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03 KB
  • 2021-06-03 发布

2013年高考语文黄金_答题模板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 年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答题模板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 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 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 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 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 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 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 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 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 1+2 或 1+3 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 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 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 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 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 事物的 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 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 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语文应试答题方法、技巧 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题: 1、认真规范书写;2、不出现错别字;3、不乱画涂改,在草稿纸写好后再誊写。4、学会审题。 二、选择题:1、直选法 2、排除法 三、修改病句的原则:能改一处不改两处。 1、删减 2、添加 3、替换 4、换位 5、重组 四、名著阅读: 《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 1、人物:姓名、绰号、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人物事例 3、教育意 义 五、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 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 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 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 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 __ 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 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 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 , 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 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 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 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 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 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 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 围。 六、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开头:“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或“在 我的生活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结尾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 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 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5、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 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 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 6、注意保密。不透露真实姓名、地名、校名,要遵守考场规则和考场道德。 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内容简介: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考查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歌鉴赏以简答题形 式考查,分值 10 分。下面我们就通过不同的例子总结出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诗歌赏析术语梳理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 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 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2007 年全国卷 II 第 12 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 全国 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 1057 一 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 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 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 的画面。 (08 全国 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 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08 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 题。(8 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_ (篇名)。(1 分)w.w.w.k.s.5.u.c.o.m 答案:《游褒禅山记》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 分)(B)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 分) 答案:“雪”隐喻了白发(1 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 分)。隐含着诗人对 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 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 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层(1 分)。 (08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08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 事要地。 (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 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案: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 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 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 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 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 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 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示例 2007 年陕西卷第 12 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时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断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练习:(08 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一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 分) 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 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 的,给 1 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 2 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 3 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 氛的,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 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 分) 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 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 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 4 分, 每答对一点给 1 分;能答出好处的,给 2 分 (08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 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 悠然闲适的心情。 (08 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 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08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2 分) 答案:上片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片抒发作者送别的情意。 三、分析句意型 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 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 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 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5、答题示例 2007 年福建卷第 9 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 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分) 练习:(08 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 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 分) 答案: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出了作者虽已衰老, 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意思接近即可。 (0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 国忧君忧民。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 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 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 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 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 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答题示例 2007 年浙江卷第 16 题 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 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 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 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 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 练习:(08 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 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 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 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08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 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五、分析主旨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 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 追求、生活经历;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4、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5、答题示例 2007 年海南、宁夏卷第二大题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 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 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9、作者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 分) 练习:(0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 分) 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 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08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8 分)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 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 分) 答案: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 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 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 分) 答案: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 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08 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65 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 事要地。 (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 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 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 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 六、分析技巧型题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 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 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② 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5、答题示例 2007 年山东卷第 14 题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练习:(08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 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 1 分;如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也可给 1 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 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 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 转到天空。②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 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 2 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 1 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 2 分。意思答 对即可。 (08 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 1 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 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答案: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 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 样的感情变化?(4 分)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 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 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08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答案:(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 国忧君忧民。 (08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 分) 答案:屈原 白居易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 分) 答案: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 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08 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 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 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 愿望。 (08 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 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 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 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 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08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 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手法。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 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 起承转合之说。 4、答题模式:①概述诗句的内容。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 想感情。 5、答题示例 2007 年四川卷第 12 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练习:(08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 快。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答案:(4 分)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 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 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八、续写型题 1、提问方法: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 2、解答分析: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主 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3、答题模式: ①概括诗句的内容。 ②说明与上句的关系。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 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 ③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4、答题示例 2006 年湖南卷第 14 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 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 “洗”“招’二 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 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好记性: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从 1988 年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 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 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 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 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 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 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 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 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 年北京卷 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 年湖北高考语 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 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 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 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 哀伤的象征。2004 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 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 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 年 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 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 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 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 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 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 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 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 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 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 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 见归鸦”。2007 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 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 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 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 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010 年高考语文备考:完美搞定古诗词 第一部分诗歌的前言 诗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 6-8 分,一般掌握 6 分。同学们的感觉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 么写,这里跟大家说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诗歌“罩住” 一首诗给在我们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试,我们首先做到的事,应该一眼把它“罩住”。那么 “罩”什么呢?应该“罩”的是这几点: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的诗歌分几大类呢?当然分类的方法很多,类别也很多,但是,一种开玩笑的、却是最 见效的分类法是——两大类: 第一大类:男人的诗。 那么想一想,中国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这就是边塞诗;主题基本是歌颂边塞风光、歌颂将士作战勇敢、对战争的 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这就是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歌颂朋友间的友谊、感叹自己官运不通, 醉情于山水,歌颂大自然的风景,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这就是怀古诗、说理诗、抒情诗。怀古不是目的,目的是伤今、讽今、反 思今天。说理是说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学过的这几类诗歌,它的基本主题是什么呢?闹清楚类别,实际上 “主题思想、观点、主旨”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第二大类:女人的诗 女人诗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两类。不是真的女人写的还是男人写的,而是指内容。 “真女人”诗写的是闺怨的、思妇的,表达对情人、夫君的怀念、怨恨和婚姻爱情的不如意; 而“假女人”诗是借女人情感说其他的事情——注意,这类诗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诗歌的风格 诗歌有几种风格呢?教材上教过我们的是十种风格,按风格的“粗、细”可以分成四大类。 1.粗线条的:它们是“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 2.线条的:“平实质朴”。 3.线条的:“清新雅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活泼俏皮”。 4.细线条:“缠绵伤感”。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这些风格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准确说,就应该只写一个就对了, 所以必须一下子“罩住”,其实就是弄清楚。 (三)养成通读的好习惯 不管是不是考试,好习惯都是重要的。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题目起的比现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题 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寻梅》等。 2.解诗歌作者,如果这个作者你在高中中学习过他的作品,一定要把这个作者的风格、生平 在大脑中简单的过滤一下,有助于你答题。 3.助诗歌的注解。考试时有的作品给注解,这个注解非常重要,比如 2005 年的天津卷中有 “这部作品作于南宋灭亡,作者被俘虏,押送北上的路上”,这样的注解绝对帮助你做题。 4.句都不可以忽略。诗歌一般不长,不会超过 8-10 句话,所以,每一句话都不能忽略,不 要认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与第一、二句没有关系,不对! 5.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病句辨析题型例解及针对性试题演练 五、病句辨析和修改 考点讲解: 最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列举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 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 (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 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卷中,如 1999 年、2000 年、2001 年、2003 年高考题的第 5 题,2002 年的第 6 题。 病句辨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复习时,要认 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 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 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 (一)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种 情况: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 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的” 移至“展出了”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 (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 (“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颠倒: 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一般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以及前后照应错误。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答复”和“调查处理”并不是态度,这属于主谓搭配不当,可把“是”改做“表现出”。)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汉末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英雄事迹。 动词“塑造"”与宾语中心语“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3.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我们班干部严肃地研究了同学们对班委工作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老师们的意见。 (“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例: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 (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 5.前后照应错误 例: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 (“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 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例 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这是 1992 年全国高考题第 4 题的 D 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 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 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 技术培训班。 (宾语残缺,这是 1997 年高考第 6 题的 A 项。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 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 3.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 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 句子成分就不残缺。) 例 4.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 (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 例 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例 6.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四)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 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 例 1.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 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 例 2.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句式杂糅,可去掉“在作怪”。) 例 3.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改为“以”。)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的类型主要有语意不明、指代不明、歧义等。 例 1.会上,对如何疏通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但是,建议很不成熟。 (“看法”和“建议”没有必然的联系,造成语意不明。) 例 2.地对于人类、特别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而黄土对于原始社会极其落后的 初级农业尤为重要。 (“黄土”究竟是什么,句子并未说清,语意不明。) 例 3.学习写作是否一定要多读多写呢?从前人的写作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这”指代的内容未说明。) 例 4.我认为,应该尽可能使用简化字,不要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和青少年学习增 加困难。 (“这样”指代不明。) 例 5.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 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例 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歧义。“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既可理解为是几个学校的领导,又可理解为一个学校的 领导。) 例 7.县里通知他 10 月 5 日前去报到。 (歧义。由于“前”在此处界定模糊,以致产生误解,是 10 月 5 日前的任意一天,还是 10 月 5 日这一天去报到?) (六)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 有不符合客观事实、前后矛盾、分类列举不当、否定失当等。 例 1.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措施。 (与常理不符。“防止”和“不再”不合逻辑。) 例 2.两三百人,上千只眼睛,盯着落水者,居然没人下河救人! (两三百人怎么会有上千只眼睛呢?不合事理。) 例 3.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 壮丽图画。 (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 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例 4.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 “和”来连接。) 例 5.有人说他的落选与个人恩怨有关,但他反驳时非常肯定地否认不是与人人恩怨有关。 (双重否定失当,句意正好相反。可删去“不是”。) 总的来说,辨析病句大致也可以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语感觉察法: 审读病句,可以从感觉上察觉毛病,按习惯的说法会觉出别扭。以上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语义重复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2.提取主干法: 运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检查主干 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 有毛病。以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3.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没有语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逻辑分析法是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 否违背逻辑。以上语义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 总之,学好任何知识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满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实 践,在语言运用的实际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一、典型试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999 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 210 辆消防车、3000 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 自执勤的岗位上。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 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她把积攒引导来的 400 元零花钱,资助给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赵长波,确保他能够支付读 完小学的学费。 D.3 月 17 日,6 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 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简析:正确选项是 C 项。A 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 不能。B 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D 项介词搭配不当,应将“关于” 改为“对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0 年全国高考考试题) A.这项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 15 年高校的教师、学 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 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 奇迹变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范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评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 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简析:本题重点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正确答案是 C 项。A 项属句式杂糅,可以说“学员 除……外,还有清华大学……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可以说“学员除……外,来自…… 也参加了学习。”将两种句式掺杂柔合在一起使用必然造成结构上的混乱。B 项不合逻辑, “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D 项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语 是“工厂”,“规模不大”“曾两次获省科学大会奖”可以指“这家工厂”,但“被授予省优质 产品称号”则不能是“这家工厂”了。 3.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2001 年全国高考题) A.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高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福音?正 因为这样,难怪骗子们也要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了。 B.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富起来呢?关键的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的贫乏必然造成财 富的贫乏,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 5 月 1 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 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 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简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项。B 项犯了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的毛病。上文说“如何让 大家都富起来呢”,下文就应接着说“要让知识起决定作用”,仍用未然语气,现在变成已然 语气,显然前后失去照应。C 项犯自相矛盾、不合逻辑的毛病。“日前”意思是“几天前”, 而“正在……之中”则表示行为还在进行中,因而这两个词在时态上相矛盾,应将“日前” 改为“目前”。D 项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 而只能说“扩大规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002 年全国高考题)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 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 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C.俄罗斯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禁止政府官员使用进口汽车,推行住房商品化,以及精简包 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 D.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 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 项。而 A 句、B 句和 C 句都有语病。A 句的毛病是成分缺漏、 意义不明确。首先是“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这一句不通,应该在“进 入”后面加上“……的阶段”之类的词语,该语句才比较完整;其次“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 者身上倾斜”这一句缺少主语,虽然汉语句子往往可以承前句的主宾成分省略主语,但本句 上一句的主语是“人类”,而这里“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的显然不是“人类”,而 其实是“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可这个语句并非上一句的宾语,一般说不能使下一句 承该成分而省略主语,这样最后一句的意思就不明确了。B 句的毛病是句式杂糅、结构混乱。 全句如果保留“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则全句缺少谓语动词,应添加谓语动 词“是”,改为“是将各地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如果不添加谓语,则应将“将各地 电视台……,进行的再创作”中的“的”改为“了”,即把这一语段改成全句的谓语。C 句 的毛病也可以说是成分缺漏,或结构混乱。全句其他地方问题不大,主要问题是在“精简包 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等”这一语段中,“包括”后面应加上“在内”,改为 “精简包括电力公司、铁路公司在内等大型国有企业等”。由于该句较长,“如”后面连续使 用几个并列的动宾结构,所以虽然句子中的毛病不大,但要看出来也还是有一点难度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003 年全国高考题) 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 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 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 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 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 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项。B 句的毛病是“成分重复”。“万一若(遇到不测)”中的“万 一”和“若”广义地说都是“如果”的意思,只要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C 句的毛病是“成 分缺漏”。“针对”是介词,必须带上名词性的宾语(即使把“针对”看作动词也是如此,即 只能带名词性宾语)。而这句中“针对”的后面是两个较长的主谓词组(小句),这也就造成了 不合语法的情况,只不过由于“针对”后面的成分较长,所以不容易看出来,或者说也就容 易出现这一类错误。正确的说法应在“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增加 或建立了石油储备”后面加上“的情况”一类词语。当然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针对 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因而“美国、印度等国家已经怎么样”,“我国也必须怎 么样”。但即使如此,“针对”后面同样不能是小句形式,这句话也还是有语病的。D 句的毛 病是“搭配不当”。“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作品”不通,应改为“平均年龄仅 20 岁的年轻人的 作品”。这一句由于前面比较长,可能会干扰对这一错误之处做出判断。 三.课内训练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简析:正确答案是 C。A 句中“不能不”是双重否定,“难道……”为反问句,也表示否定, 全句变成“不会感动得淌下眼泪”意,肯定否定颠倒了。B 句中“书籍”不属日用工业品, 分类不当。D 句中“酷爱”是“非常喜爱”意,“非常”赘余。)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东北解放后,广大军民积极支援前线,参军参战,决心夺取更大的胜利。 B.不只是我不认识他,就连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C.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重要阵地。 D.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的讲话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搞市场经济的信心和勇气。 简析:正确答案是 B。A 句应将“军民”改为“人民”。 C 句属于搭配不当,将“教育事业” 改为“教育部门”。D 句也是搭配不当,“勇气”不能和“坚定”搭配。)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自学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B.市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 C.我们必须遵照毛主席关于"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的教导。 D.经过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 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简析:正确答案是 D。A 句“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两种说法杂糅在一起。 B 句“揭发”后少了结构助词“的”而使语意相反,“制止”的对象成了“群众揭发不良现 象”。C 句“按照……教导”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因过长,而将中心语丢失,缺少了谓语“学 习语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 B.改革开放 20 年来,这个厂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年年都上新台阶,去年上缴国家的利税与 20 年前相比,足足增加了一千倍。 C.日本内阁要员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犯招魂的反动行径,对于饱受侵略战争祸 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D.达尔文学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 简析:正确答案是 B。A 句“防备……免遭盗窃”的意思是惟恐窃贼偷不到,意思说反了。 可改为“防备……遭到盗窃”或“使……免遭盗窃”。C 句将句子的主干压缩后就成为“反 动行径对于人民不能容忍”,意即“反动行径不能容忍人民”,这显然是说反了。可在“是不 能容忍的”前加“来说”,或将“是”提到前面替换“对于”。D 句中的“一切生物”包含了 “人”,要将“不仅”去掉,在“人”前加上“因此”。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 术培训班。 B.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 服困难的信心。 C.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 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D.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议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 健谈多了。 简析:正确答案是 C。A 句成份残缺,“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还应加上“的技术”, 作“推广”的宾语。B 句“在……中得到力量”,介词使用不当,应为“从……中得到力量”。 D 句的“分外……多了”修饰成份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另外,“活跃”也是多余的,“活 跃”与“沉静”相对,而整个句子是写他言谈方面的情况。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 25 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B.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C.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D.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 1000 元,可合在一起才 340 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简析:正确答案是 D。A 句中“截止”是(到一定的期限)停止。“截止日期”只能是某一天, 不可能还有“最后一天”。B 句错用了反问句的否定形式,“谁又能否认……呢”意即“谁都 得承认”,原句成了“谁都得承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意思弄反了。C 句“令人威慑” 不通。“威慑”是使用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用法上只能“威慑”别人,而“令人威慑”则 成了“使得别人威慑”。应为“令人生畏”才通。 7.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简析:正确答案是 C。A 句“作为嘉宾的礼品”既可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理解为 嘉宾送人的礼品;相应地,“送给他”的“他”既可以理解为嘉宾,也可以理解为别人。B 句 的歧义有两处。一是“和”可作为连词,“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一个人 干了这件事;一是“和”可作为介词,“他”只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一起干了这件事。而 作为后一种理解,“分别”又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将钱存入了两家银行,一是“他”和 “副总经理”一人存一家银行。D 句“几个学校的领导”也有两种理解。一是同一学校的几 个领导,一是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C 句句意是明确的。只是“差点儿”用法较复杂,一时 难以辨别。它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说“差 点儿”或“差点儿没”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差点儿摔倒了”和“差点儿没 摔倒”都是指几乎摔倒但是没有摔倒。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说“差点儿”是惋惜 长未能实现,说“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实现了。如“差点儿赶上了”是惋惜没赶上;说 “差点儿没赶上”是庆幸赶上了。C 句中“考试及格”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所以说“差点 儿没及格”是表示及格了。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B.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C.纪委指出,那位给儿子大办婚事的局长一定要全部退回所收的礼金和少付给饭店的酒菜 费。 D.林院长最后谈到了有关高校扩大招生的问题,指出它是应当肯定的。 简析:正确答案是 D。A 项中的“诸”是“之于”的意思,后面的“于”是多余的。B 项的 “司空见惯”是个形容词性的词语,不能带宾语,可用介词“对”把宾语前置。C 项搭配不 当,也可说是成分残缺,“退回”的只能是“所收的礼金”,而“少付的酒菜费”则是要补足 的。 四.课外巩固 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 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B.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 的根本任务。 C.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D.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 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简析:正确答案是 A。 A 这个长句附加成分较多,运用简缩法,句子的主干是“……单位, 有……义务”,没有语病。再看看附加成分,句意也明确。B 项中“能不能”是说“能”与 “不能”两个方面,而下边的文字只说了一面,失去照应。C 项中“普遍感到非常气愤”的 应是“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而原句则为“护林员揭发问题”,显然“气愤”的对象 出现错误。这是由于句中“问题”的定语表述不清造成。如果在“护林员揭发”的后面加上 一个“的”字,表意就明确了。D 项中“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的对象是“事件”,谓语与 宾语不能一一搭配,如“教育事件”就不通。如果改成“对……极少数人”“进行了批评教 育和严肃处理”就没有错误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 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B.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日前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消除“冷战思维” 的影响,必须彻底消除“中国威胁论”的危害。 C.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1 年全 年迸出口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比同期增长 7.5%。 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 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简析:正确答案是 B。A 逻辑错误,主客体倒置,可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 群众……”。C 错在“与同期相比,比同期增长 7.5%”,语义重复,应去掉“与同期相比” 或“比同期”;D 错在“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成分残缺,应为“廓清弥漫在 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3.从下面四个句子中,把没有语病的一句选出来。 A.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 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B.虽然目前国家还有困难,有些问题短期内不可能很快解决,但确实有不少问题,只要我们 尽力去做,还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C.我们生产的直流镝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而有效的照明 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 D.这四亩试验田共有七十七株结果的梨树。一九七七年总产五万九千三百多斤,平均亩产一 万四千八百多斤,其中好果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好果中一级果又占百分之六十五。 简析:正确答案是 D。A 句“亡”字坏事。B 句“问题”不能“做”,应“解决”。C 句先后 连贯不好,“它的重量……”应放在“耗电量”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为了推动读好书,《中国青年报》文化生活部、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中华千字歌》 征文活动。 B.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C.使用 300 电话不需要专用的电话机,如果能牢记自己的卡号和密码,您可以不必随身携带 300 卡,因此它比磁卡和 IC 卡更加方便。 D.在滴水成冰的冬季,筑路大军冒着料峭的北风在工地上紧张地劳动着。 简析:正确答案是 C 。A 句成份残缺。“推动读好书”的后面应有“的活动”作宾语;另外, “读好书”也有歧义,可理解成读内容好的书,也可理解成把书读好。B 句成份残缺。“这 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应作主语,删去介词“对于”。D 句用词不当。“料峭”形容 微寒,且多指春寒,而这里所说的是冬季。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震憾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 B.法律有明确规定,触犯刑法,因 16 岁未成年受处罚的,应责令监护人家长加以管理。 C.过去我们曾不加分析地批判了一些作家在创作上的某些倾向,现在看来,当时某些批判是 失之偏颇和慎重的。 D.他公开说不适当的布置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没有好处,教导处应予以 制止。 简析:正确答案是 A。B 项“因 16 岁未成年”表意不清;C 项“失之”后边不能同时带表积 极与消极意义的词语;D 项“他公开说”的内容不清楚。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这次大型舞会的档次和规模,举办方特邀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现场演奏。 B.我们一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事端应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反对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 胁。 C.新建成的小区内设有社区医院,许多附近的居民都可以前去求医问药。 D.这部作品结构完整,笔法细腻,语言优美生动,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达到了艺术高 峰。 简析:正确答案是 D。A 句“提高”与“规模”不搭配。B 句“于”字应删去。C 句应为“附 近的许多居民……”,语序不当。 7.下列句子修改后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①严于律己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条件越来越优越的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 杂环境下,这种严于律己的事迹和精神尤其需要发扬光大。(删去“事迹和”) ②一位农民为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是有极高的观赏、保存价值的。 (“为”改为“向”) ③中国强烈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同时谈判并缔结一项无条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及不对无核 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在句末加上“的条约”) ④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成了研制、发射、 跟踪、测控、试验地球同步定点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在“已经”后加上“具有了”) 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为使广大青少年从小具有较好的健康认识与较强的自我保健 能力,我们应大力提倡禁烟、戒烟。(“认识”改成“意识”,“保健”改成“保护”)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④⑤ 简析:正确答案是 A。②句“为”改为“向”,“了”改为“的”,或在末句前加上“这枚珍 珠”。④句在“已经”后加上“具有了”,并删去原句中的“了”字。⑤句,还须把“禁烟、 戒烟”改为“戒烟、禁烟”。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由于世界性水危机,地表水和地下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恶化,于是人们 把目光投向地层深处,千方百计地寻找没有污染的矿泉水。 B.无论是提高艺术表现力,还是判断艺术的优劣高下和学术上的是非,都不能靠行政命令, 而要靠艰苦的艺术实践,靠平等的争鸣。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良好习惯,反对因循守旧、 迷信盲从的不良学风。 D.小王把信认真读了两遍,指着一处对我说:“这句话说重了。” 简析:正确答案是 B。A 项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没有污染的 矿泉水(矿泉水是地下水)”相矛盾。C 项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是能力而并 非“习惯”。D 项中“说重(zhòng)”还是“说重(chóng)”有歧义。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越个人实际的高 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B.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伤,然后就逃 之夭夭。 C.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 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 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简析:正确答案是 A。B 句第二分句主语残缺,应为货车司机,否则“职工”会成为“逃之 夭夭”的主语,这显然与事实不符;C 句“围攻……执行公务”,动宾不搭配;D 句主客颠倒, 应改为“癌肿的发生与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有密切的关系”。 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轻工大学科研所年轻的所长王洪新主持研制的茶多酚等高科技产品,分别获得了江苏 省优秀科技新产品金奖和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银奖,并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 B.该县血吸虫病防治医院在搞好门诊和病房治疗工作的同时,组成了两个以医师、化验师、 护士为三结合的血吸虫病防治医疗队,轮流深入各乡各村,进行巡回治疗。 C.帕尔梅制革公司供销部全体成员年终都获得了一笔数额可观的奖金,这是因为他们这一年 辛勤工作,北上南下,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超额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全年销售计划的 53%。 D.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 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 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简析:正确答案是 D。A 句中“高科技产品……申报专利”,主谓不配合。B 句应去掉“以” 和“为”。C 句不合逻辑。说完成计划的 53%,是没有完成计划,何来“超额完成”?这句可 说“超额 53%完成计划”。 高考语文 130 分夺分方案 一、基础是关键,整理很必要!(1-6 题,选择题,共 18 分;目标:确保 15 分。) 1、拼音:整理做过的拼音题。我整理了吗? 语音题的考查形式有两种:一是选出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一是选出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 整理提示: ①整理声旁相同的形声字;②整理形似字;③整理多音字 形似字 音近字 易错字 同音字 易错常考 90 个多音字 语文复习多音字的“拼音”大总结 2010 年高三备考名师手记:语文字音篇 2、错别字:注意别字的方法——同音别字、形近别字。我注意了吗?我整理了吗? 整理方法: ①整理常见的两写字或三写字②整理常见的又容易误写的成语 ③整理形似字,从意义的角度加以辨析 高考最常见的 300 个错别字 高考常见最易读错的字 高考作文易错 100 字 A-Z 高考易错字清单 3、近义词 整理方法: ①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实词,理解辨析的角度 ②整理一些常见的近义虚词,辨析其意义及用法 2010 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近义词 4、成语:理解成语的意义,注意成语的色彩,注意成语适用的范围和对象,注意句子的语 境与成语的意义、色彩、范围、对象是否统一。做过的题,我整理了吗?有启发吗? 整理方法:从容易误用的类型的角度进行整理,比如,可以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不 一、程度失衡、自相矛盾、画蛇添足、时态不分等角度来归类整理。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复习指导 1992-2009 年高考成语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 必备俗语集锦 高考易错熟语全解析 5、语病:将做过的题目,尤其是错题再分析一遍,积累经验。我做好了吗? 标点符号 高考生必须掌握的七种病句类型 2009 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病句汇编 辨析病句方法归纳 整理方法:将每种病句类型的各种子类型列成表格,每种病句均要能举一二例说明。不要认 为你手头的参考书上已经给你分好类就想偷懒不整理了,整理一遍后,你才会思路大开。 6、衔接 “句子衔接”解题指要 2007--2009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集锦:语句衔接 7.修辞 修辞方法知识汇总 二、现代文阅读是保证,关键是方法。(7-9 题,选择题,9 分;19-22,22 分,共 31 分;力争 26 分。) 总说:现代文阅读不是技巧的问题,阅读现代文是理性思考的过程,它应该遵循阅读的规律, 比如说寻着文章的思路入手,然后整体了解文章的大意,再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 去研究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去揣摩那些精采的句子和词语,从而对作者写了什么,怎么 写的这些基本问题有所把握。在这个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这就是最基本的解 答现代文阅读题比较可靠的方法。如果单纯把现代文阅读当成技巧,好象有什么灵丹妙药吃 了就可以把现代文答好这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整理的时候最好还是按考纲上的考点简略整 理就可以了。 十年高考语文分类解析:现代文阅读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1、阅读的过程中,要: ①理解题目的含义。 ②抓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描写句,首、尾句。 ③分析文章的思路与结构。 ④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手法(象征,拟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 ⑤把握注解,尽可能把握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相关的有效材料,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概括 中心意思。 2、解题的过程中,要: ①读懂题干,按需答题。问什么,答什么。 ②答在文中,答在段中。 ③注意语境,注意上下文的联系,注意上下题的联系(一般来说,试题的布题顺序就是文章 的先后顺序。) ④扣紧语句,分析选项,对比文中相关语句,仔细辨析,看是否存在偷换概念、缺少依据、 随意拔高、说法绝对等毛病。 三、文言文是提高,一分也不能少。(10-12 题,选择题,9 分,13 题,文字翻译题,10 分, 共 19 分。争取 19 分。) 1、一读,划出难字,疏通文意。 2、二读,理解全文,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写了多少件事,说明了什么性格、什么思想、 什么精神。 3、答实词、虚词,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古——单音解析,今— —双音解析),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4、答 14 题必须联系原文,逐句逐句翻译、对比分析,选出正确的答案。 5、翻译题采用直译(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保持原句的句式,做到信、达、雅。 简简单单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学常识识记方法归纳 文言文常用句式例解 18 个常见文言虚词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 120 个实词 四、古诗赏析,一分也不能少。(14 题,文字题,8 分,争取 8 分。) 诗歌赏析术语梳理 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五、默写是送分,千万别手软。(15 题,填空题,4 分,目标当然是 4 分。) 1、以中学十二册课文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外“非常熟识”的内容。 2、以课文中规定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为主,兼顾课文中出现的相关内容。 3、注意书写清晰、规范、准确,一字不多,一字不少。 高中语文教材 1—6 册背诵名句汇总 六、语言运用,压扩换仿改。(16-18 题,共 12 分,确保 10 分。) 1、压缩题。新闻一定要压缩主要事件,说明性文段要把握话题的各方面进行压缩。议论性 文段要压缩观点。把所给的字数要充分利用起来,不超字。 2、扩句题。看清扩展要求,明确扩展方向。推敲提供情景,把握基点。合理推断想象,选 好表述方式。保留原题词句,核对修改润色。 3、变换句式,重新组织语句。 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散句变整句。要读懂题干要求,不要将原句改变太大,只允许调 整、增加、删改个别词语,保持语气一致,结构一致,中心一致。不要将实在的信息遗漏了! 4、仿句题。仿内容,仿形式。重点是要弄清例句的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手法是比喻、 拟人、夸张、对偶?根据例句的结构仿写句子,保持结构一致,手法一致,语气一致。 5、语病修改,应用文修改。 ①看清题目要求――整体辨析检查(表述主体是否一致 上下文意是否照应 衔接过渡是否紧 密有无重复矛盾之处)――注意横向比较(合乎题意要求合乎语病类型 选择最佳表述 修改 效果明显) ②要注意应用文的格式,用语要得体——语境,地点,对象,上下级关系。用词要正确—— 时间,地点要交代清楚。 压缩语句的几种常用方法 变换句式 七、作文是大头,千万别放手。(19 题,60 分,向 50 分进军。) 2010 年高考作文名师预测 高考满分作文炼成术 “成长杯”作文大赛获奖名单及作品选登 要做到: 1、不离题(审清题目要求); 2、不抄袭; 3、有中心(一个中心); 4、有内容; 5、有条理(思路清晰); 6、合逻辑(论据能证明观点,记叙文符合生活逻辑、令人信服,幻想要符合生活真实);7、能 拟题(记叙文的题目——要素式、顺序式、线索式、象征式、修辞式;议论文的题目——观点 式、范围式、告诫式、感想式、引用式、延伸式、选择式); 8、能写完 800 字; 9、符合文体要求(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记叙文——时、地、人、事,记叙、描写、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 10、表达通顺; 11、卷面整洁; 12、内容深刻,有启发性; 13、材料新颖; 14、善用方法(入题要快,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开门见山,设置悬念,点面结合,托物言 志,情景交融,一波三折,对比衬托,插叙倒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