行为”的不满,“感觉像在逛农贸市场”“参观时总会被他人的说话声打 断思绪”。但也有人说,参观博物馆,本就图个轻松自在,何必那么讲究呢?还有人说,博物馆 如果对参观者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以后就没人参观了。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参观者写一篇倡议书(统一用“复兴中学一学生”的名义),体现你 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莆田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 参考答案 【论述类文本】 1.D。A 项,原文“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B 项偷换概念,“全球化时代的审美标准”有误,原 文是指“大众流行文化”所形成的“‘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C 项,无中生有,原文“信息化、数字化既 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2.D。应该是采用层进式结构。 3. A。原文“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才能使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 情感认同,传统文化本身并不能实现这个目的。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案】 4. D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外界特别关注港珠澳大桥,其实就是因为一个字:‘难’。”外 界各方关注港珠澳大桥的原因有很多,“难”只是其中引来特别关注的方面。D 项绝对化。 5. 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的图表可知,三地注资 157.3 亿,其中内地 70 亿,香 港 67.5 亿,澳门 19.8 亿,并不是“由港珠澳三方等额注资”。B 项混淆是非。) 6.本题考查概括选段中心意思的能力。 参考示例:①改善交通,拉近了港珠澳三地的距离。②将为缩小珠三角地区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以及粤、港、 澳的经济差距,乃至于为三地的经济结构改善提供更多想象空间。③扩大经济圈,辐射更为落后的粤西地区, 乃至云、贵、川三省份。④港珠澳大桥的通车将为粤港澳三地未来更多的制度创新提供镜鉴。⑤港珠澳大桥对 中国“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⑥工程建设过程中,生产和安装的一系列创新技术为世界 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每点得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 【小说答案】 7.B(“但也从中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分析错误,宏伟让父亲回城并不能看出宏伟对农村前景的失望, 过分拔高) 8.表面义:①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出家乡一片荒凉的景象。②家乡男女老少都离开了农村,去城市发展或 生活。深层义:③农村土地荒废的情况十分严重,城乡差距越来越大。(每点 2 分,共 6 分) 9.①作为文章隐藏的线索,串联起了全文。父亲多次从城市偷跑回来,其实都是离不开他视为“命根子”的 庄稼。②“命根子”一词运用借喻的方式,表达出父亲对劳作和土地的热爱。③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命根子” 一词突出了庄稼在农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呼吁我们要重视农村的发展。(每点 2 分,共 6 分) 【文言文答案】 10.C 11.C(不是祥瑞,是凶险的预兆) 12.B(仕途顺畅错误,有被除去官职) 13.(1)译文:温仲舒到任后,率领士兵巡视各寨,用威信晓谕部落首领,各部落都献地请求归附朝廷。(关 键词,“按”:巡察、巡视、“谕”:告诉、使…知道(明白)、“内属”:归顺朝廷,各 1 分,大意 2 分) (2)译文:温仲舒被贬退多年,吕蒙正在中书省任职,极力举荐他,等到温仲舒被任用后,反而攻击吕蒙正, 士大夫议论时都看不起他。(关键词,“黜废”:贬退; “援引”:举荐;“薄”:轻视、看不起。各 1 分, 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温仲舒字秉阳,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任大理评事。升迁后担任秘书丞,因犯法被削职为 民。不久,又被起用为右赞善大夫、睦州通判。端拱三年秋天,彗星出现,皇上在别殿召见大臣应对,仲舒认 为“国家平定太原以来,燕、代交界的地方,长年战争,杀伤抢劫的事,前后不断。黄河以北地区,农桑业废 弛,户口减少。衰败之余,还极力供给边疆所需。壮丁服徭役,老弱供赋税。遗弃房屋,毁坏墙壁,百姓不是 逃亡就是死去。奸臣媚惑皇上,还说百姓乐于交税。加上被征者可以用钱雇人代替服役,出征的人辛苦,居家 的人怨恨。希望朝廷施以恩惠,以安抚百姓”。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大赦黄河以北地区。 淳化四年,罢去本职任秦州知州。在此之前,汉人与羌人杂居。羌人居住在渭河的南面,大洛、小洛门寨, 出产很多优质木材,这些木材被他们占据。每年征调士卒采伐林木供给京师,必须用钱财向羌族人借道通行。 但仍不免被他们抢夺,成为百姓的祸患。仲舒到任后,率领士兵巡视各个寨落,以威信晓谕寨落首领,各部落 都献地请求归附朝廷。后来把这些部落都迁徙到渭河的北面,建立堡寨来控制他们。百姓感激他的恩惠,为他 画像祭祀他。正遇有人说温仲舒挑起事端,皇上对亲近大臣说:“仲舒应当以安抚为重。古时伊、洛一带,尚 且有羌族、浑族与汉人杂居,况且这些羌族归属朝廷,一向居住在渭河以南,成为本地居民已很长时间,一旦 任意驱逐,可能导致骚动,又烦扰我的关右的百姓。”于是命令凤翔知府薛惟吉与仲舒对调职务。适逢内侍蓝 继宗出使秦州回朝,对皇上说得到渭南之地非常有利。于是皇上召见仲舒,授任户部侍郎。后来大洛、小洛二 寨成为内地,每年获得采伐采伐巨木的利益。咸平初年,温仲舒被授任礼部尚书,后被罢免了职务,离开京城 担任河阳知府。过了一年,任开封府知府。景德年间,并州缺太守,皇上认为北门重镇必须由大臣镇守安抚, 非温仲舒不可,命令宰相宣谕旨意,温仲舒不愿去。大中祥符年间,升为户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去世,终 年六十七岁。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仲舒处理事务机敏。年轻时与吕蒙正交情深厚,又一起考中进士。仲舒被贬退多年,吕蒙正在中书省任职, 极力举荐他,等到温仲舒被任用后,却而攻击吕蒙正,士大夫议论时都看不起他。自从任正言到枢密副使,都 与寇准同时进升,当时人称之为“温寇”。他的儿子嗣宗、嗣良、嗣先、嗣立,仲舒死后,皇帝怜恤他的儿子 孤单薄弱,给予官职领取俸禄。 【诗歌答案】 14. D 项,前面四句是正面环境写静,不是动态描写。 15.(1)罕与尘世往来,不以尘世为念。开头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强调乡 居环境的幽静,用环境描写来暗示自己了却心头尘俗之念。(2)与乡邻的关系纯朴友好。中间四句中,不管 是“披草共来往”,还是“但话桑麻长”,直接点明了诗人与邻居之间淳厚友好的关系。(3)关心稼穑,内心悠 然恬淡。最后四句,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却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衬托出 诗人内心的清澈明净,表明诗人眼中只有田园,内心十分恬静。(形象 3 分,分析 3 分,共 6 分) 【背诵默写】 16.(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语言文字运用答案】 17.B【解析】寂寂无闻: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推陈出新:指去掉旧 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革,改变,革除;故,旧 的;鼎,树立。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式微:指事物由兴盛而衰落。细微: 细小微小。络绎不绝的意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 而少用于人。 18.C【解析】A 选项“破坏”一词不符合下文意思,不能用。B 选项根据文意,下文侧重强调的是“传统文艺 的保护传承工作告急”,重点不在于“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这一推断不合文意。C 选项“缺少创新”的说 法于文无据。故选 D 19.A【解析】D 选项不合语境,根据上下文,应该把“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与“日渐成为欣赏传 统文化的主力群”交换位置。B 选项“不只……更……”是递进关系,C 选项不合语境,同时“观看传统文化” 搭配不当。A 选项中用递进关系“不仅……还……”更合适。 20.就带有鲜明的贬义色彩 以为这样就是真正的侠客 而不是“键盘” 21.【得体答案】 ①“家严”改为“父亲”;②“贵班”改为“班级”;③“有恙”改为“不适”;④“莅临”改为“参加”;⑤“犬子”改为“孩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