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7 KB
  • 2021-06-03 发布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陈寅恪说:“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这表明学术研究还需借助于历史的想象力。但历史想象与艺术想象有所不同。我们切不可拿“想 象”作“证据”,“误认天上的浮云为天际的树林”。这也是治学者应当牢记的“信条”。‎ 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李大钊说:“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也就是说, 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胡适之则把这种认识的思路,比作“祖孙的方法”。这一方法从来不把事物看作一个孤立的东西,而把它视为“历史”的一个“中段”:“上头有他的祖父,下头有他的孙子。捉住了这两头,他再也逃不出去了”。但历史也不是单纯事件的条块铺陈,它的背后还有“思想”,“有一个思想的过程所构成的内在方面”。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它内在的“思想”,才能从一堆枯燥无生命的原材料中发现有血有肉的生命。事实上,对许多研究者来说,研究对象与他个人经历并无直接关系。研究政治史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政治家。如果没有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他们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是难以开展的。‎ 历史想象应是“构造性”的。这一点和艺术想象确有相似之处。钱钟书也认为,“史学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剧本之臆造人物、虚 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司马迁。他在《史记》中创立的记史方法,比如刘邦之母大泽遇蛇、韩信下邳遇黄石公等,就颇具艺术想象的意味。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所赖以说明问题的一 些“凭借”,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它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按照安 德森的话说,叫作“想象的共同体”,比如,研究民族,即便是最小的民族的成员,也不可能认识他的全部同胞,或 者和他们相遇,而是一种相互连接的意象让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当然,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因此,治学者一定要将它限制在他所发现的材料上,避免添枝加叶,损害其真实性。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 实纳入假想的框架。《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 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总之,治学者需有历史想象力,但不可以做“索隐派”,更不要去“影射史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摘编自周良书《治学需有历史想象力》‎ A.真正理解古人的学说并评价其是非得失,需借助建立在实证之上的历史想象。 B.在治学中,胡适的“祖孙的方法”与李大钊的“横纵观人间之法”并无不同。C.司马迁叙述某些事件时运用的记史方法,与文学创作的想象虚构有相似之处。D.红学研究中的“索隐”抓住只言片语比附史事,添枝加叶,对治学是有害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亮出自己的论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B.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逻辑清晰。C.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历史想象和艺术想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辩证色彩鲜明。D.文章通过引述中西相关理论及名言,并结合典型事例阐释道理,颇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想象力有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通过想象,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原材料背后的内在思想,并有所发现。B.“想象的共同体”借助相互连接的意象构成一个整体,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C.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更无拘无束。D.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中,这应成为治学者牢记的信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 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是革命实践 的伟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和品格风范的集中 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它起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 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 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 材料二:‎ 红色文化遗存是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传承红色文化的日益重视,各地逐渐认识到了保存、修 缮红色 文化遗存的重要性,甚至兴起了重建、复建文化遗址的热潮。然而,在这一股红色文化热潮中,一些违背红 色文化保护宗旨及历史基准的做法,却是令人忧虑的。‎ 真实是历史的最根本要求,红色文化遗存承载着革命历史,首先就应该遵循真实的原则,尽力回到历史的原生 态。实际上,国内红色老区有一大批热心革命历史、献身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他们对革命历史、革命遗存有着非 常丰富且准确的认识,是革命历史活的“百科全书”,遗存保护和复建中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直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激活革命文化的生命力。红色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价值与特殊的 意义,它是几代人红色记忆的主要载体,对其保护必须秉持敬畏之心。我们在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建设中,一定 应避免求新求美,而是须尽力回归历史的本真,实际上,革命年代的物质条件本来就不好,做到修旧如旧、恢复红 色遗存的朴素面貌,恰恰能更好地保留更接近真实的历史记忆,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凝神聚魂、砥砺初心的 作用。‎ ‎(摘编自韩伟《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须回归历史本真》)‎ 材料三:‎ 嘉兴南湖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具有特别的意义。在刚刚过去的暑假,有大批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 生来到南湖,走近红船,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份决议被通过,南湖上的这艘画舫拥有了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象征意义,孕育出了独特的“红船精神”。2005 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刊文,首次将“红船精神”阐释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中共一大旧址重温入党誓词,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使其在新时代永放光芒。‎ 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的革命文物,有生命、有记忆、有语言,印证着来路,昭示着明天,是革命文化的具体展 现。当红色基因沉淀在一件件宝贵的革命文物当中,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感情、一种激动、一 种奋斗的情怀与自信油然而生。‎ ‎4.下列不属于材料中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做法的一项是(3 分)‎ ‎‎ ‎(摘编自绿箫《让革命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A.在市民广场修建象征革命精神的艺术雕塑,宣传爱国主义思想。B.根据学者的意见修缮革命领导人故居,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C.在城市博物馆建立五四时期革命青年手稿纪念馆,向公众开放。D.将城市博物馆珍藏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军号和红缨枪向公众展出。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它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加深逐渐丰富和发展。 B.革命文化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C.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砥砺初心、激活革命文化生命力、增强文化自信等,国家对传承红色文化日益重视。 D.嘉兴南湖上的红船拥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象征意义,孕育出独特的“红船精神”,展现了我国的革命文化。6.上述材料围绕着一个话题来展开,请结合文本概括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并分析材料之间的关联。(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今夜的天色正合司马子反①的心意。‎ ‎‎ 七日之粮 木心 月亮是圆的,云气很盛,飘得快,地面一阵暗一阵明,要偷瞰宋城,这是最好的机会。‎ 司马子反决计独自爬登距堙②,这用土壅高而附上城去的斜坡,甚陡。他手足并举,听着自己的呼吸渐促,背脊的汗水令他发痒,这让他想起已很久没有洗过澡了。‎ 快到顶端时,他攀伤了指甲,但忍痛完成了最要紧的收腹撑跃。站定在城头,他不由得呕出几口酸水,想蹲下 来,却就此坐倒。他抑制住了呻吟。‎ 月色明一阵,暗一阵。‎ 举目望去,宋城规模不小,为准备巷战而修的壁垒,称得上森严,然而灯火稀落,不闻刁斗更柝之声。弥漫在 夜气中的是异常的焦臭。‎ 司马子反凝了凝神,蹑手蹑脚,沿墙边向那举烽的粗木高架靠近。跫声③,有人上来!‎ 子反闪匿在垛阙的暗影里,屏息间已辨知来者行动滞钝——老了,或有病。子反继而确定他是独行。子反又高 兴起来,而且他突然感觉到夤夜登城的那个,很可能与自己的身份对等,而且……这时,跫声却没了。‎ 侧耳细听,咻咻然,那是喘息……‎ 子反忽然想下去搀助,但瞬间又克制住了这个怪念头。‎ 跫声又起……颤巍巍,一个上大夫装束的龙钟背影冒出坑口。月光照着白髯,他双手按在膝盖上,连连咳嗽。司马子反掸了掸下身的灰土,从垛阙的阴影里直身移步上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④刚上城头的那一位显然吃惊不小,旋即镇定,接口道:“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兮,劳心悄兮。” 此时,司马子反差不多完全看清相对作揖的,是闻名遐迩的华元大夫。那就不必兜圈子了。‎ ‎“子之国,何如?”‎ ‎“真是已经吃不消了!”华元抚了抚白髯。子反:“惫到什么地步呢?”‎ 华元:“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子反:“唉唉,甚矣惫……我相信您说的是实话,然而以一般的道理来讲,再穷,也还得装阔呀,而您怎么把 老底抖给了我呢?”‎ ‎“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我看您是个君子,就竹筒倒豆子嘛。”‎ 彼此似笑非笑地笑了一下。‎ 司马子反深深地吸一口气,用这口气把话冲出来:“诺,你们好好坚守城池吧,我们也只有七日之粮了,吃光, 就回去。”‎ 华元轻声问道:“班师的路上不开伙食了吗?”‎ 子反耸耸肩:“所以说,我们至多只能再围两三天,余粮用于归途。”‎ 二人相对拱手,作揖,影子投在雉堞上,是很美丽的。浮云刚过去一块,另一块在移过来。 司马子反翻身退落距堙,华元大夫俯首目送,频频挥手。‎ 远处两个戍卒闻声过来,华元挥手:“扶我下去,不必等人换岗。” “扶您老人家下去,我们再上来。”‎ ‎“不必了不必了,回营回营。”‎ 城脚的石缝里蟋蟀窸窣地叫。‎ 那边楚营帐篷的木桩之周,蟋蟀也窸窣地叫。‎ 司马子反去见庄王,庄王也没有安寝:“怎么样?”‎ ‎“惫矣!易子而食,析骸而炊。华元大夫亲口告诉我的。” “哎哟,糟透了……我还是要占领它,然后再回去。”‎ 子反把双手叠起:“我对他们说,我们也只有这点粮食了。” 庄王的声音很响:“你做了什么哟!”‎ 子反将双手分开,长跽而言曰:“区区之宋,尚且有不欺之臣,楚可以无乎?七日之粮,说也已经说出去了!” 庄王调整脸色,曼声道:“好吧,那么你给我立即造一批房子,留守在这里。虽然,吾犹取此,乃后归耳。”‎ 说罢便作态赐酒。‎ 司马子反接酒,谢毕,说:“好吧,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停樽莞然:“你走了,我和什么人下棋对饮呢?那就一同回去吧!” 说了话是要算数的,第二天卯时就下令拔营,要带七日之粮引师归去。‎ 许多后事当然由司马子反妥善收尾。庄王临走时歪着脖子道:“你瞧着办吧,事情已经是这样了。” 司马子反慢吞吞地动身,毋庸顾虑宋兵会来劫粮。‎ 暮霭四起,少顷,便皓月东升,十六之夜的月和昨日三五之夜的月一样圆,只是云没了。 银辉中的宋城,只有蟋蟀在叫。‎ 护粮官上前敬了个礼:“大人的尊意是……” “说过了,留一半下来。”‎ ‎“那,我们自己只有七日之粮,路上可能要走八天,如果下雨的话……” ‎ ‎“宋城中,他们用自己父亲的尸骨,烧别人儿子的肉来充饥。”‎ 护粮官低头,缩脚退去了。‎ 司马子反负手踱步在刚拆掉辕门的路边,传令兵从背后走过。他指着猎猎的旌旗喝道:“还不把这些东西统统 收起来!”‎ 这时,宋城的门徐徐地开了一条缝,挤出十来个高矮不等的人,从远处望,越发显得骨瘦如柴,为首的有白髯 者,无疑是华元。‎ 司马子反向他们走去,却见他们停步,横排成一行。 他也立定。‎ 送者古礼长跪注目,行者作揖挥手。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月亮。‎ ‎(有删改)‎ ‎【注】①司马子反:春秋时楚国大夫,楚庄王之弟。七日之粮事见《春秋公羊传》。②距堙:靠近敌城所筑的土丘, 可借以观察城内虚实,并可登城。③跫声:脚步声。④与下文华元所吟均出自《诗经·陈风·月出》,诗的原意是表达对女子的赞美和相思之情。‎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楚军围宋,双方相持日久,均已精疲力竭,宋人更是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小说对这一背景没有直接交代,而 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渐揭示出来。‎ B. 小说多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其中司马子反夜遇华元、双方坦诚以待实言相告、达成罢兵和解默契 这一系列关键情节就是如此。‎ C. 小说中的映衬手法耐人寻味。司马子反与华元分属敌国,品性却多有相似之处;楚庄王与子反虽是君臣和兄弟,品性却有天渊之别。‎ D. 小说在文意表达上特别讲求含蓄节制,如小说最后写楚宋双方作别时的情景,“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 没有”,可谓言简而意丰。‎ 8. 小说中多处写到月亮,有哪些作用?(6 分)‎ 9. 这篇小说是根据史书记载进行的再创作,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请结合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韩充,本.名.璀,少依舅家。李元为河阳节度使,署牙将。元改昭义,又从之。元尝谓宾佐曰:“充后当贵,诸君必善事之。”未几,兄韩弘领宣武,召主亲兵,元曰:“我知君旧矣,吾儿不才,无足累君者,二女方幼,以为托。” 遂辞去。弘峻法,人人不自保。充谦慎无少懈,念弘在镇.久,不入见天子,身又得士,不自安,因请入宿卫,弘许 之,不即遣。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斥军士虚名不如令者七百人。穆宗立,幽、镇、 魏复乱,王承元以冀兵二千屯滑州,朝廷恐冀兵相秫为叛,而授充义成军节度使。会汴军逐李愿,以李竭主留事。帝谓充素为汴士悦向,诏节.度.宣武,兼统义成兵讨竭。战郭桥,破之。会李质斩竭,遂入汴。初,陈许李光颜亦奉诏讨竭,屯尉氏,意先得汴,欲俘掠以饵军。充闻其谋,驰至城下,汴人望见充,欢跃无复贰者。始,帝遣人问破 贼期,充对:“汴,天下咽喉,臣颇习其人,然王师临之,一月可破。”方二旬即克。帝喜日:“充科敌若神。”加检 校司空。籍竭所胁为兵者三万,悉纵之。又责首乱者千余,斥出境,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 之。卒,年五十五,赠司徒,谥曰肃。充虽将家,性俭节,乘机决策无余悔,世推善将。李元没,充为嫁二女,周 其家。自弘去汴,监军选军中敢士二千直阁.下.,日秩酒肴,物力几屈,然不敢废。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 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因悉罢之而后迎充。‎ ‎(节选自《新唐书·韩充传》)‎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B.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C.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D.充未入时/李质总军事/乃曰/韩公至而顿去/二千人食岂不失人心乎/不去/且无以继/可以弊事遗吾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名,这里是曾用名的意思,即原来的名字,韩充原本叫作韩璀,后来改名叫韩充。 B.镇是节度使的管辖之地,唐朝中后期称方镇,其兵称镇兵,镇将掌管戍守防御之事。C.节度,官名。三国吴孙权始置,掌管军粮。唐以后则为领兵之官。文中意为节度使。‎ D.阁下,这里指官署,它在古代也常用作敬词,与陛下、殿下、执事的称法来源类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 韩充为人所重,受人之托。河阳节度使李元很看重韩充,委任他为牙将,并对幕宾佐吏说一定要好好对待他, 韩充离开他时,李元把两个幼女托付给他。‎ B. 韩充很有见识,心向朝廷。韩充觉得兄长在军镇时间久了,应入朝见天子,于是他请求人朝在官禁中值宿,韩 弘答应了他,但没有让他立刻离开。‎ C. 韩充平定叛乱,安抚地方。面对穆宗时幽、镇、魏等地的叛乱,朝廷授任韩充为节度使讨伐叛军。他因为一向 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而很快平定了汴州叛乱。‎ D. 韩充料敌如神,处事稳妥。皇上派人询问破贼期限,韩充回答一个月,结果二十天就击破叛军;韩充把那些受 胁迫的人全部释放,只责罚为首作乱之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后因猎,单骑走洛阳,朝廷亮其节,擢右金吾卫将军。‎ (2) 令曰:“敢后者斩!”由是内外按堵,汴人爱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并非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 ‎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诗人借此抨击世人不辨真伪。 ‎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令人联想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15.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6 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6.补写出下面文段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想集聚阻塞后才有作 ‎ 为,只有从神色或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才能为人所知的道理。 ‎ ‎(2)《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 ‎ 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 , ” 两句。 ‎ ‎(3)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慨叹:“ , ”表现他不懈 地追求自我修养,坚信自己理想,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心志。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小题。 ‎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源自各民族的生产生活日常,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一批批历史悠久、____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优化固化,运动会产生的辐射 不断延伸。( )人们 逐渐认识到它是展示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平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 统体育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了项目的广泛普及。 在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民族传统体育发挥了积极作用,____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贵州 的一些地方正在积极探索“产业+旅游”的发展路径。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可以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的____,同时 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美妙绝伦 效应 依靠 获得感 ‎ B.精彩纷呈 效应 依托 获得感 ‎ C.美妙绝伦 效果 依托 责任感 ‎ D.精彩纷呈 效果 依靠 责任感 ‎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 B.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传递友谊,凝聚共识。 ‎ C.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的盛筵,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 D.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文化的盛筵,也是竞技的舞台,同时也在凝聚共识,传递友谊。 ‎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它可以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 B.同时也有利于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 C.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它还能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 D.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 ‎ 字。(6 分) ‎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应用,①_________? ‎ 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 ‎ 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②________。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统手术 ‎ 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器人来做手术,③_________, ‎ ‎“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万一程序被黑客入侵怎么办?”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 ‎ 患者安全感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21.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 4 字。(5 分) ‎ ‎2019 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拟在中小 ‎ 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 ‎ 识读必要性。繁体字因其字形复杂,可以显示更多信息;人们阅读古籍、书法写作或与港台地区进行交流时,识读 ‎ 繁体字也会带来诸多便利。但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应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有很多更为简 ‎ 单易得的方法,不必执着于一定要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 三、写作(60 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 ‎2019 年 12 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1977 名 18-35 周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 ‎ 显示:57.0%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容易待在“舒适区”,不想跳出来;65.2%的受访青年坦言自己爱拖延,总想着 ‎ ‎“明天再行动”。 ‎ 针对上面“容易待在‘舒适区’”的现象,某论坛组织网民展开热烈讨论:有表示担忧的,有表示理解的,也 ‎ 有人认为不能妖魔化“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如果你也参加了这次讨论,你会怎样看待这种现象?请就此写 ‎ 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B项,“并无不同”说法错误,李大钊的观点只涉及人间的“过去”和“现在”,胡适“祖孙的方法”则涉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二者有明显区别。故选B。‎ ‎2.【答案】B【解析】B项,“文章先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再论述……”错误,逻辑错误,应当是“先论述治学须以历史学为根基,再具体分析历史想象的特点”。‎ ‎3.【答案】A【解析】B项,“失掉了想象力,也就不再是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了”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如民族、国家、政党等,虽然是一种历史的具体的存在,但要把握他们,也要依赖于人的想象”,可见“存在”先于“想象”,而“想象”只是为了“把握(想象共同体)”;C项,“学者陈寅恪的历史想象力是经过训练养成的,因而其艺术想象力不像曹雪芹那样‘天马行空’”错误,其中“因而”一说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说“历史想象也不可‘天马行空’。这是它与艺术想象的不同点。柯林武德说,历史的想象是‘一种经过训练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事实真相,而艺术家则是为想象而想象’”;D项,“将事实纳人假想的框架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故选A。‎ ‎4.【答案】A【解析】A项“修建象征革命精神的艺术雕塑”不属于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行为,因为“真实是历史的最根本要求”。故选A。‎ ‎5.【答案】C【解析】C项,“出于推动经济发展……等,国家对传承红色文化日益重视”分析错误,“推动经济发展”并不是国家对传承红色文化日益重视的原因。故选C。‎ ‎6.【答案】第一问:①材料一侧重介绍“革命文化”的概念、发展及其重要意义。②材料二侧重介绍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须回归历史本真,传承红色基因,激活革命文化的生命力。③材料三以传承“红船精神”为例,谈如何让革命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第二问: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文化”这一核心话题,按照“红色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讲为什么要保护“红色文化”以及保护“红色文化”的意义这样的递进逻辑顺序展开。最后,以“嘉兴红船”的个案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或:一般到具体)的总结。‎ ‎7.【答案】C【解析】C项,“楚庄王与子反虽是君臣和兄弟,品性却有天渊之别”错误,庄王虽然跟司马子反有所争执,但最后同意罢兵,而且说到做到,也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不能说两人有天渊之别。故选C。‎ ‎8.【答案】①忽明忽暗的月夜,为情节展开、人物活动提供了富有特色的背景。②对月亮的描写贯穿始终,即显示了时间的变化,也使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③月色的变化配合着情节的变化,映衬着人物心情的变化。④结尾部分的月亮象征了人物仁爱高洁的品质,含蓄地提示了小说的主旨。(答出三点给满分)‎ ‎【解析】“月亮是圆的,云气很盛,飘得快,地面一阵暗一阵明,要偷瞰宋城,这是最好的机会”“月色明一阵,暗一阵”“举目望去,宋城规模不小,为准备巷战而修的壁垒,称得上森严,然而灯火稀落,不闻刁斗更柝之声。弥漫在夜气中的是异常的焦臭”,可知忽明忽暗的月夜,为情节展开、人物活动提供了富有特色的背景;从月亮开始,到“月亮”结束,对月亮的描写贯穿始终,即显示了时间的变化,也使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暮霭四起,少顷,便皓月东升,十六之夜的月和昨日三五之夜的月一样圆,只是云没了”,可知月色的变化配合着情节的变化,映衬着人物心情的变化。“这时,宋城的门徐徐地开了一条缝,挤出十来个高矮不等的人,从远处望,越发显得骨瘦如柴,为首的有白髯者,无疑是华元”“司马子反向他们走去,却见他们停步,横排成一行”“他也立定”“送者古礼长跪注目,行者作揖挥手”“应该有一点声音,一点声音也没有”,可知结尾部分的月亮象征了人物仁爱高洁的品质,含蓄地提示了小说的主旨。‎ ‎9.【答案】①选材上,小说取材于古代典籍,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传扬了经典之美。②主旨上,小说通过刻画一组仁爱、坦荡、诚信、高贵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之美。③语言上,小说大量使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体现出表达上的典雅之美。④风格情调上,小说通过对月亮、蟋蟀等传统诗文意象的表现,使文中充满自然之美、情趣之美。(答出1点给2分,2点3分,3点5分,4点6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欣赏文章艺术美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从选材上、语言上、主旨上等角度分析。选材上,《史记•楚世家》曾有记载这个故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也有记载,子反和华元两员杀人如麻的大将,站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面对着堆积如山的死尸、面对形如槁木的士兵,他们反思了,难道眼前的一切就是我们要的结果?古代战争的目的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攫取对方的财物,一个是迫使对方的屈服。显然这两样东西,战胜方都得不到。那么,这场仗还怎么打下去?面对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审视自己的内心,在人的本性中寻找答案。小说取材于古代典籍,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历史故事,传扬了经典之美;主旨上,作者用细腻隽永的笔调写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悲悯,写了潜在人类心灵深处的诚实、善良、信用、博爱的美德,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展现出来,小说通过刻画一组仁爱、坦荡、诚信、高贵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性之美;语言上,“子之国,何如?”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可知小说大量使用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体现出表达上的典雅之美;我们仿佛看见,月光下,曾经厮杀得眼睛冒血的两队士兵,一队横排长跪不起,低头无语。一队竖排偃旗息鼓默然离去……他们身后都是无尽的悲伤、无言的痛苦、无穷的贫困、无奈的人生,风格情调上,小说通过对月亮等传统诗文意象的表现,使文中充满自然之美、情趣之美。‎ ‎10.【答案】B【解析】本句译文为:韩充没有到的时候,李质总领军事,于是说:“韩公来到后立即夺去二千人的饭食,难道不失去人心吗?不废除,将无以为继,怎可将这一弊端留给我们的大帅呢!”‎ ‎11.【答案】C【解析】C项,文中的“节度”是动词,“节度宣武”意为“任宣武节度使”。故选C。‎ ‎12.【答案】C【解析】C项,“因为一向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而很快平定了汴州叛乱”概括分析不准确,属于强加因果。原文“兼统义成兵讨竭。战郭桥,破之。会李质斩竭,遂入汴”,汴州被平定是因为韩充率兵在郭桥打败李竭,随后李竭又被李质杀掉。 韩充“一向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的作用是安定汴州城的人心。故选C。‎ ‎13.(1)【答案】(韩充)后来趁狩猎的机会,独自骑马奔向洛阳,朝廷表彰他的节操,提升他为右金吾卫将军。‎ ‎(关键词:补充主语,“因猎”,趁狩猎的机会;“单骑”:独自骑行;“走”,奔;“亮” ,表彰,每点1分)‎ ‎(2)【答案】下令说:“敢于拖延的斩首!”从此内外安定,汴州人爱戴仰赖他。‎ ‎ (关键词:“令”:下令;“后”,拖延;“按堵”,安定;“赖”,仰赖。每点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韩充,原名叫韩璀,小时候投靠在舅舅家里。李元任河阳节度使,委任他为牙将。李元改任昭义节度使,韩充又跟随他。李元曾经对幕宾佐吏说:“韩充以后定当显贵,诸位一定要好好对待他。”不久,韩充的兄长韩弘兼任宣武节度使,召韩充来主管亲兵。李元说:“我早就了解您了,我的儿子没有才德,不值得连累您,两个女儿正在幼年,把她们两个托付给您。”韩充于是辞职离去。韩弘执法严酷,人人自身不保。韩充谦虚谨慎从不松懈,他考虑韩弘在军镇很久了,不入朝拜见天子,自己又得人心,心里感到不安,于是请求入朝在官禁中值宿,韩弘答应了他,但没有让他立刻离开。后来趁狩猎的机会,独自骑马奔向洛阳,朝廷表彰他的节操,提升他为右金吾卫将军。韩充驱逐军士中冒名而不听从命令的七百人。唐穆宗即位,幽州、镇州、魏州又叛乱,王承元派冀兵二千屯驻滑州,朝廷担心冀兵受到利诱发生叛乱,而授任韩充为义成军节度使。适值汴军驱逐李愿,任用李竭主持留后事务。皇上认为韩充一向受到汴军士兵的喜爱,下诏任命他为宣武节度使,一并统领义成军讨伐李竭。在郭桥交战,打败了李竭。适值李质斩杀了李竭,韩充于是进入汴州。当初,陈许节度使李光颜也奉诏讨伐李竭,屯驻在尉氏,想先攻占汴州,打算用俘获抢掠来引诱敌军中计。韩充听到他的图谋,急驰来到城下,汴州城里的人望见韩充,欢呼跳跃无人再有二心。起初,皇上派人询问破贼的期限,韩充回答:“汴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我很熟悉那里的人,然而朝廷的军队到达那里,一个月可以破敌。”刚二十天就攻克了。皇上高兴地说:“韩充料敌如神。”加授检校司空。登记受李竭所胁迫当兵的有三万人,全部释放了他们。又责罚为首做乱的一千余人,驱逐出州境,下令说:“敢于拖延的斩首!”从此内外安定,汴州人爱戴仰赖他。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追赠司徒,谥号是“肃”。韩充虽然出身于将帅世家,然而秉性节俭,利用机会决策没有遗憾,世人推崇他为良将。李元去世后,韩充为他嫁出两个女儿,接济他家。自从韩弘离开汴州,监军从军中挑选两千名勇敢的士兵在官署值夜,每天的俸禄和酒菜,使财力难以为继,然而不敢废除。韩充没有到的时候,李质总领军事,于是说:“韩公来到后立即夺去二千人的饭食,难道不失去人心吗?不废除,将无以为继,怎可将这一弊端留给我们的大帅呢!”于是全部废除而后迎接韩充。‎ ‎14.【答案】C【解析】C项,“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错,这句话是夸赞姜楚公画技高超,角鹰的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故选C。‎ ‎15.【答案】(1)从“观画人”角度表现:“观者贪愁掣臂飞”,写看画的人担心鹰飞走,侧面表现画鹰生动逼真;(2)从“其他画师”角度表现:“画师不是无心学”,写其他画师想学但是学不到姜楚公的画技,侧面表现画鹰生动逼真;(3)通过与对比表现:“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写画中角鹰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在画鹰面前,真鹰徒有虚名,侧面表现画鹰生动逼真。(4)从“梁间燕雀”角度表现:“梁间燕雀休惊怕”,写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侧面表现画鹰生动逼真。(答出1点2分,2点3分,3点5分,4点6分)‎ ‎16.【答案】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7.【答案】B【解析】‎ ‎①美妙绝伦:美好,奇妙,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此处指的是民族传统体育节目,对象不符。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由前文“一批批”可知,此处应选用“精彩纷呈”。②效应:泛指某个人物的言行或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在社会上所引起的反应和效果。效果:指事物或行为、动作产生的有效结果。此处指运动会的辐射方面,应选择“效应”。③依托:依靠、凭借。依靠:为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动词);可以依靠的人或物(名词)。由“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和宣传推广”可知,此处选用“依托”。④责任感:是指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获得感:表示获取某种利益所产生的满足感。联系上文“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得好”,结合下文“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可知,发展的好自然会带来获得感,故此处应用“获得感”。故选B。‎ ‎18.【答案】B【解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身首先是竞赛,所以先说竞技,再说文化;再根据下文“人们逐渐认识到”可知,应让“凝聚共识”与“人们逐渐认识到”相衔接。故选B。‎ ‎19.【答案】B【解析】“增强”和“生活质量”搭配不当,应改为“提升生活质量”;“提升”和“短板”搭配不当,应该为“补齐全民健康短板”;“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升全民健康短板,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语序不当,在顺序上应先补齐全民健康短板,才能增强各族群众身体素质,然后才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助力国家“健康扶贫”行动。‎ 故选B。‎ ‎20.【答案】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 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 ‎ ‎21.【答案】繁体字 识读教育 必要性 传承保护 开放心态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题干要求:提取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写出五个关键词。阅读所给的新闻语段,本题利用查找法提取关键词语,如语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繁体字”是关键词之一。再找到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从中提取管娟次,如从“涉及繁体字识读教育有关内容”中提取“识读教育”,从“繁体字在日常交流中出现的频率较少,仍然具有一定的识读必要性”中提取“必要性”,从“此项提议未必是一种好的传承保护的方法,有开放心态,保护繁体字……”中提取“传承保护”和“开放心态”。综上,本题依次找到的的关键词是:繁体字、识读教育、必要性、传承保护、开放心态。‎ ‎22.【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围绕“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进行讨论。心理学认为,舒适区又称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人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可见“舒适区”是一个中性概念。‎ 当今年轻人容易待在“舒适区”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家庭原因。很多年轻人家庭生活优越,过惯了舒适、安逸生活,所以就喜欢待在家庭为他营造好的“舒适区”;或者因为是独生子女,不少父母也希望孩子待在身边,好相互照应。(2)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找一份好工作很不容易,导致不少年青人缺乏安全感,“我太南了”成为 2019 年的关键词之一,虽是一种调侃,但也是一种真实生活状态的反映。(3)个人原因。年轻人喜欢呆在“舒适区”可能是缺乏远大目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懒惰倦怠、贪图安逸的表现;也可能是在“舒适区”找到了自己要过的生活,岁月静好,喜欢过一种平凡、平淡的生活。‎ 立意示例:‎ ‎1.待在舒适区确实很惬意,但你永远都不会成长。(持担忧、批判态度)‎ ‎2.“舒适区”对每一个个体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不妨给年轻人们多一点关怀,多一点宽容。(持辩证的态度)‎ ‎3.家庭、社会都应该关注青年的健康成长。过分的关心易使年轻人保守、懈怠,绻缩在“舒适区”不能自拔;过度地宣传“狼性文化”则会使年轻人因心理焦虑、缺乏安全感而退守到“舒适区”,不敢大胆追求远方。(从关心青年健康成长角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