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一中 2017-2018-1 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答题纸或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一、基础(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I 卷(26 分)‎ A.肯綮.(qìng)‎ 嗔.怪(chēn)‎ 麾.下(huī)‎ 被十余创.(chuāng)‎ B.数阕.(quē)‎ 烽燧.(suì)‎ 披靡.(mǐ)‎ 辇.来于秦(niǎn )‎ C.须臾.(yú)‎ 汲.用(jí )‎ 剽.掠(piāo)‎ 沙洲葭.苇(xiá)‎ D.拜谒.(yè)‎ 潦.水 (liáo)‎ 浑.浊(hún)‎ 倏.忽不见(shū )‎ ‎2.下列字形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刈旗 B.媵嫱 C.鼎铛 D.旌旗 衰鬓 玉簟 寂寥 木屐 踯躅 嗔目 粟粒 迤逦 架梁之掾 俏拔秀丽 廊腰蔓回 未雨绸缪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上上下下四面八方以学术文化或文学为名的哄闹,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有所 ‎ 。在他看来,当今的文化和书籍崇拜是商业垄断和精神规训_ 制造的偶 像崇拜。表面上读书做学问_ ,其实全民抱着电视收看文化节目的现象乃是 ‎ 的文化奴役,确切地说是被人为制造的应景文化、快餐文化、伪经典、伪高雅、 伪博学、伪文化所奴役。‎ A.质疑 合力 蔚然成风 货真价实 B.质疑 合作 风靡一时 名副其实 C.置疑 ‎ 合力 风靡一时 货真价实 D.置疑 合作 蔚然成风 名副其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 5 月,全国县以上新城区超过 3500 个,试问,这些新城区谁来住? B.近年来,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跨地域、跨 文化的出境旅游,成为中国游客的新选择。 C.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 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处理、接受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D.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 的价值标准。‎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先 生继承经典文化之精髓而更新两点,将大学对人民的关怀视为现代大学理念的根本。21 世 纪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新使命是什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各国大学的领导者不约而 同提出了大学的新功能:_ A.大学不但要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而且应实现人类文明 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B.大学应在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和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 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这两方面并重。 C.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积极发挥文化 传承与创新的作用,实现人类文明的交融和传承。 D.大学除了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基本职能之外,还应实现人类文明 的交融和传承,积极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作用。‎ ‎6.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 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 “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B.“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 也是谦称。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 人曰死”。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 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7.国庆期间,小明外出郊游并写下了旅行笔记记录沿途见闻。 下列各句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笔记中的一项是 A.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D.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8.情境不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是借“月”抒 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 A.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B.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9—16(每题 2 分,共 10 分)‎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 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 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 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 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 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 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 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 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 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 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真足以启愚而立 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故,民无所归 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 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 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 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卷六,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易:轻视 B.或病.其为矫心 病:认为……是错误的 C.我乃奋.其不畏之气 奋:奋发 D.死非我能夺.也 夺:强行改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过贪泉而.饮之 项王瞋目而.叱之 B.人命之.修短系乎天 杳不知其所之.也 C.卒以.廉终其身 以.故汉追及之 D.故吏于.其地者 籍独不愧于.心乎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B.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C.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D.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 哉?‎ ‎12.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明而自信,笃也 ‎④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 下文议论张本。 B.第②③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 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C.末段指出以“贪”命名泉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点明写这篇记的 缘由。 D.本文议论深刻,且有针对性,驳斥小人“病其为矫心”的观点,用“君子以身立 教”,与贪廉乃“自我作之”为论据,说明贪廉“由乎内”, 语言质朴自然,记述清晰, 议论深刻。‎ 三、(18 分)‎ ‎14. 翻译下面语句(6 分)‎ ‎‎ 第Ⅱ卷(74 分)‎ ‎(1)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3 分) 译文:_ ‎ ‎(2)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3 分) 译文:_ ‎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②。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①俞紫芝,字秀老,金华人。官场失意后,蛰居水村,寄情于山水。 ②赊:语气词。‎ ‎③绷:布幅。‎ ‎(1)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分) 答: ‎ ‎(2)赏析颈联(3 分) 答: ‎ ‎(1)杜甫用“_ __,_ 。”两句来概括诸葛亮的一生, 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佩服。‎ ‎(2)心非木石岂无感,_ __。(鲍照《拟行路难》)‎ ‎(3)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4)_ __,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_ 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四、现代文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20 题。‎ 麦季 袁省梅 ‎①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爸又说:“半 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 个工。”‎ ‎②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 要一想起我爸,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 我莫名的心疼。‎ ‎③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 去喊了大斌子,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④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 旷,饱满。风从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 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 腾。‎ ‎⑤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 塞到了我手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 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 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意,畅快。‎ ‎⑥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 下就慌了,脖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 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糊,却照亮了那人。‎ ‎⑦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 就捡点麦穗。”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我劝大斌 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挺 好啊,捡得不少嘛。”‎ ‎⑧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 揍过大斌子。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 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 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烟筒里塞半截砖。‎ ‎⑨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 腰,搓着手,嚅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 笑:“慢点啊王老师,别摔了您的老腰。”‎ ‎⑩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 一会儿,他才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11)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 撞见了。大斌子说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 子挨了一顿狠揍。‎ ‎(12)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 子。昨晚倒霉,今晚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 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 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 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 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 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了。”‎ ‎(13)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 柴房子出来了。他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 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14)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 没法子,只好背起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15)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 知道吃。”大斌子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 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16)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选自《中国闪小说年度佳作 2014》)‎ ‎17.概括第四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4 分) 答: ‎ ‎18.赏析第九段的划线语句。(4 分) 答: ‎ ‎19.分析概括大斌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 分) 答: ‎ ‎20.第八段在记叙事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五、作文(40 分)‎ ‎21.鲁迅曾经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请以“论敢于正视”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不少于 700 字 ‎1.A(B.数阙(què);C.葭苇 jiā;D.潦水 láo)‎ ‎2.B(B.瞋目 峭拔;A.架梁之椽;C.廊腰蔓回)‎ ‎3.A ‎4.D(A.句式杂糅“据。。。显示”;B.成分残缺 “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C.语 序不当,应该改为“接受、处理和传递信息”)‎ ‎5.C ‎6.A(“迁”指升迁,左迁指贬官)‎ ‎7.B(夏日美景)‎ ‎8.A(借“月”抒发的是“游子思乡”之情。)‎ ‎9.A.改 变 ‎10.D(在)‎ ‎11.B ‎12.C(②与吴刺史无关;④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名与好利”的议论;⑥是对宪副之孙吴 以时品行的赞扬)‎ ‎13.B“吴刺史冒死饮泉”这一说法于原文无据 ‎14.(1)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得分点:被动句和介词结构句,“却”各 ‎1 分,)‎ ‎(2)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 (内容一句 1 分)‎ ‎15.(1)颔联描绘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这样一幅清静的画面(2 分),传达出诗人闲适的心境(1 分)。‎ ‎(2)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1 分),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 动,动中有静。呈现出一种安宁闲适的意境(1 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和 寄情山水的情怀(1 分)。‎ ‎16.(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其他略 ‎17.动静结合(听觉和视觉)(1 分),描写了麦子成熟丰收的情景,营造了夜晚静谧的 氛围(1 分),推动情节发展(1 分),为下文的王老师割麦子做铺垫(1 分)。‎ ‎18.描写了大斌子的语言和神态,王老师的动作(1 分)。大斌子和王老师形成了对比 ‎(1 分),突出大斌子的粗鲁顽劣的一面(1 分)。也和下文他帮助王老师形成反差,表 现大斌子性格的多面性。(1 分)‎ ‎19.粗鲁顽劣,正直倔强,朴实仗义,善良宽容。‎ ‎20.插叙(1 分)。插叙大斌子捉弄王老师的事情,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故事的 波澜(1 分),③丰富了人物性格(1 分);④帮助读者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1 分)。‎ ‎21.略 译文:‎ 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饮水,赋诗说: “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后来吴 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 史”。元代宪副吴君任职广西时,把(贪泉边)的亭子命名为“饮泉”,是钦慕吴刺史的 ‎(缘故);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 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 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我过去看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 他矫情(或 “故作姿态”, “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 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大家)都应当看 到并且学习,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上天决定的,不可以凭借人力争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恶事或善 事,却是由自己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 “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 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而勉强饮 ‎ 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而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 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 如汤似火一样的险境而不被不义之行所撼动,那难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吗?‎ 人们喜好名利,都是被外物所蛊惑,(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 就不能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决不是矫情来沽名 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示世 人,让人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 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这就是所说的扶植正 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 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 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当地做官的人,能够放纵贪婪之心,贪婪互 相沿袭,成为惯例,百姓没有可以归罪的对象,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喝了贪泉的 水的人会变贪)这是怨恨激愤的人的说法。吴刺史这种行为,不只是使岭外的百姓开始蒙受 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让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苍天的赐 物,一个刺史的职位如果能有合适的人(来担任),那么百姓与万物都蒙受他的恩赐。啊, 真是伟大啊!吴以时崇尚高尚的气节,敢于直言,看见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 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