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50 KB
  • 2021-06-03 发布

江苏省兴化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兴化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度测试 ‎ 高二语文 命题人:章莉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Q精神胜利法”是由于恶劣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和非人的生存方式决定了的一种心理调节方式,是一个人身处弱势时自我解嘲的精神避风港。‎ B.美国政府要想取信于国际社会,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制度性机制以避免次贷危机不再发生,就必须停止这种以邻为壑转嫁风险的所谓“金融创新”。‎ C.“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以诗词为主题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其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富有新意,力求打造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D.由严歌苓编剧、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堪称2017年年末的现象级大作,上映12天累计票房己突破9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高的文艺片。‎ ‎3.下列诗词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 )‎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常作岭南人。 B.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C.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D.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4.下列诗句不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 A.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B.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C.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D.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博览群书的文坛名宿冯亦代赞美说:“宗璞有丰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自己又是个小说家、诗人,▲,▲;▲,这是我辈凡人所不能企及的。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 ‎①因此她能把中西古典文学的含义尽化为诗②但其中跌宕迂回又不是粗心之人所能把握的 ‎③从而以之入文④只有在读者的细心体会中豁然开朗⑤加之她的敏慧⑥而捕捉到她命意之所在 A. ③⑥①④②⑤ B. ③⑤②⑥①④ C. ①②⑥③⑤④ D. ①③⑤②④⑥‎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洛阳伽蓝记之高阳王寺 杨衒之 高阳王寺,高阳王雍之宅也。在津阳门外三里御路西。雍为尔朱荣所害也,舍宅以为寺。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輵①周通。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自汉晋以来,诸王豪侈,未之有也。出则鸣驺御道,文物②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积,珍木连阴。‎ 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佑曰:“二韭一十八。”闻者大笑。世人即以为讥骂。‎ 及雍薨后,诸妓悉令入道,或有嫁者。美人徐月华,善弹箜篌,能为明妃出塞之歌,闻者莫不动容。永安中,与卫将军原士康为侧室。宅近青阳门。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徐常语士康曰:“王有二美姬,一名脩容,一名艳姿,并娥眉皓齿,洁貌倾城。脩容亦能为绿水歌,艳姿善火凤舞,并爱倾后室,宠冠诸姬。”士康闻此,遂常令徐鼓绿水、火凤之曲焉。‎ ‎【注】①轇輵:关连。②文物:仪仗队。‎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击筑吹笙 古代的乐器 B.侔于禁苑 与……相等、相齐 C. 海陆珍羞 美味的食品 D. 徐常语士康曰 经常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篇因寺及人,前三句交代寺的前身、寺的位置以及高阳王宅第变为佛寺的原因。‎ B. “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迭”“连”“尽”三字,把元雍寻欢作乐、忘乎所以、腐朽荒淫的无耻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 C. 李崇虽位高权重,富甲天下,但却生活节俭,“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李元佑戏言他一顿饭要吃十八种食物。‎ D. 作者描写徐月华的才艺,通过听众的反映来突出她歌喉的动人,箜篌声的美妙,这种写法是从《诗三百》中的《陌上桑》对秦罗敷的外貌描写借鉴发展而来的。‎ ‎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徐鼓箜篌而歌,哀声入云,行路听者,俄而成市。(4分)‎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5分)‎ ‎9. 文章第一、二段从哪几个方面分述元雍的奢侈生活?请概括。(3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春夕旅怀 ‎(唐)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 蝴蝶梦里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催满镜生 。‎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 ‎(1)第二联历来是被传诵的名句,请联系诗歌内容说说该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5分)‎ ‎(2)这首诗是作者旅居湘鄂时所作,感情丰富。试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表达的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 ‎(2)夕阳古道无人语,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4),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5),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6)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7)_______________,来洗涤旧迹。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8)为往圣继绝学,_______________。 (张载《张子语录》)‎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 ‎[美】海明威 ‎[前文梗概】西班牙内战时期,罗伯特•乔丹在安塞尔莫的带领下来到敌后的巴勃罗游击队,奉命配合共和国政府军队在大规模的反攻开始后炸毁敌人的一座桥梁,使敌人不能增援。‎ ‎⑴罗伯特•乔丹在公路和桥上方的山坡上,伏在一棵松树后面,看着天色亮起来。他这时看到那哨兵正站在岗亭里,他望望手表,心想,只要我们能把他们牵制在这里,就能困住这些法西斯。瞧,那儿有什么人来了。‎ ‎⑵两个身穿毯子式披风、头戴钢盔的哨兵在公路上拐了个弯,朝桥头走来,肩上挎着步枪。一个在桥的那一端停下来,走进岗亭不见了。另一个踏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跨过桥来。他慢呑呑地走到桥的这一端,这边的哨兵跟他说了些话,就返身从桥上走回去。‎ ‎⑶刚上岗的哨兵走进岗亭坐下了。他的上了刺刀的步枪斜靠在墙上。罗伯特•乔丹掏出望远镜,对准了岗亭。‎ ‎⑷哨兵背靠墙坐着。他的头盔挂在一只木钉上,脸庞清晰可辨。他戴着那顶圆锥形绒线帽。而且他没有刮过脸。他脸颊凹陷,颧骨突出。他长着毛茸茸的眉毛,眉宇间连在一起。他显得很困乏,打着呵欠。‎ ‎⑸罗伯特•乔丹收起望远镜,伏在那儿望着公路,什么也不想考虑。一只松鼠在他下面一棵松树上吱吱地叫,顺着树干往下爬,半路上停了一下,扭头朝有人在张望着的地方看看。松鼠的眼睛又小又亮,它那尾巴激动地抖动着。接着这松鼠用小小的爪子和过大的尾巴在地上一大跳一大跳地跳上另一棵树。它在树干上回头望望他,然后在树干上绕了一圈,就消失了。这松鼠在松树的一根高枝上吱吱地叫,它在那里平伏在树枝上,尾巴抖动着。‎ ‎⑹罗伯特•乔丹透过棵棵松树又向下面的岗亭望去。他很想把这只松鼠放在衣袋里随身带着。他很想有件什么东西可以触摸一下。他用胳膊肘擦擦松针地,但那是另一回事。谁也不知道在干这种事时你会有多孤独。‎ ‎⑺他这时伏在那里,不再望公路和岗亭,转而望着对面的远山。他静静地伏在那里,注视着早晨来临。他闻到了松树的香味,听到水流的声响,这时桥在晨曦中显得清楚而美丽。他伏在一棵松树后面,手提机枪横放在左前臂上,不再对那岗亭望了,以为这次攻势决不会发生了,在这么一个可爱的五月底的早晨不可能出事。直到过了很久,才听到突如其来的密集的炸弹的砰砰声。‎ ‎⑻罗伯特•乔丹一听到炸弹声,那第一阵砰砰的爆炸声,不等山间传来隆隆的回声,就深长地吸了口气,就地提起手提机枪。‎ ‎⑼岗亭里的哨兵听到炸弹声就站起身来。罗伯特•乔丹看到他伸手去拿了步枪,从岗亭里走出来倾听。他站在公路上,阳光照在他身上,他头上斜戴着绒线帽,他抬头朝天空中飞机正在投弹的方向望着,阳光照射在他那没刮过的脸上。‎ ‎⑽罗伯特•乔丹这时觉得自己呼吸紧迫,仿佛有一圈铁丝捆住了他的胸脯,他稳住了胳膊肘, 觉得有槽纹的前枪把紧顶着他的手指,就把这时已落入表尺缺口内的长方形准星对准那哨兵的胸腔中央,轻轻一扣扳机。‎ ‎⑾他感到枪托迅速、滑溜、痉挛地撞在自己的肩上,公路上那哨兵显得吃惊而痛苦,双膝一软, 身子向前溜,前额弯向路面。他的目光从这弯着头躺在公路上的哨兵身上转向桥和另一端的岗亭。 他看不到另外的那个哨兵,就顺着右下方的山坡望去,知道安塞尔莫就埋伏在那里。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开枪了,枪声砰地一响,在河谷里激起回声。接着他听到安塞尔莫又开了一枪。‎ ‎⑿随着第二声枪响,桥下另一端公路拐角处传来了砰砰的手榴弹爆炸声。接着这边公路左方远处传来手榴弹爆炸声。接着他听到这边公路上的步枪声,而下边公路上传来巴勃罗那支骑兵用的自动步枪的枪声,哒哒哒搭,穿插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他看到安塞尔莫正沿着陡峭的通道爬下,朝桥的那一端冲来,就把手提机枪挎上肩,顺着陡峭的山坡奔上公路。‎ ‎⒀他一边奔跑,一边听到安塞尔莫在叫喊:“干得好,英国人。干得好啊!”他越过躺在地上的哨兵,晃着背包奔上桥面。‎ ‎⒁老头儿一手提着卡宾枪,向他跑来。“平安无事”,他喊着,“没出差错。我不得不补了一枪。必须结果他啊。”‎ ‎⒂罗伯特•乔丹看到泪水从安塞尔莫脸频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 ‎(选自《丧钟为谁而鸣》,吴建国译,有删改)‎ ‎12.第一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3.请简析第五段中作者描写一只松鼠的写作意图。〔4分)‎ ‎14.罗伯特•乔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谘结合情节,简耍分析。〔6分)‎ ‎15.请探究小说结尾“泪水从安塞尔莫脸颊上的花白胡子茬上淌下来”的意蕴及表达效果。(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为什么中文系学生不爱读文学作品 张向荣 ‎①这段时间在读王敦的新书《打开文学的方式》,促使我写下了这样一个题目。这一现象或许不总是如此,但也绝不罕见。其实很多中文系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多多少少都是文学青年。因为文学能为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提供他们可能尚未经历但却渴盼经历的人生经验,譬如爱情,譬如虚无,譬如衰老与死亡,譬如对世间不正义的感知和批判,所以中学时代,他们还是爱读文学作品的。‎ ‎②到了大学,我相信,九成以上的中文系学生会在开学不久就遭受到老师慈爱、深邃但残酷的暴击:“中文系是不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学者、批评家。”于是,用不了多久,这些原本把李白、曹雪芹、鲁迅、莎士比亚、川端康成等作家的名字挂在嘴边的学生,慢慢就只把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布朗肖、巴丢等理论大师的名字叼在唇上了。大家开始热衷于谈论文本、风格、修辞、意义,习惯于克制自己的感动、热爱和陶醉,我们甚至不再把文学称之为“文学”,而是称其为“作品”,就像一个深谙商业之道的编辑不把手中的书称之为“书”,而是称之为“产品”。‎ ‎③中文系具有研习文学理论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而文学理论被视为解读文学作品的倚天剑、屠龙刀,或者说,就是王敦所说的“打开文学的方式”。但是,对理论的迷恋,却常常使得不少中文系的学生反而逐渐不再阅读文学作品。这大概有三个原因。首先,理论文本的确能够磨砺一个人的理性,促使他不再满足于诗赋小说戏剧带来的纯粹的美与诗意,而是紧紧追随着哲学的“洞穴之光”,力求抵达文学真正的本质;其次,理论的力量犹如庖丁解牛,能看透、看穿、看破许多文学作品的叙事陷阱、修辞屏障和抒情动机,这会使人丧失掉不少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最后,有些理论语言尤其艰涩,研习理论比阅读作品要花费数倍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反而少了。‎ ‎④于是,许多人一只手拿起了“打开文学”的工具——文学理论,但另一只手同时却把文学给“合上”了。他们有时会觉得,只有能够迎合、言说理论的文学,没有不能解读文学的理论,如果确实没有,那就换一种理论吧。文学不仅是理论投射的客观对象,甚至成了理论的附着物,文学为理论而活。这就是为什么越是中文系的学生,越不爱读文学作品的原因。但显而易见,文学并不为理论而活,为理论而活的只能是人。‎ ‎⑤其实,乔纳森•卡勒早就说过,“理论是由思想和作品汇集而成的一个整体”。理论本身就包含了对作品的阅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重新面对文学,在一个恰当的阈值内使用理论打开这些文学呢?‎ ‎⑥‎ 王敦《打开文学的方式》这本书的有趣之处正在于此。他并不是创造一个新理论,这多半是外国人做的事,也不是去介绍一个理论,这主要是中国人做的事,而是凭借他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告诉读者怎样使用文学理论去解读文学作品。都说文艺理论的书难啃,但我觉得,更难的是告诉大家如何去应用这些理论,这需要作者具有极为娴熟的理论功底,同时又不丧失对文学的感受力,还能用恰当的话语将这种对文学的感知从字里行间解放出来。‎ ‎⑦理论的确是灰色的,但文学的生命之树能否常青,在于能否用理论打开。领略一点文学理论的精微奇妙之处,却不被其俘虏,而是读读小说,背背诗歌,这些文学能更加显示出与现实、与人性的相切相关。(有删改)‎ ‎16.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7.请结合全文,分析中文系学生不爱读文学作品的原因。(6分)‎ ‎18.如何理解卡勒“理论是由思想和作品汇集而成的一个整体”在文中的含义。(6分)七、作文(70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高速运转的时代陀螺,将社会切割成一个个网格,将人们隔离成一个个原子。但顽强的意志使人们向外向上生长,激励我们从一个个原点走出,又将一个个原子彼此相连,遥相守望。‎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我们为自己奔忙,也给他人幸福。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需要你我发自内心的善意。‎ ‎ (摘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高二语文答案 ‎1.【答案】C ‎【解析】甄别:①审查辨别(优劣、真伪);②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语境是辨别马铃薯的优劣,‎ ‎2.D(A.用词不当,应将句中的“由于”改为“由”。B.不合逻辑,应删除第二句中的“不” 字。C.偷换主语,最后一句应改为“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 ‎3.C(A句夸张。B句拟人和对偶。C句“鱼雁”借代书信。D句没有修辞。)‎ ‎4.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结合题干“二十四节气”分析,先明确“二十四节气”内容。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结合诗句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分析。A项,结合“小满田塍寻草药”分析可知,是小满;B项,结合“芒种忙忙割”分析可知,是芒种;C项,结合“大暑运金气”等内容分析,是大暑;D项,结合“端阳”“汨罗”等内容分析,是端午,故选D。‎ ‎5.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据上文“小说家”和“诗人”,首句只能选①,体现因果关系;③句中的“之”指代①句中的内容;⑤句应在“这是我辈凡人……”之前,与前文构成并列关系;“她的文章看来平平淡淡”,暗示后文有转折,故选②句;④句中“只有”与⑥句中的“而”相承。综合D项正确。‎ ‎【答案】6. D 7. D ‎ ‎8. (1)徐美人弹箜篌唱歌,哀怨的声音传入云霄,听到的行路人,一会儿就聚集得像是集市。‎ ‎(2)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 ‎ ‎9. 居、用、行、食。(两点一分,三点二分,四点3分)‎ ‎【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要结合上下文来推断,D 常:通“尝”,曾经。‎ ‎7. 试题分析:D不是《诗三百》,而是《汉乐府》。‎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1)行路听者:定语后置句,翻译为:听到的行路人。俄:不久,一会儿;成市:聚集得像是集市。语句通顺一分 ‎(2)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先”对死者的尊称;乳:动词,喂养。先妣:死去的母亲;抚:抚养,对待。‎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答题区间在一二段,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原文中有:(1)居止第宅,匹于帝宫。白殿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轇輵①周通。是居住方面。(2)僮仆六千,妓女五百,隋珠照日,罗衣从风。是使用人员方面。(3)出则鸣驺御道,文物成行,铙吹响发,笳声哀转。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是出行方面。(4)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是吃喝方面。‎ 参考译文:‎ 高阳王寺,原是高阳王元雍的住宅。在津阳门外三里御路的西边。元雍被尔朱荣杀害,他的宅第成为了寺庙。正光年中,元雍担任丞相,皇帝赏赐华盖、乐队、仪仗队、佩剑侍从一百人给他,元雍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所宅第,可与皇宫匹敌。白色的宫殿,红色的柱子,幽深连绵,飞檐向上翻起,互相关连周通。僮仆六千人,歌伎五百人,名贵的隋侯珠与日光互相映照,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随风飘起。从汉晋以来,诸王豪华奢侈,从来没有这样的。出行时骑卒在御路上鸣道,仪仗队排成行,鼓乐声响起,笳声哀凄婉转。在宅邸时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乐器轮流演奏,通宵达旦。竹林鱼池,可以与皇家园林相比,芳草繁茂堆积,珍木树荫相连。‎ 元雍特别爱吃,优厚地奉养自己,吃一顿饭一定以几万钱为限度。海上陆上珍贵精美的食物,摆满面前一丈见方的桌子。陈留侯李崇对人说:“高阳王吃一顿,抵得上我吃千日的。”李崇担任尚书令,仪制和三司等同,也富倾天下,僮仆千人。他本性节俭吝啬,穿恶衣吃粗食,食物常常没有肉,只有韭菜和腌韭菜。李元佑对人说:“李令公吃一顿有十八种食物。”人家问他缘故,元佑说:“二韭一十八。”听的人大笑。世人就认为是讥骂。‎ 等到元雍死后,众多的歌伎全部被下令出家为尼,有的嫁人。美人徐月华,擅长弹箜篌,能弹奏明妃王昭君的出塞之歌,听到的人没有不感动的。永安年中,嫁给卫将军原士康做妾。住宅靠近青阳门。徐美人弹箜篌唱歌,哀怨的声音传入云霄,听到的行路人,一会儿就聚集得像是集市。徐美人曾经对原士康说:“高阳王有两个美姬,一个名叫脩容,一个名叫艳姿,都是细长而弯的眉毛,雪白的牙齿,美艳极了。脩容也擅长演奏《绿水歌》,艳姿擅长《火凤舞》,在后宅中她俩一并被宠爱,受宠在诸姬中居首位。”原士康听了这些话,就常常令徐美人弹奏《绿水》、《火凤》之曲。‎ ‎10.(1)①虚实结合:上句写梦见自己回到万里之外的家园,是虚写;下句写梦醒之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是实写。虚实相生,更加触动思乡之情。 ‎ ‎②对比:梦中回乡的片刻欢娱与醒来子规啼唤的悲凉构成对比,一乐一悲,突出表现了诗人愁苦的思乡之情。 ‎ ‎③用典:运用了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了由思乡入梦境,梦醒还思乡,子规啼唤更让人愁上加愁,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 ‎④烘托、映衬: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相互烘托、映衬,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以景传情,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 ‎ ‎(答对一点给3分,两点给5分) ‎ ‎(2)①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感慨一)②思念家乡,怀想亲人;(思乡怀人)③流连湖光山色的归隐之意; (人生感慨二)④思归不得时的豁达之情;(人生感慨三)⑤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流离之痛)(1点2分,答满3点即可)‎ ‎11 (1)茕茕独立 (2)禾黍秋风听马嘶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4). 钿头云篦击节碎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术业有专攻(7)以时间的流驶 (8)为万世开太平 ‎12.①由内心活动转向对远处的观察;②引出下文对敌方哨兵的叙写;③引起读者阅读兴 趣;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每点1分)‎ ‎13.①松鼠的出现,缓和了沉闷、紧张的伏击气氛,使小说的叙述节奏有张有弛;②对松 鼠的细致观察(或:描写),侧面烘托出罗伯特•乔丹的孤独、警觉与不安。(每点2分,意 思对即可。)‎ ‎14.罗伯特•乔丹是一个冷静机警、尊重生命(或:心地善良)、意志坚定的反法西斯英 雄。在埋伏时随时准备好战斗,反映了他的冷静、机警;在射杀敌方哨兵时心情沉重,表现了他 对生命的尊重;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断扣动扳机,反映了他意志的坚定。(每点2分)‎ ‎15.这流淌的泪水,①有不负重托完成任务的激动和喜悦,②也有为年轻生命逝去的内疚与无奈。③彰显了安塞尔莫身上人性的光辉,也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每点2分)‎ ‎16.首先指出中文系学生不爱读文学作品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答“首先指出不爱读文学作品的中文系学生原先多多少少都是文学青年”也对);然后分析中文系学生不爱读文学作品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接着阐述学习文学理论的根本目的是解读文学作品;最后强调不能丧失对文学作品的热情。(一点1分,两点三分,三点5分,四点六分)‎ ‎17. 大学中文系培养目标(教育导向)的影响(答“深受老师的打击”给1分);中文系学生对理论的迷恋(答③段中三个原因,一个原因给1分,但不超过2分);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作品和理论的关系(答“错误地认为文学作品是文学理论的附着物”也算正确)。(每点2分)‎ ‎18. 理论和作品是不可分割的;理论本身包含了对作品的阅读;理论的作用是指导或帮助人们解读文学作品;我们应该应用理论,却不能被其俘虏。(每点2分,3点即可)‎ ‎19.【解析】试题分析:一、关于材料 ‎1. 材料是写作的根据,是自拟题目、选取角度、确定立意、构思行文的出发点和凭借。‎ ‎2. 材料中的两段话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考生写作时评说或演绎的对象。‎ ‎3. 这是一则切入现实生活的材料,给考生的发挥提供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二、关于审题 这则材料主要围绕“在万物互联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你我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展开论述。‎ 审题时注意:‎ ‎1.高频出现的关键信息;2.关注重要的关联词,如第一段材料的“但”,第二段材料的“也”3.整体把握材料信息。‎ 材料审题时抓住关键信息:隔离成一个个原子,一个个原子彼此相连,遥相守望,万物互联,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都是社会生态链的一环,是休戚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考生可从下面的角度立意:‎ ‎1.我们都是命运的共同体: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既是命运的共同体,请摒弃自私与冷漠,将眼光投向无穷的远方,投向无尽的人们,心怀善意与悲悯,他们都与我有关,这个社会、这个时代都与我有关。‎ ‎2.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个体的奋斗固然重要,然毕竟是一种小我情怀,抵不过现实的诸多积弊,这些“现实之刺”需要有识者、有为者、有担当者去抵抗,去拔除,否则,原点走出的自我只能陷入迷茫,生命意志的奋斗只能无奈消解。只有合众人之力,营造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个体的奋斗才不致陷入虚无。‎ 三、关于作文评价 这道题目有很大的张力与思辨,这就为论证与分析提供很大的场域与空间。这道题也是需要动脑的题目,无论题目的外层含义还是内在意蕴,都需要学生好好思考,好好分析。唯有如此,才能由肤浅走向深刻。‎ 选材切中时弊,直击人心的隔阂与人际的冷漠,表达了一切能得到良性改变的热望。以譬喻形象地引出话题,再逐步揭示诸如“我们”“从原点走出”“彼此相连”“遥相守望”“给他人幸福”“休戚相依”“善意”等关键词句,审题指向明确,透出悲天悯人的人文精神和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