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君子”为中国理想道德人格的典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今天人们仍将“君子”作为人格美的典范。在孔子之先,君子主要指统治者,自孔子后才成为主要以道德为标志的理想人格。很多论著中都有这样的解释: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论语》中,君子是有着几乎完美人格的人,他们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极好的行为准则。君子内心的人格修养来自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学习和思考是君子实现其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的前提和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拥有洞穿宇宙人生的犀利眼光与广阔视野。孔子重视学习儒家典籍,强调在政治实践中贯彻礼乐教化的原则,以实现儒家的社会理想。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表明,《诗》在孔子时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项目。正是通过学《诗》,君子才更具有人生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仁义,知礼。‎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精神化的人,他追求的不是物质和名利,而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感,其核心就是仁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但很多时候,人总要面临仁义与利益的选择。《里仁》篇对此表达了明确的看法:“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君子知礼,以礼来处理人与自身、他人、社会的关系。《论语》中以君子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来表明君子好礼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最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在周礼几近消亡时,孔子的弟子问他是否可以结束一些祭祀仪式了,孔子表现得十分不舍。他难以割舍的不是礼的具体形式,而是礼所包含的精神导向作用。这不仅是对长幼有序、尊卑有法的留恋,更是对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不舍。‎ 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君子”‎ 形象所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一直是几千年来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君子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是理想形象:博学多识,仁义知礼,德行高尚;有治国安邦之能;处下位不馁,居上位不骄。在道德和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的人格魅力始终令人神往。当今时代,作为有知识有理想的一代人,我们仍然向往君子式的人生。‎ ‎(摘编自杜晓丹《<论语>中君子的人格之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一直以来都有把“君子”作为理想的道德人格典型的传统;即使在今天人们依然把它作为人格美的典范。‎ B.虽然“君子”曾经是指统治者,但根据诸多论著的解释可知,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指拥有高尚道德和理想人格的人。‎ C.“君子”要想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成为人格典范,就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借以提升内心的人格修养。‎ D.《论语》中的“君子”,不仅有着极高的内心修养,而且有着极好的行为准则,所以他们有着几近完美的人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只学习而不思考或者只思考而不学习都是不可取的,唯有二者结合,才能拥有自立于世的能力和洞穿一切的眼光与视野。‎ B.在孔子时期,《诗》是君子修身的重要内容。体现君子人生美学意义上价值的仁义和知礼,正是通过学《诗》获得的。‎ C.君子和小人对待“义利”的态度明显不同,君子追求的是一种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感,他们从不考虑物质和名利。‎ D.君子知礼好礼。与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礼节相比,日常生活中对祭祀礼仪的推崇与尊重更能表现君子好礼的品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就不去享受,这是儒家在处理仁义与利益之间的矛盾时持有的鲜明态度。‎ B.在一些祭祀仪式的去留问题上,孔子并非难以割舍具体的形式,而是留恋长幼有序、尊卑有法,更不舍礼制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C.几千年来,“君子”形象承载的人生美学价值始终是中国人所追求的人格美的典范,这与君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有关。‎ D.无论在道德上还是行为上,君子由内而外地不断散发着人格魅力。在当今时代,君子式的人生仍然让有知识、有理想的人为之神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母 亲 莫 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时,正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③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我总担心母亲走上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次下工回来,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她对我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④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这是一个母亲对她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被阎王爷叫去了,但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⑤‎ 我曾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⑥老太太的话让我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村里粮食保管员让一群孩子学狗叫。学得像,他便把那块豆饼远远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我也曾是那些学狗叫中的一个。回家后,父亲和爷爷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但我感到了话里的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 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表现了在饥饿缠绕的苦难岁月里母亲的勤劳、朴实与坚韧。  B.这篇散文与传统的叙写母亲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一样,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全文主要赞美了作者母亲的勤劳乐观和坚韧。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平淡中见警策,平凡中显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 ‎ D.文中“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这句话告诉我们:面对苦难也要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是文学保持生命  力的根本。                                   5.请简要分析文章中“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6分)   ‎ ‎ ‎ ‎6.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3题。‎ 高渐离以筑击始皇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矐,熏瞎。‎ ‎7.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B.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C.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D.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上”,古代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尊者居上位,卑者处下位。‎ B.“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周代王位由嫡长子世袭,余子分封为诸侯(也有异姓功臣封为诸侯的)。诸侯的君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为卿大夫。‎ C.“皇帝”,自从秦始皇首立“皇帝”名号以来,“皇帝”一词一直是最高统治者尊贵的称号。‎ D.“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之神和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留他在身边击筑。‎ ‎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3分)‎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4)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1-12题。(9分)‎ 鹧 鸪 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①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红蕖:荷花。②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1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B. “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香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 D. 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 ‎12.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2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起他对往昔不平凡岁月的回忆的两句是 , 。‎ ‎(2)徐志摩深爱康桥,《再别康桥》中“ , ”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化为康桥的一部分的强烈愿望。 ‎ ‎(3)(2)真的猛士,_______ ,_______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 , 。”‎ ‎(5)《再别康桥》中点名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_ _, 。‎ ‎(6)《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1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漫溯(shuò)  罗绮(qǐ)  恪(kè)守   慰藉(jiè)‎ B.亘(gèn)古   倾圮(pǐ)  召(zhào)唤  发酵(jiào)‎ C.静谧(mì)   做窠(cháo) 灼(zhuó)热  踱(duó)步 D.坍(tān)圮   拜谒(yè)  遏(è)制    炫(xuán)耀  ‎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长篙    枯槁    雾霭    廖廓 B.苍桑    喧嚣    笙箫    干燥 C.榆阴    安详    熨帖    眩晕 D.缥渺    踟躇    猝然    攀援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沛公居山东时 ‎17、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都出自《鸿门宴》‎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 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 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 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 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 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 局势。‎ D.《舌尖上的中国2》摄制组历时半年,遍访各地美食,足迹踏遍全国各个省 份以及部分海外城市,走访拍摄近100个地点。‎ 20、 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  )(3分) 从1984年至今,中国体育健儿共拿到163枚奥运金牌,至于在其他国际大赛上获得的金牌,更是数不胜数。然而,金牌数量的快速增长,却无法掩盖项目结构失衡、生产方式单一、金牌成色不足的现实。我国自1984年出征奥运会以来,跳水、举重、体操、乒乓球、射击和羽毛球这6个传统优势项目摘取的金牌数量,占金牌总数的七成以上,这些项目的金牌数量与基础大项的不见起色和弱势项目的积重难返形成鲜明反差。‎ A. 数不胜数的金牌   B.辉煌背后的现实 C.成色不足的金牌   D.对比鲜明的反差 ‎21.下面是某校一位同学在毕业典礼上致辞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地莅临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高二年级全体同仁,向忝列名师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即将毕业的学长们送上美好的祝福。亲爱的学长们,你们离开母校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我们定当不吝赐教。在你们即将迎接人生大考的时候,我想惠赠大家一句话:青春因奋斗而亮丽,人生因高考而辉煌,生命因你们而精彩!‎ 1. ‎ 改 2. 改 ‎ ‎3. 改 4. 改 ‎ ‎5. 改 ‎ 四、22.作文(60分)‎ 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请以“回望岁月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蒙阴县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D【解析】 强加因果。“极高的内心修养”和“极好的行为准则”都属于完美人格的一部分。也不存在递进关系。‎ ‎2.C【解析】说法绝对。从文中“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可知,君子从不考虑的是不义之富与贵。‎ ‎3.C【解析】 曲解文意。由原文“无论君子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可知,“君子”形象与君子所扮演的角色无关。‎ ‎4. (3分)B  (B这篇散文从传统类的叙写母亲及母子亲情之外拓开一笔,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尊敬与感恩,并且把这种感情上升为作者对生命本体的终极崇拜,珍惜,尊重与热爱,充分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母性意识与生命意识;)‎ ‎5、(1)母亲勤劳能干,如:在艰难的岁月,母亲捶打野菜。 (2)母亲乐观开朗,如:在辛苦劳作时,母亲哼唱小曲。(3)母亲坚韧顽强。如:在最绝望的时候,母亲安慰我:“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6 分。一点2 分,三点6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6、①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②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③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④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评分标准:分析和举例并重,一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7.答案C注意“召见”不能断开,“秦皇帝惜其善击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 ‎8解析D项,社,指土地之神;稷,指谷神。‎ ‎9.解析C项,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技艺。‎ ‎10.‎ ‎(1)如果舍弃郑国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使者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同“供”。(每词1分,句意1分)‎ (2) 第二天不可以不早早的来向项王道歉。旦日:第二天。蚤:同“早”。谢:道歉。可:可以。‎ (3)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 (4)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1.D试题分析:D“殷勤”是拟人。‎ ‎12.描写的是夏末秋初的清新淡雅的景色。远处,树林尽头,连绵的山峰清新明朗;近处,翠竹围护着墙院;池塘边满是干枯的衰草,蝉声四起;白鸟飞上飞下,荷花照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 ‎【解析】试题分析:开头两句,由远而近,描绘自己身处的具体环境: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词中,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作者运用拟人、拟物手法,传神地运用“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三四两句,含意更深邃。宏廓的天空,不时地能看到白鸟飞上飞下,自由翱翔。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意境如此清新淡雅,似乎颇有些诗情画意;并且词句对仗,工整严密。芙蕖是荷花的别名。“细细香”,描写得颇为细腻,是说荷花散出的香味,不是扑鼻的浓烈香气,而是宜人的淡淡芳香。这两句写景有色有香,有动有静,空中与地上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图卷。‎ ‎13.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2)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4.B (A: 溯 sù C:窠 kē D:炫 xuàn)‎ ‎15.C (A:寥廓 B:沧桑 D:缥缈)‎ ‎16、B ‎17、C【解析】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18.(3分)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寻常的日子。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19. (3分) 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另外,“一项”应放在“由”前面;D项“足迹”与“踏遍”搭配不当。‎ ‎20.【答案】 B ‎【解析】 整个语段为转折语段,语意重心在“然而”以后。转折后的第一句为中心句,后一句是对前一句的解释说明,抓住转折后的第一句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 ‎21、①“莅临”改为“参加”;②“同仁”改为“同学”;③“忝列”改为“荣列”;④“不吝赐教”改为“竭诚服务”。⑤“惠赠”改为“敬赠”。(莅临:含有敬辞的书面语,多用于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同仁:指同事或同行,也指和自己相同处境的人。忝列: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就是“有愧于排列在那中间”。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惠赠:敬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找到并修改正确,一处1分。)‎ ‎22. 【写作指导】‎ ‎(1)审题立意分析:首先,抓住关键——痕迹;其次,明确限制——岁月,即以过去时间为背景;再次,选材——自己经历的事件或其他人对自己的人生影响,也就是这个或这些人事给自己的启示、影响,对自己人生指导等。‎ ‎(2)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写一个人或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紧扣“痕迹”,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他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 回望岁月的痕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看那些一角钱的硬币特别地碍眼,觉得那是身份低微的象征,是生活窘迫的暗示,总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落魄、失意的乞丐才会看重这一角钱的价值。‎ 每次买完东西,口袋里总是会有一些一角的硬币,每次我都是随意的弃置一边,不理不顾。久而久之,那些硬币越积越多,正如我对它的厌恶和鄙视一样,越来越觉得一角钱太碍眼。在学校里我从来不用,每次放月假时就把它们如数带回家。‎ 一次放假回家,母亲正好还在外面上工,于是我就到她打工的地方要钥匙。母亲打工的地方是在一个介于船和岸之间的地方,母亲要做的就是从货船上挑卸东西。每天母亲都会来来往往于这两边,行走在只有一尺宽、几米长的桥板上。河边堆积了许多垃圾,在烈日的烘烤下,散发着阵阵的恶臭,再加上四周没有风,这种恶心的感觉使我有点吃不消。‎ 我用双手捂住鼻子,快速地向母亲的方向跑去,希望早点远离这龌龊、肮脏的地方。‎ 我看到了母亲,可是却停下了脚步,这就是我的母亲啊!我的心跳在加速!母亲正在把船上的东西往岸上挑。我发现母亲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我真的不知道当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母亲每挑完一趟,就会到记账的人那里领一根筷子,作为担数的计算,每一根才一块钱。因为负载过重而压成了月牙形的扁担,压在母亲的肩头,一个为了儿子在外能好好生活,安心学习,宁愿自己在这个地方吃苦受罪的我的母亲的肩头。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但是我没有,我不想在这里让母亲看见我的眼泪。‎ 母亲在长长的桥板上来回地挑着东西走着,没有发现我就站在岸边。她在那发着咯吱声的桥板上每走一步,伴随着她的轻微的哼声,桥板就会很有节奏地随之摆动,一上一下。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汗珠,我分明看见了母亲的白发。这就是我的母亲,曾经年轻的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地老去,岁月的风刀在她的额头已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一刻才发现,在岁月的流逝中,母亲慢慢老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忘记了这个时候来这岸边的目的,静静地木讷地站立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母亲,心中的那股流泪的冲动越发的强烈。回望以前,每次放完假回校的时候,母亲都会从口袋中掏出许多褶皱的钱还有一些硬币塞给我,而我每次都会把那些“讨厌”的硬币悄悄地放在家里。‎ 想着想着,一股热流顺着我的脸颊慢慢地流了下来。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只剩下一个清晰的身影依旧在船与岸之间来回地走着。‎ 一下子我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太对不起母亲了,太不了解母亲在家里的含辛茹苦了。想想自己对一角钱的鄙视,那不是在鄙视我可亲的母亲的劳动吗?母亲呀,请您原谅儿子的不懂事吧,原谅您的儿子在十七岁的生命书页上才真正地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艰辛,读懂了你的世界。您在用生命和青春为儿子铺就一条通向未来的路,不计回报,不计得失,只求自己的儿子在外能有出息,学习成绩能好。而我?想想自己的可怜的成绩,我能保证完成她的期望吗?‎ 不过,谢谢您,我亲爱的母亲,是你让我在回望岁月的酸甜苦痛中找到了奋发的动力;谢谢您,我可敬的母亲,是您让我在抚摩人世沧桑中懂得了努力的方向。此刻,那模糊却又熟悉的身影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印在了我的心里!‎ 妈……‎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侥幸得到祭祀的机会。”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灭燕后的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改号称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侍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理好容貌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令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特别赦免了他的死罪。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