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

  • 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授课题目 诗歌鉴赏之形象 拟 5课时 第 1 课时 明确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意象”、“意境”; 2、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 3、掌握答题“三步走”的技巧。‎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意象”、“意境”‎ 难点:掌握答题“三步走”的技巧。‎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学生活动过程 一: 意象 它是诗歌艺术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基本单位。“意”即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意思是诗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中。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意象是诗歌艺术构思的形象元件,诗歌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没有了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换言之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从某种意识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 二、意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言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当一些人物、景物的形象处在客观世界里被我们观察时,那些只是“无情无意”的物象。当诗人以自己个性化的带有特定情感的眼光观察了,并择取物象的某方面特征付诸毫端的时候,这些物象就被称之为意象。而统一于作者主要思想感情的一组意象,就是意境。‎ 三、答题“三步走”‎ ‎1、意象 ;2、意境;3情感 这一首诗歌通过描写、、、、、意象,创设了一个、、、、的意境,抒发了作者、、、、的情感。(三个要点,三个步骤)‎ 四、堂上相应练习 ‎1. [福建省质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树①‎ ‎【金】元好问 老树高留叶,寒藤细作花。‎ 沙平时泊雁,野迥已攒鸦。‎ 旅食②秋看尽,行吟日又斜。‎ 干戈正飘忽,不用苦回家。‎ 注:①元好问为躲避战乱而移居河南,不久蒙古军队入侵河南,他因而又辗转漂泊,该诗写于此间。②旅食:客居异乡的生活。‎ 请简要赏析首联所营造的意境。‎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 答案:示例一:深秋时节,几片残叶留存在老树树梢上,细小的花开在寒藤上,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意境。‎ 示例二:深秋时节,本应是树叶飘落,鲜花凋零,而老树却犹有残叶,寒藤还开着细小的花,营造出深秋尚有一线生机的意境。(其他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诗歌助读:诗人借深秋时节老树寒藤的寥落萧索,寄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们遭受灾难的同情。首联写深秋时节,几片树叶残存于老树上,细小的花开在寒藤上,营造出一种萧索、悲凉的意境,将诗人带进无限的怅惘之中。中间两联,诗人将视线投向广阔的远方,只见平整的沙洲上有大雁停留,旷野上乌鸦聚集,“雁”与“鸦”两个意象触发了诗人孤旅漂泊的愁绪,诗人因战事漂泊而蕴藏的思乡之情进一步发酵。当秋天过尽,边行走边吟唱间天色已晚,诗人这时更觉家的温暖。尾联为反语,说不回,实际是无限思回,希望战事能尽早结束,让自己早日归乡,更加表现出诗人内心无比的悲凉。‎ 因材施教:‎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