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5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2017-07)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 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国古典诗歌是极其精炼的语言艺术,言约而意丰是历代诗人共同的追求目标。刘勰云:“规范本体谓之镕,剪裁浮词谓之裁。裁则芜秽不生,镕则纲领昭畅……一意两出,义之骈枝也;同辞重句,文之肬赘也。”又云:“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这个原则虽然对各种文体都适用,但显然对于篇幅有限的诗体更为重要。而古典诗歌的篇幅相当有限,作者又希望在有限的篇幅内承载更多的意蕴,所以不能容忍芜辞赘句的存在。从意象的角度来思考这种原则,显然会导出对于意象密度的追求。‎ 何谓“意象”?“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中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也就是意象的密度或密或疏,前者所承载的意蕴更加丰富,或者说所传达的信息量更大,如此更可能达到言约意丰的效果。‎ 但是,是不是意象密集的诗一定是好诗呢?或者说,是不是意象密度越大的诗就越好呢?下面以五律为例做些分析。“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它也招致了一些非议,有人就说:“‘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其实正是指此诗意象过于密集。那么,为什么意象过于密集也会是一种缺点呢?简单地说,原因在于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 从上述论述可以得出两个貌似互相矛盾的结论:对于诗句来说,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是利弊参半的,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有些作品却因意象过密而受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人们对于名句和名篇的要求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也就是说,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由此可见,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名句都是意象密集的,但是意象密集肯定是构成名句的重要条件。因为名句的篇幅仅有寥寥数字,如果意象的密度太低,那就包蕴不了多少意义,要想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名句也就难上加难了。‎ 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意象的密度是相当留意的。唐诗名句的意象密度大多较高,这是唐代诗人写诗时精雕细琢的自然结果。唐诗名篇的意象则以疏密相济为普遍规律,唐代的优秀诗人有意无意地把一篇作品内的意象密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疏密有致的佳作。‎ ‎ (摘编自莫砺锋《论唐诗意象的密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刘勰指出写作需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精炼。‎ B.对于诗篇来说,意象密集则利弊参半,有些作品因意象密集而见胜少,作者把握一个合理的度。‎ C.诗篇或诗句包含的意象越密集,所承载的意蕴越丰富,更能达到言简意丰的效果。‎ D.唐代的优秀诗人把诗歌意象控制在比较合理的程度,从而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B.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而且密度过大甚至是诗的一种缺点。‎ C.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虽然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名篇,后人的赞扬之词甚多,但是这首诗也因为在写景时意象过于密集招致了一些非议。‎ D.意象密集往往会产生精警的名句,凡是万口传诵的名句都具备某种独立的价值,即使把名句从原诗中彻底剥离出来,它们的价值也几乎不受损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3—6题。‎ 一辈子的“长征”‎ 翟俊杰,这个名字总是与“八一”“军旅”紧密相连,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电影壮歌《血战台儿庄》,展现三大战役的系列史诗《大决战》,特别是那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长征》,均出自其手。‎ 三十年来,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沿着百年中国的足迹步步探寻,也书写出属于他自己的“长征”诗篇。‎ ‎1941年,翟俊杰出生在河南开封一户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翟俊杰幼时记忆最深的,就是祖父屋里浓郁的书香味。“我到现在依然清晰记得,祖父教我学《岳阳楼记》的情景,他念一句,我背一句,然后逐句讲解,直到如今我仍倒背如流。”‎ 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 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而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则为他日后毅然从军,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17岁时他参军成了一名文艺兵。其间他先后经历了两场战争,即1959年的平叛战役和1962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每逢战事,文艺兵们必然挺身而出,赶赴前线,鼓舞士气。‎ 亲历战争,让翟俊杰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但最为人称道的,则是翟俊杰“三拍长征”‎ ‎。每一次拍摄,于他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长征之作。该片中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同时他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影片中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在爱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对亲人的遭遇,他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器宇轩昂、指点江山,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尤其在红军陷入险境之际,其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在翟俊杰看来,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对长征时期毛泽东的形象把握,延续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题材影片《长征》之中。‎ ‎“长征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是异常悲壮的。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不被采纳,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这才有了长征。”‎ 于是,在电影《长征》里,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 影片中,长期受到打压和被边缘化的毛泽东,形容憔悴,愤懑忧郁,烟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终不退让、不妥协,作为革命家的风范由此凸显。‎ 此外,翟俊杰还对电影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比如在音乐运用上,便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独具匠心的呈现,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再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的宏大叙事,而是以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王瑞来贯穿电影始终。透过王瑞的个人成长史,谱写了一曲普通战士温情与信念兼具的长征之歌。‎ 作为“长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长征》成为凸显翟俊杰个人电影观的最鲜明一笔。‎ ‎ (摘编自《光明日报》)‎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引用翟俊杰回忆跟祖父学习《岳阳楼记》的内容,是为了表明传统文化对他的熏陶,也正是因为此,为他日后毅然从军,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B.电影《金沙水拍》中,翟俊杰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 C.本文标题《一辈子的长征》形象地概括了翟俊杰三十年来对中国革命的理解不断深入的征程,也概括了他导演生涯中不断以创新求突破的征程。‎ D.传记讲求真实性。然而撰写一位艺术家,文笔生动,如“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诚的朝圣者”等语句,增加了文采,但不够平实,与传记写实性的要求不符。‎ 4、 翟俊杰在导演军旅题材影片方面情有独钟,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在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外部因素:从小发酵的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让翟俊杰充满了军人的血性。‎ B.外部因素:传统文化与淳朴民情的濡染,立志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 C.内在原因:他先后经历了多次战争,亲历战争,对对战争题材有独到的理解。‎ D.内在原因:每一次拍摄,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5、 对于翟俊杰“三拍长征”中的“创新”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与杨光远联合执导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始,先后导演的《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等作品都深受好评,最为人称道。‎ B.翟俊杰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将悬念片的元素融入《金沙水拍》,诸多细节的处理让整部影片萦绕着传奇色彩和悲壮氛围。‎ C.翟俊杰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创作核心。不同于主流叙事中的形象,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个头发蓬乱、身形瘦削的毛泽东。‎ D.翟俊杰进行了诗意化的处理,在音乐运用上,首次采用了“声画对立”,以凄美的《十送红军》曲调反衬出惨烈的厮杀场面。‎ F.翟俊杰第三次执导长征题材影片《我的长征》,却不仅仅是以领袖人物为主角,而且把一位十几岁的红军小战士来贯穿电影始终。‎ 6、 下列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血战台儿庄》表现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大决战》展现三大战役,《长征》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恢宏之作,均出自翟俊杰之手。‎ B.翟俊杰出生在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出生之际,父母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杀害,他是由外祖父抚养成人的,对外祖父感情极深。‎ C.每一次拍摄,于翟俊杰而言,都意味着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归历史,他都能以创新求突破,为长征的影像建构打开一扇新的窗口。‎ D.翟俊杰塑造的毛泽东形象“有血有肉”,无时无刻不真情流露,不加遮掩,忧愁满怀,却顾全大局,眼神更透露出诗人一般的忧郁。‎ E.党的内部斗争之严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台。这是他独具匠心、让“长征”二字的意蕴显得深沉、悲怆的原因之一。‎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扬大雅,字子正,唐靖恭诸杨虞卿之后。虞卿孙承休,唐天祐初,以尚书刑部员外郎为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大雅,承休四世孙也。钱俶归朝,挈其族寓宋州。大雅素好学,日诵数万言,虽饮食不释卷。进士及第,历新息、鄢陵县主簿,改光禄寺丞、知新昌县,徙知浔州,监在京商税,再迁秘书丞。咸平中,交趾献犀,因奏赋,召试,迁太常博士。久之,又上书自荐,献所为文,复召试。直集贤院,出知筠、袁二州,提举开封府界诸县镇事,为三司监铁判官,知越州,提点淮南路刑狱。还,考试 国子监生,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徙知常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迁集贤殿修撰、知应天府。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亳州,卒。大雅朴学自信,无所阿附,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迁,有出其后者,往往致荣显。或笑其违世自守,大雅叹曰:“吾不学乎世,而学乎圣人,由是以至此。吾之所有,不敢以荐于人,而尝自献乎天子矣。”天禧中,使淮南,循江按部,过金陵境上,遇风覆舟,得傍卒拯之,及岸,冠服尽丧。时丁谓镇金陵,遣人遗衣一袭,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晚与陈从易并命知制诰。大雅尝因转对,上《原治》十七篇。所著《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 (节选自欧阳修《宋史·杨大雅传》)‎ 5、 下列对于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坐失荐,迭降监陈州酒 坐:因…获罪 B.使淮南,循江按部 按:考察、巡查 C.大雅辞不受,谓以为歉 歉:嫌隙、怨恨 D.宰相王钦若亦不悦之 悦:以之为悦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B.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C.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D.还/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知制诰/大雅初名侃/至是/避真宗藩邸讳/诏改之居/二岁拜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 ‎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B.召试即皇帝召来面试。这是封建时代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C.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最高学府,明清时废止。‎ D.转对指宋代臣僚每隔数日,轮流上殿指陈时政得失。‎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大雅勤奋好学,博闻强识。他在考中进士以前,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饮食时也手不释卷。一生著述丰富,令人叹服。‎ B.杨大雅追求仕进,勇于自荐。他曾乘交趾进献犀牛的机会向朝廷献赋,后又上书自荐并献文,于是被任用为太常博士。‎ C.杨大雅不流世俗,心境平稳。他在集贤院干了25年却未升职,同事中比他晚的人也往往显贵,可他对此淡然处之。‎ D.杨大雅不慕权贵,清高自守。他巡视金陵时遇风翻船,丢了衣帽,当地官员丁谓派人送了一套衣服,他却推辞不受。‎ 11、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 杨行密据江、淮,道阻不克归,遂家钱塘。‎ A.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 B.杨行密投奔江、淮,道路阻断不能攻克,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 C.杨行密投奔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回钱塘老家。‎ D.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攻克,杨承休就回钱塘老家。‎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 朱湾 寻得仙源访隐沦①,渐来深处渐无尘。‎ 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②。‎ 注释:①隐沦:泛指神仙。②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 下列对于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 B.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始见人”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C.颈联描写了一个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 D.尾联运用典故,直接表现出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以议论结尾进行抒情。13、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 B.颔联“唯”“始”两个副词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从章法上看,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 C.“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 D.尾联以议论作结,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朝市”‎ 泛指尘世。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以及无法入世的困惑,隐逸山林,实为避祸之举。‎ 三、 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4、 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肖像(xiāo) 踟蹰(chí) 拓片(tà) 笑容可掬(jū) 鞭辟入里(bì)‎ B.蹉跎(cuō) 迤逦(yǐ) 奢靡(mí) 风光旖旎(lǐ) 睚眦必报(zī)‎ C.窈然(yǎo) 洞穴(xué) 罅隙(xià) 徇私舞弊(xùn) 望风披靡(mǐ)‎ D.咨嗟(jiē) 挟持(xiá) 拗口(ǎo) 济济一堂(jǐ) 莘莘学子(shēn)‎ ‎15、下列字词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坐落、扫描、蜚短流长、源远流长、惹是生非、循规蹈矩 B.搏弈、巨挚、孤注一掷、水泄不通、一泻千里、长吁短叹 C.肄业、坐镇、怨天尤人、铩羽而归、相形见绌、苍海桑田 D.骨骼、彗星、墨守陈规、班师回朝、鸠占雀巢、星罗棋布 ‎16、下列加点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徒步三千,流亡万里”,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硕果仅存的一次悲壮的师生长征,堪称我国教育史上一次可歌可泣的文化长征。‎ ‎②要形成良好风气,赢得群众信赖,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转变认识,率先垂范,这样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能从根本上好转。‎ ‎③从南极洲的血色瀑布到毛里求斯近海的“水下旋涡”,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既古老又充满生机,有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 ‎④当年他对我的帮助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三十年前,在我身无分文准备外出闯荡的时候,他资助了我5元钱,而这改变了我的人生。‎ ‎⑤杜甫写景的作品不多,而全诗都写景的更是鹤立鸡群,在他西行途中,却被太白山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喜达行在所三首》。‎ ‎⑥前三季度五500余只可比债基净值平均增长1.68%,这一成绩与前两年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在“资产荒”背景下,整体表现仍然可圈可点。‎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中国空军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烈士“回家”的日子,全国各地32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自发赶到余旭的家乡四川省崇州市,来送别这位女飞行员最后一程。‎ B.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存在“咆哮妈妈”,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对孩子造成的伤害非常严重。‎ C.随着政策环境日益优化,电子信息快速提升,跨境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市场潜力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市场。‎ D.由于秦岭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昨日位于秦岭山麓的陕西省六个县市政府的领导被陕西省环境保护厅、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集中约谈。‎ ‎18、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 ① 司马迁《史记》都不敢采用。 ② 《山海经》里头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 ③ 其中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 ④ 清人编《四库全书》, ⑤ 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 ⑥ 大致解开。‎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因为 如果 那么 ‎/‎ 则 就 B 连 虽然 但 所以 ‎/‎ 才 C 连 因为 所以 ‎/‎ 则 才 D 因为 虽然 但 所以 ‎/‎ 就 19、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来这里参加夏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中专生、贵州、广州的大学生。‎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紫交相辉映:好一派灿烂春光。‎ C.成功的关键有三条:一是身体健康;二是作风严谨踏实;三是能够永远耐得住寂寞。‎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怎么办?‎ 20、 对下面考官的言外之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考官:你成绩优秀,直率单纯,将来很有前途,可我们的工作需要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 A.我们需要能说会道的人,而你只是喜欢学习的人。‎ B.我们需要很有前途的人,不能录用你。‎ C.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我们不能聘用你。‎ D.你不适合本单位的工作,但我们可以考察你。‎ 21、 下列漫画,不能表现反腐主题的两幅漫画是(4分)‎ A. B.‎ C. D.‎ ‎2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史记》——纪传体通史——司马迁 B.《战国策》——国别体——刘向(编订)‎ C.《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范晔 D.《春秋》——编年体——孔子 ‎23、下列关于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四、 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 李小文是我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其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李小文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现了一条短消息对其进行报道,然后便没有了下文。而与之相隔不久,年轻歌手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大肆炒作、竞相报道,随后这一年轻生命便在一片喧嚣声里消消逝。‎ ‎ 对此,有人为科学家遭冷遇叫不公,呼吁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人为明星离世而悲伤,认为当前社会不只需要科学,也需要娱乐;还有人认为媒体不应跟风炒作,而应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 对于这三种观点,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写作任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能力。C项原文出现在第二段,文中说“假如同样长短的诗句或诗篇包含的意象或多或少”,在此条件下进行比较得出的相对结论,并非说意象越多越好。‎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内容的归纳能力。B项对应原文第三段,“意象过密会妨碍诗歌意脉的流动,从而显得堆垛、板滞,所以意象密集的诗都不是好诗”说法过于绝对。‎ ‎3.C【解析】A项根据原文,应是家国大义与革命之火,传统文化和纯朴民情为他日后从军,为革命书写铺就了道路。B项中“这才是那个时代伟人最真实的写照”,根据原文“在翟俊杰看来”一句,可见只是翟俊杰的理解。D项中“与传记写实性的要求不符”这句话,曲解了传记文学的写实性。‎ ‎4.CD【解析】C两场战争;D不是对战争题材情有独钟的原因。‎ ‎5.AE【解析】A最为人称道的是,“三拍长征”;同时并没有体现“创新”。E不是,而是。‎ ‎6.BD【解析】B翟俊杰出生之际,父亲因宣传抗日被日本宪兵抓进监狱,遭遇严刑拷打。也没有说“由外祖父抚养成人的,对外祖父感情极深”;D无时无刻不错误,而是不同情况之下不同的特点。‎ ‎7.C歉:愧歉 ‎ 8.C【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 9.C【解析】“明清时废止”错,“国子监”一直到明清时期。‎ ‎ 10.B【解析】“于是被任用为太常博士”错,升任太常博士是在第一次“召试”后。‎ ‎ 11.A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 ‎ 【参考译文】‎ 杨大雅字子正,唐朝靖恭杨家杨虞卿的后代。杨虞卿的孙子杨承休,唐天祐初年,以尚书刑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吴越国册礼副使,杨行密占据江、淮,道路阻断不能返回,杨承休就在钱塘安家。杨大雅是杨承休的四代孙。钱俶归降宋,带着他们一家住在宋州。杨大雅素来好学,每天诵读数万字文章,即便饮食时也不放下书卷。考中进士以后,历任新息、鄢陵县主簿,改任光禄寺丞、新昌县知县,调任浔州知州,监在京商税,再提升为秘书丞。咸平年间,交趾进献犀牛,杨大雅乘机向朝廷献赋,被皇帝召来面试,升任太常博士。很久以后,又上书自荐,献上自己所写的文章,又被皇帝召来面试。在集贤院任职,又出朝担任筠、袁二州的知州,掌管开封府界诸县镇事,担任三司监铁判官、越州知州、提点淮南路刑狱。回朝后,考察国子监的学生,因荐举不实获罪,接连降职为监陈州酒。调任常州知州,判三司都磨勘司、户部勾院。升任集贤殿修撰、应天府知府。还朝后,任职于纠察在京刑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担任知制诰。杨大雅原名杨侃,至这时,回避真宗还在藩王第宅时的名讳,下诏改掉名字。任职二年,被授予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亳州知州等官职,去世。杨大雅朴素好学自信,不肯阿谀投靠,在集贤院任职二十五年不升职,有人在他之后任职,常常达到荣华显贵。有人笑他不合时尚,清高自守,杨大雅叹道:“我不向世俗学习,而是向圣人学习,因此到这个地步。我所有的,不敢推荐给别人,而曾经自己献给天子了。”天禧年间,他出使淮南,沿江巡视,经过金陵,遇风翻了船,幸而被身旁的士兵救起,上岸后,帽子衣服都丢了。当时丁谓镇守金陵,派人送来一套衣服,杨大雅推辞不接受,丁谓对此感到愧歉。宰相王钦若也对他不满。他晚年与陈从易一起被任命为知制诰。杨大雅尝趁被皇上召见的机会,呈上《原治》十七篇。著有《大隐集》三十卷,《西垣集》五卷,《职林》二十卷,《两汉博闻》十二卷。‎ ‎12.D【运用典故,间接表现情感。】‎ ‎13.AD 【A.“诗人将‘隐者’与 ‘隐沦’作对比”说法错误。诗人以“隐沦”指代韦九山人。D.“韦九山人为了逃避世俗烦恼以及无法入世的困惑,隐逸山林,实为避祸之举”说法与“标举承平而隐的风尚”前后矛盾。尘世之中尚为承平之世,不是秦末乱世,韦九山人隐逸山林不是避祸之举,而是天性使然。】‎ ‎14.C ‎15.A【B巨擘、博弈;C沧海桑田;D墨守成规,鸠占鹊巢】‎ ‎16.D【解析】①硕果仅存:比喻经过淘汰,留存下来的稀少可贵的人或物。②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那样做(多指不好的事)。③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④耿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⑤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⑥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17.A【解析】B项,句式杂糅,“据……调查”或“……调查显示”;C项搭配不当,“提升”改为“发展”;D项,“六个”有歧义,修饰“县市”还是领导。‎ ‎18.B【解析】用排除法。①处后有与之照应的“都”,应为“连”; ②句中有“应”,③句中有“却”,②③之间应为转折关系;④是在上面基础上的推论;⑤是紧接陈述前句的,无需关联词;⑥照应本句中“直到”。‎ ‎19.B ‎20.C ‎21.‎ ‎22.C【汉书——纪传体断代史——班固】‎ ‎23.AD ‎24.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 项主要看所选择的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和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三等及一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级评分。1.深刻:(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分;(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3.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要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