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6-03 发布

北京市密云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周测(10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密云二中 2020-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周测 (10.30)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 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比 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 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 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 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 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 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 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 而在姓之前冠以孙(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 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 姓以别婚姻”。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 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姒、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 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以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谷、 林、金、石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宋、 司马、王、公孙等,由于古代封爵官职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 如东方、西门、东郭、南、陶、卜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康等。还有出 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因特殊事件或因省文、音讹而改姓等。 当然,兼容并包的华夏文化与古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也直接导致大量胡姓汉化与部分汉姓胡 化。凡此种种,使中国姓氏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致世系难辨,脉络难清。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 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周朝建立,礼制规范,如何命名也有了许多规定。如《左传》所说“名有五: 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 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蓬勃向上的精神。西汉末年复古,王莽禁取复名, 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 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之” 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 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由于古人注重礼仪, 因此称名称字大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而字则用于 下对上、少对长或对他人尊称,在多数情况下,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从历代的取字情况看,名 与字有密切关系,古人称为“名之与字,义相比附”。这“义相比附”正是取字的一条原则。 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名与字意义相同。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平与原 同义。二是名与字的意义相关。如三国赵云字子龙,古人认为“云从龙,风从虎”,云与龙因此相关。 三是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此外,还有以孟(伯)、仲、叔、季 排行为字或取于古语、成语等情况。 (取材于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 1.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追溯. 谥.号 避讳. A.sù shì wěi B.shuò yì wěi C.sù shì huì D.shuò yì huì 2.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关系的氏族称号,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B.姓的产生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氏的产生则源于原始社会的人口繁衍。 C.古老的姓、氏很少,中国大量的姓、氏起源于周代,是周王室分封制的直接产物。 D.秦汉之前,姓与氏有明显的区别,使用时也有严格的规定;汉代以后,姓氏合一。 3.下列词语中,可以证明秦汉之前的姓具有“别婚姻”功能的一项是(2 分) A.秦筝赵瑟 B.朝秦暮楚 C.燕歌赵舞 D.秦欢晋爱 4.下列句中有关“名”“字”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据说是春秋齐国人杞梁之妻,是“孟姜女哭长城”的主人公。 B.古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孔子名丘,字仲尼,说明其排行老二。 C.古人的名多用于自称。《鸿门宴》中项羽所言“籍何以至此”的“籍”就是项羽自称。 D.在古代,平辈之间的“指名道姓”是不尊重他人的无礼行为,见面时要称呼他人的字。 【材料二】 秦汉以后,随着家族的繁衍迁徙,姓氏原有的以血缘论亲疏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而以家族郡 望明贵贱的内涵成了姓氏文化最为突出的特点。“郡”是行政区划,“望” 是名门望族,“郡望”连 用,表示在某个区域内某个姓氏是一个有地位、有声望的名门大族。 汉魏以来,盛行门阀制度,姓氏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封建社会里,最尊贵的姓氏是皇帝的姓, 称为“国姓”。刘汉王朝时就明文规定,凡刘姓之人可免除一切徭役,享受“六百石”的中级官吏待 遇。李唐王朝编修姓氏的书中,也明文规定了姓氏尊卑的排列。武则天执政时,修纂《姓氏录》,改 武姓为第一。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甚至连日常交往、 场面坐次亦明确有别。当时无论是选官还是婚嫁最重郡望门第,朝中最为显赫的官位只能由有最著 名郡望的人来担任。西晋文学家左思在《咏史》诗中曾对这种不合理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诗曰: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诗中“金张”指西汉宣帝时的 权贵金日磾和张安世,他们的后代凭着祖先的世业,七代为汉室高官。而奇伟多才的冯唐(即诗中 之“冯公” )却因出身微门,竟一生屈于人下,不能展露其才。 隋唐时代,科举盛行,寒门庶族大量进入统治阶层,但门第观念依然流行。李姓以陇西为贵, 崔姓以博陵为贵,卢姓以范阳为贵,郑姓以荥阳为贵,王姓则以太原为贵。五姓之外,还有河东裴、 薛二姓,与五姓并称“门阀七大家”。唐代的宰相及其他高级官员大都出身于这些高门。到宋代,郡 的行政区划已经取消,《百家姓》中所标明的“郡望”,仍是沿袭魏晋至隋唐时期所形成的名门望族 的地理分布。由于长期形成的以姓氏、郡望标明出身门第贵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以郡望标注姓氏 的习俗,十分盛行。唐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对此制颇为不满,他曾参与纂修国史,在写李义琰传的时 候,因为义琰家住魏州昌乐,已有三代之久,所以如实写道:“义琰,魏州昌乐人也。”结果监修官 竟指责他违背了写史原则,要他照李氏郡望改为“陇西成纪人”。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郡望成为他们追寻 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郡望”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 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5.下列现象与“门阀制度”无关..的一项是( )(3 分)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C.自昔以来,州郡大吏,但取门资,多不择贤良。 D.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6.江南农村的古宅上常嵌有 “某某流芳” 的牌匾, 以表明家族来历。 如果你看到 “陇西流芳” 的牌匾,说明这户人家的姓氏是 ① 。某王姓华侨回大陆寻根问祖,你可以建议他到 ② (地名)去追寻家世渊源。(2 分) 7.一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的姓氏书,当数宋朝编撰的《百家姓》。《百家姓》的前八姓是“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赵”姓位居榜首的原因。(4 分) 8.材料二中所讲的“郡望”现象,与材料一中的“姓氏”“名”“字”哪一个关系最紧密?据考证, 唐代诗人韩愈是今河南孟州人,并非河北昌黎人,请说明韩愈又称韩昌黎的原因。(5 分) 三、共 6 分。 蒲剑① (明)唐寅② 三尺青青太古阿③,舞风砟④破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风棱⑤恨转多。 【注释】①蒲剑:水草菖蒲叶子,其形似剑。②唐寅: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29 岁中解元,因受考场舞弊牵连得 为官,依靠卖画为生,生活贫困潦倒,54 岁即病逝。 ③太古阿:古代“太阿”宝剑。 ④砟( zhǎ)破:穿破。 ⑤ 棱:指菖蒲叶的棱角。 9.下列各项对这首诗判断错误的是( )(3 分) A.这是一首咏物诗。 B.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C.这首诗主要运用托物抒情手法。 D.诗的中间两联对仗。 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运用比喻,将蒲叶比作古代的太阿宝剑,突出蒲叶的宝贵。 B.颔联写长桥倒影似蛟龙,流水无声磨损蒲叶,渲染环境的险恶。 C.“两岸”、“五更”写时空变换,“烟”、“雨”写气候特点。 D.“恐”、“恨”以拟人修辞,表达诗人对宝剑的担忧怜惜之情。 四、18 分。 森林里的阳光 一 (1)很幸运,我的楼下就有一片森林。 (2)一天早晨,我去林子里散步,阳光柔和而温暖。忽然,我看到树枝上有几只鸟儿在叽叽喳 喳歌唱。它们面朝太阳,昂头挺胸,唱得是那样响亮投入,那样虔诚真情,那样痴迷陶醉……很显 然,它们是在迎接太阳,感谢太阳;是在早晨向太阳问好呢! (3)这样的情形,只要你留意,在有阳光的森林里经常能看到,因为阳光是鸟儿生命的希望。 据说,夜莺非常需要从阳光中获得灵感,只要有阳光,就足以使它不断鸣唱。如果把它关在暗处, 一旦让它重返阳光,它会欣喜若狂地大唱特唱。而云雀看到太阳升起,更会激动得冲出森林,唱着 飞向太阳,把快乐带上蓝天。 (4)“鸟如此,人亦如此,这是万物的感受。”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米什莱在《大自然的诗》 里说得好,“印度古老的吠陀的每一行都是在歌颂阳光。”“印度人以为,凡是动物,尤其是最有智慧 的,比如大象在创造生命时,会向太阳致敬,会在晨曦微露时向它致谢,它们会在内心唱一首感恩 歌。” (5)大象们在内心默默感恩,而鸟儿们是唱出来的。所以那几只鸟儿唱得如此热情洋溢;所以 每天晨曦微露时,我都能听到森林里的鸟儿开始集体大合唱,那是迎接太阳的隆重仪式;千百只鸟 儿,面向东方,此起彼伏地歌唱,唱得轰轰烈烈,唱得森林震动,唱得阳光摇晃…… (6)于是,森林歌唱起来,森林的阳光也歌唱起来…… 二 (7)我喜欢幽深茂密的森林,喜欢绿意葱茏的森林,但我更喜欢阳光中的森林! (8)阳光中的森林更通透更明亮,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森林中的阳光更温柔更多情,不温不 火,恰如其分。我说不清是森林成就了阳光,还是阳光成就了森林。但我知道,森林里的阳光是经 森林滤过的;经森林滤过的阳光,变无形为有形,一缕缕,一丝丝,像姑娘长长的金发,更像一张 金色的网,倾泻而下,触手可及…… (9)几个小孩在森林里玩,他们肯定是被这美妙的阳光迷住了,忍不住纷纷伸手去抓,去捕捉; 嘻嘻哈哈,又蹦又跳。他们捉住了阳光,捏在手心里,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松开手指瞧:啊,阳光逃 走啦!于是再伸手去抓,去捕捉…… (10)一群鸟儿羡慕地看着孩子们,似乎有点不服气。它们突然从树枝上飞下来,在一缕缕、 一丝丝的阳光里穿梭往来,是在向孩子们宣战:看谁能把阳光剪断?可它们剪来剪去剪不断,阳光 依然一缕缕一丝丝,引来孩子们一阵嘲笑…… (11)捕捉也好,剪断也好,那都是游戏,不必计较。值得高兴的是,森林的阳光里,回荡着 鸟儿的叽叽喳喳、孩子们的欢笑…… 三 (12)森林的阳光是魔术师,那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就像一支支法力无边的魔杖,会指挥森 林表演各种各样琳琅满目让人目瞪口呆的魔术—— (13)魔杖点到绿叶,绿叶更绿;点到黄叶,黄叶更黄。魔杖点到花朵,花朵开得格外娇艳芳 香。魔杖点到树干,树干的一面亮,另一面却暗,就像一张反差强烈的阴阳脸。许多不显眼的地方, 比如墙角、路边、草丛、树下……只要魔杖出现,那里就成了迷人的风景;即便是一棵小草,也会 有精彩表现;就连一块晒热的石头,也变得热情洋溢、笑容可掬…… (14)有一次,我走过林间的大草坪,看见大树的影子,映在青草地上,有的像蝴蝶,有的像 巫婆,有的像睡美人,有的像美人鱼……风一吹,一幕幕有趣的童话剧就开场了——森林的阳光, 这支魔杖,就是它们的总导演。 (15)还有一次,我走过一棵枫树,看到两片枫叶被魔杖点得玲珑剔透、鲜红透亮。我喜不自 禁,看了又看。待我不舍地走了几步,回头再去看时,那两片红叶却已经不见踪影。我知道,魔杖 又把它们变回了原形,它们正掩藏在叶丛里,笑我呢…… (16)那一支支魔杖,让森林变化无穷、精彩纷呈;让森林生动起来,热闹起来。森林于是就 有了灵气,有了变化,有了丰富想象……在这样的森林里散步,实在是无比惬意,心情大好;如果 端起相机,还能把这些稍纵即逝、不可多得的变幻,定格成永久的图画! 四 (17)这时天色已晚,太阳落到森林边缘的时候,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很快地,给森林镶上 了一道金边;渐渐地,又把整个森林染红。它用红光在青草地上写字:生命——成长。啊,生命靠 太阳,成长靠太阳,难怪歌德在临终时还呼喊:“阳光!再来点阳光!” (18)而这时,太阳即将离去…… (19)我看到鸟儿们都齐刷刷飞到了树枝最高处,静静地,深情地,不舍地看着夕阳……它们 肯定是希望夕阳慢点走,再多待一会儿吧。那只黑猫已经躺着晒了很久的太阳,这时突然站立,面 朝夕阳,痴痴相望。它是在内心默默感恩呢?还是在默念:亲爱的太阳,请明天再来此地,我会等 你…… 108.第⑻段画线句运用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请对此加以分析。(4 分) 11.根据文意,在方框内填入小标题。(4 分) 段落 一 二 三 四 小标题 ① 游戏 ② 呼喊与默念 12.对第⑽段的描写加以赏析。(4 分) 13.概括“阳光”的意蕴,并分析写作意图。(6 分) 四、积累 1.12 分 在语文推荐阅读篇目中,你阅读了哪些文章《 》 《 》《 》《 》《 》 《 》。 2.20 分 请分类分条列出开学至今,你在什么时间学习了语文哪些内容。 3.20 分 翻译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翻译: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翻译: 答案:1.C(2 分)2.C(3 分)3.D(2 分)4.A(3 分)5.B(3 分)6. (2 分) ①李 ② 太原 7.(4 分) 参考答案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由统治阶级赐封而来, 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宋朝皇帝的姓氏是“赵”,所 以宋朝人编撰的《百家姓》把皇帝的姓氏放在第一位置。 8.(5 分) 参考答案 古代“以郡望标志姓氏的习俗十分盛行,”韩愈之所以被称为韩昌黎,是因为韩氏家族 的郡望在昌黎,所以即使韩愈出生在孟州,也可以按照郡望来称呼。 9.B(3 分)10.C(3 分) 前三联以铺陈手法,层层渲染蒲剑的锋利神威,尾联陡然一转,写出蒲剑受到西风摧折 的悲惨命运,前后对比,卒章显志,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凄凉身世)的感叹。(将“铺 陈”、“对比”理解为“铺垫”、“反衬”也可) 10.(4 分)参考答案:该句将森林过滤后的一缕缕,一丝丝的阳光形状比作“姑娘长长 的金发”,不仅突出了阳光的色彩而且描摹了阳光细长、密集的质感;特别是比作“一 张金色的网”既突显森林阳光构成的整体形态,又生动传神的把无形的光变得有形,可 感知、可触摸;表达了对阳光的喜爱之情。 11.(4 分)①歌唱 ②魔术师 12.(4 分) 参考答案: 该段描绘了鸟儿与孩子们上下两个群体,在阳光下嬉闹的场景,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展 示了鸟儿在阳光里的穿梭,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面;特别是一个“剪”字传神描摹出了 鸟儿在阳光里飞舞的倩影,富有动态的美感;反衬出孩子们在阳光下的快乐。 13.(6 分)参考答案:阳光是柔和温暖的,是鸟儿希望的象征,是生命创造的象征,是 欢乐的象征,是万物成长的象征;作者描写万物对阳光的渴求和依恋,抒发对阳光普照 大地带来生命、欢乐和成长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