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案
6
词句理解:由表及里,由实及虚
专题三 突破散文阅读重点难点
第一部分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学情前测
诊断反思
内容索引
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
学情前测
诊断反思
一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
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
①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过不惯城里的生活,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
②
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
“
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
”
③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
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
“
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
④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
把母亲送出医院,
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
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
,
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
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
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
1.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
②
段中
“
不安
”
的含义。
答案
(1)
因梦到亡故的父亲,引发自己对身在乡下的母亲近况的担忧
;
(
2)
为自己一直忙于照顾生病的父亲而忽略了关心母亲而自责
;
(
3)
为母亲的物质生活而忧虑,觉得自己应该给予母亲经济上的帮助。
答案
2.
请分析第
④
段中画线句的意蕴。
答案
(1)
母亲已是人生晚年,却还要为
“
我
”
牵肠挂肚,
“
我
”
为此充满愧疚
;
(2)
母亲理解
“
我
”
的处境,终于收下了钱,这使
“
我
”
激动,也感到欣慰
;
(
3)
母亲给
“
我
”
的温暖使
“
我
”
获得了更大的精神动力面对人生风雨,
“
我
”
为之深深感动。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老了的房子,老了的父亲
李天斌
①
房子老了,父亲也老了。老了的父亲坐在老了的房子里,衰老的气息一起涌上来,就像石阶上的那一层青苔,迅速地爬上来的样子。
②
父亲一次次抬起浑浊的眼睛,一次次看着老去的房子。房子是真的老了,有几根柱子还是后来增补上去的,在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原来的柱头突然就坏了。增补上去的柱头就像手术留下的疤痕,碍眼,不好看。父亲坐在那里,目光始终落在那疤痕上,我懂得父亲的心思。
父亲爱美,也惧怕衰老,眼里容不下那疤痕。要不是他也衰老了,动
不了
了,他一定会亲手换掉那个疤痕。可是父亲老了,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让他终日头昏,世界在他面前恍惚起来,他只能选择坐在那里
。
③
房子前面有堵老墙。老墙就更老了,是在父亲之前的某姓人家修建的。据说该姓人家在村里至少也生活了五代之久,后来却不知所终了。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还会不会回来。他们就只留下一间破败的房子,后来房子就归村里了。父亲买下来将其拆了,就只剩下这堵老墙。老墙上不知何时长出了一簇茅草,也没有谁去惊动它,一年又一年,一簇茅草就独自在那里枯了又绿,绿了又枯。只是偶尔才会有一两只鸟雀落在那里,但也仅仅在那里留下几声啼鸣之后,便又飞走了。父亲浑浊的目光偶尔也会落在那里,但也仅仅是落在上面,父亲其实也并没有想着要在意它们
。
④
父亲并不知道,当他看着一堵老墙时,老墙其实也在看着他。
两个老去的身子,在彼此的凝视里,也在彼此模糊和漠然里,把一份孤独,扯棉线一般,一丝丝一缕缕地拉长,一丝丝一缕缕地丈量着一颗心与时间的关系,丈量着一颗心在时间里的不断沦落,直至彻底消失。
⑤
老墙的旁边是牛厩,只是现在却空着了,随着征地拆迁,牛厩里的牛早已经退役;随着土地的消失,一头牛的命运也被彻底改变。父亲从来没有想到一头牛的命运还会被改变,相对于他自己而言,他一直以为一头牛贴身于土地之上,便可以是时间与岁月的久远。只是他不知道,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一直要把所有的事物改变得面目全非。
⑥
当年父亲把一幢房子和一间牛厩稳稳地立在土地上,父亲一定看到了在一个屋檐下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只是让父亲预料不到的是,如今房子老了,牛厩也老了,子女们也都离开老屋而去,并在属于各自的房子里离散而居。所谓瓜瓞绵延的生命场景,到头来就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如斯。
⑦
院子也老了,甚至老去的速度比之于房子还要快。几经风霜雨雪之后,地上的水泥开始脱落,野草则第一时间就从那里疯长了起来。野草蓄谋已久,就像隐藏着的时间与岁月的帮凶。父亲偶尔也
强迫
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他还是要在一簇簇的野草之间站一站,他始终想要掩饰自己脆弱的真相,想要在那摇晃的野草之间保持自己最后的一点尊严。
⑧
父亲搬来一盆盆的植物,有夜来香、万年青,还有牡丹和月季之类的,约莫十余种,红红白白青青绿绿地挤满了整个院子。父亲显然想用它们跟一簇簇野草抗衡,想借助它们留住一个院子的生机与活力。只是父亲并不知道,无论是盆栽的植物,还是自己生长的野草,从本质上都是时间与岁月的另一只手,越是茂密之时,也越是内心的荒芜之时;尤其是当风吹过,院子里一片狼藉,那荒芜便愈加猛烈,也愈加让父亲的世界摇晃不已
——
“
人终究敌不过一根草
”
——
在摇晃的同时,父亲终于不得不承认院子老了,自己也老了,一切真的都老了
。
⑨“
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
——
”
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
一不小心
就会这样自言自语。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目光越来越浑浊,老去的
房子、老去的墙壁、老去的牛厩,还有越来越茂盛越来越荒芜的花草
……
时间和世事在父亲的身上,越来越斑驳模糊,甚至是迷离起来。就连我也
跟着老去了,父亲衰老的气息分明正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父亲浑浊的目光和落寞的心事,一次又一次将我击中;而衰老,也就在一瞬之间降临到我的身心之上了
——
衰老的过程,总是这样不分时间地点、不论年龄大小,说来就来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父亲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隔年的时间与岁月里,除了衰老的气息不断地弥漫,那些隔年的话语,似乎已经无从说起;那些所有能让我们寻觅到从前时光的话语,似乎都被这衰老的气息彻底淹没。
⑩
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
。只是在父亲始终不动的身影里,我仿佛看到了一缕人世的寒凉,就像风吹幡动,风过处,人世的一些隐喻便在那里开始呈现,
——
但父亲于我,终究是无法言说的,在无法言说的同时,就只感觉到一种沉沉的孤独,在我显然已经跟着衰老了的身体里如风肆虐。
(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
)
3.
理解下列句子
中
加颜色
词
的内涵。
(1)
父亲偶尔也
强迫
着自己站起来,尽管在站起来的时候感到了剧烈的摇晃。
答案
父亲强撑着站起来希望保持自己的尊严,表现出父亲的倔强。
答案
答案
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回忆当年的热闹,衬托出父亲如今的孤独。
答案
(2)
“
那时候这房子里真热闹啊
——
”
一个人坐在那里的父亲
一不小心
就会这样自言自语。
答案
(1)
“
我懂得父亲
”
,因为
“
我
”
理解他深深的孤独和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在衰老面前的倔强与抗争。
(
对父亲心理的概括,包括
“
孤独
”“
无奈
”“
倔强与抗争
”
等
)
(2)
“
却又似乎并不懂得
”
,一方面是因为
“
我
”
长期不在父亲膝下,对父亲产生了一种
“
无从说起
”
的陌生感;另一方面,
“
我
”
虽然也开始体会衰老的感觉,但是毕竟没有像父亲那样衰老,我还无法全部理解父亲内心的寒凉、生命况味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
答案
4.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第
⑩
段中
“
我懂得父亲,却又似乎并不懂得
”
的理解。
5.
第
③
段写老墙的来历有何用意?
备讲题目
答案
答案
(1)
内容上,突出老墙的古老,暗示其衰老的必然命运
;
(
2)
结构上,为下文表现父亲的衰老、揭示
“
时间与岁月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地改变事物
”
的道理做铺垫。
6.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答案
(1)
将老墙拟人化,老墙化身为一个生命体,在与父亲的对视和凝望中共同品味孤独,使
“
衰老
”“
孤独
”
更具有普遍的意义
。
(
2)
将抽象的孤独具象化为丝丝缕缕的
“
棉线
”
,可以丈量心与时间的距离,更能引发人的共鸣与深思
。
(
3)
“
一丝丝一缕缕
”
反复,突出了孤独的绵长与难以逃脱。
答案
回顾反思
1.
理解词语和句子内涵分别有哪些方法要领?哪些方法已掌握住,哪些未掌握住?
2.
答理解词句内涵题存在哪种
(
些
)
突出问题?打算如何解决?
借题发挥
突破核心
一、理解词句要牢牢扣住语境
因为理解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
(
意
)
均是考查其语境意义,因此,做这类题的阅读是一种语境式阅读,即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境范围,再细读语境文字。
说起语境阅读,似乎很模糊,但在考试中还是较清晰的,需要根据以下内容确定清晰的语境范围:
1.
词语、句子所出现的位置
只要是该位置的上下文字,均是答案要点所在的语境范围,而且在文中出现几次,就有几处语境范围。
还要注意的是,只要是该词语、句子出现在文末的,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
2.
题干用语
有的明确告诉语境范围,如
“
第
×
段
”
等;有的明确告诉要
“
联系全文
”
,表明既有词语、句子所在的上下文
(
局部语境
)
,又有全文语境,甚至有外部语境。
3.
分值
分值少的,其语境范围往往立足于一段或几段;分值高的,如达到
6
分,其语境范围往往是全文。
总之,不管语境范围是大或小,都要有立足全段、全文的语境观照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完整。
一旦语境范围确定了,剩下的就是细读与精读了。
二、精准理解词语含义的原则:三看,三层解读
1.
坚持三看
(1)
看词性:
名词
(
名词性短语
)
:
①
本义
(
实指义
)
→②
语境义
(
虚指、隐含义
)
→③
指代义
(
情感倾向
)
。
形容词
(
形容词性短语
)
:
①
形容词的
(
形、色、姿、貌、态、味
)
特征义
→②
语境义
(
修辞义
)
→③
引申义
(
褒或贬、赞扬或反对
)
。
动词
(
动词性短语
)
:
①
动作
(
动态细节
)
→②
性格特征含义
→③
主旨义
(
形象、性格
)
。
虚词:
①
虚词本指
(
作用
)
→②
语境义
(
手法
)
→③
写作意图
(
情感倾向
)
。
(2)
看位置:标题
(
线索、主旨
)
→
文首
(
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
)
→
文末
(
点题、观点、主旨
)
;段首
(
角度、对象
)
→
段中
(
勾连上下文
)
→
段末
(
承上启下
)
。
(
3)
看效果:实写
(
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
)
→
虚写
(
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
)
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
。
2
.
坚持三层解读
解读字面义
(
本义
)
、语境义、特殊修辞义。
解读时要着眼上下文,词语或反映深层含义,或体现作者观点,或在结构上有独特作用,或有修辞作用。如确定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是什么,指代词往往运用于同一事物的反复出现的事物、人物之后,从上句或上文甚至下文入手,由近及远地寻找。
[
边练边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
娇羞
。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
选自刘醒龙《炫目秋景话乡愁》,有删改
)
1.
作者写银杏树
“
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
“
娇羞
”
含义的理解。
答案
答案
“
娇羞
”
的本义是
“
妩媚含羞
”
,但在文中是
“
隐藏很深
”“
难以出口
”
的意思。具体指
①
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但当地人迷恋此地
。
②
一番难以出口言说的穷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夜观流星
林清玄
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
治平元年,常州日禹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
沈括学识的渊博早为后世所推崇,但我对这一段描述特别感兴趣,并不是像有的学者说他对流星的判断正确早在西方天文学家九百年之前,而是我小时候也有一段看流星陨落的相似经验
。
我幼年居住的乡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冷气,没有电扇,一到夏天夜晚,就没有人留在屋内,家人全跑到三合院中间的庭院里纳凉:大人坐在藤椅上聊天,或谈着农事,或谈着东邻西里的闲话;小孩子就围坐在地板上倾听,或到处追逐萤火虫
。
小时候,家里有一位帮忙农事的老长工,我们都叫他
“
玉豹伯
”
,他的脑子里装满了民间戏曲里的戏文故事,口才好,姿势优美,颇像妈
祖庙前的说书先生。他没有儿女,因此特别疼爱我们,每天夏天夜里,
我
们都围着听他说故事,一直到夜幕低垂才肯散去。他的身上有一种说不
出的
魅力
,听到精彩的地方,我们甚至舍不得离开去捉跳到身边的大蟋蟀。
有一天
玉豹伯为我们讲《西游记》,谈到孙悟空如何在天空腾云驾雾飞来飞去,我们都不禁抬头望向万里的长空,就在那个时候,一颗天边的星星划出一条优美的长线,明亮的星一直往我们头上坠落,我们都尖声大叫,玉豹伯说:
“
流星!流星!
”
然后我们听到轰然一声巨响,流星就落在我们庭院前不远处蕉园旁的河床
。
一群孩子全像约好了似的,完全顾不得孙悟空,呼啸着站起往河床奔去,等我们跑到的时候却完全不见流星的影子,在河床搜寻一个晚上
毫无所获,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第二天还特别起早,继续到河床去找,
后来找到一颗巨大的黑褐色石头,因为我们日日在河床游戏,几乎可以确定那颗新石头就是昨夜的流星,但是天上的明星落到地上怎么会变成石头呢?是我们不敢肯定的谜题。
那
是我第一次看见流星,在那之前,虽听大人说起过流星,知道天上的每个星星就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只要看见天上的流星陨落就知道地上死去了一个人。可是我常自问,地上时常有人去世,为什么流星是那么的罕见呢
?
还有人说,当你看见一颗流星落下的一刻,闭上眼睛专心许愿,你的愿望就可以实现,当时我们还是孩子,心中没有什么大愿,看到奔射如箭的流星,张看之不暇,谁还顾得许愿呢?
后来我还在庭院里看过几次流星,但都远在天外,稍纵即逝,不像第一次的感受那么深刻,心中只是无端的
茫然
,若是天空中的星星都对应着一个人,那一刻落下的又是谁呢?不管是谁,人世里不是行者就是过客,流星落下不免令人感触殊深。
如果
流星是一个人的陨落,那么浩渺的天空就对应着广阔的大地,人的群落就是星的聚散,这样想时,我们的离恨别情便淡泊了许多
——
光灿的星落到地上只是一个无光的石头,还有什么是永远的光明呢
?
我总觉得不管有多少天文学家,尽管人类登陆了月球,我们对天空的了解都还是浅薄无知的,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多少天空的事物,而是它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灵启示。
从很年幼的时候我就爱独自坐着看天空,并借着天空冥想,一直到现在,我出门时第一眼都要看看天色,这或许是看天吃饭的农家子弟的本性,然而这种本性也使我在大旱的时候想着渴望雨水的禾苗;在连日豪雨之际思念着农田里还未收割、恐惧着发芽的累累稻穗;在巨风狂吼之时忧心着那些出海捕鱼的渔夫。
天空
的冥思是可以让我们更关切着生活的大地,这样站在地上仰望天际,就觉得天空和星月离我们不远,也是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的心情
。
我最担心的是,在我认识的都市儿童中,大部分失去了天空的敏感,有的甚至没有好好地看过天色,更不要说是流星了。现在如果我看见流星,我想许的愿望是:
“
孩子们,抬头看看那一颗马上要失去的流星吧!
”
(
有删改
)
2.
指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
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茫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这里指玉豹伯疼爱孩子而产生的亲和力以及讲故事时散发的
吸
引力。
由流星的陨落想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从而产生的迷茫失落的
情
感体验。
3.
本文中的
“
流星
”
早已超越天文学领域的基础概念,被赋予更深厚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析
“
流星
”
的多重意蕴。
答案
①“
流星
”
蕴含着童年时期人与事的美好回忆,是时光永不褪色的印记。
②
在世人的意念中,流星代表着愿望,也代表着一个人的陨落,由此作者生发了人世无常、聚散由命的感慨,我们每个人都像流星一样是人世间的行者和过客,没有永恒的光明,但都曾散发过光明。
③“
孩子们马上要失去的流星
”
象征在现代都市里即将消失的那些传统的美好事物,是都市生活中已经难以寻觅的与大地天空紧密相连的朴素的生活方式,是都市孩子们心头正在消失的对自然造化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土地山河的依恋之情。
答案
三
、
精准理解句子含意:
“
一读
”
,四注意
1.
一读
这里的
“
一读
”
不是指对句子上下文的解读,而是专指对句子本身的解读。解读的内容主要有:对句子展开语法分析,了解句子的主干部分与枝叶部分。既要弄清句子的陈述对象,又要注意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更要注意句子的枝叶部分。对句子进行内容分析,确定句子重点,分析句子内涵。
注重对句子本身的解读,是理解句子的前提,考生如果在此稍微留心一下,则可能事半功倍。
2.
四注意
(1)
观察位置,把握联系。
在理解某句话前,不妨先留意句子在散文中的位置,以及它与上下文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要求理解的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其总结的范围作答;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如果是文眼句,就要结合全文作分析概括。
(2)
关注特色,由表及里。
把握文句的艺术特色,是理解某些含蓄委婉的重要语句的关键。这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法,那么句子含意的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抓住主旨,抽丝剥茧。
要注意文句的含意,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态度,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
(4)
联系
“
两境
”
,深层把握。
①
语言环境。任何语言文本,都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由于一些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临时意义,这时我们单看句子本身就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只有结合上下文弄清了语言环境,再对语句进行分析,才会弄清楚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含意。
②
写作背景。有些语句不能只看其表面含义,只有联系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在文章主旨的关照下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语句,才能理解那些含蓄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边练边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家的客堂间是和邻家合用的,又常有住在屋后的人把我家当过道去河边清洗,这样我家的客堂间基本没了私密性,很适合串门。加上我母亲总是默默微笑着接纳各家邻居的到来,我家就自然也成了适宜的夜聊场所。每到黄昏,总是邻家在技工学校当教师的小儿子宝泉先揭开夜聊的序幕。他斜跨在木扶梯的台阶上,靠着本色的木板壁和我家讲他的见识。这时邻居陆续地来了。人少时邻居还文文静静地说话,人多了,就会发
“
人来疯
”
。有时屋里正热闹着,小老鼠也会探头探脑地出来趁闹猛
(
热闹
)
。我几次看到它乌黑发亮的眼眸,水汪汪地好奇地看着人们。我一吼,它赶紧一缩头闪电般地逃走。
在我家的夜聊,总是被我父亲的归来画上句号。父亲每天起早摸黑地上班,落班
(
下班
)
也是极晚。母亲端出热饭菜,又给父亲倒上一盅药酒,父亲微笑着坐下享用这些。邻居嬉笑说,劳动模范回来了。父亲也只是一笑,并不做出任何言语的回应。父亲的回来让他们记起时辰不早了,就纷纷起身告辞。
母亲送客出去。开了门,才发觉
屋外是一地银光闪闪的月色
。邻居们抬头看看月亮,相互说着话算是道晚安:今晚又是一轮亮月哇
!
(
选自马汉《夜聊》,有删改
)
4.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
答案
①
夜聊很热闹,不知不觉时间已晚,结束时皓月当空
。
②
在明亮的月光之下互道晚安,表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愉悦,生活的闲适,人际关系的融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森 林
李 娟
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
——
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我们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辨东西;脚下厚厚的苔藓浓裹的汁水,是这空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
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
喘息。然后安静,直到沉静。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
我们
站起身继续向前。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着站起身来,恍恍惚惚什么都乱了
——
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舍难分,疼痛逼入了呼吸。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
——
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
……
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
……
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
只有森林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间最饥渴、最庞大的
火种。
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
毁去的世界。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
——
尽是被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最爱的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
……
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而世界多么强大
……
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
——
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清悠悠地
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找的地方。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展着手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
……
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凋零
。
我们
在说这森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于是我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
……
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这一声响彻山野后,剩下更为广袤的寂静。
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籁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只喊一声。
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
“
笃、笃、笃
”
的叩门声。那又是哪一棵树呢?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
有删改
)
5.
请解释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案
答案
森林由众多树木构成,易于燃烧,所以说是
“
庞大的火种
”
;森林的常态是生命
(
四季常青
)
,但死去以后,不仅色彩与火焰相似
(
橘黄、赭红
)
,而且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所以说
“
蕴藏
”
火焰而
“
饥渴
”
。
6.
请分析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意蕴。
答案
答案
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在领会了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作者借这句话提醒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