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河南省焦作市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
巴蜀文化与巴蜀文学的发展并非同轨运行,直到西汉文翁入蜀兴学,巴蜀文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魏晋有南北之分,南朝诗歌创作兴盛,而蜀中却无一知名作家。到了唐代,巴蜀文学重新又焕发出光彩,迎来了又一个文学高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如日月高悬,彪炳千秋。唐代两个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前者生长在蜀至二十四岁始离开四川,后者旅居巴蜀达九年,其绝大部分诗歌创作于四川,尤其是律诗名篇。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巴蜀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高峰。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崇文轻武政策,加上五代末期大批文人入蜀,使四川人才济济,导致宋代巴蜀文学繁荣昌盛。苏舜钦、三苏、文同、张孝祥等,都是宋代文坛上的名流。从元代到清代,四川遭受多次战争创伤,人口急剧减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均遭到重创难以复原。元明清时期巴蜀文坛难以如唐宋时期辉煌,但也出现了元代虞集、明代杨慎、清代张问陶、李调元、彭端淑等著名作家,成为巴蜀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抹余晖。
巴蜀作家往往具有创新精神,站在当时文学创作的最前沿,作品代表了整个文坛的最高成就。汉赋是在司马相如手中定型的,他的辞赋创作完成了从骚体赋到散体大赋的转变,为汉代辞赋创作奠定了基础。唐诗中的杰出作家陈子昂、李白,在促进唐代诗风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最高,代表了盛唐诗创作成就。薛涛是唐代最为出名的女诗人,与宋代李清照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代表。五代时期西蜀成为词创作的中心,宋代巴蜀作家又一次引领风骚,苏轼的诗、文、词创作代表了宋诗、宋文、宋词的最高成就,成为宋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人物。
也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自古诗人例到蜀”。“初唐四杰”诸人皆曾入蜀,高适和岑参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蜀中山水风物的诗篇。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到四川定居,足迹踏遍蜀中各地,杜甫的七律是在蜀地定型的,同样也代表了唐诗中七律的最高成就。陆游曾表示自己“心未尝一日忘蜀”,而且还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巴蜀文学也不乏女诗人,甚至代有其人。如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五代的李舜弦、花蕊夫人、黄崇嘏,宋代的蒲芝、谢慧卿,明代的黄峨,清代的王淑昭、林颀、梁清芬等。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是家族文学的兴旺,从宋代眉山三苏起,直到清代绵州三李,中间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家族,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此外,巴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
(摘编自王永波《从时空维度看巴蜀文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蜀文学刚起步就掀起了文学高潮,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
B. 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和创作与蜀地密切相关,李白出于蜀,杜甫入于蜀,都是巴蜀文学优秀作家的代表。
C. 出生于蜀地的苏轼创作了代表宋代诗、文、词最高成就的文学作品,这可能与宋代对文官的优待以及宋代巴蜀文学的繁荣有很大关系。
D. 巴蜀文学之所以在宋代之后的元明清时代走向衰落,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受战争的影响,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均遭重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总体上采用“总一分”的论证结构,先概括巴蜀文学的总体状况,再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具体分析。
B. 文章在论述巴蜀文学发展的历程时,阐述了它经历的三次兴盛和两次衰败的过程及部分原因。
C.
文章采用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著名作家的例子,论证巴蜀作家具有创新精神和杰出贡献。
D. 文章通过分析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以及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论证了巴蜀女作家众多的基本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巴蜀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创造出许多传世的佳作。
B. 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无不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道理,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
C. 唐代的薛涛和宋代的李清照两位女诗人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
D. 以宋代眉山三苏和清代绵州三李为代表的家族文学的兴旺,是巴蜀文学发展中的一个特点,为当地文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答案】1. A 2. D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曲解文意,“巴蜀文学刚起步就掀起了文学高潮,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中“汉赋代表了巴蜀文学的最高成就,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表述有误,据原文“巴蜀文学刚刚起步时,就出现了以蜀中四贤为杰出代表的作家,掀起了文学高潮,中间没有酝酿期,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是汉赋,这些辞赋辞采飞扬、体制宏伟,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可知,汉赋是汉代巴蜀文学的代表,而不能说是最高成就,代表了汉帝国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选项中“反映了汉帝国的精神风貌”的说法遗漏了信息。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混淆信息,“文章通过分析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以及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论证了巴蜀女作家众多的基本原因”表述错误,据原文“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是家族文学的兴旺,从宋代眉山三苏起,直到清代绵州三李,中间出现数量众多的文学家族,这是巴蜀文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现象。此外,巴蜀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藏羌彝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和睦共处,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中,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可知,巴蜀家族文学的兴旺是巴蜀多女作家的一个前提,而不是基本原因;文中说在民族交流融合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这与巴蜀女作家众多没有相关联系。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A项,混淆概念,“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巴蜀文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创造出许多传世的佳作”说法有误,据原文“巴蜀文学的发展历经两千余年,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间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可知,巴蜀文学在中华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非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学历史”范围和外延,混淆了二者的概念;并且,巴蜀文学的发展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有着多个阶段,呈现出多姿多样的发展面貌,而不是随中华文明的兴衰而兴衰,选项曲解了文意。
B项,说法绝对,“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无不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的道理,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表述有误,原文说“也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自古诗人例到蜀’”,下文例举了从“初唐四杰”到高适、岑参、杜甫,再到陆游,所以列举这些有名的诗人是为了说明“有一些作家是入蜀后才声名渐显的”,而不是证明“自古诗人例到蜀”;并且“说明经过蜀地的熏陶,才能创作出优秀诗篇”的说法绝对化。
C项,于文无据,“唐代的薛涛和宋代的李清照两位女诗人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薛涛是唐代最为出名的女诗人,与宋代李清照一样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女作家代表”,“巴蜀文学也不乏女诗人,甚至代有其人。如汉代的卓文君,唐代的薛涛,五代的李舜弦、花蕊夫人、黄崇嘏,宋代的蒲芝、谢慧卿,明代的黄峨,清代的王淑昭、林颀、梁清芬等”,根据这些信息可知,“唐代的薛涛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没问题,但是说“宋代的李清照是巴蜀众多女性诗人中的重要代表”就是无中生有,在文中找不到依据;“也是各自时代女性文学创作的最高峰”的推断在文中没有依据,是任意拔高。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2017年9月29日,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是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重要基础。这条干线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
安徽大学校长、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委员说,随着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的开通,以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也让安徽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影响力。2019年3月10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委员表示,目前,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实力,甚至在部分方向上,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有些相关领域的优势也受到了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冲击。“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委员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9年3月12日)
材料二:
这些年来,针对量子通信的质疑几乎从未中断过,甚至有人认为量子通信就是“伪科学”。对此,潘建伟回应,量子力学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有很大不同,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对于量子通信的先进理论都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所以公众才会对量子通信的科学性产生怀疑,担心这项技术不成熟。潘建伟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从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公众接触到一个全新领域的东西,最开始的反应通常是:不靠谱。比如最早的照相机,大家觉得魂魄被吸到相机里面去了,都不太敢用。所以早期的量子通信,有人认为是伪科学,当它发展比较成熟之后,又觉得这个技术还没有广泛应用,有疑虑。“现在我们确实有很多创新性的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沿,我们应该有自信。”不过,潘建伟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应用后,大家觉得没什么稀奇了,创新过程也就完成了。”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9年3月11日)
材料三:
2010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组实现了4个量子接口之间的纠缠,代表此前的国际纪录。此次,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就像是在互联网里,用户更多了,把不同的内容都能包容进去了,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
那科学家想要实现的量子纠缠是什么呢?量子世界有两个重要特性: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通俗理解常常被比喻为“远程心灵感应”,爱因斯坦也称其为“鬼魅般超距作用”。也就是说,两个量子纠缠,量子A状态改变可以对量子B产生影响,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有这样属性的量子纠缠,是信息传递、信息保密的最重要的基本资源,是实现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的基石。但有效的量子纠缠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有效的量子信息传播需要高纯度的纠缠状态。“我们需要的纠缠是很纯净可控的纠缠,就像是两个人之间心心相印。”段路明说。
(摘编自《新京报》,2018年5月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五市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量子视频会议的实现,是通过“京沪新干线”和“墨子号”连接的方式完成的。
B. 安徽在量子研究方面走在了中国的前列,中国的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在部分方向上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C. 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
D. 照相机出现的早期,部分人不敢使用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恐惧,担心可能会吸走他们的魂灵,这与人们对量子的误解相似。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量子通信深奥的先进理论,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可能和普通人一样理解困难,因此它受到的质疑几乎没有中断过。
B. 创新成果的发展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任务和认知,当它被广泛应用后,人们习以为常,创新过程才算完成。
C. 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比加州理工学院的纪录提高了约6倍,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D. 量子纠缠如同远程心灵感应,两个纠缠的量子可以相互产生影响,但是有效纠缠并不容易做到,需要纯净可控。
6.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C
6. ①材料一主要说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取得的成就及主要任务。②材料二侧重说明我国量子通信受到的质疑。③材料三主要说量子纠缠的发展状况及其内涵。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
C项曲解文意,“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和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表述错误,据材料一“‘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潘建伟委员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可知,“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是“量子信息科学……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的需要,而不是“我国在进入到量子研究初步发展阶段的必然需要”。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C项夸大其辞,“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比加州理工学院的纪录提高了约6倍,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说法有误,材料三中说“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根据这些信息可知,清华大学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推进了量子互联网的发展,但不能夸大它的作用为“这说明量子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
材料一第一段中“‘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正式开通”都表明了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取得的成就;虽然量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提升了影响力,“我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和较强的实力”,但是 “‘当前,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到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各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性布局’”,所以潘建伟委员提出建议,“尽快实质性启动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这也是现阶段量子信息研究的主要任务。
材料二中说“这些年来,针对量子通信的质疑几乎从未中断过,甚至有人认为量子通信就是‘伪科学’”,面对质疑,潘建伟回应并进一步解释说,创新成果从产生到广泛应用,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当中,需要做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应用后,大家觉得没什么稀奇了,创新过程也就完成了。”所以材料二侧重介绍我国量子通信受到的质疑以及科技工作者的解释。
材料三第一段中“清华大学段路明团队首次实现了25个量子接口之间的量子纠缠,把世界纪录提高了约6倍。25个接口意味着,接口更多了,能把大家有效地连接起来。……为量子互联网构建的“万里长征”又往前走了一步”的信息就介绍了量子纠缠的发展状况,我国量子纠缠推动了量子互联网的发展;第二段很形象地分析了量子纠缠的内涵,“量子世界有两个重要特性: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量子纠缠通俗理解常常被比喻为‘远程心灵感应’,爱因斯坦也称其为‘鬼魅般超距作用’。也就是说,两个量子纠缠,量子A状态改变可以对量子B产生影响,就像有心灵感应一样”。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
答题技巧:
(1)通读材料,阅读文字材料,概括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读懂图表。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找准话题,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明确不同点,找准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文本的主要内容及文本主题。
(2)整合文本重要信息,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归纳整合;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魂
刘平
六爷使了一辈子牛。
六爷使牛难得用鞭子,用嘴说,牛很听六爷的话。
家里就六爷和老伴两个人。本来他们是有个儿子的,在部队。那年部队进天山施工出了场事故,为保护战友,儿子牺牲了。国家给了500元抚恤金,六爷一直搁在箱子里,舍不得动一分。
没了儿子,六爷对牛的感情似乎就更深了。六爷说,牛通人性呢。
春耕大忙季节,是老牛身上担子最沉重的时候。队里拿不出钱来买头壮牛。从早到晚,老牛都拉着沉重的犁铧在热腾腾的水田里。终于在一个炎热的中午,老牛拼出了全身的力气,但犁铧仍是扎在泥土中一动不动。老牛回头无可奈何地望了六爷一眼,就无力地瘫软了下来。
看着老牛满口满鼻的白色泡沫,听着老牛一口口剧烈地喘着粗气,六爷的心颤了一下……烈日下,还有一大片田等着耕,六爷狠了狠心,慢慢走到老牛身边,用手轻轻拍拍老牛的头,滴下两粒浑浊的老泪,喃喃道:“老伙计呀!难为……你啦!”。
老牛望着六爷,像听懂了他的话……
稍事休息,老牛又站起来,拉着沉重的犁铧奋力往前挣扎……
春耕终于完了。老牛却不行了,走路腿都有些打战。眼见老牛不可能再干活了,队长就召集队干部们开会商量,如何处理老牛。六爷不是干部,但他也去开会了。六爷放心不下。队长说:那头牛不能再下田了,喂下去只白费草料,大家看该咋办?
六爷瞪队长一眼,想骂队长昧良心,但嘴唇动了动,终于没骂出来。就那么一动不动蹲在屋角,吧嗒着一卷又粗又长的旱烟,神情痴痴的……
会计说:拉到集上也卖不了几个钱。
出纳说:卖?谁要?地不能耕,磨不能拉。
这时队长说:对!干脆杀了,每个人头分两斤牛肉。
大家就不管六爷了,一致决定把牛杀了分肉。会计说他在屠宰场有熟人,他明儿个一早就去请他来。队长说就这样吧。说了他们就站起身来要走了。
就在这时,六爷忽地站了起来,一字一顿说:“那牛,我买了!”
瞅着六爷铁青的脸,都吃了一惊!说那快死的牛买去做啥?喂不好的。
任队长他们咋劝,六爷就是死着性子要买。最后,大家都没办法,就同意了。队长他们商量了一阵,说:400元吧!
六爷没还价。
六爷回家。老伴扑过去护住箱子,冲六爷说,你疯啦?这钱是儿子的命换来的哩!你疯啦?……六爷瞅着老伴,泪水突然无声地淌了下来,抚住老伴瘦弱的双肩。
见六爷流泪,老伴也跟着流泪。她知道六爷的心,那年,老牛病了,他到牛房陪了老牛三天三夜……老伴抹了几把泪水,终于不再阻拦六爷了……
六爷将西头一间杂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将老牛牵了进去。每天早晨到坡上割一筐嫩嫩的露水草回来喂它,还三天两头烧一锅温水给它刷洗身子。家里两升黄豆,六爷几次想磨一顿豆花吃,但终于没有,分几次全炖了倒进老牛槽里。六爷蹲在老牛面前时,就觉得老牛两只大大的眼睛里闪着一种异样的光,似宽慰,又似感激……这时,六爷心里就怔怔的……
当六爷见老牛连白面糊糊也不肯吃了时,心里就禁不住涌起一阵酸楚。
十多天后,老牛死了。六爷清清楚楚地记得,老牛咽气前恋恋地望了他一眼。那一眼,深深地刻在了六爷心里。队长来了,对六爷说,剥皮到集上卖肉吧!还能捡回几个钱。六爷不说什么,狠狠瞪了队长一眼。队长说:“这老头……”就走了。
六爷扛上铁锨,到后院选定个地方,就一锨锨默默地铲土。从上午到黄昏,一个大大的坑终于挖好了。六爷请人将老牛抬去埋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六爷又到坡上割草。六爷背回来一筐草时,老伴不解地说:“牛都死了,你还割草做啥?”六爷不语,径直走到后院,将那筐嫩嫩的露水草倒在了老牛坟前……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写春耕时老牛艰难的劳作及六爷对此的痛心,但面对大片的耕田,六爷只能让老牛继续耕作,突出了六爷的善良和无奈。
B. 会上,队长等人因老牛不能耕田且卖不上好价钱决定将牛杀掉,队长又劝告六爷不要将牛买下,展现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
C. 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通过六爷对老牛在劳作、生病、死亡时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表现了他对老牛的独特情感。
D. 小说以“牛魂”为标题,不仅写出了小说中牛身上体现出来的任劳任怨、辛勤至死的精神,也写出了六爷和老牛之间感人至深的情感。
8. 小说开头写儿子的事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9. 小说叙述了六爷和牛的故事,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答案】7. B 8. 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写儿子去世,突出老人的孤独,使后面老人与牛之间的亲近更显自然。②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儿子的抚恤金,为下文老人购买病牛提供了可能。
9. ①对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赞美。②对于六爷孤独无奈境况的同情。③对于六爷不被人们理解的无奈。④对于过往时代艰辛生活的沉思。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B项,“会上,队长等人因老牛不能耕田且卖不上好价钱决定将牛杀掉,队长又劝告六爷不要将牛买下,展现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中“队长又劝告六爷不要将牛买下,展现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对文本的赏析有误。原文队长他们劝六爷“说那快死的牛买去做啥?喂不好的”,他们劝说六爷不要买牛是因为他们觉得那头老牛病了快要死了,买回去没用处,浪费钱,表现了他们对老牛的冷漠、狠心,但并不是为了展现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队长他们不理解六爷对老牛的特殊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儿子牺牲以后,六爷就把自己对儿子的感情寄托到老牛身上,所以在众人 “一致决定把牛杀了分肉”的时候,六爷要买下快死的老牛。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本的语段作用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小说开头写儿子的事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可知,本题具体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掌握开头段落的作用:(1)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3)统领全文,为下文埋下伏笔。(4)写出环境,渲染气氛。
小说开头写儿子牺牲的事情,在结构上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小说开头说“本来他们是有个儿子的,在部队。那年部队进天山施工出了场事故,为保护战友,儿子牺牲了”,这就使老人有丧子之痛的孤独感,使下文老人和老牛之间的亲近更显自然,老人对老牛有特殊的感情,最终花钱买下快要病死的老牛。
小说开头写儿子牺牲的事情,在结构上还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儿子牺牲后,“国家给了500元抚恤金,六爷一直搁在箱子里,舍不得动一分”,这个情节为下文老人购买病牛提供了可能性。老人对老牛有特殊的感情,在队长他们狠心、冷漠地“一致决定把牛杀了分肉”的时候,老人买下快死的老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立足文本,联系上下文,可以从情节、内容、人物、情感、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答。
文中六爷与老牛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和谐相处,从“没了儿子,六爷对牛的感情似乎就更深了。六爷说,牛通人性呢”,“看着老牛满口满鼻的白色泡沫,听着老牛一口口剧烈地喘着粗气,六爷的心颤了一下……烈日下,还有一大片田等着耕,六爷狠了狠心,慢慢走到老牛身边,用手轻轻拍拍老牛的头,滴下两粒浑浊的老泪,喃喃道:‘老伙计呀!难为……你啦!’。老牛望着六爷,像听懂了他的话……”这些信息可以看出,六爷与老牛之间的相处的默契,感情的深厚。在后来老牛病了,“不能再下田了”, 在队长他们狠心、冷漠地“一致决定把牛杀了分肉”的时候,老人买下快死的老牛。买回老牛后,六爷精心喂养,“六爷蹲在老牛面前时,就觉得老牛两只大大的眼睛里闪着一种异样的光,似宽慰,又似感激……这时,六爷心里就怔怔的……当六爷见老牛连白面糊糊也不肯吃了时,心里就禁不住涌起一阵酸楚”,这种人与动物之间感情相通的和谐相处,真是令人感动,作者对这样的感情是赞美的;
“没了儿子,六爷对牛的感情似乎就更深了。六爷说,牛通人性呢”,六爷在儿子牺牲后,感到孤独无依,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到了和谐相处的通人性的老牛身上,可见六爷孤独无奈的境况,作者对于老人这样的境况寄寓了深切地同情;
当队长他们狠心、冷漠地“一致决定把牛杀了分肉”的时候,六爷买下快死的老牛,对于六爷的这种举动,队长他们劝“说那快死的牛买去做啥?喂不好的”,但是“任队长他们咋劝,六爷就是死着性子要买”,队长他们不理解六爷对老牛的特殊感情。对于六爷不被人们理解的无奈,作者也是有同情之心。
文章写到了老人和老牛之间的深厚感情,和谐相处,“六爷说,牛通人性呢”,“看着老牛满口满鼻的白色泡沫,听着老牛一口口剧烈地喘着粗气,六爷的心颤了一下……六爷狠了狠心……滴下两粒浑浊的老泪,喃喃道:“老伙计呀!难为……你啦!”。老牛望着六爷,像听懂了他的话……”,在老牛快要死的时候,“六爷蹲在老牛面前时,就觉得老牛两只大大的眼睛里闪着一种异样的光,似宽慰,又似感激……这时,六爷心里就怔怔的……”,“六爷清清楚楚地记得,老牛咽气前恋恋地望了他一眼。那一眼,深深地刻在了六爷心里”。这样的感情固然有老人儿子牺牲后,老人孤独无依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老人与老牛在那段过往时代里耕作中、相处中培养的。整篇文章读来,老人与老牛和谐相处的感情令人感动不已,也有对于过往时代艰辛生活的沉思。
【点睛】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类型的题目,基本方法有:(1)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2)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3)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
,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B.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C.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D.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中,褐指平民衣服。
B. 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历史上并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D. 稽首,《周礼》“九拜”里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拜见君父的常见礼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
B. 赵莹治理蝗灾,方法巧妙。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发生蝗虫灾害,他以捕捉蝗虫换发救灾粮食,获得成效,受到称赞。
C.
赵莹他乡为官,心念故土。赵莹跟随少帝到了契丹,后担任太子太保,但是在见到中原来的使臣时,伤感不已,向南悲叹流泪。
D. 赵莹客死他乡,归葬故里。赵莹六十七岁时在幽州去世,儿子和其他家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中原,并且得到周太祖的赏赐和追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答案】10. C 11. B 12. A
13. (1)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许他返回,他穿着粗布丧服随队供职,有的人因此非议他。
(2)赵莹刚染上疾病时,派人向契丹君主祈求,希望归葬于中原,让羁旅游魂有幸返回故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波浪线部分,“功既集”作状语,意思是“祠庙建成之后”,其后断开;“神召于前亭”作“梦”的宾语,“忽梦神召于前亭”意思是“忽然梦见神仙在前亭召唤他”,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前程”是“富有”的宾语,“公富有前程”意思是“你有远大的前程”,是表意完整的一句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理解有误,实录,应该是编年体的一种。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表述有误。原文“以敦让汲引为务”的意思是“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不能理解为“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的说法对原文翻译理解不当,原文是“署能者居职”,意思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选拔的人员不一定就是他提拔的。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
(1)从事:官职名称;丁忧:遭逢……丧事;短:形容词作动词,非议、诋毁。
(2)被:遭受;遣人祈告于契丹主:状语后置句,派人向契丹君主祈求;幸:有幸;复:回去、返回。
【点睛】文言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解题小技巧 :
(1)读文知义(人物、时间、地点、职位、事件、情理志、品质)
(2)审题知文(借助试题,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题文比对(试题和原文比对看,注重细节,不可凭模糊的记忆和感觉去答题)
参考译文:
赵莹,华阴人。后梁龙德年间,开始担任康延孝的从事。后唐同光年间,康延孝镇守陕州,时逢唐庄宗讨伐蜀国,令康延孝担任骑兵将领。将要出发时,留下赵莹监修金天神祠。祠庙建成之后,忽然一天梦见神仙在前亭召唤他,并用优厚的礼仪来款待他,那神仙对赵莹说:“你前程远大,应该自己珍惜。”便送给他一把箭一根笏,赵莹醒来后感到惊异。明宗继承帝位,任命晋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赵莹当时就在陕府,以原官的身份谒见晋高祖,两人一见如故,高祖就上奏任命他为管记。高祖镇守各镇他都跟随着。高祖多次派他进宫朝见皇上,官至御史大夫,赏赐黄金紫服。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碰上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让回归华州服丧,赵莹就穿着粗布丧服随队供职,有人因此非议他,等到入阁为相,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监修国史时,因唐代历史残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加强修纂补编实录,撰修正史二百卷在当时刊行,赵莹出力最多。晋少帝即位,拜为守中书令。第二年,任检校太尉本官,外出担任晋昌军节度使。这时,天下飞蝗为害甚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蝗虫一斗者,供给米粟一斗,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他。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赵莹与冯玉、李彦韬一起跟从前往,契丹永康王即位,任命赵莹为太子太保。后周广顺初年,周太祖派尚书左丞田敏向契丹禀报,在幽州碰上了赵莹。赵莹见到中原汉人,悲叹惆怅不已,并对田敏说:“老朽漂零异乡寄居在这里,最近听说妻室去世,孩儿无恙,幸蒙朝廷皇帝倍加抚恤存爱,东京旧宅本来属于公家,也听说皇上优待恩宠特别给予好的价钱收购,老夫至死无以报答。”于是向南叩头,涕泪横流。不久,赵莹在幽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赵莹刚染上疾病时,便派人祈求禀告契丹国主,希望让他这把老骨头送回后周,让羁旅他乡的魂魄有幸复归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等到去世,就派他的儿子赵易从和家中几位人护丧回归,还派遣大将护送到京城。周太祖感慨良久,下诏追赠太傅,还赏赐他的儿子五百匹丝绢,以办理丧事,并让送回安葬在华阴故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寄岑参(节选)①
杜甫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注]①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标题中的“九日”指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歌中的“东篱菊”“醇酎”“黄金花”等意象紧扣时令特点,但是又因霖雨积日而无法花满衣袖,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失望。
B. 诗歌前四句中,“出门复入门”运用了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急切又无奈的心理;“思君令人瘦”句与“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似,以形貌肖像的变化表现诗人思念情深。
C. 第五至八句中,前两句写出诗人独坐家中心绪纷乱,饭食颠倒的生活状况;“寸步曲江头”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距离之短,却无法到曲江相见友人。
D. 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
15. 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运用了夸张和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想象中高山仿佛要被雨水冲走,变成一片汪洋。②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对百姓生活的关切,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D项,“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中“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赏析有误。九至十二句“吁嗟乎苍生,稼穑不可救。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意思是“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作者发出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九至十二句中,诗人由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推己及人”是无中生有,向上推溯一至八句,诗人并没有写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并推己及人,“出门复入门,雨脚但仍旧。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意思是“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诗歌中“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写景,意思是: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眼前雨水之大;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想象的内容,城南边的那座终南高山,恐怕也会被那雨水淹没漂走。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句围绕“雨”进行抒情,前面的诗句写到诗人要造访朋友因雨受阻,所以诗人借写雨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运用夸张和想象写出了雨大,表达了对百姓苍生的同情和感叹,体现了杜甫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情怀。结合注释背景“天宝十三年秋,长安一代‘霖雨积六十余日’,关中大饥,农田淹没,‘稼穑不可救’,诗正作于此时”,但是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面对当前的局势,杜甫以诗代谏,表达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点睛】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诗句理解的考查题型,解答时要注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众女比喻朝中群小,他们“__________”,诋毁正直的诗人,而荒唐的君王却“_________”,让诗人忧愁痛苦。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百姓在异族统治下祭祀的场景,从侧面表达了北伐的迫切性。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了求学时同学和自己穿的衣服不同,表现了自己学习的艰苦。
【答案】 (1). 谣诼谓余以善淫 (2). 终不察夫民心 (3). 佛狸祠下 (4). 一片神鸦社鼓 (5). 同舍生皆被绮绣 (6).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谣诼、淫、祠、鸦、绮、缊、敝等字的写法。
【点睛】答好识记类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在真正理解原文语意和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书写时还要注意字体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2月19日,主管汉字读音审定的教育部有关部门就此回应称: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为何叫人如此__________?诗词歌赋最讲究的就是韵律美,诗歌创作不过就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字,而最合适的字,显然是有着声、色、味等__________。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想问一问:( )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言文字因时因地的变化,其实早是无须敏感的常事。这些年,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就成为汉语言文化中“__________”的“正词”,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自然也无须__________。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B.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C.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便于推广应用,也考虑了多数人的意见,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D. 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对于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牵肠挂肚 权衡 登堂入室 大动肝火
B. 耿耿于怀 考量 登堂入室 大惊小怪
C. 牵肠挂肚 考量 无伤大雅 大动肝火
D. 耿耿于怀 权衡 无伤大雅 大惊小怪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词还需要韵律吗?作者也许是不会同意的。
B. 这样做是不是符合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规律呢?
C. 这是否尊重了诗词作者和违背了古诗词的音韵规律了呢?
D. 诗作者答应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毛将焉附?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但目前改编后审音表尚未经过审音委、标准委的审议,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结构混乱等语病。“读音改变主要是考虑多数人的意见,也考虑了便于推广应用”语序不当,句子的递进关系应该是从“推广应用”到“多数人的意见”,排除AD;“古汉语生僻音,还应以原读音标准”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还应以原读音标准”是句式杂糅,应该是“以原读音为准”或“把原读音作为标准”;“古汉语生僻音”和“以原读音为准”搭配不当,“古汉语生僻音”不能做“以原读音为准”的主语,可以在“古汉语生僻音”前加介词“对于”,“对于古汉语生僻音”做状语。排除B。
故选C。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可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意义。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耿耿于怀:形容令人牵挂或不愉快的事在心里难以排解。根据第一段“文章《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引起广泛关注”可知,第一处语境是要表述几个古诗词用字的读音调整,引起广泛关注,让人牵挂难以排解,而不是说十分惦念,放心不下,所以选用“耿耿于怀”;
权衡:作动词用时,侧重于评量、比较之意。考量:考虑;衡量,多指对一件事情反复斟酌,反复地推敲不断地考虑。根据第二处的语境,是要表达诗歌创作中选择最合适的字的时候,显然是要从声、色、味等角度反复地推敲不断地考虑,这其实也是诗歌中的炼字。所以选用“考量”更恰当。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无伤大雅:虽有影响,但没有伤及主要的东西。第三处词语加了双引号,它修饰的词语正词也加了双引号,结合语境,此处的双引号应该是反语的用法,表示否定、不赞成,是要表达对于这些年以来,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中正规的常用的词语这种现象的否定、不赞成,用“登堂入室”说明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成为汉语言文化中很常见也常用的词语。所以选用“登堂入室”。
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大动肝火:常指人爱生气,易着急,动辄发火发怒。文段中第四处语境是要表达既然这些年来,不少时代新语或网络流行语都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化中很常见也常用的词语,那么校准或者改变一些汉字的拼音规则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不必过分惊讶。所以选用“大惊小怪”。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选填衔接句,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根据上文“想问一问”,所填的内容应为问句,所以排除A;文段说的是正音的问题,所以排除B;根据上文语境“古诗词中的异读词正音 ‘正’了这么多年,忽然就因为读错的人多而从众了”分析, 文段想要表达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并不需要正反提出来回答,所以排除C。D项运用反问表达出诗作者不答应和古诗词的音韵之美没有地方表现之意,并且表达了强烈的语气。
故选D。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20.下面是某邀请函的草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尊敬的王教授,您好!贵校将于今年10月1日举行百年校庆活动。您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惠顾母校。学校正在收集校友著作,您是否方便将您的大作敬赠给我们。校庆活动中,还想请您作大会发言,相信您的讲话一定会对青年学子有些许帮助。如果有特殊情况,请及时给我们说一声,谢谢!
【答案】①“贵校”改为“学校”。②“惠顾”改为“光临”。③“敬赠”改为“赠送”。④“些许”改为“很大”。⑤“给我们说一声”改为“告知我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就是根据交际的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得当等。
①“贵校”是对你们学校的尊称,贵是敬辞。语境中是说自己的学校,可改为“学校”;
②“惠顾”指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语境中要表达我们邀请王教授来学校之意,可改为“光临”;
③“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一般指谦辞。此处语境是想让王教授赠送给学校作品,可改为“赠送”。
④“些许”指一点儿。语境中是要表达王教授的讲话会对青年学子的帮助很大,“些许”用于此处语境对王教授不是很尊重,可改为“很大”;
⑤“给我们说一声”口语化,与这个邀请函的语体风格不一致,可改为书面语色彩的“告知我们”。
21.下面这幅漫画是丰子恺先生在民国时期的作品,请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
(1)画面内容(不超过6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寓意(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画面内容:画面前方一个衣着寒酸的老人正用肩膀驮着一大盆漂亮的花吃力地走着,画面后方一对衣冠楚楚的夫妻微微仰头欣赏着美丽的花儿。
(2)漫画寓意: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一些衣冠楚楚的人只关注自己的幸福,忽视了底层民众的劳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的能力。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思—写。读:标题和画面组成要素。思: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深层含义)。写: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选择关键词;注意答题格式和字数要求。
解答该题第一问“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首先应当细读画面,通过仔细观察,注意描述画面时要素要完整。这幅漫画中前面是一个老人用肩膀驮着一大盆漂亮的花,他的衣着寒酸破旧,他的动作状态是很吃力地走着。画面后方那对夫妻的衣着很是得体,可以说是衣冠楚楚,动作状态是微微仰头欣赏着美丽的花儿。还要关注漫画标题在右上角是《欣赏》。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将画面内容表述出来。注意描述的顺序,本题可以按照空间上的顺序,先前再后的顺序描述。
回答第二问“概括漫画的寓意”时,可采用“这则漫画讽刺了(揭露)了……”的答题格式,应分析画面的侧重点,注意画面细节的提示作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画面后方那对衣冠楚楚的夫妻微微仰头只顾欣赏着美丽的花儿,他们欣赏花的时候必然是很幸福的,但是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他们没有顾及到那个用肩膀驮着一大盆漂亮的花的老人,老人的状态很是吃力地走着,从寒酸的衣着可以看出老人是社会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为了生存而从事重体力劳动。在这幅漫画中,那些衣冠楚楚的人只顾自己的幸福,却忽视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劳苦,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作者也正是要通过漫画讽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点睛】漫画类题解答要点:
(1)细察漫画,抓住矛盾,看标题,看画面,看画中文字,看夸张之处
(2)分析细节,揣摩夸张之处的寓意。
(3)注意提示,抓住关键。
(4)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揣摩画外音
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多个角度思考创作动机,选择最佳的答题切入点。
(5)答题格式
第一步,概括说明画面:画面上有……(抓住空间关系如左右、上下、背景与主体等)
第二步,揭示寓意:漫画讽刺了(揭露了……警示了……,歌颂(赞扬)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月17日,陈医生在动车上忽然听到广播紧急呼叫,有位乘客不舒服,急需医生帮忙救治,陈医生不假思索地去救治了患者。事后有目击者称,陈医生救治结束后却被乘务员要求出示医师证,因未随身携带医师证,她又被要求出示身份证和车票,并进行拍照存案,同时还得再写一份情况说明并签字画押。事情发生后,相关单位19日发出“致歉说明”。陈医生说,当时列车员的态度很好,只是按照流程在处置,列车员已经向她说明情况并表示了歉意。
此事引起了人们热议。
有人说,这样的做法寒了救人者的心,以后谁还敢救人呢?
有人认为,列车工作人员是在规避自身风险,这里反映了法律、信任与道德的冲突。
也有人认为,公众需要学会从法律上看问题,不能只是站在道德的高点批判别人缺乏无私之心。
……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理解?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莫让“道德”寒心
材料中乘务员要求医生所做的一系列工作流程,我觉得会使救人的医生寒心,也会使广大民众对医生的遭遇感到愤慨。所以法律法规不应凌驾于道德之上,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能与道德相容的,而不是让“道德”寒心。
首先,我要对陈医生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点赞,因为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上,患者突发疾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但因为有了陈医生这样的医务工作者,患病旅客才有机会能够控制病情或转危为安,这是一件充满正能量的事情。
那么问题在于,是否需要情况说明,我认为是需要的,文字资料的存底其实有其重要性,有网友会说,这样做其实就是铁路为了方便甩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对见义勇为者的保障。那么南宁客运段列车工作人员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肯定是有的,这就在于沟通非常的不到位。在治疗完成后,索取行医资格证我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一般医生出门在外都不会携带,然后做文字记录的时候工作人员应当注意措辞,请医生协助做好记录。另外,列车员应当告知这样做的用意,这样给陈医生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她会认为铁路这么做是在保护她,并非置身事外。私以为,文字留底,其实可以是铁路部门和见义勇为者的一种联防互助,可以相互佐证,但是此次事件的处理和沟通上确实非常欠妥,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让见义勇为者和公众对铁路的做法感到寒心,法律法规没有很好地和道德相容。
一位医生网友对于此事进行评论时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他之前搭乘美联航飞机回国,途中,飞机上有一位近80岁老人家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呼叫医生,在他的处理下,病人好转了,病人平稳后,机长非要给他300美金,机长说这是规矩。
对此我陷入了沉思,中华民族古往今来乐于助人就是传统美德,我们帮助他人亦从不求回报。这次事件必须要引起铁路部门的重视,要树立铁路良好的形象,要告诉公众,铁路是必须站在见义勇为者这方的,留底不是为了像部分网友所言,事不关己置身事外,而是更好的保护见义勇为者。真正地实现法律法规与道德的相容,而不能让符合道德的人事寒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具体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此题是时评类作文,要求对社会上的热议事件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写作任务十分明确,根据材料理解评价乘务员对列车上救人医生的做法,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学生对材料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思考作文。
审题:任务驱动型作文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的关键点在于人们热议评价的观点:有人说,这样的做法寒了救人者的心,以后谁还敢救人呢?
有人认为,列车工作人员是在规避自身风险,这里反映了法律、信任与道德的冲突。也有人认为,公众需要学会从法律上看问题,不能只是站在道德的高点批判别人缺乏无私之心违背。分析上述的观点可知,对于乘务员的做法,基本上人们有两类观点,一是站在道德的角度看问题,列车工作人员的做法虽然符合规定,但是在道德层面却寒了人心,这就反应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二是站在法律的角度看问题,列车工作人员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但他们是在按规定工作,也无可厚非,最后他们也认识到问题,公开道歉了,公众不能只是站在道德的高点批判别人缺乏无私之心。写作时可以任意选一类观点评价,结合本事件和现实社会现象,理解分析要合理,作文表达不能违反三观。
立意:(1)从道德的角度理解,列车上医生救人应该得到支持和赞扬,而不是救人后被乘务员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所谓工作流程,列车工作人员这样做虽然符合法律的规定,但是也有规避自身风险之嫌,社会道德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寒了人心。
(2)从法律的角度理解,乘务员是在遵循法律法规做事,他们的做法可能在某些公众看来是在规避自身风险,有违道德,不够人性化,但是如果乘务员不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工作,铁路和见义勇为者就会没有法律保障。我们不能只是站在道德的高点批判别人缺乏无私之心,其实乘务员的做法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帮助他人之心。
相关素材:
(1)现实是不少医务人员,乃至大部分民众对于相关免责规定仍很隔膜。比如,“李芊医生火车上接生被判非法行医”的谣言一度在网上病毒式传播:北京李芊医生在火车上救助急产孕妇,被南京雨花台区法院认定为非法行医,并判决赔偿1.4万余元。可悲的是,这则谣言居然是由一名医生——河南新乡市妇幼保健院医师尚某编造的,虽经过司法机关反复辟谣,但仍在医疗群体中影响广泛。这一次陈医生在火车上救人的事件,又激发了医生群体对“李芊谣言”的余悸。
(2)有医生建议引入救人免责机制。女医生高铁救人却被索医师证一事被热议中,一位曾救过心脏骤停马拉松选手的男医生称,很多医务人员在紧急关头只会思考怎么更好救人而不是其他,此事确实让一些医生寒心,但他认为救死扶伤是天职,自己遇到还是会出手,但建议铁路部门等引入救人免责机制。
(3)ATM机引发的牢狱之灾——法律与道德的较量。2006年4月,由于 银行柜员机(ATM取款机)出故障,打工仔许霆分171次取款17.5万元,被法院一审以盗窃金融机构罪判处无期徒刑,事件引发争议。案件被发回重审,然而在第二次审判中,许霆一句“本意是想把钱取出来,保护好还给银行”的出格话令公众大倒胃口。有网友称,许霆事件是既得利益集团与弱势群体的一次利益PK,也有专家认为该案“量刑过重”。
(4)南京小伙做好事成被告——良心是什么。南京男子彭宇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被告上法庭。9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裁定彭宇补偿原告40%的损失,赔偿45876元。判决书称“从常理分析,彭宇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然而,对这起法院用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做出认定和判决的案件,网上舆论一片哗然,网友几乎一边倒相信并支持彭宇,不停地有人站出来说自己好心帮忙被反咬一口的故事。此案唯一目击证人陈先生在判决后情绪激动:“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大部分人认定彭宇是好心没好报,简直就是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甚至有网友号召给彭宇捐款。
行文结构:文章开篇表明观点:法律法规不应凌驾于道德之上,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能与道德相容的,而不是“道德”寒心。正文部分首先肯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精神,接下来主要分析事件的问题所在,应该如何解决。结尾从一位医生网友对于此事的评论进行升华,引出了铁路部门乃至全社会应该要处理好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观点。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