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外科手术中的“微创”与“无创”‎ ‎“微创”外科一词顾名思义,要比“腔镜”“小切口”“小径路”“内镜”外科更为广泛,它是要达到造成最小的创伤(局部及全身)的外科,而不是限于哪一种方式或哪一种工具。可以说,微创外科是指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急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局部及全身)。‎ 外科学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科技背景。20世纪后期,基于微电子学、光学、现代先进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出现了内镜、腔镜技术,这为实现微创外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内镜技术的发展,终于使外科能够有一“绿色通道”来实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是走向综合化、社会化,并且速度在加快,这是不可抗拒的。事实上,腹腔镜技术在妇产科中已出现多年,但由于器械上的原因迟迟未用,直到1986年计算机集成电路微型摄像机的出现,使腹腔镜显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1987年法国的普通外科及妇产科医生莫丽特,首次在腹腔镜下完成了首例胆囊切除术,奠定了腹腔镜外科的基础。此后,腹腔镜外科便有力地推动了微创外科的发展。技术的实施是服务于概念的运用,而新技术亦将引发新的概念。“外科微创化”作为贯彻于外科各领域的概念,将促使微创外科技术的全面发展。“微创”一直是外科学追求的境界,但以往无法克服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内镜技术引出新概念:小入路,有限制的充分显露。完善的外科需要手术视野的完善显露,并不是需要大切口。内镜解决了手术入路并不改变外科实质。‎ 广义的微创外科应是缩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伤害性效应,不管是采用何种方法。所以微创外科概念应该并非只是限于内镜术和腹腔镜术,而有更广阔的视野。21世纪的微创外科,前景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在这个信息时代,传统的外科操作可能被微创的.准确的器械操作所代替。其趋向将是从微创到无创的发展,外科医生可能从用手操作过渡到用计算机操作,可以完全不接触病人,实现从当前的腔镜手术,到机器人辅助的手术,再到远距离操纵的手术。当前发展很快的如虚拟技术、三维立体可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手术,可以比外科医生的手更为准确并确保无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由生物学.信息学和物理学互相融合的生物智能时代,但随之又会出现新问题,就是在21世纪外科医生该怎么办?看来这是不可避免的,外科医生只能抱着开放的心情,学习和融合到新的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去!‎ ‎1. 对“微创外科”技术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它是不限于哪一种方式或工具的达到造成最小创伤的外科。‎ B. 在任何外科创伤应急情况下,达到最佳的内环境稳定。‎ C. 仅限于内镜外科和腹腔镜外科。‎ D. 缩小外科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的伤害性效应,而不管采用什么方法。‎ ‎2. 对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内镜技术为实现微创外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内镜技术解决了外科手术的入路问题,从而改变了外科实质。‎ C. 内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找到了微创外科由于器械影响而发展缓慢的症结所在。‎ D. 内镜技术的发展找到了解决微创外科研究中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的方法。‎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A. “微创外科”是在腔镜、小切口、小路径、内镜外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才是外科学发展的基础。‎ B. 微创外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21世纪的微创外科,前景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即是针对广义的微创外科而言的。‎ C. “外科微创化”作为贯彻于外科各领域的概念,促使微创外科技术全面发展,并成为外科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D. 由于虚拟技术、三维立体可视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发展很快,因此,它们比外科医生的手术更为准确。‎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出与“微创外科”相关的语段,然后将选项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C 项,不正确,由原文第四节“所以微创外科概念应该并非只是限于内镜术和腹腔镜术”可知选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将选项代人进行比较分析,A奠定坚实基础的应是内镜.腹腔镜技术的出现;C微创外科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内镜技术的发展;D内镜技术并未改变外科实质。所以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人原文,进行一一比较分析,做出取舍,A项,“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妥;B项,“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不妥;C项,“最高境界”无根据。所以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古董 耿春元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排宴席,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端屎倒尿,暖床按摩,什么事儿都费一番心思、费一番力气来做,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这理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这诨名从此便跟上了他。‎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 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花茶怎么还是花茶味?应该是龙井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又泡了新茶。‎ 吕尚倒空了壶,将壶擦净,双手捧起,王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我也就不绕弯子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王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坦率。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壶,还在桌子上,继续泡他的花茶。‎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文笔简净,凝练生动,手法运用得当,以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分别塑造了常少山和吕尚这两个人物。‎ B. 小说有两条线索,其一是一把“古董”壶,另一条线索是主人公的“古董”性格,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交织穿插,十分精妙。‎ C. 小说叙写了常少山对母亲厚养薄葬,表面上解释了“古董”诨名的由来,更在深层次上揭示了常少山不同寻常的品性特征。‎ D. 小说中的“壶”经历了寻常之物、疑似古董、天价古董的变化,却始终“泡着茶”,证明常少山对古董壶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意。‎ E. 小说结尾之处,作者借吕尚之口对常少山做出了不同于世俗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精神境界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5. 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 ‎6. 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时的一系列动作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4. CE 5. ①对待 礼俗非常淡然:他坚持厚养薄葬,母亲生前,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并不讲究葬礼的排场,不顾礼俗。②对待金钱非常淡漠:他并未因“壶”是古董而多加注意,更不因它的价钱而动摇,宁可让古董壶消失,也不让金钱打扰自己平静的生活。 ‎ ‎6. ①形象上,表现出吕尚对此壶做判断时谨慎和得出结论时内心的惊喜,与常少山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常少山对此壶的淡然。②结构上,暗示此壶的不同寻常,引出下文引师相壶、人逝寻壶等情节。③艺术上,精准传神的动作描写使作品生动鲜活,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本题中,A项塑造吕尚这个人物的手法概括不全面,除动作描写外,还有语言描写。B项“贯穿始终”不准确,“古董壶”是中起线索。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此壶的“文化价值”。故选CE。‎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题干所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如本题需要总结“常少山的‘古董’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文章第一段指出“古董”“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常少山这些特点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文章通过常少山“母亲死后不讲排场”和“对古董壶的价值不以为然”两件事塑造常少山的“古董”形象。①常少山虽然对母亲非常孝顺,但在母亲去世后并不按照当地风俗讲究排场,厚葬母亲,反而“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并且认为“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是没用的。整件事体现常少山对世俗礼仪讲究排场的不屑和漠视,并不拘泥形式,有自己的想法。②常少山家里有个值钱的“古董壶”,但他并不打算卖掉,也并未因“古董壶”的金钱价值而对它另眼相待,死后更是让“古董壶”消失。表现他不贪恋钱财,不因金钱价值而动摇自己的看法,不让金钱打扰自己原本的生活。‎ ‎【6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表达感情等方面入手。本题作答时,首先定位小说对吕尚初见古董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在原文第六段:“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又捧到鼻子尖儿上闻了闻,颠过来倒过去验了一通”,该句通过描写吕尚初见价值不菲的古董壶时对它小心翼翼的神态和后文常少山对古董壶的不以为意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常少山淡泊金钱的性格特点。该句通过一系列动作神态描写“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来回摩挲”“捧到鼻子尖儿上闻”“颠过来倒过去验”,表现吕尚对古董壶视若珍宝,写出了古董壶的价值非同小可,同时为下文常少山对古董壶态度淡然做铺垫,引出下文情节。作者通过对吕尚细微的动作、神态描写,侧面描写了常少山对金钱态度淡泊,并不一味平铺直叙,使文章情节生动有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进行分析。分析文章内容,即文意,陷阱的设置一般集中在“文意表述不当”、“主旨概括不当”、“情感分析错误”、“人物的心理解读错误”等方面。分析文章特色及手法,命题时往往会把错误设置在“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地方。考生需留意这些方面的命题陷阱。‎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阅读(19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7. 依据文意,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B.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C.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D.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8.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执事:古代官吏身边的侍从;后用作对对方的敬称,表示不敢直指其人。‎ B. 枢密使: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 C. 宫阙:指古代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D. 翰林: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始引用孟子的话和司马迁的事例,是为了论述“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的观点。‎ B. 作者之所以毅然离开家乡,是因为担心自己会沉没下去,他想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体会天地的广博。‎ C. 在文章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见韩太尉的迫切愿望。‎ D. 作者为了自己能够拜见韩太尉,在文章中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答案】7. A 8. C 9. D ‎ ‎10. (1)(我)认为,文章是人气质的体现,然而文章不是通过练习就能写得好的,而人的气质却可以通过修养来获得。‎ ‎(2)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采取连横的策略使诸侯间争斗。‎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注意使用排除法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之间的差异,“去同存异”。可根据语句的前后文意,以及句子中的主谓、动宾等句子成分关系进行断句。本题中,“周览”为动词,可译为“看遍”,一般作谓语,后接宾语,所以在“周览”后不应断开,由此可排除B、C项。“故”为连词,可以译为“所以”,连词一般放于句首,而不应该在句末,所以应在“故”前断开,由此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故选A。‎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分类整理记忆。本题中,C项“宫阙:指古代皇太后所居住的宫殿”说法错误,宫阙,是古代帝王居住的宫殿。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对比选项和原文之间的细微差异,避免掉入“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命题陷阱。本题中,D项,“在文章中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理解错误,在原文中作者写出了自己对韩太尉的敬仰之情,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见韩太尉的迫切愿望,但并没有极力贬低自己,对韩太尉极尽阿谀奉承之词。因此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不符合原文内容。故选D。‎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以及特殊句式,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本题中,第一句:“文”,文章;“气”,气质;“养”,修养;“致”,获得;以及判断句的,注意在翻译中要体现出来。第二句关键词为:“内、外”,对内、对外;“法度”,法规制度;“务”,从事;“守战之具”,防守和进攻的器械;“斗”,使……争斗。‎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二)诗歌阅读(11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 B.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 C.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D.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运用工笔细描写法,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杨柳、晓风、残月,表达离人的离愁别绪。‎ E.‎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离别时的人物表情动作的描写。“执手”之精妙:紧紧地抓住不愿松开。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柔情蜜意和此刻的难舍难分。‎ ‎12. 赏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答案】11. BD 12. (1)直抒胸臆: “无绪”双方的留恋不舍尽现(2)细节描写 :“兰舟催发”船家的不耐烦,写出了离别双发的无奈;(3)映衬:“留恋处”离别双方怨时间过得太快,“催发”船家怨耽搁时间长,一急一缓,生动地刻画了分别时不同人物的心态。‎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都有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这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理解错误,“念”可理解为“想”,因此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D项,“运用工笔细描写法”理解错误,这两句运用的是白描的写法。故选BD。‎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古诗词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时,(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形成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本题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可谓“直抒胸臆”。“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这一细节描写既透露了船家嫌耽搁时间太长而不耐烦的心情,又映衬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点睛】赏析语句题是以句子为赏析对象的一种题型。“句子”可以是某联或某阕这些局部语言。题干用语一般为“请赏析……句”“请赏析……联的妙处”“请从角度赏析……两句”。赏析语句是与赏析字词或整首诗相并列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综合性强、自由度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有时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或 ‎ 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使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赏析语句分两种题型:一是定向赏析型,题干规定好了鉴赏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句;二是综合赏析型,未规定赏析角度,需要考生自行选择角度,如“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某……”。答题步骤: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三)名家名篇默写(12分)‎ ‎13.默写 ‎(1)《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3)韩愈倡导以能者为师的理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对师生关系结论性概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6)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答案】 (1). 吾尝终日而思矣 (2).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 闻道有先后 (6). 术业有专攻 (7).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8). 师不必贤于弟子 (9).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10).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1). 邻国之民不加少 (12). 寡人之民不加多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默写能力。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积累、理解名篇名句,在考试中注意分析语境,找出适合的古诗文名句。此题中注意积累荀子《劝学》、韩愈《师说》、贾谊《过秦论》、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名篇名句,以及注意“须臾”、“知”、“弩”、“利”“寡”等字的正确书写。‎ 四、语言文字运用(22分)‎ ‎14.下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臭(xiù)迹 榫(sǔn)头 赚(zhuàn)人 苌(cháng)弘化碧 B. 逡(qūn)巡 猗(yī)顿 崤(xiáo)山 难(nán)兄难弟 C. 槁暴(pù) 羱(yuán)羊 甲烷(wǎn) 撒手人寰(yuán)‎ D. 刬(chǎn)的 恓(qī)惶 湮(yān)没 撚(niǎn)断脊筋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对字音的积累,注意区分常考的容易出错的字的注音,注意多音字等情况。本题中,A项,赚(zuàn)人;C项,甲烷(wán),撒手人寰(huán);D项,恓(xī)惶。故选B。‎ ‎15.下列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是( )‎ A. 撕打 谪戍 威震四海 羸粮景从 B. 蛇鳝 船梢 五彩斑澜 度长挈大 C. 寒喧 膏腴 契而不舍 错勘贤愚 D. 舟楫 忤逆 揭杆而起 前合后偃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对字形的积累,注意区分常考的容易出错的字字形,注意形近字等情况。本题中,A项,撕打—厮打,羸粮景从—赢粮景从,有两个错字;B项,船梢—船艄,五彩斑澜—五彩斑斓,度长挈大—度长絜大,有三个错字;C项,寒喧—寒暄,契而不舍—锲而不舍,有两个错字;D项,揭杆而起—揭竿而起,有一个错字。题干要求选出字形错误最少的一项,故选D。‎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民生无小事,我市政务大厅继续增强服务意识,工作人员见微知著的工作,令前来办事的群众倍感温暖。‎ ‎②如果说建国初期还有过一段云谲波诡的动荡岁月,如今江山已定,昔日的敌人都已化作沟壑中的寒灰,战火与鲜血也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 ‎③等红灯时,一辆自行车斜插在一辆电动车前,骑电动车的大叔当仁不让又插到了自行车前面,然后两人就争吵了起来。‎ ‎④梳理以往案例,大额订单催生“妖股”的情况并不鲜见,在订单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之中,一些资本大鳄上下其手。‎ ‎⑤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⑥有些年轻人忘记家人的殷切期望和自己心中的梦想,每天宵衣旰食,痴迷于网络游戏,沉迷于虚幻世界。‎ A. ①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搭配不当,“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一般作谓语,不作定语。(2)云谲波诡原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也说“波谲云诡”。正确。(3)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不合语境。(4)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段,暗中作弊,正确。(5)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正确。(6)误用褒贬,不合语境,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17.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金融放宽了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极大地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 B. 今年以来,国内出版界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策划出版和重印再版了一批关于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精品力作。‎ C.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将全部消退。‎ D. 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更是西藏海拔最低、气候最佳的地级市,近年来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正成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动宾搭配不当,“放宽”改为“降低”。B项,句式杂糅,“关于”改为“以”,或去掉“为题材”。D项语序不当,“是……更是……”引导的两个分句的顺序应颠倒。‎ ‎18.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类人,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②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 ‎③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④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 ‎⑤画自己认为最好画 ‎ ‎⑥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 ①④⑤②⑥③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⑤②③①⑥④ D. ⑤②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第1、2空,应从“画怎样的画”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⑤②。第3、4空,要从“人”与“道”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③①。)‎ ‎19.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 )‎ A. 袭人 妙玉 B. 晴雯 紫鹃 C. 袭人 晴雯 D. 妙玉 紫鹃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对重要的文学名著多阅读,识记基本知识,理解主要内容。本题中,要从“宝钗”的性格和“黛玉”的性格、长相来分析。宝钗性格温柔贤淑,身上有符合封建社会传统的妇功妇德的特点。黛玉牙尖嘴利,长相自有一股风流韵味。所以“小宝钗”和“小黛玉”身上自然应该也有类似宝钗、黛玉这样的性格。再纵观选项,袭人作为宝玉的贴身婢女,性格温婉贤惠,识大体,像极了宝钗;而晴雯天生生的婀娜多姿,妩媚动容,又和黛玉一样牙尖嘴利,所以红学家称“晴乃黛影,袭为钗副”。故选C。‎ ‎20.庆寿辰宁府排家宴,见熙凤 起淫心( )‎ A. 贾瑞 B. 贾蓉 C. 贾琏 D. 贾环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对重要的文学名著多阅读,识记基本知识,理解主要内容。本题要求对《红楼梦》的章回目录及作品内容有所了解,当日贾敬寿辰,凤姐去拜寿,顺便去看病种的秦可卿,在从可卿房中出来路过假山时,遇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贾瑞,贾瑞上前与凤姐搭讪,表示了对凤姐的好感,凤姐识破贾瑞的心思,设毒计害贾瑞重病,后贾瑞因看“风月宝鉴”而死亡。有了对故事情节的掌握,那么此题便不难选择。故选A。‎ ‎21.金陵十二钗中下列选项所含人物错误的一项是( )‎ A. 林黛玉 史湘云 妙玉 探春 B. 薛宝钗 王熙凤 秦可卿 妙玉 C. 史湘云 元春 惜春 李纨 D. 探春 巧姐 迎春 晴雯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名著阅读识记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对重要的文学名著多阅读,识记基本知识,理解主要内容。《红楼梦》一书描写的金陵十二钗有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妙玉、巧姐、秦可卿、李纨、史湘云。而“晴雯”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并非金陵十二钗中人物,故选D。‎ ‎22.请给下列这段文字提炼四个关键词 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在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答案】关键词:文化 中华文化 中华儿女 中华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能力。解答提取关键词类题目,要先观察语段特定,根据文体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可以利用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分层,再提取关键信息。记叙类材料,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一般性的材料,要注意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枝削叶,摘取中心句或关键句。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抓住中心论点或者能说明中心思想的句子,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本题可采用分层的方法来提取关键词。首先找出关键句子“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提取关键词“文化”;接着找出关键句子“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提取关键词“中华文化”;然后找出关键句子“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在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提取关键词“中华儿女”;最后找出关键句子“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提取关键词“中华情”。‎ 五、作文(60分)‎ ‎23.根据要求作文。‎ 诱惑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人人都眼馋,就试着去接近它;诱惑就像一份灿烂的财产,人人都眼红,就千方百计的占有它;诱惑还像裹着糖衣的炮弹,人人都想吃,但最终却伤了自己!联系现在那些被抓或被审查的大小“老虎”和 “苍蝇”,无一不是诱惑或欲望的牺牲品。 但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如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文天祥临死不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吟咏。‎ 请以“诱惑”为题,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并写成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诱惑 非洲原野有一种花,它色彩斑斓,芳香扑鼻,路过的飞虫往往经不起这种诱惑,扑上去贪婪地吮吸,谁知这种花分沁的是一种毒液,而且它的花瓣能开能合。这时,它的黏液将贪吃的飞虫牢牢地粘住后,花瓣又悄悄的合拢,把这些小虫都关闭起来,变成了腹中之物。‎ 人生时时都面临着诸多诱惑。小的时候,好吃的零食是诱惑,漂亮的衣服是诱惑,好的成绩是诱惑,好的班务也是诱惑:成年后,步入社会,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欢畅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何去何从?天地间,晒不干的是海,降不完的是雨;红尘中,说不尽的是情,道不完的是爱;生命中,演绎不完的是追逐,停止不住的是诱惑……‎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写的:一位年轻人问老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成一只小般放在身边的小河上,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骚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 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论,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就像这个故事所说的,面对诱惑,毅力很重要,只有坚定自己的目标,不为诱惑所动,才能成功。人生路上的各种诱惑,如潮汹涌,时时都可能将我们卷入深渊;如何才能抵挡住诱惑的潮水?朋友,只要你拥有毅力,你就会走向成功。‎ 人生在世,路边有无数艳丽的花草,等待你,诱惑你。就像昆虫经不起猪笼草的诱惑,结果成为猪笼草的美味一样,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诱惑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践踏了自己的人格!秦桧没有拒绝厚禄高官的诱惑,出卖国家,陷害名将岳飞,成千古佞臣!和珅没有拒绝金山银山的诱惑,成千古巨贪,身背万世骂名!现在,一些青少年因为无法拒绝网络游戏,毒品的诱惑而酿成的一幕幕让人叹息的悲剧屡见报端……人们不禁思索,接受诱惑,究竟给他们带来什么?‎ 有人说,诱惑就像那无底的深渊,一旦掉进去,你就很难再爬出来;如果你拒绝它,它就将你的人格魅力反射得熠熠生辉! 陶渊明拒绝了“五斗米”的诱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千古佳话;文天祥拒绝了“万户侯”的诱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流芳百世!钱学森拒绝了美国丰厚待遇的诱惑,毅然回国,成为人人爱戴的“导弹之父” ……凡成大事者,无不面对巨大的诱惑而毫不动心!‎ 经不起诱惑的人如陨星,只在划过天际的一刹发出光芒。‎ 经得起诱惑的人如恒星,光芒微弱却永远让人瞻首仰望。‎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全命题作文及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对于全命题作文,应该认真审题,抓住题目中关键词进行写作。本题中,作文写作的关键词为“诱惑”,再结合题干中关于“诱惑”的材料,“诱惑就像一块美味的蛋糕,人人都眼馋,就试着去接近它;诱惑就像一份灿烂的财产,人人都眼红,就千方百计的占有它”,揭示出人们经常被眼前的物质所吸引而不能自拔,竭尽全力想去得到它;“诱惑还像裹着糖衣的炮弹,人人都想吃,但最终却伤了自己”,揭示出人们在追求物质欲的同时,不能避免的会被其伤害;“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文天祥临死不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吟咏”,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有很多人可以抵住诱惑,从而获得美好的精神品质。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诱惑”其实就是一种吸引,是对人对物质或精神方面的一种考验,有的人经不住考验,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或者道德败坏甚至沦丧,而有的人经得住考验,就会保留自己最本真的初心,令人敬佩,瞻仰,甚至名留青史。因此在写作此篇以“诱惑”为题的议论文,可以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经得住诱惑”或“经不住诱惑”两方面来论证“诱惑”。‎ 作文素材:‎ ‎1.商纣王沉迷于妲己的美色而疏于朝政,最后众叛亲离,国破人亡。‎ ‎2.夫差为西施的美色所诱惑,最后吴越一战夫差被勾践所杀。‎ ‎3.李堂堂,庞家钰他们在金钱的诱惑下贪污受贿,侵吞国家财产,最后沦为阶下囚。‎ ‎4.晋代诗人陶渊明,耐不住人生困苦,面对财富的诱惑,他也曾心动过,但是在意识到他这样做并不符合本心时。他果断弃名守节,不为五斗米折腰。可谓知错能改。即使依然短褐穿结,却以此为乐。做出一首《归去来兮辞》,表达出他那高尚的情操,令人拜服。‎ ‎5.文天祥,一介文官,手无缚鸡之力,面对元朝的(地)入侵,他投笔从戎,身先士卒,不幸被捕,金朝首领爱惜他是个人才,百般劝降,可文天祥仍不为所动。最后在零丁洋处留下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名句,然后慨然赴死。此等气节,感天撼地。他面临生存的诱惑,毫不迟疑。依然坚持着做人的原则。‎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方法:①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写作重点。②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③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④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总之,在写命题作文时同学们要结合题目本身特点多角度审题,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