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00 KB
  • 2021-06-03 发布

语文卷·2019届吉林省榆树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0)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来源:全,品…中&高*考+网】2017--2018榆树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D.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优化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C“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全是坏事。‎ D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 买画 ‎ 余显斌 那时,程豫已致仕。所谓的致仕,就是退休,离开官场,归隐田园。‎ 他雇了一只船,一路白帆飘飘,回到老家高坝。‎ 他的家在高坝街的那一边,进了门楼,一个四合院,一排砖墙瓦房,十分朴素。但是,不大的院子,却洁净雅致,种着菊花,还有别的花儿。每天早晨起来,程老爷子喝罢茶,会走到院子里,这株花前站站,那株花前停停,心里,清闲得如吹过花叶的风,如对面山上的白云。‎ 多年官场生活,已让他心生厌倦。只有在老家,在这个古镇上,他才感到心地清净,浑身舒爽。当然,早饭后,一人品茶看书,十分舒适。有时也会拄着拐杖,到处走走,看看山,看看水,和故旧交谈。‎ 这天,他出外访友,两人正品茶间,仆人匆匆赶来,俯身对他耳语几句。他一惊,抬起头道:“怎么,少爷与人争吵?”‎ 仆人没说话,只是点点头。‎ 他站起来,对老友抱拳道:“家里有事,改日再来请教。”说完,在老朋友的相送下,走了。表面上,他一脸淡定,心中却很生气,自己的儿子一直很懂礼的,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与人争吵,太不像话了。‎ 走过小桥,走过镇街,前面就是自己的家,里面传来争吵声。‎ 他疾步走进去,看见儿子正拉着一个布衣书生,不许离开。‎ 他冷着脸,对儿子道:“放手!”‎ 儿子见了他,忙松开手,告诉他,这个书生是一个骗子。原来,不久前,程家少爷在街上经过,看见一个卖画的书生,声称自己有八大山人名画一幅,名《枯木小鸟图》。程少爷一听大喜,忙让看看。那书生打开包袱,拿出一轴,徐徐打开,纸张古旧,一看就是古物。再看画面,翰墨流畅,烟云满纸,一只鸟,站在一根枯木上,白眼看天,如同铁铸。程少爷大喜,知道自己父亲特爱八大山人的画,于是,当即答应以五百两银票卖下。‎ 书生勉强答应,说不是老母生病,无钱买药,绝不会如此低价出售。‎ 一切谈妥,程少爷伸手入兜,哎呀一声,告诉对方,自己没有带钱,让他改天来拿,分文不少。‎ 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 他拿了画,一个人暗暗在书房里细看,谁知这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八大山人画鸟,鸟眼为方形,而画中鸟眼却是弧形。因此,今天,书生来拿钱时,程少爷一把抓住他,大骂骗子,准备送往官府治罪。‎ 程豫听了儿子的解释,拿过了画,仔细看了,对程少爷道:“无知!”‎ 程少爷一惊,问道:“爹,怎么?”‎ 程豫小心卷了画,装入木匣,告诉程少爷,此画乃真品无疑,怎能是假。程少爷听了,忙指出鸟眼存在的破绽。程豫哼了一声,解释道:“八大山人画鸟多为方形鸟眼,但兴致来时,偶尔也画弧形鸟眼。”说完,程豫吩咐,将五百两银票送给书生。看书生一身单衫,寒颤颤的,他又走近房内,亲自包了一包自己半旧的衣服送上。‎ 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 看书生走远了,程豫转身,将画递给儿子道:“烧了,以免此画以后骗了别人。”‎ 程少爷一惊,问道:“为什么?”‎ 程豫轻声说:“这画是赝品。”‎ 程少爷望着自己的爹,大惑不解。‎ 程豫长叹,告诉儿子,这人是读书人,又有这样深的绘画功底,仿造赝品,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能帮一把,为什么不帮一把呢?‎ 程少爷听了,轻轻点点头道:“爹,我明白了。”‎ 程豫长叹一声,望着书生远去的方向。‎ 书生拿了银子和那包衣服回家,打开包袱,里面有一张纸,上写:君之丹青已上层楼,假以时日,定为大家,赠银五百,以助君成功。‎ 书生读罢,红了眼圈,久久无言。‎ 多年后,丰阳出现一个画家,提笔濡墨,满纸云烟,俨然已成画坛名家。这人,就是那个书生。(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谈妥价钱后,程少爷发现自己没有带钱,便让那书生改天来拿,书生爽快答应,可知书生涉世未深,轻信别人。‎ B.“书生低了头,千恩万谢地走了”,其中“低了头”有深意,暗示书生微妙的心理,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C.一直很懂事的儿子竟然会与人吵架,这个情节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能够激发读者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 D.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波澜起伏;作者通过大量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塑造了程豫这一人物形象,给人以启示。‎ ‎5“程大少的目的,仍不放心,怕画是赝品。”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5‎ ‎6.程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39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②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将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    ②[濬]同“浚”,深挖河道使水疏通。庀:治理,具备,备办。‎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B.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C.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D.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大学士: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为辅助丞相的高级秘书官,当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B.乡试:文中“举乡试”即为参加乡试并考中为举人。乡试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C.康熙: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封建王朝新皇帝登基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往往用年号来代指帝王。‎ D.服阙:古人在朝中作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之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李天馥学识渊博,深受器重。曾担任给皇帝讲经的经筵讲官,在刑、户、吏、工、兵等要害部门都任过职,后又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 B.李天馥爱护百姓。主张战乱之后应该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甚至想方设法改善罪囚的服刑条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保守僵化。‎ C.李天馥事亲至孝。在母亲去世时回乡服丧,筑草庐守墓时有一双白燕飞来,因此其居室被称为“白燕堂”。‎ D.李天馥善于发现人才,也非常爱惜人才。他举荐的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名臣;对犯罪而有才的知县李某,他为之说情,使其得以免于死刑。‎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 (2) 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书边事①‎ ‎ 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 ‎【注】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B.“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C.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E.颈联“穷边”二字写出西北边塞因长期战乱而造成生产废弛、民生凋敝的凄凉景象。‎ ‎1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 ‎(2)逍遥游中用“---------------,--------------。”两句写到了蜩与学鸠的自我满足并对大鹏不以为然的态度 ‎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 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第Ⅱ卷 表达题 ( 8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他国的土地上,珠圆玉润的青花瓷,仿佛是带着神秘使命的使者,带着虚幻的让人迷乱的气息,向人们传递着古老东方难以言传的文明。‎ B.同学们都很欣赏有“书卷气”的文章,觉得它厚重、大气,描摹事物洗练传神,抒发情感蕴藉深沉,发表议论穿云裂石,显示出大家的风范。‎ C.当地的人,凭着数年的观察,以机敏的目光精于取舍,终于独具匠心地把万春园变作一处供人休闲的福地。‎ D.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各国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谣言就像病毒一样无孔不入,造谣者的手段和方式更是无出其右。‎ ‎1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B.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C.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17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晋军函陵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秋豪不敢有所近 ⑥发尽上指冠 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⑧烛之武退秦师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B.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 ‎ C.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D.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 ‎18对下列句子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④戍卒叫,函谷举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⑦此三者,吾遗恨也⑧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⑨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A.①③/②⑥/④⑨/⑤⑧/⑦ B.①③⑨/②/④⑤/⑥⑦/⑧ ‎ C.①②③/④⑦/⑤⑨/⑥/⑧ D.①③⑧/②/④⑤⑨/⑥⑦‎ ‎19下列文化知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西周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君如“晋侯、秦伯”。 ‎ B、战国“四公子”指“齐有孟尝君赵有武安君楚有春申君魏有信陵君”即田文、赵胜、黄歇、魏无忌。 ‎ C、中国古代天下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徽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代称。 ‎ D、古代五音指宫、商、角、徵zhǐ、羽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加上变徵、变宫为“七声”。 ‎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答案 ‎1. C. 2. B 3. B ‎1. 试题分析:A项,强拉因果,原文的意思是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包容它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民族记忆的冲突,不是说两者没有冲突;B项,只是“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具有相同进程,另外,“油画艺术”应为“以徐悲鸿为代表的油画艺术”。D项,“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形式不一样”错,参见原文“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 ‎2. 试题分析:原文第二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是革命胜利后,革命胜利前,阐述的不是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3. 试题分析:“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意繁荣的前提”推理不严密,绝对化。‎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D项,混淆范围。‎ ‎4.C ‎5.【答案】(1)照应文章情节。书生以五百两的低价卖八大山人的画,心中有怀疑,所以假装没有带钱,让他日后来取;(2)推动情节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进一步鉴定,才有下面程豫帮助书生的情节;(3)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6.【答案】(1)心性淡泊。他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2)严格教子。儿子一直很懂礼。(3)宽厚包容。书生卖假画,他却仍然帮助书生。(4)慧眼识人。从画上他看出书生以后的成就。‎ ‎7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这句话是说“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句中的人物关系“上”“天馥”等,对话标志“谓”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8 A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C项,大学士,辅佐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清时期没有丞相。‎ ‎ 9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然而他‘奉行成宪,不失尺寸’的主张则不免有保守僵化之嫌”分析有误。李天馥主张“奉行成宪,不失尺寸”,是不希望政令繁多以致劳民扰民,是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意思,而不是“保守僵化”。‎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B项对应的内容,文中说的是“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 ,李天馥之所以主张“奉行成宪,不失尺寸”,是因为想要与民休息,不希望劳民扰民。‎ ‎10(1)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每个重点字词1分,“兵革”:战争;“务”:致力于,从事;“休息”:休养生息休整。)‎ ‎(2) 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 参考译文: ‎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他的祖辈在明朝初年因为军功得以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在合肥安了家。祖辈中有一个同宗族的子弟是永城卫籍贯,李天馥就以永城卫的籍贯(参加了乡试考试)考中了举人。顺治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拔为庶吉士,授予检讨的官职。他见闻广博,善于选取其中精要,穷尽心思研究经世之学,名声很大。多次升迁后担任内阁学士,充任经筵讲官。每次当值侍奉皇上时,有什么见解,他都毫无隐瞒地全部陈述出来,圣祖皇帝很器重他。康熙十九年夏天,遭遇大旱灾,(皇上)命李天馥和大学士明珠会同三法司审查复核囚犯,有值得同情或证据不全有所怀疑的罪囚,都按照最末一等替他们减刑。不久(李天馥)升任户部侍郎,又调到吏部任职。他拒绝一切馈赠贿赂,性情严峻,不徇私情,(人们)称赞他考核官吏政绩时非常公平。康熙二十七年,升任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建议修筑高家堰重要堤防,约束黄河水道使之从清口流出,停止疏通海口;于成龙主张疏通下河(入海口)。皇上召两人进京入宫问询,(两人)仍然各自坚持自己的说法,(皇上)将此事下达给朝中大臣详细讨论,李天馥认为下河海口应当疏通,高家堰重堤应该停止修筑,皇上认为李天馥说得对。李天馥曾先后在刑部、兵部、吏部任职。‎ 康熙三十一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皇上说:“机密的事务责任重大,不能任用喜欢多事的人。李天馥为人老成,清廉谨慎,学问品行都很优秀,我知道他一定不会生事。”康熙三十二年,(李天馥)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到原籍,皇上赐给他亲笔书写的“贞松”匾额,用大儒的学识勉励他;又说:“李天馥侍奉我三十多年,不曾有过过失。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命令(有关部门)把李天馥担任的官职暂时空缺起来,等他守孝期满回来。”康熙三十四年,李天馥服丧将满,(朝廷)起用他担任先前的官职,进入内阁处理政事。皇上亲征厄鲁特,平定北方大漠,战争刚刚停止,天馥致力于清静和平,让老百姓能够得到休整。他曾说:“变法不如守法。奉行现成的法规制度,严格实施,不偏移一丝一毫,才是我报效国家朝廷的方法啊。”康熙三十八年,李天馥去世,谥号为“文定”。‎ 李天馥在位时,注重人才,曾响应皇上诏令举荐彭鹏、陆陇其、邵嗣尧,(这些人)最终都成为名臣。(李天馥)担任学士时,冬月审查复核囚犯,有一名知县李方广犯罪被判处死刑,李天馥说这个人有才华,得以暂缓处决,不久就因为遇上大赦而被免除死刑。刑部的囚犯很多人(因为监狱条件恶劣)死在狱中,李天馥筹集建造房屋的材料,为囚犯建造了更多牢舍,根据罪行的轻重让他们分别住在不同的牢房里,存活下来的囚犯很多。李天馥侍奉父母很孝顺,在服丧期间在父母墓旁搭盖茅屋守墓,有一双白燕飞来,不离开,人们称他守墓的茅屋为“白燕庐”。他的儿子李孚青,考中进士,担任编修的官职。‎ ‎11. B、E(B“军情紧急”不当,应为表现了边塞的深广清幽;E“穷边”此处侧重指极其遥远的边塞。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12.(1)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2)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尾联巧用比喻,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6分)‎ ‎【诗歌鉴赏】诗篇一展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青冢”,是汉朝王昭君的坟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的事迹联想到目下边关的安宁,体会到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梁州”‎ ‎,当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曲名《凉州》也有作《梁州》的,故云。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令人想见,即使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他想: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13默写A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4 C ‎15、A (B“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缺主语,“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也不对。应改为“针对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管理部门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车线”,C句式杂糅,“原因主要由于……所致”杂糅。D“查处”后缺“力度”。)‎ ‎16、C (本题考查用词得体。A项,“惠存”,敬辞,表示请对方保存。B项,“斧正”,敬辞,表示请别人修改文章。C项,“垂询”,敬辞,表示别人一般是长辈或上级询问自己,这三项都不当。D项,“赐教”,敬辞,表示给予指教。)‎ ‎17 【答案】B 18D 19D ‎20【答案】灵魂的抉择 濮水之钓,庄子自比神龟,选择出世;隆中之时,卧龙走出茅庐,选择入世。 ‎ 采菊东篱,陶潜隐居田园,选择出世;东临碣石,孟德抒发壮志,选择入世。 ‎ 入世与出世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两种不同的选择,不同态度。 ‎ 世间游走的圣人 人世需要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比如“诗圣”杜甫,他一生坎坷,却总不忘忧国忧民。为谋求一官半职,施展抱负,他在长安过起了“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去。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 ‎ ‎“安史之乱”彻底地让杜甫从此与仕途绝缘,他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仍旧在世间游走。他目睹着京城权贵的奢侈与百姓的悲惨凄苦,挥笔写下了“三吏”“三别”;他在茅屋被狂风刮破,大雨淋得屋内无一处干的地方,仍在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穷年忧黎元”,写下了有“诗史”之称的不朽篇章。 ‎ 杜甫在世间尝尽了艰辛与磨难,他了解这个世间,所以才笔触社会内部及底层。他感时伤世,忧民爱国的精神正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情怀。 ‎ 竹林深处的灵魂 出世是一种对世间矛盾的回避,对世间斗争的不屑。比如嵇康,他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古琴,演奏技巧非常高明;他书法飘逸狂放,亦如其狂傲不羁的 性格。 ‎ 正是他娇纵任性,远迈不群的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面对曹魏的政治斗争,他避开锋芒,离开京城,来到山阳隐居,在竹林深处释放自己的灵魂,独自谋篇,“竹林深处有篱笆”是他写给阮籍等人的拒客诗;面对山涛的诱荐,不顾“七贤”的交情断然与绝交。宁愿在竹林深处继续打铁;面对现实矛盾的缠绕,他饮酒狂歌,在酒醉中忘掉世事。 ‎ 一片竹林,成就他隐逸的生活;一把铁锤,锻造他铁样的个性;一壶浊酒,浇铸他狂放的本色;一把古琴,传来他千年的孤寂。嵇康,一个孤高绝伦的隐士。 ‎ 出世与入世,是灵魂的碰撞,灵魂的抉择。杜甫选择入世,嵇康选择出世,而我更倾向于后者吧。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世间有他本来的,面貌,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我何处染一身尘埃。又有诗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既然世间无事,我又何必扰之,到最后反成“庸人”了。 ‎ 出世、入世由你选择,只要你的灵魂无悔!‎ ‎【解析】试题分析:出世之人,往往因官场的肮脏,世俗的牵绊、人生的坍缩……,你的心在天山,你的身却远贬沧州,理想遥不可及。因失望而绝望,愤然斩断与世间的千般纠缠,倔强地活在并非落英缤纷的桃花源里。‎ 入仕之人,往往因心中对家国的一腔热情,对天下命运的担忧,铁肩担道!粉骨碎身不能动其志。往往百年多病,僵卧孤舟,依然因戎马关山北而凭轩涕泗流。‎ 有人在官场被杀伐得支离破碎,仍然捧着一颗家国之心在顽强地战斗,宁教天下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有人哀叹着清新愉悦的田园生活,期盼着祖国的召唤;有人回首波澜壮阔的一生,将一切化作烟云,仍能在尘垢孽逆的世间留下一抹自信的微笑;也有人奉行独善其身的信条,守着一方纯真,让灰色的世界无法晕染进来。‎ 这7句话有着各自的侧重,两两组合立意颇多,且大都有因果或对立关系。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重大抉择上的状貌,以及其分析能力、思想深度、行文气度和知识储备。‎ 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来源:全,品…中&高*考+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