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二年第5次阶段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量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蒙古族法律作为中华法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与中原汉地法律相互渗透融合,成就了独有的法律文化形态。
13世纪前,蒙古部落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雏形,“约孙”制度是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习惯行为规范,被蒙古部落全体成员认可并遵循,“约孙”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被完整记录,甚至可以说是凌乱分散的。但通过今天各种载体中片段的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内容包含了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军事等诸多方面,如汗位继承世袭制、民族血亲复仇制、生产围猎制度等。蒙古族习惯法中还有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如禁止在生长草木的地方挖坑,严禁乱采滥伐,必须分片放牧等。蒙古民族的习惯法产生于游牧生产活动,水源、草场等自然资源对蒙古民族的游牧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也充分体现出蒙古民族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古代蒙古民族习惯法从其指导思想上看,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认为自然灾难是上天神灵的惩罚。蒙古民族在早期信奉古老的萨满教,民众因惧怕而心生敬畏,氏族部落首领也期望借助宗教信仰的强大力量,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坚决的执行力。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国,结合社会生活颁布了成文法律《大札撒》,这部成文法律标志着蒙古帝国“以法治国”思想的发端。它更多是对原有蒙古社会的习惯法的进一步确认,但又主张严刑与重赏并举,严刑是出于对政治统治的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的顾虑,是在社会各种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背景下而为之的;重赏则是根据蒙古帝国持续的军事扩张,需广招贤才,并引领将士模范遵守札撒、勇猛作战等现实需求而为之的。《大札撒》也包含着蒙古民族敬重水源的原始朴素情感,“禁草生而镬地,禁遗火而燎原”是继承了蒙古先民游牧业经济的古老传统,依靠法律来保护草场,保护生态链中的野生动物,注重草原的生态平衡。
忽必烈统一中国建立蒙元王朝后,一改以往蒙古帝国最高统治者大汗号令天下的的专制统治,施行政教并行的国家政治体制,简除繁苛,制定新律,颁布了包含规范放牧等十事的《至元新格》。新律更注重笼络民心,减少了宋朝严酷的刑律,前朝有近一半的罪名被删除。元朝的诉讼裁判制度采取预防发生方针,要求诸如婚姻纠纷中媒人、田宅财产争执中牙人或讼师予以周旋劝解。北元时期,法典强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蒙古封建统治者所信仰的宗教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萨满教日渐式微。在蒙古社会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认为家庭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先要尊重父母、师长进而影响其他社会群体人员,保证社会整体秩序的和谐稳定。
(摘编自康民德《古代蒙古族法治思想及对现代法治之启示》)
1.下列关于“约孙”制度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3分)
A.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蒙古民族的“约孙”制度,最后又规范着蒙古民族生产活动的行为。 B.“约孙”制度作为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其内容上丰富多彩,而形式上却是凌乱分散的。
C. “约孙”制度是蒙古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所以得到蒙古部落全体成员的认可并遵循。
D.“约孙”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源于氏族部落首领期望借助宗教力量而获得坚决的执行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札撒》主张严刑与重赏,证明了统治者既有维护社会稳定又有顾及现实需求的意愿。
B.文章在详细论述蒙元时期法律诉讼裁判制度的特点时,强调制度中预防发生为主的特点。 C.文章在论述蒙古族部落时期的法律制度时,用事实证明宗教对法律制度形成的决定作用。
D.文章论证蒙古族独有的法律文化形态,是按时间顺序介绍各个阶段的法律制度及其基本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札撒》体现了对“约孙”制度的传承,比“约孙”更注重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赏罚并重。
B.北元时期蒙古社会倡导社会公德,重视家庭的重要地位和人际关系,导致萨满教的日渐式微。
C.蒙古族法系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这与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似。
D.《至元新格》替代了大汗专制的统治制度,将政教并行作为国家政治体制,更加注重对人心的笼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4~6题。
乡下的奶奶
佛刘
清明节前夕,爸爸给乡下的奶奶打电话,乡下的奶奶说,今年就不用回来啦,有些事奶奶一个人就都办了。爸爸说,那怎么行呢,即便是我答应,虎子也不会答应啊。乡下的奶奶说,那你们就来吧,其实我也想虎子了。
虎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不算今年,我已经是第四次回去看望乡下的奶奶和叔叔了。一想到乡下奶奶的小院,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向往,我知道,那是我另一个意义上的家。
回去那天的阳光很不错,春风已经把田野吹出了毛毛绿。老远,我就看见了站在村口的奶奶,我大喊一声,像一只脱了缰的小马驹,奔向奶奶的怀抱。
乡下的奶奶流泪了,她喜悦的脸庞上堆满了皱纹。这样的时刻,无论是奶奶、爸爸,还是我,都是幸福的。
乡下奶奶的院落不是很大,有一年下雨,西边的院墙还倒掉了,本来乡下的奶奶是想等当兵的叔叔回家修砌的,可是叔叔没有等来,却等到了爸爸。那一次,爸爸很卖命,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一个人忙活了两天,虽然墙修砌得不是很好,可是爸爸却累虚脱了。乡下的奶奶说,你这又是何必呢?爸爸说,只有这样,我的心才能安慰一些。
现在,爸爸修砌的那堵墙还好,上面爬满了干枯了的牵牛花的叶蔓,一株枣树探出墙外,似乎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乡下奶奶的房子已经很旧了。前几年,叔叔牺牲的时候,政府准备出资为乡下的奶奶翻盖一下老房子,却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我这么大年纪了,房子还能用,没那个必要了,如果政府真的关心我的生活,那么就请你们把村里的小学修一修吧。村里的小学被重新翻盖了,学校是以叔叔的名字命名的,我去过一次,还在学校的门口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后来爸爸也想为乡下的奶奶盖一座新房子,可是奶奶依旧没答应。
爸爸常常给乡下的奶奶买很多的东西,但那些东西,是吃的都被她分给了左邻右舍,如果是穿的,就捐赠出去。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再没有比乡下的奶奶更倔强的人了,但大家都无法改变她,只好改变自己。
我没有看到过生前的叔叔,乡下的奶奶常常向我描述叔叔小时候的样子,说那时的叔叔爬墙上树,摸鱼捉鸟,无所不会。等长大了,就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但心肠好,碰上邻居有什么帮忙的活儿,总是不惜体力,村里的人都很喜欢他。顺着乡下奶奶的目光,我能够看见那时的叔叔,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威武的身影常常走进我的梦中,让我流一梦的泪水。
叔叔是个英雄,他死于一次探亲回家的路中,因为两个落水儿童,叔叔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叔叔的事迹感动了那个小城所有的市民,他被大家称为英雄。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自不必说。后来政府遵从乡下奶奶的意愿,把叔叔安葬在了老家,因为在那里,乡下的奶奶可以时常地去看一看儿子。
我和爸爸这次回来的目的主要是给叔叔扫墓,其实即便我们不回来,乡下的奶奶还有那些乡亲也会把叔叔的墓地扫得干干净净的,但是爸爸说,心里不踏实。
清明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中已经有了麦苗的味道。一路上,我们无语,爸爸一手扶了乡下奶奶的胳膊,每年他都是这样的姿态,这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一对母子。
乡下的奶奶把爸爸买来的鲜花一一摆放在叔叔的墓碑上。整个过程,她的表情肃穆、慈祥,没有一点悲伤。她说,儿子,你哥和你侄子又来看你了,你看看你侄子已经有你那么高了。爸爸说,给你叔鞠个躬吧,我点点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透过水泥地,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叔叔的生命,正一点点传输到我的身体中。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明白了,乡下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叔叔也不是我的亲叔叔,可是自从叔叔救了我,我们就成了一家人。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的是清明节下乡祭扫的事,其间倒叙与插叙交错运用,使相关故事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B.小说善于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如对“叔叔”这一人物的塑造,既有外貌、动作描写,也有他人的评价。
C.叔叔舍身救人,爸爸知恩图报,奶奶倔强而识大体,无不体现了人间之真善美,彰显了文章人性至美的主题。
D.修砌院墙时,“他拦住了所有想帮奶奶修墙的乡亲们”,说明“爸爸”不仅不想麻烦邻里乡亲,更借此表达了他执着的孝心。
5.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6. 小说原题为“英雄”,与“乡下的奶奶”为题相比,你认为哪个更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号,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诺德豪斯和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藉由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背景”大揭秘
2019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200
2018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背景
排名
学校中文名
国家/地区
总分
奖项分布
2
剑桥大学
英国
94.8
诺贝尔化学奖
3
斯坦福大学
美国
94.7
诺贝尔经济学奖
5
加州理工大学
美国
94.1
诺贝尔化学奖
6
哈佛大学
美国
93.6
诺贝尔化学奖
8
耶鲁大学
美国
91.3
诺贝尔经济学奖
10
芝加哥大学
美国
90.2
诺贝尔经济学奖
15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美国
87.7
诺贝尔化学奖
19
康奈尔大学
美国
85.1
诺贝尔物理学奖
27
纽约大学
美国
81
诺贝尔化学奖
65
京都大学
日本
67.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7
麦克马斯特大学
加拿大
64.4
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固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部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顺应、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却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0月期)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佶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10月期)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其中,自然科学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
B.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
C.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有倾向性地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针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老问题,用技术解决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这样的实践者。
D.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廀而客观地了解这一全球瞩目的活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诺德豪斯和罗默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
B.2018年诺奖获得者主要来自英美日加等拥有世界一流教学资源和学术实力的国家,他们对物理、化学或经济学等领域有独到的研究。
C.化学家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项,旨在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今年的获奖名单,也让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
D.本庶佑获得诺奖时已经76岁,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可见,科研之路,年龄不是问题,态度决定高度。
9.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迁,字于乔,余姚人。成化十年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复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元年春,中官郭镛请豫选妃嫔备六宫。迁上言:“山陵未毕,礼当有待。祥禫①之期,岁亦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俟谅阴②既终,徐议未晚。”尚书周洪谟等如迁议,从之。帝居东宫时,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八年,诏同李东阳入内阁参与机务。迁时居忧,力辞,服除始拜命。进詹事兼官如故,皇太子出阁,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上疏劝太子亲贤远佞,勤学问,戒逸豫,帝嘉之。尚书马文升以大同边警,饷馈不足,请加南方两税折银。迁曰:“先朝以南方赋重,故折银以宽之。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尚书倪岳亦争之,议遂寝。孝宗晚年慨然欲厘弊政。而内府诸库及仓场、马坊中官作奸骫法,不可究诘。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禁军不隶兵部,率空名支饷,其弊尤甚。迁乘间言之,帝令拟旨禁约。迁曰:“虚言设禁无益,宜令曹司搜剔弊端,明白奏闻。然后严立条约,有犯必诛,庶积蠹可去。”帝允之。世宗即位,遣使存问,迁乃遣子正入谢。劝帝勤学、法祖、纳谏,优旨答之。嘉靖二年复诏有司存问。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迁年七十九矣,不得已拜命,居位数月,力求去。帝待迁愈厚,以天寒免朝参,除夕赐御制诗。及以病告,则遣医赐药饵,使者相望于道。迁竟以次年三月辞归。十年卒于家,年八十有三。赠太傅,谥文正。 (《明史》列传七十二,有删改)
【注】 ①祥禫(xiáng dàn):丧祭名。②谅阴:居丧时所住的房子。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B.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C.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D.迁已为讲官/及是/与日讲务/积诚开帝意/前夕必正衣/冠习诵及进讲/敷词详切/帝数称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因在秋天举行,又叫“秋闱”。考后发布正、副榜,被正榜录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因是国储所居,故又称“储宫”。
C.服除,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也称“服阙”。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任或已故官员及其亲属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迁奉守礼法。因先皇陵墓尚未完工,居丧期限未满,他建议孝宗居丧期满后再商议选妃嫔充实六宫。
B.谢迁关心百姓疾苦。大同发生战事,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遭谢迁和尚书倪岳反对而作罢。
C.谢迁有政治才干。孝宗晚年想刷新朝政,治理弊政。谢迁向孝宗报告并提出治理弊端的策略,得到皇帝同意,收效明显。
D.谢迁晚年宠命优渥。天寒时不用上朝参见,除夕赐诗,生病派医送药,死后赠谥,可谓极尽荣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复议加,恐民不堪命。且足国在节用,用度无节,虽加赋奚益?(5分)
译文:
(2)六年,大学士费宏举迁自代。帝乃遣人赍诏书即家起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古塞下曲
【唐】李颀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 ”一句,写了蜩与学鸠对大鹏徙于南冥的嘲笑,“ ”一句,批评了蜩与学鸠的狭隘。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用夸张笔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与下文饯行的欢乐场面相对。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 ”两句,赞美了刘裕北伐中原收复河山的雄壮气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熬”字的分量和境界,平时也许觉不出来,关键时刻 。最有说服力的是竞技场上的较量。就拿摔跤、柔道等赛事来说,双方体能势均力敌,竞技水平 。刚交手时难解难分,几个回合下来, ,特别是到了相持阶段,就看谁能经得住“熬”了。谁的心理强大,意志坚强,最终“熬”了下来,谁就是胜者。谁的心理脆弱,精神崩溃,最终“熬”不住了,谁就必输无疑,前面的拼搏 。在“熬”的过程中,力量和胜负渐渐发生微妙变化,在最后关键时刻决定了输赢。
平常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论是熬得出名堂,还是熬不出名堂,都得熬。
问题是要理性地认识这个“熬”字,辩证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人生征途,有时候顺风顺水,有时候崎岖难行,只有处顺境不沉溺,处逆境不服输的,才能“熬”出名堂来,当然,这里的名堂,不限于功利,还应有更高的境界。正像智者告诉我们的那样,顺境熬秉性,逆境熬心志,岁月熬人也树人,(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下立判 旗鼓相当 筋疲力尽 付诸东流
B.判若云泥 旗鼓相当 遍体鳞伤 前功尽弃
C.高下立判 各有千秋 遍体鳞伤 付诸东流
D.判若云泥 各有千秋 筋疲力尽 前功尽弃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问题是要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B.要做的是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
C.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了应有的境界来。
D.问题是要辩证地认识这个“熬”字,理性地面对这个“熬”字。在平凡的生活中“熬”出应有的境界来。
19.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
B.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
C.熬去的是浮躁,熬出的是淡定;熬掉的是幼稚,熬得的是成熟。
D.熬得的是成熟,熬掉的是幼稚;熬出的是淡定,熬去的是浮躁。
20.下面一段文字表达上有五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小红给慕名已久的编辑王老师的信中说:“我的拙作已草就,现奉寄给您,望拜读。本人一向有写作雅趣,学习之余,偶有所得,自觉错处颇多,但苦于自己不能斧正。望您能在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修改润色。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日定当亲自前往寒舍,当面致谢!”
(1)
(2)
(3)
(4)
(5)
21.看下面漫画,完成21题(6分)
(1) 写出这副漫画的寓意(3分)
(2) 说说这幅漫画的艺术表现特点(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
②“山寨现象”表现为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它盛行于我国九十年代,是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史上的阵痛期。
③站在联合国演讲台上的浙江安吉县鲁家村农民裘丽琴告诉世界:曾经贫困落后的家乡已蜕变成“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的美丽乡村。
④2016年8月16日,中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2018年10月24日,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⑤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这是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
⑥4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2.8倍,7.4亿贫困人口脱贫,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120家。
凭借“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与智慧,经过40年的不断探索,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春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二年第5次阶段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答案:A.
B.“形式上却是凌乱分散”错。原文是说“在历史典籍中并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凌乱分散”。C.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约孙’制度是古老的习惯法律制度。作为一种习惯行为规范,被蒙古部落全体成员认可与遵循”D. “约孙”的宗教色彩由来已久,“氏族部落首领也期望借助宗教信仰的强大力量,在管理实践中得到坚决的执行力”。可加重其宗教色彩,但不能说“约孙”源于这种做法。
2.(3分)答案:C.
“用事实证明宗教对法律制度形成的决定作用”错。原文是“其指导思想上看,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
3.(3分)答案:B.
颠倒顺序。原文意思是统治者所信仰的宗教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萨满教日渐式微。需要倡导社会公德,重视家庭,保证社会整体秩序的和谐稳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3分)C
【解析】A项,“倒叙与插叙交错运用”错,文章没有运用倒叙。B项,正面描写错。“我”并没有见过叔叔,与叔叔有关的描写均属于侧面描写。D项,这一细节主要体现的是‘爸爸’因歉疚而急欲补偿的心理。
5.(6分)
①从叙事角度上,“ 我”是被救者,是事件的当事人,以“我”的视角讲述,更加真实可信。
②从情节发展上,叔叔生前的故事由“我”转述,叔叔的义举、政府和乡亲的关爱均由“我”引发,它们构成了小说的暗线,补充和丰富了故事情节。
③从人物塑造上,奶奶因“我”这一感情纽带而缔结出一个幸福的“新家”,从而真切地塑造了一个善良、慈爱、坚强、豁达的感人形象。
④从主题思想表达上,叔叔的身影常入“我”梦,他的生命透过水泥地传输到“我”的身体,表达了后继有人的欣慰和对英雄精神的传承,深化了主题。
6.(6分)
观点一:以”英雄”为题更好。①小说卒章显志,虽然花了大量的篇幅写奶奶,但最后点题是歌颂英雄。②儿子是英雄,母亲是英雄母亲。“乡下的奶奶”识大体、顾大局,是新时代普通劳动妇女中的“英雄”。以“英雄”为题拓宽了“英雄”的意蕴,深化了主题。③简洁醒目,突出了“英雄”的伟岸形象和精神品质,彰显出一种有力度的正能量,有积极的社会引导作用。④既能呼唤社会敬重、追思英雄,亦能呼吁政府和社会关注“英雄”背后的家庭困难,抚慰亲人的精神伤痛。
观点二:以“乡下的奶奶”为题更好。①小说情节围绕奶奶展开,奶奶是作品的主要人物。②作品的主题主要是通过奶奶的善良与宽厚,坚韧与博爱的崇高品质表现出来的。③突出“奶奶”是“乡下的”。愈把奶奶定位为普通与平凡,其形象的艺术性就愈高,社会意义和价值就愈大。④“乡下奶奶”的朴实与作品形象的高大形成强烈反差,有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3分)D
(A应为“基础科学的深入研究为自然科学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B“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说法绝对。C“有倾向性地”错。)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C。
8.(3分)A
(“从而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逻辑混乱,“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是前提条件,“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是结果。)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B、C。
9.(6分)
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使之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受教。
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
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⑥提高科研学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
(共6分,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体现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以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能力层级:C、F。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 C。
11. D。赠,是针对已故的官员及其亲属而言。
12. C。“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误,无中生有。
13.(1)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况且使国家富足的方式在于节省费用,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堪:承受、忍受;足:使…富足;虽:即使;奚:什么。重点实词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谢迁家去起用他。(自代:宾语前置,代替自己;赍:持;即:到,有成语“若即若离”;起:起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
15.①“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②婀娜的柳枝、青青地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戌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的,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A(高下立判,指事物之间在进行比较时,实力、 水平差距悬殊,孰高孰低、谁胜谁负,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就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各有千秋: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遍体鳞伤: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 形容受伤很重。付诸东流:付:交给;诸:之于。 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好像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18.(3分)D
19.(3分)C
20.(5分)
(1)拙作:我的粗陋之作,为谦称,“我的”去掉
(2)“拜读”改为“费心一读”
(3)“雅趣”改为“爱好”
(4)“斧正”改为“修改”
(5)“寒舍”改为“贵府”
21.(6分)
寓意:漫画以“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成正比的构图设计,表达了对当今重物质轻文化的畸形现象的批判。
艺术表现特点:漫画奇思妙想,独具匠心。以大胆的夸张和变形手法,把本应正常的人劈成两半,使“生活水平”成“巨人”,“文化水平”成“矮子”,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对比效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四、写作(60分)
22.参见2018年全国高考课标卷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谢迁,字于乔,是余姚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又是第一名。授修撰职,连续升迁至左庶子。弘治元年春,宦官郭镛提出预选妃嫔以充实六宫。谢迁上言道:“先帝陵墓未完工,理应等待。除服之期也不远了。陛下年轻,请等居丧期满后,再慢慢地商议也不晚。”尚书周洪谟等也同谢迁意见一致,孝宗同意了。孝宗为太子时,谢迁已是讲官,到这时,参加日讲,致力于竭诚启发开导皇帝。日讲前天晚上,他必定衣冠整齐地练习背诵,到为皇帝讲解经史时,对词的讲解详细准确,孝宗多次称赞他。八年,朝廷下诏书命谢迁同李东阳进入内阁参与机要事务。时逢谢迁居丧期间,他极力推辞,直到服满才接受任命。升任詹事兼任原来官职,皇太子前往封地,加封谢迁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鼓励太子亲近贤人疏远小人,勤于学习,力戒一味享乐,孝宗很赞赏他。因为大同发生战事,满足不了供应,尚书马文升请求增加南方两税折合的银两。谢迁说:“先朝因为南方的赋税重,所以用折银的办法解决。假如又增加,恐怕百姓不能忍受。况且富国在于节省费用,如果花费无节制,即使增加赋税又有什么用?”尚书倪岳坚决反对,此议于是搁置下来。孝宗晚年感慨地要治理弊政。而内府诸库及粮仓、马坊的宦官行奸枉法,不能深入追究。御马监、腾骧四卫勇士自以为禁军不隶属兵部,一律以空名领取粮饷,其弊尤为厉害。谢迁趁此机会向孝宗提出来,孝宗命令草拟旨文禁止。谢迁说:“空说禁止没有用,应该命官署收集弊端,详细地奏报给朝廷。然后严格订立条约,违犯者一定诛杀,那样积蠹可望除掉。”孝宗表示同意。世宗即位,遣使慰问谢迁,谢迁于是派儿子谢正入朝致谢。鼓励皇帝勤学、师法祖先、纳谏,世宗用褒奖的语言做了回复。嘉靖二年(1523),又下诏命有关部门去慰问。六年,大学士费宏推举谢迁代替自己。世宗于是派人带着诏书到他家去起用他。谢迁时年七十九岁了,不得已接受任命,谢迁任职数月后,极力请求离去。世宗对待他更加优待,天寒免去上朝参拜,除夕日赐御制诗。等被告知他生了病,皇帝就派遣太医(去为他治病)并赐给药和食物,道路上尽是派往谢迁家的使者。谢迁终究在第二年三月辞官回家。十年在家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