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3 发布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陶瓷的发展向来是注重色彩、纹饰的。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汉唐的彩绘、釉下彩等,装饰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则以其素雅的装饰著称于世。宋代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宋代对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提拔,使得青白瓷的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青白瓷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玩赏饮酒时不可缺少的器具。‎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以青色为主色调,这主要是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宋人崇尚道教,有“灿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说法。朴素来源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青白瓷以其特有的青色体现了这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在儒家的色彩理论中,孔子讲正色。“君子不以绀饰服,红紫不以为亵服。”绀为青红色,为间色而非正色,故正装不宜;红紫亦非正色,即使私居如亵服也不宜采用。从对服装色彩的规定上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颜色的要求,他讲求着装不能太过艳俗,应以正色为宜,这也是儒家对当时修身复礼的一种规定。孔子所说的正色是周朝之五色,即青赤白黑黄,青色为五色之首。五色分别代表着君臣民上下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指导下,色彩的这种象征意义不可混淆和颠倒。宋代青白瓷作为上层阶级、文人雅士的器具,必然会受到文人雅士的喜好,上层人士也必然受到儒家色彩观的影响,视“正色”为规范色,从而体现“礼”、“仁”之思想。‎ 宋代青白瓷所呈现出的色彩美学特征并非单方面成因或偶然得之,它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宋代儒、释、道并崇,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受理学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长于思考,与唐代的恢弘激烈相比,宋人的精神面貌变得沉静内敛。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大都主静,因此追求平淡 也就成为宋代艺术居于主流的审美理想。宋代青白瓷的色彩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在宋瓷之后的元、明、清各代,随着烧瓷技术的提高,才烧制出了斗彩、粉彩、五彩等不同的瓷器,丰富了中国陶瓷的技术和艺术,但从艺术美学的视角看,宋代青白瓷所具有的含蓄、典雅、温润之美是独树一帜、难以超越的,而其中,以“青”色系所统括的色釉、色质等因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 ‎(取材于姜丽《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在汉唐之前,我国的陶瓷色彩、纹饰丰富多彩,而宋代之后只崇尚朴素的青白瓷。‎ B. 儒家认为红紫色的衣服不宜在日常家居时穿着,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 C.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儒释道并崇,为青白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 元、明、清烧制出的瓷器,各有特色,但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 ‎2.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青色为主色调,下列说法不属于其思想原因的一项是( )‎ A. 宋人崇尚道教,道家道法自然崇尚朴素。‎ B. 受理学影响,宋人的精神面貌变得沉静内敛,追求平淡也就成为宋代艺术居于主流的审美理想。‎ C. 在儒家的色彩理论中,讲究正色,其中以青色为正色反对艳俗。‎ D. 宋代对文人士大夫重视、提拔,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白瓷成为宋代文人玩赏饮酒不可缺少的器具,寄托了他们的审美理想和情趣。‎ B. 青白瓷具有朴素自然之美,用自然天成的单纯的釉色烧制而成,没有技术要求。‎ C. 青白瓷作为宋代上层阶级的器具,体现了当时对于儒家“礼”的思想的遵循。‎ D. 宋代尽管能烧制出独树一帜的青白瓷,但尚不能烧制斗彩、粉彩、五彩等瓷器。‎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宋代之后只崇尚”有误,结合文本“可是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则以其素雅的装饰著称于世”可知表述有误。‎ B项,“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有误,结合文本“绀为青红色,为间色而非正色,故正装不宜;红紫亦非正色,即使私居如亵服也不宜采用”,可知红紫色正装不宜,私居也不宜。‎ D项,“但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有误,结合文本“但从艺术美学的视角看,宋代青白瓷所具有的含蓄、典雅、温润之美是独树一帜、难以超越的”,可知从艺术角度难以超越,但是技术方面没有对比。‎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D项,“宋代对文人士大夫重视、提拔,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答非所问,审读题干,这个不是思想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没有技术要求”有误,结合原文“……随着烧瓷技术的提高……丰富了中国陶瓷的技术和艺术”可知,没有技术要求不当。‎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用材武试崇政殿,授河北队将,戍燕。高宗以大元帅开府,檄统先锋援京师。‎ 建炎元年,从张俊讨任城寇李昱,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乃脱。擢阁门祗侯。俊置靖胜军,以密统之。平赋董青、赵万、徐明等,累功转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陷扬州,士民随乘舆渡江,众数万,密露立水滨,麾舟济之。苗傅之变,破赤心军于临平。金人犯明州,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马进扰江、淮,俊复遣密大破之,成、进皆北遁。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总管泾原马步军.平张莽荡,寻诏入卫。十年,金犯亳、宿,从俊营合肥,出西路,时水潦暴涨,涉六昼夜始达宿,与敌遇,败之。‎ 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闻,敌疑,宵遁。密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进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寻拜宣州观察使,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寇朱明暴横,密授张守忠方略曰:“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守忠用其计,明降。进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以年老转太尉,拜开府仪同三司。明年,领殿前都指挥使,献本军酒方六十六所,积钱十万缗,银五万两助军用,诏奖之。上疏告老,以万寿现使奉朝请。‎ 隆兴二年,进少保致仕.俄报金复犯准,诏密再为殿前都指挥使。初,敌声言航海,朝论选从官视舟师,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和议成,罢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致仕。卒,年七十一,赠少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檄统先锋援京师 檄:檄文 B. 擢阁门祗侯 擢:提拔,提升官职 C. 士民随乘舆渡江 舆:船 D. 成、进皆北遁 北:败北,败逃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赵密“材武”的一组是( )‎ ‎①用材武试崇政殿 ②俊轻骑先行,遇伏,密奔射毙数人 ③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 ④引兵出六丈河,断其归路,又败之 ⑤密授张守忠方略曰:要在拊定之耳 ‎⑥(朝论)撤禁旅防守,密不为动,迄如所料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密才武过人,战功卓著。宋徽宗政和四年,赵密以才能和勇武在崇政殿应考,授任河北队将,驻守燕。在高宗建炎、绍兴年间,屡立战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B. 赵密是个德才兼备的人。绍兴十年,在宿州和滁州两次打败敌军,并授意张守忠降服了海盗朱明;绍兴十一年献出自己军队的酒坊、积钱作为军用。‎ C. 赵密处事审时度势,多次建功立业。对外能够抵御金兵的入侵并适时议和;对内能够平定盗贼李昱、叛军苗傅、赤心军和张莽荡军的叛乱,并能够安抚海盗朱明。‎ D. 赵密的威望十分高。隆兴二年,本已退休,随即上报金兵又侵犯淮,诏令赵密再任殿前都指挥使,赵密不被动摇,最终正像他所预料,和议达成,才退休。‎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败之,进武功大夫,升统制。‎ ‎(2)海与陆异,穷之则日月相持,非策之善,要在拊定之耳。‎ ‎【答案】4. A 5. C 6. B ‎ ‎7. (1)张俊派遣赵密和杨沂中与金人殊死战斗,赵密打败了进犯的金人,皇帝提拔赵密为武功大夫,提升为统制。‎ ‎(2)海战与陆地上打仗不一样,要是想要彻底消灭他们那么就会旷日持久,这不是好的办法,要诀在于安抚平定他们。‎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檄:檄文”错误,檄,动词,发布檄文,译文“并命令赵密率领先锋军队驰援京师”。‎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 ‎①用材武试崇政殿,没有说出结果,并不能直接表明赵密“材武”; ⑤意为“要诀是要通过安抚招降来平定他们”,这是说他有战争谋略,而不能表现“材武”; ③赐金带,转亲卫大夫、康州刺史是间接表现。‎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项,“绍兴十年,在宿州和滁州两次打败敌军,并授意张守忠降服了海盗朱明”错,原文是“十年,金犯亳、宿”“明年,敌分兵犯滁、濠,密进击之,且命张守忠以五百骑出全椒县,伏篁竹闻,敌疑,宵遁”,这是绍兴十一年发生的战争。‎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①“俊遣密及扬沂中与殊死战”省略句,应为与(之),“之”是代词,代金人;进,提拔;升,提升。‎ ‎②穷:彻底消灭;日月相持:时间会很长;拊定:安抚招降平定 ‎【点睛】参考译文:‎ 赵密字微叔,太原清源人。政和四年,因为有才能而且勇武被推举在崇政殿参与考核,表现优异被授予河北队将一职,驻守在燕京一带。宋高宗因为大元帅擅自开府,于是将讨伐檄文诏告天下,并命令赵密率领先锋军队驰援京师。‎ 建炎元年,赵密追随着张俊讨伐任城的贼寇李昱,张俊率领着骑兵走在最前面,可是遇到了贼寇的伏击,赵密边跑边射箭射杀了很多敌人,才使得他们脱离了敌人的包围。擢升为阁门祗候。张俊设置靖胜军,让赵密来统帅。后来,赵密先后扫平了叛乱的董青、越万、徐明等人,因为多次立功而转任为武节郎、左军统领。金兵攻陷扬州,于是军民乘船渡江的,有好几万人,赵密赤膊站在水岸边,指挥船只来送军民渡过江水。苗傅起兵造反,赵密率军在临平大败苗傅的赤心军。金人进犯明州,张俊派遣赵密和杨沂中与金人殊死战斗,赵密打败了进犯的金人,皇帝提拔赵密为武功大夫,提升为统制。‎ 绍兴元年,李成、驰进等人侵犯江、淮地区,张俊又派遣赵密打败了他们,李成、弛进都向北逃亡了。皇帝嘉奖赵密,赐给他金带,转任为亲卫大夫、康州刺史,统帅泾原地区的马步军。赵密平定了张莽荡之后,不久皇帝亲自下诏书,调入卫大夫一任。绍兴十年,金兵进犯亳州、宿州,赵密跟随着张俊驻扎在合肥,于是赵密率众从西路迎击敌军。由于当时天降大雨,河水暴涨,赵密率军渡河急行军六天六夜才到达宿州,刚好就和敌人相遇,打败了敌军。‎ 第二年,敌军分兵两路进犯滁州、濠州,赵密奉命前往迎击敌军,赵密就命令张守忠用五百骑兵从全椒县出发,埋伏在竹林间,引起了敌军怀疑,敌军乘着夜色想要逃走。赵密就率领军队从六丈河杀出来,断绝了敌军的退路,再次打败了进犯的敌军。后来晋升为中卫、协忠大夫,和州团练、防御使。不久又被授予宣州观察使一职,成为了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主管侍卫步军。‎ 海盗朱明残暴横行,朝廷命赵密剿灭他们。赵密教给张守忠打这场仗的诀窍,说: "海战与陆地上打仗不一样,要是想要彻底消灭他们那么就会旷日持久,这不是好的办法,要诀是要通过安抚招降来平定他们。"张守忠使用了赵密的计策,降服了朱明。赵密被提拔为定江军承宣使、崇信军节度使,因为年事已高转任太尉,皇帝给了开府仪同三司的权利。第二年,被授予殿前都指挥使一职,拿出本军的酒坊十六座,积攒的钱币十万串、银子五万两资助军用,皇帝下诏褒奖他。后来上疏告老还乡,皇帝授予他万寿观使的职务,并特许他奉朝请的资格。‎ 隆兴二年,在太子少保的职务上退休。不久得到报告说金人再次进犯淮州,皇帝下诏任命赵密再次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一职。刚开始,敌人声称要从水路进兵,朝堂之上大臣纷纷讨论选从官监督统领水军,调集禁军严加防范,只有赵密不为所动,最终果然如赵密所料。宋与金达成了和解,之后赵密被贬为醴泉使。‎ 乾道元年九月,退休。很快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去世后被追封为少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9. 绘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说法,诗歌表现中同样有疏密详略的问题,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8. 悲喜交集的情感。首联诗人回忆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痛饮的快乐;颔联直接抒发阔别十年的感伤;颈联既有此次相会的欢乐,又有因两鬓稀疏引起的悲伤;尾联以景作结,抒发无限眷恋之情。 ‎ ‎9. 本诗疏密相间,详略得当。首联颔联只用“每醉还”“浮云”“流水”概括略述以前的友谊和别后人世的沧桑变化;颈联尾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相聚的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细密。‎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 此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颔联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欢笑情如旧”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写出久别重逢的喜悦。“萧疏鬓已斑”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 先理解“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的含义。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意思是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从以下四题中选择三个作答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 ‎(2) _______________,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 ,二三其德。(《诗经·氓》)‎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4)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 。(《望岳》)‎ ‎【答案】 (1). (1)则芥为之舟 (2). 水浅而舟大也 (3). (2)女也不爽 (4). 士也罔极 (5).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6). (4)岱宗夫如何 (7). 阴阳割昏晓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芥”“爽”“罔”“髫”“怡”“岱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五个饽饽①(有删节)‎ 莫言 除夕日傍黑天时,下了两天的雪终于停了。爷爷嘱咐我把两个陈年的爆竹放了,蜡烛有钱也难买到,通宵挂灯的事只好免了。‎ 母亲把家里的两盏油灯全点亮了,灯芯剔得很大,屋子里十分明亮。母亲在灶下烧火,干豆秸烧得噼噼啪啪响。火苗映着母亲清癯的脸,映着供桌上的祖先牌位,映着被炊烟熏得黝黑发亮的墙壁,一种酸楚的庄严神圣感攫住了我的心……‎ 奶奶把一个包袱郑重地递给爷爷,轻轻地说:“供出去吧。”爷爷把包袱接过来,双手捧着,像捧着圣物。我跟着爷爷到了院子里,院子当中已放了一条方凳,爷爷蹲下去,小心翼翼地把饽饽摆好。‎ ‎“来吧,孩子,给天地磕头吧!”爷爷跪下去,向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磕了头。我这个自称不信鬼神的中学生也跪下,将我的头颅低垂下去,一直触到冰凉的雪。天神地鬼,各路大仙,请你们来享用这五个饽饽吧!……这蒸饽饽的白面是从包饺子的白面里抠出来的,这一年,我们家的钱只够买八斤白面,它寄托着我们一家对来年的美好愿望。不知怎的,我的嗓子发哽、鼻子发酸,要不是过年图吉利,我真想放声大哭。‎ 就在这时候,柴门外边的胡同里,响起了响亮的歌声:‎ 财神爷,站门前/看着你家过新年/大门口,好亮堂/石头狮子蹲两旁……‎ 我从地上爬起来,愣愣地站在院子里,听着“财神”②的祝福。他都快要把我家说成刘文彩家的大庄院了。“财神”的嗓门宽宽的,与其说是唱,还不如说他念。他就这样温柔而悒郁地半念半唱着,仿佛使天地万物都变了模样。‎ 多好的精神会餐!我被“财神爷”描绘的美景陶醉了。我端着碗走到胡同里,“财神”急步迎上来,抓起饺子就往嘴里塞。‎ ‎“财神,你别嫌少……”我很惭愧地说。他为我们家进行了这样美好的祝福,只换来六个饺子,我感到很对不起他。‎ ‎“不少,不少。大侄子,快快回家过年,明年考中状元。”‎ ‎“财神”一路唱着向前走了,我端着空碗回家过年。‎ ‎“娘。咱家要是真像财神爷说的有一麻袋钱就好了。那样,你不用去喂牛,奶奶不用摸黑纺线,爷爷也不用去割草了。”‎ ‎“哪里还用一麻袋。”母亲苦笑着说。‎ ‎“会有的,会有的,今年的年过得好,天地里供了饽饽。”——奶奶忽然想起来了,问:“金斗他娘,饽饽收回来了吗?”‎ ‎“没有,光听‘财神’穷唱,忘了。”母亲对我说,“去把饽饽收回来吧。”‎ 我来到院子里,伸手往凳子上一摸,心一下子紧缩起来。再一看,凳子上还是空空的。“饽饽没了!”我叫起来。爷爷和母亲跑出来,跟我一起满院里乱摸。“找到了吗?”奶奶下不了炕,脸贴在窗户上焦急地问。‎ 爷爷找出纸灯笼,把油灯放进去。我擎着灯笼满院里找,灯笼照着积雪,凌乱的脚印,沉默的老杏树,堡垒似的小草垛……‎ 我们一家四口围着灯坐着。奶奶开始唠叨起来,一会儿嫌母亲办事不牢靠,一会儿骂自己老糊涂,她面色灰白,两行泪水流了下来。已是后半夜了,村里静极了。一阵凄凉的声音在村西头响起来,“财神”在进行着最后的工作,他在这一夜里,要把他的祝福送至全村。就在这祝福声中,我家丢失了五个饽饽。‎ ‎“弄不好是被‘财神’这个杂种偷去了。”爷爷把烟袋锅子在炕沿上磕了磕,沉着脸站起来。‎ ‎“爹,您歇着吧,让我和斗子去……”母亲拉住了爷爷。‎ ‎“这个杂种,也是可怜……你们去看看吧,有就有,没有就拉倒,到底是乡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爷爷说。‎ 我和母亲踩着雪向村西头跑去。积雪在脚下吱吱地响。“财神”还在唱着,他的嗓子已经哑了,听来更加凄凉:‎ 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快点抢,快点抢/金子银子往家淌……‎ 我身体冷得发抖,心中却充满怒火。“财神”,你真毒辣,你真贪婪,你真可恶……我像只小狼一样扑到他身边,伸手夺过了他拎着的瓦罐。‎ ‎“谁?谁?土匪!动了抢了,我咧着嗓子嚎了一夜,才要了这么几个饺子,手冻木了,脚冻烂了……”“财神”叫着来抢瓦罐。‎ ‎“大田,你别吵吵,是我。”母亲平静地说。‎ ‎“是大嫂子,你们这是干啥?给我几个饺子后悔了?大侄子,你从罐里拿吧,给了我几个拿回几个吧。”‎ 瓦罐里只有几十个冻得梆梆硬的饺子,没有饽饽。‎ 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我坚信爷爷的判断是准确的。我把瓦罐放在雪地上,又扑到“财神”身上,搜遍了他的全身。“财神”一动也不动,任我搜查。‎ ‎“我没偷,我没偷……”“财神”喃喃地说着。‎ ‎“大田,对不住你,俺孤儿寡妇的,弄点东西也不容易,才……金斗,跪下,给你大叔磕头。”‎ ‎“不!”我说。‎ ‎“跪下!”母亲严厉地说。‎ 我跪在“财神”面前,热泪夺眶而出。‎ ‎“起来,大侄子,快起来,你折死我了……”“财神”伸手拉起我。‎ 屈辱之心使我扭头跑回家去,在老人们的叹息声中久久不能入睡。天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五个饽饽没有丢,三个在下,两个在上,呈宝塔状摆在方凳上……‎ 注解:①本文是以1961年春节为背景写的一短篇小说。有删节。②财神:除夕夜里,有乞丐站在门外高声唱些吉利话,人们把煮好的饺子倒在乞丐的瓦罐里;乞丐把一个草纸叠成的小元宝放到空碗里。纸元宝端回家去,供在祖先牌位下。这叫“接财神”。文中“财神”是村里一个四十多岁的光棍。‎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标题“五个饽饽”,既是文章重要的线索,又体现了这五个饽饽在当时的重要性,透露出淡淡的苦味,揭示了主题。‎ B. 结尾写梦到了五个饽饽,以虚写的形式,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冤枉财神之后的愧疚心情;在结构上照应了前文,首尾圆合。‎ C. 爷爷、奶奶是传统的农村老人,作者委婉地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一生贫困,却只能在年终的时候供奉神灵,祈求保佑。‎ D. 小说里出现了几段民间小调。这些小调不高雅,不脱俗,但是却有土腥味,使小说具有乡土作品独特的魅力。‎ E. 酸楚、发哽、流泪,“我”的情绪本就压抑苦闷;到“我”被母亲逼着向“小偷”下跪,“我”的倔强被彻底摧毁了。‎ ‎12. 本文第一段有何作用?‎ ‎13. 试简要分析“财神”这一人物形象。‎ ‎14. 文章结尾,“我”在母亲的呵斥下跪在“财神”面前,你认为“我”该不该跪。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1. AD 12.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背景。‎ ‎(2)以下雪渲染一种沉重、悲凉的氛围。‎ ‎(3)时代的贫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 ‎13. (1)生活贫困,迫于生计扮“财神”。‎ ‎(2)纯朴善良。被冤枉之后,任由一中学生搜查;洗清冤屈后,谦卑地原谅对方。‎ ‎(3)有“才华”,很会编写吉祥话。 ‎ ‎14. 该跪。①受到家庭的教育,应该敬重“神灵”。②“财神”送来了美好的祝福,是“我”的一次精神会餐。③“财神”半夜还在乞讨,显得“凄凉”而无助。在被人冤枉时,任人搜身。说明财神身世值得同情。④从母亲身上学会了宽容,财神也应该得到人们的宽容。不该跪。①饽饽是家里从包饺子的白面中抠出来的,在贫穷的年代里寄托了全家的希望。却被财神偷走了。从“饽饽上不了天,饽饽入不了地,村里人都在过年,就你“财神”到我家门口去过”可以推理得出。②“财神”唱歌送祝福是功利的,目的是乞讨。所以不值得人敬重。③财神既虚伪又狡诈,明明是他偷了我家的饽饽,但他还任凭我们搜身。因为饽饽被他吃进肚子,搜也搜不出来。)‎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A“首尾圆合”夸大,没有涉及到文章的开头;C“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无中生有;E“被彻底摧毁了”错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此题A“首尾圆合”夸大,没有涉及到文章的开头;C“批评了他们思想落后迷信”无中生有;E“被彻底摧毁了”错误。因为是文学作品的阅读,不同的人可能会读出不同的的内容,因此在命制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12题详解】‎ 这是一道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注意结合语段的性质和位置作答。性质是环境描写,位置是开头。‎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结构和内容的关系,结构主要是情节推进,内容上注意在人物塑造和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语段的性质是环境描写,主要是渲染额烘托,位置在文章的开头,从引起下文和铺垫的角度进行分析。‎ ‎【13题详解】‎ 本题是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紧抓住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等,来认识人物形象。‎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题干的分析,要分清概括是“人物性格特征”还是“人物形象”二者有区别,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的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14题详解】‎ 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的题目,注意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论证。‎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探究题要明确自己的的观点,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论述,注意此题是结合文章分析,所以不要拓展到文章之外,要以文本为依据进行论证分析。‎ 四、实用类文阅读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爱在旅途 一天,德兰姆姆坐火车,看到车窗外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快死了。姆姆很想去安慰他,下一站一到,姆姆立刻下车,气喘吁吁赶到,那个人已经死了。姆姆站了很久,她想,如果有人和他说几句话,握握他的手,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凄凉。姆姆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很多人不理解:把资源消耗在那些垂死者身上,而这些人,有的将几天后死去,有的几小时后死去,有的甚至即刻就死了。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 如果一个病人需要安慰,姆姆可以长时间抱着他,不说一句话,直到他安宁为止。有一回,一位身份显赫的牧师来探望她,她正坐在一个垂危的病人身边,握着他的手,为他唱歌,为了安慰这个即将死去的病人,姆姆让那个远道而来的牧师等了一个小时。姆姆说:“爱不是赞助,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们的手何其温暖。”‎ 身经百战的美国战地记者哈普来到加尔各答采访姆姆,姆姆正照料一个垂危病人。看到哈普,她行了个礼,说:“我没有时间说话,先生。”哈普说:“你不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的工作吗?”姆姆停下手里的活,对哈普说:“这是上帝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去报道那些穷人吧。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说完,姆姆朝另一个病人走去。这人腰上有一个很大的伤口,已经溃烂生了蛆,病人突然呕吐起来,散发着强烈异味的呕吐物喷在哈普脚上。哈普本能地挪开脚,惊恐得快晕过去了。他见过很多可怕场面,今天比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似乎更可怕。哈普喊道:“修女,他会传染我的。”姆姆平静地说:“不会的,不要怕。”说着,蹲下来把那人脸上、身上的秽物擦干净,又抱起他的头,把他扶正,让他睡得舒适些。哈普惊魂未定,姆姆过来按按他的肩,安慰说:“相信我,不久的将来,你就会帮他们洗澡,喂东西给他们吃,你会做到的。”第二天,哈普再次来到临终关怀院,姆姆正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他无法掩饰内心的战栗。这个美国记者日后与姆姆成了好朋友,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没做到,就是亲手照料那些垂死者。‎ 直到1979年,哈普又一次来到加尔各答,距第一次已经25年了。姆姆把哈普带到一个重病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犹豫一下,在老人身边蹲下来,舀了一勺饭送到老人嘴里,他很笨拙,不是喂得太多,就是喂得太少,很多饭粒落在老人脖子里,老人举起手,跟哈普说话,哈普很尴尬,以为老人责备他,赶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不停地说,姆姆蹲下来靠近老人嘴边,细心听了一会,转头对哈普说:“他在祝福你。”哈普很吃惊:“他在祝福我?我仅用口袋的零用钱,帮他买了很多的食物。”姆姆笑了:“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对哈普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一天,他以为自己永远做不到的事,今天做到了。他想起姆姆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便找到自我。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 很多人对姆姆说:“世界上有这么多的穷人——数以千万计,甚至亿万计,你救得完吗?你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呢?”姆姆说:“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爱得从第一个人开始。”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多年来,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做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会成为医院的首选。在临终关怀院里,很多病人被多次收留,每一个再次收留的人,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虽然一直以来,都有人对姆姆的工作方式提出异议,甚至批评,但姆姆不为所动,她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 德兰姆姆最可敬的地方在于:始终坚持穷人是有尊严的,并且付出一生的艰苦努力,在穷人凄惨卑微的外壳内,寻找和发现他们的尊严。姆姆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举世公认她是穷人之母。‎ 注:德兰姆姆:德兰修女,又译为特蕾莎修女,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哈普给一位重病的老人喂饭,尽管很笨拙,却受到老人的祝福,正是德兰修女稳如泰山的信念深深震撼了他,让他做到了25年来一直没有做到的事。‎ B.很多人认为德兰修女救助垂死者是资源浪费,没有什么意义,对此姆姆从不解释,依然无怨无悔地耐心服侍每一个需要救助人。‎ C本文通过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的记述,生动展现了她无私无我为穷人奉献的一生。‎ D. 德兰修女是一位伟大的仁爱行动者,为了让更多的穷人生命尽头不再那么孤单凄凉,感受到爱的温暖,得到更优质的服务,德兰修女建立了临终关怀院。‎ E.德兰修女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这说明她把服务穷人服侍病人放在首位。‎ ‎(2)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德兰修女被誉为“穷人之母”,她对穷人有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 ‎(4)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AE ‎(2)①哈普见证了德兰修女超常的勇气坚定地信念;②德兰修女的行动震撼和感召了无数的人,哈普就是典型的代表;③通过哈普,揭示了只要有爱,人人都可以超越自我。‎ ‎(3)①每个生命都很尊贵;②穷人是可爱的,有尊严的;③爱得从第一个人开始;④怀抱大爱做小事 ‎(4)观点一;制度化设施化会使仁爱服务受到限制。①制度化会限制穷人的多次被收留。②设施是有限的,有希望治好的人会成为首选,垂死的人会被排斥在医治之外。③爱是救助穷人的最好方式,现代人过于相信制度,依赖设施。‎ 观点二制度化设施化会使仁爱服务更好地开展。①完善的制度能保证服务的有序和普及,先进的设施能使救治更及时有效。②制度化设施化影响会更大,会有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进而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③制度化设施化与仁爱并不对立,关键是从事服务的人是否具有永久的热情和无限的爱心。‎ ‎【解析】‎ ‎【详解】(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对此姆姆从不解释”曲解文意,结合原文“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的,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姆姆也进行了解释。‎ C项,“对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的记述”错误,文章叙述的是姆姆和照料一个垂危病人的故事,通过让远道而来探望她的牧师等待,把慕名采访的记者晾在一边的情节,交代了德兰修女艰苦努力创建临终关怀院的原因。‎ D项,“得到更优质的服务”错误,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更优质的服务”无中生有。‎ 故选AE。‎ ‎(2)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文中详细写了战地记者哈普的感受和转变 ,“在姆姆的感召下,他对乞丐更慷慨,对穷人更友善了。但是有一点他没做到,就是亲手照料那些垂死者”“哈普再次被姆姆稳如泰山的信念所震动”,可得出“哈普见证了德兰修女超常的勇气坚定地信念”;“德兰修女的行动震撼和感召了无数的人”,哈普就是典型的代表;通过哈普,揭示主旨,只要有爱,人人都可以超越自我。‎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主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圈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主旨。‎ ‎ “姆姆说:‘每个生命都是尊贵,不论是贫穷的,还是残缺的,垂死的’”可得出“每个生命都很尊贵”;“你只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穷人有多可爱、多伟大” 可得出“穷人是可爱的,有尊严的”;“如果我不从街上救回第一个人,也就不会救回数以万计的人,爱得从第一个人开始” 可得出“爱得从第一个人开始”;“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怀抱大爱去做些小事” 可得出“怀抱大爱做小事”。‎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作者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即可。赏析主题、中心思想类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委婉含蓄达意的文本,作者并没有明确中心,那么主旨大意就得读者和作者的情感水乳交融达成情感共鸣后,再进行整理概括。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因为情感态度在文本中基本上都有明示或者暗写。‎ 观点一:德兰修女拒绝仁爱服务的制度化、设施化,认为现代人迷失在制度、设施里已经很深很深了。“姆姆选择为最卑微的穷人服务,拒绝使这种服务制度化设施化……姆姆从不添置治疗方面的任何设备” ,可得出制度化设施化会使仁爱服务受到限制。制度化会限制穷人的多次被收留。②“姆姆认为:有了设施,就必然对病人做出选择,那些最有希望痊愈的病人,就会成为医院的首选”,设施是有限的,有希望治好的人会成为首选,垂死的人会被排斥在医治之外。“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爱是救助穷人的最好方式,现代人过于相信制度,依赖设施。‎ 观点二:结合常识来进行分析。制度化设施化会使仁爱服务更好地开展,保证服务的有序和普及,先进的设施能使救治更及时有效。制度化设施化影响会更大,会有更多的人投身慈善事业 “修女们都以同样的热情、同情和耐心服侍他们”,制度化设施化与仁爱并不对立,关键是从事服务的人是否具有永久的热情和无限的爱心。‎ 五、语言文字运用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我真是莫衷一是。‎ B. 报载,最近某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手下留情,他情愿不做官,回老家种地。这种不情之请真是可笑之至。‎ C. 城市全景实景地图的功能十分神奇。你可以通过移动鼠标实现360度的旋转,任意选择前 后左右等不同方向,设身处地作一番虚拟游览。‎ D. 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从来没有去招惹任何人,但是所谓“中国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D项,“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符合语境。‎ A项,“莫衷一是”是大家看法不一样,不能得出一致的意见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B项,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要求,是对自己的请求的客气说法。语语境是“贪官在法庭上受审时,竟然要求法官手下留情” 用错对象。‎ C项,“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不合语境,语境是“虚拟游览”,应改为“身临其境”。‎ 故选D。‎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官员合法财产如何界定、如何有效监督官员财产申报是否属实等,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 B.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经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的阶段,并已开始向科学技术工作者身上倾斜。‎ C.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D.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毫无疑问成为目前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不能出台的最大障碍”否定不当,去掉“不能”;‎ B项,“并已开始向科学技术工作者身上倾斜”成分残缺,“并已……”前缺少主语。‎ D项,“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包括……”或“由……所组成”任选一种说法。‎ 故选C。‎ ‎18.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这一理念被无数的教育学家肯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西方博学且天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 ‎②道家思想更注重“道”与“自然”在个人发展方面的无限效力 ‎③因为“有些人是伶俐的,有些人是迟钝的;有些人是温柔顺从的,有些人是强硬不屈的”‎ ‎④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因材施教”‎ ‎⑤此外,他也要求学校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凡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和东西不要让他们去学习。‎ ‎⑥教育对他们应当区别对待 A. ④②①③⑥⑤‎ B. ③②①④⑥⑤‎ C. ①④②⑤⑥③‎ D. ⑥⑤②④①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做这类题目的关键是语句的连贯,容易出错的地方选项的排序,这个可根据所给的话题来选择。‎ 本段围绕“教育顺应人的天性”谈及三个教育家的观点;④中的“就”字与给出的开头衔接最为自然顺畅,②句中“更”字与④句构成递进关系,①句“也”字说明它应该在④②之后,③⑥⑤句都是在解释夸美纽斯的观点,③句是①句“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的原因,应紧随其后,⑥句中“我们”指的是③句中的“这些人”所以应在③句之后,⑤句是前面内容的补充,应放在最后;所以句子的排列顺序为:④②①③⑥⑤;‎ 故选A。‎ ‎【点睛】解答语句排序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2.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3.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4.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这类排序题由于没有语境设置,因而不必考虑与整个语境的衔接,只要做到句与句间的思路清晰与连贯就行了。但作为排序训练的基础,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好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技巧。一般说来,解答这类题需要经过四步,即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连缀排列顺序、检查调整确定。‎ ‎(1‎ ‎)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对所有语句进行总体分析,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能表明层次的语句。‎ ‎(2)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3)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副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4)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19.根据提供的材料,为泥石流下定义。‎ 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地表径流对山坡和沟床不断地冲蚀掏挖,山体常常崩塌滑坡,坍塌下来的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被水流挟带搅拌,变成粘稠的浆体,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泥石流。‎ ‎【答案】泥石流是山坡上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因山体崩塌滑坡经地表径流冲蚀挟带,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奔泻的急流。(“洪流”、“地貌现象”或“自然现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之下定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下定义是对本质属性的概括,既要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归纳信息,淘汰本质属性以外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1)重复、冗赘信息。(2)比较信息(3)成因、背景信息(4)描写信息(5)作用、意义信息(6)举例的信息。以上六种信息直接影响着我们下定义的准确性和严密性,下定义时必须认真解读、辨认,做到准确淘汰,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也就是“×××是×××”的句式。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注意字数。‎ 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性词语是地表径流冲蚀掏挖、山体塌滑、水流挟带搅拌、在重力和惯性的作用下、急速奔泻,按照方式——原因为序进行组合排列,我们可以把“急流奔泻” 改为急流、洪流、地貌现象、自然现象做为属概念。皆可以得出答案。‎ ‎20.仿照下面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案】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勤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因此,仿写时,一定要关注内容、形式、修辞、格调等几个方面。仿写应追求“形似”和“神似”,前者要求句式、修辞一致,后者要求内容、主题、情感一致。‎ 本题示例以“梅花”和“昙花”为表述主体,寄寓两种品格,修辞上是比拟,句式上是“……,意在……我们,……”的形式,本题形式上不难模仿,难的是选择恰当的有象征品格寓意的自然界的事物,学生可根据学习和生活积累选择恰当的表述对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示例:胡杨在飞沙走石的沙漠里屹立,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忍耐;小草在五彩缤纷的花丛中生长,意在告诫我们:不要自卑。‎ ‎【点睛】仿句题基本解题思路: ‎ ‎①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 ‎ ‎②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 ‎ ‎③关注句式和修辞。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 六、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央电视台曾就“你幸福么”这个问题进行社会调查,被调查者都有自己对的幸福感受。‎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还活着。‎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明天就开资了。‎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有房有车了。‎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孩子考上重点大学了。‎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有最爱我的父母。‎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有理想。‎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人说我幸福因为很成功。‎ ‎-------‎ 艾佛山也曾发了一条关于“幸福”的微博,内容如下:‎ 在一片火红的夕阳下,遥远的小山包上,坐着两位老人,他们的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头发渲染了时间的颜色,可是他们的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互相依靠着,彼此会意的一笑。‎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幸福 有人说: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其实,幸福,是一种毫无杂质的情感。‎ ‎  幸福,就是在寒冷时,有人为你增添一些温暖。窗外的大雨还在呜呜咽咽地抽泣着,玻璃上早已蒙上了一层水雾。仿佛有挥之不去的阴霾,从床上悠然醒来,却莫名地感觉到一丝寒意。“妈!”我试着叫了一声,昏暗的房间中却听不见熟悉的回答。正在这时,我忽然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显然是几分钟前泡的。正打算端起来喝了,突然,一阵刺耳的铃声猛地袭来——手机响了。“妈妈有事出门了,今天虽然放假,下那么大的雨,也要多穿点衣服,当心着凉,不要出门了。”紧接着便“嘟”的一下急匆匆地挂掉,我握着手机,似乎可以感觉到来自那边传达来的无限温暖。幸福,原来只是一杯牛奶,一段通话。‎ ‎  幸福,就是在不经意间,有人替你担忧。教室里的喧哗还未散去,我和同学们说说笑笑,不肯放过正在兴头上的话题,津津乐道。直到那扇沉重的大铁门有了关闭的征兆,才慢吞吞的收拾好东西,惬意地踏上回家的归途。路上,看见什么有趣的东西,还时不时上前好奇地探头探脑。磨蹭到家门前,却感觉和往日平和的气氛有点不同。“你去哪了?我还担心你会出事,幸好……”爸爸的语气中夹杂着一些焦急,似乎还来不及喘过气。我愣住了,有些支吾地回答:“我……我只是玩得晚了些……”好在爸爸也没有责怪我,只是更加郑重地叮嘱:以后要按时回家。我才发现,原来,幸福只是那担忧的话语,只是那小心的叮嘱。‎ ‎  幸福,就是悲伤时,有人替你分担。无端地受了老师的批评,我心中倍感委屈。走在路上,连那随风摇曳的花草也似乎在嘲笑我。这时,好友从后面追上来,看着我的神情,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没事,你就当今天是受了老师的‘表扬’,想开点!”她满不在乎的拍拍我的肩膀,用她直爽的性格安慰我。我惊奇似的望着她,乌云密布的天一下子放晴了。幸福,原来只是好友的一个安慰,替你分担忧愁。‎ 其实,幸福不仅仅是平平淡淡的一生,在这一生中,还潜藏着更多微妙的小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我们可以明确“幸福”是关键词,幸福的意思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希望保持现有状态的稳定心情。幸福是一种感觉,对个体而言,至少分物质和精神两大类。所谓“真实”的幸福,是不是可能多考虑一点精神的、不同一般的物质的幸福,相当命题《这也是一种幸福》中,对“也”的理解。每个人对幸福的认知不同,常有人感叹自己远离幸福,其实,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完成这样的材料作文,如果是写成一篇记叙文,就是通过具体事件感悟到(或发现),“幸福就在身边”;写成议论文,就是要论证“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生活美好”这一观点。‎ 如果写记叙文,文章至少应有哪些情节点?重点应写什么?我想,至少应有这样两个情节点:羡慕别人的幸福、因为一个什么场景(结点)使我识自己正处在幸福之中(或曾经幸福过)。且,曾经眼中别人的幸福,应与自己发现的幸福有关联。文章的重点,应是自己是如何发现或感受到“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真实幸福”的。这心理的变化,可能过一个或几个场景来呈现。至于主旨,除了“我们不要去艳羡(羡慕)别人的幸福,其实,真实的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外,其实,还可能兼带一些思想,如: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严有时是爱,要做一个有感恩心的人;不要苛刻自己或别人;平淡是真是福;不要爱慕虚荣;吃苦就福……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审题不清,转移话题,起首切入主题,中途易辙,结尾回归中心。如果换一个标题的话,就变成了“爱心”“磨难”等。‎ 立意:‎ ‎1.不能用财富和地位来平衡是否幸福 ‎2.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是幸福 ‎3.幸福存在于奋斗的过程中 ‎4.爱与被爱是幸福的真谛 ‎5.为众人谋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6.幸福原来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7.《品味幸福》‎ ‎8.《幸福就在身边》 ‎ ‎9.《活着就是幸福》‎ ‎10.《幸福的滋味》 ‎ ‎11.《幸福之计在于简》 ‎ ‎12. 《珍惜幸福》‎ 素材:‎ ‎1.总有人抱怨自己不够幸福,因为没有好的工作,因为没有富裕的生活,因为总有不如意…收起一切的抱怨,摊开你的另一只手,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你想,你做,你就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2.阿炳是幸福的,也许你会摆头,的确,34岁双眼失明,随后失去亲人,使他掉进了痛苦的深渊,他架着他的湖琴,踏着风霜,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贫困,饥肠辘辘。这样的人生实在与幸福沾不上边。但是他的确是幸福的,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他满腔的激情完成了《二泉映月》,他是幸福的,不是因为出名,而是那伴着血与泪的二胡声让每一个人都震撼了,他和他的二胡表达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3.做一个幸福的人,不需要锦衣玉食,不需要香车宝马,而是像阿炳那样用一颗平常的心对待生活,却能让人唏嘘,让人流泪。 ‎ ‎4.林徽因是幸福的,不是因为身边的三个男人,而是她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幸福。“女人成了母亲,花成了树”,无论是作为一个妻子,母亲还是一个女人,她都是美丽的,从沙龙出来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与梁思成日夜奔波,但她是幸福的,因为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正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所以她是幸福的,她疾病过,贫困过,但她没有悲哀,没有鄙薄过。做一个幸福的人,你不需要有过多的享受,而是像林徽因那样,有自己的一份追求。做一个幸福的人,就是像林徽因那样扮演好自己的所有角色。 ‎ ‎5.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吧,其实这很简单,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望而不可及,只要抛弃所有的功利,甩掉所有烦恼,不去计较得与失,悲与喜,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生活,带着自己的追求,梦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就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做一个幸福的人,不是造作,而是简单的美。张开你的手,放开幸福的翅膀让幸福陪伴你左右。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6.梧桐树坚守着那一方土地,阳光踮着脚尖在叶片上走着猫步,人们匆匆去寻找未来的光环,那里是他们的幸福,我被人群涌在宽阔的大道上,猛然间瞥见那一片宽广的稻田,阳光下,金灿灿地闪着明媚的光华。‎ ‎7.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过路。”的回忆;幸福更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追求。‎ 结构层次:‎ 中心论点:有人说:幸福就是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其实,幸福,是一种毫无杂质的情感。‎ 分论点:1. 幸福,就是在寒冷时,有人为你增添一些温暖。‎ ‎ 2.幸福,就是在不经意间,有人替你担忧。 ‎ ‎ 3. 幸福,就是悲伤时,有人替你分担。‎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