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50 KB
  • 2021-06-03 发布

云南省会泽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会泽一中2018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 语文 考生注意: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8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因此今年按属相是“狗年”。“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 在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源流久远,至少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长久。在商代甲骨卜辞中,已经以干支纪日。著名的西周青铜“利簋”铭文中有“武王征商,唯甲子朝”。这与文献中记载的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是开始于甲子日的早晨相吻合。也说明当时是使用干支纪日的。至于用地支来纪一日中的时辰,可能迟到汉代。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重定历法,称为“太初历”,明确将一日夜分为十二时,而以地支为纪,以后一直沿用,所以十二地支又习称“十二时”。‎ 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汉代流行的“四神十二时”纹铜镜上,“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用图像表示,而十二时一般还是用文字。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东汉时王充所著《论衡》一书的《物势篇》,其中记述了当时社会上已流行用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事实,这证明东汉时期,已存在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汉时与十二时对应的动物形象,此后传之后世,又与纪年干支相联系,铺衍成“属相”的概念,人们以代表自己生年干支的动物,作为自己的属相,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例如在发掘山东临淄北朝时期崔氏家族墓群时,曾在北魏时的10号墓中,发现了“十二时”陶俑,这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时期最早的十二时俑。‎ 就在隋代,十二时的艺术造型开始出现新的变化,由动物原形,增加了拟人化的神异色彩——将十二时像身躯塑造成身穿袍服的人身,但头部是兽形,最初是拱手端坐的形貌,如湖北武汉东湖岳家嘴隋墓出土的陶十二时俑。到了唐代,在都城长安地区的墓葬中流行随葬十二时俑,它们都已改为拱手端立的姿态,在袍服人躯衣领伸出的脖颈上,长着一张兽脸。‎ 在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也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例如在古代日本,在著名的正仓院所珍藏的文物中,还保留有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为麻布彩绘十二时像,现在残存的还有龙尾、鸡头、犬足、猪尻和云气,原用于悬于宫殿檐下的“帽额”,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756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也是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 ‎(摘编自杨弘《喜迎戊戌年》,人名日白2018年2月16日第08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的话,2018年是狗年。‎ B. 古代的中国,以干支纪年月日时的传统源远流长,从—些史料中可以得到佐证。‎ C. 十二时开始都用文字表述,东汉民间最早出现用十二种动物象征代表十二时的习惯。‎ D. 深受中国古文化影响,古代亚洲其他国家,也都有以动物象征十二时的习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朝代顺序,对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月日时,尤其是十二时的历史进行了梳理。‎ B. 文章以考据和推测相结合,对作者的一些观点加以论证,善用具体例子来作为佐证。‎ C. 文章内容详略得当,如第四段简介十二时动物形象南北朝时开始摆在墓室和陶俑中。‎ D. 文章最后一段将视野由国内扩展到国外,更加有力地说明了十二时文化的巨大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个古人如果出生在秦朝,那么其意识中不太可能有其属相为某种动物的概念。‎ B. 从文中看,司马迁在修订《史记》的过程中,是有使用十二时概念的可能性的。‎ C. 在唐代的昭陵及其随葬墓穴中,是有可能出土兽首人身,拱手端立的十二时俑的。‎ D. 十二时像在唐代时传入了日本,卒于天宝末年的圣武天皇葬仪时便使用十二时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5. 文中画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6分)‎ ‎6.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教授走下飞机,迈出了回归祖国的第一步。他辞去了在英国公司的重要职务,回到母校——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全职教授,开始为我国的航空地球物理事业耕耘、播种。‎ ‎ “为什么回国?”经常有人问他这个问题。‎ ‎ 在英国奋斗了18年,他已拥有了优越的科研条件和高效率的研究团队。他在英国剑桥ARKeX航空地球物理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2年,担任过研发部主任、博士生导师、培训官。他也成了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 他的家庭也早已超出了衣食无忧的水平线。位于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宽阔的草坪,豪华的汽车,学医的妻子还开了两家诊所,他已成为少数跻身英国精英阶层的华人之一。舍弃这些回国,到底是为什么呢?‎ ‎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这句歌词就是最好的答案!‎ ‎ 1992年,黄大年在“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全额资助下,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1996年,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 2004年3月20日晚,他正在大西洋深水处与美国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却接到辗转而来的父亲离世前最后一通电话:“儿子,估计我们见不到最后一面了,我能理解你的处境。你要记住,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你是有祖国的人!”两年后,母亲离世前给他留下的依然是这句话。‎ ‎ 在海漂的18年里,黄大年的心和祖国一直连在一起,他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惦念着母校,无论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讲学,他招之即来。“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 ‎ 2009年4月,当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把国家“千人计划”有关材料试探性地发送给黄大年时,让他没想到的是,黄大年第一时间就把电话打了回来,并明确表示要认真考虑回国。‎ ‎ 听到祖国的召唤,黄大年心潮澎湃。那朝思暮想的祖国啊,那片魂牵梦绕的土地啊,那些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一瞬间占据了他的脑海。‎ ‎ “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这是黄大年常说的话。他在回国后的第6天,就与吉林大学正式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国家“千人计划”的专家。‎ ‎ 2010年10月,吉林大学成立了“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黄大年为带头人。团队集中研究了能够在空中、水面和深水环境下,高效率获取空间分布的重力场、磁场、电磁场、放射性能谱和光电等数据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和技术,构建服务于陆地、海域、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下的精确移动测量技术体系。‎ ‎ 在带领团队冲上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科技制高点的过程中,黄大年一直在推动科研团队与国际的融合。他利用自己在国外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声望,多次带团出国考察,并促成合作事宜。‎ ‎ 爱迪生曾说过,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在这个层面上,黄大年始终都在用自我成就与国家需求的紧密结合,塑造着一种超越个人快乐的伟大志趣。‎ ‎ (摘编自《吉林日报》2017年3月1日《把一切献给你,我的祖国》,有删改)‎ ‎ 【相关链接】‎ ‎ ①2016年6月底,黄大年吃着救心丸走进评审验收现场,完成了一个超亿元级别的国家大型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 (孟海鹰《黄大年:放弃国外豪车豪宅回国任教,填补诸多空白》)‎ ‎ ②“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从来没觉得我和祖国分开过,我的归宿在中国。” (黄大年)‎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1992年,黄大年被选送至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四年后,他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B.2009年12月,黄大年听从祖国的召唤,放弃了在国外的名誉、地位、资产,偕同家人回国,当了吉林大学全职教授。‎ C 2010年10月,黄大年成为“吉林大学移动平台探测技术研发中心”带头人,他带领团队在一些科技领域冲上国际前沿制高点。‎ D.2016年6月,黄大年在完成一个国家大型项目评审验收工作时,吃着救心丸带病坚持工作,这说明他已达到忘我程度。‎ ‎8.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黄大年依然回国参与国家科研项目,这说明他具有淡泊名利、无欲则刚的精神品质。‎ B.黄大年在英国生活条件优越,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妻子也有自己的事业,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以国家需要为做人的基本准则。‎ C.黄大年的父亲在弥留之际,通过电话方式告诫儿子“你可以不孝,但不可不忠”,话语中流露出父亲对黄大年不能尽孝的嗔怪语气。‎ D.在得到刘财院长“千人计划”的正式邀请后,黄大年心潮澎湃,“祖国”“土地”“亲人”等占据了他的脑海,让他归心似箭。‎ ‎9.黄大年在英国已经是功成名就的人士,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回国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思鳌,知栖霞县,有德于民。如宠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累迁国子监祭酒。天启时,官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五年正月,建推左侍郎,魏广微言如宠与左光斗同里友善,遂夺职闲住。‎ 崇祯元年,起为吏部右侍郎。未至,拜礼部尚书。宗籓婚嫁命名,例请于朝。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用如宠请,贫宗得嫁娶者六百余人。大学士刘鸿训以增敕事,帝怒不测,如宠力为剖析,得免死戍边。明年冬,京师戒严,都人桀黠者,请以私财聚众助官军,朝议壮之。如宠力言其叵测,不善用,必启内衅。帝召问,对如初。‎ 帝出片纸示之,则得之侦事,与如宠言合,由是受知。十二月,命与周延儒、钱象坤俱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帝欲族袁崇焕,以如宠申救,免死者三百余口。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四年春,副延儒总裁会试。事竣,即乞休,疏九上乃允。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六年,延儒罢政,体仁当为首辅。而延儒憾体仁排己,谋起如宠以抑之,如宠畏体仁,六疏辞,体仁遂为首辅。‎ 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十四年卒。福王时,赠太保,谥文端。‎ ‎(《明史·何如宠传》)‎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B.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C.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D. 陛辞/陈悖大明作之道/抵家复请/时观《通鉴》/察古今理/乱忠佞/语甚切 ‎11. 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 B.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始置吏曹,改白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主管文官的任免与考核等。‎ C. 会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录取三百名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 谥号是君主、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有褒的美谥,怜的平谥,贬的恶谥三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启五年正月,何如宠被推举为左待郎,但是因为魏广微说他和左光斗是同乡而且关系很好,所以他被撤职而闲住在家。‎ B. 大学士刘鸿训因为增添敕命一事,触怒了崇祯,崇祯想要杀了他。如宠竭尽全力为他解释,终使崇祯宽容,改死罪为流放。‎ C. 京都戒严,城中有一些人白请用私财招募士兵帮助守城,如宠独认为不可行,声称这些人心怀叵测,不妥善使用这些钱财,将要引起内乱。‎ D. 如宠协助周延儒裁决会试事务,事情结束,就乞求退休,上疏九次皇上才允许。回到家后,又请求皇帝允许自己时时阅览《通鉴》。‎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者为部所稽,自万历末至是,积疏累千,有白首不能完家室,骨朽而尚未名者。‎ ‎(2)如宠性孝友,母年九十,色养不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江水曹①还远馆 谢朓 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注】①水曹:官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 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 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 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15. 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 ,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无声的人和江景衬托琵琶女一曲弹罢后的艺术效果的名句是 , 。‎ ‎(3)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一词中,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名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三、 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 。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细细品味, 。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 !“九龙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除了“九龙柏”,天坛还有“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一大批有名柏树。( )?这是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人们视其为吉祥昌瑞之树,在天坛大量种植。‎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众多古树虽已数百岁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点缀得 、生机盎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B.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 C.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D. 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B. 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C. 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D. 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为什么在天坛里种这么多柏树呢 B. 为什么在天坛里种品种繁多的柏树呢 C.为什么在天坛里种有名的柏树呢 D.天坛里种这么多的柏树有什么好处呢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①___________。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②____________,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③____________。‎ ‎21. ‎ 嘉靖三十四年,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被治罪处死,他书写的绝命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流传。这幅对联几经修改,每次都能翻出新意。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次修改的好处,每句话不超过20字。(6分)‎ ‎①1916年9月,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友人书写此联将“辣”改成了“妙”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传诵甚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967年9月6日,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恳请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两字之改,再出新意,传为佳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四十年来,不同时期青年的流行语:‎ ‎(1)敢喝头啖汤----“头啖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民俗语言,指煮出来的第一口汤。青年一代率先探索和尝试,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2)从我做起----1979年清华学子率先喊出这一口号,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当时青年发愤图强,努力学习与工作的最强音。‎ ‎(3)网民----注重艺术性、创造性的新型网络平台,成为引导青少年兴趣发展的新领地,带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4)创客----近年来青年流行语,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努力实现个人梦想、创造个人价值。‎ ‎(5)志愿服务----青年一代回馈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由此带动全国更多的青少年在爱心奉献、助人为乐中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6)世界范----百年探索,40年铺垫,如今的青年越来越自信、自豪,越来越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 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读了上面材料,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感知时代律动,争做新时代的青年”为主题,写一篇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会泽一中2018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 语文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如果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的话,2018年是狗年”错误,选项概念混淆,第一段说“农历已过丁酉年,迎来戊戌年,十二时中与戌对应的是‘犬’,因此今年按属相是‘狗年’。‘戊戌’是依照中国古代文化特有的传统纪年方法,用干支来排序”,可见干支排序应该是“戊戌年”,按属相是“狗年”。C项,“东汉民间最早出现……”时间有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但是就在汉代,也许是为了一般人易于记忆等原因,民间开始出现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时的习惯”,说的是“汉代”,并未说最早是在“东汉”。D项,“古代亚洲其他国家……”范围扩大,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东北亚的一些古代国家”。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本题A项,选项把“属相”与“干支排序”两个概念混淆。‎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第四段简介十二时动物形象南北朝时开始摆在墓室和陶俑中”错误,文章第四段说的是“到了南北朝时期,代表十二时的动物形象,开始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即“出现于古代墓葬的墓室壁画和随葬的陶俑群之中”,并不是“摆在墓室和陶俑中”。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十二时像在唐代时传入了日本……”于文无据,文中并未提及十二时像传入日本的时间。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在古代日本,……还保留有绘有十二时像的布幕……应是圣武天皇葬仪时所使用的。圣武天皇卒于756年,即唐玄宗天宝末年”,这是说十二时像使用的时间,并不是传入日本的时间。故选D。‎ ‎4.D ‎5.①‎ 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一方面小山村碰巧成为碳基舰队的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②制造悬念,做出铺垫。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合理的引出了该星球最终被判定为3c级以上文明的情节。③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巧妙地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歌颂了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功绩。‎ ‎6.①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②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惊叹于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③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 “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分析不恰当。根据文本内容可知,小说表现的应该是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歌颂了教师在人类文明传承发展中的功绩,引发的应是读者的崇敬之情。故选D。‎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设题对象,如本题“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然后到文中找到这句话,理解其意思,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本题中,设题的句子在第十四段,“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这所山村小学”指的是乡村教师生活的黄土高原上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结合上文第五、六段以及十一至十三段来看,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一方面小山村碰巧成为碳基舰队的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这句暗示了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第十四段处于文章的中间部分,且很短小,“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既读者对这个小山村的人物命运更加关注,又领起下文3C级文明测试情节,该星球最终被判定为3c级以上文明的内容,故从结构上来看,这一句话起到制造悬念,做出铺垫作用。‎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就要先分析小说的主旨,而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比如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然后概括小说的人文精神。本题的主人公乡村教师在困境中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他以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从次要人物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表现了他们对文明的尊重。这样就可概括出本文蕴含的人文精神,注意一定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可只说套话。‎ ‎【点睛】解答句段作用这类题目首先要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的作用,一般从承上启下的角度分析,结尾段主要考查与上文和标题的关联。‎ ‎7.B 【解析】“放弃了在国外的名誉、地位、资产,偕同家人回国”于文无据。‎ ‎8.B【解析】A项,“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概括不当;C项,“流露……嗔怪语气”曲解文意;D项,“正式邀请”偷换概念,原文是“试探性”地发给黄大年“千人计划”材料。‎ ‎9.①黄大年始终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他认为自己是祖国培养出来的,归宿在中国,愿意为祖国的需要全力以赴。②父母的谆谆教诲:父亲临终前给他打电话说“你是有祖国的人”,母亲也这么说。③祖国的需要、母校的召唤:国家在地球探测方面存在诸多空白,需要黄大年这样的人才;刘财院长的邀请也是促成黄大年回国的原因。(任选两点作答,每点2分)‎ ‎10. B 11. C 12. D ‎ ‎13. (1)贫困的人被礼部拖延,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积压的奏疏上千份,导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也不能成家,有的骨头腐烂尚未命名。‎ ‎(2)何如宠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母亲九十岁了,他和颜悦色供养母亲,从不懈怠。‎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道”在文中是名词,作宾语,因此断开;“抵家”单独成句;“察古今”如果断开,会导致“察”的宾语缺失。综合B项正确。句意:上大殿向皇常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会试录取的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不是“请求皇帝允许自己时时阅览《通鉴》”,而是“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故选D。‎ 点睛: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情理辨清主要信息、次要信息,从而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不仅要对原文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概括,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作较深层次的剖析。这就要求我们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的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归纳和概括。也就是说,不仅要能概括某个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所导致的结果或某个(几个)人物的所作所为,还要能揭示出这个事件的意义,或者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某种现象的本质,或者某种观点等。‎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稽”译为拖延,“至”译为到,“名”译为命名。(2)“孝”译为孝顺,“色”译为和颜悦色,“衰”译为懈怠。‎ 参考译文:‎ 何如宠,字康侯,桐城人。父亲何思鳌,担任栖霞县知县,对百姓有恩德。何如宠考中万历二十六年进士,由庶吉士屡次升迁至国子监祭酒。天启年间,任职礼部右侍郎,协助管理詹事府。天启五年正月,何如宠被朝廷推举为左侍郎,魏广微说何如宠与左光斗是同乡好友,于是被削夺官职闲居。‎ 崇祯元年,被起用任职吏部右侍郎。还未到任,又被授予礼部尚书。宗室子孙婚嫁命名,按照旧例须向朝廷请示。贫困的人被礼部拖延,从万历末年到现在,积压的奏疏上千份,导致有的人头发花白了也不能成家,有的骨头腐烂尚未命名。(朝廷)因为采用何如宠的建议之后,得以婚嫁的贫困宗室成员有六百多人。大学士刘鸿训因为增添敕命一事,皇帝对他的不守法度而愤怒。何如宠极力为他辩白,才得以免死,被贬谪守卫边防。第二年冬,京城戒严,都城凶悍狡黠的人,请求用私财聚集众人协助官军,朝廷商议鼓励这样做。何如宠极力声称这些人心怀叵测,不妥善使用这些私财,必将导致内乱。皇帝召问他,何如宠回答如初。‎ 皇帝拿出一张小纸条给他看,原来是得到的侦察的事情,与何如宠所说的一致,由此,何如宠被赏识。十二月,(朝廷)下命何如宠与周延儒、钱象坤都以原职位兼任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佐朝政。皇帝打算诛灭袁崇焕九族,因何如宠申辩相救,免于死罪的有三百多人。后屡次被加官为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崇祯四年春,(何如宠)协助周延儒裁决会试事务。事务结束,就请求退休,上疏九次才得到皇帝允许。上大殿向皇常辞别,陈述敦厚宽大圣明之道。到家里,又(上书)请求皇帝时时阅览《通鉴》,洞察古今治乱忠奸,语气十分恳切。六年,周延儒被免去宰相职务,温体仁应当成为首辅。周延儒痛恨温体仁排挤自己,打算起用何如宠来牵制他。何如宠畏惧温体仁,六次上疏推辞,温体仁最后成为首辅。‎ 何如宠本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的母亲九十岁了,他和颜悦色供养母亲,从不懈怠。他操行恬淡高雅,与世无争,国家有难就进取,国家安定就退隐,世人十分敬重他。崇祯十四年去世。福王时,赠予太保,谥号文端。‎ ‎14.D ‎【解析】回答本题,先要读懂全诗意思,然后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将它们同诗句内容进行比较,辨识其正误。题中,D项“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的表述不恰当,这里运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三、 ‎①与友人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③年华易逝的伤感。‎ ‎16.(1)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 (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 (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17.C ‎ ‎ 解析: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形容非常著名。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形容影响很大。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披艺极其精巧。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美轮美奂:《礼记·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晋国大夫赵武建造宫室落成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18.A 解析:“考证”与“看”重复,删去“看”。考虑到前面有“之所以”,选项则为“是因(为)”,使关联词语更搭配,且“是……造成的”与“结果”杂糅。‎ ‎19.A 解析:根据括号处前后的内容可知,括号前面写天坛种植了很多柏树,括号后面回答种柏树的的原因,括号中的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呈因果关系,通读可轻松选出答案。‎ ‎20.【答案】①又有重要区别 ②科学主要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 ③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说“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且重点说二者之间的区别,第一处,前面说“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既有”一般对应“也有”,从后面的内容来看,此处应是说二者“又有区别”;第二处,因是说“科学”和“技术”的区别,故二者的内容应是并举的,分号后面说的是“技术”,可见分号前面应是说“科学”,分号后面说技术“技术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可见分号前面应是说“科学是和未知的领域打交道”;第三处,此处是说技术,与分号前面“其进展,尤其是重大的突破,是难以预料的”的内容对应,“科学”的进展难以预料,而技术因是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内工作,故应是可以做比较准确的规划。考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填写。‎ 21、 ‎【答案】 ①妙手赞誉友人有才华,文章精妙; ②“平肩”“庸手”是自谦,也有警勉之意; ‎ ‎③“双肩”言勇于担当,“只手”言能力极强。‎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次修改的好处”,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意思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为民的理想和志向,提现出宣传革命的精神。“辣手”是面对时弊的辛辣讽刺,是面对强权不畏惧,讲真话的大勇。李大钊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妙手”是指“精妙的手法”,这是赞誉友人有才华,文章精妙。钱穆先生书写“平肩担道义,庸手著文章”是杨联陞“求字”的要求,这是杨联陞为自己所求,“平肩”和“庸手”是他的自谦,也有警勉之意,是他的自谦自警自勉。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时改为“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双肩”言勇于担当,“只手”言能力极强,暗含期许与勉励。解答本题,考生应结合该对联使用的场合,如杨联陞向恩师钱穆“求字”,杨联陞是为自己求字,故对联的意思应是针对自己,故含有自谦之意;如钱穆先生为杨联陞书写,这是从钱穆先生的角度来看,应是对杨联陞的勉励。‎ ‎22、审题说明:‎ ‎(1)材料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再出发。‎ ‎(2)材料作用:引发考生思考个人发展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3)写作情景:升国旗仪式上的发言稿 ‎(4)写作重心:我(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写作者本人)或者我们与新时代的关系。‎ ‎会泽一中2018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卷双向细目表 高二 语文 题号 题型 分值 试题内容 难度 备注 ‎1‎ 选择题 ‎3分 理解文章重要内容 易 一般论述类文本 阅读 ‎2‎ 选择题 ‎3分 论证及论证方法 中 ‎3‎ 选择题 ‎3分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中 ‎4‎ 选择题 ‎3分 理解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 中 文学类 文本阅读 ‎5‎ 主观题 ‎5分 ‎ 划线句子的作用 中 ‎6‎ 主观题 ‎5分 ‎ 小说主题的理解 中 ‎7‎ 选择题 ‎3分 表述与概括 易 实用类 文本阅读 ‎8‎ 选择题 ‎3分 分析与评价 中 ‎9‎ 主观题 ‎6分 概括 难 ‎10‎ 选择题 ‎3分 断句 中 文言文 阅读 ‎11‎ 选择题 ‎3分 文化常识 中 ‎12‎ 选择题 ‎3分 理解文章内容 难 ‎13‎ 主观题 ‎10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难 ‎14‎ 选择题 ‎5分 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表达技巧 中 古诗鉴赏 ‎15‎ 主观题 ‎6分 鉴赏诗歌的情感 难 ‎16‎ 主观题 ‎6分 名句名篇默写 易 背诵 ‎17‎ 选择题 ‎3分 成语 中 语言基础 ‎18‎ 选择题 ‎3分 病句辨析 中 ‎19‎ 选择题 ‎3分 补写 中 ‎20‎ 主观题 ‎5分 语意连贯 中 语言运用 ‎21‎ 主观题 ‎6分 ‎ 赏析对联 中 ‎22‎ 主观题 ‎60分 材料作文 中 写作 I、II两卷合计150分,易中难比例约为3:6:1‎ ‎ 命 题 思 想 达成 目标 优秀率 及格率 平均分 ‎10%±5%‎ ‎95%±5%‎ ‎102±5‎ 本次考试以适中难度题目居多,着重考察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