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50 KB
  • 2021-06-03 发布

安徽省芜湖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芜湖市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事项: 1. 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 “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 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 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 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 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 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 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 妇之辩。”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 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 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 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 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 2 -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 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 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 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 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 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 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 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 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 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 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 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 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 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 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 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 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 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答案】1. C 2. A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 - 3 - 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 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 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 之上。 B 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 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 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 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 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 ‘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 C 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 过程”; D 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 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 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 “传统‘孝’的形式”。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 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 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 ‘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 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 - 4 - 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 C 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 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 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 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 故选 C。 【点睛】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小技巧 1.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特别注意每一段的第一句和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基本上这就是文 章的中心。 2.看标题,先将文章大致看一下,然后去看题目,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 目标明确。 3.不管是题目还是文章都要将关键字圈起来,特别是时间,概括性词语。例如:几乎,大概, 一般,全,都,凡是这类词 4.找出文章表程度的词语。例如:总共、基本、大致、最等。 5.找出有逻辑性的关联词。例如:表转折,表因果,分层分类,举例子,并列或递进。 6.文章反复出现的句子,特别注意跟文章一样的句子,因为有可能张冠李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咬文嚼字》编辑部 12 月 2 日发布“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 核”“融梗”“XX 千万条,XX 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我不要你觉得, 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等流行语入选。 榜首的“文明互鉴”出自习近平主席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 明交流互鉴”主张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引起全球共鸣,彰显了中国的巨大影响 力。中央确定“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不仅让“区块链”成为信 息技术领城的热词,也让其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硬核”的彪悍、“融梗” 的边界和“霸凌主义”的思维和行径,都令人沉吟再三。 (摘编自《年度十大流行语标注社会脉动》) 材料二: - 5 - 材料三: 《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表示,流行语评选应当秉持五大基本原则。一是群众性 原则。年度“十大流行语”应具有原创性,能展现大众的语言创造力,年度使用的热度较高, 是不同语境、不同群体的人都在用的,比如“盘它(他)”。二是持续性原则。没有真正流行 开来的事件性热词热语不收,比如“你是什么垃圾”,只在 2019 年 6 月底上海即将开始实施 垃圾分类管理的时候热过,其后湮没无闻,就不应该收录。三是趣味性原则。入选的条目必 须具有一定的语文智慧,包含一定的辞趣,还应该带有一定的情感、情绪,在风格上应该轻松 活泼、幽默诙谐、自嘲解嘲,读来让人会心一笑,辞趣寡淡的一般不收录。四是规范性原则。 流行语评选不能只考虑流行度,入选的条目要有利于健康的语文生态建设,源于谐音的热词 不收,这样的“谐音”不利于汉语的规范、健康发展。比如,“你怎么这个亚子”“让我康 康”等;缩写拼音的字母词一般不收,比如,“OMG”“瑞思拜(respect)”等。五是正面性 原则。入选的条目在内涵上应该能反映当年民众或某一群体的某种心态,是社会文化的一种 镜像。 (摘编自《年度流行语评选必须传递正能量》) 材料四: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 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 “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 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年 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 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 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 - 6 - 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 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投射 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 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摘编自《流行语中的时代活力》)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流行语常常成为年度生活热点、亮点的标识性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精神 面貌和发展变化。 B. 互联网群组和综艺是年度流行语产生的最重要土壤,影视、文学作品以及电竞游戏、表情 包、广告等都为流行语的产生做出了贡献。 C. 从 2012 年到 2018 年,综艺提供的年度流行语占比最高;而这几年中,表情包、广告每年 产生的流行语最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 D. 群众性是流行语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群众的语言创造力,将会产生更精彩、更有生命力 的的流行语。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咬文嚼字》发布的“硬核”“融梗”“霸凌主义”这些流行语之所以“令人沉吟再三”, 是因为它们既标志社会脉动又蕴含丰富意味。 B. “你是什么垃圾”没有被《语言文字周报》选入年度流行语,主要因素是它来自没有持续 发展的事件,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C. 研究近年来年度流行语来源类型,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观察出这些来源类型在这一年的活跃 程度和社会影响力,为行业提供参考。 D. 选择多样、变化快速的流行语,在展现我们时代样貌的同时,也展示出时代进步的多样性, 证明了国家发展的无限可能。 6. 请从《咬文嚼字》“2019 年十大流行语”中推选出一则最佳流行语,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理由。 【答案】4. C 5. B 6. 示例一:推荐“文明互鉴”。①内涵深厚。文明互鉴,即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加强交流, 相互借鉴。②正能量强。“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 友谊的桥梁。③语言雅致。“文明互鉴”源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 7 - 凝练典雅。示例二:推荐“硬核”。①辞趣丰厚。“硬核”指很厉害、很强大,多用来表示 认同、表达敬意、点赞等,情感意味丰富。②体现正能量。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与自信,体现 拼搏进取、追求美好的品格。③使用广泛。生活中,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经常使用,生 命力强。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 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 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 C 项,“从 2012 年到 2018 年,综艺提供的年度流行语占比最高;而这几年中,表情包、广告 每年产生的流行语最少,有的年份甚至没有”说法错误。由图表可知,表情包、广告 2014、 2015、2017 年度产生的流行语并非最低。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 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 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 项,“持续发展的事件,违背了持续性原则”说法错误。持续性不是指事件,而是指词语没 有流行开来,缺少持续性。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 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 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 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 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本题的题干是“请从《咬 文嚼字》‘2019 年十大流行语’中推选出一则最佳流行语,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理由”作答 本题,首先要从“2019 年十大流行语”选择出你所认为的最佳流行语,这一问题属于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要求;然后结合材料阐述选择该则流行语的原因,作答这一问的时 - 8 - 候,要注意结合所选择的流行语的特征,以及流行语评选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作答。流行语 的评选必须秉持五大基本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是趣味性原则。四是 规范性原则。五是正面性原则。结合评选的原则分析即可。示例一:推荐“文明互鉴”。结 合“‘文明交流互鉴’主张的内涵不断丰富,影响不断扩大,引起全球共鸣,彰显了中国的 巨大影响力”分析可知,本则流行语具有内涵深厚的特征,符合正面性的原则;“文明互鉴”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符合正能量强的原则;“文 明互鉴”源自“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凝练典雅,语言雅致。示例二: 推荐“硬核”。“硬核”指很厉害、很强大,多用来表示认同、表达敬意、点赞等,情感意 味丰富,具有趣味性的原则;表达对他人的赞赏与自信,体现拼搏进取、追求美好的品格, 体现了正面性的原则;生活中,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经常使用,生命力强,使用广泛, 符合群众性原则。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 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 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 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 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 主体),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 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 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 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 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咿呀 刘建超 夏花十三岁考上了老街戏校。 夏花的模样好看,身段漂亮,在一群孩子当中格外显眼。几年过去,唱念做打四门功课 孩子们都基本掌握了,成绩好的还去老街剧团参加演出了,唯有夏花的唱功总是上不去。老 师说夏花的嗓音先天不足,出不了宽音。老师让夏花离开学校改行算了。 - 9 - 那晚,一轮圆月挂在丽景门的檐角。学员们都跟着老师去剧场看名角梨花白的《红娘》, 夏花没心思去,独自一人在梨树园里徘徊,听着远处剧场隐约传来的叫好声,想着自己多年 的努力要付诸东流,泪水朦胧了月光,情不自禁地喊出一声:“咿——呀——” 夏花的这一声咿呀,透过梨园在丽景门上回荡,惊到了正在丽景门上品茶赏月的老街戏 霸洛半城。洛半城是老街剧团的团长,有名的铜锤花脸,唱功了得,嗓音亮丽,粗狂豪放, 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故而被称作洛半城。洛半城下得丽景门,来到梨园,看到了月光 下发呆的夏花。 “小姑娘,刚才可是你在练声? ”夏花认得眼前的洛半城,怯生生地点点头。 “来,你再喊一嗓子。” “咿——呀——” 洛半城兴奋地拉起夏花的手说:“走,去剧场。”剧场里的《红娘》已经接近尾声,懂 戏的人都知道,最后一场戏已没什么高潮,不少观众开始起身离场,剧场里就有些嘈杂凌乱。 饰演崔夫人的演员最怕这个时段上场。 洛半城让夏花在内台喊,夏花也不怯场,放开嗓子:“咿——呀——” 嘈杂的场子立刻被这一声给镇住了,这本是戏里没有的啊,而这一嗓子清脆悠扬,韵味 十足,戏迷们虽然一头雾水却也齐声叫好,掌声雷动。洛半城急忙把发愣的夏花推到台前, 夏花头一次面对老街这么热情的戏迷,不知所措,只得又喊了声:“咿——呀——” 夏花就这样进了老街剧团。 在剧团里,夏花几乎就是个跑龙套的。但是,只要戏开场,必有夏花的一声“咿—— 呀——”,乱槽糟的剧场顿时安静下来。洛半城对夏花说:“观众认可你的一声咿呀,这也 是最高赞赏了。有人唱一辈子戏,观众也记不住他一句。你这一嗓子,值了!” 就凭着一嗓子,夏花在剧团里待了十年。夏花出落得更加俊俏了,团里团外追求夏花的 人不少。 团里唱武生的祥子模样一般,是洛半城的徒弟,死缠硬打把夏花追到了手,洛半城是他 们的证婚人。 祥子演出时摔断两条腿,坐在了轮椅上。虽然夏花百般用心地伺候,祥子还是经常莫名 其妙地发火。开始大伙还能理解,可时间一长,许多好心人都看不惯了,都劝夏花趁年轻还 是离了吧!夏花虽然感激大伙的好意,却依旧如初。夜深人静,尚未入睡的人们常能听到那 声“咿——呀——”,只是多了一丝隐约的悲凉。 几年后,剧团解散,夏花报了个中医按摩班,每天都要给祥子泡脚按摩。 - 10 - 一天,洛半城来看望祥子,夏花正给祥子按摩腿脚。洛半城看着夏花娴熟的手法,建议 夏花开家浴足店,反正每天要给祥子按摩,开个店还能维持生计。祥子虽说不情愿,可眼下 也没什么能做的事情。 夏花的浴足小店还真开起来了,店名更有特色:咿呀浴足。 小店生意挺好,许多都是夏花和祥子的戏迷。也有来想歪使坏的人,泡脚时,说些挑逗 的话,讲些让人脸红的段子。夏花只管做活儿,不搭理。有人做足疗时,故意抬脚往夏花的 身上蹭,夏花就加重手法,疼得那人嗷嗷叫。夏花说,这儿是心脏反应区,先生你的心可是 有毛病哩。 送走了客人,夏花打水给祥子泡脚,祥子气呼呼的,怪夏花对不正经客人太迁就。夏花 给祥子捏着脚,说:“来的都是客,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不当真就行了。客人们的脚哪能 都一个尺码?” 祥子掀翻了水盆,水溅了夏花一脸一身。夏花没生气,她知道祥子心疼女人,心里憋屈。 待夏花收拾停当,已是午夜。 夜色静谧,秋风习习,弯月如钩。夏花揉揉酸胀的臂膀,扭扭僵硬的腰身,望着无际的 星空,轻轻叹了一声:“咿——呀——” 夏花第二天就关闭了小店。夏花说,我不能让祥子心里不痛快。有人帮忙,让夏花在车 站的候车室里摆个书报摊,虽然赚钱不多,夏花却干得带劲。祥子也来帮衬,脸上挂着幸福 的微笑。 中秋,吃过晚饭,夏花推着祥子出屋赏月。夜空之下,秋月如珪,秋露如珠,祥子心情 大好,非得夏花来上一嗓子。夏花欣然允诺,清了清嗓子,一声极具穿透力的“咿——呀——” 腾空而起,在空气中久久回响。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 年第 4 期,有改动)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折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秋风习习,秋月溶溶,秋露荧荧,小说的环境描写,寥寥数笔既营造了一种清凉静谧的氛 围,又使得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B. 夏花虽然十三岁就考上戏校,模样、身段都很好,可就是先天不足,唱功跟不上,没有演 出的机会,以致老师劝她改行。 C. “有人唱一辈子戏,观众也记不住他一句。你这一嗓子,值了!”洛半城朴实的话语蕴含 深刻的哲理,也安慰了夏花。 D. 在剧团内外的众多追求者中,夏花最终却选择了其貌不扬的样子,一是因为样子的死缠硬 - 11 - 打,二则祥子是洛半城的徒弟。 8. 夏花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以“咿呀”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7. D 8. ①美丽善良,温柔体贴:夏花模样好看,身段漂亮,对待残废的丈夫祥 子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②坚强隐忍,善解人意:丈夫残废后她独自支撑家庭生 活,开店、照顾丈夫,对于丈夫因残废而自卑一直理解、宽容;③处事机敏,不卑不亢:面 对客人做足疗时的蓄意挑逗,机智应对,恰到好处,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不至于让客人 太难堪。④喜爱艺术,热爱生活:全文前半部分主要写夏花对艺术生活的喜爱,后半部分主 要写夏花对现实生活的热爱。(答对一点给 1 分,答对两点给 2 分,答对三点满分) 9. ①小说以“咿呀”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形式新巧别致;②是小说的线索,“咿呀” 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使得小说结构更加紧凑;③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咿呀”也 是夏花开的浴足店,见证夏花和祥子生活的不易;④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咿呀”既表现了 夏花内心、命运的变化,也流露出作者对夏花的同情和赞美;⑤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咿呀” 包含了夏花对戏剧的热爱,对自己人生的感悟,对祥子的一片真情。(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 三点给满分)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二则祥子是洛半城的徒弟”这个原因,于文无据。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 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夏花模样好看, 身段漂亮,对待残废的丈夫祥子不离不弃,一如既往地细心照顾”等情节中概括出其“美丽 善良,温柔体贴”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 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 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 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美丽善良,温柔体贴”“坚强隐忍,善解人意”“处事机敏,不卑不亢”“喜爱艺 术,热爱生活”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 题详解】 - 12 - 试题分析:注意从读者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结构 “是小说的线索”,从人物塑造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的角度分析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 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 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 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 “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 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 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 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 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 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 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辅内侍/每 摧辱举子/且持暧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 13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 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 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 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自幼聪颖,深受时贤赏识。母亲亲自为他授课,他往往能说出要点。欧阳修十分看重 他,曾对梅圣俞表示,应当避开此人让他出人头地。 B. 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当时王安石创行新法,他上书论其不便;新政下达,他常 常设法使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宁。 C. 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 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D. 苏轼天赋异禀,为文得心应手。他从父习文,又极具才华,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 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最终成为一代文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 多。(2)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 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 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 上 的 对 称 , 省 略 、 对 偶 、 反 复 等 修 辞 ; 尤 其 要 关 注 “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其中,“士坐庭中”主谓宾都全,其后断开,且“噤未能言”的主语也是“士”,承前省略, 不能把“噤”断到上句,排除 BC 项;“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中,主语是“巡铺内侍”,中 间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其断到上句,排除 D 项。 - 14 -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 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 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 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 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 故选 B。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 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 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 项,“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错,原文是“明年春……乃裒羡缗得二 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可见“同时”表述错误,“集贮钱 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应当是第二年春天的事。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 救活的人。(2)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15 -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 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 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欧阳 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 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 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 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 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 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 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轼以七品官身份入朝在延和殿侍奉皇帝, 就赐给他银印红绶,升迁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 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 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暧昧的个别辞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 元佑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所恨。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 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 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 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 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 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 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 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 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 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 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 属少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①。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②,白头吟望苦低垂。 - 16 - [注]①渼陂,当时长安郊区的胜地,在今陕西境内,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饮酒、吟 诗。②干气象,一指诗句描绘尽了大自然的气势景象;一指天宝十年杜甫献《三大礼赋》,受 到玄宗赞赏一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通往美陂的纡长道路,经昆吾亭,御宿川,紫峰阁的阴影倒映在美陂河里。 B. 颔联采用了倒装的语序,将“香稻”“碧梧”放在句首醒目之处,起了强调的作用。 C. 颈联中诗人描写了佳人拾翠、仙侣同舟的美好画面,虚实相生,展现了人事之和融。 D. 尾联中“彩笔”是五彩之笔,诗人用江淹得郭璞彩笔之典来形容自己当年的非凡文采。 1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昔盛今衰的感伤,对国家命运的慨叹。前三联诗人 回忆了昔日畅游长安时所见景物的美好和春游的盛况;最后一联中的两句遥遥相对,昔日亲 身游历,今则望断神伤,在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 项,“虚实相生,展现了人事之和融”错误,颈联两句春景的描写,是诗人陷入对长安昔日 太平景象的深深的回忆,只是“虚写”,没有“实写”;反衬了现实的落寞哀伤,而不是“人 事之和融”。C 错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 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 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 情。 首联记游踪,即从长安出发,经过昆吾、御宿两地,再沿紫阁峰北面的山路而达于渼陂。颔 联以“鹦鹉粒”写渼陂物产之丰,以“凤凰枝”写渼陂景色之美。颈联记渼陂泛舟中的盛事, 重现往日的美好是诗人陷入对长安昔日太平景象的深深忆念中情不自禁地挥笔所成,以轻快 - 17 - 欢乐的抒情,反衬现时的寞落哀伤。尾联中作者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句写自己往昔曾经依 仗才华文气,意气风发,一心想要安社稷救黎民,一展壮志抱负,后句写而今满头白发,遥 望长安,国家残破,流落漂泊,壮志难酬,满心凄苦,从而突出了诗人因时光流逝、壮志未 酬而产生的愤郁不平和伤感凄凉之情。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 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 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 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 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 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 所反映。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 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座中泣下谁最多 (4). 江州司马青衫湿 (5). 艰难苦恨繁霜鬓 (6).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芰”“芙蓉”“裳”“鬓”“潦”。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 18 -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这种巷,常在江南 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 久了,才有机会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这种小巷,( )了市廛的红尘,又深又长, 曲曲折折,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 深,而且更加( )。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 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 挂着一串串的藤萝,像古朴的屏风。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 会儿,心情就会如巷尾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乌衣巷中,重门叠户, 秋虫浅唱,歌吟往事;夕阳影里,① ,② ,③ 。此刻小巷的氛 围澄明如水,净化一切,使人忘忧。你情绪烦躁,心境悒郁吗?请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儿, 你一定会( ),怡然自得,物我两忘。爱逐金追利,( )的,请到长街闹市去; 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 你! 17.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隔绝 幽僻 恍然大悟 斤斤计较 B. 隔离 幽僻 恍然大悟 锱铢必较 C. 隔离 幽静 豁然开朗 斤斤计较 D. 隔绝 幽静 豁然开朗 锱铢必较 18. 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拟、比喻、夸张 B. 比拟、比喻、排比 C. 反问、借代、排比 D. 反问、借代、夸张 19. 请结合刘禹锡《乌衣巷》的内容,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 句。 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19 - 【答案】17. D 18. B 19. (参考示例)夕阳影里,①野草闲花,②燕子低飞,③寻觅旧家。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解答词语题,一般从以下地方思考: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三、要注意词语使范围,搭配的对象;四、弄清 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 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第一空处,隔绝:阻隔,隔断,断绝。隔离: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2.把患传染病的 人、畜和健康的人、畜分开,避免接触。此处的语境是指小巷阻隔了市廛的红尘,所以应该 用词语“隔绝”。 第二空处,幽僻:幽静偏僻。幽静:清幽寂静,指一个地方幽冷寂静。此处的语境是指小巷 的环境更加清幽寂静,所以应该用词语“幽静”。 第三空处,恍然大悟:一下子完全明白了或觉悟过来了。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 阔明亮的样子。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此处的语境是指烦躁的情绪和悒郁的心境一定会 变好,所以应该用成语“豁然开朗”。 第四空处,斤斤计较:形容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也要计较(含贬义)。锱铢必较:用来形容非 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此处的语境是很少 的钱也一定要计较的人,所以应该用成语“锱铢必较”。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方法考纲中共考查 9 种,即比喻、比拟(拟人、拟 物)、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一般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是语 言类的修辞方法;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的修辞方法;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的修 辞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及特征;其次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判 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句子“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把“巷”比作 “散文”和“图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句子“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 面”,把“巷”当成“少女”来写,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 20 - 句子“爱逐金追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 楼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运用了排比手法,句式整齐,读 起来郎朗上口。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 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 注意规律总结。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是对内容 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 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 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 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等。 由划线句子“重门叠户,秋虫浅唱,歌吟往事”可知,第一空处应该和“重门叠户”相对应, 是两个名词,再根据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可得出两个名词为“野草闲花”,所以第一空 处应该填写“野草闲花”。第二空处应该和“秋虫浅唱”相对应,为主谓结构,在根据诗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可得出“燕子低飞”,所以第二空处应该填写“燕子低飞”。第三空处 应该和“歌吟往事”相对应,为动宾结构,再根据诗句“飞入寻常百姓家”可得出“寻觅旧 家”,所以第三空处应该填写“寻觅旧家”。 【点睛】成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思是约定俗称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就 会导致理解不确切,由此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 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 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 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图书特别是畅销书对读者的价值大致有三类:一是文化价值,从书中①___,这些知识是 自己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②___,从书中获得流行的信息和谈资,保持与社交场合的同步; 三是心理价值,既然畅销一定是许多人选择的,那么自己也不能落后,也要拥有。这三类价 值中,③____,后两种都是“为己”与“为人”并有的阅读。 【答案】 (1). 获得新的知识 (2). 二是社交价值 (3). 第一种是“为己”的阅 - 21 - 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注 意关联词、表情感态度的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顿号、分号、破折号等标点,还要注意所 填句子的位置,综合相关信息,得出最佳答案。答案的中心意思往往是唯一的。 解答此题,考生着重抓住语句之间的结构特征和语意之间的关联。第一处,依据后文的“这 些知识是自己需要的也是感兴趣的”的内容特点,和“从书中获得流行的信息和谈资”的结 构特点,综合推出答案:获得新的知识。 第二处,依据“一是文化价值”的结构特点和分号的提示,还有“保持与社交场合的同步” 的内容提示,综合推知答案:二是社交价值。 第三处,依据“后两种都是‘为己’与‘为人’并有的阅读”,容易推知答案。 【点睛】补写句子语言灵活,语境多样。要整体把握语段的话题对象和中心观点,确定补写 类型是总揽式补写、结论式补写还是过渡式补写,重点抓住关联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 词语或冒号、分号、顿号等标点符号的提示作用,做到文从字顺,语义贯通,逻辑严密,不超字 数。 21.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 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 (1)把________________。 (2)把________________。 (3)把________________。 (4)把________________。 (5)把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尽量”改为“坚决”; (2). “摸”改为“接触”; (3). “休 息”改为“栖息” (4). “万一”改为“如果”或“一旦”; (5). “通报”改为“举 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语言使用的场所, 进而把握语言使用的要求。如本题是“倡议书”的片段,作为倡议书,用语要庄重、规范, - 22 - 一般使用书面语,同时用语要准确、扼要,不能模棱两可。 第一处,“尽量”使用不当,其解释为“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而语段要 表达的是一定不能再吃野味了,应改为“坚决”; 第二处,“摸”不当,这是倡议书,应该使用书面语的形式表达,“摸”太口语化,可以改 为“接触”; 第三处,“休息”一般是人的行为,此处是说野生动物,可以改为“栖息”; 第四处,“万一”不当,这虽然是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但是太口语化,可以改为“如 果”“一旦”; 第五处,“通报”意思是用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指示精神或情况时使用的公务 文书,通报适合用于行政机关、党务机关以及人大使用,此处是让市民向执法部门反映这些 违法行为,可以改为“举报”。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宋学者谢良佐《遗训》有云:“莫为婴儿之态,而在大人之气;莫为一生之谋,而有 天下之志”。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青年人要胸怀天下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说,无论达与穷,都可有兼济天下之志, 胸怀家国之心。尧选择舜为继承人,而不是选择自己的儿子,是为天下考虑;祖逖刘琨闻鸡 起舞,怀复中原之向,之后前途无限,是为国家着想;范仲淹发奋苦读,虽被贬但仍“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志士为了心中抱负,自强不息, 在漫漫人生路中显出惊世骇俗的豪壮! 孙家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当之无愧 的中国航天当家人。1970 年 4 月 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被送入 太空,在当时的国家技术装备那样落后的条件下,孙家栋硬是带领着中国团队研制出来,就 连后来到中国参观的美国博士都对此惊叹不已,连连感慨:你们是怎么把它造出来的?其实 答案很简单:胸怀天下。正是为了让祖国能在世界立足,胸怀天下之志,才让他树立了一个 - 23 - 又一个里程碑,所以有了“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的肯定。 潘建伟,也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中科院院士。少年时的潘建伟刻苦努力,长大后 去国外名牌大学读书,大学时代,他仍然保持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潜心研 究物理。又一次,他的导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当轮到潘建伟回答时, 他满怀自信地说:“我要在中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物理量子实验室!”其他同学都不以为然。 可如今,他的梦想实现了,并且实现的很漂亮!以前的中国,总是在追随别国的脚步去搞研 究、搞设计,而现在潘院士用他自己的行动改变了这个现状:让其他国家来追随我们干了什 么。少年时的报国梦,在一步步的实现着。正因如此,所以有了祖国和人民对他“保持名与 利的距离,做前无古人的事业”的赞誉。 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理想,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 的精神活力;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是什么令你们奠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是早年那孜孜求学的精神;是什么令你们敲开 了科学大门?是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是什么令你们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 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什么令你们流芳百世?是一颗火热的爱国 心,还有胸怀家国天下的大致在伴你们勇敢前行。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很长,让“胸怀天下”成为我们的格局,让 “放眼未来”成为我们的目光,让我们成为有远大志向的新一代,为祖国创造更辉。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 读材料或提示语,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 解,把材料看透、看全。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 “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本题中《谢氏家训》的含 义是:不要做小儿女的姿态,要追求成大器。不要单单只为了自己一生而谋划,要有为天下 人谋福祉的志向。后人评价它可以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媲美,确实如此。 它体现出一种价值观:一个人不单单是自然人,更是社会的人。不要只为个人情绪、自己一 生而悲喜,而应该有“兼济天下”的胸怀。结合这位学者给孩子的家训,可以分析家庭教育 价值观对孩子的重要性;结合家训的内容,可分析青年学生应该胸怀天下。 立意: (1)家庭教育塑造正确价值观; - 24 - (2)青年人应有胸怀天下的大志; (3)眼界要宽,格局要大; (4)谋天下之志与谋个人一生。 素材: (1)格局用于人,它的意思就大不一样了,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包 括眼光、胆识、胸襟、见识等,形象一点来说就好比是烙煎饼的锅,再大的煎饼也不会大过 烙它的锅,也就是锅决定着煎饼的大小,而我们的格局就是那锅,你的锅越大,烙出的煎饼 越大,换言之,你的格局越大,你的人生也就别具一格。 (2)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让自己的格局足够大,就像我们种石榴一样,把种子置于 花盆,那它只有花盆那么高,若置于实在空地,它就可以有四五米高,这就是格局变大,石 榴的发展也随着变强。若你的格局只有那么大,人生成就再高也是有限的,比如说街边的乞 丐,他不去羡慕那些衣着光鲜的人,反而嫉妒那些比自己乞讨多的乞丐,那么他永远只能是 一个乞丐,他的格局也就仅限于乞丐。 (3)如果一个人具有服务世界、服务他人的理念,那么他就具有世界眼光,当他把这种理念 付诸于行动,那么他就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一个人走出孤独的个人封闭之后就是在 面对世界,就是在融入世界。所以,有无世界眼光并非是一种空间上的衡量,而是对“人— 我”之间关系的处理,当一个人在心理上囿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牢笼里,无论他有多少关于世 界的知识,无论他唱的调门多么高,我们都不能说他具有世界眼光。青年只有在把“他者” 视为中心的时候,才算真正确立了世界眼光。因此,当一个人真心关心国家建设时,他实质 上也在走向世界,因为国家发展与世界发展是有机统一的。一个人如果真心地投入到国家建 设中,关心国家大事,必然也会关心国际局势,关心世界发展动态与趋势。 (4)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家中“父顽、母器、象傲”,舜能表现出 非凡之德,志在自强;祖逖刘琨闻鸡起舞,怀复中原之向,之后前途无限,志在自强;范仲 淹发奋苦读,虽被贬但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志在自强……古往今来, 有多少名人志士为了心中抱负,自强不息,在漫漫人生路中显出惊世骇俗的豪壮! 结构层次:文章开篇提出观点“要有兼济天下之志,胸怀家国之心”。文章接下来举孙家栋 的例子,论证了胸怀天下的重要性;举潘建伟的例子,论证了应该怀有报国梦;文章运用排 比,进一步论证了胸怀家国天下的重要性。结尾呼吁年轻人:让“胸怀天下”成为我们的格 局,让“放眼未来”成为我们的目光,让我们成为有远大志向的新一代,为祖国创造更辉。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 - 25 - 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 示的中心来写作。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