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1 -
课时跟踪练 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中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中,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
社会的日常生活。在现代社会,女红织绣技艺已纳入艺术与审美的范畴,具有手工技艺的造
物之美,其审美品格与文人士大夫的文房器物殊途同归。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展出的
“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上,荷包、围涎、喜帐、背扇不一而足,琳琅满目。其间具有
东方神韵的“春光长寿”“蝶恋花”“凤穿牡丹”“鱼戏莲”等传统图案栩栩如生,( ),
德行忠孝、神话故事的纹样更诉说着深层的文化寓意。进入这一具有东方造物精神的手工艺
世界,仿佛望见绣娘们专心致志、充溢人间情爱的劳作,在机械生产艺术复制品大行其道的
当下颇有启示意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仅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B.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应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C.在女红与技艺紧密相连的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日常生活。
D.女红不仅与技艺紧密相连,也反映着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语序不当,同一主语的两个分句使用关联词,前一
分句的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不仅”应放在主语“女红”后;第二处,搭配不当,“反应”
与“生活”搭配不当,可将“反应”改为“反映”。
答案:D
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民艺中国——女红系列展”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哲学传统比较研究。
B.懒散地站在正门口——好像火车站剪票处一般的木栅子前面。
C.“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D.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输——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解析:B 项,破折号后面是表示解释说明的部分。C 项,表示话题的转变,破折号前是
说天热,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D 项,表示总结上文。A 项,用在副标题的前面,跟
题干中的破折号用法一致。
答案:A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女红织绣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B.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被寄托在传统图案上
C.这些图案寄托着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D.这些祈福、纳祥的纹样还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 2 -
解析:根据前文“具有东方神韵的”“传统图案栩栩如生”推知此处讲述的对象是传统
图案,不是女红织绣,也不是祈福、纳祥的纹样,排除 A、D 两项。B 项和 C 项的区别主要是
句式不同:B 项是被动句,主语是“美好愿望”;C 项是主动句,主语是“这些图案”,而括号
前句子的主语是“传统图案”,与其更衔接的只能是 C 项。
答案:C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虚拟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山傍水,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
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 的家园,具有灵性色
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们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并非总是如此 的。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史不绝书。当 之际,千百万生
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也会显露出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
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
化,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对自然界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之间的界限被
打破了。绿水青山被
的科学技术征服,只要人们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
就在人们面前打开了通向无尽宝藏的大门。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 )。如此
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们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栖息 融洽 狂风暴雨 日新月异
B.栖息 融洽 五风十雨 瞬息万变
C.休息 融合 五风十雨 日新月异
D.休息 融合 狂风暴雨 瞬息万变
解析:栖息:止息、隐居、暂住。休息: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活动,使人从生理和心理上
得到松弛。修饰“家园”,应选“栖息”。融洽:彼此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融合:认知、
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语境是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应选“融洽”。狂风暴雨:
猛烈的风雨,也比喻剧烈动荡的时局或险恶的环境。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
雨,后比喻风调雨顺。应该选用“狂风暴雨”。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
发展很快。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应该选用“日新月异”。
答案:A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而且导致
物质财富快速积累。
- 3 -
B.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而且导致人们对大自然的
态度有了深刻认识。
C.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
有了深刻变化。
D.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让物质
财富快速积累。
解析:从语序上或逻辑上来说,应该先是“物质财富快速积累”,然后才是“人们对大
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排除 A、D 两项。“导致”与“认识”搭配不当,排除 B 项。
答案:C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大自然被人们不惜掠夺式地进行征服和占有
B.大自然被人们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C.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
D.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
解析:从括号前面“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可以看出,括号内补写的句子的主语
应该是“人们”,据此可以排除 A、B 两项;D 项,“将会是掠夺式的”在时态上和上下文不一
致,可以排除。
答案:C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如今,“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 ,而 130 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
1886 年 1 月 20 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 英
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先将货品
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
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
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
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
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开始卧薪尝胆,专注于生产高质量、
经久耐用的产品。
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
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
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
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 4 -
A.代名词 制造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
B.名词格 制造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
C.名词格 仿造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
D.代名词 仿造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
解析:代名词:代替正式名称的词,引申指代号、绰号。名词格:英语中名词有三个格,
即主格、宾格和所有格。根据语境,应选“代名词”。制造:把原材料加工成适用的产品制作,
或将原材料加工成器物。仿造: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语境是“‘山寨’作坊”,应选“仿造”。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精雕细琢:比喻做事情精益求精。语境是说追求
更好,选“精益求精”更好。半斤八两: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多含贬义。不相上下: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语境是说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相当,选“不相上下”更
好。
答案:D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
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B.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
需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
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
D.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并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
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英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
解析:画线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发起”和“行动”搭配不当,可将“行动”改为
“运动”;第二处,“都需注明”错误,应改为“都须注明”以强调其必要性;第三处,“将英
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区分开来”语序不当,应改为“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因为句
子是以德国产品为中心展开的,要将德国生产的产品特别标明,以此来表示其不是英国的产
品。
答案:C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不是低价格,而是好质量才能占领全球市场
B.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低价格,而是高质量
C.占领全球市场靠的是好质量,不是低价格
D.只要是高质量产品,无论价格再高,都能占领全球市场
解析:结合下文“他们不再盲目扩大生产”“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经久耐用的产品”可
知,反省内容是对之前错误做法的否定,应该强调质量的重要性。A 项,不恰当,原文中德国
- 5 -
仿制产品的目的是占领全球市场,因此要将“占领全球市场”放在句首以示强调。C 项,语序
不当,应该先否定错误的做法,然后再指出正确的做法。D 项,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B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关于《诗经》的注释、注解、翻译、解读的作品恒河沙数,周振甫先生的《〈诗经〉译
注》,就是我们古典诗词爱好者 常用的一本。
周振甫先生有不少著作,在学术界颇有 ,且作为中华书局的老编审,他一生勤
苦校书,乐此不疲,在典籍译注上也有较大成就。( )。《〈诗经〉译注》是他较有代
表性的译注作品,成书于周老晚年。此书 2002 年由中华书局推出后,至今已重印四次。
《〈诗经〉译注》是《诗经》的全译本,周振甫先生逐一介绍了每一诗句中重要词语的
读音、释义。而且,书中每首诗下面都有题解,阐明了诗作的时代背景、诗旨,并给出了鉴
赏和翻译。细读可以发现,其译文内容在信、达的基础上力求其雅,还 地以现代民
歌译古代民歌,每句对译,附有原文,便于读者比照读本。在书中,周振甫先生善于采纳古
今《诗经》注家之长,并 。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还被收
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熟知 声望 独树一帜 水乳交融
B.熟悉 声色 独树一帜 融会贯通
C.熟知 声望 独出心裁 融会贯通
D.熟悉 声色 独出心裁 水乳交融
解析:熟知:十分了解,清楚地知道。熟悉:了解得清楚。“熟知”强调知道,符合语
境。声望:为众人所仰慕的名声。声色: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特指诗文所表现的意境格调
或事物的动人色彩和风格。语境是强调周振甫先生在学术界的名声,故选“声望”。独出心裁: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
旗帜,指自成一家。语境形容的是“以现代民歌译古代民歌”这一与众不同的做法,应用“独
出心裁”。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水乳交融:
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语境说的是吸收融合各家之长,
应用“融会贯通”。
答案:C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他译注的《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为学界广泛赞誉
B.学界广泛赞誉他译注的《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
C.《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因他译著,为学界广泛赞誉
D.他因译著《文心雕龙》《诗品》《洛阳伽蓝记》等古籍,为学界广泛赞誉
- 6 -
解析:括号前的内容提到了周振甫的译注成就,括号内的内容应是对这一成就的具体介
绍。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补写的语句应该用“他”承接,由此排除 B、C 两项。根据整
个文段的意思可知,补写语句的主语用“古籍”最合适,这样就可以直接引出后面的《〈诗经〉
译注》,语句衔接更紧密。故答案为 A 项。
答案:A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这本书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
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B.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当,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是
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C.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这本书都表述得简明而精致,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
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D.无论是解题还是注释,他都表述得简明而精当。这本书还被收入了《十三经译注丛书》,
是古典文学爱好者不可不备的基本读本。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第一处,句子形式上的主语是“他”,但从意思上
看,“被收入”和“是……基本读本”的主语应为《〈诗经〉译注》这本书,主语被暗换,应
在“还被收入”前添加主语;第二处,“表述”和“精致”不搭配,应将“精致”改为“精准”
“精当”之类的词语。
答案:D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 荒漠化之苦,这
绝不是耸人听闻的事情,中国就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
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为 261.1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27.2%,荒漠化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 工作,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采取了一
系列 的政策措施,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 ),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土地荒漠化与贫困 ,我国近 35%的贫困县、近 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
沙区既是深度贫困地区,又是全国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的重点
难点地区。改善生态与发展经济的任务都十分繁重。打好沙区精准脱贫与生态保护修复两大
攻坚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
理念,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实现防沙治沙与精准脱贫互利互赢。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忍受 防治 令行禁止 息息相关
B.饱受 治理 令行禁止 相辅相成
C.忍受 治理 行之有效 相辅相成
- 7 -
D.饱受 防治 行之有效 息息相关
解析:饱受:屡次遭受,承受很多。忍受:把痛苦、困难、不幸的遭遇等勉强承受下来。
语境是强调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都要遭受荒漠化之苦的客观现实,应选“饱受”。防治:预
防和治疗或预防和治理。治理:管理、整治、整顿。语境强调荒漠化的预防和治理的全面工
作,应选“防治”。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
用。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令行禁止”和语境不符,应选“行
之有效”。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土地荒
漠化与贫困并没有“互相补充”的关系,应选“息息相关”。
答案:D
1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走出来了
B.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荒漠化防治之路
C.荒漠化防治之路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
D.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是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必走之路
解析:从括号前面的几个分句来看,句中的“重视”“履行”“采取”“加大”共用主语
“中国政府”,按照主语一致性原则,B 项符合要求。
答案:B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沙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也是脱贫攻坚
的重点难点地区。
B.沙区既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
全国生态脆弱区。
C.沙区既是全国生态脆弱区,又是深度贫困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
的重点难点地区。
D.沙区既是深度贫困地区,又是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既是生态建设主战场,也是
全国生态脆弱区。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中的几个分句之间的逻辑顺序有问题。分号前面的两个分句是先介
绍贫困地区,后介绍生态脆弱区,那么,分号后面的两个分句也应与此照应,先写脱贫攻坚,
后写生态建设。但是,从文段的介绍重点来看,画横线的句子应该先写生态,后写贫困。综
合上面的分析,C 项正确。
答案:C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科学自立是国家自立的基础,科学自立的前提是科学自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外科
学得到大幅传播,技术创新能力也在 ,但毋庸讳言的是,科学自信与民族复兴的需
- 8 -
要还远不相称。核心问题是,价值取向基本上唯欧美马首是瞻。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民族心
理的 ,危及自主创新和国家主权。科学是一种兼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殊文化,
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有基础性和牵引性作用,因此有必要提出科学自信,使之成为国
家自信的支撑。科学的本性在科学潜质,这种潜质可以从哲理自信、语言自信和精神自信三
个方面来体现。技术背后是科学,科学背后是哲学。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
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
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汉语单词传递信息量与所用音节数的比例,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汉
语思维的简明程度和快捷程度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语言,对信息的理解和反馈相当有利,能充
分满足科学发展的需要。自然经济的母体孕育出中国神话,中国神话充满 的精神,
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气”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
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精英文人著书立说推崇这种精神,唯其如此,才有 的典籍传
世,其中不乏科学萌芽。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激升 庸俗化 生生不息 不计其数
B.激升 附庸化 自强不息 卷帙浩繁
C.激进 附庸化 生生不息 卷帙浩繁
D.激进 庸俗化 自强不息 不计其数
解析:激升:急剧快速地提高上升。激进:急进,急于变革和进取。语境是修饰“技术
创新能力”,应选“激升”。附庸化: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状态。庸俗化:带有诙谐、草
根、低级趣味、灰色幽默等气息的文化现象。语境强调价值取向有问题导致民族心理危及创
新和主权,应选“附庸化”。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不松懈。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
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语境是说中国神话的精神,应选“自强不息”。不计其数:没办法
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篇幅很长。语境修饰典籍,应选
“卷帙浩繁”。
答案:B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带来生
态灾难而且使科学发展陷入迷茫,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
B.关于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
科学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
C.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
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的意义。
D.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极力推崇古代中国的有机自然观,认为西方思维方式不仅使科学
发展陷入迷茫而且带来生态灾难,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
- 9 -
解析:画线句递进关系颠倒,“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关于”赘余,导致主
语缺失,删除“关于”;“重新认识中国哲学有拯救世界”缺少宾语,加“的意义”。
答案:C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只要靠着这一口“气”,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就能历久弥新
B.靠着这一口“气”,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得以历久弥新
C.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之所以历久弥新,靠的是一口“气”
D.中国五千年以上文明因为能历久弥新,所以要靠这一口“气”
解析:由后文“‘气’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可
知,应承接前文“靠的是一口‘气’”,排除 A、B 两项,D 项因果关系错误,故选 C 项。
答案:C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李鸿章正是在固化的秩序里开始酝酿他的改革。然而他在事先已被祖先确定好的框架内
进行的所谓改革完全无济于事。即使他兴办机械局、矿务局、铁道局、电报局,直至苦心孤
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军队将领皆从英国留学归来,军事
操练皆用英语,然而在这位雄心勃勃的大臣面前,那个薄暮中的王朝就像一台过度破损的机
器,早已发挥不出它应有的效率。只有它的礼制,还在按照千百年前的模样有条不紊地运作
着,如总督签押房里那座古老的自鸣钟那样,各个机件严实合缝,准确无误,容不得一粒尘
沙。正是在各种严格的繁文缛节中,王朝神圣不可侵犯的秩序精神得以维持,这使得王朝至
少能在表面上看像点模样。
李鸿章像巧手的工匠一样富于敬业精神,他意识到了要改变些什么。( )。技术
上的进步已经于事无补。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
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惺惺作态的更符合历史逻辑的官员们。对于一
个道德底线已经彻底崩溃的社会来说,对它进行局部修补,使它维持得久一点,对于大多数
人反而是一种痛苦,倒不如摧其速朽,使所有的灿烂与阴影都化成无尽的尘埃。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直至苦心孤诣地创建了那支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力量
——北洋水师”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你知道这雾凇——树上的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吗?
B.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
C.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解析: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 项,表示解释说明。B 项,表示话题的转移。C 项,
表示意思的跃进。D 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答案:A
- 10 -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尽管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B.尽管从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中,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C.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抵消掉
D.然而在整个社会巨大的惯性作用面前,个人的一点有限努力很快会被无情地消解掉
解析:括号前后句子是转折关系,用“然而”,排除 A、B 两项;“抵消”更偏重于两者
互相作用,而此处则侧重于社会惯性对个人努力的挤压,用“消解”,排除 C 项。
答案:D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
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B.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
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C.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所以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
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惺惺作态的官员们的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
D.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因为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
化为无形,倒不如那些行为更符合历史逻辑的惺惺作态的官员们。
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前一处“没等他迎来真正的辉煌,所有的业绩就已经幻化为
无形”是“李鸿章没有找到合适的力量支点”的结果而非原因。后一处“所有的业绩就已经
幻化为无形”与“行为更符合历史的逻辑”前后照应,与“官员”无法实现内容上的照应。
答案:C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
位于我国大西北腹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被沙漠包围,生态系统脆弱,长期处于
的威胁中。多年来,宁夏几代治沙人前仆后继,用辛勤和智慧,锁住了漫天黄沙,构筑了一
道道绿色 ,创造了一个个绿色奇迹。
黄沙滚滚不见路,跟着驼铃找宁夏。这是 60 多年前宁夏的真实写照。严重的沙害不仅
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安全。曾几何时,只要
刮一场大风,上了房顶的沙子和沙漠连成一片,村民晚上回家可以沿着沙坡走上自家房顶。
随着荒漠化的日益严重和沙漠的不断进逼,很多村庄甚至被迫数次搬迁。( )。在灵
武市的黄河东岸,百余亩“天使林”“师生林”等公益林在阳光下 ,与一片片、一坡
坡幼林一起默默抵御着风沙的侵蚀。在这片万亩荒滩上植树造林的带头人是“全国治沙英雄”
王有德,40 年来他带领宁夏白芨滩防风固沙林场干部职工一起战沙魔,营造了 63 万亩绿色屏
障,阻挡住毛乌素沙漠向西侵蚀,创造了世界闻名的“白芨滩治沙路径”。从被迫抗争到主动
出击,从“要我治沙”到“我要治沙”,从“老典型”到“新面孔”……在与沙漠
- 11 -
的搏战中,不断涌现出的治沙人,建起了一片片绿色“长城”,改变了宁夏山川大地
的面貌。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
A.沙漠化 屏幕 巍然屹立 旷日持久
B.沙漠化 屏幕 傲然挺立 旷日持久
C.荒漠化 屏障 傲然挺立 经年累月
D.荒漠化 屏障 巍然屹立 经年累月
解析:荒漠化: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侵蚀等因素造成的自然环境退化现象。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狭义概念,故选“荒漠化”。屏障: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
蔽的含义。符合语境。屏幕: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及色彩的电器。傲然挺立:形容高大挺
拔,意志坚定不移。巍然屹立:像山一样挺立。句中为了突出宁夏治沙人的战斗精神,对建
设好的防护林用了拟人手法,故“傲然挺立”更恰当。经年累月:经历很多年月,形容时间
很长。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句中只是强调经历的时间长,没有“拖得很久”的
意思,故选用“经年累月”更恰当。
答案:C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严重的沙害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长期威胁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生产
安全。
B.严重的沙害不仅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产安全和生活,还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
发展。
C.严重的沙害不仅严重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长期制约着当地群众的生活安全
和生产安全。
D.严重的沙害不仅长期威胁着当地群众生活和生产安全,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
发展。
解析:画线句存在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语病:一是“威胁”和“发展”、“制约”和“安
全”搭配不当,应为“威胁……安全”“制约……发展”;二是“不仅……还……”两个分句
后的内容颠倒了,应该从微观到宏观,先说沙害对群众的生活和生产的威胁,再说对当地经
济社会发展的制约。D 项修改得最恰当。
答案:D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宁夏治沙人没有屈服于困境乃至绝境
B.面对困境乃至绝境,宁夏治沙人没有屈服
C.宁夏治沙人对于困境乃至绝境没有屈服
D.面对困境乃至绝境,宁夏治沙人没有被屈服
- 12 -
解析:A、C 两项,主语是“宁夏治沙人”,与上文回想过去严重的沙害的话题联系不够
紧密,没有起到应有的过渡作用;D 项,“面对……”是个主动句式,后面“被屈服”是被动
句式,结构上有点混乱。比较而言,B 项的表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最恰当。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