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50 KB
  • 2021-06-03 发布

专题20 虚词(古诗文阅读)-2019年高考语文辅导之考点讲解与真题分析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讲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 ‎“常见文言虚词”指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主要是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考查常常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句子中字形相同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和用法不同,我们在理解文言虚词的时候,也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主要有以下方法:‎ 一、语境推断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用“焉”作例子来说明。诸如,“圣心备焉。”(荀子《劝学》)这句中的“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蒲松龄《促织》)其语境是一只“青麻头”(蟋蟀)藏匿在“针针丛棘”之中。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此”。“伏焉”即“伏在那里”。“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这句中的“焉”用在疑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断“焉”是疑问代词,可译为“何、哪里”。‎ 二、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比如“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再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助词,如“其李广将军之谓乎”;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荆轲)破璧”,用在名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助词,如“尔其(语气助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 ‎   三、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例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   四、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来推断。比如,‎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不作句子成份,只表反问语气,因此应该是助词。再如“相如因持璧却立。”考察语法结构,主语是“相如”,进一步考察 “持璧却立” 不会是连动结构,作谓语,由此可见,句中“因”应解释为“于是、就”。‎ ‎   五、代入检验法。将判断出来的意义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为承接,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为转折,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说明判断不准。‎ 六、关注词性法。要关注词性差异,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常见虚词共有18个,数量上并不算多,但因为用法纷繁,学起来并不容易,更主要的是,有些虚词的使用只在词性上存在细微的差别,意思都完全一样,稍不留心,便会做出错误的判断,而另一方面,越是有难度的地方越能够体现能力,故此又它们一直是各级、各类考试命题者青睐的内容,屡考不衰,大家务必加以重视。下面举两个例子作进一步说明。先看“以”。它在解释成“因为”的时候,词性上会有作介词与作连词的区别,如果对此不察,便很容易犯错。“以”做介词连接词或短语,一般放在句中,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作连词则连接整个句子,一般放在句子的开头,如:“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再看“与”。它在解释为“和”时也有介词与连词的不同,并且这两种用法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经常会难倒考生。一般来说,“与”作连词时,其连接的两个成分之间可以调换位置而不影响句意的表达,作介词则前后内容不能调换,否则句意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表达。请看下面两句话:“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一句陈述的重点是“沛公”,前后的句子成分不能互换,因此“与”作介词;后一句从“相”(互相)可以看出,说的是秦国君臣这个整体,“秦王”与“群臣”孰先孰后关系都不大,因此“与”在此处作连词。此外还有“何”解释为“为什么”时有作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的不同,“其”翻译为“还是”的时候有“副词,表祈使语气”和“连词,表选择关系”的区分,大家可以结合具体的用例细加辨别,限于篇幅,这里就不赘述了。‎ ‎  七、把握位置法。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譬如“也”,在句中基本都是作助词,用来舒缓语气,表示停顿,如:“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而在句末则常用来表判断、陈述或祈使,偶尔表疑问或反诘,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表判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表疑问)“吾其还也。”(表祈使)“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表感叹)再如“乎”‎ ‎,在句中多作介词、音节助词或者形容词词尾,在句末多作语气词,表疑问、反问、商量、感叹等。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嗟乎!燕雀安知鸣鸣之志哉?(3)等死,死国可乎?(4)王候将相宁有种乎?(5)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其中(1)(5)句的“乎”位于句中,那句末用法就不必去考虑,根据语境,前一句在形容词“恢恢”的后面,显然作词尾,后一句则作介词用,相当于“于”(在)。同样地,(2)(3)(4)句的“乎”位于句末,则句中的各种用法也可以暂时忽略,结合语境判断,第2句表感叹语气,第3句表疑问语气,第4句表反问语气。‎ ‎  八、理解本质法。要理解虚词用法的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下面以“之”字为例略作说明。这个虚词有种“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无论是在课文中还是在试卷上都经常会遇到,但是很多同学对这个概念却不甚了了,做题基本凭直觉,准确率自然不会高。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一个句子的核心要素是主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和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具备了这两个要素,它便可以不依靠别的成分而独立存在,表达较完整的意思了,但有时候,为了使句子的内涵更加丰富,必须在原先比较简单的主谓短语上添加相应的成分。如此一来,这个主谓短语就由独立句变成了长句中的一个部分,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在它们中间加个“之”就是使之不能成为独立的、完整的句子,故名曰“取消句子独立性”。请看下面的语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例(1)中的“师道不传”(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被传承下来)本是可以独立成句的主谓短语,但在这里,它只以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主语)而存在,因此,必须在主语“师道”和谓语“不传”之间加一个“之”,这样,它就不能独立存在了,后面的“人之无惑”亦然;例(2)同样如此,因为“子牧羊何所用哉”(您放这些羊有什么用呢)在整句话中作“不知”的宾语,所以在“子”和“牧羊”间加了“之”字;例(3)和例(4)的前半句似乎独立了,但它们只是复句(前者是因果关系,后者是假设关系)的组成部分(分句),必须依赖后半句才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客”与“美我”、“父母”与“爱子”之间也一定要加入“之”。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再做此类题目就不会出错了。此外,“而”在作连词表示修饰和表示承接的本质差异在哪里?怎样准确区分“焉”的兼词用法和句末语气词用法?“之”在作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标志时形式上有何异同?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此都要作细致的思考。‎ ‎  九、结合语意法。要结合具体语意理解虚词。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意,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比如2014年浙江卷有道考查“者”用法的虚词题“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若仅根据形式上虚词位置相同、句子结构相近来判断,便很容易得出它与试卷给的课内参考句“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中“者”的用法相同的结论。实际上仔细阅读原文就会发现,这并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应该是下文“皆贺之曰”的主语部分,“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起到修饰主语“乡人”‎ 的作用,这样一来便可以判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与“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中“者”表“……的人”并不相同。‎ ‎  十、联系课文法。联系课文的虚词是高考不可或缺的。虚词题考查的基本方式是将试卷阅读语段中的句子和必修课本中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异同,对于必修课本中的虚词,我们一方面要尽量做到全面掌握,因为课内文言文大多数篇目都是要求背诵的,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所含虚词用法特殊而课文语例又较少句子,并加以牢记,如“之”在作定语后置标志和宾语前置标志的用法时,课内分别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前者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后者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此外,对试卷考频较高的一些课内语句务必准确理解,如《师说》中的“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这一句,在考查“于”和“则”的用法时便经常会出现,应该特别留心,能如此,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真题分析】‎ 一、(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②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 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 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B ‎ 二、(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答案】C 三、(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B 四.(2012年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松江府 通判许君传 ‎[清]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字仑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不可伸,遂发愤以卒。君抱痛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松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有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徒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遂发愤以卒 木欣欣以向荣 ‎ B.填淤则舟楫不通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月出于东山之上 ‎ D. 既为方伯所知 秦王为赵王击缶 ‎【答案】A 五、(2012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与薛寿鱼书①                                   ‎ ‎【清】袁牧 ‎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奕,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人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扶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逮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②若:和,同。③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④夭札:因病而早死。⑤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⑥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⑦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 使工以药淬之 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盖将其变者而观之 D.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答案】B ‎【模拟考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鲜。《记》曰:“甘受和,白受采。”鲜即甘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人向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 至于笋之一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甘,甘味入笋,则不见其甘,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去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 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甘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庖人之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去,每作一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擅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李渔《闲情偶记·卷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 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 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 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鲜即甘之所从出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何足比肩 其间旦暮闻何物?‎ C.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莫过于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 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 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 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 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答案】‎ ‎1. C ‎ ‎2. D ‎ ‎3. B ‎ ‎4. (1)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2)(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 ‎5. 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解析】‎ 参考译文:‎ 要讲到蔬菜的美味,就是清淡、干净、芳香、松脆这几样。人们不知蔬菜的美味是在肉食之上,可以用鲜这个字来形容。《礼记》上说:“甘受和,白受采。”鲜是甘美的来源。这种享受,只有山里的和尚、野外的人家和那些亲自种植的人才能够得到,城市里向菜贩子购买蔬菜的人,是享受不到的。但是别的蔬菜,不管是城市还是山林,只要住所旁边有菜圃的人家都可以种,随时摘随时吃,也可以享受这种乐趣。‎ 至于笋这种东西,好的就只能是生长在山林,城市里出产的,再怎么芳香鲜美,都只是笋的次品。这是蔬菜中味道最好的,肥羊乳猪,怎能相比?只要笋和肉同锅煮,合盛在一个盆里,人们都只吃笋而留下肉,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笋比肉更可贵。在市场上买的尚且如此,何况山里刚刚挖出来的呢?‎ 吃笋的方法有很多种'不能记录周全,周两句话概括:“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吃斋的人如果在煮笋的时候拌上别的东西,再调上香油,那些东西的味道会把笋的鲜味夺走,笋的真正美味就失去了.正确的做法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最美好的东西适宜单独做,笋就是这样.用来和肉食—‎ 起煮时,牛羊鸡鸭等都不合适,惟独猪肉合适,还特别适宜和肥肉一起煮。不要肥肉的爬腻,而要肥肉的甘,甘味被笋吸入,而后感觉不到这种甘,只觉得鲜到了极点。快煮熟时,肥肉都要去掉,汤也不要多留,只留下一半,再加上清汤。调味的作料,只用醋和酒。这是烧制荤笋的大致方法。笋这种东西,不管单独吃还是合煮都能表现出美味,而且食物中不论荤的素的,都可以用来作笋的调和物。 ‎ 蔬菜中的笋就像中药中的甘草一样,都是必需的东西,含有这种东西的食物都会很鲜,只是不用渣滓,而用汁液。会做菜的厨师,只要有煮笋的汤,就留着,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吃的人只是觉得很鲜,而不知道鲜的原因在于笋。《本草》中记载的多种食物,对人有好处的不一定可口,可口的不一定对人有好处,想要两全其美,没有比笋更好的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他)却不知道(竹这种)能够医治庸俗的东西,也能够医治瘦弱,只是有已成竹和未成竹的区分罢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妄 心 ‎(明)江盈科 ‎ 见卵求夜,庄周以为早计,及观恒人之情,更有早计于庄周者。‎ ‎ 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牸所生者,又复生牸,三年可得百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举责,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 ‎ 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夫怒,挞其妻。乃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历数自鸡卵起,至小妻止。官司曰:“尔家当尚未说完。”其人曰:“完矣。”官曰:“尔小妻生子读书,登科出仕,取富贵,独不入算耶?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命烹之。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官司笑而释之。‎ ‎ 噫!兹人之计利,贪心也;其妻之毁卵,妒心也:总之皆妄心也。知其为妄,泊然无嗜,颓然无起,即见在者,且属诸幻,况未来乎?嘻!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 ‎【注释】①伏鸡:正在孵卵的鸡。②牸(zì):母牛。‎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邻人伏鸡乳之 乳:孵化 ‎ B. 吾持此金举责 责:责任 C. 夫怒,挞其妻 挞:毒打 ‎ D. 第除祸欲早耳 第:只是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与妻计曰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我乃与尔优游以终余年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C. 败何状 开国何茫然 D. 且属诸幻 臣死且不避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某“市人”毫不考虑客观条件地计算自己的财产——一个鸡蛋以几何级数式地增加,正如庄子曾批评的“见卵求夜”者一样急于求成。‎ B. 文中的“官司”是一个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秉公执法的官员,在接到“市人”的申诉之后,深为丈夫偌大家产毁于妻子一拳而痛心,准备严厉惩治妻子。‎ C. 文章写的丈夫的贪心和妻子的妒心,都属于“妄心”,行文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颇具小说之制。‎ D. 江盈科用这一笑话不仅讥笑“算鸡卵之人”,更是要劝诫世人不要心存非份之想,最好淡泊无欲。作者的机智深刻,发人深思。‎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望者,独一算鸡卵之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 ‎1. B ‎ ‎2. C ‎ ‎3. B ‎ ‎4. (1)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 ‎(2)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份(的东西)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计鸡蛋的人吗! ‎ ‎5.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解析】‎ 参考译文:‎ 看到鸡蛋就想公鸡能打鸣报时,庄子认为这是过早打算了;等到看到一般人的情况,更有比庄子所讲的打算早的人。‎ 在市场上有一个特别贫穷的人,吃过早饭不知道晚饭还有没有。有一天偶然拣到了一个鸡蛋,特别高兴得去告诉他的妻子说:“我们有家当了!”妻子问他在哪里,这人拿着鸡蛋给妻子看,说:“这就是,只是需 要十年之后,我们就完备家当了。”然后就与妻子计划说:“我拿着这个鸡蛋,去管邻居借一只鸡,抚养它。等到这鸡的雏长大了,我们在里面取一只母鸡。拿回来生蛋,一个月可以获得15只鸡。两年之内,鸡长大了又生小鸡,可以得到三百只鸡,能够换来十个金子。然后拿金子买5头母牛,母牛又生母牛,三年可得到25头牛,母牛生的牛,又再生母牛,三年之中可以换三百个金子了。我拿着金子放债,三年之中可得500金。拿其中的三分之二买田地和宅院,剩下的三分之一买仆人和小妾,我与你就非常可以清闲地过剩下的日子,那是多快乐的一件事啊!” 他的妻子听他说要买小妾,博然大怒,用手把鸡蛋打碎了,说:“不能留下祸种。”这人非常愤怒的鞭打了妻子一顿,然后带到衙门见官,说:“败坏我的家产的人,就 是这个混蛋妇人,请官吏判她死罪。”官吏问他家财在哪里,破败成什么样了。这人于是从鸡蛋讲起,讲到买小妾为止。官吏听完说道:“你的家当还没有说完。”那个说:“说完了。”“你的小老婆又生下儿子,儿子读书,考中功名出去做官,取得荣华富贵,难道不计算进去了吗?这么多家当竟然被这妇人一拳打毁了,真是可恶,该杀啊!”于是下令烹死妇人。这妇人号叫着说:“我丈夫所说的都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就要烹死我啊?”官吏说:“你丈夫说要买小妾也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妇人说:‎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祛除祸患要趁早啊!”官吏闻言大笑着释放了她。‎ 啊,这个的算计利益 是贪心,他的妻子打碎鸡蛋是忌妒心。总之,都是虚妄之心。知道它是虚妄的,就淡泊对待不要奢望,安然寂静不动心,就是眼前看得见的,尚且属于虚幻,更何况未来呢!啊!世界上那些妄想早早打算,希望得到非份(财产)的人,难道仅仅是这个算鸡蛋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