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3.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记一记
一、字音
1.单音字
肄业( ) 相勖( ) 訾詈( )( )
指摘( ) 造诣( ) 砥砺( )( )
商榷( ) 会晤( ) 沦丧( )
敷衍( ) 贻误( ) 轻侮( )
干禄( ) 当轴( )
答案:yì xù zǐ lì zhāi yì dǐ lì què wù sànɡ fū yí wǔ lù zhóu
2.多音字
鲜 稽
裨 塞
答案:xiān/xiǎn jī/qǐ bì/pí sè/sāi/sài
二、字形
答案:贻/怡/饴 卓/绰/淖 砺/励/沥/蛎 潦/燎/缭/撩
辨一辨
三、词语
1.会晤·会面
会晤:指相见,会面晤谈;领会,解悟。
会面:会见,见面。
例句:(1)4月26日,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外交秘书举行双边 。不过对于何时开启和谈,双方官员未给出明确意见。
- 24 -
(2)马拉维总统穆塔里卡1月31日在首都利隆圭总统府与外交部部长王毅 。
答案:(1)会晤 (2)会面
2.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不理不睬。形容对某人某事十分冷淡。
例句:(1)民生政策是党和国家关爱群众的窗口,因此,政府必须将民生政策落实好,切莫将民生政策 。
(2)小熊崽们在树上你追我赶嬉戏打闹,熊妈妈却在一旁 。
答案:(1)束之高阁 (2)置之不理
3.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强调责任不可推脱,否则会受制度、法律制裁。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强调义务和良心上的感觉。
例句:(1)要纠正当前社会生活中错别字横行、滥用成语等现象,全体教师 。
(2)六小龄童表示,不上央视春晚没有可惜不可惜,如果春晚需要我,我也 。
答案:(1)责无旁贷 (2)义不容辞
四、成语
[识记]
1.刮目相见: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3.束之高阁: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4.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5.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6.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
7.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运用]
判断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24 -
(1)为今之计,国家不仅要预防和惩治官员贪渎的“硬腐败”,也要盯防官员利用职权向子女输送利益的“软腐败”。反腐没有终南捷径,严肃纲纪和刚化程序是唯一的出路。( )
(2)网传某企业将给员工发放相当于27个月工资的年终奖,财经评论员陶跃庆认为,中国整体的薪酬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大型企业员工拿到高奖金是责无旁贷的。( )
(3)西方过去几十年寅吃卯粮,已经透支了自己的部分未来。现在以希腊为首的过度举债的欧盟国家正被迫追悔。( )
答案:(1)√ (句意是说反腐没有什么捷径,“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所以用在句中是恰当的)
(2)× (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而句意是从道理上可以这样,故应该用“理所当然”)
(3)√ (寅吃卯粮:寅年就吃了卯年的口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入)
填一填
五、作者
蔡元培(1868~1940), 人, 家、 家、 家。曾任 总长, 校长,革新北大,开“ ”与“ ”之风。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 ”“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他是中国近现代美育的倡导者,主张从 、 、 三方面实施美育。
主要作品: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论集》《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答案:浙江绍兴人 革命 教育 政治 教育 北京大学 学术 自由 五育 尚自然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 24 -
六、背景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当时,一些教师浑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不少学生上大学只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职,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到教育部来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但这并非美差,因为当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就有许多友人劝他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的名誉毁掉了;但也有少数友人劝他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蔡元培最终听取的是这少数人的建议,担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他曾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答案:京师大学堂
七、文化常识
演讲辞
演讲辞俗称 、 ,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的讲话文辞。它可以用来 、 、 。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
从内容上说,演讲辞可分为政治演讲辞、礼仪演讲辞、学术演讲辞、宗教演讲辞、工作演讲辞和社会问题演讲辞等。在写作格式上,演讲辞主要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写作演讲辞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弄清 ,即要弄清楚为什么而演讲。这是写作演讲辞的前提。
(2)要弄清 ,即要弄清对什么人演讲。这样才能根据听众的特点有的放矢,也才可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3) ,材料要充实。这样才能有吸引力,使听众觉得有所收获。
(4) ,论证要层层展开,要有一以贯之的线索。这样才能有较强的逻辑性,也才会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 ,口语化,多用短句,流畅而有节奏,这样才适宜于演讲的氛围。
- 24 -
答案:演说辞 讲话稿 交流思想 表达感情 提出号召或倡议 演讲的目的 听众 内容要新鲜 结构要清晰 语言要生动
理一理
八、思路归纳
答案:大学性质之要求 志在做官
九、主题提炼
本文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在学生大会上所做的演讲,主要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 ,二是 ,三是 。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 ,二是 。文章表现了蔡先生鲜明的办学思想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青年学生的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一个民主、务实的教育家的高大形象。
答案: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改良讲义 添购书籍
感悟体会
想一想
1.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三点要求?改革方略或计划是怎样的?
答案: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改革方略或计划是:改良讲义和添购书籍。
2.在“抱定宗旨”部分,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答案: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24 -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读罢文章,思考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针对性强。作为北京大学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好奇心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结构严谨。本文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3)文白间杂。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文章基本的框架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节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容易理解。因此,本文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2.本文是一篇演讲辞,作者在阐述自己的期望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在演讲中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1)举例论证。用事实来证明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以确凿的事例说明了当时北大学子做官心切的现实及当时北大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状况。
(2)道理论证。运用道理论证,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如“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辨,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作者运用道理论证告诫学子们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
(3)对比论证。对比论证可以使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正反对比,论证了学与不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24 -
二、细节探究
1.蔡元培先生对学校改革的两项计划有何共同的目的?
参考答案:蔡元培先生对北大改革提出的两项计划既有针对性,又反映了他对大学性质的理解。
首先,针对那些志在做官发财的学生,他认为要避免他们“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所印讲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自行钻研,而“添购书籍”则是为学生自行参考提供条件。
其次,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的性质是钻研高深学问,它不同于一般的专门学校,不带有直接的实用目的,故而不能停留在传播专门知识上,更须学生旁征博引;另一方面,蔡元培先生主张“兼容并包”,故而不提供详细讲义,更能使学生独立钻研,学有所得。
蔡元培先生的两项改革计划都围绕“求学”二字展开,希望能借此让学生真正获得学问,而非敷衍塞责,只求文凭。
2.文章结束语讲了哪两件小事?为什么通过小事简单地勾勒眼下所做之事?
参考答案: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老师重在启发引路,由学生自行探索,增广见闻,这是培养研究人才的必由之路,道理虽浅,可惜有很多人不明白。二是添购书籍。尤其要采购新书。书是知识之源,是研究之本,是一所大学办学力量的显示,学生必须占有大量书本知识,方能旁征博引,开启研究之门。事虽小,但若无人经办,也必不能产生良好效果。
两件事虽小,但却表现出蔡元培作为一校之长求真务实的作风,表现出一代大师敢为人先的勇气,唯其如此,北京大学的面貌才能改观,才能真正奠定在中国大学中的领先地位,才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革新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一个怎样的核心内容?为什么?
参考答案: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行。
首先,蔡先生批判了“学而优则仕”
- 24 -
的传统观念,劝告学生要抱定正大的宗旨,要以专心求学的态度来读书,不可抱有做官发财的想法,以致误己误人误国。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的新型知识分子。
其次,蔡先生指出,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作者认为大学生有责任去扭转这种趋向。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纯洁的道德情操,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第三,蔡先生希望青年学生要敬爱师友,他尤其指出,道德修行不能仅止于独善其身,更要“道义相勖”,这样方能共同提高,收“切磋之效”。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认为道德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而人格培养又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健全的人格,甚至比第一流的研究成果更重要。所以,演讲中的主要内容始终围绕着培养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品行这个核心来展开。
三、思维发散
学习完这篇演讲辞以后,你认为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观点一:蔡元培先生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当时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道德日益沦丧的社会现实,心中慨叹、忧愤,欲尽一己之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风气。
观点二:蔡元培先生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当时,北大一些教师浑身透着官僚习气,在学术上却无所成就。而学生也只为混个学历以便将来谋个官职,根本无心读书做学问。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可谓“奉命于危难之时”,他曾经表示:“觉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
观点三:蔡元培先生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而深刻认识的教育家。在本篇演讲辞中,他指出了大学的性质,告诫学子们对待学业不能敷衍塞责,要勤学;又指出要砥砺德行,还要敬爱师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蔡元培先生科学、民主的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意义和方法的独到认识。
[素材化用]
德与才
蔡元培
- 24 -
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立德与求学的殷切期望,这种“德才兼备”的期望对于当今的我们,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两弹元勋——邓稼先
在国难深重的年代,邓稼先仍刻苦求学,辗转北平、昆明,又留学美国,26岁便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人称“娃娃博士”。满腹才学的邓稼先还有着高尚的爱国品德,面对当时正受核大国威胁的国情,他毅然回国,隐姓埋名,开拓祖国的核事业。二十多个春秋过后,这位德才兼备的科学家,“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立德求学”的典范。
请你也写一个关于德与才的典例:
答案:(略)
○即学即练
请任选上面的素材,补充材料中的横线部分内容。
拥有双翼翔天宇
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就如同一只鸟的双翼,缺少哪一个都无法畅游于天宇。
西周贤相周公旦,践阼摄政,春秋战国犹有声;三国武圣关云长,隔帘侍嫂,千里单行美其名;大宋忠臣岳鹏举,精忠报国,华夏千年显其威; , , ……
贤者,德才的统一体。
故而余秋雨说:“文化知识不等于文化素质,文化技能更不等于文化人格。离开了关爱人类的基座,文化人便是无可无不可的一群,哪怕他们浑身书卷气,满头博士衔。”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有德有才,谓之贤达;有德无才,谓之君子;有才无德,谓之小人;无德无才,谓之平庸兼无赖。鉴此,愿我们的双翼都健全。
答案: (示例)现代科学家邓稼先 献身国防 “两弹元勋”美名扬
[写法借鉴]
1.议论开门见山,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
- 24 -
在演讲中,蔡元培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北大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三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具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2.语言简洁,热情恳切
行文简洁是作者的风格。如开篇第1段,只几十个字,就把历史、现在、演讲要旨说得明明白白。再如说“砥砺德行”的必要性时,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的现状,用几句话概括,既点明现状,又略有含蓄,不直接指出师生中的此类情况,而听者自明。
和别的演讲不同,本文靠的是精辟的分析、透彻的说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语言恳切、热情洋溢,极富鼓动性。
3.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
论证
方法
分析
举例
论证
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几句,用触目惊心的事例说明了当时“做官热”的现实及当时北大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状况
道理
论证
运用道理论证,能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学的思想深度。如文中“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运用道理论证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
对比
论证
对比论证可以使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如文中“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运用正反对比的方式,论证学与不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技法指导]
如何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往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才有鉴别”
- 24 -
,两种事物一经对比,就可以分辨出彼此间的差异。因此,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在写作中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
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进行对比要阐述的道理是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2.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
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如果两种事物间缺乏一定的可比性,就缺少了对比的依据,也就达不到有效论证的目的。
3.要有相同的对比量
如果论述时从正面讲了两个方面,那么用来对照的部分一般也应该从反面讲两个方面。这样不仅对比相应均衡,而且能使文章眉目更为清楚。
4.要有适当的分析议论
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做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尝试练笔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出空缺的内容。要注意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
谏如流”势在必行!
答案: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语言应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年,充斥荧屏的“神改编”
- 24 -
屡屡向名著下手,颠覆了观众心目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当然,改编不失为影视剧创作的一条终南捷径,但倘若为迎合所谓当下趣味而随意糟蹋名著,难免沦为笑柄。
B.执法部门只要真正做到了严格执法,问心无愧,就丝毫不应该惧怕,相反还应欢迎媒体的监督,乐于将自己全方位地暴露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之下。
C.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要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有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解析:C项,“责无旁贷”与“责任”意思重复,可将最后一个分句改为“政府责无旁贷”;A项,“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B项,“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对不起人的地方;D项,“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他在任区税务局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
B.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C.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
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存在环境问题的高污染企业要进行彻底整顿。
解析:A项,不合逻辑,“贪污”是“不正当的手段”,不能用“正当”限制;B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在技术革新中,公司组织有关人员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C项,语序不当,“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应改为“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
答案:D
- 24 -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长时的演讲辞,他演讲的主要目的是针砭当时风俗日偷的社会现实。
B.从这篇演讲辞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重视良好的学风,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推重人人以礼相待的教育观念。
C.从这篇演讲辞中,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力求改变不良世风,力求营造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的忧国思想。
D.从蔡元培先生对北大青年学子的劝诫中,我们可知,当时的青年学子也受到了当时颓俗的社会风气的影响,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
解析:A项与课文不符。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 。 , , ,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 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 D.⑥②③①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⑥④句总说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所以⑥④句打头;③②句谈今天与昨天的关系,故紧跟⑥④句;①⑤句说今天与明天的关系,放在最后。故选C项。
答案:C
5.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 24 -
杨振宁分析,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不容置疑。但他同时坦言,在研究领域,中国大学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主要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而这不是一两年可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做很多努力。
钱学森先生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1)杨振宁从 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 。
(2)钱学森从 的角度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 。
答案:(1)科技研究 与世界大学有很大差距
(2)科技创新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
6.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二年(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鲁迅于当年8月7日将设计好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20世纪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京大学校徽系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上图即北京大学校徽,请简要说说其含意。
答:
答案: (示例)“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面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面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意蕴。“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设计者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能成为国家的脊梁。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1题。
- 24 -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弭谤莫如自修 修:加强修养
B.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干:追求、求
C.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乖:乖巧,合理
D.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贻:遗留
解析:乖,谬误,错误。
答案:C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固势所必然 固步自封
- 24 -
B.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 姑妄听之
C.苟能爱惜光阴 苟安一时
D.若徒志在做官发财 徒有虚名
解析:A项,本来/旧。B项,姑且;C项,如果/暂且。D项,单纯/空。
答案:B
9.作者在文中批评了哪些不正确的求学“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答:
答案:作者在文中批评了求学为“做官”和“致富”两种错误的“宗旨”。他认为求学的终极目的是“学成任事”。
10.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
答:
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11.作者在文中对当时北大学子提出的希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这种意义在今天有无价值?谈谈你的认识。
答:
答案:作者的这种希望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积极的价值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力求在学校多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学术修养,争取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民族的振兴和崛起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辞
蔡元培
今日是北京教育界四团体公祝杜威
- 24 -
博士六十岁生日晚餐会。我以代表北京大学的资格,得与此会,深为庆幸。我所最先感想的,就是博士与孔子同一日生。这种时间的偶合,在科学上没有什么关系。但正值博士留滞我国的时候,我们发现这相同的一点,我们心理上不能不有特别的感想。
博士不是在我们大学说,现今大学的责任就在给东西文明做媒人吗?又不是说博士也很愿分负此媒人的责任吗?博士的生日,刚是第六十次;孔子的生日,已经过二千四百七十次,就是四十一个六十次又加十次。新旧的距离很远了。博士的哲学,用十九世纪的科学做根据。由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美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孔子的哲学,虽不能包括中国文明的全部,却可以代表一大部分。我们现在暂认为中国旧文明的代表。孔子说尊王,博士说平民主义;孔子说女子难养,博士说男女平权;孔子说述而不作,博士说创造。这都是根本不同的。因为孔子所处的地位时期,与博士所处的地位时期,截然不同,我们不能怪他。
但我们既然认为旧的亦是文明,要在他里面寻出与现代科学精神不相冲突的,非不可能。即以教育而论,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平民教育家。他有三千个弟子,有狂的,有狷的,有愚的,有鲁的,有辟的,有谚的,有富的如子贡,有贫的如原宪,所以东郭子思说他太杂。这是他破除阶级的教育主义。他的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作普通学;用德行、政治、言语、文学的四科作专门学。照《论语》所记的,问仁的有若干,他的答语不一样;问政的有若干,他的答语也不是一样。这叫作是“因材施教”。可见他的教育,定重在发展个性,适应社会,绝不是拘泥形式,专讲划一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经验与思想并重的意义。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多见阙殆,慎行其余。”这就是试验的意义。我觉得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之点。这就是东西文明要媒合的证据了。
但媒合的方法,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意。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也决不能十分透彻,可以适用于今日的中国。所以我们觉得返忆旧文明的兴会,不及欢迎新文明的浓至。因而对于杜威博士的生日,觉得比较那尚友古人尤为亲切。
- 24 -
自今以后,孔子生日的纪念,再加了几次或几十次,孔子已经没有自身活动的表示;一般治孔学的人,是否于社会上有点贡献,是一个问题。博士的生日,加了几次以至几十次,博士不绝的创造,对于社会上必更有多大的贡献。这是我们用博士以往的历史可以推想而知的。并且我们作孔子生日的纪念,与孔子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作博士生日的庆祝,还可以直接请博士赐教。所以对于博士的生日,我们觉得尤为亲切一点。
我敬(谨)代表北京大学全体举一觞,祝杜威博士万岁!
(有删改)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蔡先生这一篇庆祝杜威博士六十岁生日的演说,从“博士与孔子同一日生”说起,以此为演说的引子。
B.文章的末尾说给博士作庆祝比给孔子作纪念尤为觉得亲切,其原因在于“返忆旧文明的兴会,不及欢迎新文明的浓至”。
C.杜威先生之所以与孔子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原因就在于两人认识角度不同、思想水平不同、道德观念不同。
D.在这篇演说中,作者将杜威博士与孔子比较,认为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并不过时,完全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E.杜威博士是当代哲学界的权威,对于教育,他有着他的主义,把他和哲学家、教育家的孔子相提并论是恰当的。
解析:C项,原因归结与原文观点不同。原文认为二人的地位与时期不同。D项,作者认为,“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也决不能十分透彻,可以适用于今日的中国”,即必须在研究西洋人生哲学与教育学的基础上,再结合孔子的人生哲学与教育学,才能适用于今日的中国。
答案:CD
13.蔡元培先生把杜威博士与孔子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因为博士与孔子同一天生日,孔子的理想与杜威博士的学说很有相同之点。
14.蔡元培先生认为,杜威博士与孔子的学说相同之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回答。
答:
答案:①破除阶级的教育主义;②
- 24 -
教育重在发展个性,适应社会;③经验与思想并重;④重视试验的意义。
15.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媒合东西文明的方法是什么?
答:
答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它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意。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正气一身清风两袖
蔡元培一生,甚为清苦。
蔡元培在上海办女校的同时兼办《警钟》报,十分艰苦。冬日滴水成冰,室内无烤火设备,蔡先生披件蓝色棉大衣,每晚要写两篇论文(一文言,一白话),其右手冻疮溃裂,肿得如馒头一般。右手套一只半截露指的手套写稿,左手放在大衣袋里取暖,清涕直流如水。是年除夕,报社经济窘迫到揭不开锅。蔡先生不得不与同仁某君商量,借他一颗蜜蜡朝珠去典当,谁知当铺朝奉说是假的,只能典一块钱。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之初,上下班都是步行。孙宝琦看不过去,送他一部马车。当孙再访时,发现马车并未曾用,因为没有马,孙宝琦又送去一匹马。当北平街上已飞驰流线型汽车时,蔡元培仍坐在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他在南京临时政府任教育总长时,强调平民化,除去总长、次长,其余工作人员统称部员,不授官职,月薪一律三十元。到北平后,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蔡元培一生好酒。据程沧波回忆,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的岁月里,每顿中午要喝一点酒,用的是锡制方型暖壶(里圆,夹层放开水温酒),不吃饭,因胃病只吃几片面包,菜是中研院食堂大锅菜。任鸿隽说,蔡元培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他与某君住里外两间,他住里面,外出须经某君之屋,而蔡先生平时起身较早,外间某君犹酣睡未醒。先生恐惊动他,只好在己室看书,等某君起床后,他才盥洗。蔡元培专任中研院院长后应酬多、开销大,一次有关人士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了二百元。他很奇怪,得知真相后,当场将钱退了回去,并召集部属开会,说:“一切要按规定办理,生活苦些不要紧,但守法必须要严格做到。”
- 24 -
有趣的是1932年前后,陈西滢与蔡元培同车由宁赴北平。在火车上蔡先生请陈西滢喝酒(朱家骅送的)吃饭。结账时,陈西滢要买单,先生坚持由他开销。理由很可笑:“中央委员乘车是不用花钱的,所以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陈西滢说蔡先生的人格“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
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鉴此,台湾胡适纪念馆馆长陶英惠先生称其类似今天的“无壳蜗牛”。归隐田园后,蔡元培寓居上海华山路,居所也是租赁的。这令他众多已获声名、位居庙堂的门墙桃李于心不安。1936年蔡元培七十寿诞,以胡适为首的北京大学旧师生蒋梦麟、王星拱(抚五)、罗家伦(志希)、赵畸(太侔)和丁燮林(巽甫)等以务实的精神,策划了一个“献屋祝寿”活动,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可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门生们很认真,于蔡元培七十寿辰的前一年,便郑重其事地致函蔡先生表达这一意愿。胡适为此祝寿函措辞的妥帖,还专事给王世杰、罗家伦等写信,要他们修改。王、罗字斟句酌作了增删、润饰。其言辞之恳切,情感之真挚,境界之高远,令人称颂。信中强调献屋祝寿之举“这也可看作社会的一座公共纪念坊”,“是几百个公民用来纪念他们最敬爱的一个公民的”,纪念一个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的。蔡元培收到信后,“惭悚得很”。他经过三个月时间熟虑,终于接受了弟子们对于他奖励的美意。
天有不测风云。据《蔡元培年谱》述:“嗣因全国对日抗战,淞沪沦陷,建屋之举未能实现。”日寇的炸弹摧毁了胡适等“献屋祝寿”之梦,蔡元培直至终老,仍是一只“无壳蜗牛”。
蔡元培晚年流寓香港,目疾已重,不能阅小字,常向商务印书馆王云五借大字本书读。其实生活费用常感不敷,因中研院月薪支付少数法币,换成港币所得无几。房租既昂,又米珠薪桂,加以子女教育医药等费,难以维持。另有原在沪之苍头老妪随同来港,在难中蔡元培又不忍抛弃,食指益繁,还要款接亲朋、周济寒士。亲睹其艰的余天民说,真所谓“三晋之大夫,不若邹鲁之仆妾也”。
- 24 -
1940年蔡元培病逝后,社会各界举行悼念活动,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港绅罗旭苏爵士代表港督及香港各界祭文曰:“惟公之来,斯土之光!”蒋梦麟的悼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作为蔡元培执校时的总务长,作为北大历史上掌较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蒋梦麟后来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这样回忆:“他们(指蒋梦麟和梅贻琦。梅贻琦曾任清华校长)作为昆明高校的两位领袖,都是以其苦行僧形象著称的,是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物。”从中国古训,君子“立德、立功、立言”一端看,蒋梦麟写得最贴切。(节选自传记《百年风度》,作者张昌华)
1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北大校长之初,蔡先生上下班都是步行。后来当别人乘坐汽车时,他仍坐在别人送的表面斑驳的马车车厢里到北大上下班。
B.蔡元培在南京中研院工作时,在南京没有私宅,住成贤街中研院大宿舍。专任中研院院长期间,他曾严厉批评了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二百元钱的有关人士。
C.蔡元培曾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先后寓居京、宁、沪、杭等地,一直是赁屋而居,寄人篱下。在北平时,他兼总长是尽义务,不领工资。
D.蔡元培一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令人敬重。病逝后,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很高,国共双方首脑蒋介石、毛泽东等都致挽联。
解析:B项中“他曾严厉批评了在他的工资袋里多放二百元钱的有关人士”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答案:B
1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蔡元培曾在上海办女校,同时还办报纸,在经济条件极差时,不得已向同事借了一颗蜜蜡朝珠,这颗朝珠只典当了一块钱。
B.蔡元培不追求奢华的生活,在南京中研院任职时,不搞特殊,只吃食堂大锅菜,一生连用以供安心做学问的固定场所都没有。
C.在火车上,蔡元培用朋友赠送的酒请陈西滢吃饭,席间表达了对中央委员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之情,深得陈西滢的赞同。
D.蔡元培曾历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中研院院长等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却同中国多数知识分子一样一生清贫,令人感叹。
- 24 -
E.文章语言朴实,叙事简洁,避免主观性的细节描写和议论抒情,通过客观记录蔡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彰显了他的高风亮节。
解析:A项,“在经济条件极差时”表述不够准确,应该是“报社经济窘迫”。C项,“表达了对中央委员乘车不用花钱的愤慨之情”说法欠妥,原文为“这一次一个钱也没有花,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深得陈西滢的赞同”错误,原文“可以使人钦佩,却不一定使人师法,使人崇拜”,是说陈西滢对蔡元培的人格的钦佩,但并不赞同这种做法。E项,“通过客观记录蔡元培先生的生活点滴”错误,作者在叙述蔡元培事迹的同时,也饱含了浓郁的情感。
答案:BD
18.胡适等人决定给蔡元培先生“献屋祝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答案在第五段,主要从三个层次来说:①学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能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②向正气一身清风两袖的老校长表达敬意。③为社会树立“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楷模。
答案:①蔡元培先生先后寓居各地,却一直赁屋而居,师生们想让他们敬爱的老校长在暮年有处自己的栖身之所,能庋藏图书、潜心著述、颐养天年。②师生们借生日之机向正气一身清风两袖的老校长表达敬意。③借“献屋祝寿”之举为社会树立“一心为公,不及其私”的公民楷模。
写作训练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离开故乡去城市发展生根;随着全球化进程,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国外求学谋生。人们距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其实,所谓“故乡”,不只是我们的生养之地,也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乡愁源于人的内心,不仅是因身体远离故乡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灵之家遭遇变故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现象。
- 24 -
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有人心怀乡愁,故乡成为心灵的慰藉;有人放下乡愁,为进入他乡的新世界而欢欣……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审题:
【审题立意】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主要讲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待故乡的不同态度。审题要注意思考:材料中第一段长长的文字,主要是展现社会现实背景,暗示命题者的意图和导向:希望你以关注现实的眼光,从时代变化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驱动你思考,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本作文审题要聚焦的核心句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把握好“此”字含义,就是解开题目的钥匙。按上下文的承接,“此”所指当是: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可转换为:如何在故乡日渐远去之时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后面的两句提示语:“有人心怀乡愁……”“有人放下乡愁……”,是提示两种不同的思考路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有第三种第四种思路,只要你的思考扣住了“乡愁”“故乡”“安顿心灵”的关键词就好,辩证深入地展开自己的思考……如:“怀念故乡,又不囿于故乡,才能展翅远翔”“心中倘若有故园情,何处不闻莼鲈香?”“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把他乡当故乡”“心系故乡,方能立足天下”“四海为家,是时代的召唤”“身在远方,心在故乡”“维系于原乡,进取在他乡”“乡愁为舟,伴我远航”等。
- 24 -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