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选自《人民文摘》)
1. 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B. 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 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 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 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 世界文化可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 中国人性情化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 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 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D. 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说“向来追求”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似乎也最追求”。对于文中信息的筛选,一定要认真比对,巧辩真伪。尤其是在直接筛选人物性格的信息句时,就更要求在阅读时把握与之相关的信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分不清彼此”错。原文说的是“并不严格区分两者”。“分不清彼此”并不等同于“并不严格区分彼此”。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强加因果,原文是“性情乃是自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致、更加深刻。、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将今年春节假期中国电影票房推升至58.4亿元的新高度,观影人次达1.3亿。据国家电影局的初步统计,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
被誉为大陆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改编自“雨果奖”得主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带地球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春节档期叫好又叫座,短短5天,票房逾14亿元。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流浪地球》一上映便在豆瓣网拿下8.4的高分,影院排片率从第四逆袭到第一。猫眼专业版对《流浪地球》的票房预测是人民币53.34亿元。
(摘编自《第一财经日报》)
材料二:
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
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往前追溯20年,中国科幻文学因缺乏好作品,一直不被外界熟知,最顶尖的作品在国外最多也只有几千本销量。因此当刘慈欣的《三体》获得“雨果奖”并在海外热销时,人们将其称为中国科幻文学的转折点。而《三体》同样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王晋康、刘慈欣等科幻作家的作品版权被诸多投资方争抢。但王晋康却认为,这把火似乎烧得有点虚热:“《流浪地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但我们不能忽略它作为一部硬核科幻的不完美。无论是祖孙三代矛盾逻辑的不流畅、剧本上的科学硬伤,还是演技上的不足,目前想打动外国人,还是有一定困难。”
王晋康认同中国科幻电影已走入元年,但在他看来,这其实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即便《流浪地球》失败,中国科幻电影发展最迟也只再延迟五年。而《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的是让资本更早地涌入,科幻作家有了培育的土壤,即便后续跟风的科幻电影失败,也不会让中国科幻热再次断流。“中国与美国科幻电影之间,是工业化的差距。美国领先中国不止十年。科幻电影烧钱,同样需要烧时间。”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
(摘编自《新京报》:《王晋康:美国科幻片领先中国不止十年》)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流浪地球》表面上描绘末世的凄凉景象,骨子里却含着积极的正能量。影片传播了“命运共同体”、集体主义精神等中国特色价值观,这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截然不同。
美国《纽约时报》称,这是中国即将推出的一系列大制作科幻电影中的一部,这类电影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投资上,都是中国大多数制作人目前还无法企及的。《流浪地球》与嫦娥四号着陆在时间上的“巧合”,让人联想到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的时代背景。
《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应该说,相对影视经典、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还有一些差距。我们要既看到长处也看到短板,既不捧杀也不棒杀,才能激励文化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摘编自《参考消息》)
材料四:
在航天科技硬实力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的时候,体现我国软实力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隆重上映,让戏内情景与戏外现实交相辉映。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都一直是很有影响的题材,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与多部影片同场竞技时脱颖而出,好评如潮,仅仅正月初一单日票房就超过14亿元,实现精彩逆袭。
B. 从材料二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巨大发展,乐观地估计,中国科幻电影在十年之内就能比肩美国。
C. 过去20年中国科幻文学很少被外界关注,刘慈欣的《三体》使中国科幻文学发生转折,并令中国迅速进入科幻电影时代。
D. 《流浪地球》传播的向往家园、眷恋故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与美国科幻片标榜的个人英雄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档国产电影票房与观影人次的增长,既反映出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也说明了中国科幻电影取得的初步成就。
B. 中国电影要想继续走创新道路,就需要在坚持文化传统的同时,多面向未来思考,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
C.
《流浪地球》中人类到太阳系外寻找新家园与中国航天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交相辉映,让人联想到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D. 电影《流浪地球》虽然在剧本内容、科学设定、人物表演等方面存在着令人遗憾的瑕疵,但是总体质量还是被认可的。
6. 电影《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时代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综合材料内容概括说明。
【答案】4. C 5. B
6. ①电影(文化)发展: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②国家形象展示: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③文化精神展现:突破了中国电影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扩大范围,原文“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熊出没·原始时代》等多部影片同场竞技……仅正月初一的单日票房就高达14.43亿元”注意主语是几部电影,是几部电影的共同票房,不是单单《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的票房。B项原文“而谈及何时中国科幻电影可以与美国并称“双雄”,王晋康坦言,是早晚的事,但保守估计仍需十年”注意是“保守估计”,不是“乐观估计”,曲解原文。D项“向往家园、眷恋故土”不是影片的核心价值观。原文“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是电影里面体现的中国元素。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B项“少涉及穿越、幻想等尚古题材。”曲解原文。原文“即便不少幻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过去穿越,向古代穿越,总是缺少一些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只是对现状的客观叙述,并未就尚古题材表明观点、态度。只是强调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整合能力。一样遵循阅读题答案在原文中的原则。考生需审好题,带着问题筛选答案。材料二“国内票房突破40亿,电影《流浪地球》“黑马式”突围让市场预言: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来了。”、“中国科幻经过几十年艰难发展,培养出刘慈欣等科幻名家,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更是中国科幻文学界的扛鼎者。”可以看出为中国科幻作家的培育提供了土壤,促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材料三“《人民日报》刊文称,在电影《流浪地球》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可知它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提供了独特视角。材料四“这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家不断培育电影新的人才、技术、市场等力量所产生的令人欣喜的成果。如此视觉奇观式的庞大制作凸显了这些年我国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可知凸显了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电影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电影的时空观,展现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可以直接摘录作为文化精神方面的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桥(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隔断。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选自《金山》2015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 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C. 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惜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D. 小说通过描述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8. 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断桥“行文,“断桥”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②展示人物形象。全文通过断桥,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③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效果上,新颖别致,激发读者的阅读想象和兴趣。④暗示主题。主旨上,赋予断桥象征意义,也深化了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
9. ①深谋远虑: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②宽宏大量: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③正直无私: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不正确。从全文来看,他们的立场和心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本题题目是“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分析标题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课文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题,从文章的主题表达、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展开分析。比如:“断桥”作为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情节集中紧凑。面对断桥,众人不同的表现塑造了书记、主任和村民的不同形象。赋予断桥象征意义,深化主题:河上断桥易修,心中断桥难修。还可从读者感受角度分析,以“断桥”为标题,新颖别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对于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题目,要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本题分析郭支书性格,抓住郭支书言行分析即可。比如抓住郭支书面对风言风语不为所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事;关心群众困难,动员儿子出钱修桥,汛期后主动辞职;汛前关注古桥,汛期早作安排,修桥计划周密来分析其性格特征。
【点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
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人也。祖神念,梁左卫将军。父僧辩,太尉。颁少俶傥,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颁质于荆州,遇元帝为周师所陷,颁因入关。闻其父为陈武帝所杀,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至服阙 ,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周明帝嘉之,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开皇初,以平蛮功,加开府,封蛇丘县公。献取陈之策,上览而异之,召与相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及大举伐陈,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力战被伤,恐不堪复斗,悲感呜咽。夜中因睡,梦有人授药,比寤而创不痛,时人以为孝感。
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其间壮士或问颁曰:“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仇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
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诸人请具锹锸,一旦皆萃。于是夜发其陵,剖棺,见陈武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既而自缚,归罪于晋王。王表其状,高祖曰:“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舍而不问。有司 录其战功,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颁固辞曰:“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高祖从之。
拜代州刺史,甚有惠政。母忧 去职。后为齐州刺史,卒官,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隋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B. 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C. 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D. 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B. 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 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D. 母忧,是指古代以孝治天下,令母亲忧伤,就是不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颁有至孝之心。他听说父亲被杀害,号哭哀痛几乎气绝,丧期满后,经常穿布衣吃素食,在草垫上睡觉。
B. 王颁得到皇帝的赏识。周明帝征召他授予左侍上士,后来升迁担任汉中太守,开皇初年,凭借平定南蛮的功劳,被封为蛇丘县公。
C. 王颁一意报父仇。陈灭亡后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挖掘陈霸先的坟墓,打开棺材焚烧了他的尸骨。
D. 王颁谦逊有礼。灭陈后有司记录他的战功,准备封赏王颁,而王颁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于是坚决推辞掉了所加给的官职和赏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陈灭,颁密召父时士卒,得千馀人,对之涕泣。
(2)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一千多人,对着他们哭泣。
(2)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作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恐一宵发掘”不能断开,排除A.C;“事乃彰露”不能断开,排除D。)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恐一宵发掘”和“事乃彰露”不能断开。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表述有误,应为“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本是为了私情,不是为了国家,所以才推辞。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及”“密”、“泣涕”“以”“罪”。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及”“密”、“泣涕”“以”“罪”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判断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王颁,字景彦,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做过太尉。王颁年少时就卓异不凡,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获杀害,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听到父亲被陈武帝所杀的消息,王颁号泣晕倒,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来,一直痛哭难止,整个人都消瘦不堪。服丧期间,一直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睡干草铺的床。周明帝赞赏他,召他做左侍上士,后来又升为汉中太守,不久被拜仪同三司。开皇初年,他因为平蛮族有功,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为蛇丘县公。王颁献上攻取陈国的计策,皇上看了很惊异,召他相见,交谈后王颁悲泣哽咽,皇上也为之动容。等到朝廷大举讨伐陈国时,王颁亲自请求随行,带着数百士卒,跟随韩擒虎先锋军趁夜渡过长江。王颁奋勇作战受了伤,担心不能继续战斗,悲伤哭泣。夜里睡着了,在睡梦中有人给他药物疗伤,等到醒来伤口就不疼了,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神明。
等到陈国被消灭,王颁秘密召集父亲的部下,找到1000多人,对着他们哭泣。士卒中有壮士问他说:“郎君来攻破陈国,覆灭了他的江山,已经报仇雪耻了,却还悲伤不已,难道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亲手杀了他吗?那就请挖开他的坟墓,砍断他的棺材,烧掉他的遗骨,也可以表示你的孝心了。”王颁听后向说话的人磕头拜谢,额头上鲜血淋漓,他回答道:“陈霸先身为帝王,他的坟墓很大,只怕一夜挖掘,挖不出他的尸骨,等到了明天,事情就败露了,这可怎么办呢?”众人就准备锹铲工具,很快就聚齐了。就这样趁夜挖开了陈武帝的陵墓,打开了棺椁,看到陈武帝须发都还没有掉落,根部都长在骨头中。王颁就烧了他的尸骨,取了骨灰放在水中,喝了下去。
接着王颁叫人把自己绑了起来,回去向晋王请罪。晋王上报了这件事,高祖皇帝说:“我凭借仁义平定陈国,王颁所做所为,也是孝义之道啊,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就将此事放下,不再问罪王颁。有关部门记录了王颁的战功,应该加封他为柱国,并奖赏他五千匹锦缎。王颁坚决地推辞说:“我借着国家的威能力量,才得以报仇雪耻,本来就有私心,不是全为国家,因此要加封给我的官位赏赐,我都不敢接受。”高祖皇帝就按他的请求收回了封赏。王颁被拜为代州刺史,政事都治理得很得当,直到因为母亲去世而去职。后来王颁又任齐州刺史,在任职期间去世了,死时五十二岁。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捣衣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叙事,叙写诗人的行迹,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15. 诗歌后四句诗人抒发了思归之情,是如何抒发的?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虚实结合。诗人想象着总有一天会挂帆返家,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然现实总归是残酷的,他甚至不知道故园池台的状况,这更见诗人思乡而不得归之苦。
②对比(或反衬)。以他人之团圆美好和自己孤苦一人形成对比,以想象中的归家团聚之乐和现实漂泊孤单形成对比,反差鲜明,更见其思乡之切之悲。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诗的前四句重在叙事”错,前四句重在写景,而不是叙事。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题干问的是“诗歌后四句诗人抒发了思归之情,是如何抒发的?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是对艺术手法的考查,可从反衬、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等角度分析。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主要运用了反衬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点睛】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知识补充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原因是他们年龄差不多,学识相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山村春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答案】 (1).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 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箫鼓追随春社近 (6). 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矣”“参省”“羞”“谀”“箫”“简”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新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惨痛的学术冤案。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幅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国敬重;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_________。一种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视之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接纳,认识。
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曹雪芹愤世疾俗,_________。未来的先知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法制越来越健全规范。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要恪守真理,仍需要 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 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17.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预见。
B.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C. 马寅初《新人口论》证实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性和预见性。
D. 马寅初《新人口论》正确预见了历史发展。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过眼云烟 慷慨激昂 我行我素 甘之若素
B. 明日黄花 慷慨激昂 特立独行 甘之若素
C. 明日黄花 慷慨悲歌 特立独行 甘之如饴
D. 过眼云烟 慷慨悲歌 我行我素 甘之如饴
19.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来者才逐渐认识,接纳。
B. 注定要视之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接纳,认识。
C. 注定要视之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来者才逐渐接纳,认识。
D. 注定要被视为异端邪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
根据选段后文语境,论述的对象应该是“历史发展对个人的影响”故排除C、D两项;
“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说明马寅初《新人口论》的预见性,“学术冤案”说明了马寅初《新人口论》的正确性。
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明日黄花:比喻已经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根据文义,横线处强调的是思想失去价值或应时作用。故选“明日黄花”。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慷慨悲歌:情绪激动的放歌,以书法悲壮的胸怀。由横线前的“竖子成名、愤世通俗”可知应该选“慷慨悲歌”。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还是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根据横线后的“品格”可知,应该选“特立独行”。甘之如饴:甘愿承受艰难困苦。甘之若素:虽然遭受不平,但甘愿承受就像平素一样。“甘之如饴”比“甘之若素”感情色彩浓厚。故选“甘之如饴”。故选C。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思想”与“视为异端邪说”是被动关系,故排除B、C两项;
A项前一分句的主语是“领先百家,超越时代”的思想,后一分句主语变成了“后来者”前后不一致,故排除A。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尊敬的北京大学招生办的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来自明光中学的学生,叫刘畅。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自荐信。北京这座梦想之城,可谓高校林立,但是只有鄙校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和其他同学一样,我非常渴望通过这次自主招生来实现我一直以来的夙愿。本人学习成绩优异,特别喜爱写作,并发表了多篇作品。现惠赠文章一篇,期盼能得到您的垂怜。恳请您务必考虑并接受我的申请,给我一片天空,让我自由飞翔。
明光中学 刘畅
2019年3月20日
【答案】①鄙校——贵校 ②夙愿——愿望 ③惠赠——随寄 ④ 垂怜——垂青 ⑤务必去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这是一道考查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鄙校,是谦称自己的学校,这里称呼别人的学校,应该为“贵校”;夙愿,指平素的愿望,一向怀着的愿望。此处前面有“一直以来的”,应改为“愿望”;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是指自己给别人寄文章,改为“随寄”;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用在此处感情不当,改为“垂青”;务必,属于命令式语气,太生硬,去掉。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2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40字)。
我们一直以来就存在着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这两大话语系统最初是边界明显的:一边是历史文献上的伏羲、女娲、三皇五帝、夏商周王朝;一边是考古学上的前仰韶、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时代。这两大话于系统的合流是在殷墟。为什么是在殷墟?有一个绝对不可逾越的条件就是,当时有可以证明自己族属和王朝归属的文字材料出现,这才可以把这两大话语系统整合,以后的西周、东周、秦汉魏晋都可以证明,但在那之前没有文字材料,没有史证。在前殷墟时代,如果我们把考古学遗存跟它的族属、王朝归属相对应的话,都只能是推论和假说。
【答案】殷墟文字材料的出现,使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这两大话语系统得以整合。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文段,明确文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什么内容,层与层之间是什么关系。然后筛选重点句子(或词语),归纳主要意思,最后根据字数限制组织语言答题。
本题所给材料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两大话语系统,并指出“这两大话于系统的合流是在殷墟”,第二部分则重点分析为什么说“两大话于系统的合流是在殷墟”,指出“当时有可以证明自己族属和王朝归属的文字材料出现,这才可以把这两大话语系统整合”。综合两部分信息,可概括出材料的主要意思,如“殷墟文字材料的出现,使历史文献学和考古学这两大话语系统得以整合”。注意语言通顺流畅,还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作文
22.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让世人痴迷。在爬满文字的甲骨、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当年毛主席高呼“人—民—万—岁!”的呼声,穿越时间遂道,响彻了70年。这声音,敦促着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
请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自选角度,立意自定,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我和我的祖国
在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着我们这些世人痴迷,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
尚有那奔流不息的黄河和长江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祖国母亲,你有时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的面前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的祖国是一团火。但我心目中的祖国并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爷爷,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古老的长城呀,是你在呼唤我们勇敢的向前奋发,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的三山五岳吸天地灵气;吭奋不几,高歌不止,这便是你,令人留恋的的祖国。给我肤色的祖国,给我智慧与胆略的祖国。
每当我细数那深奥悠悠古老的带有神奇色彩的故事;无穷的感动冲天散发,尤其是先烈们的前赴后继,仿佛是擦不完的眼泪;不!决不!血、泪、仇。我们记住了,永远地记住了。刻骨铭心的记住了。让我们化作精卫,将汹涌的大海填平……
雪耻复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少年责无旁贷!
然而,我们许多少年人将自已民族的新仇旧恨忘掉了,将“五四”青年匍匐喋血,在血泪中仍高喊祖国万岁的那一刻忘记,将日本刽子手在南京城中狞笑着举起钢刀的那一刻忘记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沉溺在享乐之中将学习荒毁了,将前鲁迅先生穷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荐轩辕”唤醒了刀俎上的中国人,我们的前辈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前仆后继,建立了新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放任自流,荒毁一生置民族大业于不顾?否则,枉为炎黄子孙!
梁启超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中,中国青少年能否肩负起民族振兴和洗刷国耻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的命运。程荒毁了,将民族兴衰抛置脑后……这是一种毁灭,一种自我毁灭。
再说那苦闷动乱的年代,依然透着馨香洋溢;改革的春风如滋润的甘露,笑脸相迎从此代替,航天在追逐世界,嫦娥的在招手鼓励;这便是你,雄伟的祖国。
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初中生活不变的主题。“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我没有优美的文笔为你谱写诗篇,也没有嘹亮的歌喉为你颂扬,我的贡献微不足道,有时甚至还需要你的拂照,可我对你还是有着一颗火热的心,我还是深深的爱着你,我亲爱的祖国母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型的命题作文。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比如此次作文要求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就要注意表明对象“我”和“我的祖国”的关系。
【审题】本次作文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则谈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如文字的灵性、烽火中的豪放、诗歌与科学的成熟等。一则谈的是建国70年间,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学生在以“我和我的祖国”为题写作时,可以选取其中一点或二三点展开。
【立意】1.“我”要推动“我的祖国”文明的传承与发扬。
2.“我”与“我的祖国”荣辱与共,共创中国梦。
3.“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对祖国的发展的作用。
【素材】1. 从“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到港珠澳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面壁十年图破壁”,到一带一路,美美与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风雨如晦,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今日中华,成绩斐然,举世瞩目,中华文明正在强势归来。
2.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今天,我们拥有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加便捷的信息通道,更宽广的成长舞台,而我们作为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不仅要继承前辈们的遗志,还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导,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回报学校、建设国家。我坚信,我少年一代,必不负前人之托,定能让这华夏大地永现荣光。
3. 诗人艾青在教书过程中,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我想用这句话表达我对祖国的爱,爱的深沉。
【结构】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先写《我和我祖国》之间的联系,然后再写之前我们,中国的腐败,很多国家都侵略中国。再写一些我们现在的繁荣昌盛,写我们少年对祖国不落后的重要性最后写,我们对祖国的喜爱作为结尾。
【点睛】本题命题作文要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审题时要弄清楚。限制的内容,虽然题目上没写,但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同时要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