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导向效力及其强弱,除了要以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为内在基础,还会受三个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
其一,人们是否处在彼此之间能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中。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在熟人社会,人们相互之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每天差不多要和同样的人打交道,相互关注成为自然而然的事,这就为及时做出社会性道德评价提供了必要的前提。熟人社会中的人都彼此知根知底,这就为对每个人做出全面准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熟人社会中一个评价结论一旦给出,就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如果社会性道德评价给予一个人的是好名声,他就会由此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善待;反之,他就会由此受到人们的鄙视和孤立。不论是其中的哪一种情况。在对该人没有做出新的评价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其二,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否大体相同。如果是,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强;反之,则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就弱。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一个行为者及其作为进行善恶评价,通常都以他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符合该标准则为道德或善,不符合则为不道德或恶。如果人们所持有的道德规范或道德观念是一致的,就会形成统一的声音或社会舆论;反之,则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或社会舆论。显然,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力,而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要么使评价对象把评价不当一回事。
其三,社会成员是否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的主体。如果无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那么就不会有社会性道德评价;只有少数人乐意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也形成不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不因与自己无关而仍愿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做到的事。首先这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倘若需要用明评的方式对评价对象做出否定性评价,还得冒得罪人的风险。因而必须是有较强道德感或正义感的人,才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主动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人们生活在可以相互关注的熟人社会、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人们乐于自觉地充当道德评价主体,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才最强。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整体效力。相对而言,第三个条件最为重要,因为倘若无人乐于充当评价者,那社会性道德评价根本就不会发生:而前两个条件缺失其一或全部缺失,只会不同程度地减弱社会性道德评价的效力。
(摘编自韩东屏《论社会性道德评价及其现代效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熟人社会中,对个人的评价结论具有持久性,在新的评价没有作出之前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B.统一的社会舆论才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最大的威力,否则,只会使评价对象不放在心上。
C.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首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其次还得冒着得罪人的风险。
D.三个外部条件起的作用并不等同,前两个条件缺失,社会道德评价仍然具有一定的效力。
【答案】B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统一的社会舆论才会对评价对象产生最大的威力”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说法不一的社会舆论要么使评价对象无所适从,要么使评价对象把评价不当一回事”可知。故选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阐述了三个外部社会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效力。
B.文章在论述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作用时,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道理论证。
C.文章指出与自己无关仍乐于充当社会性道德评价者并不轻松,并阐述了其中的原因。
D.文章主要论述了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并阐明第三个条件最重要。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主要论述了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错误,文章没有论述三个条件在社会性道德评价中的“内在”联系,只是论述了各自对道德评价的作用,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彼此间相互了解、关注,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社会性道德评价。
B.同一社会范围内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观念趋于一致,就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舆论。
C.如果人们所处的外部社会条件相同,那么社会性道德评价对评价对象的导向效力也相同。
D.社会性道德评价具有一定的导向效力,社会道德建设应以社会性道德评价为主要手段。
【答案】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绝对化错误,根据“只有统一的社会舆论对评价对象才有最大的威力”可知,前者是后者实现的一个条件。C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社会性道德评价的导向效力及其强弱,除了要以被评价者的心理机制为内在基础,还会受三个外部社会条件的制约”可知,“人们所处的外部社会条件相同”不是全部条件。D项,“社会道德建设应以社会性道德评价为主要手段”曲解文意,根据“社会性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可知。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201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
整本书阅读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是有的老师却缺乏语文的学科意识和一定的审视眼光,把语文看作是无所不包的学科,不作边界设定,什么材料都推荐,比如《博物》《清朝十二帝》《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等,而语文的文学名著等读本偏偏被晾在了一边。显然,《博物》是科学学科该读的,《清朝十二帝》是历史学科该读的,《世界名画背后的故事》是美术学科该读的。
现在的学科分工已经很细,每个学生都应坚持自己的岗位,都应有本学科的整本书阅读。推荐阅读不是语文老师的“独担之任”,而是每个学科老师的“应尽之责”。只有各科老师都承担起来,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学生的阅读才会完整与丰富,文化素养也才会全面而丰厚。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指导需“三弃三重”》,《中国教育报》2018年6月4日)
材料二: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必修课8学分中的1学分固定下来,足见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
然而,怎样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目前还处在一种比较盲目的状态。在教学实际的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
一是把整本书阅读混同于单篇课文的教学,占用大量的课内时间进行整本书的解读和探讨。须知语文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不可能腾出很多时间进行整本书阅读,因此,整本书阅读应该课内外相结合,且主要是一种课外阅读。对于高中生而言,由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被列入学习任务群,因此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但也不宜像单篇课文那样进行细化的解读。
二是对学生课外的整本书阅读限制得太死,甚至对阅读的书目也做了严格的规定。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可胜数,为什么不能阅读“指定书目”之外的作品呢?语文的涵盖面十分广泛,那些“非语文的读本”莫不与语文有密切的关系,广泛涉猎不仅能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很多作家都有过读“杂书”的经历。因此,语文教师不应狭隘地理解整本书阅读,固守语文学科的“一亩三分地”,而应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
(摘编自《整本书阅读不应过于“课程化”》,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年12月3日)
材料三:
从阅读规律、教学规律出发,拿捏尺度是整本书阅读的当务之急。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难题待解。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
走进教学现场,教师要处理好讲解与活动的关系。教师应该对作品的关键处、难题处提纲挈领地分析讲解,但要注意避免不顾学生实际的“自我陶醉”,把学生发言放在前面,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不轻易给出自己的答案,用评价学生发言,吸引学生注意。同样,不妨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活动样式,但应始终坚持以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和论文写作等静态活动为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讲解不仅在课上,课后的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首先,应把阅读习惯纳入评价。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复述阅读内容,二是边阅读边批注,记录阅读的发现。前者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后者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写作成果的评价。适当布置仿写、鉴赏论文等写作任务,并在选题、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维度做好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再次,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引入纸笔测试的内容,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测,互相评阅。上述评价聚焦应试和素养的“交集”,把学生短期需求和终身阅读的关键能力统一起来,不失为“两难”之中的“两全”之策。
(摘编自《指导“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拿捏尺度》,《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整本书阅读”从提出观点到纳入教材体制,经历断层式发展,当前“部编本”中小学教材出现,不断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
B.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是有学科边界的。作为语文老师,应注重指导学生多读文学名著,而不能什么材料都推荐。
C.语文教师应具有开阔的视野,不要过度限制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允许学生读一些健康有益的非语文读本,这有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
D.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善于倾听,而不要作不顾学生实际的自我陶醉式的讲解,先让学生发言,并注意评价学生的发言。
【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经历断层式发展”有误,原文是说“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就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观点当前,‘部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更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不断加强对‘读整本书’的引领力度”,并未提到“断层式发展”,属于无中生有。故选A。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对如何理解和践行“整本书阅读”存在认识不清的状态,在教学中出现了错误倾向,但也有解决的办法。
B.一般来说,“整本书阅读”注重课内外结合的同时又向课外阅读侧重,而高中阶段因学习任务需要应向课内讲解倾斜。
C.开展“整本书阅读”评价,能有效兼顾学生短期和长期需求,评价过程既有利于学生应试,也利于能力培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D.三则材料侧重点不同,但都关注“整本书阅读”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高中阶段因学习任务需要应向课内讲解倾斜”曲解文意,原文表述为可以多用一些课时来完成,不代表向课内讲解倾斜。故选B。
6.请结合材料,简述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做哪些努力。
【答案】①各科教师都应承担责任,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②将课堂上提纲挈领式的讲解与课下个性化指导相结合。③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④重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要求“请结合材料,简述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做哪些努力”,根据材料一“推荐阅读不是语文老师的“独担之任”,而是每个学科老师的“应尽之责”。只有各科老师都承担起来,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学生的阅读才会完整与丰富,文化素养也才会全面而丰厚”,需要各科教师都承担责任,作专而准的整本书荐读、导读;根据材料二“在提倡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允许学生在课外读一些其他方面的健康有益的书籍”,需要在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读一些课外的健康有益的书籍;根据材料三“教师要处理好讲解与活动的关系……教师的讲解不仅在课上,课后的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需要将课堂上提纲挈领式的讲解与课下个性化指导相结合。根据材料四“首先,应把阅读习惯纳入评价。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复述阅读内容,二是边阅读边批注,记录阅读的发现。前者有利于掌握知识,提高记忆力和表达能力;后者有利于激发灵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注重写作成果的评价。适当布置仿写、鉴赏论文等写作任务,并在选题、立意、结构、素材、语言等维度做好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再次,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不妨引入纸笔测试的内容,让学生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测,互相评阅”,需要重视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九 爷
杨桦
融城郊外枫林村,村前碧水环绕,村后山高林密。九爷的家在村尾那棵高大的枫树下。
九爷是个孤寡老头。但九爷似乎并不孤独。晚上,低矮的泥房里,孤灯残烛。一碗红薯饭,几条煎鱼仔,舀一碗自酿的酒,九爷眯缝着眼,悠悠地喝着。一条瘦瘦的小黄狗蹲在一旁,瞪着圆溜溜的眼睛,伸出舌头,流着口水。
小黄狗是九爷的伴,酒是九爷的命。
村前良田千亩,却无九爷一亩三分,他靠酿酒卖酒为生。肚子都填不饱的穷人,没有谁舍得用稻米来酿酒。九爷就租两亩山地,种上红薯木薯,收成除交租和糊口外,就拿来酿酒。量虽然不多,但九爷有办法,大山中有的是各色野果。夏天的杨梅,秋天的酸枣子、野柿子,冬天的野栗子都是酿酒的材料。他时常背着竹缕,带着小黄狗,钻到大山里采野果。回来后,把野果捣碎,蒸熟,放凉后撒上秘制的酒饼,倒入清冽的山泉发酵几日后,就能酿出醇香的酒。
甲申年秋,日本鬼子进犯融城,在城里烧杀抢掠。村人担心鬼子侵扰,纷纷拉牛赶猪,拖儿带女,跑到山上躲了起来。
但九爷不走。晚上,两个侄儿上门劝说,他正喝得兴起,瞪着发红的眼睛说:“怕他个卵,来了请他们喝酒!”
两侄儿知道,他是舍不得满屋的酒,只好摇着头走了。
九月初九的早上,九爷从门前的枫树下扯了一把深绿色叶子,用石碓捣碎,再用块粗布包起,加少许水挤出半碗浓绿的叶汁,放在了灶台上。
中午,九爷装锅酿酒。厨房里水气弥漫,酒香四溢。从酒井槽流出的热酒,滴滴答答地注入酒坛。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唔哩哇啦”的说话声,小黄狗警觉地抬起头,“嗖”地一声冲出门去,汪汪地狂吠着。
蹲在灶前的九爷像没事般,平静地站起身,伸手在木制酒井上的天锅里搅了搅水,喃喃地说:“又该换水了啰。”便拿走葫芦瓜瓢,把热水舀起,哗哗地泼到灶台后通往屋外的水沟里。
忽然,传来“砰”的一声枪响,小黄狗惨叫两声便无音息。像触电般,九爷身子一抖,水瓢“啪”地掉到地上。愣了片刻,目光落在那碗叶汁上,便伸手端了过来,倒入了那坛酒里。刚用碗搅了两下,木门就“哐啷”一声被撞开了,三把晃眼的刺刀一下就伸到了九爷面前。
“哟西!”看见酒,三个鬼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九爷不理他们,不慌不忙地拾起水瓢,从水缸里舀起冷水,哗哗地倒进天锅里。水添满后,又舀起一碗酒,坐到地上,从灶中扒出几个煨熟的红薯,抓了个捧在手中,用嘴吹吹,剥去焦皮,咬了一口,再“嗞”地喝了口酒,眯缝着眼,一脸陶醉之色。
三个鬼子呆呆站立,眼露贪婪之色,凸起的喉结像抽了筋般抖动着。忽然,一个鬼子冲上去,抢过九爷手中的碗,张开臭烘烘的嘴,“咕咚咕咚”,把半碗酒倒进肚里,竖起拇指冲着九爷乱叫。另两鬼子瞧见,也一人抓起个碗,抢着从酒坛里舀起了酒。
九爷倚坐在灶台边,冷冷地看着。
黄昏时分,三个鬼子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表情扭曲,肚子胀得像蛤蟆。这时,九爷艰难地站起身,撞撞跌跌地走出房门,弯腰吃力地抱起早已僵硬的小黄狗,然后靠着枫树坐下,慢慢地闭上了双眼。他怀中的小黄狗,此时更像个熟睡的孩子。
秋风乍起,金黄的枫叶像起舞的蝴蝶,悠悠落在九爷身上。不远处,长着几簇叶子深绿的藤蔓植物,叫断肠草,是一种剧毒植物。
(摘编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及中间都交代了枫树之下生长的断肠草,使情节的发展处处有伏笔,从而使情节跌宕起伏,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
B.小黄狗和酒是小说独特的物象。小黄狗与九爷为伴,而被日本鬼子枪杀,九爷要毒死鬼子为小黄狗报仇,九爷杀鬼子的武器就是酒。
C.“三个鬼子呆呆站立……凸起喉结像抽了筋般抖动着”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鬼子的丑态,同时衬托出了九爷的酒香对鬼子的吸引力。
D.小说选取抗战时期偏僻山村中的普通村民,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可歌可泣的事迹,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案】A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主旨,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就是作者主要要反映的内容,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艺术特色一般来说,赏析它的结构,独特的修辞,这类题型都要结合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是选“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小说开头及中间都交代了枫树之下生长的断肠草”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不远处,长着几簇叶子深绿的藤蔓植物,叫断肠草,剧毒”可知,小说在结尾才点明了枫树之下生长的是的断肠草。“使情节跌宕起伏”表述不准确,伏笔的作用主要是使情节紧密、合理,处处照应。故选A。
8.小说多次写到九爷的“眼睛”,每次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对文中画线三处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①第一处“眯缝着眼”,体现了九爷的惬意与悠然,是九爷在物质贫乏的时代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的外化;②第二处“瞪着发红的眼睛”,体现了九爷的愤怒与反抗,是对日本鬼子侵扰打破生活宁静的气愤与不满;③第三处“慢慢闭上了双眼”,体现了九爷的释然与满足,是为与之相依为命的小黄狗报仇后的释然,是勇于反抗杀死日本兵后胜利的满足。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基本能力。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本题要求是“小说多次写到九爷的“眼睛”,每次的表现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对文中画线三处进行具体分析”,需要明确写的是什么,如何来写的,达到了什么效果。 第一处写九爷“眯缝着眼”“悠悠地”喝酒,体现了九爷的惬意与悠然,表现了九爷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第二处写九爷“瞪着发红的眼睛”,结合语言“怕他个卵,来了请他们喝酒!”体现了九爷的愤怒与反抗,表现了九爷对日本鬼子的气愤;第三处写九爷“慢慢闭上了双眼”,结合前面“黄昏时分,三个鬼子躺在地上,口吐白沫,表情扭曲,肚子胀得像蛤蟆”的描写,可知体现了九爷为小黄狗报仇后的释然和杀死日本兵后的满足。
9.请探究小说结尾处画线部分的作用。
【答案】
①照应前文。“枫叶起舞”呼应开头,“断肠草”照应“那碗叶汁”并交代了原因,使小说结构完整严谨。②渲染气氛。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金黄的枫叶比作起舞的蝴蝶,随秋风乍起,再悠悠而落,营造了美好而又悲壮的氛围,含蓄而有诗意。③深化主旨。金黄的枫叶象征九爷美好的品质,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九爷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的礼赞。④以景结情。小说以对秋风乍起、枫叶起舞景色的描写结尾,简洁而含蓄,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本题考查探究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段落在文本中的位置来答,可从内容、结构、手法和主旨几个角度思考。本段内容从结构上来看,照应了前文。结尾的“枫叶起舞”呼应了开头的“融城郊外枫林村,村前碧水环绕,村后山高林密。九爷的家在村尾那棵高大的枫树下”;而“断肠草”照应了“九月初九的早上,九爷从门前的枫树下扯了一把深绿色叶子,用石碓捣碎,再用块粗布包起,加少许水挤出半碗浓绿的叶汁,放在了灶台上”,交代了叶汁是什么,使小说结构完整严谨。小说的结尾深化主旨。作者用金黄的枫叶象征九爷美好的品质,歌颂了九爷的敢于反抗的精神。从艺术手法来看,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金黄的枫叶”比作“起舞的蝴蝶”,营造了美好而又悲壮的氛围;同时,以景结情,简洁而含蓄,耐人寻味。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见,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贞元中,擢进士、宏辞,为集贤校理,以母丧免。会郢拜御史大夫,表为御史。进累仓部员外郎。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入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辅政,引为谏议大夫。帝时诏王播造竞渡舟三十艘,度用半岁运费。仲方见延英,论诤坚苦,帝为减三之二。又诏幸华清宫,仲方曰:“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虫,而不行御前乎?”发由是不死。大和初,出为福建观察使。召还,进至左散骑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德裕罢,复拜常侍。李训之变,大臣或诛或系。翌日,群臣谒宣政,牙阖不启。群臣错立朝堂,无史卒赞候,久乃半扉启,使者传召仲方曰:“有诏,可京兆尹。”然后门辟,唤仗。于时族夷将相,颅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识其尸。俄许收葬,故胔骸不相乱。已而禁军横,多挠政,仲方势笮,不能有所绳劾。宰相郑覃更以薛元赏代之,出为华州刺史。召入,授秘书监。人颇言覃助德裕,摈仲方不用。覃乃拟丞、郎以闻。文宗曰:“侍郎,朝廷华选。彼牧守无状,不可得。”但封曲江县伯。卒,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曰成。
(节选自《新唐书·张仲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B.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C.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D.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坐斥去/仲方以温党补金州刺史/宦人夺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与民直/
【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会吕温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实”,应理解“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责免官”,所以可以排除A和C项;“坐斥去”,应理解为“获罪被斥责免官”,可以排除B项。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方式,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故后世也用来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帝等。
B.万乘,乘指一车四马,万乘即万辆兵车。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故也以“万乘”称天子、帝王。
C.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予出官二年”。
D.县伯,爵名。古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晋代侯、伯、子、男都封以县,历代沿袭。
【答案】A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方富有才华,但仕途不畅。他聪慧出众,科场得意,入仕后历经数朝,职位多次变动,但最终没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认可。
B.仲方仗义执言,为民着想。在金州任刺史时,有宦官侵占民田,他多次上疏陈情,为百姓申诉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C.仲方心怀国家,敢于进谏。他极力劝说敬宗不要耗费大量的资财建造竞渡船只,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但还是慰劳了他。
D.仲方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训之变时,一些将相被灭族,京城中尸骸到处都是,仲方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
【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敬宗虽然没有完全采纳”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帝为减三之二”可知,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因此减少三分之二的预算。另外,敬宗“慰劳了他”,是因为他向皇帝提出“‘万乘之行,必具葆卫,易则失威重。’不从,犹见慰劳”。故选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异之,曰:“是儿必为国器,使吾得位,将振起之。”
(2)鄂令崔发以辱黄门系狱,逢赦不见宥。
【答案】(1)(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使他兴起。”
(2)鄂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宽恕。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异”“是”“国器”“使”“振起”的翻译各1分;第二句中,“令”“以”“系狱”“见宥”的翻译各1分,句意1分。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仲方,天生才智出众,父亲的朋友高郢见了他,感到惊异,说:“这孩子一定能成为国家栋梁,假如我身居要职,将会提拔重用他。”贞元年间,仲方考中进士科和宏辞科,担任集贤校理,因为母亲去世而辞官。遂逢高郢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上表推荐仲方担任御史。仲方几次晋升后,做到仓部员外郎。恰逢吕温等人因上奏弹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实情,获罪被斥责免官,仲方因为是吕温的同党,被降职补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夺民田,仲方多次上疏请求依法处理,最终为百姓讨回公道。仲方被召回朝廷担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辅理朝政,推荐仲方为谏议大夫。皇帝当时诏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竞渡船只,预计花费朝廷半年的运费。仲方在延英殿拜见皇帝,苦苦进谏。皇帝因此减少三分之二的预算。皇帝又下诏驾临华清宫。仲方说:“皇帝出行,必须备足仪仗和侍卫,如果少了就会失去威严。”皇帝没有听从,但还是慰劳了他。鄂县县令崔发因为侮辱宦官被捕入狱,遇到大赦没有被免罪。仲方说:“皇上的恩泽遍布天下,惠及昆虫,却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吗?”崔发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仲方出任福建观察使。后被召回,晋升到左散骑常侍。李德裕掌权,仲方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在东都任职。李德裕被罢官后,仲方又被授予常侍之职。李训变乱那天,大臣有的被杀,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觐见。殿门紧闭,群臣混乱地站在朝堂上,没有史卒伺候,过了很久殿门才打开半扇,使者传召仲方说:“有诏书,任命张仲方为京兆尹。”然后殿门打开了,宣布群臣上朝。当时遭到灭族的将相,头颅和四肢扔得到处都是,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认他们的尸首。不久,朝廷允许收葬死难者,所以他们的尸骨没有混乱。后来,禁军专横,经常扰乱政务,仲方权力受到限制,没能有所弹劾纠正。宰相郑覃又让薛元赏取代仲方的职位,仲方出任华州刺史。后来他被召入京师,担任秘书监。人们纷纷说郑覃帮助李德裕,排斥仲方,不重用他。郑覃于是把准备任命仲方为丞、郎的奏书上报皇帝。文宗说:“侍郎,是朝廷重要的官职。仲方做刺史时没有政绩,不能授予这一官职。”只是封他为曲江县伯。仲方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成。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 壁
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
B.颔联一个“空”让诸葛亮的落寞与无奈跃然纸上,一个“已”字写尽了曹操的得意与骄狂。
C.颈联出句描写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展现曹军的雄姿,将赤壁大战的情景写的有声有色,用笔锋利。
D.颈联对句化用《赤壁赋》典故,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读之如洞箫声在耳畔索回飘荡,令人黯然销魂。
【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错,此句写的是“兵销炬影东风猛”,即“强劲大风助长火势迅猛蔓延,兵戎相见,人影散乱”,表现的是曹军的失败。故选C。
15.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不堪回首”的原因。
【答案】①历史的变迁。无论是一世之雄的曹操,还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让诗人感伤不已。②现实的苍凉。荒矶鸥鸟、哀草寒烟,荒凉寂寥的景物让诗人感慨万千,愁绪满腹。③仕途的失意。诗人借古伤今,由周瑜、曹操、苏轼想到自己,人生的不得意油然而生。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本题要先明确自己或愁或喜的观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本题要求“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不堪回首’的原因”。首先,首联写出了曹军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然而,句中的“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颔联和颈联分述了诸葛亮曹操和苏轼三个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变迁的感慨;尾联诗人回到眼前风物上来“荒矾鸥鸟满烟芜”,现实的荒凉让诗人感慨万千;再联系注释“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诗人借古伤今,由周瑜、曹操、苏轼想到自己,表达了仕途的失意。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开头“____________”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____________”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
(3)《诗经·关雎》中,以轻快甜美的笔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场景。诗中统领全篇,奠定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枫叶荻花秋瑟瑟 唯见江心秋月白 (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荻”“唯”“瞬”“尽”“窈”“逑”。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9年春节档票房大战正
地进行着,《流浪地球》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也备受好评。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 的想象和富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
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参与者还需要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一直以来,科幻类影片是好莱坞的专利,中国难以 ,而《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受影片带动,刘慈欣的作品销量暴涨,一批中青年作家的科幻新作也在出版界“C位出道”……( )我们有理由期待《三体》早日搬上银幕,刘慈欣这部鸿篇巨制大气磅礴,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力有未逮,但还是要抱有信心。正如《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自己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 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的繁荣。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如火如荼 不拘一格 齐头并进 惊天动地
B.如火如荼 天马行空 望其项背 翻天覆地
C.热火朝天 不拘一格 望其项背 惊天动地
D.热火朝天 天马行空 齐头并进 翻天覆地
【答案】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第一空,热火朝天: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气氛高涨,就像炽热的火焰燃烧一样。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根据主语“票房大战”,故选“如火如荼”。第二空,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后来也比喻浮躁不安。语境是修饰想象,故选“天马行空”。第三空,齐头并进:不分前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或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根据文中“中国难以”,应选用“望其项背”。第四空,惊天动地: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根据文中修饰“变化”,故选“翻天覆地”。故选B。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B.参与者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
C.参与者不仅需要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D.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还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
【答案】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存在的问题是语序不当,A项,“不仅”“还”后内容应互换位置;B和C两项“科幻电影”作为主语,“参与者”就不适合作为主语放在关联词语前面。故选D。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春天,注定是科幻文学的好时光。
B.科幻文学,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时光。
C.科幻,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时光。
D.这个春天,注定是科幻的好时光。
【答案】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考虑叙述话题的一致性,首先排除A、D两项,因为这两项的主语都是“这个春天”,而本段的叙述话题是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B项,主语是“科幻文学”,虽然承接了前面科幻作品的内容,但与后文期待《三体》拍成电影的内容联系不紧密;C项以“科幻”为主语,涵盖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其照应性比B项的“科幻文学”要好得多。故选C。
20.下面是学校广播站记者撰写的“2018年五大学科奥赛”获奖情况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作修改。
近日,随着信息奥赛省赛成绩的公布,2018年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成绩全部揭晓。据悉,截止现在,我校有17人荣获省一等奖,已逾大多同类中学,以总数第三、五大学科省一等奖无一空白的优势位列三甲。尤其可喜的是,在2018年信息学奥赛中,我校有7人获得山西省一等奖,荣获山西省信息学奥赛团体数量第二名,其中1601班陈奕骁系第35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获得者。
【答案】①把括号内容删去;②“据悉”改为“根据消息”;③“截止”改为“截至”;④“已逾”改为“已超过”;⑤“系”改为“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无论说什么话都要讲究一个得体,也就是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平时说话讲究敬称、谦辞和避讳,注意表达准确得体。“五大学科奥赛成绩全部揭晓”,括号里的内容不必再解释“五大学科”,可以把括号内容删去;“据悉”,意思是据新闻或消息报道,用于广播稿不够通俗易懂,可以改为“根据消息”;“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这里强调“时间”,可以改为“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系”就是“是”的意思,多于公文等,用于广播稿不够通俗易懂,可以改为“是”。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蜀道,一场送别记住了你,你的奇丽惊险,你的磅礴气势,你的飞湍瀑流,不正好激荡我心中的豪情吗?
材料:雨巷 康桥 故都
凄婉迷茫 脉脉含情 清静悲凉 柔光倒影 蓝朵落蕊 失落感伤 艳艳霞光 衰败颓圮 秋雨残蝉 一次邂逅 一场离别 一次饱尝 勾起我心灵的眷恋 引发我生命的感悟 宣誓我内心的执着
【答案】①雨巷,一次邂逅记住了你,你的凄婉迷茫,你的失落感伤,你的衰败颓圮,不正好宣泄我内心的执着吗?
②康桥,一场离别记住了你,你脉脉含情,你的柔光倒影,你的艳艳霞光,不正好勾起我心灵的眷恋吗?
③故都,一次饱尝记住了你,你的清静悲凉,你的蓝朵落蕊,你的秋雨残蝉,不正好引发我生命的感悟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然后仔细阅读例句,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雨巷/康桥/故都……记住了你,你的……你的……你的……不正好……吗?”;内容特点,联系话题内容——雨巷/康桥/故都,选择“一次邂逅/一场离别/一次饱尝,然后采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仿写对象的赞美之情”;最后根据例句的句式进行拟写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人的成长旅途中,有的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要凡事与自己较真;也有人说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凡事与自己较真;还有人说,有些事不该较真,有些事就要较真。
在自己的成长中,你认可哪一种情况?请联系自己实际情况,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学会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会活着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倒不如对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做人不可过于较真
大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对此不理解,毕加索说:“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穷画家混口饭吃不容易,我也不能为难老朋友,还有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况且我也没吃什么亏。”
意大利的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阿雷蒂诺说:“人如果太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较真既是盾,刀枪不入;不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如果说官场上的“不较真”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的话,那么在与人交往中的“不较真”就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较真的时候,我们就得装模作样、装聋作哑,甚至是装疯卖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在为人处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装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桌面,大发脾气:“洛克菲勒,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样注视着他,对发生的事似乎毫无知觉,就如同被骂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大闹一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会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不开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几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趣地离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聪明,就比如洛克菲勒。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斤斤计较、咄咄逼人,看似聪明绝顶但最后往往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才是真正的傻瓜。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怎样才能做到不较真呢?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作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泄郁闷。第三,遇到难受、挫折、失败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第四,欲望少一点、心胸宽一点,这样更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该糊涂时就糊涂,这是历来被推崇的高明的处世之道。一个人如果真能如此的“不较真”: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知足常乐……那么这辈子就会过得自在洒脱!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