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8.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 2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有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产业模式更新滞后的阶段,经济增速下降,出现了供给失衡的情况:一方面市场提供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库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一状况的解决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优化产能,注重需求方的需求,提升合理的供给能力。‎ 共享经济的出现带动了资源的再分配,使得部分资源得以重新组合,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其参与成本低,平台参与度广,发展迅速,对传统商业市场造成了冲击,削弱了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以滴滴快车与出租车相比为例,滴滴快车的司机税收政策不明确,收费低,接单多。而传统的出租车因为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打车费用高而逐渐失去市场占有力。这自然会引起传统出租车司机和出租车公司的不满,出租车司机抵制“专车”司机的情况屡见不鲜。‎ 共享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经济模式,我国还未对共享经济颁布明确的责任追究、税收监管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资质认证门槛较低,交易平台很难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一旦出现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厘清真正的责任人。‎ 摘编自《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治理对策》‎ 材料二:‎ ‎(摘编自《2018—2019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在行业成熟度比较高的共享模式中,一些现象偏离了“通过激活社会存量资源来创新经济发展”的初衷。名曰共享经济,其实是资本市场的包装,往往多于盈利模式的创新;个性化服务的提升,也可能多于社会公共成本的节省。比如,最初的网约车,说好了是利用空闲私家车和空余座位减轻交通压力,结果却催生了不少专职网约车司机。到底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是增加了通行压力,这笔账并不那么好算。如今的共享汽车,也是走了类似的模式,更多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共享经济光谱中的不同价值增量。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应该以宽容发展的原则,创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宽松环境,扶持它们形成站得住脚的盈利模式。而偏向提升服务水准的共享模式,则要相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审慎研究行业准入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处理好其与传统经济的关系,最终在平衡中把握机遇、化解冲击。‎ 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或者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也应警惕纯粹的逐利彻底压倒实现社会价值增量这个目标。抵御住资本套利的诱惑,致力于价值的共赢,共享经济才能行稳致远,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 ‎(摘编自刘天亮《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 材料四:‎ 共享单车、共享医疗、共享充电宝、共享厨房、共享衣橱、共享雨伞…距离被称为“共享经济元年”的2015年已过去了4年,中国共享经济迅猛发展,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成为互联网经济的新蓝海。中国共享经济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世界瞩目。外媒注意到,中国共享经济正在转型中稳步发展。‎ 西班牙媒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西班牙《发展报》称,除了共享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外,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的共享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和雨伞等。‎ ‎“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美国“福布斯新闻网”对此发表评论称,中国企业带来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掀起一股新潮流,美国企业也在争相模仿。从“共享经济”的传播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企业有能力进入新市场,引领全球的新经济潮流。‎ 中国服装和自行车会员制服务随着共享经济发展不断增长。《日本经济新闻》‎9月3日刊文称,中国广泛覆盖的快递网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愿意分享更多的物品,以会员制服务为基础的业务在中国正不断获得增长。中国共享经济正从音乐、主流媒体视频推广至有形消费品,比如服装、自行车、化妆品、鲜花等。‎ ‎(摘编自《共享经济告别“野蛮生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重大意义,而其他的经济模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B. 共享经济虽对我国民众的生活有着积极影响,但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 C. 从材料二可看到,我国互联网共享经济市场行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其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D. 当下,我国共享经济已渗透进许多细分领域和市场,并且还在进一步拓展,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2.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衍生出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模式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传统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受到削弱。‎ B. 从2018-2019年我国网民使用共享经济产品情况调査来看,交通方面的共享形式多样,其中单车的共享比例相对较高。‎ C. 由于西班牙等国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中国热潮”‎ D. 我国的共享经济模式涉及范围广,普及快,这和我国快递网络覆盖广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平台本身没有基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固定成本支出,其成本来源于共享经济平台维护等相关支出,属于轻资产运营。‎ B. “共享短租本质上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内涵。”‎ C. “共享经济低成本、低消耗等特点,成为共享经济规模扩大的必然条件,因此共享经济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D. “共享经济的内涵是去中介化和再中介化的过程。去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不再依附传统商业组织,再中介化是供需双方依附共享经济平台。”‎ ‎4. 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材料四中,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本篇报道综合各国媒体视角的目的何在?请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C 3. B ‎ ‎4. ①论证思路清晰。先指出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观点,然后论证并指出其意义,形成递进式的论证结构。②论证手法多样。在论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网约车的例子论证了这些“共享模式”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用“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进行假设论证等,从而推导出这样做的好处。 ‎ ‎5. ①西班牙媒体报道了我国民众选择共享经济模式及我国企业研发新的共享服务情况;美国媒体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引领世界潮流及美国企业模仿的情况;日本媒体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及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方面报道。②利用各国报道,从世界视角看中国的共享经济,让读者全面了解我国共享经济目前的状况以及在世界中的地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A项,“而其他的经济形式则难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于文无据。‎ B项,“目前都通过网络手段进行认证”表意绝对。材料一,“目前,共享经济大都是通过网络手段来进行认证”。原材料是说“大都”,选项说成“都”。‎ C项,“但其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一直呈现下滑趋势”判断错误。材料二中的柱状图显示,2013是5240亿元,增长率是85.2%。而2014年是11450亿万,增长率是118.5%,这明显是呈现上升趋势。‎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答题时首先阅读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然后仔细浏览各选项,在三则材料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认真分析对照,从中比对与原文的表述是否有出入,最后做出正确选择。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强加因果,文中不能看出两者的因果关系。材料四只是说西班牙媒体、西班牙《发展报》、美国“福布斯新闻网”、日本等国的媒体纷纷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关情况,但是材料四没有说“共享经济”在全球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是因为这些国家媒体的报道。‎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使用户能享受到高性价比以及更佳的居住体验,并使房东的闲置房源得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共享经济的内涵”与文中“共享经济应追求社会价值增量”的观点可以形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论证特点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简要说明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首先要了解回答论证方面的特点要从论证思路、论证手法等方面分析。阅读材料三,分析其论证思路。第一节,作者认为“在行业成熟度比较高的共享模式中,一些现象偏离了……的初衷。名曰共享经济,其实是资本市场的包装,往往多于盈利模式的创新。个性化服务的提升,也可能多于社会公共成本的节省”即首节作者指出共享经济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作者提出观点:对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应该以宽容发展的原则,创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宽松环境,扶持它们形成盈利模式。对偏向提升服务水准的共享模式,要相应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审慎研究行业准入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并处理好其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化解冲击。第三节,论证并指出其意义: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综上分析,材料三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论证思路清晰。此外,论证手法多样。在论证时采取了举例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第一节中的“最初的网约车,说好了是利用空闲私家车和空余座位减轻交通压力,结果却催生了不少专职网约车司机。到底是提升了资源利用率,还是增加了通行压力,这笔账并不那么好算。如今的共享汽车,也是走了类似的模式,更多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这是采取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网约车这些“共享模式”是通过增量服务释放了潜在需求。再如,“倘若共享成色更浓一些,比如对顺风车、拼车、合租等优化闲置社会资源的方式”,采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从而推导出这样做的好处是“创造适应新业态发展的宽松环境,扶持它们形成站得住脚的盈利模式”。‎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题,第一问是要回答出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第二个小问题要回答处本篇报道综合各国媒体视角的目的。阅读材料四,找到世界各国媒体对我国的共享经济的报道,然后分析他们报道的不同的角度,最后分析各国媒体报道的视角的目的。“西班牙媒体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西班牙《发展报》称,除了共享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外,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的共享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和雨伞等。”可见,西班牙媒体报道了我国民众选择共享经济模式及我国企业研发新的共享服务情况。此外,“美国媒体报道了我国共享经济引领世界潮流及美国企业模仿的情况”,“日本媒体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及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方面报道”。可见,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从‘共享经济’的传播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企业有能力进入新市场,引领全球的新经济潮流。”这就表明利用各国报道,从世界视角看中国的共享经济,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共享经济目前的状况以及在世界中的地位。‎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牽风记(节选)‎ 徐怀中 ‎“野政文工团”派出一个小分队,来九团慰问演出。思想内容没得说,可是出来进去总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太乏味了!台下开始发难:“不看!不看!不看!”‎ 最初只有少数人起哄,像是受到恶性传染,到处尖声刺耳地打起了口哨。‎ 报幕人从大幕中缝处钻出来,他每次出现,观众都以为演出将会做出重新调整。台下又狂呼乱喊起来:“出来一个坤角儿!出来一个坤角儿!”‎ 宣传队队长亲自到大幕前讲话,面目严肃到不可能更加严肃:“我可以负责地向你们声明,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坤角儿,绝对没有!”‎ ‎“有!”“有!”台下齐声揭露。‎ 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 团长齐竞接到报告,风风火火地赶来了。‎ 有人认出了团长,彼此提醒:“一号!”“一号!”‎ 前面几排观众端端正正坐好了,远处的人似乎觉察出有什么不对头,也都不敢再出声了。齐竞这才开始队前训话:“丢人现眼!给八路军丢人现眼!给“虎团”全团将士丢人现眼!”‎ 全场空气像是凝结在一处,紧张极了,大家都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齐竞转身向当值的现场总指挥挥手说:“解散!各单位带回!”‎ 老乡们叹息说,可惜一台好节目,就这样吹灯拔蜡了。‎ ‎“请等一下!请等一下!”传来一个女孩子的呼喊声。‎ ‎“虎团”团长齐竞远远看到,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 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 一个花季少女怀抱古琴,突然出现在队列前,齐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陪同女孩子的地方干部上前说明,她是从北平来的女学生,名叫汪可逾。路经此地,正好赶上“虎团”在开晚会。‎ 齐竞脸上顿时感觉热辣辣的,这一下,让沦陷区来的女学生看笑话了!应该欣然接受,还是婉言谢绝呢?他心想,作为现场的最高指挥员,决不可冷冰冰地板起面孔,对着如此天真烂漫的一种想法,劈头一瓢冷水浇下来。‎ ‎“欢迎欢迎!请到台上来!请到台上来!”齐竞正式发出邀请。‎ 汪可逾登上舞台,她已经高兴得迫不及待解开琴囊,取出了古琴。‎ ‎“啊哟天哪!这不是一张宋代古琴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老乡们也都重新围拢上来,等待恢复演出。自然是由齐竞担任了报幕员:“安静!安静!现在请小汪同学为大家演奏一支古琴曲,好不好啊?”‎ ‎“好!”‎ 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 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当地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全都作为亲历者接受了采访。‎ 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向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 那天独立第九旅举办的军民同乐晚会,远远超出了娱乐的涵义,令战史编写组各位将校难以置信。‎ 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日军已经完成隐蔽合围部署,并组成了“挺进杀入支队”,企图对太行区领导机关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向心奔袭。我军则采取“敌进我讲”战术,适时向日军后方交通线和据点发起猛烈攻击,迫敌回援,变被动为主动。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 齐竞接到指挥部加急电报,来不及先向汪姑娘打一声招呼,让她终止演奏,而是直接向全场宣布:“全体起立!出发!”‎ 转眼之间,台上已经空空的了,幕布一收,再看不出这里有过什么舞台的痕迹。“一号”和他的两名警卫员已经上马了,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齐竞一听就急了:“你有脑子没有?她拿着边区政府的介绍信,要去太行二中,你半路把人给拐跑了,怎么交代?”远远看见,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他指头戳着民运科科长的鼻子尖喝令:“甩掉她!听清楚了,甩掉地!”‎ 齐竞一抖缰绳飞奔而去,两名骑兵通信员紧随其后,消失在黑時中。‎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慰问演出的演员人数少,都是老面孔,加上没有女演员,导致战士对节目失去兴致,又是起哄又是狂呼乱喊。‎ B. 团长齐竞的出场让慰问现场乱糟糟的局面迅速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齐竞在九团战士中的影响力。‎ C. 老人们对于晚会上汪可逾的演奏记忆犹新,而对当年战斗中的细节记忆模糊,说明演奏效果的不同寻常。‎ D. 齐竞对民运科科长的喝令简短而有力,既体现其军人身份,又暗示出军情紧急,包含着对汪可逾安全的担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战士的发难,团长的训斥,老乡们的感叹,为后面女主人公汪可逾的出场并演奏蓄势,情节上跌宕起伏。‎ B. 小说对团长齐竞的语言描写精彩传神,特别是队前训话和吟诵诗句两处,前后形象判若两人,对比鲜明。‎ C. 文中描写汪可逾的音乐演奏很有艺术特色,如“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等句,都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D. 画横线的句子一方面概括小说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开启下文,由军民同乐的晚会写到严峻的战争局势。‎ ‎8. 小说节选部分可看出汪可逾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9. 《牵风记》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要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A 7. C ‎ ‎8. ①自信积极。她总是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主动提出自己上舞台表演,还和团长齐竞以诗句唱和。②追求进步。她看到部队出发,就非跟着部队走不可,还深一脚浅一脚跟跑过来。③勇敢无畏。在战火纷飞、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汪可逾席地而坐,从容演奏,表现了她的勇敢无畏。 ‎ ‎9. ‎ ‎①汪可逾所演奏的美好音乐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掲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的主旨。②与后文二十世纪末战史编写小组到太行山根据地重访的内容相呼应,突出了汪可逾演奏古琴曲的意义,这次演奏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与自信的体现。③一面写战火纷飞、电报讯号往返交错的战争局势,一面写吟通诗句、弹奏古琴的军民同乐晚会,使小说在写实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气息,更具吸引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对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A项,错在“没有女演员”。原文,“小分队里确实有两位女演员,可是今晚排定的节目单里没有女角,分派她们俩反串鬼子兵。”所以,“女演员”应换成“女角”。‎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分析与鉴赏小说艺术特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小说的艺术特点是指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塑造的方法等方面。本题考到了结构上蓄势,手法上采用对比,对音乐的描写方法。‎ C项,“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是正面描写汪可逾的古琴演奏的效果。‎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自信积极”、“追求进步”、“勇敢无畏”等角度概括汪可逾的性格特征,然后结合她 ‎ 的言谈举止,列举具体的事情进行分析。例如,“那个女孩子站在场地最后,一只手抱着长长的一个什么物件。她很有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女孩仰起脸,向高居于舞台台口的齐竞提出交涉:‘首长同志,你好!碰巧我带着古琴,就由我为大家弹奏一支曲子可以吗?’”“齐竞随口吟诵出了白居易《废琴》诗句……女学生也来了兴致,以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做回应……”,小说中的汪可逾总是自信的样子,脸上总挂着那么一丝天然的微笑,主动提出自己上舞台表演,还和团长齐竞以诗句唱和,这表现了她是一个自信、积极的女学生。“团民运科科长跑来报告,说那个北平女学生向他报名参军,非跟着部队走不可。”“小汪深一脚浅一脚向这边跟跑过来”,她看到部队出发,就非跟着部队走不可,还深一脚浅一脚跟跑过来这表明她积极追求进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概括为:在战火纷飞、军情紧急的情况下,汪可逾席地而坐,从容演奏,充分表现了她的勇敢无畏。据此,本题从三个方面分析即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中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对女主人公汪可逾的演奏进行详细描绘的原因。这是一道原因分析题,也就是要分析小说或者重要情节的作用,这就要从情节本身、人物的塑造、结构的安排、手法的使用、主题的设置等方面回答。阅读小说,找到文中对汪可逾的演奏的描写的语段,结合上述所说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见汪姑娘缓缓抬起右臂腕,纤纤素手弹出了一个散音——空弦音。她的这张宋琴共鸣极佳,洪亮一如铜钟。离开舞台一段距离,便可以隐约听到远处接连不断的炮声。台下观众早把战火纷飞隆隆炮声诸脑后了,一支古琴曲营造出了超乎音响感受的一种空幻氛围,清风明月,万籁俱寂,令全场军民泰然心悦,陶醉不已。”由此可见,内容上,汪可逾所演奏的美好音乐与残酷的战争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掲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的主旨。‎ ‎“二十世纪末,军事科学院一个战史编写小组重访太行山根据地。抗战初期许多著名战例,便发生在这一带,日军发起规模空前的一九四二年五月大“扫荡”,此地也正是遭受祸害的中心地区。……让来访者大失所望,老人们对当年战斗中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记忆很模糊,掏不出他们几向话了。而要成年未成年的一个北平女学生,以她尚不娴熟的技艺弹奏了几支古琴曲,老人们却至今难以忘怀,连种种细节都能讲得出来。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结构上,汪可逾所演奏的美好音乐与二十世纪末战史编写小组到太行山根据地重访的内容相呼应,突出了汪可逾演奏古琴曲的意义,这次演奏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人们对抗战胜利的乐观与自信的体现。“那位汪姑娘怎样席地而坐,怎样将古琴架在双腿上,又怎样缓缓抬起右腕,以右手中指尖弹拨出一个空弦音。……而事实上,那个夜晚军情正是十万火急。……敌我双方作战指挥的电报讯号往返交错,在茫茫夜空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汪姑娘的古琴曲,悠悠然穿过那张炽热的电讯网,随疾风流云远远传向四方。”可见,一面写战火纷飞、电报讯号往返交错的战争局势,一面写吟通诗句、弹奏古琴的军民同乐晚会,使小说在写实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气息,更具吸引力。综上分析,本题从三方面分点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梁彦光,字修芝。父显,周荆州刺史。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甚有患政。后数岁,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徳化人,皆此类也。后数岁,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 ‎(节选自《隋史・梁彦光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B.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C.‎ ‎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D. 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史,汉武帝时始置。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职任监察。‎ B. 母忧,也作“丁内艰”,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 策试,谓以对策试士。大凡以政事、经义发问,使试士条对。策,写在简策上的试题。‎ D. 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如赠言。也指古代皇帝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如赠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梁彦光恪守孝道。梁彦光母亲去世,他因悲伤过度极度瘦弱;不久被起用任职,皇帝看了梁彦光的形貌变化后,对其感叹不已。‎ B. 梁彦光施行惠政。梁彦光任岐州刺史时,当地民风淳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第一。‎ C. 梁彦光生性执着。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不力被处罚,但他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当地豪强地痞嗤笑,但他毫不退缩。‎ D. 梁彦光重视教育。梁彦光创立学堂,招纳名儒授课;在厅堂设宴款待特别优异的学生,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2)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14. 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有什么区别?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D 12. D ‎ ‎13. (1)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 ‎(2)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 ‎ ‎14. 第一次,仁(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严政,发擿奸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臣前待罪相州”的意思是臣以前在相州获罪。句中主语是“臣”,谓语是“待罪”,状语是“相州”。所以应在“相州”之后停顿,排除A、D项。“请复为相州”的意思是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句中主语省略,谓语是“为”,宾语是“相州”。所以应在“相州”之后停顿,排除C项。句子翻译:臣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被)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在职官员及其亲属”错误,应为“故去的官员及其亲属”。‎ 故选D。‎ ‎【12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D项,“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错,由文中“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可知梁彦光让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坐到庭院中,并不是让其余成绩差的学生都坐在走廊下。‎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变诈”:“诡变多诈”;“谴”:“责备”;“坐免”:“因此被免职”;“竟”:“最终”。第二句关键点:“感悟”:“受感动而醒悟”;“训喻”:“教诲开导”;“遣”:“让……回去”;“励行”:“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卒”:“最终”。‎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执政思想上的区别。首先找到梁彦光两次到相州任职时的执政措施,然后根据他实施的具体措施概括其执政思想。第一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及居相部,如岐州法。”意思是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风俗非常质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那里,……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由此可见,梁彦光第一次到相州,采用仁政或宽政,“以静镇之”。第二次,“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意思是梁彦光刚到任,就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由此可见,梁彦光第二次到相州,采用严政,“发擿奸隐”。‎ ‎【参考译文】‎ 梁彦光,字修芝。父亲梁显,任北周邢州刺史。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西魏大统末年,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侯,也一定接照礼仪做事。初次任官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北周建立,(梁彦光)升任为舍人上士。武帝时,多次升迁后担任小驭下大夫。母亲去世(梁彦光)辞去官职,(因守孝)超过常礼悲伤过度而极度瘦弱。不久,(梁彦光)被起用任职,皇帝看到他形貌变化很大,感叹不已。宣帝即位,授任(梁彦光)为华州刺史。‎ 等到隋高祖登基,让(梁彦光)做岐州刺史,做了很多对民有利的政事。后来又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风俗非常质朴,他用宽缓平和的办法来镇守那里,全境教化得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邺都的习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梁彦光写作诗歌,说他没有治理才能。皇帝听说之后责备梁彦光,(梁彦光)最终因此被免职。一年多后,(梁彦光)又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向皇帝上书说:“臣以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被)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允许我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皇帝答应了梁彦光,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 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函谷关内,只有手エ业者、商人以及从事音乐人家移居在州府内外。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无端散布谣言,到官吏那儿告状的,名目繁多。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太行山以东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每季最后一个月召集学生,(梁彦光)亲自出题考试。特别勤奋好学、聪明有美名的学子,在厅堂设置宴席招待他们,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懶惰学业无成的,让他们坐到庭院中,摆上粗劣的饭食。于是人们都克制私欲力求上进,风俗有了很大改变。‎ 有个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双亲的礼节缺少,被堂弟告了状。梁彦光没有处罚焦通,而是把他带到州里的学校,让焦通在孔子庙观看韩伯瑜因为母亲用手杖打韩伯瑜没感到痛,(韩伯瑜)哀怜母亲力气小,所以对着母亲悲伤哭泣的塑像。焦通于是受感动而醒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教诲开导了他就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梁彦光用德行来教育、感化民众的行为,都如这样的情况。后来又过了几年,(梁彦光)死在任上。(梁彦光)被追赠为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号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霁 张祜 垂老归休意,栖栖陋巷中。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 滴幂侵檐露,虛疏入槛风。何妨一蝉嘒,自抱木兰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感叹自身年事已高,身居僻巷陋居中。使用“陋巷”典故有自我安慰意味。‎ B. 颈联把镜头转向室外,先写檐上露珠间隔滴下来;再写晚风轻拂,吹入槛中的情形。‎ C. 尾联以蝉抱木兰终其一生来自喻,从而抒发了自身高洁超脱的志向 D. 本诗为田园隐逸诗,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呈现简洁明快却又意味隽永的风格。‎ ‎16. 本诗颔联描写上富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 ‎①细节描写。颔联写室内人物活动,是主客两人在边饮酒边下棋。这里将“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这些细节组合,呈现原生态生活的质感,显得非常逼真动人;也凸显了场景枯淡至极,极富有画面感。②动静结合。“暗灯”“酒瓶空”是静态描写,前者说明室内光线昏暗,后者说明对局时间已经很长,但尚无结束的迹象;“棋子落”“残语”是动态描写,前者写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都听得清楚,后者则是主客之间偶尔发生的对话可见两人都很沉默寡语,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晚年那种“万事皆空”近似“禅定”的心态。‎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D项,“呈现简洁明快却又意味隽水的风格”分析错误,应是沉郁含蓄、意味隽永的风格。‎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颔联的内容、手法和思想情感。这道题要求考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颔联描写上的特色。考生要立足颔联内容分析,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些描写手法的表现。第三步,简析这些描写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首联,诗人感叹自身年事已高,身居僻巷陋居中。颔联,写室内人物活动,是主客两人在一边饮酒,一边下棋。颈联,描写室外之景,檐上露珠间隔滴下来,晚风轻拂,吹入槛中的情形。尾联,诗人以蝉抱木兰终其一生来自喻,抒发自己高洁超脱的志向。其中,颔联将“暗灯”“棋子落”“残语”“酒瓶空”这些细节组合,呈现室内生活的真实画面,逼真动人,富有画面感。此外,“暗灯”“酒瓶空”是静态描写,“暗灯”表明室内光线昏暗,“酒瓶空”表明主客饮酒、下棋已经很长时间了。“棋子落”“残语”是动态描写,“棋子落”,似乎能听到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残语”是说主人和客人之间偶尔发生的对话。可见两人都很沉默寡语,诗人晚年那种“万事皆空”近似“禅定”的心态都体现在“残语”二字。综上分析,本题可以从细节描写、动静结合等角度赏析其颔联的描写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清代学者方玉润评价《诗经・氓》中的语句说 ‎:“不见则忧,既见则喜,夫情之所不容己者,女殆痴于情者耳。”其中“忧”表现为“___ _”,而“喜”表现为“__ __ ”。‎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_ ___,__ 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句子是“____ ,____ 。”‎ ‎【答案】(1)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涟”“载”“岩”“倚”“暝”“覆压”,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正如① ,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逃离( )的人群,回到远方的故乡 那个空旷的天空下,一片同样空旷的田野上,一个瘦弱的男孩,( )地走着,穿过几块摇曳的稻田,穿过水边茂密的林子,路过柳条垂落的池塘,踏上一座细窄摇晃的小木桥,爬上高高的河堤,坐在大河旁,看着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 )的捕鱼盛宴,看着热闹的水面重新归于平静。白帆远去,タ阳如血,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但是② 。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 所以,我时常感思文学,正是因为文学,我才得以时时观照那个记忆中早已远去的故乡,那是我取之不尽的创作宝库,即使我不再写童年的乡村故事,那样的情怀却能奇迹般地使得故事具有再生长的可能,鲜活得几乎( )。‎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煕煕攘攘 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 B. 熙熙融融 漫不经心 五光十色 唾手可得 C. 熙熙融融 漫无目的 五风十雨 唾手可得 D. 熙煕攘攘 漫不经心 五风十雨 触手可及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8. A 19. ①“夕阳如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真切地描绘出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②“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的手法,描绘出村庄典型的画面。 ‎ ‎20. ①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②很有乐趣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煕熙融融:亲爱和睦的样子。语境说的是城市人群,强调的应是城市的人多,拥挤,使用此处应选“煕煕攘攘”。‎ 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根据语境说的是,一个瘦弱的男孩空旷的田野上走着,强调他没有具体目的地走着,所以此处应选“漫无目的”。‎ 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鮮艳,花样繁多。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根据语境“立满鱼鹰的小船如何在声韵水影中缔造……的捕鱼盛宴”,语境说的是立满鱼鹰的小船捕鱼时繁多情况,而不是说风调雨顺。所以应选“五光十色”。‎ 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唾手可得:指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根据语境“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说的是童年的生活离孩子很近,似乎可以接触到。这里强调得是距离近,而不是容易得到,所以应选“触手可及”。‎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题干要求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句子时,首先是通过语句内容正确判定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手法,最后结合语句分析使用该种修辞手法达到的效果。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如此题中的“タ阳如血”,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黄昏时分太阳西下时的状态。“映照着散落的村庄,稀疏矮小的草房子,纵横交错的水流,阡陌相连的小道,袅娜缠绕的炊烟”,运用排比,选取村庄的典型景物,描绘出一幅夕阳下的村庄优美的图画,抒发了对村庄的热爱之情。‎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第一处,结合前一句“我料想董华在写《大地知道你的童年》时一定是愉悦的”可知,第一处的补写语句的关键词是“愉悦”,而后一句“因为读着读着,我就会忘却钢筋水泥般的城市……”则是说“我”在阅读时的感受,所以暗写的句子要和前后语句之间衔接,所以此处应天写的内容是“我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第二处,前一句“童年的生活虽然贫瘠”和“但是”,可知要填写的句子与前一句构成转折关系。比如上 结合后一句“那时的孩子每日在大千世界中领略自然光影声色的变幻,日升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流转”可知:那时的孩子是快乐的。所以此处可以填写“很有乐趣”。‎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②一些城市为了提高城市美誉度,开启了城市亮化工程。③政府实施景观亮化工程的初衷也许是好的,④但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逐渐与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移,⑤存在“你亮,我比你更亮”。⑥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⑦纽约、巴黎等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夜空亮度也不如这些城市。⑧如此过度亮化,⑨不仅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而且造成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答案】第①句,介词残缺,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去掉“的”。第⑤句,缺少成分,在句号前加上“的现象”。第⑥句,中途易辙,删掉“一些城市”。第⑨句,递进关系不当,“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要互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第①句,成分残缺,缺少介词,应在“我国”的前面加上“随着”或者去掉“的”。‎ 第⑤句,成分残缺,动词“存在”缺少宾语,应在该句末添上“的现象”。‎ 第⑥句,中途易辙,“一些城市从卫星图像资料看”句子没有说完,即主语“一些城市”缺少谓语成分,可以把“一些城市”删掉。‎ 第⑨句,语序不当,“不仅……,而且……”递进关系失当,应把“不仅”与“而且”后面的内容要互换。‎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记者从全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会议获悉: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底的22.96%,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蓄积175.6亿立方米,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増长率最快的国家。五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林区改革,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累计减少3150万立方米的森林蓄积消耗,职エ收入较改革前人均増长1.48万元。目前,全国己有21个省(区、市)探索实行“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 ‎【答案】①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资源増长率位于全球第一;②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考生要在准确理解文段,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最简洁、流畅的语言加以概括。该语段讲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以及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目标。语段一共三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讲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呈不断增长的态势。围绕层意提取关监狱局是: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第二层是讲的是加快推进我国森林覆盖率的目标,即“五年来,我国加快推进林区改革,林区的森林资源实现持续恢复和稳定增长,……全国己有21个省(区、市)探索实行‘林长制’,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双赢”目标。”简言之就是“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综上,本题要保留的关键信息是两个方面: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资源増长率位于全球第一;五年来加快林区改革,部分省(区,市)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标。注意答案要简洁流畅,并有字数限制。‎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近年,电影《一代宗师》展现了中国功夫片浓浓的艺术气息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获得国内外一致好评;电视剧《延禧攻略》凸显宁静的“延禧莫兰迪”之美,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红遍大江南北。‎ ‎②2015年戛纳电影节,某女星身着东北红绿大花裙,给人强烈的眼球冲撞,惹得国人纷纷吐槽;金鸡百花奖作为中国大陆最权威的电影奖项,却每年用着毫无设计感的海报,给人廉价和粗糙的感觉。‎ ‎③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エ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谈我的审美观”座谈会上发言,分享你的审美观。‎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身份,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欣赏之眼看别人的美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欣赏之眼看别人的“美””,以此来谈谈我的审美观。‎ 舒婷说:“心境、心态的差异,犹如不同程度的光,折射在山水上,衍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看山水如此,看人亦如此,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光芒,不仅会让自己怀抱一颗宽容淡泊的心,也会让自己在欣赏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美”不是毫无原则的,而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包容的心毫不做作地、毫不谄媚地赞美。就拿段祺瑞来说,若是单纯的从政治的角度讲,在所谓的“成王败寇”的至理名言下,纵使他抗日有功,怕也弥补不了他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十分之一。但从人格魅力上,他却让人十分敬佩。自三一八惨案(并非段祺瑞下令开枪)后,他当场在受难者家属面前下跪,自疚神明,从死吃素,至死不食肉。即使是被众人唾骂的负面人物,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段祺瑞,你也许会看到他身上那隐藏的美。‎ 歌德当街而立,向王室马车脱帽致礼,贝多芬却对此嗤之以鼻。胡适受逊帝溥仪之邀,与这位十七岁的寂寞少年谈心,却被鲁迅抓住题材大家挖苦。坦白地说,歌德彬彬有礼而胡适仁爱,并非一味谄媚、奉承。所以,不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美”,而是一味挑剔、挖苦他人,这样的错误即使是贝多芬、鲁迅这样名人也难免会犯,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我见青山多妖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这正是所谓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古代的文人雅土,都是在看风景的时候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的。在欣赏别人“美”的同时,不可忘记也要回头审视自己。倘若只停留在欣赏的阶段恰似向别人的借了一样令自己目眩神迷的宝物,纵使能够把玩把玩,但终究不是自己的。我们既要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欣赏、宽容眼光看待别人的“美”,又要怀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心态去见贤思齐,学的别人的“美”,如此这样的人方能如钻石般折射出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的光芒。‎ 春秋时期,诸子百家互相竞争、互相补差而形成的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便是明证。世界上嫉妒贤能的人太多,而欣不能赏别人的人却比比皆是。我愿如钻石,赞汝之才,学汝之能,赏汝之美。‎ 如果大家都以欣赏之眼发现、欣赏别人的“美”,那么你将亲见到百合花开,感觉到暗香浮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