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温州市2020届高三9月联考
语文试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滚滚浓烟遮蔽了塞纳河畔的天空,巴黎圣母院尖顶在橙红色的火舌中渐渐坍(tān)塌、坠落,人们跪地祈(qǐ)祷,痛哭流涕,却无力阻止。
B. 从鸿荒时代起。自诩(xǔ)为宇宙之子的人类就开始眺望神秘的星空,但直到今天才找到“黑洞”存在的证据,尽管照片仍带着一股迷幻的 “混(hán)沌”色彩。
C. 归根结((jié)底在于“乌合之众”式的遴(líng)选方式,很难为足够重要的职位选出足够优秀的人才,并产生具备足够能量的正向激励。
D. 西方式民主以狭隘(ài)的政党及个人利益为至上原则,会导致史无前例的政府停摆、民粹至上、损人利己、霸权横(héng)行的状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写作教学让学生读的范文应该有两种,一种是比较高的,一种是比较低的。高的一种是指语文课本中选的文章,是真正典范的文章。这种文章对学生写作上的借鉴意义,主要在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学到的。【乙】这种范文虽然不能作为学生写作直接模仿的对象,但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古人强调’‘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易经 》)”,是很有道理的。高的标准是真正的典范.虽然一时学不到,从长远看是必不可少的。【丙】肚子里装几十篇上百篇一流的范文,读得烂熟,渐渐地时其中的妙处了然于心,下笔时就自然得到一些要领了。俗语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周先慎《关于写作教学的几个问题》)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蹴而就
B. 虽然
C. 烂熟
D. 了然于心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现在围棋培训的火爆,似乎与过去全民学奥数并驾齐驱甚至赶超的态势——无论中心城区还是市郊,几乎每一个商圈都入驻了儿家青少年围棋培训机构。
B. 科学家把由世界八个天文台组成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拍出来的信息统筹整合成一张完整的黑洞照片,使我们对黑洞这种拥有巨大引力场的天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 我们将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金融业开放力度。更好地吸引聚集各类金融机构,使金融业真正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D. 区委办公室表示,下发关于取消公务员4月份所有周末休假的通知,主要目的是为了应付旅游旺季,更好地服务好游客和市民,保障游客安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阮籍嗜酒如命,说明内心的痛苦程度和个性色彩的强烈。当王恭问王忱:“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忱没从正面回答,却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新语·任诞》)所谓 “垒块”,①______ __。如果留心,可以发现,这些文人的个性表现在反礼教的同时,很注意不因之致祸。可以设想,这种“至慎”,需要多少酒精的麻醉,是以多少痛苦为代价所做出的忍耐,这对他们的个性,又是何等严酷的栽害!宗白华先生说:“魏晋人以狂捐来反抗这乡原的社会,反抗这桎梏性灵的礼教和士大夫阶层的庸俗,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里发掘人生的真意义、真道德。他们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地位、名誉来冒犯统治阶级的奸雄,假借礼教以维持权位的恶势力。这是②___________ ____,这是一班在文化衰堕时期替人类冒险争取真实人生真实道德的殉道者。”
(宗白华《美学散步·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观点。所谓生活垃圾的全程分类,其实就是一分到底:从源头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运输,再到末端的处理。要让垃圾真正减量化、资源化,真正的关键在前端分类,即要从各个街道、各个小区、各户居民的家中做起。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却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请结合上述文字,针对垃圾分类提出两条合理措施,并拟写一则宣传标语。(标语不超过15字)
(1)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种族、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人们需要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并且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这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必不可少。我们认识到,在代代相传的历程中.儿童时期的语言学习效果最佳。
同时,语言还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它有助于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记录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一知识宝库促进人类发展,见证了人类改造自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摘编自《岳麓宜言》)
材料二
《岳麓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个以“保护语言多样性”为主题的宣言,是重要的永久性文件,也是联合国“2019国际本土语言年”的重要基础性文件。((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倡议,号召国际社会、各国、各地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就保护和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达成共识。《宣言》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练了当前世界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保护的核心理念和指导思想,倡导各国制定行动纲领和实施方案,同时汇聚了语言资源保护的做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模式和路线图,体现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宣言》在制定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受到各方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将时指导世界各国和地区保护语言资源和语言多样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保护语言多样性<岳麓宣言>》,“中国教育新闻网”2019年1月22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会成为濒危语言的救命稻草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可以。如果使用到位,至少能避免重演“一个人带走一种语言”的尴尬。不过,它依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语言使用热情问题。实际上,在语言政策趋于开明的现代社会,濒危语言更难以摆脱的威胁,是在社会变迁中跟上时代的压力。鼓励更多人使用濒危的母语,还需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和资源支持,缓解社会结构性和趋势性变化带来的冲击。有语言学家研究了墨西哥的原住民社区发现,为濒危语言提供社区支持至关重要。有了相应的社区图书馆、社区组织等,不但人们更有凝聚力,他们的语言也有了生存土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再发达.都要以人为归宿。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
(摘编自刘天亮《给濒危语言更广阔的世界》, (人民日报》2019年2月22日)
材料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专家罗素表示,在今天存世的7 000多种语言中,不到3%的人口说着占比96%的语言,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意味着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为各语言提供沟通和交流的空间。“要让古老而独特的文化代代相传,就必须为所有语言的使用者提供平等教育机会、加强社会融入。”他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在语言文化交流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的道路上,中国正承载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刘博超《语言多样性为何如此敢要》,《光明日报》2019年2月22日)
7. 下列关于“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促进人类发展、对话、和解、包容与和平的重要前提之一。
B. 通过语言将知识、观念、信仰和传统代代相传.对于人类的生存、自尊、幸福、发展以及和平共处是不可或缺的。
C. 语言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
D. 语言的多样性保证了文化的多样性.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增信释疑、沟通情感、缔结友谊。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人们通过共享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认知结构和理解方式来交流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B. “保护语言多样性”这一《岳麓宣言》的主题.体现了加强语言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C. 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D.
专家指出,从孩童的早期阶段开始多语言的培养,鼓励语言多样性和尊重母语教育并重,可以有效切实地为语言发展提供生存的土壤。
9. 中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请结合上述材料,提出两条保护语言多样性的措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钓梦人(节选)
严敬
①春天来了,白水塘畔的三角梅早早就把花开上了,一簇簇凝固的火焰,忧若梦境。我们的新家就安在这里。
②要说白水塘,真的,它曾经名副其实,不但有水,水里居住着鱼,还有荷塘,生长着许多荷叶。荷塘虽然不大,十多亩的样子,但钻到里面,被荷叶簇拥,也会产生辽阔无穷的感觉。到了夏天,荷叶匀肩搭背,填补了彼此之间的缝隙,几乎覆盖了整个荷塘。白色的水鸟时时盘旋在池塘的上空,等相中了满意的地方,便一头扎下去,没入荷叶里面,得意地鸣叫。接着,荷叶们纷纷想开心了事,荷花开了,水红色,星星点点,点缀在一片碧绿之中。风吹过荷叶,荷叶一面的裙边便朝另一面翻卷,露出比叶面浅许多的底面,折叠成一个半圆。风如果不停的话,荷叶就始终保持着这种折叠的样子。可是,闷热的午后,风忽然停了,荷叶也仍然是那种半卷的形状,像一个人,将手臂高举起来,再也没有放下来。喧嚣的荷塘变得寂静,荷叶似乎瞬间沉睡。荷塘里的鱼儿喜欢这个时候浮到水面,一边纳凉,一边吮吸荷叶的清香。这是昔日的白水塘。后来,房产开发商开始填埋荷塘。荷塘渐渐缩小,慢慢消逝。
③冬天,荷塘尚有一角未填.剩下一捧清水和数株枯荷。每天都有两三人到荷塘垂钓。他们在塘边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挂饵、抛丝、提竿,样样做得一丝不苟。我和雯雯远远地看着他们,雯雯的笔下,除了花鸟虫鱼外,又有了这些垂钓者的身影。
④天气骤冷.飘起霏霏细雨。这种恶劣气候足以摧毁任何垂钓者的信心。但仍有一个穿雨衣的人到荷塘来垂钓。他是一个极其投入的垂钓者,伫立在荷塘畔,半天纹丝不动。他全神贯注,眼晴一刻也不离浮标。有时,他会举着钓竿,朝左或者朝右移动数步,换一个钓窝。先前,许多人时剩存的荷塘里面是否有鱼表示怀疑,但这个雨中垂钓者告诉人们,没有被填完的荷塘的确有鱼。这些鱼大概有三种结局:一、吞下垂钓者的诱饵,成为垂钓者的收获;二、拒绝垂钓者的钓饵,忍饥挨饿,最后俄死;三、等待推土机的活理,鱼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
⑤这个垂钓者有顽强的毅力,风雨无阻,身影每天都出现在荷塘啤。他背对着房舍。他的背影很像一个石块。在雯雯的画里,他真的成了一块沉默、冰冷的石头。很久都不见他提一下鱼竿。风悄悄地擦过他的脊背。有时我们甚至认为,他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垂钓者,他只是一个悠闲散漫的人,多余的时间没有办法打发掉,于是,索性来到荷塘,陪伴那些鱼。
⑥有一天,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天忽然放晴了。好天气一下子给荷塘招来了几个垂钓者,一、二、三……一共七个垂钓者。他们个个站得笔直,眼睛紧盯浮标,生怕鱼儿咬钩而错失良机。鱼儿早就俄坏了,他们快速地寻找食物,悬挂的鱼饵终于可以尽到职责。
⑦荷塘的水源本来早已枯竭,荷塘见底将是不久的事情。但一场大雨改变了这种情形,雨水一下子聚满了这个荷塘。新鲜而陌生的水流,带来了大路上的泥尘,带来了岸上的青草,带来了植物的种子,还带来了许多溺水的昆虫。这片小荷塘忽然变得令人向往和迷恋。雨水本来给困住这儿的鱼带来了逃生的机会。但是,它们太喜欢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生水。以致产生错觉,以为荷塘依然是它们往日的家。
⑧但这不表明,荷塘里的鱼从此可以过上太平日子。食物总有吃完的一天.而人的耐心又非常可怕,他今天一无所获,明天他照旧守在荷塘边,即使第二天他空手而归,但他还是会寄望于第三天。鱼很难斗过人,它的耐性没有人的好。鱼吃完荷塘的食物后,饥俄开始折磨它。垂钓者的美味天天悬浮在它的眼前,更是时它的折磨。鱼最终会去吞食钓饵。鱼被提出水面后,新鲜的身子,闪着银光,像一枚奇异的果实悬挂于空中。
⑨鱼继续和人比试着耐心。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制胜的法宝就是耐心,荷塘边只剩下一个垂钓者,他天天来荷塘,一来就不慌不忙地做窝、系线、抛丝,然后像生了根似的蹲在塘边。有时候,他会打个叱。天气好的时候,他说不定还会就着塘边的细草,睡上一会儿。
⑩雯雯越来越沉迷读书,她笃信知识就是打开世界的钥匙,想象可以克服任何困难。雯雯说。那人来垂钓,就是为了做梦,他梦见了荷塘和塘里的鱼,以前,荷塘里长有茂盛的荷叶,塘水清凉。一群鱼生活在里面,这种生活本来很好,可是忽然有人开始填埋荷塘。荷塘越来越小,眼见得鱼儿们要被活理于泥土之中。雯雯说,她在一本书上看到过,那人终日做梦,梦成了他的牢笼也囚禁了塘里的鱼。
⑪我问雯雯:“书里没说怎样解救鱼儿吗?”
⑫雯雯说:“说了。等那人梦醒。如果他梦不醒,鱼儿们就逃不掉活理的命运。”
⑬我和雯雯看到,男人天天垂钓,无论他睡没睡,他都是一个梦境。他手中握着鱼竿丝线垂入水中。现在鱼儿们也知道了囚禁它们的是日日到塘边垂钓的这个男人,是这个男人的梦,只要摇醒这个男人,它们就可以逃出他的梦境,逃脱被活理的厄运。
⑭鱼群中一条条鱼拼命地咬钩,还衔着钓钩拉直丝线,企图牵动男人,好叫他醒来。但鱼的力气太小了,不仅没有弄醒男人。反而使男人睡得更沉。男人开始是坐着睡的,后来索性倒下身来.在岸边的草地上呼呼大睡。鱼儿们非常绝望,照这样下去,他们无法脱离男人的梦境。
⑮我问雯雯:“书上没有说有别的办法可以救出鱼儿们吗?”
⑯雯雯说:“爸爸,有,我想一定有,我正在寻找。”
(节选自《钓梦人》,有删改)
10. 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特点。
11. 结合选文,概括雯雯的形象特点。
12. 分析选文的叙述特征。
13. 标题“钓梦人”有什么含义?它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岩山居记
[明]王袆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砚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宵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娇,皆迄通西行。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享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衷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其外烧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被,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之冲者。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推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薄曰光龙者,与予外祖毋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度平壤之中,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皮书其内。读书之余,出,缘涧而
行。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上,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泼辄不休。有老梅数株,惬赛横岸侧。由双洞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吾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遮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其可以枉道而构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屈伸。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一山之限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
或者无以话,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宕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 去:离开
B. 其趋不同也 趋:追求
C. 以俟后世 俟:等待
D. 特吾寄意于斯焉耳 寄意:寄托情感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岿然特起 苍然幕色,自远而起
B. 傅氏有以才学显闻 以其无礼于晋
C. 缘涧而行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 吾其可以枉道而徇人 其皆出于此乎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叙述青岩山的地理位置,山水层次错落有致,叙述条理清晰,青岩山如在目前。
B. 文章介绍了青岩山环境清幽,隐居读书观景可为至乐,又通过主客问答,表露出自己不得已而隐居的原因。
C. 青岩山环境清幽,景致优雅,因傅光龙才名显著,所以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以读书为乐。
D. 作者深得孔子“用行舍藏”之旨,从文中不难感受到他有经世济民之心,对建功立业存在热切希望。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
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1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
(2)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
阅读下面这首同,完成各题。
水龙吟·夜闻海涛声
张惠言
梦魂快趁天风,琅然飞上三山顶。何人唤起,鱼龙叫破,一泓杯影。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倩浮搓万里,寻侬归路,波声壮侵山枕。
便有成连①佳趣;理瑶丝、写他清冷。夜长无奈,愁深梦浅,不堪重听。料得明朝,山头应见,雪昏云醒。待扶桑净洗,冲融②立马,看风帆稳。
[注〕①成连:春秋时代的著名琴师。传说伯牙从成连学琴,成连带伯牙至东海蓬莱山。使伯牙闻海水激荡、林鸟悲鸣,最终令伯牙琴艺大进,成为天下妙手。②冲融:从容。
19. 词中“玉府清虚,琼楼寂历,高寒谁省?”表达了词人内心的_________之情。“省”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分析说明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情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子曰: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雍也》)
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①,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依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孟子·告子上》)
〔注〕①赖:通”懒”。
21. 上述材料中孔子所说的“习”相当于孟子所说的“ ”。
22. 孔子、孟子对青少年品性教育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2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扬州文化馆在开馆之初就确立了“无障碍、零门槛、纯公益、全天候”的办馆理念,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吸引市民,其零门槛的做法让文化“进入寻常百胜家”,获得了广泛好评。
材料二 国学大师陈寅俗立下遗嘱,其作品出版必须繁体,而且必须竖排;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管锥编》也因为作者不同意简体字出版而只有繁体字版。这些书籍为阅读设置了高门槛,让很多读者望而却步。现代社会,常常以零门槛、低门槛来吸引大众,而一些学者却自设门槛,有意将一些人拒之门外。
对设置“门槛”这一现象,你是如何思考的?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D【解析】A项,“祈(qǐ)”读音错误,应为祈( qí)祷。B项,“鸿荒”中的“鸿”错误,应该为“洪”;“混(hán)沌”读音错误,应为混(hùn)沌。C项,“遴(líng)选”读音错误,应为“遴(lín)选”。
2. A【解析】A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与“就可以学到的”句意重复。
3. B【解析】B项,乙处后引号应该放在“仅得其中”之后,前括号之前。故选B。
4.B【解析】A.成分残缺。在“似乎”后加上“有”之类的动词。C.搭配不当。“加速”与“力度”不搭配,应将“加速”改为“加大”。D.句式杂糅。可删去“目的”或“为了”。
5.(1)是因个性不得充分实现而否定世界,但为保全生命又不能和盘托出,以此在内心产生的郁结之气 (2)真性情、真血性和这虚伪的礼法社会不肯妥协的悲壮
6.(1)奖励性措施,如开展“废品换礼品”活动,将废品合理分类投递后产生积分,再用积分换取礼品。惩戒性措施,如小区内设“桶长制”,开展现场督导,上门纠错,责任登记,拒绝收运等工作。 (2)倡导低碳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7. C【解析】C项,“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载体就是语言”理解错误。由原文“语言‘是记录并传承一个族群、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独特文化的主要载体’”,可知,语言是“主要”载体,还有其他的“载体”,并不是“载体”就是语言。
8. C【解析】C项,“才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理解错误。由原文“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否则,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而已”可知,人工智能和技术手段必须要以人为归宿,是“否则”,如果不这样做,它只能为濒危语言搭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如果这样做了,就不会成为一个留待后人进行再发现的中转站或庇护所。
9. ①少数民族儿童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学习本民族语言;②扶植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的出版、发行,建设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的图书馆及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社区;③给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人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翻译少数民族语言,使少数民族语言走向世界。
10. ①描写多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写出了荷塘生机勃勃的景象。②描写荷叶注重细节描写,多用特写。③多用短句,语言自然流畅。④结尾部分运用说明性语言,内容上与前文形成对照,体现了对白水塘终将消逝的忧思。
11. ①善于绘画,具有绘画天赋,并善于观察生活,具有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②沉迷读书,笃信知识,天真单纯。③努力寻求解救陷于困境的鱼儿,正直善良。④坚信能找到解救鱼儿
的方法,热情执着。
12. ①运用第一人称,使得故事显得真实可信。②通过一个父亲的视角,呈现成人和孩子对某一社会现象的不同反应,丰富了文章的意蕴。③以白水塘鱼儿生存境遇的变化为线索,使得整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跌宕起伏。④场景描写虚实结合,增添了文章的童话色彩。
13. 含义:①指的是在白水塘边的垂钓者,表现了现代人欲望物化带来的生存困境与迷思。②指的是雯雯这样的对生活葆有童心和理想色彩的孩子,代表了现代人的成长与努力方向,拓展了文章意蕴。
作用:①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文。②具有象征意味,反思在都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如何进退取舍,“梦”既是人与自然遭遇的困境,也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理想之境,因而“钓梦人”既是困境的制造者,也是困境的超越者,寓意深远。
14. A【解析】A项,“去:离开”错误。去:距离。
15. A【解析】A.两个“然”都是助词,放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意义用法一样。
B.介词,“凭借”的意思,“以才学”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显闻”/连词,因为,连接前后分句。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副词,表反洁,难道/副词,表揣测,大概。
16. C【解析】C项,“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和傅光龙一起隐居。
17.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18. (1)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2)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
【参考译文】
青岩山距离义乌县南部有十里之遥,这座山是由临县东阳县的两座山峰延伸过来的.(这两座山峰)往西三十里就到了龙门山,山势越发高峻,从龙门山再往西二十里,就是青岩山。到了这,山就分为两支,南青岩山峰连绵,北青岩陡峭险峻,(南北两山)都向西方曲折连绵,延伸过去。正当两山分开之处,有一座山从分支处出现,山峰圆圆地聚在一起,堆积的样子看上去好像是把珠子串起来,(这座山)叫作齐山。但齐山地势较低,南青岩和北青岩看起来是在环绕着这座齐山,左边高,右边低,齐山前面南北两山好像呈现出龙虎的形状。齐山整齐地在两山之间,齐山的南面有一块平地,方圆大约有一里,在此聚居的百姓都姓傅。齐山外围有两条山涧环绕,这两条山涧源头就是南北青岩分开的地方,从南北两边伴着齐山向西流去,到了这块平坦的地方就合为一条水流。又往西流淌了二三里路,与许多水流汇聚成一个大池塘,叫作新塘,新塘正对着西山起伏相交之处。塘外又有一座小山,高峻挺立,好像要挡住水流。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当初,傅氏有一位因为才学出名,出仕做了侯官县的主簿,名叫傅光龙的人,和我的外婆是同母所生,所以傅氏就是我的母舅家。至正十五年春,我才来到这里,喜欢两条山涧在两山之间流淌,南北青岩朝外环绕,清和秀美之气好像聚居在这里,(我)就到了傅氏居住的地方,在那买了几亩空地,盖了房子住在里面。总共造了为数不多的几间房屋,屋子外面种上了凤竹草木,右边另外隔了一间小屋,作为藏书的地方。(我)在读书的闲暇时光,出门沿着两条山涧行走。南边山涧的流水稍深,涧石上长着菖蒲,(菖蒲)和奇花异草长在一起,青翠相杂,十分好看。北面山涧的水比较浅,下点小雨,流水冲在石头上,涧水潺潺,流个不停。有几株老梅树,枝干曲折横斜,生在岸边。这里是双涧的交汇处,正对着两山之间向西看去,金华的芙蓉峰近在眼前,好像可以揽入怀中。我在这住着很适意,似乎有终老于此的意思。
有人对我说:“出仕和隐居,这二者追求不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想出来做官的,只不过是厌恶当朝不用自己的主张罢了!您学习先王圣言,况且即将被当朝任用,为什么突然说要隐居呢?”我对他说:“出仕和隐居这两条不同的路,我是不会固执拘泥的。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如今天下大乱,使用武力,大江南北战乱不断,我学的知识不适合当世,难道我一定要追求什么来做官吗?假如我始终不被当朝任用,我难道可以违背正道而曲从他人吗?那么我就在这里住到老,更要仔细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探究先贤的宗旨,然后通过文辞,写成自成一家的著作,把它藏在名山之中,来等后人发现它的价值,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君子的进退,要看时局是否行得通,以此来作为检验理想能否实现的标准。所以,(对我来说,)遇到好的时机就要出来做事,长期隐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而不肯出山,是不对的。生不逢时就停止,急切地来干谒世俗,博取时誉,建功立业,有智谋喜欢积极入世而不懂得及时抽身退步,也是不对的。在一座山的角落里,一条山涧的边上,我特意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里。我的进退出处怎么会固执拘泥呢?”
那人没有办法再追问我,我就整理了上面的话,张贴在我居处的墙壁之间,作为青岩山居记。
19. (1)孤寂 (2)体验或领会
20. ①词作下阕“愁深梦浅”点出词人无端的心事、难抒的积郁;②接着想明朝“雪昏云醒”的光景,营造沉寂、凝重的氛围;③结尾峰回路转,“待扶桑净洗,冲融立马,看风帆稳”,以超旷的胸襟,表达对美好前景的期待与肯定。
21. 所陷溺其心者
22. 孔子与孟子都认为环境对青少年品性养成有很大的影响;孔子强调青少年成长以家庭人伦为出发点,和睦家庭人伦关系,而后推己及人,逐渐成长为博学博爱的君子仁人,体现了修身过程中由内而外的个体自主力量。孟子侧重阐述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品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强调由外而内的塑造力量。
23.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 (4)竟无语凝噎 暮霭沉沉楚天阔 (5)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24.【答案】文化无门槛
《水浒》一书,堪称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农民战争的史诗,可是当初竟然连作者姓甚名谁都众说纷纭,难以考证。
若问成书的时候作者缘何不敢署上大名?很大程度上怕是要“归功”于那些刻意为文化设置门槛的所谓“精英文人”。
精英嘛,自然是瞧不上文学界的那些“旁门左道”的,惟有汉赋、唐诗、宋词这类“高雅文学”方可登堂入室。在这些人眼中,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门槛横亘于文化殿堂的大门之外。于是乎,诸如元杂剧、明清小说之类的新兴文学样式便被当年的文化精英们不屑地赶进了勾栏瓦肆之中,只能由评书艺人去手口相传。
然而,这些“沉沦下僚”的“没有文化品味”的文人及其创作当真如此不堪?不然。
试问,自古以来那些被后代称之为“文学”的东西到底缘何而来?还不是从“俗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中产生发展而来。其中瑰宝如《诗经》者,被后世尊为诗歌的鼻祖,传之
后人,历千载而不衰。其实,这些诗歌中的奇珍当初也不过就是乡村普通百姓口中的民歌民谣。倘真要为文化筑上一道“去粗取精”的门槛,《诗经》中的305篇作品绝大多数恐怕都要被拒之门外。可以说,正是由于民间俗文化的积淀,才筑起了中国文化这座人类文明的煌煌大厦。
而所谓的“文化人”又由何而来?“人非生而知之者”,何人不是首先受着俗文化的濡染,再一点点求经问道,才得以脱颖而出?因此,还是吁请我们的精英人士能高抬贵手,鉴定文化的质量和档次时不要将“孩子和污水”等量齐观。就通俗文化而言,大浪淘沙后,它
或许百不存一,可一旦流传下来,却足以登堂入室,昂首挺进经典文化的殿堂,让后人须“仰视才见”。谓予不信,瞧一瞧四大名著,哪一部当初不是“俗文学”?
细想想,我们的精英人士真该拜白居易为师。白居易的诗作清新朴实,据传白居易诗成之后都要读给老媪去听,再作修改。这样一位重量级的文化人如此放低身段恐怕是我们的精英人士绝难做到的。“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和实在。”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这句慨叹特别发人深思。
当年曾有不少文化人蔑视宋词媚俗,嗤笑元曲的通俗,鄙弃明清小说的流俗……他们
高筑起文化的门槛,拒绝将这些文学样式“扶正”。殊不知,时至今日这些文学样式历千万祀,最终化作文化殿堂中不朽的丰碑。正如陶行知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文化的殿堂,当撤除门槛,任人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