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12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4级“二诊”模拟考试
语 文
出题人:徐凯 审题人:林君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组成,共10页;答题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留。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状态各异,就前者言,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等;就后
者言,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帘的原始功能在于遮
蔽和阻隔,但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如海”那样遥不可
及,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那样难以逾越。可以说,帘之妙处正在于它的隔未全隔,而
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只看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如何,这便预示帘的
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与悲剧性的双重内涵。以词人常用的“隔帘看未真”一句为例,就可以
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第一,乐观的视角:虽然隔帘看未真,但毕竟是看到了,这
是何等的幸福和慰藉;第二,悲观的视角:虽然隐隐约约看到了,然而毕竟得不到真切实在
的接触,这又是何等的痛苦和折磨。
当人与人(通常是帘内的女子和帘外的男子)隔帘相对时,二者就入了一种微妙的情境
中。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但这一存在对他而言又是那样的
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那样地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而帘外的世界对帘内人而言,则隐喻着
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在她内心深处,
不管是接受还是抗拒,那样一种隐密的渴望已经被点燃。此时的帘,不仅隔开两个人的身,
似乎也隔开了他们的心,至少帘外的人是这样认为的。帘内的人对这帘外人的态度是不很明
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有时候,帘内人虽然在场,却未出场,即她只是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却未表现出任何
情感的波动,这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如舒亶《减字
木兰花•蒋园口号》,帘内的她,既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曾经装点过他春日的记忆,也不知道
自己的离去触动了一份敏感的心情。她凌波微步地来,亦是行云流水地去,对于帘外的他来
说,显得这转瞬间的相遇犹如一场迷离的梦。
还有一种特殊场景,即帘外人与帘内人二者之中有一个是不在场的,也就是说有一方是
缺席的。一种情境是帘外人的缺席。我们从帘内女子的举动神态及她所表现出的无意识或下
意识的感触与忧思,可以看出她此时此地的寂寞、无聊、慵倦。这一切都隐秘地传达出了对
未出场的帘外人的渴望,也是她对一种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
还有一种场景是帘外人在场,而帘内人缺席。也就是说,抒情主体仅看到了帘,而并未
看到所想看到的对象,但仅是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他无限的联想。由于帘内人的不在场,因
此帘内的世界就不再具有吸引力,反而以它的空洞引起了抒情主体的反感。但他仍然想象着
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他对她的渴望因了她现时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沉
重和痛苦,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帘作为一种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的意象在宋词中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有词
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方面与宋代士人心态也有较大关联,尤其是对这一意象的处
理中,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弃,结果只
能在忧郁、感伤、惆怅中自语自慰,自己为自己营造一个小小的柔弱的艺术世界,“一重帘
外即天涯”,词人在狭小的情感空间里默默咀嚼孤独与寂寞。
(节选自《古典文学知识》2015 年第 1 期,有删改)
1.关于“帘”意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宋词中的帘,品种繁多,有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等;状态各异,有卷帘、开帘,低帘、高帘、下帘、上帘,疏帘、重帘,等等。
B.帘有遮蔽和阻隔的功能,这种“遮”和“隔”又有其特殊性,它既不像“侯门一入深似海”,也不像“墙里秋千墙外道”,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
C.帘的妙处在于它隔未全隔,通未全通,也可以说是隔犹未隔,通犹未通。这与当事人的心态和感觉有关。帘的阻隔功能具有喜剧性和悲剧性双重内涵。
D.宋词中的帘意象,柔情而忧伤,具有强烈女性化倾向,一个原因是词这种文体本身的限定,另一个原因是与宋代士人的心态有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当帘内的女子与帘外的男子相对时,帘内的世界对帘外人而言,就成了一种神秘幽深的存在,那样的近在咫尺却不可接近,引人入胜却不可触摸。
B.帘内人在场却不出场,对帘外人来说,似乎更成为一种“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惆怅;对帘内人来说,却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会给他带来何种影响。
C.帘外人缺席时,帘内女子常常表现出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感触、忧思,寂寞、无聊、慵倦。这都是一些对新的生命与生活的渴望的表现或感情流露。
D.帘内人缺席,但帘这一物件已引起了帘外人的无限的联想,他仍然想象着她室内的景象,回忆着曾经的甜蜜与温存,而这些联想又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帘外人看来,帘不仅隔开了帘内外两人的身,也隔开了两人的心,帘内人对帘外
人的态度是不很明朗的,道是无情又似声声呼唤,道是有情又似诸多推拒。
B.帘外世界对帘内人而言,隐喻着一种美丽然而难以预测的诱惑,一种与当下生存不
同的别一样的激情与热烈。不管她接受与否,都会有一种隐密的渴望被点燃。
C.隔帘相看可以产生两种感受截然相反的心理,这与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
观的视角相关,乐观的视角产生幸福和慰藉感,悲观的视角则产生痛苦和折磨感。
D.宋代词人普遍流露出一种对既定现实的无奈情绪,既无力进行抗争,又无法断然舍
弃,这种忧郁、感伤、惆怅,也传递到了对帘意象的运用处理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显示,2015 年,全国共有 30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各类功能区共监测20188点次,昼间、夜间各10094点次。昼间共有 9331 个监测点次达标,总点次达标率为 92.4%;夜间共有7504个监测点次达标,总点次达标率为74.3%。31个省会城市昼间总点次达标率为87.7%;夜间为 61.8%,交通干线两侧声污染相当严重。
全国最“吵”的地方,并非京沪等特大城市,而是以均值58.9分贝位列第一的贵阳,哈尔滨紧随其后。长期调研显示,哈尔滨噪声强度大跟生活习惯相关,而贵阳则是由于最近几年工地较多。
2011年3月,世卫组织一份报告首次给噪声污染“定罪”
。根据世卫组织对欧洲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噪声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之后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过度暴露在噪声污染中,不仅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
也正因此,噪声成为环境污染投诉高发区。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其中,工业企业噪声类占16.9%,建筑施工噪声类占50.1%,社会生活噪声类占21.0%,交通噪声类占12.0%。
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温香彩介绍,与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污染都不同,噪声污染瞬时性、局部性、分散性很强,所以即使接到群众举报,有时很难取证,投诉经常不了了之;或者当时解决了,之后又会继续。也因此,对于噪声污染,目前的状况是“民不告,官不究”。
其实,从国家到地方都为此作出了努力。2015年,国家、地方新颁布了9部环境噪声相关标准规范,涉及风力发电机组、三轮汽车等产品的噪声测量方法,敏感建筑物项目环境噪声与震动控制规范等。2015年,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发布了21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相关文件,设计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与调整、绿色护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与专项整治等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已开始探索一些先进的防止模式。报告显示,2015年,上海市建立起约700平方公里的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声源信息及噪声数据信息的显示和查询,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
(节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邻居的装修声、公路上的汽车声、小区附近的施工声……无孔不入的音波不知给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带来多少烦恼。而且噪声污染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的心情,还有我们的身体健康。噪声污染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听觉器官,还会引起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环保部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在2015年,全国共收到环境噪声投诉35.4万件,占环境投诉总量的35.3%。尽管投诉比例居高不下,但问题的解决却十分不易。一方面,噪声污染存在着瞬间性、分散性、随机性等特点,很难抓住现行;另一方面,噪声污染种类繁杂,工商、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并不明确。居民遇到噪声污染,也往往陷入不知道究竟该向谁反映情况的困境。即便是好不容易将问题反映出去,也多是泥牛入海,再无消息。最终使得噪声污染治理工作像是向空气中打出的重拳一样,虽然强劲有力,却无着力点,从而难以发挥效果。
可喜的是,我市出台的《襄阳市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暂行办法》,着重强调并纠正了上述问题。环保、公安、城管、交通等多个部门进一步理清权责,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投诉,具体划归至各个部门。今后,群众遇到相关问题可以根据法规找到直接的负责者,各个部门之间也不会再因权责不清而相互扯皮。
该暂行办法还明确要求,受理单位应自举报受理之日起7日内告知举报人受理及初核情况,60日内将办理情况回复举报人,并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一要求,保障了该暂行办法能够切实落地,切实执行。
(节选自《襄阳日报》)
材料三:
20日,一场广场舞大赛在人民广场举行。赛前,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组织发起“广场舞文明健身倡议”。
当日上午8时,参赛的广场舞团队陆续到达人民广场。舞台一侧,一幅巨大的《广场舞文明健身倡议书》宣传板已立起来。跳舞的大妈们了解情况后,争相举起写有“噪音NO”的标牌,在倡议书上签名。一些市民见状,也积极上前参与。
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主任刘勇介绍,广场舞因噪音问题屡遭投诉,为了改变现状,管理处在市民中调查,并和跳舞的团队协商解决办法。
活动倡议广场舞爱好者自觉调整跳舞时间,早上7点后开始,晚上9点前结束,每次跳舞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将音量降低到60分贝。目前,在人民广场跳舞的固定团队有6支,均已自愿响应倡议。有成员还呼吁,希望更多广场舞团队也加入,大家一起拒绝扰民、舞出文明。
(节选自《楚天快报》)
4.根据三则材料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从长期调研结果来看,因为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问题,非一线城市的噪音污染问题都比特大城市严重。
B.噪声污染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同时也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它已经超过空气污染成为一种更严重的污染问题。
C.襄阳市暂行办法对受理单位接收和办理回复群众举报噪音问题提出了权责要求,保障了暂行办法的顺利实行。
D.三则新闻材料都关注了噪声污染这一社会热点问题,消息内容真实可信,语言修辞手法多样,叙述方式灵活多样。
E.三则新闻材料都关注了噪声污染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但涉及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时侧重点各有不同。
5.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则新闻中记者报道信息的侧重点有哪些异同。(4分)
6.在解决噪音污染的举措上,材料二、三报道的重心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解决广场舞噪音问题。(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晒出一片秋实
洪忠佩
篁岭村的日子滑入秋天,家家户户的晒楼便展现出一幅幅晒秋图,明艳、质朴,既有齐白石画中的笔墨意趣,又有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新鲜生动。鳞瓦、屋檐,恰到好处地成了画框,布局简单,却在交叉中有变化,搭配得近乎完美。走进篁岭村的一刹那,我的双眼立即被这样的画境吸引住了,甚至忘了看村口花圃的颜色,以及木坊上“渔樵耕读”的雕饰。
其实,篁岭的出身平凡,只是婺源石耳山上的一个典型山村,一百多户人家,挤挤挨挨地蛰居在山腰上。在久远的年月里,满山翠竹青松,水口林立着红豆杉、香榧、香樟、枫香,“其地多竹,大者径尺”,历史上,此地的竹海也相当壮观。篁岭山陡路窄,很难看到一块宽敞的平地,村庄依山而建,房屋错落有致,大多是两层的结构:墙脚山石砌起,一层大门口朝着路,二层开后门架天桥临着山,屋顶鳞瓦,墙体斑驳,大体是黑白色调,也有黄泥红砖裸露的砖墙。而五桂堂、怡心楼、书院、客馆,无不精雕细刻,称得上是村庄有名的“大屋”。山村周围,茂林修竹,屋宇之间,鸡犬相闻,依然透着原始村落的生活气息。
秋日的篁岭,天蓝得纯净,树绿得清亮,环境、空气都可以养眼洗肺。村庄一家一户楼堂前的晒栏,几乎都是用16根或者18根杉木从楼堂前抵墙而出,面朝天空,平整,伸展,放上竹编的晒簟晒盘就成了无遮无拦的晒场,当地人称之为晒楼。篁岭人家晒作物没什么讲究,山里种的、地里长的,什么赶上就晒什么,辣椒、紫苏、稻谷、黄豆、皇菊(菊花)、柿子……一年又一年,循环往复,他们恨不得把整个山野田地的收成都晒起来。而晒楼上色彩最为浓烈的,当属辣椒和稻谷——粉墙黛瓦,配上那一盘盘红色的辣椒、金色的稻谷,正是一幅明艳而恬淡的画卷。如果说,鳞瓦与马头墙展现的是篁岭徽派建筑的“密”,那么天井与晒楼无疑是村落民居的“透”
。在篁岭,农家的收成是不必问的,一看晒楼就知道。秋日里,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她看上去有60多岁,头系方格子的阳袱(头巾)。她把两个或者三个辣椒并拢按在刀板上,一刀接着一刀,刀法娴熟,切下的辣椒一圈一圈的,散在刀板上,水滋滋的,鲜润得很。等装辣椒的竹篮够上一晒盘了,就搬到晒楼上去晒。于是,空气中飘浮着一股辣辣的气味。色泽诱人的辣椒经不住晒,阳光一照就蔫了,原本满当当的晒盘晒簟里便留出了许多空隙。篁岭女人的美是呈现在日常劳作中的,她们永远是晒楼的主角。趁着好天气晒作物,虽然忙前忙后,她们的言谈举止中却有闲适自得的一面。她们觉得生活很简单,日子就是春播、夏种、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有饭吃有事做就够了。往往,她们关注更多的是一家人餐桌上的鲜香。
从一家两家,到一百多户人家纷纷把晒盘晒簟里的辣椒晒出来,那是何其壮观的场景!穿过高低不平的巷子,平视或者俯视,我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篁岭的晒秋图,感受篁岭人家对农耕文明最原生态的表达。在篁岭村水口至木坊的青石板路边,有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是的,一茬一茬,田地作物在生长轮回,还有什么比生命更有奥妙呢?二十四节气石雕的对面,是篁岭人家的开山之作——一层层叠起的梯田,每年秋天,这里都蓄势一场稻浪。在稻子收割的日子里,篁岭人家的晒楼更加丰盈明艳。
晒秋,一个多么形象的词。面对篁岭人家晒出的一片秋实,我看到了村人农耕生活的质
朴,以及这片土地的殷实。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21日15版)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5分)( )( )
A.开篇作者用齐白石的画和印象派画家的创作来形容篁岭村的晒秋情景,是说明篁岭晒秋气氛的明艳泼辣和丰盈生动的特点。
B.徽派建筑的“密”和村落居民的“透”都渗入到篁岭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他们忙于秋收,却也满足于这样简单自适的生活。
C.文章倒数第2段提到一组二十四节气的石雕和层层叠起的梯田,意在说明篁岭人晒秋习俗的因袭沿革。
D.“我在天街边走近一位坐在长凳上切辣椒的老妪”的描写,说明“我”对篁岭人的晒秋习俗充满好奇,要一窥究竟。
E.文章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为一体,语言典雅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篁岭晒秋图的赞美之情。
8.文章第2段详细描述篁岭山村的情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9.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晒秋的多重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尤刻苦,昼夜不少懈,父子自为师友,由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大德间,稍出游湘、汉,程钜夫、卢挚,先后为湖南宪长,成器重之,钜夫因妻以从妹。延祜初,钜夫、挚列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监修国史,读其所撰《功臣列传》,叹曰:“是方可名史笔!”升应奉翰林文字,仍兼编修,迁国子助教,复留为应奉。南归省母,旋复召还。傒斯凡三入翰林,朝廷之事,台阁之仪,靡不闲习,集贤学士王约谓:“与傒斯谈治道,大起人意,授之以政,当无施不可。”
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材何如揭曼硕?”间出所上《太平政要》以示台臣,曰:“此朕授经郎揭曼硕所进也。”
其见亲重如此。富州地不产金,官府惑于奸民之言,为募淘金户三百,而以其人总之,散往他郡,采金以献,岁课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其人既死,而三百户所存无什一,又不聊生,有司遂责民之受役于官者代输,民多以是破产。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
傒斯少处穷约,事亲菽水粗具而必得其欢心,既有禄入,衣食稍逾于前,辄愀然曰:“吾亲未尝享是也。”故平生清俭,至老不渝。友于兄弟,终始无间言。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食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为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太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殊方绝域,成慕其名,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云。
(节选自《元史·揭傒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B.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C.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D.立朝虽居散地/而急于荐士/扬人之善惟恐不及/而闻吏之贪墨病民者/则尤不曲为之掩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
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揭傒斯在诗文、书法方面皆有成就。他年轻时就有文名,受到程钜夫、卢挚等名公显宦的器重;朝廷重要的文书,显宦的碑铭大都请他撰写。
B.揭傒斯在史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监修国史的李孟读了他撰写的《功臣列传》,赞叹其为史家笔法,并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
C.揭傒斯受到皇帝信任和赏识。他担任授经郎教授功勋大臣及皇亲国戚的子孙读书,每当中书省推荐官员,皇帝都会拿揭傒斯来做比较。
D.揭傒斯非常孝顺,一生清廉节俭。他有了俸禄以后,生活稍微好一点,就会想到他的父母,觉得自己的父母没有享受到这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文宗时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旨,恒以字呼之而不名。(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书因傒斯言,遂捐其征,民赖以苏,富州人至今德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
蒋捷
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块垒,酒浇不去。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①。又一似、杨家风子②。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送君归、斩蛟③桥外,水光清处。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做弄得、栖栖如此。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注】①〔韩家五鬼〕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②〔风子〕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③〔斩蛟〕指周处斩蛟悔过的故事。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词起笔直指乡士的狂,乡士因胸中义愤难平而狂,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
B.用“韩家五鬼”“杨家风子”状写乡士的“狂”态,褒扬了他的这种个性,也暗示了对这种个性的担忧。
C.“这一错,铁难铸”,明确指出乡士的错误,呼应开头的“狂”字,强化了对乡士的指责和批评。
D.“世上”两句揭露了南宋王朝不能容纳贤俊,同时也流露出对乡士命运的深切同情。
E.这首送别词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怀才不遇的乡士形象,寄托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15.“节饮食,慎言语”这六字含义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在此句中蕴含的情感。(6分)
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两句述说了自己早年穿着旧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出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3)在《蜀道难》中,作者李白夸张地形容蜀道之高就连“黄鹤”“猿猱”都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②2000年初,他成为“北漂”一族,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问蜗居地下室、挣不到饭钱的艰苦生活,蹉跎岁月中写出佳作。
③大学生走出象牙之塔,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置身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能真切体会舒适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④“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规划建设正有序推进,完成这个任务,不能自出机杼,也不能只服务我们本地。
⑤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然老师已退休,不再教我们,但他在许多画展上不断出现的画作依然给我们以形象的教诲。
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工作中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重要抓手,以此扩大有效投资需求。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的火箭军要深刻把握和认识历史使命,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步伐,扎扎实实把战略能力搞上去。
B.我市建设车辆违章查询网站的目的是希望司机可以借此契机提高安全驾驶意识,改变不良驾驶习惯,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C.阳光从窗子外大把大把洒进来,洒在外公的皱纹上,洒在我的衣褶上,我窝在那张大大的黄色软椅里,享受着醉人的温暖。
D.晚会上的《华阴老腔一声喊》节目选取了中国传统民乐与西方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为道路,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的喜爱。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试想一下,没有围墙会对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造成哪些影响?有人会说,那可不行,如果没有围墙,物业怎么管理?陌生人随意进出又怎么办?在属于全体业主的公共空间内又如何保证业主的正当权益?应该说, 。
A.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
B.生活在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的中国城市中的人们,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
C.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人们,太习惯于有围墙的生活了。
D.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在中国城市中,人们太习惯于生活在有围墙的地方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火, ;更重要是,它使人类逐步远离并最后抛弃了野蛮和愚昧,走进了文明与智慧的圣域。那一簇簇、一点点跳动着的小小的火苗, :夜行的人看见前面闪烁的一点火光,会忘却漆黑和恐怖;茫茫大海中的船只看到导航灯那么一丁点儿火光,会风帆高举,快速行驶;在荒漠里, ,会照亮多少双熠熠闪亮的瞳仁,飞扬起多少欢快的笑声!
21.下图是某人设计的猴年会意书法作品,请写出除英文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万事如意
丙申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12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14级“二诊”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B(“它可望而可及,很容易逾越”错,可及,可逾越,但并不容易。)
2.D(“只能给他带来沉重和痛苦”说法过于绝对,第 5 段最后“也因了她的不在场而显得更加纯洁和真挚”。)
3.C(“阅读宋词时从乐观的视角还是悲观的视角”错,应该是当事人的心态、视角。)
4.C.E.(A.“都比特大城市严重”不正确,文本说“全国最‘吵’的地方,并非京沪等特大城市”,但不是所有的非一线城市问题都比特大城市严重。B.“超过空气污染成为一种更严重的污染问题”不正确。D.“语言修辞手法多样,叙述方式灵活多变”错误)(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5.(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噪声污染影响身心健康、环境噪声投诉居高不下、噪声投诉问题的解决十分不易。(2分)
(2)不同点:①就信息特点而言,材料一、二有宏观与具体的不同:前者就全国城市噪声环境现状以及噪声防治工作的总体情况来介绍,后者就具体的环境噪音在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身心影响来谈。②从投诉问题解决不易的原因来看,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噪声污染的特点,材料二也报道了噪声污染的特点,但更侧重报道对于噪声的管理权限分工不明确的问题。③从报道目的来看二者不同:材料一侧重于从国家到地方防治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材料二侧重于解决环境噪声投诉问题。(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6.不同点:①材料二报道的重心在于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对噪声污染问题的介入。②材料三报道的重心在于从市民自身的角度自发配合解决噪声污染问题。(每点1分)
方法:①市城管局人民广场管理处等各职能部门要及时了解投诉、调查并和广场舞爱好者协商解决办法。②广大市民积极拥护文明健身倡议。③广场舞爱好者自觉调整跳舞时间和时长。(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7.A.B.(C.说明篁岭人勤勤恳恳,不辞辛苦,年复一年的春播、夏种、秋收、冬藏。D.借对老妪的描写引出对篁岭女人的赞美,并不是“好奇”。E.文章语言鲜明生动,并不厚重。)(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8.①点明了篁岭山村的地理位置,交代了篁岭人山陡路窄的生活环境,揭示了其晒秋习俗形成的内在原因。②引出下文,为展开晒秋习俗的具体场景做铺垫。(每点2分)
9.①从字面义看,晒的是收成,指篁岭人秋收时将收成放在晒楼晾晒的习俗。(1分)②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晒的是篁岭女人的勤苦耐劳,展现她们的劳作之美。(2分)③从主旨来看,反映的是篁岭人平淡质朴、殷实富裕的农耕生活图景,作者对此充满赞美之情。(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10.D(3分)
11.C(未能及第者)(3分)
12.B(“认为和他交谈能大受启发”的不是李孟)(3分)
13.(10分)
(1)文宗经常驾临阁中,有咨询的问题,揭傒斯的回答都能使皇帝满意,文宗常常用字号称呼他,而不称呼他的名。(“幸”“访”“名”各1分,语意2分,共5分)
(2)中书省根据傒斯的建议,于是免除这项征调,老百姓依靠这点得到恢复,富州人至今感恩傒斯。(“因” “捐” “德”各1分,语意2分,共5分)
14.B.C.(B.“褒扬了他的这种个性”于文无据。C.“指责和批评”有误,应为感叹之中有赞美)(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15.①对乡士的恳切忠告与规劝,希望他节制饮食,说话谨慎。乡士因狂得罪,作者希望他能谨言慎行,像“斩蛟”的周处一样诚心悔过。
②对乡士的敬佩和惋惜。“做弄得、栖栖如此”写乡士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终究不合时宜。
③对政治黑暗的讽刺。“想胸中、些儿块垒,酒浇不去”写出乡士心中有愤懑不平之事,虽有才华但不遇明世。
16.(1)略无慕艳意。
(2)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D.(①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此处误以表示守信用。②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此处误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③象牙之塔:指脱离现实的个人幻想的境界,也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小天地。也作“象牙宝塔”。使用正确。④自出机杼: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古诗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此处应改为“闭门造车”。⑤山高水长: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长流,比喻人的崇高风度或名誉像山和水一样永久流传。⑥纲举目张:抓住事物关键便可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文章条理分明。)
18.C.(A项,语序不当,“把握”“认识”两词颠倒顺序;B项,“目的”“希望”语意重复,应删掉“希望”。搭配不当:“提高……意识”应该为“增强……意识”;D项,句式杂糅,或说“选取了……的道路”,或说“以……为道路”。)
19.C.(依据语境,与前文衔接最紧密的应是“这些都是很自然的反应”,据此排除AB两项;对于“人们”的限定,“生活在中国城市中的”更合适顺畅,据此排除D项。)
20.答案示例:使人类挣脱了凄凄严寒(使人类走出了漫漫长夜)(1分)竟能产生巨大的作用(带来多少力量和快乐)(2分)燃起一堆篝火(2分)
21.(1)构图要素(不超过50个字)(4分):(1)作品的主体是“猴年-2016中国的新年”(1分),又形成“猴捧寿桃”的图案(1分),右上角有“万事如意”和“丙申年”的字样(1分),最下面是几朵祥云的图案(1分)。
(2)寓意(不超过30个字)(2分):整个作品突出猴年这一主题(1分),表达了猴年万事如意,福寿吉祥等良好祝愿(1分)
四、作文(60分)
22.略。
参考译文:
揭傒斯,字曼硕,是龙兴(今江西南昌的古称)富州人。他的父亲揭来成,是宋时的乡贡进士。傒斯幼时家贫,读书有为刻苦,白天黑夜一点都不懈怠,父子二人互为师友,他因此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很早就有文名。大德年间,他渐渐到相汉一带游学。程钜夫、卢挚先后任湖南廉访使,都很器重他,程钜夫因为这把堂妹嫁给他为妻。延祜初年,程钜夫、卢挚一次向朝廷推荐他,朝廷特地任命他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当时平章政事李孟监修国史,读了揭傒斯所撰写的《功臣列传》,感叹说:“这才可以称之为史册呀!”升职应奉翰林文字,仍然兼任编修,(后来)调任国子助教,又留任应奉翰林文字。回家探望母亲,不久有被召回。傒斯共三次入翰林院,朝廷的事情和礼仪,他没有不熟悉的。集贤学士王约说:“与傒斯谈论治国之道,能让人深受启发,如果把政事给他(处理),应当没有他不能做的。”
天历初年,开设奎章阁,傒斯首位被选拔为授经郎,来教授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和大臣的子孙。文宗时常临幸奎章阁中,有咨询的问题,傒斯的回答总能符合皇上的心意,皇上经常称呼他的字而不称呼他的名。每逢中书上奏任用有学问的读书人,皇上必定问道:“这个人的才能与揭曼硕相比如何?”私下还拿出傒斯呈上的《太平政要》给御史台的长官看,说:“这是朕的授经郎揭曼硕进呈的。”揭傒斯就是这样受皇上亲近看重的! 富州本地不产黄金,官府被奸民的言语蛊惑,为他招募淘金者三百户,而且让那个奸民统领他们,散开去其它郡,开采黄金献给官府,每年的赋税自四两累增至四十九两。那个奸民死后,那三百户采金者活着的没有十分之一了,又不能赖以维持生活,有关部门就责成那些为官府服役的人代替淘金户缴纳赋税,老百姓很多因此而财产尽失。揭徯斯向行省大臣进言,于是官府就免除了这项赋税,老百姓依靠他的进言得到解救,富州人至今还感激他。
傒斯年轻时处境穷困,侍奉父母即使是普通的食物也一定让父母高兴,有了俸禄收入后,穿的吃的稍微超过以前,总是悲伤地说:“我的父母不曾享用这些衣食呀。”所以,(傒斯)平生清廉俭朴,到老也没改变。(傒斯)非常重视兄弟之情,从来不说影响兄弟情谊的话。傒斯在朝廷上虽然担任闲散的官职,却注重推荐有才能的人,他宣扬别人的善行唯恐慢了,如果听说官吏贪污或为害百姓,就特别不避讳或者为他们掩盖。傒斯写文章,叙事严整,语言简洁而且恰当;他的诗歌尤其清新美好细密;其书法,擅长楷、行、草等体,朝廷重要的册命文书和立了大功有盛德应该铭文纪念的,一定让他撰写。极远的地方,都敬仰他的名声,得到他的文字的,莫不感到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