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11月)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①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所同具的一个要素。 节奏不仅见于艺术作品,也见于人的生理活动。人体中呼吸、循环、运动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规律的起伏流转就是节奏。人用他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去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否则就感到“拗”或“失调”,就不愉快。例如听京戏或鼓书,如果演奏艺术高超,象过去的杨小楼和刘宝全那样,我们便觉得每个字音和每一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有“流转如弹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们全身筋肉就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这就叫做节奏感。为着跟上节奏,我们常用手脚去“打扳”,其实全身筋肉都在“打板”。这里还有心理上的“预期”作用。节奏总有一种习惯的模式。听到上一板,我们就“预期”下一板的长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预期,美感便加强,否则美感就遭到破坏。在这种美或不美的节奏感里你能说它是纯粹主观的或纯粹客观的吗?或说它纯粹是心理的或纯粹是生理的吗?
②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传达媒介。艺术家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听众就从这音调节奏中体验或感受到那种思想和情趣,从而起同情共鸣。举具体事例来说,试比较分析一下这两段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 ——李白《蜀道难》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听颖师弹琴》
③
李诗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节奏比较慢,起伏不平。韩诗变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缠绵细腻,突然转到高昂开阔,反复荡漾,接着的两句就上升的艰险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强烈的对比。音调节奏恰恰传出琴音本身的变化。正确的朗诵须使音调节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变化发展。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环、发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动。你能离开这些复杂的生理活动而谈欣赏音调节奏的美感吗?你能离开这种具体的美感而抽象地谈美的本质吗?
④节奏主要见于声音,但也不限于声音,形体长短大小粗细相错综,颜色深浅浓谈和不同调质相错综,也都可以见出规律和节奏。建筑也有它所特有的节奏,所以过去美学家们把建筑比作“冻结的或凝固的音乐”。一部文艺作品在布局上要有“起承转合”的节奏。我读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别欣赏他在戎马仓皇的紧张局面之中穿插些明末宫廷生活之类安逸闲散的配搭,既见出反衬,也见出起伏的节奏,否则便会平板单调。我们有些音乐和文学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紧张,就有缺乏节奏感的毛病。“张而不弛,吾不为也!”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
1.下列关于“节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体的艺术不能缺少的一个要素是节奏。
B.当我们面对审美对象时,审美对象表现的节奏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
C.节奏可以是呼吸、循环、运动等人体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规律的起伏流转。
D.引起听众同情共鸣的艺术,艺术家一定会把应表现的思想和情趣表现在音调和节奏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欣赏高超的艺术表演,当觉得每个字音和每拍的长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处时,这说明我们进入一种美的节奏感里。
B.《蜀道难》的节奏较慢且起伏不平,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气象中让人得到崇高风格中的惊惧感觉。
C.《听颖师弹琴》变化多姿,妙肖琴音,是因为诗的音调节奏传达了琴音本身的变化。
D.欣赏艺术表演,当全身筋肉仿佛突然受到一种不愉快的震撼时,这说明我们的筋肉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运用正确的音调节奏传达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变化发展,这样的朗读一定很有美感。
B.节奏见于多种艺术形式中,因为无论是声音、形状、色彩抑或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转。
C.“张而不弛,吾不为也”,作者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说明,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
D.节奏感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第三段结句的两个反问,说明了节奏美感的特性。
评卷人
得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
传 奇
侯发山
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
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 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
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条红围巾好不好?
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
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
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
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
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
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
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
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
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
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
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 给你一百块钱!
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
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来,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 ,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转身跑了。
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
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
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
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
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丫蛋天真地说道。
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
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
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
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只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来的。
B.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
C.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
D.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
5.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4分)
评卷人
得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悬挂。
B.置杯焉则胶 胶:着地。
C.而后乃今培风 培:增加。
D.抢榆枋而止 抢:触、碰。
8.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④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小大之辩”的。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评卷人
得分
四、古诗词阅读、积累(25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第12~13题
春夕旅怀
崔 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②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久在湘、鄂等地做官,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2. 下面对本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 近体诗是指形成唐代的格律诗体,又称今体诗,包含绝句、律诗、排律三种,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诗中句数、字数都有严格的限制,本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
B. 诗的前四句运用“流水、落花、东风、梦、子规、月”等意象,描绘了落花满天的暮春之景,构成清冷孤寂的意境,情与景交融为一体。
C. 本诗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每联都有关键词语照应题目,紧紧围绕诗题来写,如首联的“东风”,颔联的“万里”,颈联的“故园”,尾联的“不归”等。本诗在使用的表达技巧方面处处都有精妙之处。
D. 尾联诗人说“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意思是只是不想家罢了,要是想回,随时都可以,表明诗人已经释怀,心境陡转,还赞美起了家乡的风景来,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情怀。
E. 这首诗,以写景始,以抒情结,意境深婉、情调沉郁;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13. 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第一首诗后两句借儿童问话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儿童天真可爱的一面,也描摹出儿童因不认识诗人而故意捉弄诗人的狡黠心理。
B.第一首诗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写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概括写出自己数十年来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含自己长期不能归乡的感伤情绪。
C.第二首诗可以看作第一首诗的续篇,诗人回到家乡以后,耳闻目睹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感慨少小时的玩伴中有不少再也见不着面了。
D.两首诗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很多,如“少小、老大、近来、旧时”等,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读者产生了在时空中穿越的感觉,令人迷惘。
E.第二首诗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故居门前镜湖水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想要表达这样一种感慨:故乡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变化太大了。
15.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5分)
16.据要求填写下列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10分):
(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 , 。
(4)《春江花月夜》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
评卷人
得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7小题,21分)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潦水liáo 孤骛wù 耘籽zǐ 镂空lòu
B.学鸩jiū 迤逦yǐ 拮据jù 喧阗tián
C.朔风shuò 朝菌jūn 怂恿sóng 噩梦è
D.踹水chuài 崎岖qū 轻飏yáng 窈窕yǎo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屈贾谊于长沙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而征一国者
C.策扶老以流憩 D.而后乃今将图南
1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阐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从29岁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
熙元年十一月辞去彭泽令。
B.古人用天上二十四星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 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C.《庄子》是战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者所著,《逍遥游》是其中的第一篇。
D.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0.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阮籍猖狂 B.问征夫以前路
C.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当一个医生全力地投入一场和死亡的较量后,病人仍然走了,医生的心也空了。那种累,不仅仅是体力消耗殆尽,还有心灵的如履薄冰。
B.美国民众“占领华尔街”运动如火如荼。其实在华尔街的抗议活动是源远流长的,早在美国刚建国,华尔街第一次产生恐慌时,便发生了规模庞大的抗议示威活动。
C.前几天在武汉某大学的招聘会上,某企业提出了“拒绝富二代”的招聘条件,引发争议。但企业负责人说,企业有权自主制定自己的招聘条件,拒绝“富二代”无可厚非。
D.当你走进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荫环抱、景色怡人的环境时,才真实地感到,这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飞来仙境,而是两代军垦人战胜戈壁沙漠,改造自然创造出的人间美景。
2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 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 4 月 13 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 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23.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3分)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评卷人
得分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2017年11月)
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题号
1
2
3
4
7
8
9
10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D
C
B
C
A
A
C
D
B
B
D
A
D
B
一、1、B(“必须符合我们的生理自然节奏”错。)
2、D(“打板时没有跟上节奏”错,原文是“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这说 明不高明的表演的节奏同我们的心理“预期”之间产生了偏差。)
3、C(“特别高昂,紧张的音乐文学作品,我们一般人是到不了这种境界的”错。引用这句 话是为了强调高明的艺术家是不会创作缺乏节奏感的作品的。)
二、4.B (A项,“都是通过神情描写”不恰当,还通过对比、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不只是神情描写。C项,写中年汉子很快掌握了魔术技法错误,应该是中年汉子回去做了准备。D项,“理解、信任”在文中无依据。)
5.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发生变故,生活处境艰难;②揭示出人物的处境。将同学们的“兴高采烈”与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心情;④)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每点1分)
6.中年汉子的魔术“解决”了丫蛋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题,“给她变一条红围巾送给妈妈”、“给她变出一个爸爸”,这是属于天真儿童的传奇;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因孩子的天真而 相识,“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逐渐演变为爱情。一条红围巾创造了爱情的传奇;三个苦难人因为爱心和善良走到一起,共渡生活的难关,唱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奇。(答一点并分析得2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7、答案:C思路解析:C项,“培”的意思是“凭”。
8、答案:A思路解析:①②④句中的“其”都是代词;③句中的“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关系。
9、答案:A思路解析:③是说天的颜色,⑤是说蜩与学鸠的浅陋见识。排除这两句即可。
10答案:C思路解析:C项,理解错误,文章虽然谈到了“小大之辩”,但舟与水的例子是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
11、思路解析:在第(1)句话中,重点是文言虚词“其”的用法,这两个“其”都是表选择关系。在第(2)句话中,重点是文言实词:“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控”,投,落下。
参考答案:(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
就落在地上罢了。
四、【答案】12.(2分)C、D(答对一项得1分); C项错在颔联的“万里”,应该是“三更”。D项错在“表明诗人已经释怀,心境陡转,还赞美起了家乡的风景来,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情怀。”其实诗中反映了主人公的羁旅之苦和乡思之愁。尾联是诗人以自己劝慰自己的宽心之辞作结。 13(6分) ⑴春逝之伤: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作者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⑵迟暮之悲:三四联既有对范蠡功成身退的羡慕,又有对自己“华发”“满镜”而功业无成、心有不甘的慨叹。
⑶故园美好却欲归不得归的矛盾:尾联两句是倒装,从暗用范蠡典故来看有归隐之意,可诗人却“不归”,反映其处于彷徨矛盾之中:欲为不能,欲隐不甘。
14.(2分)A、D(答对一项得1分)
15.(5分)①第一首诗的情感:初回家乡的欣慰和老大体衰的感伤。(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欣慰于久别回乡,又闻乡音;伤感于离家太久,家乡后辈以我为“客”。(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②第二首诗的情感:物是人非的感伤。(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原因:回到家乡后,耳闻目睹了家乡的“人事消磨”,物是人非。(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6、(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5)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 D解析:A.潦liǎo水 孤鹜 耘耔 ;B.学鸠 拮据jū ;C.朝菌jùn 怂恿sǒng
18. B解析: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动用法;宾主尽东南之美:美,形容词用作名词;而征一国者:征,使动用法;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名词用作动词。
19.B 试题分析:二十八星宿。
20.D试题分析:猖狂,狂放,不拘礼法;征夫,行人;果然,很饱的样子;
21. A 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做事非常谨慎。用于句中不合语境。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海市蜃楼: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
22. D A.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
C.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将“提高”改为“打造”。
23. B A.“花甲”指六十岁; B.“古稀”指七十岁;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这是一幅挽联,适用于吊唁恩师;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可以看出不止七十岁,不能体现70岁寿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