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新疆兵地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3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疆兵地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 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 力。“他者”对一个国家的文化认知,包括对一个国家民众自我文化意象的认知;一国民众 对自我文化的认同,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各样“他者”眼中的文化观察作为反观自我 的“镜子”。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 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 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一是根基。国家文化形象的客观依据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离开根基的建设, 把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仅仅理解为一种设计、传播,便如同在花瓶中插进无根的花枝。文化建 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 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 98%;互联 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 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 生命力的根基。 二是灵魂。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 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 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 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 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 觉行动的一部分。 三是持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 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 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 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 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四是创新。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 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 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 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 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五是气度。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 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 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 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 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节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 文化形象的根基。 B. 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 追求的文化精神。 C. 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 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D. 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 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对 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 B.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 盖率已达 98%,互联网也能传到村一级。 C. 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 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D. 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还表 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认为,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持守、 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B. 第四段举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 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C. 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 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 D. “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 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 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C 项,“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 上的创新”错误,由原文第五段“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变则通, 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 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这 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 事”可知,“就是”说法绝对,“通变智慧”“自强意识”“实干品质”等是“中华民族及 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由此可见创新不仅停留在理论上,也要表现在行动上。故 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 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B 项,“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错误,范围失 当,由原文第二段“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 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可知,是“初步建成了”而不是“已经建成了”。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 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C 项,“最后一 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 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错误,原文为总分关系,第一段总说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 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第二到六段分述五个维度,即根基、灵魂、 持守、创新、气度。所以最后一段不是对前文的总结。故选 C。 【点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或显或隐的观点和态度, 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在高考中,命题人往往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来考查考 生捕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这些材料往往具有以下特点:①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散在文章的 各个地方,而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地方;②作者的观点态度比较隐晦,并不直露;③作者的观 点态度含蓄委婉,有时寓于物外,间接地流露出来;④作者在某一句、某一段或全篇文章中 所表达的观点;⑤作者对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看法和态度。解答这类试题,在通观全文,立足 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于隐含的信息,要用清醒的头脑,分析的眼光,从上下文 的联系中加以辨析,从原文的主旨上加以思索,力求从隐含信息中把握作者的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阿芳(林语堂)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 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喉管已经增长,说话听来已略如小雄鸡喔 喔啼的声调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 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 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论其混乱,仓皇,健忘,颠倒,世上 罕有其匹。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 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 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 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 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我可以安然读柏拉图的《共和国》, 不会奉旨释卷去修理自来水马桶,或是文章做得高兴不至于有人从厨房里喊着:“喂!水管 漏了。”单单这一层的使我放心,已经足以抵补我受阿芳的损失而有余了。他有特赋的天才, 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闲时也 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是听的小孩有趣。 尤其是有一件事,使我佩服。自从到我家之后,他早已看准了我的英文打字机。每晨我在床 上,他总在书房里打扫两个钟头,其实正在玩弄那一部打字机。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 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 说: “先生,机器修理好了。” 还有许多方面,确乎非有阿芳莫办。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 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罢。只消教他一次 便会。他说 Waiterminit 而不像普通大学生说 Wait-a-meenyoot.我劝他晚上去念英文夜校, 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 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 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打诨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 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洋刀洗好 在洋炉里烤易干,是他天才的发明),簸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 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 “乒——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 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三星期前,我们雇了一个新来洗衣的老妈。这个老妈并不老,只有二十一岁。从此厨房 重地又变成嬉笑谑弄的舞台了。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日增高。打扫房间已由二小时增到三 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教训他一次,两次,三次,都没结果,最后无 法,我便下严重的警告:如果明天六时半皮鞋不给我擦亮,放好在卧房前,定然把他辞退。 我必须维持主子的身分。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 饭洗衣的老妈,我安然就寝,决定家中的纪纲已经恢复了。 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 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 “我是叫阿芳带来的。你为什么替他带来?” “我正要上楼,顺便替他拿来。”那老妈恭而有礼地回答。 “他自己不会带来吗?是他叫你的,还是你自己作主?” “他没叫我,我自己作主。” 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但是这位青年老妈婉辞地替阿芳辩护,倒 使我不好意思。我情愿屈服,不再整饬纪纲了。现在厨房里如何天翻地覆,我是无权过问的 了。 按:此为两年前存稿,阿芳后来与新老妈串通在外行窃,入狱,今年六月出狱,至此尚 未见面。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阿芳与新来洗衣的老妈年纪相差不大,他们经常在厨房玩笑嬉闹,以致影响到工作,我 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决心整顿他们。 B. 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差错不断,让我觉得无可奈何;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 箧、补抽水马桶的浮球这些杂差做得让我满意,让我放心。 C. 作者没有歧视家里的童仆阿芳,而是以平实的笔调,如叙家常般地展现了他的形象,在 字里行间流溢着脉脉的温情,显示出深沉、委婉的写作风格。 D. 作者善于运用朴素而个性化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我和青年老妈的对话中,青年 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 5. 作品中的阿芳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 作者对阿芳的叙述有哪些技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聪明乖巧。他擅长修理各种器具,能讲多种语言,受责备时只是低头 思过。②天真烂漫。他和小孩讲火烧红莲寺的故事,给小孩捉蝗虫,用很长的时间喂笼鸟。 ③顽皮放肆。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人,常打碎杯盘,不理会主子的教训。 6. ①以“我”的视角来叙述,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时正时反,抑扬兼用。如第一段中,“阿 芳能为人所不能”是扬,“但是”一转,是抑;“然而”又带出扬,“称雄称帝”的傲气, “生成是一副少爷的身份”则又是抑,这样的叙事富有变化,情感跌宕起伏,既写出人物的 为人行事,又写出了作者的真实情感。③详略得当,繁简适中。写阿芳“学来一口漂亮的英 语”比较详尽,略写“多能鄙事”,如何“补”“塞”“拉”“敲”略去不表,这样写使叙 事回旋委曲,错落有致。④映衬烘托。我修不好打字机,衬托了阿芳的聪明。青年老妈任劳 任怨代阿芳替主人擦皮鞋,并--早送上楼,对描写阿芳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面对“我” 的警告烧饭洗衣的老妈非常害怕,反衬了阿芳照睡不误的不以为意,这样写耐人咀嚼,富有 回味。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 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 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A 项,“我怕他们长久下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错误,由原文“工作更加废弛,笑声日 日增高。打扫房间已由二小时增到三小时,阿芳连我每日应刷的皮鞋都健忘了。……我必须 维持主子的身分。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 的老妈,我安然就寝,决定家中的纪纲已经恢复了”可知,原因不是担心“他们长久下去会 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而是他们不把主子的教训当回事,挑战“我”作为主子的尊严。 B 项,“阿芳做事总是心不在焉”错误,由原文“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 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 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可知,他做事不是“心不在焉” 而是“全凭雅兴”。 D 项,“青年老妈理直气壮的心态,我同情老妈的心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错误,由原文 “那天晚上,我召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我安然 就寝,决定家中的纪纲已经恢复了”“第二天早晨,我六时醒来,静听房外的声音。六时二 十分,洗衣服的青年老妈把我皮鞋放在门前。我觉得不平”可知,青年老妈的心态应该是战 战兢兢、胆怯不安,“我”的心情应该是对阿芳愤愤不平。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分析事件, 理清情节,抓住事件,结合文中有关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概括人物的形象 特征即可。由原文“在阿芳未来的时候,修理电铃,接保险丝,悬挂镜箧,补抽水马桶的浮 球,这些杂差,都是轮到我身上的。现在一切有阿芳可以代拆代行了,……他有特赋的天才, 多能鄙事,什么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他能 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 备他,他只低头思过”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聪明手巧、能反省思过的人。 由原文“闲时也会在花园中同小孩讲其火烧红莲寺的故事,到底不知道是讲的小孩有趣,还 是听的小孩有趣”“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 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 鸟”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骨子里充满孩气、天真的人。 由原文“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 份也不易支撑了”“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的口气,便知道他生成是一副少爷 的身份”“‘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 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洋刀洗好在洋炉里烤易干,是他天才的发明),簸 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我知道她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可以看出, 他是一个调皮任性、随意而为、不受规矩约束的人。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叙述人物的技巧,可以从叙述的人称、视角、 顺序等以及塑造人物的手法、情节安排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注意结合文本 ①从叙述视角看,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以“我”这个小说中的人物贯穿全文来讲述 “阿芳”身上的故事,更具有真实性,易于让读者相信。 ②作者眼中的阿芳“绝顶聪明”“能为人所不能”但又“混乱颠倒”“毫无规矩”,既可“称 雄称帝”又仿佛是“生成一副少爷的身份”,后因“在外行窃入狱”,作者既赞扬他的优点, 又不回避阿芳的“不完美”,叙述人物全面客观,情节抑扬起伏,作者情感真实。 ③由文中“他能在电话上用英语、国语、上海语、安徽语、厦门语骂人。而且他哪里学来一 口漂亮的英语,这只有赋予天才的上帝知道罢。只消教他一次便会。……我劝他晚上去念英 文夜校,并愿替他出三分之二的学费,但是他不肯去”“他有特赋的天才,多能鄙事,什么 家具坏了,会自出心裁,一补一塞,一拉一敲,登时可以使用起来”可知,作者写阿芳在情 节叙述上有详有略使文章内容丰富、主次分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④由文中“有一天,打字机凭空坏了。我花了两小时修理不好。我骂他不该玩弄这个机器。 那天下午,我出去散步回来,阿芳对我说:‘先生,机器修理好了。’”“那天晚上,我召 集全家佣人,重申警告,大家都有惧色,尤其是烧饭洗衣的老妈,我安然就寝”“我知道她 在撒谎。阿芳的梦魂还在逍遥睡乡”可以看出,作者以“我”的“笨拙”衬托阿芳的聪明, 以青年老妈的胆小反衬阿芳的毫不顾忌,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读来令人印象 深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 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 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 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 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 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 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 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 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 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 是情感的抒发,节日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 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 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 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 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 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 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 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 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 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 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 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 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 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 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 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 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 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 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 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 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 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 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 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 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 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 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 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 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 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 下列对上述材料 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的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 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 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 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 书气自华”的道理。 D. 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 乐观的态度。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 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 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 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 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 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 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 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E. 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 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7. B 8. AD 9. ①“中国诗词大会”带领人们重温经典诗词,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们在原本 单调乏味的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和远方;②“中国诗词大会”所选择的诗歌都很接地气,从而 拉近了传统诗词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吸引人们爱上古诗词,有助于推动古诗词的普及;③“中 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的爆红,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④“中国诗词大会”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催生了国人的文化自豪感。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 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为 准确的一项”,A 项,“都充分肯定了……积极的社会影响”说法绝对,材料三的看法有所 保留。C 项,“材料二和材料三……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错误,材料三选 取武亦姝的例子并不是为了“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而是为了引发人们对诗词 教育乃至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D 项,“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 的态度”理解有误,从文中来看,三则材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要求选出 的是“正确的”“两项”。考生应到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B 项,“第 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理解有误,第三则 材料是部分教育界人士的观点,不一定能代表观众们的普遍看法。C 项,“三家媒体的受众 不同”理解不准确,从材料来看,三家媒体的受众应该有交叉。E 项,“三则材料……重在 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理解有误,材料二是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 “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 料进行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题干要 求学生对“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的影响进行分层概括。从“中国诗词大会” 特点概括。材料一的最后两段“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 阴郁……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 还有诗和远方”,这说明诗词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位,让人在单调乏味的生活中感受诗意, 这是节目对人生生活的作用。材料二中“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 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这是节目对于普及文化方面的作用。材料三的第三、四、 五段提到,节目引发人们对诗词教育方式的思考,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产生的一个重要 的影响。材料二中“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 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明确指出此节目的魅力。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内容要点或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 题目,有局部和综合两种,局部指答题的区间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指答题的区间在 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还是综合,局部 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 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比如本题,材料一中说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 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材料二中说“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 地气’”,材料三中说“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 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 古诗词之美”,考生可以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 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十一年,国藩既克安庆,谋大举东伐。会江苏缺帅,奏荐鸿章可大用,江、浙士绅 亦来乞师。同治元年,遂命鸿章召募淮勇七千人,率旧部刘铭传等以行。时沿江贼屯林立, 乃赁西国汽舟八,穿贼道二千馀里,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外国人见其衣装朴陋, 辄笑之,鸿章曰:“军贵能战,非徒饰观美。迨吾一试,笑未晚也。”旋诏署江苏巡抚。美 国华尔募洋兵数千,号南路军。(程)学启等将湘、淮人攻南汇,号北路军。四月,贼①悉 众战败南路军,华尔弃青浦走保松江。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鸿章 亲督军来援,贼大奔,解松江围。外国军见其战,皆惊叹。自此湘、淮军威始振。七年,西 捻平,加太子太保衔,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八月入觐,赐紫禁城骑马。 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 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日与 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 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帖然。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锡祭葬,赠太 傅,晋封一等侯,谥文忠。并命於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自壮至老,未尝 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 或劝之归。鸿章则言:“於国实有不能恝②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 此。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 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 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 (节选自《清史稿·李鸿章传》) 【注】①贼:太平军。②恝(jiá):忽视,不在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B.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C.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D. 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吉士, 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在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 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 “署江苏巡抚”的“署”,即署理,凡官员出缺或离任,某人代理、暂任或试充其官职, 是为署某职。 C. “加太子太保衔”中的“加”,是指“加官”,即于原有官职外,兼领的其他官职,以示尊 崇。如北宋蔡京,本职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相),加太师衔。 D. 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 郊外祭祀此二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如,“江 山社稷”、“社稷之危”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鸿章文武双全,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后,因颇具潜力而入馆阁修文,受曾国藩影响, 学问思想甚务实。后更受曾国藩提携,建立淮军以安天下。自此发迹,甚为朝廷倚重,得以 叱咤军政两界。 B. 李鸿章行事务实,淮军初建,器物寒陋,甚为外国人所讥。然其着力于根本,攻杀骁勇, 战绩斐然,一战使洋人另眼相待;八国联军退去后,他恢复秩序,安济百姓,再次令中外叹 服。 C. 李鸿章屡屡在国家危亡的关头力挽狂澜,不耽于名节之毁誉。故虽为汉人,却深受倚重, 在满清朝廷大权独揽,因此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与掣肘,导致很多事情被耽误,被人怀疑和 毁谤。 D. 李鸿章胆气过人,初募七千淮勇,即敢携刘铭传等部将纵贯太平军重兵据守的长江辖区, 直插上海建军;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太后、皇帝西逃,李鸿章以直隶总督、议和全权大臣的 身份“单刀赴会”,在虎狼环伺的绝境中为国家争取最后的利益。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启将千五百人屯新桥,贼围数十重,蹀尸进。 (2)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入京,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 二款。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程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在新桥驻守,贼兵围困了他们数十层,(贼兵)踩着尸体前 进。 (2)李鸿章听到(朝廷的)警报,日夜兼程向北京进发。先带兵剿灭了京城附近地区的野 匪,然后孤身一人进入京城。他每天与敌军的使臣将帅争执谈判盟约(的款项),最终定下 十二款和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 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定盟”是动宾搭配,应在“盟”后断 开,排除 AB 两项。“其使臣大将多后进”是主谓结构,意思是那些外国使臣大将多是年轻 人;“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意思是都把他看成长辈,意思完整,是一个整体,所以“视鸿章” 与“皆丈人行也”中间不能断开。“故”作连词,因此之意,“故”前需断开,其后接结果 不断开,排除 D。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 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D 项,“社稷,分别是谷神和土神”错误, “社稷”应该分别是土神和谷神。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 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仔细比对。C 项,“因此招致志节之士的嫉妒 与掣肘”错误,由原文“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 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可知,志节之士掣肘(贻误家国大事),非缘嫉妒李鸿 章权势,而是由于李“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看不上他的作风,故“多不 乐为用”。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1)句得分点:“将”,率领;“屯”,驻守;“屯 新桥”,省略介词的状语后置;“蹀”,踩着。第(2)句得分点:“闻警”,听到(朝廷的) 警报;“畿”,京城附近地区;“甸匪”,郊外的盗匪;“合约十二款”,定语后置。 【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 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 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 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 词。 参考译文: 李鸿章,字少荃,是安徽合肥人,父亲李文安,做过刑部郎中。李鸿章,在道光二十七 年中进士,先任命为庶吉士,又授予编修官。他跟着曾国藩游学,追求治世的学问。 咸丰十一年,曾国藩攻克安庆之后,谋划着要大举进攻东边沿海省份的贼寇。正遇上江 苏缺少主帅,就上奏朝廷推荐李鸿章可委以重任,江浙一带的士绅也来请求军队前往。同治 元年,朝廷命令李鸿章招募淮勇七千人,率领旧部下刘明传等前往。当时,长江沿岸,贼寇 的据点林立,于是租赁了八艘西方国家的汽船,穿行二千余里的贼寇占领区,抵达上海,特 别编成一支军队,这就是淮军。外国人看见淮军衣着简陋,就笑话他们。李鸿章说:“军队 重要的是能打仗,不只是装饰外观美好。等我试一试,(你们)再笑不迟。”不久,朝廷下 诏让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美国人华尔招募洋兵几千人,号称南路军;学启等人率领由湘人、 淮人组成的军队,进攻南汇地区,号称北路军。四月,贼人(太平军)打败南路军,华尔舍弃 青浦逃到松江。学启率领一千五百人驻扎在新桥,贼兵围困了他们数十层,(贼兵)踩着尸 体前进。李鸿章亲自率军队支援,太平军被打跑,解救了松江之围。外国军队看见湘军、淮 军作战,都很惊讶叹服。从此,湘军淮军的军威大振。同治七年,平定西捻军,加封太子太 保官衔,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协助大学士办理政务,八月,(李鸿章)入朝觐见,被特赐在紫 禁城内骑马。 义和团开始作乱,八国联军入京,太后和皇帝逃跑。下诏让李鸿章入朝,担任议和全权 大臣,并兼任直隶总督。李鸿章曾说过“这一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我只好勉为其难” 的话。李鸿章接到警报,昼夜兼程赶路。先用兵剿灭了京城附近地区的野匪,李鸿章孤身一 人入京,前后左右都是敌军,每天都与八国联军的使臣将帅据理力争地谈判,最后签订了和 约十二款。大乱之后,官府和民宅被洗劫一空。李鸿章又奏请善后各项事宜。开通市场,进 行贸易,施粥散米,京城内外秩序井然。积劳成疾,吐血而死,享年七十九岁。得知此事, 太后和皇帝非常震惊,深切哀悼,下旨厚葬,赠太傅,晋封一等侯,谥号文忠。 等到和八国联军签订和约时,那些外国使臣大将多是年轻人,都把他看成长辈。所以虽 然他们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却不敢轻视中国。李鸿章从年轻到老,没有一天说过要引 退,曾经认为曾国藩晚年求隐退,对国家是没有益处的,接受治理大国的重任,只求死而后 已。签订马关条约以来,议论的人从未停止,有人劝他退隐。李鸿章说:“对于国家,绝对 不能有任何轻视的意思,如今局势颓败,我请求引退,国家还能依靠谁呢?”他的忠诚勤勉 都像这样。平定大乱之后,独自主持国家大事几十年,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常常以一己之身 经受冲击,朝廷非常倚重他,名声传遍全球,中外人士都敬仰他,是近代所没有过的。一生 都把天下苍生的安危作为自己的责任,忍辱负重,希望不愧对社稷之臣的身份;只有以自己 的才气傲人、喜欢用利益俸禄来驱使大家这一点,让那些有大志向和气节的人士不乐意被他 所用,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最终导致失误或失败。怀疑和批评等舆论的出 现,难道没有原因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 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的诗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 此行路途遥远。 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 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 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 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15. 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答案】14. BE 15. 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 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 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 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 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B 项,“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错误,颔联“有日”“江阔”“浪生” 等词描写了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 境,烘托的是暗淡凄凉的心境,旨在表现路途艰辛,所以“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 身手的心志”属主观臆测,不合语境。 E 项,“至吴地烹鱼结”错误,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意思是船工捉得 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 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 眷念。由此可知,此时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故选 BE。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中抒发感情的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即使用表达情感的字、词、句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借助景、物、 事等对象抒发情感。鉴赏时首先要准确指出其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 用,指出该手法的作用。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写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 鱼是很平常的事,由“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可知,“南来”意为从家乡而来,“恐 有”“急烹”借“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传达思乡的急切心情。巧于用事用典, 的 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与其用“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是真正的君子”来激励自己,还不如把《论 语》中孔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座右铭,含义相同,雅俗有异。 (2)《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的特性, 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之疾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岁寒, (2).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 (2)若夫乘天地之 正 , (4). 而御六气之辩。 (5).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 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 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凋”“御”“辩”等;同时注 意不要遗漏“也”“若夫”“而”“虽”等字词。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 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 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 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近日,王宝强离婚风波炒得沸沸扬扬,随后,事件继续发酵,话题上升到了财产分割。日 前有网友爆料称很多财产不在王宝强名下。 ②在常人眼里,一张普普通通的寻子启事,似乎并不会引出多少“题外话”。但是日前,细 心的宝鸡渭滨分局民警却刨根问底,从一张小小的寻子启事入手,成功连根拨起一个毒贩。 ③经过 4 年艰苦谈判,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惺惺相惜,24 日在古巴首都哈 瓦那宣布达成最终全面和平协议,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武装冲突。 ④姚明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在他的感召下,很多人也如过江之鲫,投身保护野 生动物的公益活动中去。 ⑤记者发现,2016 年企业招高端人才的胃口大过往年,不少民企开出二三十万元年薪吸引 博士,还提供百万元以上科研经费,可惜上门应聘者寥寥无几。 ⑥通常一本书的前言是要提纲挈领的,然而面对顾城,我却不愿这样下笔,并非不可为之, 而是自觉资历浅薄,更重要的是顾城于我而言其实就是一部成长史。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 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题目要求选出“全不 正确的一项”。 ①沸沸扬扬:像沸腾 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语境中形容“王宝强离婚风波”,使 用正确。可以排除 AC 两项。 ②连根拔起:比喻彻底铲除或消灭,侧重于修饰犯罪团伙等集体。语境对象为“一个毒贩”, 不合语境。③惺惺相惜:聪明人怜惜聪明人,泛指性格、才能或境遇等相同的人互相敬重、 同情。语境用来形容“哥伦比亚政府与该国最大反政府武装”,误用对象。④过江之鲫:赶 时髦的人很多,为贬义词。语境形容大家“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误用褒贬。 ⑤寥寥无几:非常少。由语境“可惜”一词可知“上门应聘者”很少,使用正确。⑥提纲挈 领:抓住网 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语境形容“一本书的前言”, 使用正确。可以排除 D 项。 故选 B。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自从最长的成都市出城高架桥——神仙树立交群正式开通以来,成都市区再添一条出城 主干道,从二环路高架就可以直接出城到达剑南大道。 B.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了直-19E 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这展现了我国航 空工业的新成就,展现了中国军工制造的实力。 C. 优秀的外交家,不会盲目强硬,他们知道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哪里,懂得在合适的时间、 合适的场合,对某些问题做出合适的妥协。 D. 政府在管理共享单车时,既要对市民加强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也要将用户的违法违规 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答案】C 的 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掌握高考语病常见六大错误类型, 即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语感、 语意、语法及语境加以判断。 A 项,“最长的成都市出城高架桥”表述错误,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应为“成都市最长 的”。 B 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了直-19E 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表述错误, 结构混乱,中心话题在说“直-19E 出口型武装直升机近日首飞成功”,因此“自主研制了” 应改为“自主研制的”。 D 项,“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表述错误,成分残缺,缺少“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的中心语“制度”。 故选 C。 【点睛】辨析语病之语法判断: 判断语病时,一般不能通过语感和语意判断的就要借助语法分析加以判断,而且通过语法分 析判断与语病结果相对会更准确。进行语法分析时,首先,抓住干,即主谓宾。先看有无成 分残缺或赘余,然后判断是否搭配恰当。其次,看语序,即修饰成分(多项定语、多项状语) 顺序是否正确,以及分句顺序是否正确。再次,看结构,是否存在句式杂糅或暗换主语。之 后,看句意,是否存在语意不明或歧义。最后,不属于以上情况的可视为表达不合逻辑,常 见的有主客倒置、两面对一面、否定不当、前后矛盾、并列不当、语义重复等。 19.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 ) A. 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 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 “以自身的品性、资质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 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C. 参加中国围棋世界冠军争霸赛的选手古力赛前表示:“明天的对手是江维杰,他在上届 比赛中曾把我打下了冠军的宝座,希望他明天能承让。”(腾讯体育消息) D. 这份购房合同是我方当事人在中介的忽悠下签订的,依法应认定无效。(某律师向法庭呈 送的上诉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需要在了解语句大意的 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注意说话场合和谦敬词的运用, 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B 项,“忝列”,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语境是“评价汉献帝”,此处评说别人 用“忝列”则有贬抑的意味,“忝列”应改为“名列”。 C 项,“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语境 是“希望对手能相让”,不能用“承让”,应改为“手下留情”; D 项,“忽悠”属于方言口语,司法文书要使用正规的书面语,“忽悠”应改为“欺骗”。 A 项,“令千金”是对别人女儿的敬称。语境是“萧峰称段正淳的女儿”用“令爱”或“令 千金”都正确。 故选 A。 【点睛】得体的具体要求是:(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 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 合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如广播稿是 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少用生僻的词等。再如失物招 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4)要考虑语体。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 不同。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 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作为最古老的画种,人物画曾在汉唐光耀画坛,元代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传神、载道的 人物画让位于传神、悟道的山水和花鸟画,此后的千年间,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画成为中国画坛成就最高的画种,画家之众,作品之精,堪称空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离现实,陈陈相因,是传统人物画衰败的缘由;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现代人物画振兴的关键。近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 的“现实的光芒——中国画现代人物画研究展”,通过百位艺术家 280 余件代表性作品的展 示,基本呈现 20 世纪以来中国人物画的现代复兴之路。 【答案】 (1). ①人物画渐趋式微(人物画渐渐衰落) (2). ②其根源来自于现实的光 芒照耀(原因在于它立足于现实的土壤) (3). ③关注现实,勇于创新(立足现实,不断 创新)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 接和前后的照应,第一处结合前面内容“人物画让位于山水和花鸟画”可知,人物画渐渐衰落; 第二处结合后面内容“脱离现实,陈陈相因,是传统人物画衰败的缘由”可知,取得高成就的 原因是立足于现实,可填入“其根源来自于现实的光芒照耀”;第三处结合后面“人物画振兴 的关键”,仿写“脱离现实,陈陈相因”,此处可以填入“立足现实,不断创新”。 21.针对下面反方的表述,请从正方的角度,在《红楼梦》、《三国演义》或其他名著中任选 两个人物,作为例子,写两个反问句。 反方:如果人性是善的,那么请问:周朴园会做出为克扣死亡抚恤金,故意在承包工程时让 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个小工的事吗? 正方:如果人性是恶的,那么请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如果人性是恶的,那么请问:当贾府遭遇抄家,亲友躲避或心怀歹 念时,刘姥姥这个乡村老妪怎会再进贾府想方设法救走巧姐? (2). 如果人性是恶的,那 么请问:辛德勒会几乎耗尽自己先前赚到的战争财富,去救助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 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按照要求结合话题、结构、修辞等方面加以仿写。本题为正反双方的 辩论词,由反方发言“如果人性是善的,那么请问:周朴园会做出为克扣死亡抚恤金,故意 在承包工程时让江桥出险淹死两千个小工的事吗?”可知,反方先假设“人性是善的”,然后 运用反面人物事例反向假设推理,得出观点“人性是恶的”。据此,正方则应先假设“人性 是恶的”,然后运用正面人物事例反向假设推理,得出观点“人性是善的”,以此达到反驳对 方的目的。注意所写人物可以取自《红楼梦》、《三国演义》或其他名著,要求任选两个人物, 注意运用假设的方式和反问的语气。补充示例:1、当爱斯梅拉达因为被指控使用巫术刺伤 了弗比斯而判处绞刑时,卡西莫多从钟楼飞身而下,把她解救到教堂里里吗?2、卡西莫多 会为保护爱斯梅拉达不受别人的侵害,而不惜得罪收养他的副主教克洛德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2017 年 12 月,“佛系青年”一词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怎么 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状态和人生态度。 比如佛系员工:不悲不喜、不推辞、不揽活;佛系学生:不努力、不疯玩、考过是缘,挂科 是命;佛系恋人:不撒娇、不吵架、不夺命连环 call;…… 有人说佛系是不强求、不钻营的随性、豁达;也有人说这是面对竞争、面对压力时候的 怠惰、消极;也有人说这种满不在乎最终会迷失自我;还有人认为哪有什么佛系,你只是现 在过得不如意而已。 对“佛系”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别拿“佛系”浪费生命 本应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年,奈何要得过且过,做暮气沉沉、毫无风发意气 的“佛系”之流?当下,不少青年以“佛系青年”自居,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不争不 抢,怎么都行”。对此,我认为,若是把“佛系”态度应用于各方面,则是浪费生命,成为 社会的蠹虫!对这种消极避世的佛系之流,理应坚决抵制。 诚然,不争不抢的淡然是一种好心态。公交车上不抢座位,同事相处包容退让,吃穿用 度不去攀比,这是谦和淡然、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但若全盘应用在学习、工作等领域,却 让人难以接受。世上本没有平庸狭隘之人,是太多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害怕挑战,害怕 风雨……他们将自己放在套子里,看不到激情和希望,就这样一步步变得平庸。 对于个人来说,佛系之流很容易丧失进取心,迷茫颓废,消极度日。当下,社会如同高 速运转的机器,人处在其中,压力焦虑增添心灵负荷,于是以佛系为名,以逃避为实的心态 应运而生。但是人生原是战场,本就无处可逃,唯有积极面对。李兴濂在《人总要仰望点什 么》中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佛系青年的生活 哲学在让他们暂时逃避了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消磨了意志,侵吞着追求,渺茫着希望,熄灭 了心火,无力前行。人不应只追求“此生此世”,亦不可得过且过地活到白头,因为奋斗和 进取固然伴随失望的苦痛和命运的巨棒,但也成就了你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你来过这美 丽世间的唯一标志。 对于社会而言,佛系青年助长了不严谨的风气,滋生负能量。自古至今,不乏生活上有 些佛系的大师,生活奉行极简主义,可有谁在学术上也秉持这样态度?倘佛系盛行,何能再 出现“望之俨然,行之不苟”的严谨学者周有光、杨绛、杨敬年?又假使有人在商业和工艺 上采用佛系态度,又何能叹服工匠精神、传承至极品位?何能再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同仁堂?何能出现“专注打造记忆中老味道”的九吉公红糖?严 谨务实、精益求精是社会需要的态度,而佛系哲学的“差不多”理念则是万万不能要的。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奋斗和争取,而 无论结果是悲是喜,你总不枉在这世上活了一回。”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却觉得自己平凡可 贵,亦怕你心向佛系哲学而忘却梦想和初心。年轻的人们,请舞动青春节拍,唱响青春旋律, 莫以佛系自居荒芜岁月,勿以佛系为名浪费生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材料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准确的解读材料,明确材料 要求,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更要明确任务所在。本题材料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第一段 材料讲了“佛系”的定义及表现,第二段材料写不同人对“佛系”的不同理解及看法,题目 要求针对“佛系”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思考。审题中首先应围绕“佛系”现象来思考,针 对争议表明态度,或围绕“佛系表现”表达自己独到的看法。 基本的态度即立意方向有两个——支持和反对。无论哪种立意方向,都离不开对“佛系”内 涵的界定。“佛系”,网络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 法和生活方式。如果肯定佛系,则“佛系”内涵、实质可界定为:不争名利的淡然,不惧风 雨的达观,不屑琐事的包容,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它是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本能,让 自己慢下来去体会内心真实的需求,寻求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降低物质要求,放弃争名逐 利,回归生命本源,顺其自然地生活。如果否定“佛系”,则“佛系”内涵、实质可界定为: 佛系看似淡然、达观,实则是懦弱,是无能,是逃避,是不思进取的借口。在此基础上也可 以辩证看待。 立意:1、支持:体现的是一种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并不是放弃生活,也不是毫无作为。 可以写不争输赢,平淡随顺过生活,亦可写淡泊不争亦是时代良方。 2、反对:这种生活哲学必然导致不求上进,漫无目的,没有目标追求,不愿背负风险,不 希望承担责任,缺乏奋斗、拼搏精神,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以写青年的辞典没 有“颓废”,亦可以写拒绝佛系,重拾激情。 3、辩证:对于生活,无欲无求可以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纷扰,调适心灵,保持心 理健康;对于工作、理想等要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素材:1、揭实质 佛系,流行词,该词的含义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的生活态度。该词最早来源于 2014 年日本 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 年 12 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 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 态度。该词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 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 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给出日本经济进入衰退的人为因素。意思是日本年轻人没有欲望、 没有梦想、没有干劲,日本已陷入“低欲望社会”。这便是“佛系”的源头。 ②在一个讲究符号互动的时代里,任何标签的盛行,都是为了在这个世界寻找自己的位置。 不论是自矜的“吃货”,还是自嘲的“油腻大叔”,抑或自我吐槽的“佛系青年”,在利益主 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无可无不可的“佛系 青年”,表面上是一种看淡一切、怎么都行的从容与淡定,实际上却隐伏着年轻人某种意义 上的精神缺“钙”。 ③佛系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中国青年,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丧文化”。现代文明史,一再证 明人力资源是财富的最大来源。西方文明近年来发展受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进取心 特别是青年的干劲正在萎缩。所谓的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年轻人失业率高,并不一定指社会 上岗位供给不足,很多时候是“年轻人不想工作”,心里想着“反正不工作也有政府救济”。 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也无法承担“青年被丧文化奴役”之痛。中国有今日的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很多专家归结为“人口红利”,其中最大的红利是“青年人红利”,他们积极进取勇立 潮头,响应时代号召,到需要自己的地方工作,在最有市场潜力的领域创新创业,正是他们 的拼搏力写就了欣欣向荣活力十足的“青年中国”。 ④所谓佛系,网友总结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变不惊,平安喜乐。简单通俗点 来说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对于谈恋爱,他们往往不主动、不拒绝,应付相亲,消费单 身;对于学习深造,经常抱着“能考上就读吧,考不上就算了”的想法。这种云淡风轻、浑 不着意的“佛系”心态,不少人认为,只不过是 90 后青年人用来调节心情的自我调侃而已。 在他们看来,无可无不可的“佛系”是一种旷达、从容的心态,并不像一些人形容的那样消 极颓废。但是,我认为,不是所有事都能冠以“佛系”的方式,一些生活琐事可以无所谓、 不计较,但若谈恋爱不走心,那还有什么意义?学习不上心,又怎么出人头地?工作不努力, 何以成就一番事业?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很容易迷失自我。 ⑤“跑步机上走一走,也能活到九十九”“中午了到底吃什么,昨天的再来一份吧”“平平 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遇到合适的就买了,不合适我也留着吧”……这是一个微信公 众号整合的 90 后“佛系语录”,其间表达的意思,就是一切不走心,世界走你的,我在我的 世界里路过。 ⑥“看淡一切,用平静之心笑看云起云落,追求这一种爱与和谐的精神状态。”看似这种“佛 系”思想很淡然,但实际上,里面蕴藏了太多的妥协和退让,这与《论语》中的“礼之用 和为贵”是两个概念。这里过多地强调了自我,语境应该是这样的:“面前的一切都太难了, 那么,我不如假装逃离现实,云淡风轻……” 2、谈危害 ①“佛系青年”并没有原罪,却不能处处不走心、处处不坚持。一味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一味地调低对自己的期望,就会让青年人价值追求的“底线”逐渐倒退。“90 后”的“心 如止水”尽管谈不上“精神早衰”,却也依然值得关注与警惕。“佛系青年”固然有不争不 抢、不钻营不吹捧的随心豁达的一面,也有面对压力和竞争懈怠、消极、缺乏责任和担当、 缺乏上进心的另一面。低欲望的无意义感,轻一点可能是一种放松,重一些就可能成为一种 放纵,是为自己的懒惰、消沉甚至无能寻找自欺欺人的借口。 ②对于个人来说,佛系之流很容易丧失进取心,迷茫颓废,消极度日。当下,社会如同高速 运转 机器,人处在其中,压力焦虑增添心灵负荷,于是以佛系为名,以逃避为实的心态应 运而生。但是人生原是战场,本就无处可逃,唯有积极面对。李兴濂在《人总要仰望点什么》 中说:“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 在让他们暂时逃避了竞争压力的同时,也消磨了意志,侵吞着追求,渺茫着希望,熄灭了心 火,无力前行。人不应只追求“此生此世”,亦不可得过且过地活到白头,因为奋斗和进取 固然伴随失望的苦痛和命运的巨棒,但也成就了你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成为你来过这美丽世 间的唯一标志。 ③世上本没有平庸狭隘之人,是太多人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害怕挑战,害怕风雨……他们 将自己放在套子里,看不到激情和希望,就这样一步步变得平庸。鲁迅曾言:“中国一向少 有韧性的反抗,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是甘 于平庸、安于现状的狭隘之心,侵占了佛系青年的心灵制高点,让他们的激情被安逸的蛀虫 吞噬,追求被平庸磨蚀。一个人平庸起来多么可怕,就像冬天的草,只能慢慢枯萎。 3、挖根源 ①大城市集聚着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也拥有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大的建筑、 的 穿梭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既见证了一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也让年轻人承受着“长安米贵, 居大不易”的压力以及陌生人社会“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带来的孤独与失落。“佛系 青年”主动以自我矮化的方式来舒缓压力、拉低自己和他人的期望,以此来实现对现实的某 种柔软抵抗。 ②“佛系青年”火爆网络,自然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扎心”。90 后们刚 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选择之 一。此前曾火爆的丧文化,其实和佛系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退回到 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③“佛系”一词之所以在青年群体中迅速走红,并成为一种网络文化,其实是击中了现实社 会的一个痛点:累。如果说,前段时间的“油腻”折射了中年人的危机,“佛系”一词则反 映出 90 后青年的生存现状。如今,第一批 90 后大多已经走出校园,开始在职场打拼,生活 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也使他们更加体会到 了现实生活的酸甜苦辣,焦虑、迷茫的情绪暗自蔓延。 4、怎么做(联系实际) ①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 炬火。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最酷的青 春,不该由“丧文化”定义,而应是奋斗汗水浇筑的梦想大厦。所谓“佛系青年”是彻底的 青春悲剧,青春苦短,过不再来,没法吃后悔药。唯有肩负国家民族梦、扛起家庭责任梦, 才是灿烂无悔的青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人生格言。 ②王尔德说:“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 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速。这些都是 我们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而我们的青年,美好的人生刚开始,就已经在叫嚣要入佛系的“坑”,我们要知道,不经历 一番拼搏抗争,哪知人世百态,焉知人生取舍?出世的前提是入世,否则浑然无知为出世而 出世,为随大流而随大流,显得跟风幼稚。 ③我们有最值得骄傲的青春资本,所以,继续生猛下去,什么也吓唬不了你,怕什么前路漫 漫,怕什么前路坎坷,将瘦削的双肩听的笔直,形成一种无法打倒的姿势。生活没有那么多 的无可奈何,所有的一切,就看我们有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去为之战斗。 ④为了追逐梦想,许多青年人都在书写奋斗的青春。尽管向上社会流动困难重重,许多“没 有背景,只有背影”的青年人依然在一步一个脚印书写着“逆袭人生”;为了更上一层楼, 一些年轻人表现出了不可思议的坚韧与顽强;在心理期望与行为能力之间、在想象世界与现 实世界之间,一些青年不断进行自我调适……他们或者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大 城市里立足、扎根,或者在小城市为城市的现代化、年轻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或者在田 野上、溪流旁为乡村振兴加足燃料。这才是青春应有的色彩,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活法。 ⑤是啊,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对待生活应该秉承一种积极的态度,对人要保持热情,对事要 有态度,对事业要有坚持向上的姿态。年轻人可以试错,犯错之后总会有疯狂的成长。你不 去尝试,虽然不犯错,但是也永远不可能得到进步。 5、结尾 ①我们无法遇见生活中细小的美好会在哪里出现,所以,努力工作,拥有更丰满的羽翼;努 力研习,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赚钱,走的更远看的更多。我们的每一种努力,都会让我们 看到更好的风景,增强我们抵御风雨的力量。不要在可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本该 斗志昂扬的时刻选择颓丧。珍爱生命,不要做佛系青年。 ②时光如流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依旧打动着许多人。面对苦难的磨砺,只有 成为更加强大的自己,才能在平凡的世界里实现人生突破。那些在与宿命的对抗中努力成为 大块头的青年人,才会迎来破茧成蝶的美好生活。对于青年人而言,年轻时吃点苦、受点罪, 是一辈子的财富,只有在困境中实现心灵净化与精神洗礼,青年人才能谱写好不辜负时代的 青春之歌。 结构:开头可以先由当下的“佛系现象”引入,引出观点“对这种消极避世的佛系之流,理 应坚决抵制”;然后先退一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不争不抢的淡然是一种好心态”,再揭示其 本质在于“安于现状,害怕改变,害怕挑战,害怕风雨”;接着分别从“个人”“社会”的 角度论述其危害性,否定“佛系青年”的做法;结尾引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话作结回 扣观点“年轻的人们,莫以佛系自居荒芜岁月,勿以佛系为名浪费生命。”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需要强化几个意识: (1)强化任务意识,就事论事。在认真审读材料之外必须仔细审读材料后的要求,特别是 一些隐性信息,明确任务指向,就事论事,议不离事,避免将此类议论文写成了话题作文。 (2)强化论证有力意识。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在就事论事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中 人与事,联系类似材料进行类比、辨析,避免空乏议论,并注意论述语言的简洁准确。任务 驱动作文名句与事例论据的运用宁缺毋滥。否则,极可能偏离所选的任务指令,以致于所选 任务对象无法一线贯通。 (3)强化论证专一意识。避免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尽量集中精力说清一点。 (4)强化思维的全面、深刻、准确意识。切忌粗糙表态、轻易否定、一棒子打死的现象, 应辩证的看待问题;依“事”说理,以小见大,呈现思维的深度与准确度。注意评论要做到 有理有据,入情入理,切忌偏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