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2018-2019学年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2. 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其余试题在答题纸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广泛。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中间桥梁。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更多的是依赖家庭的教育和文化的延传。许多大的家族组织,为了家族的发展主动承担起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风,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家风”是整个社会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提升“家风”建设,既能使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主流的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又能通过“家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 ‎ (《家风的重要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出现的颜之推《家训》等家训著作,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B.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后人不懈践行而形成的,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形成不了好的家风的。‎ C.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家风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现在公共教育发达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家风的作用同样不能弱化。‎ D.文中列举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映出现在人们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叙述我国古代家风家训的情况,是为了指出家风在几千年的传承中,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B.文章围绕家风立论,从家风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逐一论证,论点明确,论证过程完整。‎ C.文章第四段阐述家风的作用,论证好的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同时也从反面论证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D ‎.文章通过分析家风作用于社会的途径,论证了家风建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族建立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是为了建立家族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家族成员接受教育,从而促进家族发展。‎ B.家族成员庞大之后,家族成员之间难以发挥直接教育功能,家风发挥着指导和规范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C.好的家风,能打造儿童成长的好摇篮,能造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重视家风建设,可能使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 D.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可以通过家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古镇陶心 杨安鸿 路过铜川王益区时,听说附近有个村落因“陶炉陈列”得名,且是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耀州瓷曾伴随驼铃走向世界,不看看,我觉得是一种遗憾。站在塬顶远眺,入镇一条小路,忽下忽上、忽左忽右,路一边住人家,路那一边,平平的房顶,高高的烟囱。窑上叠窑,人家上有人家,是古镇建筑的风格和特色。当时叫我极惊诧的,却是古镇的颜色。‎ 夏日的陈炉,不缺郁郁蓊蓊的绿色。可我感觉,有红地毯铺在地上,有红绸缎舞在塬上,有红灯笼挂在眼前,甚至有審火蔓延脚边。这里砌窑的红砖,长、宽、高都比别处要大,这让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强烈。然而,加重和放大红色的,却是肥嘟嘟,像极了腰鼓、水桶的一种物件。懂行人说,那叫匣钵。有人家用它砌成四面院墙,圆鼓鼓叠加红彤彤,宛若好客的笑脸四处绽放。也有人家用来装饰了门楣和窗棂,小日子看着热乎乎、暖烘烘的。最多见的,是填上泥土作了花盆,里面的红辣椒、绿蒜苗迫不及待要调剂人们生活似的疯长。‎ 瓷器抟泥成型,转轮就制,亦如幼苗破土。宿命的陶冶和烈火的考验面前,是匣钵父兄样将瓷器揽进怀里,悉心庇护,同甘共苦,成全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成就一份流光溢彩的美,也成长了一抹引人注目的赤子朱色。红,是烈火真金的红,是磊落胸怀的红,是劳苦功高的红,也是鞠躬尽瘁的红。我为匣钵在陈炉的当红肃然起敬。我感动陈炉人知恩图报、不离不弃的善良。‎ 有一院落,祖孙二人在家,奶奶在窑洞前摘韭菜,八九岁的孙子趴在炕上,面前摆了书本,眼睛瞅着电视。三个游客屋里屋外一番参观,提出要为老人照相。也许,对生活的满足无需额外形式的展示,也许,孙子刚放下书包等着吃饭呢,老人笑而不语,连连摆手。他们诚恳又急切,说都是美术学院的老师,感慨黄土文化的厚重,想把典雅烂漫的陶瓷艺术、质朴纯真的窑洞文化,也想把好客热情的陈炉人一并摄录下来,带给学生……我敢肯定,绝不是这番话,而是他们面上的神色,让她放下手上的菜,忙着整理毫不凌乱的头发。谁知,孙子隔墙能看见一样,大声提醒“我饿得很,你快做饭嘛”。这一幕令我想起,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朋友的茶水喝干了,找景区的商店续杯开水,连着被几家拒绝,遂感叹人心不古。我当时倒理解店主们的为难,现在也理解这率真的小家伙:每天面对无数的人,每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足足有十来分钟,老人像个群众演员,拘谨而听从指挥,孙子则用高一声低一声“别照了”“快做饭”的叫唤,表达要回到正常生活轨道的期盼。我不知道,日后这些美术老师会不会告诉自己的学生,当时伴随快门欢快响起的,还有一遍一遍轻言细语的安慰,有一声一声在炕头不断制造的“抗议”。同学们!包括了画面之外的声音与互动,才是这一帧民俗图画的完整内容。‎ 陈炉几乎家家烧瓷器售瓷器,却少见拼命推销和围堵兜售,店主似乎都有更重要的事做。我准备新买一把茶壶,掌柜的蹲在街边,举着护眼面罩,电焊一扇橱窗。我挑选好,他报完价扭头接着干。我是习惯讨价还价的,他再不回头,瓮声瓮气传出一句“我没多要你的”。我们吃饭的隔壁,是同一老板娘经营的瓷器门面。吃饭的人多,隔壁很难照顾,有人问价,她斜身从侧门扫一眼,有人还价,她大喊“没有多要你的”,然后,咯咯直笑,仿佛对还不成价表达歉意。不专门看管,多是盈手可握的玩意儿,不怕顺手牵羊?她像听说不可思议的一件事,“那怎么可能”,咯咯又笑。‎ 镇上有家供游客体验做陶的陶吧。一个小女孩在拉坯轮前体验。随着木轮的旋转,泥胎在手中帽子样长高。手随泥走,泥随手变,每个变化都引起小姑娘一声尖叫。小姑娘不时地停下,满是泥的小手背在身后,嘴吸吮着妈妈手里的饮料。她旁边的那个五十多岁的工人,却一下也没有停止手上的动作,浇水,翻搅,再稀释,再翻搅,瞅时机,将泥送到小姑娘手边。汗水打湿的鬓角和胳膊,随着动作闪闪发亮……最后,工人将小姑娘的“作品”用微波炉加热定型,以便小姑娘带回家去。这样真好!共同的劳动成果被凝聚固定了,汗水和热情有了见证的载体。我想,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在家中某个地方,这件稚嫩的作品,突然闯入她的眼帘,小姑娘,或者,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她,一下回忆起这个夏天,回忆起古镇陈炉的这一幕,意识到,留在“作品”里的,其实是古镇人的陶心啊。‎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描写“古镇的红色”,既是陈炉的窑砖、匣钵构成的基本色调,又烘托出古镇人的形象特征。‎ B.作者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如通过古镇人对匣钵的态度表现了他们的善良。‎ C.作者写掌柜专注电焊,瓮声瓮气对待买瓷器的顾客这一内容,是为了突出古镇人的粗犷豪爽的性格。‎ D.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细腻;在叙事过程中细节传神。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作者为什么在第四段讲述“有一次到一处名胜旅游”的经历?(6分)‎ 6. 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古镇人的“陶心”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方式日益多元化,从读纸质书到读电子书,再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丰富多样的阅读方式带给读者别样的乐趣。其中,有声阅读不仅解放了人们的眼睛,还能满足大众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数字产品发展的方向。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了更多可能。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声阅读呈现上升趋势。拿目前全球最大、增长率最快的有声图书市场美国来说,早在三年前,其市场的有声读物就达25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手机在我国的不断普及,有声阅读已具备了充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有声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掀起一场阅读新革命。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目前,我国有不少专门的听书网站,现有的大型网站,大部分都提供“有声阅读”,此外,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等不断向大众开放,例如“懒人听书软件”可以随时下载,操作简单,快速实用。有声阅读不仅有小说、评书、相声等娱乐内容,更有科学技术、人文哲学等更多领域的听书素材。‎ ‎ (摘编自《广州日报》2018年5月)‎ 材料二 图1 2012-2017中国有声阅读市场规模 图2 2017年5月主要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 ‎ (摘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三 我国有声阅读产业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起步较晚,市场环境尚未成熟,且发展极不平衡。传统出版机构力量偏弱,新兴移动电台和听书APP“跑马圈地”,甚至恶性竞争,亟需进行引导与扶持。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读者的有声阅读习惯是有声阅读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引导全社会形成有声阅读的氛围,使之扩展为全民阅读的形式之一。‎ 良性竞争和公平秩序的市场环境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要稳定有声阅读的市场秩序,保障有声书产业健康长期地发展,政府部门尤其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同时,有声阅读的发展既给传统的电子音像出版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也带来了技术变革的机遇。我国相当一部分传统音像出版企业拥有长期积累的内容资源,自带多媒体基因,与电台、移动电台、有声阅读平台有天然的联系,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 (摘编自蔡翔、王睿《2018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2-2017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同比增长率经历了“增长稳定一增长下滑”的过程,但国内有声阅读市场规模仍在逐年稳步地持续扩大。‎ B.2017年有声阅读市场规模达到40.6亿元,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 C.2017年5月,懒人听书、氧气听书、酷我听书等听书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分别为4.5次、4.4次和3.7次,占据前三名;其余APP用户人均启动次数较少。‎ D. 在主要听书APP中,懒人听书是有声阅读市场的王者,酷听听书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氧气听书则与之比肩,或许有望超越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为人们所接受的有声阅读方式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B.有声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欢迎,成为阅读的新增长点。以美国为例,早在三年前,那时已有约35%的美国人每年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 C.我国现有的一些网站和不断向大众开放的听书频道或客户端下载,以及多样化的有声阅读素材等,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 D.随着传统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的新趋势。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 ‎9.面对有声阅读产业的现状,如何让它进一步健康稳定地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李好义,下邽人。祖师中,建炎间以白丁守华州,积官忠州团练使。父定一,兴州中军统制。好义弱冠从军,善骑射,西边第一。初以准备将讨文州蕃部有功,开禧初,韩侂胄开边,吴曦主师,好义为兴州正将,数请出精兵袭金人,曦蓄异谋,不纳。会曦遣李贵追杀宣抚程松,贵语其徒曰:“程宣抚朝廷重臣,不可杀。”好义知其赤心,可以所谋告之。贵遂约李彪、张渊等,好义又密结亲卫军黄术、赵亮等。女弟夫杨君玉亦与知,好义戒言曰:“此事誓死报国,救四蜀生灵,慎毋泄。”留其母以质。既而君玉与李坤辰者来,坤辰因言安丙亦与合江仓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好义遂遣君玉偕坤辰约巨源以报丙。丙遂与好义约二月晦举事。好义夜飨士,麾众受甲,与好古、好仁及子姓拜决于家庙,嘱妻马氏曰:“日出无耗,当自为计,死生从此决矣。”马氏叱之曰:“汝为朝廷诛贼,何以家为?我决不辱李家门户。”好义喜曰:“妇人女子尚念朝廷不爱性命,我辈当如何?”众皆踊跃。时伪宫门洞开,好义大呼而入曰:“奉朝廷密诏,安长史为宣抚,令我诛反贼,敢抗者夷其族。”曦护卫千兵皆弃梃而走。曦闻外哄,仓皇而起。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引众拥曦首出伪宫,亟驰告丙宣诏,军民拜舞,欢声动天地,持曦首抚定城中,市不改肆。好义请乘时取关外四州,好义率众攻城,亲犯矢石,人人乐死,以少击众,前无留敌。金西和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军民欢呼迎拜,籍府库以归于官。好义喜诵《孟子》及《左传》,以为终身行此足矣。诛曦时,惟幼子植留家。迄事,人争冒功赏,君玉欲注植名,好义指心曰:“惟此物不可欺。”‎ ‎(节选自《宋史·李好义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 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 ‎ B.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 ‎ C.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 ‎ D.曦走/贵追及手/执其髻举刃/中曦颊/曦素勇有力/扑贵仆于地不能起/好义急呼王换斧其腰者二/曦负痛手纵贵/起遂斫其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 B.开禧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 C.宣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 D.《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纪传体春秋史,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李好义年少有为,早年就建立功勋。他年纪轻轻就任兴州中军统制,擅长骑马射箭,在西部边境名列第一,并以准备将身份讨伐文州的蕃部有功。‎ ‎ B.李好义嫉恶如仇,坚决诛杀奸贼。吴曦叛宋降金时,李好义和李贵、杨君玉等人冲进吴曦内宫,并宣称是奉密诏合力杀死吴曦。‎ ‎ C.李好义竭诚报国,忠义至诚感人。诛杀吴曦时,他带领同宗子弟义无反顾;诛杀吴曦后,他英勇无畏,乘机率众夺取关外四州。‎ ‎ D.李好义通晓大义,惯于正道直行。诛杀吴曦后,人人争功冒领奖赏,杨君玉想把并未参与的李植的名字也写上,李好义绝不同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而君玉与李坤辰者来,坤辰因言安丙亦与合江仓杨巨源阴结忠义欲图曦。‎ ‎(2)金西和节使完颜钦奔遁,好义整众而入,军民欢呼迎拜,籍府库以归于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木芍药:牡丹花。殿:在最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句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以“蛙声”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物特点。‎ B.海棠花已凋谢,如梦一样难觅踪影,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 C.作者以“梅子欲尝新”暗示季节的更迭,“欲”在这里是快要、而不是想要的意思。‎ D.作者看似悠闲,实则孤寂,这可以从“拄杖挑菜”的细节描写中看出。‎ ‎15.尾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决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2)《观沧海》中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两句是: , 。‎ ‎(3)《虽有佳肴》以食佳肴学至道做类比后,得出结论: , 。‎ ‎(4)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基础运用题(18分)‎ ‎(一)课内知识考查(9分)‎ ‎17、选出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3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厌恶) ②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殿前的台阶)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为) ‎ ‎④顾计不知所出耳(回头看) ⑤微太子言(如果没有) ⑥秦王复击轲,被八创(遭受) ‎ ‎⑦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⑧秦时与臣游(游玩) ⑨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感谢) ‎ ‎⑩沛公不胜杯杓(能承受) ⑪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发出) ⑫失其所与(亲附,结交)‎ A. ‎①②⑤⑦⑪⑫ B.②⑤⑥⑦⑩⑫ C.②③⑤⑥⑨⑩ D.③④⑤⑦⑧⑫‎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 )(3分)‎ ‎①行李之往来 ②而听细说 ③秦王目眩良久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⑤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⑥所以遣将守关者 ⑦项王默然不应 ⑧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⑨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⑩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A. ‎②⑦⑩ B.③⑧⑩ C.④⑥⑨ D.③⑦⑨‎ ‎1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3分)‎ A.“参乘”,亦作“骖乘”,指的是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源:学科网]‎ B.“沛公居山东时”一句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 C.“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二)课外语用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 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C.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D.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 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 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 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试题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A.文中前面提到我国古代一些家风家训著作,接着讲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柏,但不能推断列举的作品有封建糟粕。B.“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是形成不了好的家风的”于文无据。D.存在问题不能得出“现在人们不重视家风建设”的结论。)‎ ‎2.A(是为了论述我国家风家训的悠久历史,为后文论述家风的重要意义张本。)‎ ‎3.A(家族建立的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就是家族社会保障体系,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家族发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C。‎ ‎5.(6分)(1)借这件事表达对小孩的理解,小孩“抗议”的原因是“每一个请求都不加拒绝的话,举手之劳也是浩繁的工程”(2分)‎ ‎(2)对比,与老人形成对比,表明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仍接受了请求很不容易,表现了老人的善良。(2分)‎ ‎(3)深化主旨,借以凸显表现了陈炉人的善良,表达作者对古镇淳朴人情的赞美。(2分)‎ ‎6.(6分)解析:‎ ‎(1)生活中的陶心是古镇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希望身体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希望生活红红火火。‎ ‎(2)待人的陶心是古镇人对待游客的质朴善良:如听从游客指挥的老奶奶,“没有多要你的”的店主。(古镇人对匣钵的知恩图报、不离不弃)。‎ ‎(3)工作的陶心是古镇人对工作的认真不敷衍:如淘吧中不停劳作的工人。(每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3分)B 【解析】“其中借助音频媒介开展的综合类知识付费服务贡献了约10亿元的收入规模,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中坚力量”错,于材料无据。‎ ‎8.(3分)A 【解析】B项“要收听一部有声读物”错,材料一说“至少收听一部有声读物”;C项“让商家和读者两败俱伤”错,材料一说“这种阅读潮流不仅给商家带来福音,更是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D项“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必须倡导有声阅读”错,材料三说“有声阅读是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方式,因而也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倡导有声阅读,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全民阅读率的有效手段”。‎ ‎9.(6分)①有声阅读应当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推广对象,政府应将有声阅读纳入全民阅读推广工程。②政府部门要加强版权管理的力度,健全监督机制。③传统音像出版企业应主动转型升级,实现跨媒体经营,以加快推进传统音像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答对一点给2分)‎ ‎10.(3分)B ‎【解析】结合上下文意,使用排除法。‎ ‎11.(3分)D ‎【解析】《左传》是编年体。‎ ‎12.(3分)A ‎【解析】担任“兴州中军统制”的是李好义的父亲。‎ ‎13.(10分)‎ ‎(1)(5分)不久杨君玉与一个叫李坤辰的到来,李坤辰就说起安丙也和合江仓杨巨源暗地里结交忠义人士想要对付吴曦。‎ ‎(2)(5分)金国的西和节度使完颜钦奔逃,李好义整顿部队入城,军民欢呼迎接下拜,登记府库收归官府。‎ ‎【评分标准】(1)句意正确2分,“既而”“阴结”“图”的解释各1分,共5分。(2)句意正确2分,“奔遁”“整众”“籍”的解释各1分,共5分。‎ ‎【参考译文】‎ 李好义是下邽人。祖父李师中,建炎年间以平民身份守卫华州,累积做官到忠州团练使。父亲李定一,是兴州中军统制。李好义二十岁就参军,擅长骑马射箭,在西部边境数第一。最初以准备将讨伐文州的蕃部有功,开禧初年,韩侂胄开拓边界,吴曦掌管军队,李好义是兴州正将,多次请求派出精兵袭击金兵,吴曦心中有别的图谋,不采纳。正好吴曦派遣李贵追杀宣抚程松,李贵对手下人说:“程宣抚是朝廷重臣,不能杀害。”李好义知道他的忠心,可以把自己的计谋告诉他。李贵于是联络了李彪、张渊等人,李好义又秘密接纳了亲卫军的黄术、赵亮等人。妹夫杨君玉也参与,李好义告诫说:“这事是誓死报效国家,拯救四蜀的生灵,千万不要泄露。”就留下他的母亲作为人质。不久杨君玉与一个叫李坤辰的到来,李坤辰就说起安丙也和合江仓杨巨源暗地里结交忠义人士想要对付吴曦。‎ 李好义就派遣杨君玉与李坤辰一道联络杨巨源并报告安丙。安丙就与李好义约定二月最后一天起事。李好义夜里犒劳士兵,指挥众人穿上铠甲,与李好古、李好仁以及子侄同姓在家庙参拜诀别,叮嘱妻子马氏说:“日出时没有消息,你就自己做打算,死生从此永别了。”马氏斥责他说:“你为朝廷诛杀贼子,还考虑什么家?我决不会辱没李家的门户。”李好义高兴地说:“妇人女子尚且顾念朝廷不爱惜性命,我们应当怎样?”众人都很踊跃。这时伪宫的大门洞开,李好义大声呼喊着进去说:“奉朝廷的密诏,安长史任宣抚,命令我诛杀反贼,胆敢违抗的就灭其族。”吴曦的护卫千兵全都扔掉棍棒逃跑。吴曦听到外面吵闹,仓皇起床。吴曦逃跑,李贵追上后,用手抓住他的发髻,举刃砍中吴曦的面颊,吴曦一向勇猛有力,将李贵扑倒在地起不来,李好义急忙叫王换向他的腰上砍了两斧头,吴曦负痛松开了手,李贵起身后就砍了他的脑袋,带领众人簇拥着吴曦的首级出了伪宫,急驰报告,安丙宣读诏书,军民下拜起舞,欢呼声惊天动地,拿着吴曦的首级安抚城里,市场不停止交易。李好义请求乘机夺取关外四州,李好义率领众人攻城,亲自冒着飞箭滚石,人人奋勇不怕死,以较少的兵力攻击众多敌人,前面没有敢停留的敌兵。金国的西和节度使完颜钦奔逃,李好义整顿部队入城,军民欢呼迎接下拜,登记府库收归官府。李好义喜欢读《孟子》及《左传》,认为终身按这个行事就足够了。诛杀吴曦时,只有小儿子李植留在家里。事情结束后,人人争报功劳冒领奖赏,杨君玉想把李植的名字也写上,李好义指着心口说:“只有这东西不能欺骗。”‎ ‎(二)古代诗歌鉴赏 ‎14.B(“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生命短暂的悲叹”错,应该是表达对春天易逝的惜春伤春之情。)‎ ‎15.(6分)①拟人。“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的感激与赞美。②对比。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梅子对比,体现了“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保持春光到最后的特点。③借物抒情。借对木芍药的感激与赞扬,表达自己惜春而不得的伤春之情。(每点2分)[来源:Z,xx,k.Com] ‎ 16. ‎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17.B ‎18、D ‎19、C 解析:“祖”指祭祀路神。‎ ‎20.C(题中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第一空的对象为“工匠精神”,不指国家,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对象指人。第二空的对象为“作品”,不指人,故应选用“耳目一新”;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强调“美”。 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强调“量”。第三空所言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给人的是审美感受,故应选用“美不胜收”。)‎ ‎21.D(A项,语序不当,同一主语,关联词应该放在主语的后面;B项,搭配不当,介词使用不当,将“给” 改为“让”或“使”;C项,关联词位置错,应当是“这些作品不仅”,介词使用不当,将“给”改为“让”或“使”。)‎ ‎22.B(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结合语境,按时间顺序:先古后今;按工艺流程:先继承学习,后创新发展;按语言艺术:“传承”与“循古”对仗,“创新”与“发展”对仗,气势更足,更加积极向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