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 25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4 题。
石湖①
文徵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②。
注:①石湖:苏州一带最有味道的风景区,旁有茶磨岭,越来溪
流入湖中。②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以乌鹊
夜栖反衬人生无着落之感。
——第一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颔两联都是眼前所见实景,动静结合,视角转换间,颇能
呈现诗人流连春日山水,一副沉醉其中之态。
B.此诗没有浓重的色彩,也未具体描摹声音,这也正是此诗的“清
丽”所在。
C.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逝,诗人在观景之中也不由得想
起悠悠往事。
D.凉风起,日西斜,江波秋月,尽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内
心始终宁静如一。
解析:“江波秋月”“是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所遇”错,秋月是虚
写,非眼见。
2.请简要分析首联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示例一)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答“视
听结合”“远近结合”也可)。首联所写画面: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水
汽缭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的啼叫声
不断。描写出石湖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此处春景的喜
爱。
(示例二)乐景衬哀情。首联所写画面:诗人远望石湖,湖中水汽缭
绕(烟波浩渺),雾气迷茫,岸边花儿绽放,花丛之中鸟儿的啼叫声不断。
诗人借此处的无限春光(勃勃生机)来衬托自己慨叹时光流逝、人生无所
着落之感。
——第二组——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首联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
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
B.颔联写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
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
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
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
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
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
解析:“奔腾不息”表述不当,应是“流动不止”。
4.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哪些情感。
答:①嗟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
逝;从眼前之月想到去年的月亮,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逝。②感慨人
生无所着落(一事无成)。尾联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之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5~8 题。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注
[宋]陆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此词写于陆游四十八岁身临南郑抗金前线时期。
——第一组——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陆游在南郑即目抒感,此词标题用一个“望”字把词人的爱国
情怀和等待胜利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上片首句写秋天来到边城,鼓角声充满悲哀,一个“哀”字充
分表达了词人对国土沦丧的痛惜。
C.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整首词由“哀”
到“兴”,反映了词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壮志。
D.该词以大胆的想象,并且运用象征手法,写期待宋军收复失地、
胜利归来的情景,借此暗示词人所主张的抗金战争的前景。
解析:D 项,应是运用了拟人手法。
6.从下片看,词人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答:下片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移情于景,描写长安之
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露
出皎洁的明月,多情的月亮把词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灞
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表
达了词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
感情。
——第二组——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上片一、二句写登高兴亭时的耳之所闻,目之所见,写出了战
火未息的时代背景。
B.上片三、四句借用战国高渐离和荆轲的典故,再写“凭高酹
酒”,给人以豪迈开阔之感。
C.上片五句切“高兴亭”之亭名,“悠”字似喜实悲,为后文充
分展开想象蓄势。
D.下片用灞桥等借指古都长安,“应待人来”暗示旧山河迫切等
待着宋军的收复。
解析:“似喜实悲”错,“此兴悠哉”的意思是“引起了收复关
中的无限兴致”。
8.赏析“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两句。
答:“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二句,以拟人的手法,移
情于景,这南山的明月,道是无情却有情,满怀情意地让飘浮的暮云
散去,皎洁的月光把词人遥望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为国家命
运而愁苦的词人对此又怎能不喜出望外呢!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良
好的自然条件,词人站在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把想象的射程瞄向长
安,目标是如此集中清晰。
诗意速通:
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击筑高
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
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
胜利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