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50 KB
  • 2021-06-03 发布

安徽省合肥市2020届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调研性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民歌一直就是时尚。“歌谣所生,宜自生民始也。”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民歌,其起源即昭示着人类的起源。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也就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这种审美很自然地体现在他们的言谈歌咏之中。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从先秦的歌谣,到汉魏乐府,再到唐宋间的曲子词、竹枝词等体式的流变,民歌生长在百姓的唇吻和心灵之上,始终是社会风尚的主要组成部分。明代沈德符记录了万历年间江南小调的流行状况:“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每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致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腑。”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也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 问题是,今天当很多人在叫嚣“娱乐至死”、张扬多元价值的时候,当多数民歌所描述的农耕甚至游牧、渔猎生活情境离绝大多数人已很遥远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和民歌生活在一起吗?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现代性并非一种全然固定的僵死结构,它应该是开放的,既对空间开放,也对时间开放;它应该是一种建构性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间我们可以把现代性变得更加符合人的需要,人的诗意生存的需要。这样来理解,传统就不再是一个被降服、被审判、被耻笑、被切割、被虚假玩弄的概念,而应该是唤起我们敬畏感的、我们借此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传统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回归人类应然的统一存在。‎ 民歌正是自传统社会以来,人们和世界真诚连接的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在欣赏民歌的时候,我们感到在传统人文世界中找到了人应该为人的那种存在的方式,我们觉得人应该那样和这个世界进行美好的连接,应该那样诗意地栖居。这种人的本真的状态,并不以样貌的陈旧而过时。反倒是,我们越是在非熟人社会孤独地存在,越需要追寻这种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同时,在民歌的歌唱中,艺术活动和人的肉身体验、生命器官高度合一,是在深层次上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弘扬。在歌唱中,身体这一自然客体、心灵寓体的能量被强烈激发,人的主体意义被充分地释放,这是艺术的解放,更是人的解放。‎ 今天,我们在理解民歌价值的时候,应该有更宽广和更深沉的追问。唯有如此,我们对民歌艺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才可能会有更多的期待。而对民歌的自信,也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摘编自杨晓华《民歌,可以重新成为时尚吗?》)‎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诞生之日起,人类就自觉地通过言谈歌咏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 B. 《弹歌》《诗经》同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二者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C. 借助对民歌的欣赏,人们可尝试感知源自文化母体深处的熟稔和亲切。‎ D. 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才会有民族文化自信,民歌也才会有更大发展空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手法,简要概述了民歌艺术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B. 文章基于当今社会生活与民歌自身价值的激烈冲突,将论证推向了深入。‎ C. 文章以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为前提,阐述了民歌欣赏与歌唱的价值。‎ D. 文章主要论述民歌是否具有时代价值的问题,整体上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因而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一直就是时尚。‎ B. 将现代性视为开放的结构和建构性的场域,将有助于人们理解传统的意义。‎ C. 传统可用来洞开人类生命的本质存在,民歌正是这样一种生命的打开方式。‎ D. 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和主体意义的释放,能够在歌唱民歌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自诞生之日起,人类就自觉地通过言谈歌咏开始了超越性的审美活动”错误,第一段说的是“人类自脱离动物界的那一刻起……”,并非是“诞生之日”;‎ B项,“《弹歌》《诗经》同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错误,第一段说的是“作为中国文学起源佐证的两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越人之歌;而作为中国文学源头的元典《诗经》,其‘国风’部分也是民歌歌词的总汇”,“同为”错误;‎ D项,“有了对民歌的自信才会有民族文化自信……”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而对民歌的自信,也正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二者是包容关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基于当今社会生活与民歌自身价值的激烈冲突,将论证推向了深入”错误,从文中来看,应该是基于“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将论证推向深入。‎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因而在现代社会来临之前一直就是时尚”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一段说的是“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我们也可以说,民歌又何尝不是一部时尚史呢”,“也可以说”是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A。‎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国传统的媒体媒介方式大多为报纸、电视、书刊等等,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菝地的变化。人们逐渐受到电子科技的影响,开始使用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进行信息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协力合作,通过双方的优 势互补,来提升整体的适用能力。当前,我国存在的各类媒介自身的发展边缘已经相继模糊,这也足以证明当前媒介的融合发展巧妙地提升了整体运营合作的水平,其“整体划一”的合作理念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播工作。各类新型技术要学习传统媒体的语言魅力和发展优势,传统媒体也应该打开思路完成自身发展的相应改革,只有两者协调合作才是当前社会应 用的新型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 ‎(摘编自郭磊《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介融合》)‎ 材料二 :‎ 表1人类文化和媒介素养发展过程 历史阶段 传播环境 新技能 社会文化结果 古代 口头传播、肢体语言传播、手写文字传播 口头表达技能、肢体语言的掌握识文断字 知识系统的建立和保护、哲学和科学的起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印刷技术发明,报业出现 文字素养、报刊素养 语言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子媒介出现 影视素荞、广播素养 媒介社会的形成、消费文化的流行 信息社会 数字媒介、互联网 数字素养、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 全球信息化、知识爆炸、知识社会 ‎(摘编自张开《媒介素养理论框架下的受众研究新论》) ‎ 表2受众媒介素养各维度的题项分布 因素 题项 评估能力 明星代言产品广告是因为他们喜欢该产品广告里描述的商品都是值得购买的好商品媒体呈现的信息都是现实环境完全真实的反映 分析能力 我能很好地鉴别媒介上的不良内容在关注新闻时,我总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我常常能用批判的思维去看待各种新闻报道 创造能力 我曾经参加过媒体组织的线上或线下活动 我经常在媒介上发表文章、图片,上传视频等 我曾经向媒体提供过新闻线索 我曾经以投稿、投票、留言等方式参与过媒体互动 看新闻时,我会想办法通过其他途径验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获取能力 关注新闻时,我会在不同媒体上寻找同一事件的报道来相互比较 ‎(摘编自马超《数字媒体时代城乡青年的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研究》) ‎ 材料三:‎ 目前,虚假新闻泛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究其原因,除了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会各界拥有更多新闻传播渠道而受众媒介素养普遍较低之外,还有现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漏洞等因素。只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并加k大力宣传和普及,才能够让大众明 辨是非。‎ 在当今信息泛滥的媒介环境下,社会受众必须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能力,这便需要对社会受众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各社区的宣传栏、政府官方网站、各大媒体等定期发布信息筛选方法、网络防毒等相关知识,让大众能够对不正当信息加以科学判断,并且规范好个人行为,从根本上尽可能地减少虚假、垃圾信息和同质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要想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必须重视内容的创新。懂得依照目标受众的价值定位和社会立场,以决定媒体在信息采集、处理以及话语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性,在新闻 ‎ 策划、采访、产品制作以及广告营销等环节当中做好统筹规划工作,让采集到的信息资源在不同媒体上实现合理分配,以打造适应不同媒体特质的新闻产品。‎ ‎(摘编自张淇鑫《媒介融合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材料四:‎ 在网络占据主导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领导的舆论传播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地位;而媒介融合这种新形式,更是占据了舆论引导的半壁江山,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变成了舆论传播的主体。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无疑也掺杂着各式各样、亦真亦假的信息,破坏了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环境;所以,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把关,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舆论场。传统媒体需要积极与新媒体舆论进行互动,使用多重效果、多种手段来引导舆论产生的影响,如通过官方公众号等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解释,以便增强引导效果。‎ ‎(摘编自王卓焱等《媒介融合与舆论传播》)‎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媒体媒介主要是报纸、电视、书刊等,而新媒体媒介则包括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介方式的产生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B. 传统媒侍和新媒体各有优势,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只有双方优势互补,协力合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媒体整体运营能力。‎ C. 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了信息社会的传播环境,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同时对应具备的与之相匹配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 D. 数字媒体时代受众媒介素养维度包括获取、分析和评估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包括提供新闻线索、与媒体互动等创造信息的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媒介融合时代,各类媒介自身发展边缘的模糊证明了整体运营合作水平的提升,也更加有效地推动了信息传播工作。‎ B.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开始占据舆论传播的主导地位,每一个网民都能借助网络变成舆论传播的主体,传统媒体已经没落。‎ C. 要形成一个好的舆论场,需要多方面共同付出努力,而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则是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 D.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受众媒介素养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与此成正比,社会文化的结果也必定会越来越丰富。‎ ‎6. 如何解决媒介融合环境下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C 5. C ‎ ‎6. ①政府部门:规范、宣传并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追究不良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责任,对社会受众实施媒介素养教育。②社会受众:增强对不正当信息的判断能力,规范个人行为,杜绝不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③新闻媒体:注重内容创新,对网络虚假信息加强把关,注重形成好的舆论场。‎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促进了媒介社会的形成”错误。结合材料二表1“人类文化和媒介素养发展过程”分析,“媒介社会的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子媒介出现”的社会文化结果,“数字媒介、互联网”构成的“信息社会”,其社会文化结果是“全球信息化、知识爆炸、知识社会”。‎ 故选C。‎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 A项,“各类媒体自身发展边缘的模糊证明了……,也更加有效地推动了……”错误。结合第1段“其‘整体划一’的合作理念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播工作。各类新型技术要学习传统媒体的语言魅力和发展优势,传统媒体也应该打开思路完成自身发展的相应改革,只有两者协调合作才是当前社会应用的新型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媒体综合运营的发展”。“各类媒体自身发展边缘的模糊证明了……,也更加有效地推动了……”偷换概念。‎ B项,“传统媒体已经没落”曲解文意兼表述绝对化,见材料四“传统媒体所领导的舆论传播已经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地位”,这里的主语中心语并非“传统媒体”而是“舆论传播”;从材料一、四主要内容看,传统媒体仍然大有可为。‎ D项,结合材料二表2及表1分析,“与此成正比”于文无据。‎ 故选C。‎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紧扣“如何解决……问题”,规范表述。主要见材料三、四。“问题”主要是材料三第1段“虚假新闻泛滥,网络暴力事件频繁出现”,材料三第3段“新闻内容同质化”,以及材料四“破坏了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环境”。结合“除了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会各界拥有更多新闻传播渠道而受众媒介素养普遍较低之外,还有现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空白和漏洞等因素。只有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并加k大力宣传和普及,才能够让大众明辨是非”“社会受众必须具备正确的是非观和判断能力,这便需要对社会受众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各社区的宣传栏、政府官方网站、各大媒体等定期发布信息筛选方法、网络防毒等相关知识,让大众能够对不正当信息加以科学判断,并且规范好个人行为,从根本上尽可能地减少虚假、垃圾信息和同质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要想避免新闻内容同质化,必须重视内容的创新”“使得每一个网民都变成了舆论传播的主体。但是在网络传播中无疑也掺杂着各式各样、亦真亦假的信息,破坏了新媒体时代的互联网环境;所以,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审核和引导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加强把关,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舆论场”等分析,解决以上“问题”,需要群策群力,政府部门、社会受众、新闻媒体这三方应当共同努力。‎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 警 弋舟 那天在所里做笔录,报案人是个姑娘,说是“心爱的”电动车被盗了。刚写好,又接到社区的电话,说他们晚上有个群众活动,可能参与的人比较多,需要我们帮助维持秩序。‎ 那天晚上社区的活动就是广场舞表演,实际上围观的人并没有那么多,他们高估了自己的风头。过去看了看情况,安排几个保安维持秩序,我独自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巡逻,而同事小吕去了片区。因为又有人报警说邻居在家里制毒,我没怎么考虑就把这案子交给了小吕。‎ 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这情绪我也有过。直到今 天,我也不太跟妻子说我每天都忙活些什么。我不做英雄梦了,但希望我妻子还接着做,那样回了家,我才可以心要理得地喊累。所以有时候遇着邻里纠纷之类的事儿,我都不忍心让小吕 去处理。‎ 开始小吕挺兴奋的,像是张网以待,翘望已久,终于来了条大鱼。涉案的小区是教师新村,里面住的都是教师。报案人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校长,信誓旦旦地说,以他所掌握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完全能够通过阳台上飘来的怪味儿做出判断。他的邻居也是一对教师,两口子带着个 十多岁的孩子,女主人倒还真是个教化学的。可查来查去,一点儿证据都没有。小吕不太甘心,加上老校长半年报了五十多次警,这个案子就成了小吕的心事。他不觉得我们就只能维持 秩序、追回一辆“心爱的”电动车。‎ 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爽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 那天算得上是平安无事,我们本来可以在宿舍睡个好觉,假如我没有说起老查的事。‎ 老查七十多岁,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老查经济状况还过得去,有两套房子,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如今这一片的房价可不低。‎ 先是他突然失踪,发了协查函,一城里寻不到,以为他可能不在人世了。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他却突然打来电话报警,说是自己在家摔倒了,现在根本爬不起来。‎ 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 几天后老查又报假警了。还是说他摔得起不来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老查照旧坐在小板凳上,臊眉耷眼,像个坐在黑暗舞台中央的老猿猴。‎ 这回,老查主动说他之前是去找打工的闺女了。‎ 走的时候,老查送了送我。他颤巍巍地踅到门前替我开门。手伸出去,捞一把,又捞一把,第三把才捞到门把手上。‎ 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这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了。问明白他没什么事儿后,干脆就置之不理了,谁知第二天一大早老查竟然找上门来。‎ 他一拐到我前面坐下,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自首。”我按接警程序示意他进来说时,他的脸 上竟然有一种掩藏不住的幸福感。‎ 果然,这又是他的恶作剧,案情很快排除。‎ 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 这一年的除夕,为了防止他再“闹事”,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他好像被一种氛围感染了。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 老查的事讲完了,半天都没听到声音。我以为小吕已经睡着了。‎ ‎“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 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 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 ‎“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 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 ‎“他那是诬陷,”我说,“涉嫌犯罪了。”‎ ‎“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 我想,我没看错人,这小伙子能当个好警察。‎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既交代了“我”的身份,也表现了当今部分警察的职业现实,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某实弥漫着“我”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 B. “我”不忍心让小吕去处理芝麻蒜皮的小事,是因为“我”虽然不做英雄梦了,但还是想托举别人的英雄梦,这个细节表现了“我”的善意。‎ C. “老查的故事”告诉读者,人的幸福不是靠物质充裕就能得来的,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慰藉也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迈孤独的老人来说。‎ D. “我”比小吕有工作经验,告诉他“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本身可能都包含一点试探小吕的成分,结果都让“我”很满意。‎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 ‎9. 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A 8. ①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小吕当警察是为了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②有较强的职业素养。夜里冒着高温处理警情,并能触类旁通,悟出老校长报警的真实原因。③有情融于法的善良心地。不顾奔波劳累,同情谎报警情的老校长并替他说情。 ‎ ‎9. ①“老查的故事”穿插其中,既避免对“老校长的故事”平铺直叙,又为小吕破解案情提供契机,使情节更曲折有致;②两则故事相互映衬,既表现老查和老校长的孤寂,也表现“我”和小吕认真工作的态度,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③两则故事悲喜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更赞颂公安民警热心为民的精神,使主题更丰富深刻。‎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A项,“壮志难酬的愤懑情感”曲解文意。结合前两节内容分析,主要讲警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为后面写小吕及“老查的故事”以及说老校长“涉嫌犯罪”等内容作铺垫。‎ 故选A。‎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内容、人物形象及理解小说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我’认为小吕能‘当个好警察’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在考查人物形象,区别是在考查“带有一定主观色彩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我”的眼里看小吕,更多理想性而非客观性,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嫌疑。要紧扣“好警察”的基本特征,结合文本合理分析。要注意,圆形人物不同于扁形人物,前者的形象特征是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而陆续呈现的,所以要有迅速把握情节、有效划分层次的能力。结合“在小吕心目中,警察就该是神探,破大案,捕顽凶,除暴安良”分析,小吕有远大的职业理想。结合“回来后小吕眉头不展,说他又爽在老校长家的阳台上闻了半天,隔壁飘来的只有红烧肉味儿。我想的却是正值炎夏,这会儿的阳台上怕是得有五十度的高温”“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天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吕才回来。我迷迷糊糊地被他吵醒,看见他兴奋地从在我床沿上,腋窝下全是汗渍”等分析,小吕有较强的职业素养。结合“‘没错,老校长承认是报假案了。’他说,‘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小吕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着实像一只兔子……‘算了,我教育过他了。’他说,‘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等分析,小吕有情融于法的善良心地。‎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对文学作品构思技巧及效果的赏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在叙述‘老校长的故事’时,又穿插了‘老查的故事’。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本题考查交织、穿插这一“叙述方式”,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角度论述其“好处”。结合“突然挨近我,嘀咕了一句:‘就是孤单么,想跟人说话’”“‘孤单。’他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般的回味”分析,丰富文本内容,为小吕破解案情提供契机,使情节更曲折有致。结合“等我们赶到时,他正坐在屋子中间的矮凳上,根本不曾摔倒,更不会爬不起来。我们哭笑不得。撤警的时候,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一刹那,我有着突然被什么抓牢了的感觉”“又过了几天,还是在半夜,老查的求助电话又来了。我让一个协警过去看看。小伙子回来跟我说,老查点名要我去”“就这样他反反复复地闹了有小半年,我们都被折腾得够呛”“我们主动邀请他来所里参加新年聚会”“我探出头,看到小吕的头枕在自己胳膊上,一脸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过了一会儿,小吕跳了起来。临出门他还没忘记戴上帽子”等分析,既表现老查和老校长的孤寂,也表现“我”和小吕认真工作的态度,使人物形象鲜明。结合“本来问清楚我就打算回来,可老头硬是拽着我说了一宿的话。他儿子去美国三年了,平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老头就是见不得邻居家三口其乐融融,说是看了堵心。”“老伴十几年前过世了,他一直独自过活。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她早年外出打工后,就一去不返”等分析可知,既引发读者对空巢老人生存状态的思考,更赞颂公安民警热心为民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人也。初仕州郡,稍迁为涿令,有文武才用。太守以其能,委任郡职,兼领六县。风政修明,流爱于人,在事七年,道不拾遗。顺帝末,扬徐盗贼群起,磐牙连岁。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相聚反乱,屯据历阳,为江淮巨患,遣御史尹丞冯绲将兵督杨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之。耀、显军败,为贼所杀。又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复寇郡县,杀略吏人。凤衣绛衣,带黑绶,称“无上将军”,勉皮冠黄衣,带玉印,称“黄帝”,筑营于当涂山中。乃建于号,置百官,遣别帅黄虎攻没合肥。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又广开赏募,钱、邑各有差。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未及行,会抚等进击,大破之,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徐凤遂将余众攻烧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赵序坐畏懦不进,诈增首级,征还弃市。又历阳贼华孟自称“黑帝”,攻九江,杀郡守。抚乘胜进击,破之,虏获七百余人,牛、马、财物不可胜算。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抚所得赏赐,尽分于麾下。性方直,不交权势,宦官怀忿。及论功当封,太尉胡广时录尚书事,承旨奏黜抚,天下怨之。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滕抚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B.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C.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D. 下邳人谢安应募/率其宗亲设伏击/凤斩之/封安为平乡侯/邑三千户拜/抚中郎将/督扬徐二州事/抚复进击张婴/斩获千余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郡,均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州基本沿袭九州之分,郡则始于秦而完善于汉。‎ B. 领,用于兼职、代理官职,与“署”“摄”“行”“迁”等类似。文中指兼任较高职务。‎ C. 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始创年号为建元,后形成制度。‎ D. 三公,古代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后为虚衔。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滕抚文武兼备,治政有方。他凭借才华受到太守的赏识,被委以要职,治理的地方教化盛行,在任七年,路不拾遗。‎ B. 滕抚富有将才,屡平叛乱。建康元年,他先后平定九江范容、周生以及广陵张婴等叛乱,后来又平定了历阳华孟之乱。‎ C. 滕抚重义轻利,深得人心。他在平叛胜利后,将自己所得赏赐都分给部下;听到他被罢官的消息,天下百姓为之怨愤。‎ D. 滕抚端方正直,反遭罢黜。他因为不交接权贵而得罪了宦官,到了论功应当封赏时,太尉胡广却承旨上奏黜免了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太后虑群贼屯结,诸将不能制,又议遣太尉李固。‎ ‎(2)于是东南悉平,振旅而还。以抚为左冯翊,除一子为郎。‎ ‎【答案】10. A 11. B 12. B ‎ ‎13. (1)梁太后担忧众多反贼屯兵集结,众将不能制服,又商议派遣太尉李固前往。‎ ‎(2)于是东南全部平定,整顿军队而归。让滕抚担任左冯翊,任命他的一个儿子为郎官。‎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击”是袭击的意思,宾语为“徐凤”,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 ‎“斩之”是将他杀死的意思;“封安为平乡侯”的主语应该是“天子”,两句需要断开,排除C项。‎ 句意:下邳人谢安响应招募,率领他的宗亲设下埋伏袭击徐凤,将他杀死,天子封谢安为平乡侯,食邑三千户。又拜滕抚为中郎将,统领扬徐二州的军事。滕抚又攻击张婴,杀死俘获一千多人。‎ 故选A。‎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迁”不用于兼职、代理官职,与句中其他词语有别。“迁”是一个汉字,本意是指迁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建康元年,他先后平定……广陵张婴等叛乱”错误,结合原文“明年,广陵贼张婴等复聚众数千人反,据广陵。朝廷博求将帅,三公举抚有文武才,拜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助冯绲合州郡兵数万人共讨之”分析,第二年,广陵叛贼张婴等人又聚集数千人反叛,占据广陵。朝廷广求将帅,三公推举滕抚有文武才能,于是拜他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协助冯缇集合州郡几万兵马共同讨伐他们。‎ 故选B。‎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虑”,担心、担忧;“屯结”,屯兵集结;“制”,制服;“议”,商议;“遣”,派遣。(2)“悉”,全、都;“振旅”,整顿部队,操练士兵;“而”,连词,表承接;“以……为”,让……做,让……担任;“除”,授予官职。‎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滕抚字叔辅,北海剧县人。最初在州郡任职,渐渐地升迁为涿县令,他具有文才武略。太守因他有才能,委派他担任郡职,兼管六县。他为政整饬清明,爱护百姓,在职七年,所治郡县路不拾遗。顺帝末年,扬州、徐州出现许多盜贼,一连几年相互勾结。建康元年,九江范容、周生等聚集在一起造反作乱,屯兵占据历阳,成为江淮地区的大祸害,天子派遣御史中丞冯绲率兵统领扬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邓显讨伐他们 。尹耀、邓显的军队被打败,二人被贼兵杀害。又有阴陵人徐凤、马勉等再次侵犯郡县,杀害掠夺官吏百姓。徐凤穿着紫红色衣服,佩戴着黑色丝带,自称“无上将军”,马勉戴皮帽穿黄色衣服,佩带玉制的印,自称“黄帝”,在当涂山中安营扎寨。他们设立年号,设置百官之职,派遣别帅黄虎攻下合肥。第二年,广陵叛贼张婴等人又聚集数千人反叛,占据广陵。朝廷广求将帅,三公推举滕抚有文武才能,于是拜他为九江都尉,与中郎将赵序协助冯缇集合州郡几万兵马共同讨伐他们。朝廷又广泛悬赏征募,钱财、封邑各有差别。梁太后担心叛贼们电兵集结,各将领不能制服,于是又商议派遣太尉李因。李固还没有出发,正赶上滕抚等人进攻,大败贼兵,斩马勉、范容、周生等叛贼首级一千五百个,于是徐凤率领剩余人马攻打烧毁东城县。下邳人谢安响应招募,率领他的宗亲设下埋伏袭击徐凤,将他杀死,天 子封谢安为平乡侯,食邑三千户。又拜滕抚为中郎将,统领扬徐二州的军事。滕抚又攻击张婴,杀死俘获一千多人。赵序因害怕不进攻,又虚报首级数,被召回处死。又有历阳叛贼华孟自称“黑帝”,攻打九江,杀死郡守。滕抚乘胜进攻,打败华孟,斩华孟等人首级共三千八百个,活捉七百多人,牛马财物不可胜数。于是东南地区全部安定,滕抚整顿军马还朝。天子封滕抚为左冯翊,授任他的一个儿子为郎。滕抚将他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了他的部下。滕抚性格正直,不同有权有势的人交往,官吏对他心怀怨恨。等到论功封赏时,太尉胡广当时负责尚书事务,他依承天子旨意上奏罢黜滕抚,天下之人于是都很怨恨他。滕抚后来死在家中。‎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松树塘万松歌[注](节选)‎ 洪亮吉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葺。‎ 千松万松同一松,千悉直上无回容。‎ 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 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曰。‎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 ‎【注】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本诗作于诗人前往伊犁的途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 B. 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 C. 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对比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 D. 诗人所写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 ‎【答案】14. B 15. ①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麿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秉性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奋发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按照文言省略的规则,五六句应当为:“一峰云青一峰(云)白,青(云)尚笼烟白(云)凝雪。”,“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应当是比喻白云。‎ 故选B。‎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1)本诗描写“松树塘”之“万松”,则“景致吸引”从而诱发“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感受,这是客观原因。(2)一般人见到如此景致,未必如此动情,但诗人是“好奇”“狂客”,其性格特质与众不同,更容易沉醉于诗意的境界,这是主观原因。(3)青松是古人常常描写和赞美的重要意象,本诗写出万松之自然奇观,但万松之“干悉直上无回容”,无疑更让“被遣戍新疆伊犁”的诗人感受到坚守气节、百折不挠的人生豪情。夸张一点说,松即是人,人即是松,这是主客观交融的境界,也是诗人“忘九死”的深层原因。‎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_____”一句总括了雄关固若金汤的形势,又以“______”一句形象表现了历史的盛衰无常。‎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问道: “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控诉了秦帝国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无情掠夺,抨击了统治者的挥霍无度。‎ ‎(3)庄子在《逍遥游》中以现实生活中舟船浮起依赖于水作为依据,从而得出了大鹏飞翔需要依赖于风这一结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河表里潼关路 (2).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4). 用之如泥沙 (5). 风之积也不厚 (6).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潼”“阙”“锱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的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 的价值。同时,月球背面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如果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就能更好地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其意义应当是 的。因此,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多方案反复比较和深入论证,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2018年5月成功发射中继星,12月发射嫦娥四号着陆巡视组合体,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为了把玉兔二号顺利转移到月面, 的中国航天人设计了精巧的转移机构。而对非科技人员而言,( ),叫人惊喜万分。作为月球车,“玉兔二号”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为完成独特的探月任务做好充分准备。‎ 在古代,嫦娥、玉兔是中国人对月亮的美好想象,承载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而如今,“玉兔二号”成为了中国航天人砥砺奋进科学精神的象征。尽管中国航天依然处在发展阶段,但美好的未来,是那么 。未来,我们要去火星,去木星。未来,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我们的深空探测器会在天王星向祖国发来最遥远的祝福。‎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举足轻重 不容置喙 匠心独运 垂手而得 B. 无可比拟 不容置喙 别出心裁 触手可及 C. 举足轻重 毋庸置疑 别出心裁 垂手而得 D. 无可比拟 毋庸置疑 匠心独运 触手可及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多方案反复比较和深人论证,最终确定了嫌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 B. 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方案。‎ C. 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方案。‎ D. 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初见“玉兔二号”,犹如看到一个琳琪满目的百宝箱 B. “玉兔二号”负载仪器很多,就如同一个百宝箱一样 C. 查看百宝箱一样的“玉兔二号”,就会感到眼花療乱 D. 就如同一个百宝箱一样,“玉兔二号”藏着多种仪器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空,“无可比拟”,没有可以相比的,含褒义,“举足轻重”,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语境强调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应使用“无可比拟”,排除AC两项;‎ 第二空,“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毋庸置疑”,不必怀疑;文中是说在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意义不必怀疑,强调其意义之大,应使用“毋庸置疑”,排除AB两项;‎ 第三空,“匠心独运”,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文中是形容“中国航天人”的精巧心思,应使用“匠心独运”,排除BC两项;‎ 第四空,“垂手而得”,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强调美好的未来很近,应使用“触手可及”,排除AC两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嫦娥三号在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航天局经过多方案反复比较和深入论证,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第一个问题是结构混乱,前一句的主语是“嫦娥三号”,但句中没有谓语,句子还没有说完,下一句就换以“中国航天局”为主语,属于结构混乱中的中途易辙,应改为“在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后”,排除BD两项;‎ 第二个问题是“多方案反复比较和深入论证”语序不当,应为“深入论证和多方案反复比较”,排除A项;‎ 第三个问题是“最终确定了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的实施”成分残缺,“确定”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词,应为“确定……实施方案”,排除AD两项。‎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前面说“而对非科技人员而言”,后面应是从科技人员的角度展开,BD两项都是从“玉兔二号”的角度来说,与前面语意不连贯,这就排除BD两项;‎ 后面说“叫人惊喜万分”,前面应是“惊喜”的原因,而C项,“眼花缭乱”与后面的“惊喜”不合,排除C项。‎ 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用稿通知书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经本刊编辑部拜读,您的论文稿件《〈卖炭翁〉中对举手法的运用》一文拟于近期出版,出刊后将为您惠赠样刊,特此传达并致以谢意!希望您继续关注本刊并提出一得之见。‎ ‎【答案】①“拜读”改为“审阅”;②“出版”改为“刊发”;③“惠赠”改为“寄送”;④“传达”改为“通知”;⑤“一得之见”改为“宝贵意见”。‎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拜读”,意思是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或授某某人指点。敬词,是自己对别人的尊敬。结合“经本刊编辑部”分析,此处不需要用敬辞,可以改为“审阅”。“刊发”可能更多是论文,期刊等文献;“出版”更多是书籍。结合“论文稿件《〈卖炭翁〉中对举手法的运用》”分析,把“出版”改为“刊发”。“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结合“为您”“样刊”分析,改为“寄送”。“传达”,多数情况下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下辈。对象多为政策、文件等。可以改为改为“通知”。“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语境是希望作者对刊物提出自己的一件,可以改为“宝贵意见”。‎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某中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担任导游,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精神。请结合下图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少于100个字。‎ ‎【答案】红军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到达延安,行程二万五千里,历经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大小战役。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体现出一个被压迫的伟大民族,为了独立、自强和正义事业,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此类试题解答时,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和精神”,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解读各种图表的流程基本一致: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要注意“经过”“精神”这两个层面。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往往事先拟好文稿,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收到宣传效果。根据箭头的指向,长征从“瑞金”出发,经历的重大事件有“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懋功会师”“激战腊子口”等,然后“大会师”,最后到达延安。长征精神,可以写长征途中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了独立、自强和正义,不断拼搏,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直地一直地往前走,疯狂的世界,迎着痛把眼中所有梦,都交给时间。想飞就用心地去飞,谁不经历狼狈。我想我会忽略失望的灰,拥抱遗憾的美。‎ ‎(《我的梦》)‎ 面迎海上风,在世界之外,在时间之中。无问西东,就奋身做个英雄,不枉那青春勇。愿心之自由,共天地俊秀,有情有梦。‎ ‎(《无问西东》)‎ 每次奋斗,拼来了荣耀;我们乘风破浪,举目高眺。心中力量,不怕万里路遥,再高远的梦也追得到。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海阔天空, 敞开温暖怀抱。‎ ‎(《我们都是追梦人》)‎ 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梦”,触发了你对青春和时代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班会上向你的同学们表达你的认识和观点。‎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矢志不渝,追逐梦想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矢志不渝,追逐梦想”。说起梦想,你会想起什么?是十岁那年渴望成为太空人的梦?还是十三岁那年对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狂热?回首过去十余载,其实你的梦从未断过,但为何当有人问起,你的梦想是什么,你会哑口无言呢?‎ 亲爱的同学们,在初入高中时,你是否曾说过“我要上清北”的豪言壮语?你是否也曾踌躇满志地立志要在这三年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这不都是你曾经的梦想吗?但你或许因为高中第一场考试消极了心态,或许因为一次次地打击变得敏感脆弱,又或许是在强大的现实面前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你选择了把梦想还给现实,选择了听命于天,而忘了事在人为。‎ 罗曼罗兰曾说“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诚哉,斯言,现实是当下,是现在正在聆听的你,是疲于学习压力的你,是在迷惘中徘徊不定的你,那么何为理想?是你为了它努力的样子,是支撑你在枯燥乏味中一路向前的力量,是你拨开迷雾所需的明灯,又或许它只是一个大学的名字,一座梦幻的城,一个你向往的人。‎ 且听首阳山上采薇之歌,那以死抗争的信念;且看弃医从文,穷尽一生唤醒国人的鲁迅先生,且看张渠伟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劳累在一线的身影。再看如今的你,是否仍满怀希望和梦想,踏歌征程?‎ 梦想从来不该是你“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真实写照,而是你在它诞生的那一刻,由心底迸发出的那股冲动,是你一次次将要放弃之时,再度想起仍能充满动力的东西。如果不是有梦想有渴望,你为何满心虔诚地在红丝带下写下心仪的大学?你为何会在桌上写下一个名字?又为何将一句话贴在入目可见处?别总说“我是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你只是把梦想深藏,不敢在不可知的未来面前展露,在生怕打脸和嘲讽的一种自我保护中,忘记了曾经拥有的梦。‎ 现在,是时候把梦想拿出来了。难道你要在被问及梦想时,在成年之后偶然看到励志标语时,在垂垂老矣,回望过去时,才恍然大悟似的说一句“原来我曾有梦想”吗?现在的我们,是不是该带着对远方的渴望,正视当下,早起一分钟,手机锁屏多一分钟,多看一分钟错题,多总结一分钟经验,多爱自己一分钟。不必强求自己一定要有鸿鹄之志,但一定要有仰望星空习惯,《莽荒纪》中有言“我本微末凡尘,也可心向天空”,也不必将梦想时刻挂在嘴边,雨果曾说“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幸福”你只需选择自己真正想要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不要认为现在已经晚了,你才十几岁,长远来看,你还有几十年的光阴,正所谓“羡子年少正得路,犹如扶桑初日升”‎ 最后,不妨在心里回答最初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写作文能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有明确的任务意识。(1)作者意识:作者是班级的一员。(2)读者意识:以同班同学为演讲对象。(3)内容意识:综合材料内容;“梦”与“青春”和“时代”的关系。(4)文体意识。文体明确要求是演讲稿,格式可不作严格要求,但是要注意演讲稿在内容和语气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 ‎【审题】本次作文题目,力图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讨论立德树人,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给了3则具有抒情性质的材料,从多角度激励人们勇敢追梦。‎ 材料一《我的梦》侧重个人梦想的实现,激励人们直面挫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执着地去追逐梦想;材料二《无问西东》侧重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青少年不负青春,勇敢追梦;材料三《我们都是追梦人》侧重共同奋斗的意义,呼唤砥砺同行,志存高远,战胜艰难险阻,去追逐梦想,拥抱梦想。三则材料有同有异,其含意并不完全一致;尤其是材料一与其他两则材料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样做,意在提供相互矛盾的素材,激发考生在矛盾对立中展开深入的思考和论述。提示语“歌为心声,歌如人生;歌曲吟唱时代心声,歌词跳动历史脉搏”,前半部分侧重自我与人生,与“青春”相联系;后半部分侧重时代与历史,与“时代”相联系。提示语“以上三段歌词都写到了‘梦’”,则作文围绕“梦”来展开,较为顺理成章。提示语提到“演讲稿”,因此要防止文体不分。演讲与作文的不同,归根到底在于作文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的双向交流;除此之外, 听众与听众也处在双向交流之中,不过他们交流的不是语言,而是情绪和反应。基于此,演讲稿的写作一般要注意以下要求:尽量使用听众觉得与众不同的词语,如古诗、名句、名言或者网络、社会、切中时代利弊的新词,做到引人入胜;尽量使用排比句和循环句,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听众;尽量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突出重点,推出理想的效果;讲究思维的逻辑性,由浅入深、有条有理的把论点论据讲明白,讲清楚;懂得托物起兴,有一个好的开头很重要,同时结尾也要有力而精炼,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立意:‎ 立意可以通过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得出,也可以通过三则材料互补综合得出。但要注意两者均要与“青春和时代”相联系。‎ ‎1.三则材料“合并同类项”概括立意:坚守梦想,勇往直前;追梦要有无畏无惧的气魄。追梦路上应风雨兼程;追梦要有可歌可泣之精神。‎ ‎2.三则材料综合互补立意:努力奋斗,勇敢追梦;笑对挫折艰难,坚韧追梦;在时代洪流中,不惧风浪,不负青春,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而奋斗。‎ 行文结构安排: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矢志不渝,追逐梦想”。然后开门见山,引出演讲的标题,明确话题——梦想。正文主体部分先回顾初入高中时的梦想,接着指出现在的状态——把梦想还给现实,选择了听命于天,然后结合事例分析梦想是什么,最后指出该如何去追逐梦想。结尾部分呼应开头,首尾圆和。‎ 素材:‎ ‎1、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吗?——丁尼生 ‎2、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3、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一天,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 ‎4、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5、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歌德 ‎6、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林语堂 ‎7、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8、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 ‎9、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10、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1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12、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小塞涅卡 ‎13、在写作中,我只是对我看到的现实做出描述,我每天都很忙碌,写剧本谈生意,我认可现实,同时,要自己填头苦干,我的心情不错,根据常识,一个人怀抱梦想,做出计划,并眼看着梦想在奋斗中慢慢变成现实时,他至少应该是较振作较乐观的吧——还有人说我颓废吗?——石康 乔丹,高中时候被篮球队教练说不适合打篮球,通过执着的追求最后成为了NBA历史上无比神奇带着六枚总冠军戒指的跑龙套出身的飞人。‎ 史泰龙,从小父母离异,吃饭都成问题的无业游民,梦想着拍电影,拿着剧本在好莱坞五百多家公司中逐个的应聘了三次,被全盘拒绝了三轮,共计一千五百多次,最后以电影"洛奇"踏出理想的第一步。‎ 林肯 美国第16任总统,出身贫困,一生遍布失败,执着的精神让他没有放弃对命运的抗争,而后成为美国总统,领导南北战争胜利,结束了美国的黑奴历史。‎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