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6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河津三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津三中2018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用时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字义有多种,一般来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制度与精神。‎ 中国文化有两个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一是“以人为本”,一是“以和为贵”。‎ 中国文化和西方、印度的文化很不一样,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播,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从孔子开始就一直把“人”看得比“神”重要。孔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重道义而远鬼神,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应当说是极有价值的。‎ 西方宗教比较发达,基督教在西方社会生活中有广泛影响。西方基督教文化可以说是“以神为本”。基督教徒也重视为他人服务,这一点当然很好,可还是要信仰一个上帝。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最后信了教,每天晩上跪着祈祷,要和上帝说话。中国的儒家就没有这一套。‎ 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可它同时也讲生死轮回,人死后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或者变牛变马,这完全是错误的。佛教东来,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的迷信成分比较少,这正是儒家比较高明的地方。孔盂偶尔还讲“天”的模糊概念,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但到了宋明理学阶段,“天” 就完全没有上帝的意思了,而是宇宙的本体,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强调“人”, 《礼运》曰“人者,大地之心也”,认为人是天地的思维器官,人表现了天地的自我认识,孟子辨析“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强调了“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有人对此不了解,说中国自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 “自律”。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些观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与有神论相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中国哲学家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春秋时期的史伯说“和实生物”, “以他平他谓之和”。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张载说:“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认为和解是解决矛盾的原则。“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经常相互矛盾斗争,但是,如果只强调斗争,最后将同归于尽。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 ‎(节选自《中国文史百科总序》,有删改 ‎1.以下不属于“以人为木”思想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B.中国知识分子宗教思想相当淡薄,有着“以道德代宗教”的传统。‎ C.孟子强调“良贵”观念,即人有道德自觉心。‎ D.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合作 ‎2.以下不能证明“中囯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精神。‎ B.中国文化有着无神论的传统,有超越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 C.尽管佛教讲了很深刻很详细的哲学理论,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并没有居主导地 D.所谓“和”,指多样性的统一,是创新的源泉,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 ‎3.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孔孟观念中的“天”是个模糊概念,它仪指神。“天”作为宇宙的本体,是宋明理学阶段确立的 B.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思想相当淡薄,这与孔子始终强调“人”及需教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有密切关系 C.说中国白古是“他律”,服从于外界的压力、管束,说西方文化是白律,这是不恰当的。‎ D.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做事讲和湝,即用正确意见去纠正错误意见,达到恰到好处,而不人云亦云,盲目服从。‎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并完成相应题目(36 分)‎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定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顾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矜.名节 矜:顾惜但以刘日薄.西 薄:迫近 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鉴别 D.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胜:受得起,禁得住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报养刘之.口短也 D.且.臣少仕伪朝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6.下列对这两段文意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书中前面几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情,这两段则重在陈情晓之以大义。‎ B.这两段在陈情中既表述了自己“原乞终养”的决心,又表达了活着应该尽忠效力,死后亦当感恩图报的感情 C.这两段文字融情于理,连用“凡在”“况臣”“且臣”等词,由折而有条理 D.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二)‎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彩,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 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 B.大母过.余曰 过:看 C.大类.女郎也 类:好像 D.客逾庖而宴.‎ 宴:宴请 下列句中加点词话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去,以.手阖门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 儿寒乎.‎ 叫嚣乎.东西 C 鸡栖于.厅 某所,而.母立于.兹 D 然予居于.此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段文字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因此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 B.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写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C.这段文字,将大家庭分崩离析、破落之感慨,对祖母、母亲的深深怀念与眷恋,及怀才不遇、功名未成之喟叹与对亡要的真挚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 D.这段文字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题材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篇散文的一大特色 ‎(三)‎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汨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10.对【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通过写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情人分别时的痛苦和压抑的心情。‎ B.蓝天上的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与凄紧的正风融为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晓来”两句,使客观的景色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了一种“有我之境”‎ D.“染”“醉”两字,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了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后者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展现了在离愁的重压下的主人公不能自持的情态。‎ ‎11.“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一段曲文中,多处化用了古诗文话句。选出不是化用的诗句()(3 分)‎ A.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桮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运《天净沙》)‎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李煜《浪淘沙》)‎ ‎(四)‎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 父 曰 : “ 圣 人 不 凝 滞 于 物 , 而 能 与 世 推 移 。 世 人 皆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故深思高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槁:枯瘦 B. 圣人个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 C.渔父莞尔而笑 莞尔:微笑的样子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高高地举起 ‎3. 填写空出横线处语句(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6 分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语言运用及文化常识积累(15 分)‎ ‎15 下列各项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没想到他们竟然为这么一点蝇头微利....就做起违心的事来,实在不可思议。‎ B.有一种人生如同酒宴邇常是杯.盘.狼藉..地开头,然后有一个热闹的过程最后清冷 地结束谁来收拾残局?‎ C.我和王强从小就在一个班学习,我俩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举案齐眉....。‎ D.染发已成时尚,年轻人可以随心情改变头发的颜色,配合服饰和妆容,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老年人也可以白发如新....。‎ ‎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美丽中国》以歌舞为主,融入京剐演唱、茶艺表演、少林武术等元素,加上奇幻的灯光,震撼的音响,一幅美丽中国的大写意,声光舞影流溢着浓郁的中国情。‎ 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衎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C.从汶川到芦山,地震确实有能量剥夺太多本该鲜活滋润的生命,但地震却没有能量剥夺站立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 D.网友们纷纷撰写微博,围绕着“追星”的话题,或幽默,或自嘲,或“假正经”一番,捧腹之后,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 ‎17.文化常识填空(每空 1 分,共 4 分)‎ ‎(1)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___________》、白朴的《梧桐兩》、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2)莎士比亚,___________国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其主要成就是戏剧,马克思称 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其中《___________》《奥赛罗》《___________》、‎ ‎《麦克白》被称作莎士比亚釣“匹大悲剧”。‎ ‎8.名句默与(5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风移影动________________ (3)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人,母亲、儿子、孙子、儿媳四人去散步走到岔路口, 母亲说走大路,因为平坦;孙子说走小路,因为有意思。最后母亲出于对孙子的爱妥 协了,选择走小路。母亲对儿子说:“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你背着我。”一家人沿着小路走。越走越崎岖。最后,儿子背着母亲,媳妇背着孙子。孙子说他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那就是:“相互背着的两对,都是母子。”‎ 生活中,我们总能感受到无穷的“爱”,它们或以妥协、背负、承担……的姿态呈现,你感受过这咩的“爱”吗?你对这样的“爱”有怎样的感慨或思考?‎ 请自主提炼关键词,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2018年高二9月月考语文答案 ‎1.【答案】 D【解析】 D.属于“以和为贵”的精神范畴。‎ ‎2.【答案】 A【解析】 A.不合逻辑,不能因为中国文化具有“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精神,就认为它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 ‎3.【答案】 A【解析】 A.“它仅指神”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说“稍有一点信仰的意味”。‎ ‎4.【答案】C 【解析】 鉴:明察。‎ ‎5.【答案】C 【解析】C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项,介词,向,对;介词,比。D项,连词,而且、并且;副词,将近。‎ ‎6.【答案】D 【解析】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和原因。‎ ‎7.【答案D 【解析】宴:赴宴。‎ ‎8.【答案C 【解析】C项,都是介词,在。A项,介词,用;连词,用来。B项,助词,表疑问语气;介词,在。D项,代词,你,你的;连词,表修饰。‎ ‎9.【答案】C 【解析】本段为作者少年苦读等事的记述,尚未娶妻。‎ ‎10.【答案】C 【解析】“无我之境”说法错。‎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略 ‎14.【答案】‎ ‎(1)全天下的人都混浊可我独自清白;大家都昏醉而我独自清醒,因此被流放。‎ ‎(2)怎么能够用洁白的身体,接受外物的玷污呢?‎ ‎15.【答案】 A ‎16.【答案】B(A“一幅”前缺“构成”之类。C句式杂糅,“那些生命依然坚强”改为“那些依然坚强的生命”。D“一番”前缺“评论”之类的词;“耐人寻味”是动词性词组,“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的表达就不合适,可把“耐人寻味”改为“余味”。)‎ ‎17.【答案】《汉宫秋》 英 《哈姆雷特》 《李尔王》‎ ‎18.略 四、作文 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