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人物传记阅读学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人物传记阅读 学案 一、(2018·广西桂林十八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菌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魏景超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立志于兴农的他,在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思、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 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 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对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菌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 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以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他就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 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的搀扶下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菜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 ‎ ‎“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 ‎(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 ‎①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魏景超纪念馆)‎ ‎②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 ‎(《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 B.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积累的资料在带回国时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 C.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 D.在真菌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 解析 “晚年……著述颇丰”不合文意,根据原文第六段内容可知,魏景超晚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D )‎ A.魏景超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 B.魏景超回国后任教于金陵大学,授课准备充分,内容新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资助困难学生,竭力培养农业人才。‎ C.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 D.在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E.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 ‎ 解析 A项,“留美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错,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幼年……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D项,“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错,根据原文第六段可知,所填补的是“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3.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要求“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答,故答题时,可从文中概括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品质,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述。依据第一、二两段与相关链接②,可概括出魏景超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依据第二段与相关链接①,可概括出魏景超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依据第三、四、六段,可概括出魏景超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和全心的投入。作答时,应先表述品质,再列举具体事例。‎ 答案 (示例1)魏景超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①他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②他想到祖国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决心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③他晚年身患重病,仍心系国家,为解决油菜田严重病害问题,在同志们搀扶下在田间跋涉。‎ ‎(示例2)魏景超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①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观访问,获取知识。②他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实验室里,孜孜不倦。③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示例3)魏景超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他回国执教,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各种活动身体力行;上课精心准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②他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对年轻助教严格要求,手把手指正规范。③晚年的他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 二、(2018·安徽蚌埠二中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 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 ‎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 ‎“跟那个时候相比,现在的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 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他曾这样说:“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 有位外国专家曾说:“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流派流派,不流无派。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因此,梅兰芳“梅派”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新民晚报》)‎ ‎②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在2015年的“两会”上他又提出应通过现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 ‎(腾讯网)‎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艺术曾面临着一蹶不振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 B.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 C.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 D.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解析 选项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且“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理解也有误,原文第二段中说“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BD )‎ A.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 B.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 C.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就能很好传承京剧艺术。‎ D.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呈现出“中和之美”。‎ E.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 解析 A项,“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理解有误,应为表现了京剧艺术的创新。C项,“只要……就能……”说法过于绝对,京剧传承“得是靠人来传”‎ ‎,并非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就可以。E项,“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理解有误,由相关链接②可知,应为“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 ‎6.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时,首先对文本内部进行挖掘,围绕“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结合文本谈对“移步不换形”的认识。依据第五段第二句“所谓……就是……”可概括出“移步不换形”的内涵,依据第四段第二、三句和第五段最后一句可概括出这一观点在传主身上的表现,依据第六段首句可概括出这一观点体现的传主的品格。其次向外部延伸,由京剧延伸到传统文化,联系现实,谈这一观点在当下的积极意义。‎ 答案 ①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②这一观点在文中表现为梅葆玖以坚持梅派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又不断革新;反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③这一观点体现了梅葆玖坚持传统,继承经典(传统),却绝不拘泥、保守,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④这一观点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本色本味,同时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