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63 KB
  • 2022-03-30 发布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 冬至诗歌阅读训练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A.“往昔初阳岁”——句中的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B.“初七及下九”——句中的“初七”指的是阴历每月的初七日;“下九”为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C.鸡鸣、五更、黄昏、人定等,均是古代表时间段的词语,其中“人定”指亥时,相当于现在夜间21~23时.D.“六合正相应”与“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均有“六合”,但意思不同.前者指干支的六个字两两相合;后者指天地与东西南北的辽阔空间(实指天下).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答案B“初七”指农历每年的七月初七. 冬至既然是自古以来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自然也会引得无数文人雅士诗兴大发,以独特的感触吟咏之。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朝中为官时,面对宫中欢度冬至之景,有感而发,作有《小至》一诗:“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全诗情景交融,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将宫女冬至之日绣花添线、吹琴娱乐的场面再现于读者眼前,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一年冬至,在外为官的他只身来到吉祥寺,周围景色令其诗兴大发,信手拈来《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一诗:“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的雅致。而与其同时代的另一位诗人朱淑真作有另一《冬至》诗:“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冬至节的喜庆热闹: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而在大诗人陆游的眼中,冬至却显得寂静清贫,这一点在他的《辛酉冬至》一诗中可以看出:“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二):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14.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至日”,是冬至的意思。呼应标题“冬至”。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起源于春秋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B.诗歌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颔联、颈联中的“形容独老”“杖藜”表现了诗人在长期漂泊后的年老孤独,与回忆曾经出仕入朝的得意形成鲜明的对比。C.全诗通篇对偶、叠词妙用,“年年”对“忽忽”,表现时间飞逝,又是一年冬至,而长期漂泊的自己仍然有家难回、穷愁潦倒。困苦不堪。D.古人常谓心为方寸之地,尾联“心折此时无一寸”,表现了诗人因冬至这样的特殊的日子自己还孤独漂泊而感伤无限。“三秦”借指他的家乡,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D【解析】三秦借指长安,即朝廷所在,而不是杜甫的家乡,杜甫家乡在河南 前人评价说“常为客”三字为一诗纲领,即全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8分)同意这样的评价。(1分)这首诗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挫折和流离他乡的伤感与迷茫之情。(2分)首联描写了诗人多年来作客他乡,生活穷困而愁苦不堪的情态。颔联写诗人漂泊江上形容憔悴,因为远在天边,每到冬至非常思念家乡亲人。颈联写诗人只能在雪后拄着杖藜面对山沟,想起带着鸣响的佩玉上朝,散朝后离开皇宫的往事。尾联写每到此时,心里感伤无限,十分迷茫,四联都围绕着“长为客”而展开,所以是全诗诗眼。 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分)(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分)(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呆坐的神态,用“灯前”引出“影”,“伴”又将“影”与“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苦坐的“身”,显得孤单寂寞。(5分)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6分)①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冬至深夜,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②诗的语言质朴无华。(6分) 冬至日遇京使(唐)杜牧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①双鲤:信函,代指书信。两块木板,刻咸鱼形,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②一阳生:借指节气冬至。《史记》:“日冬至,则一阴下藏,一阳上舒。”③辇下:借指京城。④姜被;借指棉被。《后汉书·姜肱传》载,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⑤晏裘:借指衣服。春秋时晏耍以节俭力行著称,着苴布之衣、麋鹿之裘。 这是一首书寄怀弟之情的亲情诗。 杜收只有一个弟弟,兄弟友爱,曾因照顾生病的弟弟而弃掉监察御史和吏部员外郎的官职,可见杜牧对弟弟的关心。这首诗寄托了杜牧对弟弟情深意切的关心,这种关心,作者是通过最简捷朴素的生活层面加以表达的。作者善于运用对气候、环境的感受来表达思念骨肉的忧愁、惆怅。首联点明了节令,冬至到了,气候转冷了,不知远方的弟弟境况如何?写封家书问候一下吧。时令的推移,引发了感情的起伏变化。颔联把两种感情加以对比,烘托对弟弟的殷切思念。一杯苦酒,默坐独饮,非但无以解忧,反而顿生愁绪无数。这种愁闷,不是遥远的国家之忧,而是更有直接的切肤之感的骨肉之痛。颈联更是表达了一位敦厚的兄长对弟弟关心的无微不至。作者以自身的感受来推测亲人的处境:天冷了,不知多病的弟弟是否知道保重自己的身体?是否知道添衣加被?这种关心之情着实感人。尾联愈加显示了兄长的心情之沉重。飒飒的寒风已让作者深感不安,更何况是冷雪呢?即使不是雪,难道雪天的到来还会远吗?思念关切之情演变为更深的惆怅焦虑。本文层层推进,逐渐加强对亲人的关切之情。 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①吉禅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在宋时,是一个名刹。此诗亦熙宁五年作。②《月令》:“冬至水泉动”,是说从冬至日起逐渐转暖。《逸周书》:“十有一月,微阳动”;阳,指暖气。③荄(音gai)。草根。 苏轼是一个很怪的人,他一生几经波折,大起大落。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生活的乐观。关于冬至,古今文人骚客着墨不少,大多以悲凉哀咏为主体,冬之将至,未免悲意怆然。但苏轼没有,一句“不是花时肯独来”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心意。虽然寒风已临,梨花欲飘。但在凄冷的秋末冬初来回味无花时的怡然,这样的心境,恐怕也只能是苏轼能达到。 冬至(宋)朱淑真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好一个喜庆热闹节日:击乐声声,阳气回升,葵影移动,寒梅花开。 满江红·冬至(宋)范成大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虽是寒冬季节,山谷里却早已萌生了春意,蕙草初生新叶的香气就像袅袅的笛音若有若无地在山谷里弥漫开来(熏通薰,即蕙草,又叫零陵香,一种香草)。明天早晨的太阳升起后就可占侯新一年的年景了,(明年)肯定是丽日纤云、天气清和的好年景。不要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病上药里,每到节气时应该赋新诗。我这不是强颜欢笑,而是大自然的造化所陶醉,可惜我终究不能免俗。 白昼是那么长,我的休眠已足。但门外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让人称心如意?还是和志同道合的友人团聚在一起,大家一同欢歌笑语吧。我们一起精心调制云露酿,仔细检索梅花曲谱。就算不能天天醉死梦生,也不必太过拘束。 古代诗人描写冬至的诗虽然比比皆是,但在民间流传最广、最通俗易懂的恐怕就是《九九歌》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意思是说,从“冬至”之日起,冬天算正式到来,“九九歌”就是根据人们根据对寒冷的感觉表现出气候的变化。待“九九加一九”之时,冬天就算过完,春天真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