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高三阶段性监测
语文试题
2020.1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留存,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20 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
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
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
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
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
文类等级。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
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
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退居边缘,作家
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
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
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 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
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
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 2 -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
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
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
“美文”或“小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
的路子。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
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
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
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
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
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散文中,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
摇的牢固地位。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
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
的叙述特点。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
“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
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
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它
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
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
- 3 -
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
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
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
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
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
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
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
散文,非常令人瞩目。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
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
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
区别。
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
思辨。
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
哲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
B.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
C.我们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
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3.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3 分)
A.韩少功《我心归去》 B.梁衡《把栏杆拍遍》
- 4 -
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D.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三条河流
王小忠
农历十一月初五,下了一夜大雪。天亮,雪停了,路面上积雪足有七寸厚。怕是一个月
都不能出山了,大雪封锁住整条车巴沟。抱着火炉,听着车巴河的细声细语,望着黑压压的
森林和群山之上的积雪,我又想起了那三条河流。住在那三条河流岸边的朋友们,此时的他
们也抱着火炉?白塔四周的经幡还在烈风中不停地念经?游人络绎不绝?想到这里,我兀自
笑出声来。我坚信,最美好的、最真实的河流,一定是在冬天。对夏日过分被装饰的河流,
我原本就不大喜欢。深秋的时候,扎西叫过我好几次,我的各种借口大概也伤了他的心。实
际上,我并不是抽不出时间,总想着落一层薄雪再去。然而,我面对的却是冰天雪地的现实,
也只好抱着火炉,等鸟雀再次归来,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城东三十公里,即则岔石林景区入口处,有一个美丽的牧村——
贡去乎。牧村四面环山,三条河绕村而过,潺潺流水叮叮咚咚。
扎西的家就在贡去乎。扎西大学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研究生学位拿到之后,他没有去
城里找工作。扎西的父亲是本地牧民,没有文化,除了放牧,扎西就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谈资
了。扎西没有去城里找工作,他的父亲很不高兴,以前见人就夸的语气也有所转变,甚至愤
怒,愤怒里还夹带着看不起儿子的意思。扎西对他父亲也不似以前那么顺从了。当然不是说
扎西长大了,就不怕父亲,而是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扎西不像他父亲那样,他不愿将自
己的思想圈定在这条沟里的牧场上。扎西看到这条沟里春夏秋冬都有外地人进进出出,他们
或摄像;或画画;或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之间;或踽踽独行,歇息于河流之畔。于是,扎
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想法。
2018 年 6 月,我和扎西刚认识。那次我的目的地是则岔石林。刚进入贡去乎,我就看见
一个小广场。广场旁边的山丘上有一座白塔,白塔四周挂满了经幡。广场前方有一条走廊,
墙壁上画了八宝。站在走廊边上,我又看到了河。三条河——热乌河,则岔河,多拉河,三
条河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在贡去乎汇聚一起,然后向北奔流,流入洮河,显得很壮观,却又
不张扬。相比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它们不但谦虚,而且显得腼腆。
- 5 -
扎西的家在村子的最边上,房屋是按农区传统风格修建的,土木结构,全院转角二层楼。
楼上房间很多,房间里挂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或雪山,或草原,或森林,
或河流,每幅照片下面都有说明。房间干净整洁,装饰简单,大方静雅,且都摆放着一盆从
草原上挖来的三叶草。这样的装饰,是城市里的宾馆无法拥有的。楼门顶之上,是很大的露
天阳台。阳台上摆放着几盆长寿菊、几个木墩子,还有两张用树根做成的桌子。这样的布局
和设计,扎西的父亲怕是永远都想不到,自然也就做不到,观念很重要。
扎西的父亲一生都在牧场劳作,所有想法都围绕着牛羊转图。扎西的种种想法,还是得
到了家里其他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政府的帮扶,否则只能是春梦一场。扎西家拆旧房盖新楼
也不过三两年时间,可这三两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全家十几年放牧的收入。幸福指数建立在
大胆的想象之.上,然后通过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得以实现。理想必须践行,才能达到目的。我
还想到了这一点,成功源于机遇。扎西抓住了机遇,他成功了。
只有十二户人家的贡去乎,终于被世人皆知,就源自扎西的藏家客栈。藏家乐的出现,
升级了牧区经济形态,使藏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牧业也开
始向现代商业迈进。这种转变看似缓慢,但渗透性极强。多少年来,生存在洮河沿岸的农牧
民,一直沉醉于传统的耕作与放牧中,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求新求变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
一定的时间,乃至机遇。
热乌河在则岔沟蜿蜓十八湾。十八湾所经之处,山形奇特,森林茂密,河水潺潺,格桑
花盛开,河谷中空气清新。穿过热乌河,沿小路前行,三条河流便各自去了一边。极目远眺,
千里草原平铺,唯河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则岔石林之景观气象万千,雄伟壮观。蓝天白云
下,黛青色的森林绵延于山峰间,加之大小不一的各种溶洞,以及岩壁之上富有各种传说的
壁画,这里的一切还是很难逃脱与神话的纠缠。
那天,我和扎西坐在门楼顶的露天阳台上,喝奶茶,吃糌粑,说着理想的伟大和人生的
艰辛,都有些激动了。三条河流送来的清冽之气和陶然轰响,又令我们暂时忘却其他,只沉
醉于眼前的美景。“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也。”若将眼前所有美景据为己有,心里的那个贪字就写得太大了,还是与他人分享的好。
此时,却是大雪封山。看不到行人,也听不见鸟呜。坐在朝西的小二楼上,抱着火炉,
我心有愧意。我答应过扎西的,一定要去则岔石林。那么,现在就动身吧。哪怕大雪深埋我
的足迹,而三条河流会带我到达诗意的前方。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6 -
A.“我”认为最美好、最真实的河流是冬天的河流,但下文介绍的三条河流的景色虽不是冬天
之景,却仍给人深深的美感。
B.文章用细腻的笔触介绍扎西藏家客栈的布局和设计,意在批评扎西父亲的观念已经落伍,思
想行为没有发展空间。
C.扎西的藏家乐三两年的收入远超以前,它的出现促进了藏区经济的转变,凸显了时代背景下
个人选择和机遇把握的重要。
D.文章引用“耳得之而为声”等语句,表现“我”对美景的沉醉;“我”希望将美景与他人分
享,表达了牧区发展的愿景。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我”的回想内容为主体,叙述了我与扎西的交往、了解和成为挚友的过程,始终以
“我”的视角叙述让读者感到亲近和真实可信。
B.文章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扎西父亲对扎西前后态度的对比、扎西与父亲的对比、牧村前后
变化的对比等,意在反映藏区的改变和进步。
C.文章最后一段以“三条河流会带我到达诗意的前方”结尾,给人以无限想象,为的是表现冬
天的则岔石林有有别于其他季节的独特魅力。
D.文章的语言平实朴素、流畅简净,多用散句,对扎西事迹的叙述渐次深入,客观地表达了对
藏区可喜变化的感受,又蕴含着深挚的情感。
8.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情感增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 分)
9.文章在叙述藏区变化时,用不少笔墨穿插介绍了三条河流的情况,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宋湜,字持正,京兆长安人。曾祖择,牟平令。祖赞,万年令。父温故,晋天福中进士,
至左补阙;弟温舒,亦进士,至职方员外郎,兄弟皆有时名。湜幼警悟,早孤,与兄泌励志
笃学,事母以孝闻。温舒典耀州,湜侍行,代作笺奏,词敏而丽。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
恨吾兄不及见也。”太平兴国五年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梓州榷盐院,就迁右赞善大夫。
宋准荐其文,拜著作郎、直史馆,赐绯。雍熙三年,以右补阙知制诰,与王化基、李沆并命,
仍赐白金五百两、钱五十万。加户部员外郎,与苏易简同知贡举,俄判刑部,赐金紫..。淳化
二年,道安讼大理断狱不当,湜坐累,降均州团练副使。时母老,湜留其室奉养。移汝州,
- 7 -
与王禹偁并召入,为礼部员外郎、直昭文馆。五年,以职方员外郎再知制诰、判集贤院,知
银壹、通进。至道元年,为翰林学士,知审官院、三班。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丁内艰...,
起复。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驻跸数日,常召见便殿,方奏事,疾作仆地。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
明年正月,真宗临视,许以先归,赐衾褥,曰:“此朕尝御者,虽故暗,亦足御道途之寒。”
又遣内侍护送供帐,至澶州,卒,年五十一。废朝,赠吏部侍郎。真宗再幸河朔,追悼之,
加赠刑部尚书,谥曰忠定。湜风貌秀整,有酝藉,器识冲远,好学,美文辞,善谈论饮谑,
晓音律,妙于弈棋。笔法道媚,书帖之出,人多传效。喜引重后进有名者,又好趋人之急,
当世士流,翕然宗仰之。有文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宋湜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B.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C.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D.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释褐,指新进士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换穿官服。后喻做官或进士及第授官。
B.金紫,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时期的官服和佩饰,因此也用金紫来指代贵官。
C.丁内艰,也称作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亲的丧事。“丁”是遭逢、遇到的意思。
D.赠,指朝廷给去世的官员或官员去世的父祖追封官爵,此指为宋湜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湜富有才华。他幼时机敏聪慧,写文章下笔成文,辞句华美,受到叔父的赞许和宋准的推
荐。
B.宋湜深爱重用。他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仕途顺利,一路升迁,真宗皇帝因他去世而暂停朝
事。
C.宋湜人品贵重。他宽容含蓄,喜欢引荐年轻人,能急人所难,士子们都敬慕他,把他当作宗
师。
D.宋混多才多艺。他通晓音律,擅长下棋,书法遒劲且娟秀,人们喜爱他的书帖,纷纷传播效
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 8 -
(1)温舒拊背曰:“此儿真国器,恨吾兄不及见也。”(4 分)
(2)内侍掖出,太医诊视,抚问相继,以疾亟闻。(4 分)
14.宋湜病重之后,真宗皇帝是如何待他的?(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长洲①怀古
(唐)刘沧
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
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
停车日晚荐苹藻②,风静寒塘花正开。
[注释]①长洲:苏州古称。②苹藻:苹与藻,皆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了莽原上野火烧尽草木,留下一片灰烬,显得荒凉空旷,唯有吴王楼台高耸如初。
B.颔联写到千年过去,吴王已经不在,只有潮水伴着明月自来自往,历史变幻之感油然而生。
C.鸟儿的影子在江树中忽隐忽现,猿猴哀鸣声彻云霄,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手法。
D.诗人傍晚时分行经长洲,怀想昔日繁华停车凭吊,落日余晖中更见苍凉,也更显怀古之意。
16.分析该诗结尾与李白《越中览古》结尾在表达技巧方面的异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
子是“ , ”。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两句,交代出诗人由现实转入
了梦境。
(3)曹操《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诗句“ , ”来比喻求贤若渴的
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青的青翠,黄的金贵。在希望的田野上,玉米从破土出芽到拔节吐穗,模样昂扬,气质
清新,颇得庄稼人的喜爱。 是平原地带那成千上万亩的阵势,宛如一望无际的海
- 9 -
洋。庄稼人爱玉米,玉米却从不骄傲。 ,山川平原,玉米入土即生,是非常好养
活的“硬核”庄稼。
播种其间,一两场雨水过后,田里就会齐刷刷地露出青嫩的小脸。食指中指那么长的两
片小芽,虽不如豆苗那般壮实,却也清清爽爽,浑身张扬着灵气。待到一簇簇的幼苗抱团共
生,越长越密,间苗就摆上了重要日程。有经验的庄稼人这时候会教导你:“舍不得苗,抱不
到瓢。”小时候理解不了其中的 ,帮着大人到地里间苗,总下不了狠心。一墩苗
三四棵,棵棵都长得喜人。倘若 的还好选择,但长得齐整的往往就无从下手。
间苗后的玉米,一天一个样。六七月份雨水多、光线足,一场雨水后,玉米就能蹿出几
节高。夜晚走到地头,层层蓬勃舒展的叶子随风舞动,墨绿色的波涛此起彼伏,“咔咔”的拔
节声让人陶醉。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何况 天南海北 奥秘 参差不齐 B.尤其 天涯海角 奥妙 良莠不齐
C.何况 天涯海角 奥秘 参差不齐 D.尤其 天南海北 奥妙 良莠不齐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划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C.人们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测算出遥远的星星的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D.他主持的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863 计划”论证。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此起彼伏的是墨绿色的庄稼,让人陶醉的是‘咔咔’的
拔节声。”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现实而紧迫的挑战。②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
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③提高国际抗疫合作力度,④捍卫全球公共卫生体系,⑤共同打赢全
球抗疫阻击战。⑥要以开启“行动十年”计划作为契机,⑦聚焦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挑战,
⑧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本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⑨最大程度凝聚减贫合力,建设共同
繁荣,远离贫困的美好世界。
22.阅读下面新闻语段,概括此次发射任务的特点及意义,不超过 60 字。(6 分)
9 月 15 日 9 时 23 分,在黄海海域,长征十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 9 颗“吉林一号”
高分 03-1 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执行此次任务的火箭是直接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完成火
箭总装测试和星箭对接后,用船从港口运输至黄海预定海域实施发射,减少了分解和总装次
- 10 -
数以及长距离铁路运输环节,首次实现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此次发射任务优化了海上
发射技术流程,一次性将 9 颗“吉林一号”高分 03 组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完成了同一个
轨道面的部署,提升了海上发射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强者意味着成功,文学家雨果曾说“应该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要成为
强者,就应该先有强者的心态。
材料二:2019 年 6 月 23 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2019 届毕业典礼上,叶敬
忠院长在致辞中提出:“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
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 11 -
- 12 -
- 13 -
相关文档
- 2021山东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2021-06-0310页
-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联考2021-06-0313页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1-06-0227页
- 安徽省全国示范高中名校2020届高三2021-06-0211页
- 【物理】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2021-06-029页
-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020学年2021-06-0111页
- 【物理】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2021-06-018页
- 【物理】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2021-05-319页
-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2020届高三10月2021-05-269页
- 陕西省安康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试2021-05-26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