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5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9届福建省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末考 语 文 试 卷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 高一集备组 审核人 蔡理秦 班级 姓名 座号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玉簟(diàn)秋 将(jiāng)进酒 绿水荡漾清猿啼 B.剡(shàn)溪 披靡(mǐ) 斗酒十千资欢谑 C.肯綮(qǐng) 钟鼓馔(zhuàn)玉 三顾频烦天下计 D.田父(fǔ) 妃嫔媵(yìng)嫱 夷歌数处起渔樵 ‎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六王毕,四海一 毕:完了,完结 ‎ B.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仅仅,只有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先例 ‎ D.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技盖至此乎 B.而母立于兹 C.鼓瑟希,铿尔 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4.下列各句加点词古今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可谓智力孤危 D.奈何取之尽锱铢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其它三项的是(2分)‎ A.足之所履 B.函梁君臣之首 C.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例: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侍坐》)‎ A.技经肯綮之未尝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C.盛以锦囊       D.臣之所好者道也 ‎7.下列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戍卒叫,函谷举 ③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⑤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⑥洎牧以谗诛 ‎ ‎⑦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⑧使不上漏 ⑨加之以师旅 ‎ A. ①⑧/②⑤⑥/③/④⑦⑨ B. 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 C. ①②/③/④⑦⑨/⑤⑥⑧ D. ①②⑧/③/④⑤⑥/⑦⑨‎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吾与点也 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①吾儿,久不见若影 ②虞兮虞兮奈若何 C.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D.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 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 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B. 伯仲:指兄弟间排行的次序,形容才能相当,不相上下者。古代常用伯、‎ 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孔子字仲尼,相传因他排行第二,故字 中有“仲”。‎ C. 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 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与“妃”相当;“媵”,陪嫁的 侍女。 ‎ D. 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 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 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首段提出观点,中间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生态伦理思想”,尾段论证“生态伦理实践”。‎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D.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 的生态灾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 对 饮 (非鱼)‎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14.“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15.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9分)‎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 ‎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20~21题。 ‎ 雪夜感旧①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②,龙门阁③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④,小市孤城宿两当⑤。‎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绿沉金锁俱尘委,雪洒寒灯泪数行。‎ ‎[注]①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江阴。②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③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④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⑤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 ‎20.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描绘了诗人雪夜于亭前阁上所见之景,桦烛的香气和悠扬的驮声交织回荡,营造出悠远绵长的意境。 ‎ B.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 C.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 D.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 E.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 ‎21.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 , 。”‎ ‎(2)《阁夜》中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创造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被人称赞写得“伟丽”的两句诗句是“ , 。”‎ ‎(3)《阿旁宫赋》一文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文中体现作者对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 。‎ ‎(4)《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 ‎(5)《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 ‎2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 ‎③改进作风必须改进文风,要防止和克服的是穿靴戴帽、堆砌材料、空话连篇、套话成串、“大而全”、“小而全”等言之无物的八股文。‎ ‎④在静安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⑤每到3月12日,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22日浙江金华东阳市画水镇画溪二村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据广铁集团最新消息,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广铁集团决定自8月23日5时起,对管内部分线路采取列车停运措施。‎ ‎2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完整地保护历史建筑,   ①  呼吁容易,批评也不难,  ②  要真的落实下来,并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这需要真金白银地砸进去。   ③ ,完整地保护,  ④  是人们的理想,  ⑤ 也只能是理想,这样的理想很难完整地照进现实。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人们需要理想,   ⑥ 需要理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虽然 然而 如果 就 ‎/‎ B ‎/‎ 倘若 所以 尽管 但 更 C 不只 即使 不过 因为 ‎/‎ 又 D 由于 尽管 其实 ‎/‎ 则 也 五、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人的沉默曾遭遇鲁迅的重批。但鲁迅同时又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1世纪,这是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爱上发言。小至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大至文化界、学术界等专业领域,都在这个时代通过网络、报章、视频等走向广泛地被言说。‎ 我们的沉默、我们的发言,是国人曾经和正在的形象。对此,你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感受?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标题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福建师大二附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期末考 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C 6、A 7、A 8、B 9、C ‎10.B(A错,“缺少理性”的表述原文没有。C错,“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错,“消极”原文无此意。)‎ ‎11.B(并不是各自完备。)‎ ‎12.D(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 ‎13.A(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14.(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答“‘我’是全文的线索”不得分)(1点2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15.(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16.B 【解析】“上言”指向上报告,报告的对象是朝廷,不可能是“蜀民”,可排除A、C两项。“众”作“颇服其先见”的主语,而不是作“李顺”的宾语,可排除A、D两项。故选B。【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17.D 【解析】“赠”与“谥”不同,“谥”指古代帝王或官员等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不是爵位官职。‎ ‎18.B 【解析】“都能够安于职守”错。他调任福州知州时,并不安于工作,而是多次上表,请求回京。‎ ‎19.(1)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关键点“富殖”“潜”“ 赍”各1分,句意2分)‎ ‎(2)(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屯集商品财物,看到进士连接成行(结队)而出,私下叹息说:“生儿子应当让他像这样!”(关键点“商赀”“缀行”“窃”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许骧,字允升,世代居住在蓟州。祖父叫许信,父亲叫许唐,世代以财富在边郡称雄。后唐末年,许唐知道契丹将扰乱边境,告诉他的父亲说:“如今国家的政治败坏松弛,狄人必定乘着这一机会而侵扰中原,那么朔州、易州地区,百姓会遭受狄人侵扰的兵灾。假如不立即离开,将要被俘虏了。”许信因为资产富足,不乐意迁移到其他地方,许唐于是悄悄地携带一百金到南方。不久,后晋太祖受天命改朝换代,果然用燕蓟之地贿赂契丹,许唐回去的路于是断绝。许唐曾在汴、洛一带屯集商品财物,看到进士连接成行(结队)而出,私下叹息说:“生儿子应当让他像这样!”因而不再经商,定居睢阳,娶李姓人家的女儿,生许骧,长得非常清秀。许唐说:“成全我的志愿了!”‎ 许骧十三岁,能写文章,擅长作词赋。许骧于太平兴国初年到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为京兆尹,很了解他。等到廷试,考中甲科,初入仕为将作监丞、益州通判,被赏赐钱二十万。升右赞善大夫。恰值取消副使,调任郡州知州。召回,任比部员外郎。康熙二年,许骧改任江南转运副使。洪州、吉州上交朝廷供品的运输船遣水损坏货物,主管官吏害怕犯罪,故意弄翻了船,审理案件的官员按欺骗、盗取国家财物的罪名查办他们,判处流放处死的有几百人。许骧立刻前去审讯,得到这件事的真实情况来上报朝廷,许多人获得从轻处罚,皇帝下诏对他褒奖。许骧又进言:“抢劫的盗贼发配流放,遇到大赦被免罪的,回到本乡,仇视那些告发逮捕他们的人,许多人被杀害,从现在起请把他们安置在军队。”‎ 下诏许可。许骧升为正使。端拱初年,被任命为主客郎中,不久许骧调任福州知州。多次上表请求回京,不等答复,进京上朝,皇帝召见他,让他在便殿回答问话,询问许久。改任为兵部郎中,进言:“蜀地百姓轻浮容易动摇,应该选择忠厚的人安抚他们,作为防备。”不久李顺叛乱,大家非常佩服他的预见。朝廷命令他管理审官院,升为御史中丞,因为生病坚决辞让,皇上没有答应。上朝道谢时,皇帝让他坐下,慰劳问候,拿出良药赐给他说:“这是我服食有效验的。”后来许骧因为长期生病不能正常任职。真宗即位,改为兵部侍郎。多次求小州养病,因为入朝有失礼仪,被御史检举,朝廷特地下诏不追问,任命为单州知州。成平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赠官工部尚书。‎ ‎20.AD(A.首联描写的不是雪夜所见之景,而是陆游回忆当年由蜀入陕路途上的所见所感。D.“比喻”一说有误,“绿沉金锁俱尘委”借兵器被尘埃埋没无用武之地,寄寓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借物抒情法;“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一说较为片面。)‎ ‎21.“那信”表示怎能相信有一天竟会在田园终老,然而事与愿违,当年“那信”之事已成事实。(2分)更能凸显出诗人年轻时的意气与北伐必胜的信心,也反衬出今日的失望之情。(2分)既表达了昔日的豪情,也表现出诗人的悲愤与对理想的执着。(2分)(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 ‎22.(1)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3. B(①微不足道:足,值得;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与此句“含量”语境不合,此处宜用“微乎其微”。②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根据语境“当杨扬得知中国体育代表团需要她再次复出,以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年轻选手冲击冬奥会时,她当仁不让地回到了中国短道队的集体里”可以看出,此处用“当仁不让”来形容“杨扬主动去做自己该做的事”符合语境;③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④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景象,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也作“蔚为大观”。感情色彩错。⑤‎ 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实践;使用正确。⑥不合语境。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投缘,像老朋友一样,句中两人曾经同学)‎ ‎24. B(A逻辑错误,应该是先个人再国家民族;C错,语意重复,“妇孺”中的“孺”即“儿童”之意。D杂糅。“受台风‘天鸽’影响下”去掉“下”字)‎ ‎25. B  ‎ ‎26. 【审题提示】 ‎ 鲁迅先生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此番言论,值得我们好好反思。 沉默也好,开口也罢。这都是一个人选择表达方式的不同。但是沉默和开口所要表达的内容和实质其实要一样。沉默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开口也不是夸夸其谈,高谈阔论的无趣。沉默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是一个自我对现实和人生不断酝酿和反思的过程,开口也应该是自身对社会和现实积极参与,我们要“说话”,所说的都是为了公共利益,体现的是说话人的公共精神之强度。 ‎ 也许国人沉默和开口的形象并不重要,重要的其背后的或充实或空虚的精神。‎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