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2.85 KB
  • 2021-06-03 发布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作文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意大利有个女探险家独自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当她走出沙漠之后,她面对沙漠跪下来,静默良久。当有记者问她在征服沙漠后为何跪下的时候,她极为真诚地说:“我不认为我征服了沙漠,我是在感谢塔克拉玛干允许我通过。”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写作提示 ] 这则材料的关键点是女探险家的“一言一行”。“一言”是她所说的一句话,“一行”就是她“跪”的动作,这“一言一行”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微妙关系。人类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所赐予的。对于这个世界,人类不可能征服它;相反,人类需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人类才能够生生不息传承下去。 因此,写作时,我们要重点关注两个视角: ( 1 ) 敬畏自然,感恩自然。 人是自然之子,人类的发展史和现状都告诉我们,任何关于“人定胜天”的雄心壮志都是狂妄和徒劳的,人类必须自觉尊重、敬畏和遵守天道,要敬畏生灵,敬畏生命。 ( 2 ) 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当今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日益严重,究其原因,是一些人视自然为人类的征服对象,以为人类才是宇宙的主宰,自然只是听命于人的仆人。殊不知,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宽容和牺牲。我们应放弃“天人对立”的错误观念,将自己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问题 : 先人们对天地圣灵崇拜的圣洁情感渐渐为征服自然和占有资源的贪婪所取代。于是,边地茂密的草原飘起了漫漫黄沙,曾经清澈的河流泛起了污浊。人类文明的步履跨得越大,我们与自然的距离也就越远。“迟日江山丽,微风燕子斜”“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这些清丽诗句中所绘美景已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随之而来的是频率越来越高的沙尘暴、登陆越来越强的台风,还有我们越来越不想见到的各种地质灾害。 方法:面对曾经秀丽的家园所遭受的苦难,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处的关系,而不是彼此对立;应该是平等互利的关系,而不是彼此伤害。人类对自然的态度,也决定了自然对我们的态度。只有以谦卑诚恳的心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本身的规律和秩序,我们才能从自然中悟出生存发展的哲理,让我们美好的家园里遍绽幸福之花。 素材举例: 1 、提起自然,便想起了 《 诗经 》 。 《 诗经 》 中直接以草木为名或涉及草木内容的篇目,至少有 80% 以上。中国古代真正的大雅之人往往对草木情意殷殷,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有人爱菊,爱莲,爱牡丹。柳宗元被贬柳州心情很不好,还在自然中找到乐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 西游记 》 作者吴承恩,这位四百八十年前的江苏才子写到第八十六回,写了个野菜宴,一口气写了六十余种野菜,而且是真实无欺。 2. 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这苦的大自然,孕育了人们交织着各种苦痛的心灵。广袤的土地,浩瀚的海洋,辽阔的天空,了无际涯的心灵,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 适用话题:自然之苦与人生之味、人生的味道 3. 据说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植物的“精神感应”:在一株绿色生命旁边砍伐它的同类或近邻,从精密仪器的显示中可以发现它的颤抖和低微声音,像在求饶、求救。 《 聊斋志异 》 中有一故事 《 桔树 》 ,写一个小女孩与一株冬青树的情感呼应,小女孩对这株冬青爱得如痴若迷,此树也年年枝繁叶茂。后来,小女孩随父外迁,行前抱树大哭。分别之后,此树便一年枯似一年,近乎枯死。十几年后,女孩子做了夫人,随夫赴任,途径故居时直扑冬青树,此树竟奇迹般地再度枝青叶茂起来。 适用话题:自然的呼唤、自然与爱 4. 恩格斯曾说过: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等地的居民为了想要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竟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二战失败后,德国人宁肯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也没有砍掉一棵树。拥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却对每一个居民家中的树都要立法保护,甚至“全面体检”。 适用话题:家园的毁灭与重建 5.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 6.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宣帝曾制定一项保护鸟的法:“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摘巢探卵,弹射飞鸟。” 适用话题:保护自然 8. 成熟的麦子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逊;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温柔的水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教我们勤劳。 适用话题:自然中的人生哲理 话题延伸: 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已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而日益凸显。人类文明的触角延伸出的却是钢筋水泥固封的楼群,浓烟废气造成的污染,灯红酒绿培植的浮躁,物欲横流带来的贫乏。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人像现代人这样渴望新鲜清明的空气,繁茂葱翠的森林,蔚蓝夐远的天空。所以,我们要从现代文明中汲取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为人类的生存树一面恒久持续的丰碑 。 这类题材的写作,容易流于枯燥的数字堆砌和絮烦的空洞议论。要善于从已知材料中挖掘情感意蕴,让饱含情感的叙述打动阅读者的心扉;要从细节处捕捉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秘密,把握“和谐”共存的主旋律。在结构安排上,可以正反对照,古今映衬,从古典诗词中的美妙意境透析深意,与工业文明过度开掘所造成的恶果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使所思所感深彻透辟,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 结语: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物质利益的追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唯我中心”只能让人类走上“不知归”的自我毁灭之途。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各种治理污染、减少破坏措施的出台,我们终究会再看到古人曾经看到过的蓝天,感受到古人曾有过的热爱自然与美好生活的情怀。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写作提示 ] 从本则作文材料看,“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即“ 眼界 ”“到达的地方”指 人成就的高度 。前半句可以理解为:所见的范围,可以是一种见识、一种阅历、一种智慧。向外拓展引申,可以指人的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笔财富,也可以指人生的志向、目标等。 我们可以从 为什么要放开眼界 、 放开眼界有什么作用 等角度立意。结合后半句,可采用组词造句法立意,如“放开眼界,收获人生”“放开眼界,发展自我”“眼界决定境界”“眼界决定高度”等。而把“眼界”与一种观点、思想、立场联系则属偏离题意,如“坚强需要眼界”“奋斗要有眼界”等。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那一天 / 我不得已上路 / 为不安分的心 / 为自尊的生存 / 为自我的证明 /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 在路上 , 用我心灵的呼声 / 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 /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 在路上,只为温暖我的人 这是 《 在路上 》 的歌词,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写作提示 ] ( 1 ) 探讨人生总是在路上的原因 。论述人生为什么总是在路上,歌词中提供了几种回答,即“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为伴着我的人”“为温暖我的人”及考生自身的原因等,每一种回答都可以是一种立意。 ( 2 ) 怎样在路上行走? 根据歌词“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可立意“在人生路上行走要忍受艰辛,要坚定不移,要勇敢面对困境”等。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或许只有在离得最远的日子 才能把曾经走过的那段时光 看得最真切最清楚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写作提示 ] 这是一道以现代哲理诗为材料的作文题,诗歌类型的材料作文要注意抓住诗句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整体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 ( 1 )从认知的局限性角度写当局者迷; ( 2 )从认知的成长性角度写成熟需要时间; ( 3 )从认知的预见性角度写人生当有远见。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 / 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 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 / 不气馁 / 有召唤 / 爱自由 请根据你对这首小诗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 [ 写作提示 ] 这则材料侧重于个人对心灵力量的挖掘,需要人文关怀与精神高度。 立意: ( 1 )写自己如何发动一场心灵之战,以实现个人的理想。 ( 2 )写古今中外伟人如何“活得像一支队伍”,成就自己伟大的人生,也成就了人类历史的辉煌。 ( 3 )综合上述两点写作。 伟人毛泽东曾言“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让心灵丰富完善提升壮大,让心灵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发展与成长。   “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这是作为心灵主体的人的行为。林清玄曾言:“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所以,如果要使你的生命、外表、气质变得更好,你的心就要美,你的情就要深,文学正好是容易进入的途径。”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旨在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活出自己的精气神,建构积极的生活方式,追求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就像伟人毛泽东的那句话一样,“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而这个精神是阳光的,它向社会输送了巨大的正能量,让我们成为了世界的光,让我们能够离我们自己的中国梦更进一步。   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 人生之路,注定孤独,没有人可以陪我们走到永远。我,只有一个人,但我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我的心灵招兵买马。我还是我,但我不会再孤独。       (简洁的开头,开宗明义,直入主题。) 孙中山先生有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坚持,在失败中不气馁,于国、于人皆大有裨益。于国,我看见了千百年来有多少像岳飞、谭嗣同那样的志士仁人为复兴泱泱中华,抛头颅、洒热血,虽屡战屡败,但屡败屡战,毫不气馁。终复我民族新貌;于人,我看到了那么多的学者潜心专研,方推动科技文化等诸多事业的发展,我看到“网球一姐”李娜在成功背后的坚持;再看身边,坚持,就是考试失利的不气馁,相信埋头苦学终有成! (引言和事例紧扣论点,游刃有余。) 于是,我想,一个人若要活得像一支队伍,队伍中必不可缺少这一员猛将:坚持! (例后作结,第一个论述层次水到渠成。) 一支队伍若要招兵买马,当有威望。威望源于何处?道德。一支队伍,当以德待人!    谚语有言:“人而无德,生而何益?”确实如此。道德,是人之根本。但反观社会,从一直困扰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到“小悦悦”事件,再到“杀人狂魔”周重华 …… 还有许多令人诧异之后不得不深思的事情,让我们不得不审视德育的倒退。“道之不存,德将焉附?”所幸,我们也看到许多“最美”人物传递的正能量,虽小,却足以温暖人心,召唤道德的回归。    于是,我想我的队伍中当有一员统帅,名唤“道德”。有了道德,这支队伍方能有召唤之力。      (结构与第一层次相同,语句却有变化,活泼灵动。) 一支队伍,还要有军师。我想,他就像诸葛孔明,淡泊、宁静,宠辱不惊,有大智,却藏而不露。我的军队,当有这样的军师,这样平静的心境,这般自由的心绪,方能引领我的心。但我想,这还不够,顾城说:“人要活着,并且干净。”干净,我要活着,并且干净。 三毛说:“我想成为一棵树,站成永恒,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静中黑暗,一半沐浴阳光。”三毛也确实做到了,她像一棵树,扎根于撒哈拉沙漠,守着她的丈夫,在年轮里刻下她的故事。她是一个奇女子,她不愿受束缚,她爱这样的生活。在她的心里,也一定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里有坚守,有道德,有淡泊,有宁静。或许,你会不同意她的淡泊,但那种不顾世间纷扰,只守一树的坚持,却让人动容。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世间有多种选择,便有多种道路。但无论哪一条路,若想成功,便需要你心中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虽一个人,心灵却有一支强大的队伍,有坚守,有道德,有从容,并且干净。我还在为我的心灵招兵买马,下一位,是谁? (巧妙地以设问作结,含蓄隽永,引人深思) 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 —— 德国谚语 怀疑中我常常处于迷失的状态,幸亏思考最终让我发现“我是真实的”,我思故我在。 —— 笛卡尔 怀疑 并思考着 德国 有句谚语,“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同时,笛卡尔也声称“我思故我在”。这几句话告诉我们, 思考与怀疑不应该孤立存在,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思考的怀疑会让人陷入否定一切的虚无。 中国古代文化喜欢讽刺某些人的“疑心病”:智子疑邻,杞人忧天,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都是讽刺了某些人的庸人自扰、暗鬼心生。古人否定盲目怀疑由此可见一斑。 而 现代社会的我们似乎陷入了怀疑一切、否定一些的泥沼。 我们 调侃英雄,尽情消解着他们的崇高。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被编成各种搞笑段子在网上传播。在段子里,董存瑞也是个受害者,是被狡猾班长给忽悠了。他的英勇献身事迹本身就是个笑话。 我们 不相信一切善举。任何组织、基金会、个人的募捐和行善都会被部分人高度怀疑,怀疑他们的另有动机、别有居心,怀疑他们是高调作秀。 我们 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每一个官方解释,我们怀疑任何一个取得成就的女演员背后都有着潜规则,怀疑任何一位商人的原始积累过程都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怀疑每一位跌倒的老人都是在“碰瓷” …… 于是乎 ,秦火火说温州动车事件中外遇难旅客赔偿标准不一致,有人信了,说雷锋一直拿着高薪,生活奢侈无度,有人信了,说张海迪拥有德国国籍,励志故事纯属捏造,有人也信了 …… 然而,没有思考的怀疑只能破除假象,但无法构建新的社会诚信。 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却不懂得用思考重新建构,是对真善美的极大伤害,是对人性良知的残酷扼杀,它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扰乱了人的价值观,让人陷入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迷茫和虚无中。 正 因为怀疑本身并不是认识的终极目标, 我们还需要通过思考对怀疑的对象进行审视和重新建构。 哥白尼 怀疑“地心说”,由此思考进而提出“日心说”;马克思怀疑资本主义理论,在不断地思考中创立了共产主义体系 …… 各种创造都因怀疑而起,由思考而生,怀疑之后的反复思考、反复论证会让我们发现真相,寻找到普遍真理。 没有怀疑精神的人,难以开启思考的大门,参悟此间的真谛。同样,没有理性思考而怀疑一切的人,就像漂浮无定的蓬草般孤立而无根基。让怀疑和理性思考伴我们而行,让虚假随着时光的流逝与我们相远,让真正美好的事物永远留驻我们内心! 以“游丝”“羽毛”“水沫”“烟”等为题材,做一篇关于“ 轻 ”的作文。必修二 62 轻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有时候“轻”的力量比“重”的力量还要大。很多时候, “ 轻”所包含的东西绝不比“重”所包含的东西微薄。( 定义、主旨 ) 钟表的指针,细若游丝,不可谓不轻,却是钟表最精密的构件之一,它们左右着仪器的准确度,凝聚着技术人员的心血。 轻的表象掩盖不了重的内涵。 羽毛轻盈,大鹏展翅,却支撑着鸟类的翱翔,承载着人类上天的梦想;鹅毛飘舞,千里相送,却沟通着人们的友谊,书写着动人的故事。 柳絮如绒,随风飘荡,却传播着浓浓的春意,渲染着离别的感伤;炊烟袅袅,无声无息,却讲述乡村的祥和,催生着游子的乡愁。 每一种“轻”的背后,似乎都有着并不轻盈的重量,不仅如此,有的时候“轻”甚至是一种智慧,一种心态,一种生存哲学,它的背后深藏着难以诠释的奥秘。 ( 由此及彼,由实到虚,从材料说开去 …… ) “自轻自贱”,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刘姥姥、阿 Q 的精神胜利法) 轻装上阵,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精神包袱,学会减压) 看轻名利,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看轻自己, 才不会自视甚高,才能准确定位。 看轻挫败 ,才不会被困难吓倒,才能勇往直前。 看轻结果, 才不会汲汲于功名,才能欣赏到过程的美好。 思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作文 世界上有些东西看得见,有些看不见,它们的关系很奇妙,花草树木看得见,春天看不见;水果蔬菜看得见,营养看不见;书信问候看得见,思念看不见;嫁妆婚礼看得见,爱情看不见;论文文凭看得见,水平看见 ··· 看得见的东西往往不可少,看不见的东西更重要。 请你根据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 1 、“看得见”很“看不见”二者的辩证关系 :物质的与精神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形式的与本质的统一。“看得见”是“看不见”的外在形式,“看不见”通过“看得见”来体现。既要指出看得见的,又要指出看不见的,防止割裂二者的关系,将二者统一在同一事物中,例如:汶川地震,看得见的是废墟,看不见的是民族精神。 2 、 “看不见的东西更重要” :精神远比物质重要,内在的本质的远比外在的形式重要。看花草树木时感受暖暖的春意,吃水果蔬菜时要注意营养,只要有爱情,则不必看中婚礼的隆重,当今社会取得文凭的同时更要有正真的水平。也就是说“看不见”的精神的内在的本质的是我们真正应该具备和追求的。 跟吃有关的词语如何描写人物形象 通过食物的外部形状描写人物 : 鸭蛋脸、杏仁眼、樱桃嘴、瓜子脸、蒜头鼻、软面团、菜包子、闷葫芦、老油条、豆芽菜、空心萝卜、三块豆腐高 通过食物的属性描写人物: 小辣椒、醋坛子、辣妹子、酸溜溜、穷酸(姜是老的辣、富得流油、长得不甜) 通过吃东西的动作状态来描写人物 : 嚼舌、揩油水、眼馋、噎人、啃书本、捞油水、咬文嚼字、垂涎三尺、囫囵吐枣、生吞活剥、大饱眼福、饱经风霜、吃饱了撑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