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应将姓名、考号等信息准确填写、填涂在规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客观题填涂使用2B铅笔,主观题作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
4.保持答题卡整洁,不可折叠、污损、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贴)、胶带纸等,不得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或做标记。
第Ⅰ卷 阅读题(共78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国情怀是中国古典诗词永恒主题之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
B.文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流露出比乡愁更强烈的家国荣誉。
C.文中引用《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意在表达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
D.朱熹认为“君子”就是“品格高尚”的人,尽管他们遭遇各不相同,但其“磊磊落落”中必然有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引用张载名言,对其解释后,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缺席。
C.文章二、三两段从边塞况味到忧国忧民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古典诗词的家国情怀。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共同开启了中国诗歌的巅峰之门,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
B.先贤们的“忧国”体现在为国奉献的义勇和担当上,而身处和平盛世的我们,更应该做好“爱国”的本分,这就是一种家国情怀的传承。
C.家国情怀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
D.文章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阐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秋来查干湖
李旭光
查干湖美,美在秋天。秋湖的长天,极为疏朗。站在环湖路上,依稀看得见天宇的穹顶与湖水交割的弧线。惊鸿照影,间或掠过几朵祥云。夜幕乍落,伫立在湖岸高坡上的妙因寺,不时传出阵阵晚课的钟鼓和诵经的吟唱,剪影里,空气也凝固了一般。到了晓夜当空,繁星拱月时,天上湖中,已辨不出哪里是真实的,哪里是虚幻的。
查干湖美,美在秋水。秋水如娴静而又落落大方的少妇,深邃的眼睛定定地凝视着你。从松花江引入湖中的百里运河,已放慢了流速,使得这时的湖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泥沙已经淘尽,水中的游鱼和水草分明可见。夏日肥得如油的湖水,已经显得清瘦,是湖水中的鱼虾和健硕的蒲苇把它的营养吸吮殆尽。湖水从暑热变为秋温,鱼儿多半向湖的深处游去,垂钓的人们便懒于来此蹲守。随着秋一天天走向肃穆,湖区的游人也少了许多,但仍有不少老人、情侣、画家、摄影家、迁客骚人来此小住。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
查干湖美,美在秋草。轻露染过的蒲草依然葱郁滴翠,很深的一截还在水里,蒲棒却透出橙黄。渔民介绍,蒲棒采摘下来,可以作为驱赶蚊蝇的香炷,一支蒲棒,可以燃上几个小时。有些地方用蒲草做床垫,铺在下面厚厚的、暖暖的,还散发着蒲香,销路很被看好。秋苇比起蒲草来,要更美些,更张扬些,更浪漫些。一枝枝、一簇簇,泛着轻黄的舒展的苇叶,就像跳藏族舞的姑娘,张开双臂,弓起腰肢,献出哈达。而泛着油光的银白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柔软地散落开,烈火呼啸般地狂舞。修长的苇秆,接踵摩肩,竹林般地森然列阵
。待到湖上结冰时,这些蒲草和芦苇都要被渔民割掉。割去固然可惜,但为了将一腔热血回报养育它们的大地,为了来年春天新生命的再一次萌发,想一想,也就释然了。湖中还有铺天盖地的菱角与荷花。花期过后,尚有一片片圆得可人的叶子浮在湖面,新绿里透着油一般的光泽,圆叶的下面,是一枝细蔓连到湖床。这时,肥硕的菱角,黑黝黝的已经成熟。记得小时候开那达慕大会时,总有一些小商贩,将菱角煮熟后对半切开,用粗瓷碗盛着叫卖。孩子们用菱角那略朝里弯曲的锋利的尖儿,把果肉从菱角壳里抠出来,送到嘴里,吃起来真香。荷花的莲蓬籽,连同泥里鲜嫩稚白的藕都已成熟,渔民们却不舍得去捡拾,任由它们在湖中自在地散落,肆意地蔓生。
秋天的查干湖,是水鸟的王国。从8月底到10 月初,在北国圣水中完成季节性侨居、顺便又繁衍后代的候鸟,几十万只之众,从四面八方向湖中翔集。对水禽颇有研究的鲍鹏友局长告诉我,这里面有天鹅,有丹顶鹤、白鹤、灰鹤、苍鹭、白鹳,有大雁以及其他近百种水禽,其中,光是野鸭,就有针尾鸭、绿头鸭、赤颈鸭等20多种。一时间,湖中用来接待“客人”的蒲苇显得容量不足,鸟儿们吵闹着、争抢着、嬉戏着,一边庆幸着对圣湖的占领,一边抓紧时间在这里捕鱼啄虾,补充能量,同时讨论着生活琐事,谋划着南归的路线。
秋天,湖中的鱼也肥了。南湖的水草茂密,草根鱼、青根鱼长得特别快。夏天到南湖垂钓,听到“咔哧”“咔哧”,那是草根鱼进食的声音,“咯嘣”“咯嘣”的声响则是青根鱼的。青根鱼被渔民归类为牙鱼,它们非常爱吃田螺、河蚌等贝类,因此青根鱼的牙床后面有个冲压床一样的凹凸槽,骨头自然是极硬的。渔民在食用青根鱼前,都要先把这块骨头取出来,做成小饰件。青根鱼的肉雪白、细腻,口感极爽,是湖中的上佳之品。每年冬捕时,南湖的青根鱼一出水就极畅销,大的四五十斤重,一两米长,一斤就要卖到100多元钱。在北湖,鲢鱼、鳙鱼、鲤鱼、湖虾,俱为上佳之品。尤其是北湖的鳙鱼,俗称胖头鱼,是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有机食品。冬捕时,湖面上人潮涌动,车如穿梭,冰晶雪国里蒸腾着节庆的热浪。
秋天的查干湖,最美的还是渔民。春天投放鱼苗,夏天管护,到了秋天,终于眼见着湖里的鱼肥了、大了,将整个湖都胀满了,渔民便美在了心里。他们这时开始收拾冬网,做着冬捕的准备。干活累了,几杯酒落肚儿,他们在一起海吹神聊,什么泥鳅用皮肤、肠道呼吸啦,胡罗鱼要在河蚌里产卵啦,老头鱼会冬眠啦,更别有一番情趣。
(选自《中国散文精选》)
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其说是游湖,莫若说是人生的一次悄然回眸”是说,游湖契合着人们对人生美好的眷恋之心,游湖看到的不只是湖中美景,还有人生过往的回忆。
B.本文语言清新优美,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来展现秋天的查干湖之美,以“查干湖美,美在秋天”为开头,照应题目,以它为主线,脉络清晰。
C.第4段对秋鸟进行了详细描写,不仅用数字写出了水禽的数量之多,种类众多,而且生动地描述了鸟儿们的争抢、捕食的场景和它们的靓丽的身影。
D.菱角煮熟对半切开,用菱角把果肉抠出来吃;渔民食用青根鱼,把硬骨头取出来做成精美饰件。这些写出了查干湖的生活场景和当地人的慧心巧思。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3段画线的句子。(6分)
6.查干湖的秋天美在哪些方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B.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
C. 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②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①吾其还也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③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⑦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⑧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⑥⑧/⑤⑦
C.①⑤/②⑧/④⑥/③⑦ D.①⑦/②/③⑧/④⑥/⑤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A.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可以解燕国之患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大王来何操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以乱易整,不武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⑧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A.①⑦/②④/③⑥/⑤⑧ B.①⑧/④⑤/③⑥/②/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⑧/⑦ D.①⑦/④⑤/③⑥/②/⑧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所著。《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徐志摩,新月派诗人。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完美地演绎了三美理论。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西汉末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1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设宴,对座次安排十分讲究。宴会一般在室内举行,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中项王等人的坐向体现了座次的尊卑。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激情昂扬。
C.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D.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君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鲁丕,字叔陵,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礼。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建初元年,肃宗诏举贤良方正,大司农刘宽举丕。时对策者百有余人,唯丕在高第,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元和元年征,再迁,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关东号之曰“《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官,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曰:“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嫡室。死生有命,未有逃避之典也。学官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诏从丕言,王以此惮之。其后帝巡狩之赵,特被引见,难问经传,厚加赏赐。在职六年,嘉瑞屡降,吏人重之。
永元二年,迁东郡太守。丕在二郡,为人修通溉灌,百姓殷富。数荐达幽隐名士。明年,拜陈留太守。视事三期,后坐禀贫人不实,征司寇论。十一年复征,再迁中散大夫。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丕与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履袜衣一袭。十三年,迁为侍中,免。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大将军邓骘举丕,再迁,复为侍中、左中郎将,再为三老。五年,年七十五,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鲁丕传》)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后坐禀贫人不实 坐:因…获罪
B.诏从丕言 从:听从
C.帝善丕说 善:赞许
D.士友常以此短之 短:短处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B.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C.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D.除为议郎/迁新野令/视事期年/州课第一/擢拜青州/刺史务在表贤明/慎刑罚/七年/坐事下狱司寇论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鲁丕沉稳好学,孜孜不倦。为了求学,他不惜和朋友断绝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答礼,由此引发了儒士朋友们的不满。
B.鲁丕知书达理,坚持原则。面对赵王躲疾,鲁丕制止并给皇上上书,严正指出学校是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
C.鲁丕学有所成,终成名儒。他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后来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
D.鲁丕才能突出,多次得到皇上的厚爱。朝廷会见,他的辩论得到皇上的认可,退朝后,他得到皇上的衣物赏赐。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任用。(见文中划线处)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刺秦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7—18题。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17.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此诗前两句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B.第三句中的“我”大吃一惊,因为滚滚乌云携带着骤雨,忽然泻到自己头上。
C.诗人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直接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D.这首诗咏夏雨,令人可喜可愕,富有生活情趣。
18.古人讲究“炼字”,试赏析诗中一“衔”一“喷”的表达效果。(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承上启下,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往昔回忆的句子是“ , 。”
(2)李商隐《代赠》中借物喻人,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同向春风各自愁。”
(3)《七律·长征》中毛泽东运用夸张对比手法,将高大绵延的山峰视为平常之物,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诗句是“ ,乌蒙磅礴走泥丸。”
(4)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用“但我不能放歌, 。”两句诗把读者由梦境拉回现实。看似“无言”,却饱含作者离别时的惆怅之情。
(5)《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 ,发尽上指冠。”
第II卷 表达题(共7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 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C.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B.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C.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23. 下列各句中,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你的文稿,我已看见,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咱们分手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岁分四时,春日的和风细雨,夏日的荷香蝉鸣,秋日的黄菊高天,冬日的白雪寒梅;日有早晚,早晨的清露初阳,傍晚的归鸟落日;地分南北,塞北的大漠草原,江南的烟雨杏花;城乡有异,城市的热闹喧嚣,乡村的质朴宁静……放眼望去,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时一地,皆有风景。
请你写一篇散文,可以表达风景给予人的美感享受;可以抒发风景触发的情思;也可以从风景中生发人生哲理。
要求:①结构清晰②表达流畅③字迹工整④不少于800字。
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B【解析】A项“家国情怀使得张载名言具有“先贤圣道,家国大义”表述错误,因果倒置;C项“文中引用《出塞》的目的是证明边塞况味中体现出的家国情怀;D项“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突出杜甫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偷换概念。
2.
答案:C【解析】二、三段不是层层深入的论述结构,是并列,由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看出。)
3.答案:A【解析】“他们成就了无与伦比的盛世唐朝,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C【解析】文中没有描述鸟儿 “靓丽的身影”,于文无据
5.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分)从苇叶、苇花、苇秆等方面描写了芦苇的张扬、浪漫的美,看似柔弱,却森然列阵,生动形象。(2分)表达了作者的赞赏喜爱之情。(2分)
6.参考答案:①风景美。天气舒朗,秋水娴静,秋草成熟,候鸟翔集,秋鱼肥美。(1分)②人美。渔民辛勤劳作、生活方式质朴,也是生态环境的维护者。(2分)③生态美。原生态的渔猎文化。水与生命,植物与动物,天、地、人之间的和谐。(1分)表达了作者对查干湖的热爱,对这种生活、文化的眷恋守护之情。(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8分)
7.答案:C 【解析】A①助词,不译,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指沛公;B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C①②都是“替”的意思;D①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他的
8.答案:D 【解析】①⑦ 名词用作动词,②形容词用作动词,③⑧使动用法 ④⑥意动用法,⑤名词用作状语。
9.答案:【解析】A惊愕不是古今异义词。
10.答案:C【解析】①定语后置句,②④被动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⑤⑧判断句,⑦状语后置句。
11. 答案:B 【解析】“三美”主张为闻一多提出。
12. 答案:B 【解析】变徵之音声调悲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21分)
13.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中“短”是动词,意为“说别人的坏话,诋毁”。
14.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述曹丕的政绩和为政态度。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议郎”“新野令”“州课”;谓语动词:“除”“迁”“视事”“擢”“表”“坐”等。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
15.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C对应原文第一段,鲁丕是建初元年,由大司农刘宽举荐的,并非选项所说的“后经科考为官”。
16.参考答案:
(1)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该被任用。(注意“荐”“道艺”“深明”和被动句)(4分)
(2)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了德行高尚之人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注意 “穷困”“以”“长者”“足下”)(4分)
(3)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注意“所以”“出入”“非常”和判断句)(4分)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必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语句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17. 答案:C【解析】不是直接写出,是侧面烘托
18.参考答案:①衔,含着。“衔”字将黑云拟人化了,形象生动地体现了雨从云生的景象。②喷,喷洒。“喷”字不但把黑云拟人化,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给人一种猛烈浇注的感觉。(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芭蕉不展丁香结
(3)五岭逶迤腾细浪
(4)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5)士皆瞋目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答案: D【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是主谓搭配不当,句子中心意思是说网红走红的原因,所以应改为“网络的走红”;第二处是句式不当,应该是被动句;第三处是语序不当,“审美”与“审丑”结构一致,意义相对,应放在起,“欲望”与“臆想”意义更接近,应放在一起。
21. 答案: C【解析】从“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看,该文段涉及网红的成与败,前面说了“成”,空缺处该说“败”;由“成”到“败”,是转折关系;另外,网红之“败”,根源在于“成”的途径。
22. 答案:B 【解析】①游刃有余:形容经验丰富,技术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遇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②充满生机:充满了活力,蓬勃向上。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取别人的意见。③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吹毛求疵:故意挑别人毛病,寻找差错。④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者随意支使别人的傲慢神气,句中没有傲慢之意。横加指责:不讲道理地批评或挖苦别人。符合语境。
23. 答案:A【解析】B“斧正”,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C“绵薄之力”,指微不足道的力量,谦辞。D“惠存”,敬请保存,敬辞。
【文言文参考译文】
鲁丕,字叔陵,性格深沉,喜欢学习,孜孜不倦。于是断绝了朋友间的交往,对别人的问候也不回礼。儒士朋友们常因此说他的坏话,但他欣然自得。终于兼通《五经》,用《鲁诗》、《尚书》教授学生,成为当时著名儒者。建初元年,肃宗下诏让各郡推举贤良方正的人士,大司农刘宽推举鲁丕。当时参加回答策问的有一百多人,只有鲁丕成绩最优异,被任命为议郎,升为新野县令。任职一年之后,州郡考核官吏政绩,(鲁丕)获第一名,被提拔任命为青州刺史。鲁丕致力于表彰贤良之人,谨慎地行使刑罚。建初七年,他因事获罪而被捕入狱,送交司寇论处。
元和元年又征召鲁丕,两次升迁他,让他担任赵相。学生到他门下学习的人常有一百多人,关东号称他为“《五经》复兴鲁叔陵。”赵王刘商曾经想躲避疾病,挑个吉利的日子搬进学校,鲁丕制止,不听。赵王于是就上书,皇帝下诏书给鲁丕。鲁丕上书说:“我听说依《礼记》,诸侯要死在正宫,大夫死在正室。生和死都是命中注定,没有逃避的制度。学校是用来传授五帝的学说,修习先王礼乐教化的地方,赵王想废止学校来扩大游乐的场所,这样的事情不能听从。”诏书命令听从鲁丕的意见,赵王因此而惧怕他。后来皇上巡视到赵,鲁丕特别被召见,皇上考问他经书注释,丰厚地赏赐了他。任职六年,祥瑞的征兆多次出现,官吏平民都很敬重他。
永元二年,鲁丕升任东郡太守。他在二郡时,为百姓修沟渠灌溉田地,百姓富足。多次推荐隐居的名士。第二年拜任陈留太守。在职三年,因上报贫困人数不实获罪,受召交司寇论罪。永元十一年又受征召,两次升迁后任中散大夫。这时,侍中贾逵推荐鲁丕精通经术,应加任用。和帝趁着朝会之时,召集儒士们,鲁丕和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人辩论几个问题,和帝赞许鲁丕的说法,退朝后,特别赐给他帽子、头巾、鞋袜、衣服一整套。永元十三年,升任侍中,罢官。永初二年,皇帝下召命令公卿推举精通儒学的人,大将军邓骘推举鲁丕,两次升迁后,又任侍中、左中郎将,再任三老。永初五年,鲁丕七十五岁,在官任上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