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邢台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是一种细致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之目的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借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是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 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 诗人作诗的时候决定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 D. 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 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 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D. 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提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 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C. 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D. 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分析错误,两者并无因果关系。C项,“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分析错误。原文“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D项,“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分析错误,原文“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意思是不以表演为目的,而不是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 ‎2.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并没有将吟诵与唱歌作对比分析,也并未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理解错误,应是吟诵者的心灵、感情、意念会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跟那首诗融为一体。‎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遗书 佚名 著名作家吕西安•朱塞朗拉开抽屉。从一大叠手稿、文件和书信下面,奥德特露出她那张漂亮的小脸,情意绵绵地冲他微笑……半年来,他几乎完全拜倒在她的脚下。可是突然间,年轻的作家不得不赶紧把照片藏好,因为,他的妻子索兰格悄悄地走进了书房。 ‎ ‎“我打扰你了吗?” ‎ ‎“怎么会呢?”吕西安言不由衷,“我正写到长篇小说的一个精彩段落,就写不下去了。” ‎ ‎“什么情节?”妻子问。 ‎ ‎“女主人公由于丈夫负心,感到非常绝望,想去自杀。但在此之前,她想给他写一封遗书。这封遗书我写了3稿,都感到不满意。也许,只有女性的感受才能把这个段落写得感人肺腑。” ‎ ‎“要是我能确信你真的不会笑话我,”她说,“那我就试着帮助你写这封信。” ‎ ‎“你……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你在文学方面的才华!” ‎ ‎“说不定我还有其他一些优点你不了解呢。”妻子的回答有些叫人捉摸不透。 ‎ 吕西安站起来,向门口走去。 ‎ ‎“你这是要上哪里去?”妻子问。 ‎ ‎“我出去走走。” ‎ 索兰格垂下头。奥德特的模样又浮现在她的眼前,她取过一张纸,开始写道:‎ 亲爱的:“我趁你不在家的时候,向你诀别。 ‎ 刚才,当你离开我,同往常一样,去见你女朋友的时候,你没有注意我目光里的痛楚,也没有发现我的手在颤抖……‎ 上帝保佑……因为,当时你要是问我,也许我就无力保守自己的秘密,就会向你坦白我内心的绝望。这种绝望使我越来越觉得再活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 今晚你回来时,用不着再为你迟迟不归编造什么借口了。我已经不在这里,不会再用令你心烦的问题折磨你。 ‎ 不过,请你不必过于自责。因为,那还有什么用呢?!你已经像个男子汉一样,按照你那男子汉的恶习生活过了。归根结底,我的过错比你要大,因为我没有能够获得忍气吞声的能力,而这种忍气吞声曾使多少被抛弃的妻子穷愁潦倒,或者光彩照人! ‎ 亲爱的,读完这封信后,请你到我们的卧室去,你将看见我躺在床上,但这将是第一次在你走近我时,我的眼睛不会睁开。 ‎ 啊!我多么希望死不要让我的容貌变样,以免在你的记忆里留下丑陋的形象! ‎ 我早就下了死的决心。我在卫生间的小橱里藏了一个小瓶,现在你将在床边发现它……” ‎ 正在这时,书房门突然被打开了。吕西安•朱塞朗出现在门口。 ‎ ‎“我竟然忘了带钥匙!”他有些烦躁地说。然后,他走近写字台。 ‎ ‎“你在那里做什么,索兰格?”他问妻子。年轻的女人把自己写的信藏在身后。 ‎ ‎“没,没做什么……” ‎ ‎“你说谎!”吕西安一把抓过信。 ‎ ‎“求求你,别读它!挺可笑的,只不过是个草稿……明天我再帮你写一封更好的!”吕西安皱起眉头,一脸紧张的表情,逐字逐句地读这几行绝望的文字。末了,他压低嗓门问:“这,这……你,你写的?” ‎ ‎“是的。” ‎ 吕西安迈开腿,几步冲到书房门口,跑进卫生间,慌慌张张地打开小橱。 ‎ 索兰格倒在地上,放声大哭。当丈夫把她扶起来时,她发现吕西安的手里拿着一个带红色标签的小瓶。 ‎ ‎“索兰格!你说话呀!回答我!…… ‎ ‎“索兰格,你写的都是真话?……要不是我偶然返回来……”妻子深深地叹了口气,又点了点头。吕西安跪在她的面前。而索兰格只是轻声地说道:“也许,你还得重新把它加工一番……信写得不美,也没有文学味……可是你看,这是真实的感受!‎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主要是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叙述事件、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性格的,对话平实而又精彩。‎ B. “你……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你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刻画了吕西安对妻子索兰格漠不关心的形象。‎ C. 小说构思巧妙,将文学作品的情节与现实事件连接在一起,以遗书为线索,展现了女主人公索兰格的心路历程 D. “吕西安迈开腿,几步冲到书房门口,跑进卫生间,慌慌张张地打开了小橱”反应了吕西安改过自新的决心”。‎ ‎5. 小说中的索兰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6.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这样安排纯属多余,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从索兰格发现丈夫的背叛后所采用的方式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温柔善良的人。②从书写的遗书中可以看出索兰格是一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③从索兰格对丈夫的背叛以死抗争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刚烈的人。 ‎ ‎6. 同意。①从情节来看,以“索兰格!你说话呀!回答我!……”结尾,给人以想象空间,能产生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②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以”索兰格!你说话呀!回答我!……”结尾,突出索兰格以死抗争的决心。③从小说的主题来看,以“索兰格!你说话呀!回答我!……”结尾,更能加强对昌西安•朱塞朗朝三暮四的行为的谴责力度,增强文章的悲剧意味。(答不同意,从故事结构的完整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上进行分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反映了吕西安改过自新的决心”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吕西安看到妻子的“遗书”,被信中的内容吓到了,他“几步冲到书房门口,跑进卫生间,慌慌张张地打开小橱”想要找到带红色标签的小瓶,故此处“吕西安迈开腿,几步冲到书房门口,跑进卫生间,慌慌张张地打开小橱”应是吕西安恐慌下的反应。‎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索兰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索兰格”是吕西安的妻子,然后找出直接描写索兰格的文字,如索兰格明明知道丈夫背叛了自己,明明知道丈夫“迟迟不归”是去见情人,她依然没有采取一般女性的方法,而是以帮助丈夫作品写遗书的方式倾吐出来,这说明索兰格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妻子;如索兰格所写的“遗书”,从遗书的内容可以看出索兰格是一个感情细腻丰富的人;如面对丈夫吕西安的背叛,索兰格采取的方式是以死抗争,这表现出索兰格性格中刚烈的一面。‎ 点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描写,即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描写,二是间接描写,即借助他人或环境对主要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首先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如本文中写索兰格给吕西安写信这一情节以及所写信件的内容,从中可以分析出人物温柔善良情感细腻等特点,然后还可以圈出借助他人或环境进行衬托的文字,最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这样安排纯属多余,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的结尾设题。首先应明确观点,即同意还是不同意,然后分析最后一段的内容,再看这一内容在情节、形象、主题等方面的作用。最后一段写吕西安跪在妻子面前,索兰格说信件是真实的感受,如果把这一内容去掉,那么上一段就成了文章的结尾,“‘索兰格!你说话呀!回答我!……这封信……’”,这是吕西安对索兰格的追问,没有了下一段索兰格的回答,这个结尾就了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从形象上来看,只有吕西安的追问而没有索兰格的回答,这就显示出索兰格以死抗争的决心,更能展示出人物性格的刚烈;从主题上来看,这个结尾更能加强对吕西安•朱塞朗朝三暮四的行为的谴责力度,增强文章的悲剧意味。如果不同意把最后一段去掉,考生可以从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形象的丰满性、文章主题的深刻性等角度分析作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2017年8月9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了《2017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移动支付出海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移动支付在未来交易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众所周知,在当今时代,人们外出消费时一部手机即可全部搞定,既便利又安全;政府和各组织机构也对无现金社会的建设给予强大的支持,不少互联网巨头更是纷纷发力线下移动支付市场,使其进一步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专家表示,移动支付行业在未来会保持可观的增幅,第三方支付将更加重视个性定制和技术型支付,“微消费”将成为驱动人们日常消费的主导力量。‎ ‎(摘自中华网)‎ 材料二:‎ 不仅是消费者感觉移动支付更便捷,商家也感受到了移动支付的便利。以前,消费者现金结账时找零至少一分钟,如果遇到柜台零钱不足则耗时更久。如果是刷卡,用户要找卡,然后等到店员刷卡、签宇确认,过程也需要1~2分钟,后面排队付账的消费者则要等待更长时间,如今使用移动支付的话,店员只需要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不用等待,无需找零,在使用方式上 也变得更为便捷。 ‎ 消费者还关注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2016年移动支付报告》中称,安全隐患是移动支付用户最关心的问题,52.4%的用户认为未来移动支付交易安全性还需加强。此外,付款失败、网速慢、商户不支持等问题也是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 ‎2017年8月4日,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时,要求各银行和支付机构应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网联平台和业务迁移相关准备工作。为移动支付的安全 又增加了一道屏障。‎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 在网联方案诞生之前,第三方支付公司采取的是与银行一对多的对接模式,即用户在支付公司开立虚拟账户,支付公司再利用其跟很多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在各行开有账户以完成汇款,同样达到跨行转账的目的。 ‎ 这个过程当中会有什么问题呢?专家解读称,这种直连银行“完美绕开”央行清算系统的方式的确有一定用户优势,却使银行、央行无法掌握具体的交易信息和准确的资金流向,有可能成 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溢生的土壤。 ‎ 通过网联实现对第三方机构的“收编”,有利于及早发觉潜伏中的风险。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或将终止目前第三方机构野蛮生长的局面,并使得资金流转的路径透明化,有利于整体行业的“长治久安”。 ‎ ‎(摘自新华网)‎ 材料四:‎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中旬发布的数据,中国目前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人。其中96%的人使用手机上网。使用移动支付消费的中国人已达5亿人。 ‎ 与此同时,手机网络安全风险愈淡愈烈。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近五年安卓端病毒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16年,全球安卓端病毒数量大幅上升至1743万个,预计2017全年病毒数量将接近2000万个。中国2017年上半年以约242万的病毒数量位列全球第一。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手机安全行业市场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中国手机用户遇到的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中,支付陷阱占比最高,达88.3%。除支付陷阱外,勒索痛毒更是成为近期的“手机杀手”。2016年全球范圈内勒索软件爆发式增长。 ‎ ‎(摘自中国青年网)‎ ‎7. 下列关于移动支付安全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网联方案诞生之前移动支付直连银行,绕开了央行清算系统,成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滋生的土壤。‎ B. 手机网络安全风险愈演愈烈,近五年安卓端病毒数量直线上升,中国2017年上半年安卓端病毒数量全球第一。‎ C. 中国手机用户常遇到手机安全软件问题,其中支付陷阱占比最高,另外病毒也影响了手 机安全。‎ D. 通过网联实现对第三方机构的“收编”,可使资金流转路径透明化,有利于行业的安全。‎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 材料一对移动支付未来的交易规模做出预测,预计到2019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6.98亿,但增长速度会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B. 材料二分析了消费者及商家选择移动支付的原因:使用移动支付只要店员扫一扫即可完成支付,消费者和商家都节约了时间,方式更为便捷。‎ C. 材料三通过分析第三方支付公司采取的与银行一对多的对接模式,认为第三方支付拥有一定的用户优势,但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D. 材料四重点分析了手机安全软件的问题,并列举了2016年及2017年预计的安卓端病毒数量,以此说明,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会影响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 E. 四则材料都涉及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如通过设立网联平台可终止目前第三方机构野蛮生长的局面。‎ ‎9. 综合四则材料,简要概括移动支付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7. A 8. AC ‎ ‎9. ①人们外出消费时一部手机即可全部搞定,有很大的便利性;②政府和各组织机构对无现金社会的建设绐予 强大的支持;③不少互联网巨头纷纷发力线下移动支付市场,使其进一步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①用户只 需要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在使用方式上更为便捷。‎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成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滋生的土壤”表达有误。原文是“有可能成为非法交易、洗钱等恶性事件滋生的土壤”。‎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材料二的内容重点不仅在分析原因,还包括用户关心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D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手机安全软件问题会影响移动支付的发展速度”。属无中生有。E项,材料一并未涉及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属无中生有。‎ ‎9. ‎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简要概括移动支付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全文的内容。从材料一“在当今时代,人们外出消费时一部手机即可全部搞定,既便利又安全”“政府和各组织机构也对无现金社会的建设给予强大的支持”“不少互联网巨头更是纷纷发力线下移动支付市场,使其进一步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句内容,可以概括出①②③点答案。 从材料二“如今使用移动支付的话,店员只需要扫一扫就可以完成支付,不用等待,无需找零”可以概括出第④点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初为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俄暑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时颍川庾容、吴郡张率,前辈知名,与架同府,并忘年交好。及王迁镇雍州,随转记室,兼中兵如故。王立为皇太子,粲迁步兵校尉,入为东宫领直,丁父忧去职。服阙,袭爵永曷县候,除安西湘东王谘议,累迁太子仆、左卫率,领直并如故。粲以旧恩,任寄绸密,虽居职屡徙,常留宿卫,颇撞威名,诞倨,不为时辈所平。 ‎ 太清元年,粲至州。无几,便表解职。二年,征为散骑常侍。粲还至庐陵,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馳马出。 ‎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石头中路,桑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兒害,时年五十四。‎ ‎(选自《梁书·韦粲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B.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C.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D.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父忧:遭遇父亲去世的委婉说法。古代官员在“父忧”期间一般要回乡守孝。‎ B. 袭爵:指承袭原有爵位,有的按原等级世袭,有的降级世袭,各朝不一。‎ C. 表:文中指古代的文体,一般指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 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粲跟随晋安王屡获升迁。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入朝任东宫领直,后来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 B. 韦粲平叛心切,义正词严。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认为单使报告不可信,韦粲怒斥了他的行为。‎ C. 韦粲身先士卒,英勇抗敌。韦粲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箅把粮草屯集于此,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 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侯景抓住韦粲漏洞,乘胜冲入韦粲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但他命令子弟拼命作战,直至被杀。‎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 ‎ ‎(2)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 ‎【答案】10. D 11. D 12. C ‎ ‎13. (1)假使没有皇帝的命令下达,难道自己就能安心吗?我书粲现在哪有心情饮酒! ‎ ‎(2)当时正遇上茫茫大雾,士兵迷失了道路,等到了青塘,已经过半夜,营垒栅栏一直到天亮都没筑完。‎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贼”新的陈述对象,前面断开;“相持”的主语不是前面的“贼”,前面断开;“诸将”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错误,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C项,“韦粲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与原文不符,是仲礼命令韦粲驻军青塘。‎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假令:假使;岂:难道;何情:哪有心情;值:正遇上;比及:等到;未合:没筑完。‎ 参考译文:‎ 韦粲,字长蒨。有父亲的风范,喜好学习,任性使气,身高八尺,魁伟高大。初次出任云麾晋安王行参军,不久担任法曹,迁外兵参军,兼中兵。当时颍川庾仲容、吴郡张率,都是前辈知名人士,他们与韦粲是同僚,结成忘年之交。等到晋安王迁任雍州刺史,韦粲也跟随王府转任记室,兼任中兵之职不变。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韦粲升任步兵校尉,入朝任东宫领直,遭遇父亲丧事离职。服丧期满,他承袭永昌县侯的封号,被任命为安西湘东王谘议,累经升迁任太子仆、左卫率,领直之职不变。韦粲因为与皇太子有旧交情,常被任命为亲近之职,虽然他的职位屡次变迁,但常常留在宫中值宿,担任警卫,颇有威名,而且性格放诞倨傲,当时的名人为此深感不平。‎ 太清元年,韦粲到衡州。没过多久,便上表请求免职。太清二年,征调韦粲为散骑常侍。韦粲回京走到庐陵,听说侯景叛乱,就从部下中挑选出五千精兵,一百匹马,日夜兼程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有使者报告说:“逆贼已经到达横江”,韦粲立即到内史刘孝仪那里一起商量对策。孝仪说:“如果真的是这样,应当另有皇帝的命令。怎么可以轻信这一个使者,就惊恐妄动,或许情况不是这样呢。”当时刘孝仪正摆酒招待韦粲,韦粲发怒,把杯子扔在地上说:“逆贼已经渡江,马上就进逼京城,水路陆路都被切断,哪里还会有回报的使者;假使没有皇帝的命令下达,难道自己就能安心吗?我韦粲现在哪有心情饮酒!”说完立即骑马奔出。‎ 驻扎在新亭,叛贼在中兴寺摆开阵势,双方相持到晚上,各自收兵回营。这天晚上,柳仲礼来到韦粲的军营,部署军队,准备第二天作战,将领们各自据守一方,命令韦粲驻军青塘。青塘面对石头城正中,韦粲考虑到栅栏营垒还没有筑好,逆贼一定会前来争夺,因此颇为担心,对仲礼说:“我的才能并不足以抵御外敌,只是想以身殉国。希望你妥善地量才而用,不要因用人不当而招致有所损失。”仲礼说:“在青塘修筑营栅,迫近淮河边,我想让储粮的车船全都停靠在那里,这是大事,非兄长您承担不可。如果担心兵力少,我可以再派军队帮助你。”于是派直阁将军刘叔胤率军帮助韦粲,他们率领自己的部队从水陆两路一起进发。当时正遇上茫茫大雾,士兵迷失了道路,等到了青塘,已经过半夜,营垒栅栏一直到天亮都没筑完。侯景登上禅灵寺的阁楼,远远望见韦粲的营垒栅栏没筑完,便率领精兵来攻打。军副王长茂劝韦粲坚守营垒等待敌军,韦粲不听从他的建议,命令军主郑逸迎击敌军,又命令刘叔胤用水军截断敌军后路。刘叔胤胆小害怕不敢率军前进,郑逸于是被打败逆贼乘胜冲入军营,韦粲身边的人都拉他躲避,韦粲屹然不动,还大声命令子弟拼命作战,士兵差不多死尽了,于是被杀害,当时他五十四岁。‎ ‎(二)古代诗歌鉴赏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 山阁晚秋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 蔬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 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 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点明了观察的角度,诗人站在依山而建的山亭欣赏晚秋景色。‎ B. “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两句表现出晚秋时节的衰败、萧瑟的特点。‎ C. 颔联中“染”“承”两字突出了晚秋时节烟霭之重,霜露之浓的特点。‎ D. 尾联写诗人欣赏晚秋之景,不觉日沉西山,表达出因秋而生悲的伤感。‎ E. 整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怀,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帝王诗人的别样情怀。‎ ‎15. 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两句的妙处。‎ ‎【答案】14. BD 15. 古石穿上了用新苔做成的衣服,古树上有鸟儿新筑的果穴。 “衣”字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古石”“新苔”“新巢”“古树”运用对比手法,给人生机勃勃之感,毫无秋天的萧瑟,传达出诗人对晚秋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表现出晚秋时节的衰败、萧瑟的特点”分析错误,从诗中来看,“硫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硫兰”“残菊”虽然是晚秋之景,但“尚”“犹”二字让这写景物依然体现出生气,“尚”,尚且,还;“犹”,仍然,诗人笔下的晚秋是极具生气的,有“残菊犹有做霜枝”之势。D项,“因秋而生悲的伤感”分析错误,从诗中来看,诗歌所表达的应是诗人的蓄达和对万事充满希望的情怀。‎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两句的妙处”,这是考查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了鉴赏的角度,即“表现手法”,考生应先理解两句诗的意思,然后看使用了什么手法。“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这两句写“古石”“新苔”“新巢”“古树”,这是写景,“衣”,名词做动词,意思是“穿”,本是青苔生长在古石上,句中却说古石穿上了用新苔做成的衣服,从动词角度来看,这句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古石写成了人,从“衣”和“新苔”的角度来看,这又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新苔”比喻成古石的衣服;从用词的角度来看,诗人以“古”来写“石”,以“新”来写“苔”,以“新”写“巢”,以“古”写“树”,“新”与“古”之间形成对比,把晚秋之景写得生机勃勃,一点也没有秋天的萧瑟之感,流露出诗人对晚秋之景的喜爱。‎ 点睛:解答诗歌炼句类题目,首先要解释诗句的意思,理解诗句的表层含义,注意找出诗句中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句放入原诗描述的景象或情状中,体会该句的妙处,接着就要指出该句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视听结合、衬托、动静结合等),分析该句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比如本题中,所给的诗句主要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和对比的手法,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先用“长桥卧波,__________ ”,把阿房官中水面上的长桥比作“云中龙”;接着用“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把阿房宫中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比作天上的彩虹。 ‎ ‎(2)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未云何龙 (2). 复道行空 (3). 不霁何虹 (4). 无边落木萧萧下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复、霁、虹、萧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 ‎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斑马线的不礼让行为已经上升到违法的高度,但随大流的“中国式过马路”的危言危行依然应该引起行人的高度注意。 ‎ ‎②曾操虚怀若谷,不管是对苟或、荀攸、邦嘉、程昱的谏言还是其他谋士的计谋,只要符合实际、有可取之处,曹操都会从善如流。 ‎ ‎③经过了奥运会的洗礼,他的比赛经验越来越丰富,因此面对对手他不瘟不火,心中的冷静使他在场上的表现更加没有漏洞。 ‎ ‎④随着法治文明的进步,检察官们对可能是冤错案件的蛛丝马迹越来越敏感、较真,这直接促成了一批重大冤错案的纠正。‎ ‎⑤在他看来,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就不能安之若素。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 ‎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莫高窟、玉门关和悬泉置遗址所在地,因为是世界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日的地。‎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危言危行”,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褒义词,从句中来看,句中把“危”理解为“危险”,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从善如流”,形容非常愿意听从正确的意见。句中使用正确。“不瘟不火”,指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句中误把该成语理解成“不急不躁”,望文生义,使用不正确。“蛛丝马迹”,比喻不很明显但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使用正确。“安之若素”,遇到异常情况或遭遇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使用正确。“炙手可热”,形容气焰盛,权势大。句中修饰旅游地,使用对象不当。‎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危言危行”,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危险的言行”,故错误。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针对粮食丰收后收入反而减少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实际困难,防止农民“卖粮难”的事情不再发生。‎ B. 有专家预测,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到2020年,“冰上丝绸之路”通航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到2030年,“冰上丝绸之路”甚至将全年通航。‎ C. 虽然这些传统建筑和农耕文明的器具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物,但是寄托着传统农村社会中人们的精神追求,保留着人们的美好回忆。‎ D. 文化产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和产品质量,着力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答案】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实现”与后面的宾语“需要”搭配不当。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如C项,从句中来看,前后句共用一个主语,故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后面。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自主招生是一条通向胜利的捷径,所以我希望敝校领导可以同意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B. 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到节假日,都要安排出时间,去西三旗育新花园拜访朱老师。‎ C. 作为单位的负责人,我应该时刻俯察员工的生活状况,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D. 老年人养宠物大部分是为了填补孩子不在的空虚,对此,作为后裔,我们是否该反思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B项,“拜访”,敬词,看望并谈话,句中说自己去看望老师,使用正确。A项,“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而句中说的是对方学校,使用不当。C项,“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句中说自己对员工的理解,使用不当。D项,“后裔”指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句中是指称老年人的后辈,老年人依然在世,故使用不当。‎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生活中,要是说谁“脸皮厚”,往往不是一个好词,①___,脸皮厚却是我们健康肤的必备。因为②______,对皮肤起到重要的屏障保护作用。角质层主要有两大功能:一个是保湿功能,防止和保持人体皮肤的水分不丢失;③_____,防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同时也能防止一些刺激性、过敏性物质进入皮肤内部引发免疫性炎症反应。‎ ‎【答案】 (1). ①从生理的角度来说 (2). ②我们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 (3). ③另一个是防御功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是说明性文字,主要是说明脸皮的作用,第一处,前面说“生活中,要是说谁‘脸皮厚’,往往不是一个好词”,而后面说“脸皮厚却是我们健康肌肤的必备”,这应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说“脸皮厚”的作用;第二处,前面说“脸皮厚却是我们健康肌肤的必备”,“因为”一词说明后面是解释原因,从后面“对皮肤起到重要的屏障保护作用”“角质层……”可知,此处是说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对皮肤的保护;第三处,前面说角质层有两大功能,已经说了一个功能,此处应是说另一个功能,即防御功能。‎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我们要让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只要学生爱上了传统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就一定能传承下去。只要学生爱上了传统文化,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一旦形咸了健康人格,就一定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①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只有学生的热爱是不够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健康人格的形成只有热爱传统文化是不够的 (2). ③事业上的成功只有健康人格是不够的 ‎ ‎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36名战士完成了“两个一百步”精准挑战—他们从金水桥起点出发,以每步75厘米的步幅,先是正步走,行进一百步,然后齐步走,行进一百步;两百步以后,战士们到达国旗杆南侧的终点位置,全部精准对位,丝毫不差。升旗降旗2500多次,从未有过失误;每天挺立86400秒,保持纹丝不动;冬天,-6℃ “不穿棉”,夏天,地表60℃“不穿单”……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向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发起 挑战,不断创造着奇迹、制造着震撼。 ‎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把许多个“不可能”变成“可能”你对“不可能”变成“可能”的现象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个体成长的角度出发,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综合材料的含意,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一切皆有可能 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为了改进发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里朗读,迎着大风和波涛讲话;为了去掉气短的毛病,他一边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边不停地吟诗;他在家里装了一面大镜子,每天起早贪黑地对着镜子练习演说;为了改掉说话耸肩的坏习惯,他在头顶上悬挂一柄剑,或悬挂一把铁权;他把自己剃成阴阳头,以便能安心躲起来练习演说。最后他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演说家。‎ 一切事物在它没有结果之前,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利对它妄下定论,就算又有些事情已经有了结果,但还有回旋的余地,我们也应该为之努力,不是吗?‎ 难,它不是一种理由,更不是一个逃避的借口,它只是一种我们没有努力的结果而已。在学习中,你会认为数学很难,函数也是只有它认识你没有你认识它的份吗?你还在说英语单词太难背了吗?其实不然,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这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些难题,是选择努力,还是逃避?‎ 一切不是不可能,而是为它找了一万个不可能的理由,却没有为它找一个成功的理由。你有梦吗?如果有,请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吧!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人不转运转。不要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多为自己的未来找几个成功的理由。有梦的人将是最美丽的人、最富有的人、最幸福的人。‎ 有汗水的人生才不会过于单调。人生的路途中,总有许许多多的艰难险阻需要我们去克服。然而,面对这些考验,我们都应该积极去迎接它们。因为只有历经风雨才可以见到彩虹。‎ ‎……‎ 每个人,不管你想拥有什么,只有努力才是你的选择,才是成功的真谛。有梦的人,请努力吧,请用汗水去拥抱未来吧,它会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因为努力还有另一个名字,奇迹。‎ 人生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奇迹的创造者!‎ ‎【解析】‎ 试题分析:本次作文为任务驱动性的材料作文。写作前先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本次作文提供的材料是关于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把许多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事情,要求考生从不可能”变成“可能”的角度思考和联想,从个体成长的角度写作。所谓“不可能”的事,通常是现实条件明显不足,实现起来难度很大的事。但是要把不可能之事变成可能的事就需要一些超越常人的品质,如艰苦奋斗、敢于打破常规等,特别是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将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就能促进个体的快速成长。写作时就是体现你对个体成长的思考。因此可立意为:奋斗方有“可能”;水远都不要说“不可能”;别让“不可能”成为借口;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