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 满分150 分)‎ ‎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考号、姓名、考场、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唐廷诏今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今”、“丞”,未见“丞相”之名。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今、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为田律》行之既久,故而修订。那么,秦律出现的年份是否与商鞅主持变法的时间(公元前359-前338年)大体一致呢?‎ ‎《睡虎地秦墓竹简》的“法律答问”里引一条律文时用了“公祠’’一词,而解释的部分则用了“王室祠”。吴建瑶指出:“研究秦简的学者认为,律本是在秦称王前制定的,故称公祠,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故改称王室祠,所引用的律文很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我们知道,秦孝公之子惠文王于公元前324年称王,这条律文的制定时间不应晚于此年。”惠文王称王的年代与商鞅被车裂的公元前338年只相隔14年。由此是否可以推断,秦“改法为律”活动即施行于商鞅变法期间?‎ ‎ (节选自武树臣《秦“改法为律”原因考》,选入时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商鞅“改法为律”之说,因缺乏更权威的历史文献记载而引起少数学者的质疑,《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改变了这个局面。 ‎ B.老辈学者与当代多数学者信奉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是因为《唐律疏议》为官修,具有官方的严肃性与专业的权威性。 ‎ C. 《睡虎地秦墓竹简》为秦国“改法为律”的真实存在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明确说法。 ‎ D.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见于唐廷诏令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此前的历史文献均没有出现这样的历史论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律”作为法律、法令含义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甲骨文中的“师惟律用”与《易经·师卦》中的“师出以律”是有力的证据。 ‎ B.设县置令丞应在秦孝公十二年,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出现“县”、“令”、 “丞”,这反映了出土秦律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 ‎ C. 《商君书》“律”字出现了五次,其一是指兵律,其余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这与同时代著述中的“律”字含义有着明显的区别。 ‎ D.“法律答问”引的一条律文用了“公祠”二字,而解释部分则用了“王室祠”,这说明律文是在秦称王前制定,解释则作于称王之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改法为律”的记载出现在与商鞅变法相隔日久的唐代,而且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对此事件均无直接记载,是商鞅“改法为律”受到人们质疑的原因。 ‎ B.研究秦简的学者早就注意到“法律答问”引的律文里的“公祠”与解释部分用的 “王室祠”的不同,而且推测所引律文可能是商鞅时期制定的原文。 ‎ C.孤立地看《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律文与《史记》中的相关内容记载,没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反对者没有发现商鞅“改法为律”的历史痕迹。 ‎ D.“律”最早指音律,后因战时用战鼓之音来发号施令,且配以军功赏罚,“律”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军中的法律。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传 ‎1929年,奥莉娅娜·法拉奇出生于佛罗伦萨,她成长于一个不苟言笑的、充满斗士精神的家庭。父亲是坚定的意大利斗士,在二战期间积极反对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14岁那年,有一次当飞机投下炸弹的时候,地板和墙壁都开始晃动,法拉奇和父亲躲藏在防空洞,由于太恐惧,法拉奇止不住啜泣起来。突然,父亲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法拉奇性格坚韧顽强,这和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法拉奇一直很感谢母亲托斯卡·法拉奇的激励。她多次回忆:“是妈妈,是妈妈告诉我,甚至是哭着告诉我:‘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变成你丈夫和孩子们的奴隶!要学习,去看看整个世界,要学习!’” 法拉奇最喜欢的家人是大伯,这是她的第一位,或许也是唯一的一位老师。大伯是一名记者,这对法拉奇走上记者之路影响重大。在奥莉娅娜的一生中,她都会引述大伯的忠诫:“在记者这一职业中,一直回响着这样一条铁律: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 受大伯此语的影响,后来法拉奇放弃研习已久的医学专业拿起了笔,从此写作成了她终身酷爱之事,尤其是在她曾采访过并深深挚爱的伴侣、希腊抵抗运动英雄、反对强权的斗士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于34岁死于车祸后。 她亲历了二战,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作为记者,法拉奇的提问表现了一种唯其所有的犀利风格,她用语率直、尖锐、咄咄逼人,轰炸般的盘问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挑衅”,这种风格令全世界为之叫好,却令“大人物”害怕。她与全球六十多位国家政要的激烈交锋,曾令基辛格尴尬、令卡扎菲失言、令沙龙狂怒、令梅厄夫人敞开心扉…… 1961年记者扎特琳采访法拉奇,说很多人说她卑鄙、凶狠。她睁大画着浓妆的眼睛,抚了一下头发后,摆出一副清白的样子说:“凶狠是什么意思?说出实情?我觉得我很和蔼。采访一个人时我总是尽力挖出他最好的一面。好比画画的时候我尽力画他好看的地方。”扎特琳说也许她有时画了一幅不够公正的、负面的画像。她回答说:“那不是我的错,那就是他最好的一面。” 有一种美德在她身上熠熠生辉,她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似乎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说:“在夏娃摘苹果那一天诞生的,并非罪恶;那一天,诞生的是一种被称为不服从的光辉美德。”法拉奇代表了当今媒体所欠缺的东西——把真相告诉权力的勇气。 ‎ ‎ 1967年她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非常出色。她报道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多次重大冲突,足迹遍布拉美、黎巴嫩、越南和科威特。她就像一个无畏的战士一样,在这个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领域奋勇前进。 法拉奇罹患癌症多年后,于‎2006年9月14日夜间在佛罗伦萨结束了她77年的传奇人生。她的去世在意大利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里塔诺致信其家属,对意大利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前总统钱皮称颂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战斗和榜样的一生”。 (摘编自《中国青年杂志》和“百度百科”,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她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把文学与新闻分离,始终坚持反映矛盾交织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体味。一些人认为她是一个“直面历史的伟大记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批判者指斥她“蛮横无理和傲慢”,称其文风“夸张”“浮华”,有强烈的“自我表现主义”。 ②“9·‎11”‎事件后不久,法拉奇在意大利的《晚邮报》上发表了文章,措辞强烈地攻击伊斯兰教。这篇文章后来扩展成书,题为“愤怒与骄傲”,称伊斯兰文明是“一种野蛮落后的文化”。她的一些说法令西方媒体也感到失之偏颇。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作为“二战”亲历者的法拉奇,在父亲的耳光和“女孩不要哭”的呵斥下,逐渐变得坚韧顽强,充满斗士精神。 B.作为年轻少女的法拉奇,在母亲“不要像我这样”哭诉的激励下,热爱学习,充满理想抱负,大胆放眼世界。 C.作为人生选择者的法拉奇,在大伯“不要让你的读者感到厌烦”的忠诫下,弃医执笔,担当责任,犀利审视世界。 D.作为无畏战士的法拉奇,而对强权和铁腕,毫不畏惧,绝不服从;面对战乱和冲突,她奋勇向前,报道真相。 5.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而她把写作当成终酷爱之事的引路人确是深深挚爱的伴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 B.很多人说法拉奇卑鄙、凶狠,这的确损害了她的“清白”,因为她是一个追求真理的记者,已经展现了采访对象“最好的一面”。 C.法拉奇对强权有着天然的憎恶和反叛,她永远不知道什么叫做服从。她经历不凡,曾亲历二战,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 D.意大利总统纳波里塔诺对失去这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他对法拉奇的评价还是公允的。 E.法拉奇一生充满传奇,她勇敢,敢于战斗,被誉为“世界第一女记者”;但对伊斯兰文化的攻击则有失偏颇。 6.关于法拉奇在文学创作中几乎从未将文学与新闻分离的问题,评论界众说纷纭,请结合材料与阅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5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归来 ‎ 女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 ‎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 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李大壮的妻子冯秋萍是出了名的抠门儿,在家时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在广州打工时肚子疼也舍不得吃药,舍不得上医院,这反映了她的愚昧无知。‎ B.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C.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D.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E.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8.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甲字师文,淳熙二年进士,累官至度支郎中。使金,至燕山。自绍兴后,凡出疆遇忌,俱辞设宴,皆不得免,秦桧所定也。九月三日,金宴甲,以宣仁圣烈后忌,辞。还除工部侍郎。‎ 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以甲知兴元府、利东安抚使。时蜀口出师败纽,金陷西和、成州,曦焚河池县。先是,曦已遣姚淮源献四州于金,金铸印立曦为蜀王。甲告急于朝,乞下两宣抚司协力捍御。曦遣后军统制王铖、准备将赵观以书致甲,甲援大义拒之。曦又遣其弟旼邀甲相见,甲叱而去之。朝廷久乃微闻曦反状,韩侂胄犹不之信,甲奏至,举朝震骇。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寻,安丙等诛曦。金进屯八里山,甲分兵进守诸关,潼川戌兵驻饶风以待之。金人知有备,引去。上念甲精忠,拜宝谟阁学士,赐衣带、鞍马。是岁,和议成,朝廷闻彭辂与丙不协,以书问甲,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盖自杨辅召归,西边诸事,朝论多于甲取决。‎ 明年,命甲权四川制置司事。先是,大臣抚蜀者,诸将事之,有所谓互送礼,实贿赂也。甲下令首罢之。丙增多田税,甲命属吏讨论,由一府言之,岁减凡百六十万缗、米麦万七千石,边民感泣。嘉定七年,卒于官,年七十三。‎ 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理宗诏谥清惠。 (选自《宋史•刘甲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B.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C.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D.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金,金国。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都后建都立国,国号“大金”。 B.工部,古代官署,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属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 C.嘉定,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 D.庙号,我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理宗”就是庙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甲遵守法规,严于律己。刘甲出使金国,有一天,金国设宴款待他,那日恰逢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谨遵朝廷规定,没有赴宴。 B.刘甲坚守正道,忠义可嘉。吴曦反叛后,想拉拢刘甲,先派部下威逼刘甲,后来又派弟弟诚邀见面,刘甲始终心系朝廷,不为所动。 C.刘甲沐浴皇恩,深得信任。皇上因他精诚忠信,授他宝谟阁学士之职,并赏赐财物;在处理西部事务方面,朝廷的很多意见由他决定。 D.刘甲治理地方,兴利除弊。在代理四川制度置司事期间,他体恤民生,减轻百姓的田税;他不满当地的贿赂之风,废除了互送礼的名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命吴总知鄂州,多赐金钱,使招谕诸军为入蜀计。(5分) ‎ ‎(2)又俾嘱丙减汰兵卒勿过甚,及访蜀人才之可用者。(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凝香斋① 曾巩 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齐州大治,该篇为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14.下列对这首宋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该诗首句点题,领起全诗。以下写景抒情都是围绕这句展开。曾巩身临西斋,徜徉山水,忘怀世情俗务,“不知”只因“景最幽”,俯仰其间,心神愉悦。‎ B.颔联写曾巩任职齐州,身闲无事,手持酒杯,他不打理政务,醉心自然风物。‎ C.任所济南最有代表性的风物是湖光和泉水。颈联上句写湖光,下句写泉水。‎ D.炼字精警,颇具匠心。“醒”“鸣”“清”“漱”四个动词使意境灵动。‎ E.尾联归结全诗。诗人于此潜心书史,其清幽意境与高雅情趣让诗人疑是在庐山香炉峰的景物绝佳处。愉悦之情,如超脱世外,暗含辞官归田之念。‎ ‎15.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 _,__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 ‎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 _”一句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先用“__ _,__ _”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通过描写急流、瀑布发出巨大声响来写其险。‎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近年来极端组织多次在世界各地发动以无辜平民为对象的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充分暴露其反人类、反社会的本性,罪大恶极,百身何赎。 ‎ ‎②各级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管理社会事务、履行国家职能的权力,权力用好了便可以经世济民,立德立功;反之,权力便可以为虎傅翼,招财纳贿。 ‎ ‎③现在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不去挖掘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反倒是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绯闻轶事”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④蔡英文麻烦不断,四面楚歌,对内外交困的“执政”危机,她疾首蹙额,一筹莫展:台湾民众也逐渐由先前的“期望”转为“观望”乃至“失望”。 ‎ ‎⑤2016年双十一销售额达1207亿元,天猫、京东等电商纷纷打破2015年记录:而面对“双十二”促销大战,赚得盆满钵盈的电商们已意兴阑珊。 ‎ ‎⑥莫言惨淡经营,以一系列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的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⑧④⑤‎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韩国国会以234票赞成、5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针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议案,朴槿惠成为韩宪政史上第二名被国会弹劾的总统。 ‎ B.必须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有效保障公民财产权和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C.中华传统医药不仅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且还具有防病的功能,其“重视整体施治、强调个体化、突出‘治未病’”都得到了充分验证。 ‎ D.大众之所以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反映公众的善心无人引导,盲目表达;另一方面也反映政府对媒体平台的资质监管不到位。‎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提及文人的比喻功力,人们往往想到钱钟书,①,《围城》这本知识分子小说留给我们太多令人或是捧腹,或是叹服的比喻,②从晚清、民国一路走过来的那一辈,比如同时代的张爱玲,比喻的火候③值得一说,④钱钟书的比喻透着一股知识分子的狡黠,⑤文人嘲弄的戏谑,⑥张爱玲的比喻,在戏谑的同时,还时而流露出一位上海女性的聪慧和局外人的凉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毕竟 但 也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B 因为 故而 就 但是 甚至 而 C 因为 但 也 诚然 甚至 而 D 毕竟 故而 就 如果说 以及 那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要明白什么是艺术创作的“工匠精神”,得先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说:“匠”,木工也,“工”,巧饰也。南唐文字训诂学家徐锴则曰:“为巧必遵规矩、法度,然后为工。”以上阐释可以有三层理解:首先工匠来自生活实践,做出的物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其次是这物品要“巧饰”,既要满足实用需求,②;另外,③,要追求精巧而非花巧,这体现了工匠职业的质量和专业要求。‎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因为广铁集团在湘粤两省农村采用信息化手段,大力铺设火车票代售网络,将售票终端搬到了广大农民身边,所以农民全部买票外出打工,村里空巢老人才翻倍增多,导致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 ① 不是售票终端搬到农民身边农民才全部外出打工。‎ ② ‎__ _ 。‎ ③ ‎__ _ 。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交叉路口,红灯亮起。120急救车被前方按规定停车的宝来私家车挡住。病人情况危急,急救车司机很着急,不断鸣笛,宝来司机见状,看准绿灯方向暂无车辆通过,果断闯红灯,为急救车让出一条道,急救车顺利通过了路口,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按照交规,宝来司机接受了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 ‎ 监控视频流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呼吁取消处罚。交警通过查看监控录像,特事特办,马上取消了对私家车司机的处罚。‎ ‎ 在这曲共同谱写的救助生命的“爱”的协奏曲中,对于急救车司机(可简称“‎120”‎)、私家车司机(可简称“宝来”)、网友和交警四方,你更敬仰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 ‎1.A(“改变了这个局面”错,《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后仍有反对者)‎ ‎2.B(“保留了商鞅秦律绝大部分内容”错,原文为“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 容”)‎ ‎3.D(“至秦时又把军中的‘法’改称为‘律’”错。原文是“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 4. A(原文第1段中“并一字一字说出一句话:‘女孩不要哭,也不许哭!’”这句话,表明法拉奇的父亲说话的语气是沉着坚定的,并不是呵斥的。) 5.DE(A.“影响法拉奇一生最深的人是她的大伯”不准确,大伯对她的影响主要在职业选择上,而其父亲和母亲对其影响主要在思想性格形成上,还有伴侣阿莱科斯·帕纳古利斯对她写作的影响,因此很难说大伯影响最深。B.因果分析不当,其中“展现了采访对象‘最好的一面’”只是法拉奇的自我认识。C.原文在“永远”前还有“似乎”一词作限制。) 6.文学与新闻的关系是一个历史的命题,而历史上的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与新闻没有分离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法拉奇活着时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直面历史的伟大记者”和“以行为去实践心中理想”的作家,就是对这一命题的最好注解,其去世后被意大利共和国总统纳波里塔诺称颂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记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更是最有力的最权威的证明。文学与新闻本来就是相融相生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脱离新闻的生活性和真实性也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同脍炙人口的西方古典文学《荷马史诗》,又如家喻户晓的司马迁《史记》,更不用说世界文学经典《红楼梦》脱胎于“明珠的家事”。事实上,新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就像花园里的交叉小径,有的地方窄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镶嵌着鹅卵石,有的地方夯实着泥土,有的地方双边花团锦簇,有的地方上面枝丫横生。总之,路与路错综复杂,相互粘连,密不可分。只是要强调一点:文学离不开新闻的真实,新闻不能脱胎于文学的虚构。(有明确观点给1分,结合材料给2分,联系生活实际给1分,逻辑严密思路清晰给1分。)‎ ‎7.AE(答对一个给3分,两个都对得5分)‎ ‎8.①‎ 第一处是对车厢里环境的描写,通过描写车厢的拥挤,交代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乡村打工者的身份,揭示了乡村打工者生存的艰难,还起到了营造感伤气氛的作用。②第二处是对车站环境的描写,通过强调冬天早晨的寒冷,揭示了小说主人公李大壮心境的凄凉,渲染了悲伤的气氛,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共4分)‎ ‎9.①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以“回家”为线索,使叙事显得更加集中。②从人物塑造来看,小说通过“回家”这一典型事件和火车上、车站等典型的场景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形象特点。③从主题表达来看,小说以小见大,以李大壮一家的“回家”来展示乡村打工者群体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悲悯之情。④从艺术感染力来看,回家过年本是一件高兴的事,而李大壮一家的回家却是如此悲惨,对比中更能突出乡村打工者处境的艰难,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答出1点2分,两点3分,答满5分)‎ ‎10.D(原文标点:甲幼孤多难,母病,刲股以进。生平常谓:“吾无他长,唯足履实地。”昼所为,夜必书之。为文平淡,有奏议十卷。) 11.C(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12.B(“威逼”理解错误。文中写吴曦派两员部将带书信给刘甲,这两员部将前来纯粹是为了表明吴曦的诚意,并无以武力威逼之意) 13.(1)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兵士,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得分点:“知”“招谕”和“为……计”各1分,句意2分) (2)(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胜的人才。(得分点:“俾”“减汰”和“人才之可用者”定语后置结构各1分,句意2分)‎ ‎14、B E(B项“他不关心政务、醉心自然风物”属误读,“身无事”是因齐州大治。E项暗含辞官归田之念属臆测,于文无据)(选B得2分,选E得3分,选BE得5分)‎ ‎ 15. 诗眼“幽”,总揽西斋景物特征。其一,大明湖畔的西斋,地处幽僻之处,实为清幽境界。悠游庭斋,临风玩月,乐而忘身乃一地方诸侯。身为齐州知州,政通人和,丰收有望,才有闲情探幽揽胜;其二,湖水清幽,白云驻足,好鸟幽鸣,泉清见石,寒流激荡,好不让人留恋喜爱。可谓幽景寄幽情;其三,悠游之余,潜心书史,感到无异于置身香炉峰,更是显得情趣高雅、心境清幽。全诗无不紧扣诗眼“幽”展开意境。(一点2分)‎ ‎16.(1)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学不可以已(3)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即不得分)‎ ‎17.B(①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赎”并非“赎罪”的意思。可改为“罄竹难书”。②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③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用在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可改为“捕风捉影”。④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用在这里属望文生义,可改为“愁眉苦脸”。⑤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已失的样子。用在这里使用正确。⑥惨淡经营,形容苦费心力地从事诗文创作,也形容苦心规划或开拓某项事业。用在这里使用正确)‎ ‎18.A(B句搭配不当,“保障”不能和“组织”搭配。C句成分残缺,在“治未病”的后面加上“的优势”。D句结构混乱,“之所以……”与“一方面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句式杂糅,可改为“大众之所以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或“大众愿意通过非正规渠道捐款,一方面反映……另一方面也反映……”)‎ ‎19 .选A。‎ ‎20.【答案】示例:①弄明白什么是“工匠”;(1分)②还应满足艺术欣赏需求(或:具备赏鉴品性);(2分)③工匠的劳动要有规矩有法度(2分)(意思对即可)‎ ‎21.不是售票终端搬到农民身边才使空巢老人翻倍增多。‎ 不是售票终端搬到农民身边才导致许多学生成了留守儿童。 ‎ ‎22.试题说明:‎ 本题目“闯红灯罚款”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是比较思维,“120”“宝来”、网友和交警四方,在此事件中呈现的都是正能量,都值得敬仰,但是 对其比较,在救助生命的过程中,“宝来”和“120”起到了直接作用,网民和交警只是在事后弘扬了正能量;“120”和交警做了分内的事,“宝来”和网民则是做出了“分外” 的贡献;特别是,“宝来”在这件事当中承担了 更大的责任和风险,故此,“宝来”更值得敬仰。‎ 参考译文:‎ 刘甲字师文,是淳熙二年进士,屡经升官做到度支郎中。出使金国,到达燕山。自从绍兴以后凡是出使遇到忌讳,爱辞谢宴席,都不能豁免,这是秦桧规定的。九月三日,金人设宴招待刘甲,因这天是宣仁圣烈皇后的忌日,他推辞赴宴。还朝后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程松任四川宣抚使,吴曦做他的副手,派刘甲为兴元府知府、利东安抚使。当时蜀地出兵失败,令人攻陷西和、成州、吴曦焚毁河池县。在此之前,吴曦已经派姚淮源献四个州给金人,金人铸了印信立吴曦为蜀王。刘甲向朝廷告急,请求下令命两个宣抚司合力捍卫抵御。吴曦派后军抵制王铖,准备将赵现带书信给刘甲,刘甲援引大道理拒绝。吴曦双派他弟弟吴旼邀请刘甲见面。刘甲呵斥赶走吴旼。朝廷很久才略微听到吴曦反叛的消息,韩侂胄还不相信,刘甲的奏章送到,满朝震惊。朝廷命吴总担任鄂州知州,大量赐给他金钱,让他招募,晓谕兵士,做好进入四川的准备。不久,安丙等人诛杀了吴曦。金人进屯八里山。刘甲分派部队进守各个关口,潼川的守卫部队驻扎在饶凤等待敌人。金人知道有防备,退去。皇上考虑刘甲精诚忠信,任他为宝谟阁学士,赐给衣带、鞍马。这年,和议达成,朝廷听说彭骆与安丙关系不好,写信问刘甲,(朝廷)又让他嘱咐安丙裁减、淘汰士兵不要太过分,以及要访求四川有用的人才。自从杨辅被召回朝廷,西部的很多事情,朝廷的意见很多由刘甲决定。第二年,任命刘甲代理四川制置司事。在此之前,对于来安抚四川的大臣,诸将都侍奉他。有叫作互送礼的名目,实际就是贿赂。刘甲下令首先废除这一项。安丙增收田税,刘甲命下属官吏讨论,从一府情况来看,每年减收共一百六十万缗、米麦一万七千石,边地百姓感动哭泣。嘉定七年,死在任上,享年七十三岁。刘甲年幼丧父,多受磨难,母亲生病,割大腿上的肉朝奉。平时经常说:“我没有别的长处,只是脚踏实地罢了。”白天所做的事,晚上一定要写下来。写文章平易朴淡,有奏议十卷,理宗下诏追封谥号 ‎“清惠”。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