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 年4月10日21时,黑洞的第一张“照片”在美国华盛顿、中国上海和台北、智利圣地亚哥、比利时布鲁塞尔、丹麦灵比和日本东京七地同时发布。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事件视界。
黑洞是怎么形成的?像宇宙万物一样,恒星也会衰老死亡。一些大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燃料耗尽时,其内核会急剧收缩、塌陷,所有物质快速向着一个点坍缩,最终坍缩成一个体积无限小的奇点,成为黑洞。黑洞形成一个强大的力场漩涡,可以扭曲周围时空。由于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肉眼和仪器都无法直接看到它。
黑洞和宇宙的诞生、演化有什么关系?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了更准确清楚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直接“看”到黑洞。曾有许多间接证据证明黑洞的存在,但科学家从未直接“看”到过黑洞。4 年前,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科学家“捕捉”到,成为科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是人类第一次“听”到黑洞。2017年4月5日至14日,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计划。他们将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最终,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人类终于亲眼“看”到了黑洞。
(摘编自吴月辉《人类首次“看到”黑洞正面照》,《人民日报》2019年4月11日)
材料二
虽然黑洞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但天文学家仍想出了观测它的办法。传统的光学望远镜需要使用口径非常大的光学镜面来观测宇宙中的物体,但科学家还有一种虚拟的方法能把望远镜的口径变大,制成搜集射电波的望远镜,这就是此次拍下黑洞照片的视界望远镜(EHT)。他们利用分布在全球的8座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组成了一个观测阵列,阵列的基线长度几乎与地球相同,这就意味着他们创造出了一个地球大小的视界望远镜来观测黑洞。这个望远镜的能力有多强?据麻省理工的新闻报道,它可以数清万米开外的棒球上的缝线。
2017年4月,EHT团队连接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座射电望远镜,让他们都指向人马座A方向进行几天的观测。实际上,除了人马座
- 27 -
A、他们还有另一个目标——M87星系中心黑洞。这次公布的就是M87 黑洞的“照片”。要保证这8座望远镜能同时看到这两个目标,且达到最高的灵敏度和最大的空间分辨率,每年只有 10天左右的最佳观测时间。
要看到黑洞的“照片”,另一大难点就是“洗照片”。虽然“洗照片”这一操作在当今社会已经少见,但科学家得到的是黑洞发出的射电波数据,要把它们还原成一个可视化的图片非常困难。视界望远镜阵列一晚上就要产生20 000TB 的数据,和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一年产生的数据相当,科学家不可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因此他们选择先将其传输到两个数据中心后再集中分析。观测10天,分析两年,最终才得到这张黑洞“照片”。
(摘编自《人类认识黑洞的小小一步》)
材料三
在2017年EHT全球联合观测的3月至5月期间,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25米射电望远镜作为东亚 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成员共同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VLBI协同观测,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室女座超星系团中超大质量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介绍说,参与本次黑洞拍照的EH丁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的全球200多位科学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有16 人,包括中科院上海天文台8人、云南天文台1人、高能物理研究所1人、南京大学2人、北京大学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华中科技大学1人。另外,还有部分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
“中国在这个项目中的参与是多方面的,我们与中国同事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EHT 董事会主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安东·岑苏斯说,“特别是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他们使用VLBI方法进行观测,随后也实际进行了数据的成像重建,并帮助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使用JCMT射电望远镜进行了观测。同时,中国的同事参与了已获数据的理论建模工作。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同事参与其中。”
(摘编自《中国科学家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做出积极贡献》,中国新闻网,2019年4月10日)
1. 下列对“视界望远镜”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视界望远镜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实现了人们“看”到黑洞的愿望。
B. 观测宇宙中的物体时,光学望远镜失去了作用,只能运用分布于全球的视界望远镜。
C. 视界望远镜事实上是一个虚拟望远镜网络,它的分辨率极大,对观测时间的要求也很高。
D. 黑洞的影像并不能通过视界望远镜被直接看到,仍须科学家进行数据重建。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黑洞是大质量恒星衰老死亡后,形成的具有超强引力,可以扭曲周围时空且体积无限小的天体。
B. 从“听”到黑洞到真正“看”到黑洞,科学家们成功验证了广义相对论对于黑洞的预言。
C. 虽然黑洞自身不发射和反射电磁波,但科学家们通过搜集分析黑洞发出的射电波数据,得到了黑洞“照片”。
D. 中国科学家在拍摄黑洞的工作中,积极参与了协同观测和数据的成像重建两项工作。
3. 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 2. D
3. ①材料一侧重介绍黑洞的相关知识及人类对黑洞的认识过程。
②材料二侧重介绍科学家利用视界望远镜拍摄到黑洞“照片”的方法和过程。
③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科学家对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做出的积极贡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分析筛选概括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曲解文意。由材料二“传统的光学望远镜需要使用口径非常大的光学镜面来观测宇宙中的物体”可知,光学望远镜仍然可以用来观测宇宙中的物体。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积极参与了协同观测和数据的成像重建两项工作”错误。由材料三可知,中国科学家还参与了“已获数据的理论建模工作”。
故选D。
【3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本题要求分析“报道的侧重点”,即要求概括出每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找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仔细阅读每则材料,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精准概括即可。
依据“黑洞是……”“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黑洞和宇宙的诞生、演化有什么关系?又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了更准确清楚地解答这些问题,科学家们想直接‘看’到黑洞……但科学家从未直接‘看’到过黑洞。4 年前,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信号被科学家‘捕捉’到,成为科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这是人类第一次‘听’到黑洞。2017年4月5日至14日,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庞大观测计划……最终,科学家们成功拍摄到了黑洞的第一张‘照片’,人类终于亲眼‘看’到了黑洞”等,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黑洞的相关知识及人类对黑洞的认识过程。
依据“虽然黑洞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但天文学家仍想出了观测它的办法……”“2017年4月,EHT团队连接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8座射电望远镜,让他们都指向人马座A方向进行几天的观测。实际上,除了人马座 A、他们还有另一个目标——M87星系中心黑洞”“……观测10天,分析两年,最终才得到这张黑洞‘照片’”等,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科学家利用视界望远镜拍摄到黑洞“照片”的方法和过程。
材料三摘编自《中国科学家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做出积极贡献》,再结合材料内容可概括为侧重介绍中国科学家对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做出的积极贡献。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27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古诗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垓下(gāi) 刈旗(yì) 数阕(què) 美人和之(hè)
B. 喟然(kuì) 风乎舞雩(yú) 莫春者(mù) 冠者(guān)
C. 迨诸父(dài) 异爨(cuàn) 阖门(hé) 扃牖(jiōngyǒu)
D. 肩之所倚(yǐ) 兔起鹘落(hú) 砉然向然(xiǎnɡ) 技经肯綮(qìn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识能力。侧重于对常见字中的易读错字、多音字、音近字、及通假字进行辨析,如要求考生辨别多音字在不同语境的词语中的具体读音、要求考生比较形近字的读音、要求考上识别通假字的读音等,所以考生平时必须多读多记。
B项,“冠者(guān)”错误,应为“冠者(guàn)”。
故选B。
【点睛】字音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ǎn的音。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
5.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
A. 有朋自远方来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答案】B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例句,方:译为方圆。
A项,方:地方。
B项,方:方圆。
C项,方:正。
D项,方:方形。
故选B。
【点睛】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多个意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一般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中最初的叫本义,常用的叫基本义,从本义或基本义推演引申来的叫引申义,通过用本义或引申义比喻另一事物而固定下来的叫比喻义。可以根据一个句子中词语意思带入另一个句子,判断意思是否一样。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向是
A. 吾为公取彼一将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B. 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
C.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考纲中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则指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所以应对此类题目,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词语意思及语法意义是关键。
A项,两个“为”的意思分别是:替,给/何……为,为什么……呢,“为”是句末语气词,呢;
B项,两个“诸”意思都是兼词,“之于”的合音;
C项,两个“故”的意思分别是:原先,以前/因为;
D项,两个“比”的意思分别是:近来/等到。
故选B。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于”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向是
- 27 -
A. 不拘于俗,学于予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 于其身也则耻师颜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D.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考纲中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则指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所以应对此类题目,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词语意思及语法意义是关键。
A项,都表被动;
B项,介词,对于/介词,在;
C项,介词,比/介词,和、与;
D项,介词,与、和/介词,到。
故选A。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组是
①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②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③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④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⑤我何面目见之 ⑥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⑦序天伦之乐事 ⑧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⑨ 大块假我以文章
⑩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三处。
A. ①②⑨ B. ③④⑩ C. ④⑤⑧ D. ①⑤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辨识。古今异义的类型大致分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色彩改变四类。应对此类题目大量识记是最稳妥的方法,但尤其要注意古汉语中的双音节词,他们往往会古今异义。而对其辨识的主要依据便是结合语境。
②“成立”古义:成长立业;今义:开始存在。③“从事”古义:官名,泛指一般属官;今义:做某个职业。④“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 27 -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⑥“左右”古义:左右侍卫;今义:副词,左右方位;⑧“几何”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⑨“大块”古义:指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指面积大的。⑩“山东”古义:山的东面;今义:山东省。
故选D。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可以参考以下技巧:1.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区分词的界限,从而分辨古今词义的差异2.结合词语出现的上下文语境,通过分析比较也能分辨出古今词义的差异3.如果能力允许我们还可以运用训诂学的比较互证的方法,通过对古文献资料的考证,判定它的词义,区别它的古今义。
当然,对于辨析古今异义词语,将几种方法结合使用,辨析更为准确。
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向是
A.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耶?
B.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
C.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虚词的考查。考纲中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在文中”则指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所以应对此类题目,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根据语境判断虚词的词语意思及语法意义是关键。
A项,两个加点的“其”都是和后面的“其”构成“其……其……”结构,意思是“是……还是……”;
B项,两个“然”的意思是:然而/这样;
C项,两个“竟”的意思是:整日/最终;
D项,两个“故”的意思是:旧的、原先的/所以。
故选A。
10.下列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B.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左右欲刃相如
C.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D. 燕赵之收藏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答案】A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文言文中常见的活用类型有:词性的改变,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等,判断活用的类型主要依据句子结构和意思。
A 项,都为名词作动词,风:吹风/乳:喂养;
B项, 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C项, 垣墙:名词作动词,修筑垣墙/焚:被焚毁,没有活用;
D项,收藏:动词作名词,收藏的宝物/西:名词作动词,向西走。
故选A。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居则曰:不吾知也!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B.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
C.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特殊文言句式的考查。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被动句、省略句。句式的判断可以借助一些标志性词语,如者也表判断,代词作宾语常前置,为、见可表被动,介宾结构常后置等。但最终的确定还是要通过翻译。
A项,都宾语前置句;
B项,都为判断句;
C项,都为被动句;
D项,介宾结构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故选D。
12.下面是对不同年龄的代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立 ②花甲 ③ 耄耋 ④始龀 ⑤弱冠 ⑥古稀 ⑦知命 ⑧不惑
A. ④①⑤⑦⑧②③⑥ C.④⑦⑤②⑧①⑥③
B. ④⑦①⑧②⑤③⑥ D.④⑤①⑧⑦②⑥③
【答案】D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始龀(chèn)指乳齿,代指小孩乳齿脱落长出恒齿换牙时期;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
故选D。
13.苏轼66岁在真州,作《自题金山画像》诗,这首自题诗,道尽一生坎坷,但是仍然表达出豪放的性格,他觉得自己在政治生涯里,引以为自豪做出政绩的地方是黄州、儋州和( )
A. 密州 B. 杭州 C. 湖州 D. 惠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应对此类为题,考生平时要多积累,积累时要先理解再识记,并且要及时梳理,使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脉络。
本题可依据其中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来作答。
故选D。
14.苏东坡“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诗中拿( )开玩笑,
A. 徐大受 B. 陈慥 C. 马梦得 D. 朱寿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应对此类为题,考生平时要多积累,积累时要先理解再识记,并且要及时梳理,使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脉络。
陈慥字季常,是东坡随时可以开玩笑的朋友,在一首诗中,苏东坡用“狮子吼”来戏谑他惧内,于是他惧内的典故从此确立,至今“季常癖”仍是惧内的代称。
故选B。
- 27 -
【点睛】高考对文学常识考查的基本要求为: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品。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其所处的时代、代表作品、作品体裁及作品的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品体裁及作品相关内容。所谓文学体裁,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此外,还要对古代有关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有明确的了解。
15.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 )都曾得到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张耒 D. 晏殊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应对此类为题,考生平时要多积累,积累时要先理解再识记,并且要及时梳理,使分散的、凌乱的知识能形成一定的系统,显示出较为清晰的脉络。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合称。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的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玘书》)。
故选C。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 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
- 27 -
,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17.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B.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C. 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D. 礼部。管典礼、学校、科考等。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淳善于断案。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 张淳体恤百姓。永康县人贫穷,生下女儿大都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 27 -
C. 张淳聪明机智。他故意放出强盗卢十八逃跑很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后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D. 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
1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答案】16. D 17. A 18. B
19. (1) (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股不已,官司逐渐减少。
(2)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按照道理推断,哪有什么神明呢?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解答此类题,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文言虚词断句。本题,抓住关键词“曰”,虚词“者”“而”“则”,相同句式“留则有用”“汰则叵测”“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结合句子意思断句。本句翻译为:张淳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土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能捣乱”。故选D。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7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错误。“就车”在这里就是上车的意思。“下车”,意思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源于《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就车,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登车。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B项,“永在县人贫穷,生下安文就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错,由原文“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可以知道,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而且他拿出俸禄给无力抚养的人,不是给百姓。故选B。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讼者”,打官司的人;“剖决”,判决;“如”,像;“骇”,惊讶;“浸”,逐渐。(2)“此”,这,代词;“遁”,逃走;“闻”,听说;“乃”,连词,就;“以”,按照;“卜”,推断;“何神之有”(宾语前置),哪有什么神明呢。
【点睛】参考译文: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永康知县。(永康)官吏和百姓平时大多奸猾,接连告得七个县令被罢免。张淳到任,日夜翻阅公事文书。(当时)打官司的有几千人,(张淳)判决像流水一样迅速顺利,官吏百姓大为吃惊,叹服不已,官司连渐减少。见是前住官府申诉的,张淳当即定下审判日期,(到时)诉论双方按照预先约定的日期到官府,审决案件很快没有拖延积压的。百姓带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论,于是称他为“张一包”,说他像包拯一样快速断案。
- 27 -
有个叫卢十八的大盗抢劫库藏的金帛,过了十多年还没俘获,御史把这件事交给张淳办理。张淳限定三个月一定抓到大盗,并请求御史在一个月内下达数以十计的缉捕公文。等到公文接连下达,张淳故意讥笑说:“大盗逃跑好久了,到哪里去抓辅呢。”搁置着不去办理。有个官史的妻子与卢十八暗中勾结,那官史很留心案情,听到张淳的话告诉了卢十八,卢十八心里安稳许多。张淳于是让差役假装告这位官吏欠人银子。把官吏关入狱中。张淳暗地叫来这官吏用勾结大盗犯死罪来责罚他,再叫他请求让妻子代替自己坐牢,自己出去借钱未偿还,卢十八听到以后,急忙来探望这位妇人,(张淳等人)趁他喝醉酒将他祝拿。等到上报御史,(俘获大盗)只有两个月。
百姓之间有一点小小的怨恨,常常夸大成人命案一般的大案来诉讼。张淳查验发现不属实就定诉讼者有罪,从此没有诬告者。永地人贫穷,生下女孩大多不抚养。张淳规劝非常耐心,贫穷而无力抚养的就捐献俸禄供应物资。保全性命活下来的无数。过了许久,凭执政成绩第一的身份前往应召,离开永地,刚上车,回头对下属说:“盗贼某人已经回来,距离此地只数里地,你们可以替我捉拿他。”根据他的话追寻,发现盗贼正在河里洗脚,拘捕到官府,盗贼服罪,永地人对这件事感到惊奇,认为有神明告知。张淳说:“这个盗贼追捕得急就逃走,现在听说我离开就回来了。按照道理推断,有什么种明呢?”
升任礼部主事,历任郎中,因病辞职离开。后但任建宁知府,升任浙江副使。当时浙江有招募来的士兵,巡抚商量将他们解散,士兵们(知道后)都骚乱不宁。张淳说:“这些骄横强悍的土兵,留下来有用处,淘汰的话不可预测。不如淘汰那些老弱的士兵,留下那些强壮有勇力的,那样的话,留下的不会想骚乱,淘汰的也不能捣乱。”听从他的意见,事情就平定了。(张淳)官最终做到陕西布政。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荻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0.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推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恰逢深秋时节。
B.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开篇即气势逼人。
C.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两句表明,诗人站在拥刘贬曹的立场上,对火烧赤壁予以高度褒扬。
D.
- 27 -
袁枚作诗论诗崇尚“性灵”,而“性灵”的审美价值核心是彰显独特的个性,本诗体现了浓厚的个性色彩。
21. 尾联所用的“吹箫客”和“乌鹊”两个典故,分别出自哪篇传世诗文?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20. B 21. 第一问:“吹箫客”出自苏轼《赤壁赋》,“乌鹊”出自曹操《短歌行》。尾联的意思是说,我这次来赤壁并没有带着吹箫的友人为伴,所以只能听到安静的夜里有乌鹊在凄凉啼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也暗含着得不到英明君子赏识、才华无法施展的失落抑郁。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这两句诗具体描写了赤壁之战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说法有误。本联写一阵东风强似百万大军,当年刘备、孙权、曹操就是因为赤壁这一战,而决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势。本联并未对赤壁之战进行具体描写,属于概述。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手法,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翻译相关诗句内容,明确使用了什么典故;然后结合典故内容,联系整首诗的创作背景,意象意境等分析体会诗人情感;最后选择准确的词语,结合内容分析作答。
- 27 -
诗歌尾联大意是:我此游赤壁没有吹箫的友人同行,乌鹊凄寒的叫声显得这夜更加寂静。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作者此联使用了两个典故。作者这次出游从鄱阳湖南下,游历岭南粤桂一带,再北入洞庭湖,进入湖北,然后顺长江东下回到南京。这首诗正是这次归途中,过洞庭湖湖口登临赤壁所作。从诗中的“秋渺渺”“荻纷纷”“乌鹊寒声”等描写内容可以看出,诗人登临赤壁的时候是深秋时节。但与苏轼当年不同,无友相伴、只身一人,备显孤独。“乌鹊”二字用典,通过赤壁之战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诗句,使读者联想起当年的古战场。同时,他还通过乌鹊凄寒的叫声反衬夜的寂静,营造了一个凄凉伤感的意境。曹操以乌鹊喻指无所依托的人才,表明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的渴望。作者把历史和现实连接起来,抒发了苍凉幽远的怀古之情,表明怀才不遇的苦闷。
四、情景式默写题。
22.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十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作答。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阿旁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知之为知之 (2). 不知为不知 (3). 是知也 (4). 覆压三百余里 (5). 隔离天日 (6).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本题注意“覆”“隔”“亦”“哀”等字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春运 。当我们纷纷乘坐高铁、飞机、动车回家时,似乎已忘记了当年的绿皮车,也就是这种存在于大多数人记忆中的“慢火车”。像这样的“慢火车”在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共有81对, 非客流集中方向列车开行,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人民群众春运出行提供便利。
- 27 -
在高铁已成为主流出行方式的当下,人们开始 “慢火车”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可“慢火车”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间,犹如舞动的针线,编织出偏远贫困地区一起奋斗、共同圆梦的画卷,( )在湘西,很多农副产品通过“慢火车”被输送到了城市:在大凉山,很多人借着“慢火车”找到了自己的“致富经”……一列列“慢火车”就是一列列扶贫专列,将党的扶贫惠农政策与偏远地区的百姓联系起来,让每一个人都 感受到政策的温暖,公益的温情,传达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坚定信念。
在铁路市场化的当下,全国81对“慢火车”虽然在做赔本,但站在民生视角来看, 这种做法不仅考虑到了民生的需求,更没有让铁路背离公益属性。它虽很慢,但却满载着民生情怀。
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如约而至 不可偏废 置疑 切实
B. 不期而至 不可偏废 置疑 确实
C. 如约而至 统筹兼顾 质疑 切实
D. 不期而至 统筹兼顾 质疑 确实
24. 下列填入文字括号内的语句,表意最简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慢火车”连接着两端,一边连着赤贫的山区,而另一边则是发展崛起的城市。
B. 发展崛起的城市和赤贫的山区通过这穿行“慢火车”连接在了一起。
C. “慢火车”的一端,是赤贫的山区;另一端,则是发展崛起的城市。
D. 赤贫的山区和发展崛起的城市书被这穿行的“慢火车”连接在了了一起。
2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全国81对“慢火车”虽然在做赔本买卖。但站在民生视角来看,这种做法不仅考虑到了民生的需求,更没有让铁路背离公益属性。
B. 虽然全国81对“慢火车”在做赔本买卖。但站在民生视角来看,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让铁路背离公益属性,更考虑到了民生的需求。
C. 全国81对“慢火车”虽然在做赔本买卖。但站在民生视角来看,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让铁路背离公益属性,更考虑到了民生的需求。
D. 虽然全国81对“慢火车”在做赔本买卖。但站在民生视角来看,这种做法不仅考虑到了民生的需求,更没有让铁路背离公益属性。
【答案】23. C 24. C 25. B
【解析】
- 27 -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词语)的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词语),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如约而至:按着约定准时到达。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春运”是每年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发生的事件,所以排除“不期而至”,排除B、D两项。
不可偏废: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可带宾语,可作定语。
这里重在强调“兼顾”,所以选“统筹兼顾”。
质疑:提出疑问,以求得解答。
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
这里指的是“提出疑问,以求得解答”,应该用“质疑”。
切实:指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切实一般加在动词前,表示将要做什么。
确实:只表示自己说的属实;确实加动词,一般强调做过些什么。
根据文意,这里应该用“切实”。
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补写句子的能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补写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照应和语言的表达效果,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从前文看,陈述对象当是“慢火车”;从后文看,应先说“赤贫山区”再说“发展崛起的城市”,排除B、D;从“简明”来看,排除A。
故选C。
【25题详解】
- 27 -
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本句有三处错误:一、“虽然……但是……”部分,前后主语不一致,故“虽然”要放置开头,排除A、C两项;二、“做赔本”缺宾语中心词;三、“不仅…….更……”部分分句位置错误,据文意,应强调慢火车的民生关怀,排除D项。
故选B。
2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为荔枝写下的名句,表达了对这种水果的特别喜爱。然而,如果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每天吃下数百颗荔枝,恐怕是会患上“荔枝病”的。也许你会奇怪,荔枝那么甜,____,怎么会让人患上低血糖呢?实际上,荔枝所含的糖是果糖,必须经由人体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过量食入荔枝,人体内的转化酶就会供不应求,多余的果糖,____,还会刺激胰岛细胞释放大量胰岛素,引发低血糖反应。此外,荔枝中含有的a—次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也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吃“糖”不补“糖”,还让人缺“糖”,这仿佛是一个隐喻。吃,是一种外在的表象;补,____。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吃上,就容易被表象所迷惑,想当然地以为消化了、吸收了,并且于已有补。而实际上,可能非但不是如此,还有截然相反的效果。
【答案】 (1). ①含糖量一定很高 (2). ②不仅无法转换成葡萄糖 (3). ③则是一种内在的效果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言连贯能力。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中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本段文字围绕着“荔枝甜却使人患上低血糖”内容来写。第一空,荔枝甜,自然含糖量就高,
- 27 -
所以填写“含糖量一定很高”。第二空,根据前文内容“荔枝所含的糖是果糖,必须经由人体转化为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利用”,如果过量食入荔枝,转化酶不够,多余的糖果就转换不了葡萄糖,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所以第二空内容应该是“无法转化成葡萄糖”,又因为下文是“还会……”,所以应该用关联词语“不仅”,归纳起来就是“不仅无法转换成葡萄糖”。第三空,要填的内容和前一句形成对比,“吃,是一种外在的”,所以“补,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前文“荔枝有降低血糖的效果”,因此本空应填“内在的效果”。
总之,做补写句子类的题目应该 “瞻前顾后”。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来说,所补写的语句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7.下面这封信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改正。
敬爱的爷爷:
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常常惦念着您,有时思念心切,①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爷爷,②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勿挂念。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
此致敬礼!
孙××敬上
××年×月×日
(1)这封信格式有两处错误:
(2)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3)文中加线的三个词中有一个不得体,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答案】(1)①称呼没有顶格写 ②“敬礼”应移到下行顶格写 (2)①“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删去“一下子”或“很快”。③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删去“通过”或“使”。
(3)“务必”不得体,改为“一定”或者删去。因为“务必”一般是用于上对下的要求或晚辈对长辈说不得体。
【解析】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能力。这道题考的是书信的正确写法,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首先要了解书信的常识: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一是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置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敬爱的”等词。这由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二是问候语。 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三是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述清楚,简洁清晰。四是结尾。要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致”“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下一行顶格写。给朋友写“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给长者的信往往写“此致、敬礼”。五是署名和日期。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落下写信日期。故以上的书信错误在于:称呼“敬爱的爷爷”没有顶格写;“敬礼”应移到下行顶格写。另外,正文部分有病句现象,如:“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语意重复,应删去“”一下子”或“很快”。“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该句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还有的词语运用不得体:如,务必”一般是用于上对下的要求或晚辈对长辈说不得体。此处用得不得体,应改为“一定”或者删去。
六、作文。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观念和行为大多是通过社会学习和模仿榜样习得的。
材料二:“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人以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草根人物”进入大众视野,他们是“最美环卫工”“最美警察”“最美母亲”“最美教师”……这些“最美人物”刮起最美风尚、引领社会潮流,引发人们争相转发点赞。
材料四:北京某小学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小学生未来最想从事的职业中,网络主播和网红占54%。
材料五: 2019年9月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学校“每月文化讲坛”邀请你以“榜样”为主题给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请综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阐述你对“榜样”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27 -
【答案】例文:
新时代,榜样之光照亮人生路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榜样之光照亮人生路》。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榜样出现。革命战争年代,战场上抛头颅、酒热血的英雄就是的榜样,方志敏、刘胡兰等都是当时引领人民同反动势力做斗争的榜样和标杆。和平建设时期,王进喜、焦裕禄等一大批榜样带领国人开中物正柘创新、奋发图强。进入新时代,我们同样需要榜样的引领。
新时代需要榜样的品质。榜样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为人处世的的标杆,就在于他们自己将一些高尚品质发挥到了极致。敬业是他们共同的人生信条,每一个真正的榜样,都首先是一个兢兢业业奋斗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人。郑德荣,几十年如一日地信仰、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成为学生们心中的精神导师。吃苦是他们共同的生活信仰。钟扬,为了储存植物基因宝藏,16年间,他在青藏高原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数千万颗种子:王继才,为了祖国的平安,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守岛30多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些榜样的高尚品质,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励和鼓舞着人们不断前进。
新时代需要榜样的精神。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够吸引人,因为其自身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在新时代,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需要更多样的榜样。在《创造101》的舞台上,长相处于劣势的王菊敢于挑战和质疑当代的主流审美观,靠才华和勇气一路逆袭,点燃了普通人的“英雄梦”;新加坡游泳运动员斯库林在偶像――“泳坛大神”菲尔普斯的感召下,发奋努力,最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100米蝶泳决赛中打败了菲尔普斯,成为冠军。如今,“网红”泛滥,“选秀”招摇,“一夜成名"成为许多年轻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王菊和斯库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他们已然成了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更好地做自己。
- 27 -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层出不穷的榜样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当我们面对选择而不知所措时,我们常常能从他们的人生故事中找到答案;当我们面对困难而想要退缩时,我们常常能从他们身上找到勇气;当我们安于现状、止步不前时,我们常常能从他们的精神中得到激励,崇尚榜样才会产生榜样,让我们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做一名脚踏实地的新时代青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生活,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榜样”是具体化、人格化的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体现,承载着某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传达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提出;大力宣传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宣传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烈士和模范人物,宣传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身边好人,宣传具有爱国情怀的地方先贤、知名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鼓舞人。本材料群聚焦于“榜样”这一关键词,但每则材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是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榜样教育的科学依据;材料二表现历史文化名人作为榜样在凝聚民族精神方面的意义;材料三是思考新时代榜样教育的新形式、新突破;材料四反映网络主播、网红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意在促进社会对青少年榜样教育的辨证思考。材料五是表现国家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参考立意如下:1.榜样的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2.青少年榜样教育的困境及突破;3.以模范人物为榜样,立志高远,奋发向上;4.榜样教育应切合青少年与时代的特点;5.新媒体时代,要创新榜样教育形式等。
行文结构:以“新时代,榜样之光照亮人生路”为标题,观点一目了然。开篇引用法捷耶夫的名言作为题记,含蓄而生动地阐明文章主旨。从文章结构来看,开头的总括段从历史的角度阐明榜样的重要引领作用,使文章显得大气磅礴;中间两段分别从榜样的品质和精神两个角度阐释榜样对人的引领作用,一个是具体品质的模仿、学习,一个是精神层面的感召和引领,两个维度准确地说明了“榜样之光照亮人生路”的主题。结尾段照应开头并进一步论述了榜样的作用,段中的排比句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引人思考。
- 27 -
【素材】“有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中国”,在当下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他们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特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最懂“天眼”的南仁东、“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一生追寻种子”的钟扬……他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波澜壮阔的事业中,激励着我们前行。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我们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这是一个需要榜样时代。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念有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它同时也需要有一种能够打动我们的力量,一种根植于人性根底的精神力量,一种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人生道德楷模,一种抗拒平庸,立志进取的永不过时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今天,比尔·盖茨等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许多榜样,正在我们身边不断涌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说:几个人一齐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必有我学习的榜样。
榜样是人们为人做事的一种楷模和规范。这是很值的效法和学习的。良好的榜样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小面积的播种获得大面积的丰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榜样之所以能成为别人学习的对象就在于它给出了在某一方面。
一个榜样,就是一本鲜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科书,革命战争年代的张思德、董存瑞,和平建设时期的雷锋、王进喜,改革开放时期的张海迪、孔繁森,进入新世纪后的王顺友、信义兄弟孙水林和孙东林等先进人物,都成为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和灵魂。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总是融入在我们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之中,总是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而正是由于一个个榜样的积极实践,使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得生动具体,让民众看得见、摸得着,让核心价值接上了“地气”,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他以一个榜样的身份,带动了一群心怀善意的人。他以一种榜样的力量,倡导了一次次爱心的捐献,吹起了一阵友善的春风。做一件好事容易,坚持做好事不容易,做一辈子好事更不容易。他,是郭明义,一个铁路工人,一个“傻子”,一个榜样!
- 27 -
【点睛】演讲稿类属于讲话稿,这要求它遵从讲话稿的一般写作规律,而演讲不同于一般讲话的区别,又决定了演讲稿的独特性:首先,演讲稿更加注重选材立意,在选材上多属主动型,切实根据听众的愿望和要求,弄清他们关心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力求引起最大共鸣。其次,在表达手段上有较多的议论、抒情,将生活中获得的各种体验,由真善美与假丑恶激发起的各种情感,真实地倾泻到演讲稿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再次,在语言的运用上,除了注意口语表达的特点外,如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语言节奏感强,还应适当运用幽默、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以达到在与现场听众的交流中,牢牢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顺利实现演讲目的作好准备。
- 27 -
- 27 -
相关文档
- 江西省南昌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0页
-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中学2019-2020学2021-06-0329页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育才中学20192021-06-0325页
-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2021-06-0113页
- 【物理】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1-05-318页
-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2021-05-277页
- 物理卷·2018届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2021-05-268页
- 【物理】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1-05-2617页
-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19-2020学2021-05-266页
- 【物理】河南省安阳林州市林虑中学2021-05-2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