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18年10月11日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犹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B.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C.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
一、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4题,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4-5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 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疾驰前进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
E.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5.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①
兰若②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③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注释】①陈子昂,唐代文学家。他进士及第,长寿二年(693)升为右拾遗。曾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参谋军事。返京后,仍为右拾遗。因谏议多不合,深感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便于圣历元年(698)辞官还乡②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③朱蕤:(ruí) 红色的花。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一二句点明兰若生长的季节,用“芊蔚”与“青青”两个词形容枝叶的茂盛。
B. 三四句中“空”与“冒”相对,从侧面细致描绘了兰若压倒群芳的秀美花色。
C.五六句中“白日晚”“秋风生”写出了季节变化特点,白昼渐短,秋风渐起。
D. 末尾用反问句“芳意竟何成?”感叹兰若如此秀美,到头来也只是随风凋落。
E.“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正衬兰若的卓然风姿。
7. 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共2题,26分)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5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解释下面加点字意思或按要求填空。(共11分)
(1)写出春秋三传 _______________(2)写出古代七音_____________ (3)且贰于楚也_________
(4)邻之厚 _________ (5)吾其还也_________ (6)今闻购将军之首_________
(7)顾计不知所出耳_________ (8)既祖,取道_________
(9)偏袒扼腕_________ (10)竖子也 _________ (11)血濡缕_________
10.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12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3)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的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4)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 《马说》中描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题,21分)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于敏院士在我国首颗氢弹的成功研制上功勋卓著,然而他淡泊名利,婉拒“氢弹之父”的称号,其人品胸襟,令人高山仰止。
B.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投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D.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的京剧音乐以及刚柔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观众。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遇到问题,他总喜欢一个人琢磨,不向领导汇报,往往误事。不过,这是工作中出现的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②在社会责任上,有两种经济学观点可谓南辕北辙:一种观点认为股东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必须对社会负责。
③他性格内向,一涉及个人生活问题就讳莫如深,弄得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④自己再也躲不过雪,无论我蜷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不为人知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
⑤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⑥2015年,民航进入多事之秋,空难事件一个接一个,一时间,民航人草木皆兵,民航安全形势更是如履薄冰。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为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之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B.《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发表,轰动诗坛,从此,虽然中国的艺术界少了一位画家,却多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C.烛之武的事迹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示:一个人通过努力,使整个国家得到了安定,他才是真英雄。
D.荆轲刺秦对于大家都不陌生,大多数人认为荆轲是一位勇士,虽刺秦失败,但也凸显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但也有人认为荆轲刺秦的失败,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的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
C 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与会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是品牌小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2018年7月下旬,习总书记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_______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_______,其影响可见一斑。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_______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_______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一、 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60分)
自古以来人们对英雄的概念总是泛而谈之,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有人说心存郑国,智退秦军的烛之武是英雄;有人说身入狼邦,悲壮牺牲的荆轲是英雄;还有人说为黑人谋求平等,发动民权运动的马丁路德金是英雄;更有人说从事杂交水稻半世纪,不畏艰难为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而做出重大贡献的袁隆平是英雄……那么,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样的呢?请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迹工整,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月考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 C 试题分析: A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2. C 试题分析:C项,不是逐层深入。
3. D试题分析:D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
4 BE(答E给3分,答B给2分)
赏识,无太公的际遇。
5.①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2分)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2分) “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口,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③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2分)
6 .BE(答E给3分,答B给2分)B错在从侧面细致描绘了兰若压倒群芳的秀美花色,应该是正侧面相结合。
E应该是以群花的失色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
7.①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2分)②诗人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2分)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2分)(答出上述任一手法并结合材料准确分析即可,答“比喻”酌情给分。)
8.(1)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采分点:因、敝、 三个判断句各1分)
(2)如果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做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采分点: 以为 东道主 行李 )
(3)如果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采分点:然则 见 陵)
(4)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
给他送行。(采分点:定语后置、白衣冠)
(5)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装好它。 (采分点:乃遂、收盛、函)
9.(1)春秋三传 《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2)古代七音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3)且贰于楚也 依附二主(4)邻之厚 变得雄厚(5)吾其还也 还是 表商量的语气 (6)今闻购将军之首 重金征求(7)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8)既祖,取道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送别(9) 偏袒扼腕 袒露一只胳膊(10)竖子也 对人的蔑称,没用的人。 (11)血濡缕 沾湿衣服
10.(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3)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1.D 解析 A项,高山仰止:比喻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的人物表示仰慕和崇敬。此处成语用于表示于敏院士的人品和胸襟令人崇敬,成语使用正确。故A项恰当。
B项,倾巢而出:整窝的鸟全飞出来,形容全体出动,通常带贬义。此处成语色彩不明,句意指的是我军的投水雷舰艇成功扫除多枚新型水雷,带有褒义色彩,不可用“倾巢而出”。故B项不恰当。
C项,以邻为壑:将邻国当作沟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此处成语不合语境,句意指的是某些管理机构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没有“把灾祸推给别人”之意。故C项不恰当。
D项,刚柔相济:待人处世刚强和柔和两者互相调剂、制约、补充、促进。此处成语对象误用,“刚柔相济”不可用于形容舞者形体。故D项不恰当
12.A 解析:①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②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使用对象不当。③讳莫如深: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使用正确。④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飘洒得多而杂乱。使用正确。⑤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此处取第一个意思,形容人。使用正确。⑥如履薄冰: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句中说“民航安全形势”,使用对象不当。
13.C A、中途易辙,删去“使之”。B、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中国的艺术界”之后。D、主客颠倒,应为“大家对于荆轲刺秦并不陌生”或“荆轲刺秦对于大家来说”
14.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提高……危险”搭配不当,应为“增加……风险”;B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面对”;C “启动了……
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行色”杂糅,可改为“启动的……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或“启动了……系列活动
15.B 详细解析:注意前后句的暗示与限制,前面的句子中“跨越时空”暗示应该先讲时间——“承接古今”,再说空间——“连接中外”;可排除A、C,后面的两句中先说“古丝绸之路”后说“时代潮流”这暗示应该是“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可排除D,故选B。
16. C 详细解析:例句有两种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 少 主语;二是不合逻辑,前面的“五年来”是过去完成时,后面的表述是正在进行时,而画线句子“将使……”是 将来时,时态矛盾。A项结构混乱,前面句子没结束,缺谓语和宾语,后面又是一个句子;且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B项将来时态与前后文时态不符。D项成分残缺,“在……下”与“使……”的结构组合,常常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17. A 详细解析: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远见卓识:有远大的眼光和高明的见解。二者都是有远见的意思,但侧重点和用法有差别。高瞻远瞩侧重强调看问题的高度,常作状语和定语;远见卓识侧重看问题的深度,常作主语、宾语。故选“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形容做事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大展拳脚: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摩拳擦掌将来时,侧重事前振奋状态;大展拳脚进行时,侧重事中发挥才智,比较语境,故选“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事物刚刚显露出初步的规模或形式,还未定型。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根据使用对象,故选“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春雨之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生事物大量地涌现出来。常作状语、宾语。褒义词。星罗棋布:像天上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一样散布着。形容数量多,分布广。常作谓语、定语。中性词。根据语境含义,侧重好的,故选“雨后春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