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辉煌与寂寥:墨家学派衰落成因
赵建成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墨子.兼爱》〉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
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
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均为显学。
B.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所立传记,详细记载, 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
C.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
D.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
2.下列对“兼爱”思想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兼爱是墨子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为其严谨的逻辑性,也使它成为墨家学说中最根本的主张。
B.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 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解决。
C.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这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
D.墨子学说中的非攻、非乐和节俭思想以及尚同、尚贤的政治纲领,都是因为其兼爱思想而产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墨家学派衰落原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
B.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
C.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D.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不能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木桩
苏亦薇
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刘老头每年秋冬时节在文庙街卖烤红薯,一卖就是七八年,看着客人递钱时仍盯着手机的双眼和行色匆匆的背影,他明白就是再卖上七八年,他仍然是文庙街的陌生人。
这座城市的冬日漫长酷冷,但刘老头每天都会诚恳地缓缓推着他烤红薯的铁皮车子,出现在昏暗的晨光中,那时辰,路灯通常还没有熄灭,他坐在暖黄的灯光里,不吆喝,也不像其他商贩那样把钱盒放在趁手的位置,连人带车像一棵古老又踏实的木桩,不粗壮,但足够稳妥。
刘老头以前是个教师,每月有退休金,他儿子很出息,在一个大城市工作,每月汇来的钱足够让他活得更安逸。亲威朋友没人明白他干嘛非得寒冬腊月里跑到街边卖红薯,隔三岔五会有人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家享福。对此,刘老头只是报以微笑,就像他每卖一个红著也都会对每个顾客微笑。
绝大多数顾客无暇看他那一笑,偶尔会有人的眼神对上那笑容,他们会一愣,然后匆忙离开。
“这老头子就是犟噢!”亲友看到他这笑呀,便明白说再多也无济于事,于是刘老头就那么在文庙街日复一日地卖烤红薯。
偶尔走进街内的我,感觉刘老头摆弄那些烤红薯的样子,很有些“写意”——小铁皮车子擦得锃亮,车身被细心地分出了许多许多小抽屉,抽屉里躺着红薯,既不沾马路扬尘,又能借炉温加热。
刘老头侍弄烤红薯,像是在安抚自己的孩子。他顺着一种小曲儿似的奇妙韵律错落地打开那些抽屉翻动那些红著,时而捏一下;那烤炉是烧柴的,他细心地把木柴分成小把小把,隔三岔五放进炉膛,从来不一次扔一大把。
烤红薯摊边偶尔会跑来街口小超市店主的孙女,小姑娘约摸六七岁吧,长得不算漂亮,但那双大眼睛总泛着亮的水光。她是很少能对刘老头的微笑回报一个大大的笑容的人。刘老头慈爱地看着她,他总觉得这小姑娘专心啃红薯的样子,像一朵大晴天里的钤兰花。
“爷爷你为什么不把柴一次性都加进去,多省事啊?”小姑娘奶声奶气地问。
“小宝贝儿呀,一次性全加进去火太旺,烤煳了就不好吃喽!”
很多时候,刘老头叹息除了这个小姑娘,很多顾客好像并不在意口感。自己生意之所以还算过得去,是因为那七八年都没有涨过价的烤红薯用来充饥,又省钱又节约时间。
刘老头用心地这么做,他觉得自己像个老得一塌糊涂的木桩,已经没法再向上长了,但根部仍然紧紧抓着深深的土壤;他想为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和匆匆来往的人们,用最质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添个有温度的生活细节;他想用深埋炉膛里的火星,把时光里那点情感留得久一点,再久一点。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课堂是陋巷,教具是红薯,教学表达是微笑,如果能被感受到,就算功德圆满。只是,他的多数学生意识不到有人在教他们。
那些深冬的晨光里,刘老头总爱盯着炉膛里飞出的火星看,那么小小的、耀眼的、滚烫的一簇,飞出短短的一段距离后,泯灭在呼啸的北风里。
刘老头感觉到在自己心口也有这么一团炉火在燃烧,火苗来自遥远的过去,不断地有火星飞出来;他是馈赠世人火苗的木桩,扎根在温柔的土壤里,盼望着耀眼的、小小的、安和的、滚烫的火星,飞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开头入笔直接,一句“文庙街不认识刘老头,刘老头很熟悉文庙街”看似突兀,实则在对比反差中留下疑问,引起读者思考。
B. 小姑娘的微笑如冬日阳光温暖人心,作者写小姑娘的出现,既暗含对比,又通过对话引出下文,隐约交代刘老头执著坚持的原因。
C. “木桩”并非文中描写的实物,文章以“木桩”为喻,表现人物特点,形象贴切,内涵丰富,可谓形神兼备。
D. 刘老头本可在家安享退休生活,却选择寒冬腊月在街边卖烤红薯,对亲友的善意劝告也是置之不理,都缘于其固执的性格。
5.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刻画刘老头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老师”,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简述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 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 47.3%和 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7. 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D.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9. 请综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调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湖广,明朝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辖湖北、湖南和河南小部分;清朝设湖广总督,辖湖南、湖北。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七月壬辰朔”是七月的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5分)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5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9分)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部,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善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 “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 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 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15.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静女》写女子故意躲藏,男子着急抓耳挠腮,徘徊原地两句是:
------------------,------------------。《静女》
(2)怨不在大,----------------;----------------,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3)《离骚》中写想到草木由盛到衰,恐怕自己逐渐衰老的两句是:
-----------------,------------------。《离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在展映的影视作品中,《开天辟地》的创作者采用纵向的全景勾勒,展现我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的成长壮大与责任担当。
②群众项目登堂入室,跨省组队打破藩篱,参赛观赛积极踊跃,中国体育改革蹄疾而步稳,一个全民全运的时代正在拉开大幕。
③中国桥、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港,墨子“传信”、北斗组网、“天眼”探空、新变化新成就“当惊世界殊”,值得浓墨重彩地宣扬。
④自贸区升级为自贸港,对地方来说,能有力促进发展外贸,因此包括上海在内已经有不少沿海城市蠢蠢欲动,打算来争夺这一红利。
⑤记者在公共场所走访发现,大部分公共场所禁烟标志张贴在醒目位置,但一些禁烟条例的模糊地带,仍有漏网之鱼,没有张贴禁烟标志。
⑥中国共产党领航,奋斗几千年,中国从生灵涂炭、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政党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复兴紧密相连。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现有物流通道的基础上,榆中县人民政府计划兴建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将成为中国西北最大的农业综合市场。
B.“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将以此为契机,明确发展方向,推广“人与生物圈”的核心理念和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C.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技术的识别准确率大幅提升,相关产品在银行、机场等相对安全封闭的局域网环境下应用广泛。
D.广场舞是当下非常流行的健身运动,专家提醒老人们,过度跳广场舞也会损坏膝关节,老人运动最好以游泳散步骑车为宜。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送温暖、送服务”的号召,我们几个志愿者向老人惠赠棉鞋。
B.您不久就要回国了,周六在阳光俱乐部我们会为您举行一个欢送会,请屈驾前来。
C.刘秀莲为了照顾舍弟,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的她回到家乡,在当地超市当收银员。
D.医生奉告我,我的伤口感染非常严重,骨头已经被细菌严重腐蚀,要赶快住院治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名节就是名誉和节操,古人把它同道义、忠信并列。① 。汉贾谊有“伏义诚必谓之节”之说.唐《周书·谥法》有“好廉自克曰节”之见;文天祥过零丁洋咏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充满浩然正气;等等。名节之“名”,不是沽名钓誉、追逐名利之“名”,② 。曾与苏武同处一朝的名将李陵,后来败降匈奴。他受单于之命劝降苏武.面对持节不改的苏武义正词严的陈述,不得不长叹“自己降敌之罪,天地不可饶恕”。可见,在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里③ 。
21、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报道,请你站在不同人物身份的角度思考,归纳出一个观点,并写出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语言连贯。(6分)
调查选项
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生活用品
名牌衣服、手机、电脑、MP4
70%
日常活动
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
95%
月费用
2000元
65%
年费用
40000元
58%
(1)如果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观点是_______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如果站在一位商人的角度,观点是_______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2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钱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高一第二次语文考试答案
一、
1、C(A项,“今天看来”错,应该是当时的学者认为。B项,《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D项,“像儒家和道家一 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错。)
2、A((强加因果。)
3、B(“都是”扩大了范围;“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
二、
4. D (“都缘于其固执的性格”错,过于绝对)
5. 运用正侧描写。正面描写了刘老头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又以顾客、亲友和小姑娘侧面衬托,表现刘老头待人、工作等方面的品格。运用多重对比。文章通过顾客与刘老头、亲友与刘老头、小姑娘与顾客等多重对比,突出刘老头真诚、执著的性格特点。运用环境烘托。漫长酷冷的冬日、昏暗的晨光、呼啸的北风等自然环境描写以及鳞次栉比的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等社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运用比喻手法。刘老头自比为木桩,作者把刘老头内心的热情比作炉火,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形象贴切而又耐人寻味。
6. 我认为刘老头依然是个老师。他虽已从教师岗位退休,但从未忘记育人的责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不图享受,以工作育人。他虽已退休,但不贪求享受,坚持工作;他上街卖烤红薯,一丝不苟,追求品质,做到价廉物美。他以认真用心的工作态度教育他人。待人真诚,以微笑育人。他选择卖烤红薯,面对不理解他的亲友,面对行色匆匆的顾客,面对可爱的小姑娘,他都报以微笑,他希望用真诚的微笑影响他人。甘于奉献,以精神育人。他自喻为木桩,既紧紧抓住土壤,又不断燃烧自己,馈赠世人火苗,传递耀眼的火星,希望用最质答案:
7、C
8、A
9、)①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②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 烈愿望.③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从而因造出 的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④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⑤为了实现自我 价值与个人梦想.(1 点 1 分)朴最平凡的烟火味道为社会增添有温度的细节,以此温暖社会,化育他人。
10. B
11. D
12. A
13. (1)王华天性孝顺,母亲岑氏年纪超过百岁去世。王华已经七十多岁,仍睡草席吃粗食,士人评论此事时都赞美他。
(2)叛军听说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安庆之围回南昌自救。我军在湖中迎击他们,没有不取胜的道理。
14.CE
15.①颈联抒发了朋友难长守、人生易老的感慨; ②尾联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诗人希望友人隐匿盛名,韬光养晦,抱朴守拙以全身远祸。
16、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3、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7.C(①风雨飘摇: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地位不稳。②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望文生义,不合语境。③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④
蠢蠢欲动: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意为像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借以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感情色彩不合,可改为“跃跃欲试”。⑤漏网之鱼: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使用对象不当。⑥生灵涂炭:用来指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遭受极大灾难,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18.C(A.成分残缺,应在“将成为”前加“该采购中心”。B.搭配不当。“推广”和“保护”不搭配,可以在“生物多样性”前加“促进”。D.句式杂糅,删去 “最好”。)
19.B(A.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多用于书信或交际场合,即别人赠送给自己东西时,一般要说" 谢谢惠赠!"B.屈驾,指委屈大驾。敬辞,指用以称人来临。C.舍弟(shè dì):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弟弟。D.奉告:敬辞,告诉,奉劝正告。)
20、1、中华文化有推崇名节的优秀传2、而是有“节”之名3、持节和变节泾渭分明
21、
(1)示例: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 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2)示例:大学生已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 怎样到大学里去寻找餐饮、服装、高科技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