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00 KB
  • 2021-06-03 发布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湘潭县第一中学 2019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开学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 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术在将来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这种技术手段是否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一是这种幸福感的真实性问题。这种幸福感可恰当地被称为“人工幸福”,因此多少带有“虚拟幸福 ”的性质,甚至与“虚假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它是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幸福?二是这种幸福感的内容问题。由技术手段造成的幸福感似乎是无对象无原因的幸福感。与在人文手段中,由有人文内容的对象激发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导致了一种愉快的感觉不同,它是仅有多巴胺而无内容所导致的高兴。这种无原因、无对象的喜乐是否还属于精神正常的范畴?三是这种幸福感的持久性问题。因为较多的多巴胺从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不平静,而不平静就是一种消耗,就是付出生理和心理代价而获得的幸福感,是一种原则上不可能持久的幸福感。四是这种幸福感的负面作用问题。首先,采用技术来解决心情好不好的问题,很可能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这类似于药物依赖和成瘾,这就是吸毒成瘾和上网成瘾的机理。其次,如果我们在多巴胺的控制下,无论面对什么境况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无视现实的阴暗面或忘掉人世间的罪恶而保持幸福感是否就成了阿Q式的精神麻木?多巴胺是否就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所以说,无论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在造就幸福感时多么有效,它都不可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从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以创造精神内容为圭臬的人文手段的作用。我们要合理追求一种技术与精神的适度融合,人文对技术手段的完全拒斥和完全归顺都是不可取的。‎ ‎(摘自《社会学家茶座》总第16期)‎ ‎1. 下列对“多巴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多巴胺是一种控制人情绪(尤其是幸福、快乐的情绪)的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 B. 多巴胺是一种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的化学物质。‎ C. 多巴胺是一种可人工合成,植入人脑内就能解决人们精神或情绪问题的化学物质。‎ D. 多巴胺是一种或可人工合成,很可能使人形成技术依赖或“技术成瘾”的化学物质。‎ ‎2. 下列表述不属于“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的一项是( 3分 )‎ A. 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人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从而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B. 从生理根源方面来说,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都是与多巴胺方面有密切的关系。‎ C. 在多巴胺的控制下,人们总能保持幸福感和快乐的心情,不再有不满和愤怒。‎ D. 多巴胺这种技术方式造就幸福感是有效的,但它不能解决精神的内容问题。‎ ‎3.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 A. 文章探讨了运用技术是否会成为获得幸福感的主要手段及这种技术是否会带来新问题等内容。‎ B. 作者在对技术手段和人文手段的比较中,提倡要合理追求一种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适度融合。‎ C. 人文手段和技术手段都能给人带来幸福感,但两种手段所引起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却是不相同的。‎ D. 采用技术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尽管有负面作用,但也不必担心多巴胺就此成了一种精神麻醉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美]达蒙·鲁尼恩 大约三十五年前,一个名叫摩根·约翰逊的年轻人来到我的家乡定居。在我们家乡,随便询问一个人从什么地方来是很不礼貌的。摩根本人对此绝口不提,这样一来,其他人就更无从了解了。而且,他对自己的身世也很少谈起,因此人们把他看做一个神秘的人物。‎ 摩根·约翰逊长相十分凶狠,这一方面由于他鼻梁上那块伤疤,一双黑眼睛,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看人的特别姿态。‎ 三十五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圣弗大街上时,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瞧,这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人。”这一下可好,等到他第二次出现在圣弗大街时,那些曾经听到有关他的议论的人,转而又对别人说:“这无疑是个十分危险的人。”渐渐地,凡是看见摩根,看见他那鼻梁上的伤疤、那黑眼睛的人,无不说“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人”。‎ 以致最后家乡的男女老少人人皆知摩根是个十分危险的人。摩根·约翰逊鼻子上的伤痕表明,他过去曾经有过不幸的遭遇,然而,到底这块伤疤是怎么来的,他可从未对人说过。久而久之有人声称,听说这是一天晚上他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时留下的,其中一个歹徒开枪打伤了他的鼻子,而摩根·约翰逊最后把这十个人统统打死了。没人知道这种说法是谁散布的。摩根对此也不否认,甚至当被他打死的人数上升到二十人时,他也没有予以驳斥。事实上,他是个沉默寡言、不管闲事的人,人们对他的议论,他压根儿就没有理睬过。‎ 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 可是有一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正当他在街上行走时,从绿灯酒店踉跄地走出一个小老头。小老头姓甘布尔,是瓦尔法诺河下游的一个牧羊人,他有哮喘病,整天呼哧呼哧地喘个不停。他每月到镇上打一次酒。‎ 绿灯酒店卖的威士忌酒劲很大,喝了这里卖的酒常使那些从来不想的人也想干一仗。当然,谁也没有想到它会有那么大的力量,竟然使一个牧羊人也寻衅斗殴起来。他一把抓起摩根的上衣就问:“好啊,你就是那个危险的人,是不是?”‎ 每个目睹这件事的人,都为那可怜的老头感到担心,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可是摩根·约翰逊一个劲地眨巴着眼,问:“怎么啦?”‎ ‎“有人告诉我,你是一个危险人物,”牧羊人说道,“我现在就要切开你的胸膛,看着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使你变得这么令人恐怖。”‎ 说罢,他掏出一把大折刀,打开来就向摩根刺去。‎ 摩根见他拔出刀子,拔腿就跑。上了年纪又喝得酩酊大醉的甘布尔自然追不了多远。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了歇腿。据最后一个见到他的人说,他还在向丹佛市方向走呢。自从那以后,在我家乡的小镇上再也没有见到他的影子。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市了吧。‎ 后来有消息说,有关摩根是个危险人物的说法完全是虚构的,而且他也没有在纽约打死过十个人,他根本就没有打死过人。至于他鼻子上的那块伤疤,有人说那是他想偷一个女人的大钱包,被那个女人用钱包砍的。‎ 这种说法很可能并不比打死十个人的传说更可靠,但是直至今日,家乡小镇的人们对此一直笃信不疑。‎ 我的祖父经常谈起摩根·约翰逊,认为这件事说明了人的某些天性。他说,谁都可以说某人是好人或者坏人,而且只要重复多次,最后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尽管像这件事所表明的,一旦真相揭露出来后,也许好人并不好,坏人并不坏。‎ 祖父说,他一直怀疑摩根是个危险人物,但是倘若你要问他为什么不像牧羊人那样试验一下,他会对你说:“咳,你也知道,摩根也许就是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这种可能性总是存在的。只要所传的流言有一分可信,我就决不去揭穿它。”‎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小说交代摩根来到我们家乡很久了,但是大家对他的了解还是很少,这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极度欠缺。‎ B. 有人说摩根在纽约和十个歹徒打架并全部打死了他们,后来歹徒人数又上升到二十个,这本身就暗示了传言的荒诞和不可靠。‎ C. 牧羊人甘布尔酒后向摩根挑衅并要拿刀刺他,是因为牧羊人觉得摩根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可怕,而结果也证明了牧羊人的想法。‎ D.‎ ‎ 小说中使用了“声称”“据说”“后来有消息说”等词语,其所指代的内容又真假难辨,给小说笼罩了一层神秘莫测的氛围。‎ ‎5. 小说有几处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主人公摩根,请指出其中的两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 ‎6. 有人说小说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点睛之处,请你谈谈对此的理解。( 6分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阎肃:一位受欢迎的艺术家 余秋雨 世上有些朋友,彼此交往既不长也不深,但一见就高兴,说个没完没了。我与阎肃先生,就是这样的朋友。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曾与阎肃先生一起担任评委很多届,从旁观察,反复思考,发现他被当代电视观众喜爱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他身上完全没有让人厌烦的架子。他从来不曾在公开讲评和私下聊天中,夹带一丝一毫有关自己的职位以及以前作品的信息,哪怕是暗示也没有。于是,他在观众和朋友面前,不再是官员,不再是老艺术家,不再是学者,甚至,也不再有军队背景,而只是一个单纯、轻松的普通人。于是,他成了一个似乎没有显赫履历、官位、成就的和蔼老人,这等于拆除了他与广大观众之间的层层围墙、道道阻隔。观众面对他,并不需要穿越什么障碍,直接碰撞他诚恳的言辞和话语,倾听他毫无矜持地畅怀大笑。相比之下,那些喜欢抖搂“身份”的人可能一时让观众敬畏,却很难让观众融入,观众也就很快把他们冷落了,冷落在他们的那些“身份”中。‎ 阎肃先生对“身份”的自我卸除,不是出于一种谋略,而是出于本心。我了解他,他在内心也对种种外在的地位毫不在乎,别人问起来,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匆忙绕过,绝不留连。‎ 阎肃先生受欢迎的第二个原因,是他真懂艺术。他的强项,是编剧、作词和音乐。他对剧本的要求,是干净而有力;他对唱词的要求,是流畅而典雅;他对音乐的要求,是浓烈而悠扬。正是出于这种等级,他即使应邀创作一首配合“打假行动”的歌词,也能写成“借我一双慧眼吧”这样高品位的流行歌曲而广泛流传。在艺术上,等级和品位是生命所在,这比题材重要。只要等级和品位高超,哪怕是处置一个平凡的社会题材,也能闪现出审美光亮。在我的观察中,阎肃先生对于一首歌词、一段音乐的点头、摇头,总是基本符合普遍而公平的艺术标尺。他可能说得比较客气,比较简单,但他对艺术的取舍、扬抑一清二楚。因此,请他来评审各种作品,就会显得很“内行”,社会各界都服气。‎ 艺术良知使阁肃坚守住了审美本位。所以,广大观众都看到了,不管他出现在什么电视节目中,总是温和如春,切实可行,毫无作秀嫌疑。邀请他,不会有什么让人尴尬的风险。‎ 阎肃先生受欢迎的第三个原因,是他天真烂漫,好学不倦。他永远处于一种李白抬头看瀑布的惊喜状态。他不执着专业门户,不摆弄专家派头。他有很好的传统文化根基,但他从来没有在镜头前背诵名篇、甩弄典故,每次出来都是一副兴致勃勃、其乐融融的学习劲头。他像一个忘了年龄的“粉丝”,面对着各种新出现的艺术现象,天真而欣喜的表情是那么真诚。在讲评时,他没有教训口吻,更没有训斥语气,即使批评,也善良温和,让年轻的艺术爱好者们乐于接受这种镜头态度,与他在生活中充满好奇的学习精神有关。在中央电视台的多次合作中,他非常注意我的讲述,只要我提到一个他所不清楚的历史细节,或者他不明白的国外文化生态,等到休息时总会不断询问,认真的态度就像一个学生。但从他的问题就知道,他其实对那些课题的背景并不陌生。我有时也会突然一愣,心想自己年轻时,他不曾经是我的崇拜偶像么!偶像为什么永远高大?因为他心胸开阔,不断充溢。‎ 阎肃先生的谦虚好学,使他每时每刻都对世界、对他人保持着一种新奇感。这样的人是可爱的,他几乎喜欢一切给他带来任何审美愉悦和思维愉悦的人,因此他自己也让人喜欢了,没有人不喜欢他。‎ 说到这里,我想对阎肃先生做一个印象性的归纳。首先,他是一个稳稳地站在中国土地上的当代君子;其次,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天真艺术家;第三,他是一个直到晚年还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奇迹般老人。有此三点,此生足矣。‎ ‎(选自《传记文学》)‎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在观众和朋友眼中,阎肃是一个单纯的、轻松的普通人,身上完全没有让人感到厌烦的架子,给人一种亲切感,这是人们喜欢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B. 阎肃为人真诚,喜怒哀乐全表现在脸上,如果碰到非常开心的事,他会毫无矜持地开怀大笑,而他这种真诚的性格,也真实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上。‎ C. 阎肃有超强的艺术领悟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品位,他评审的各类作品都能让业内人士服气,因为他坚持了公平的艺术标尺。‎ D. “李白抬头看瀑布的惊喜状态”是比喻的说法,是指阎肃对各种新岀现的艺术现象都会感到一种新奇,这其实也是阎肃“天真烂漫”个性的体现。‎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世上有些朋友,彼此交往既不长也不深,但一见就高兴,说个没完没了”,说明作者与阎肃先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 B.‎ ‎ 阎肃先生出于本心而非谋略来自我卸除“身份”,说明他是一个真正为自己活着的人,是用他的所作所为在践行着他的人生信条。‎ C. 阎肃时刻保持着一个艺术家应有的良知,他以“借我一双慧眼吧”这句歌词表达了他渴望突破社会中一些浮躁与丑恶现象的桎梏。‎ D. 阎肃对很多课题的背景并不陌生,然而却在休息时不断地向“我”询问,让“我”突然感到愣,这说明他有着孩子般的调皮与天真烂漫。‎ ‎9. 作者说阎肃是“一个稳稳地站在中国土地上的当代君子”。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为什么给严肃这样的评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观点。( 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万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②,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礼记》云‘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谛⑤于庄公’,《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⑥,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朱震传》)‎ ‎【注】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社稷的典礼。⑤缔: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 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参知政事: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职权、礼遇接近宰相。‎ B.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宋代开始称经筵。‎ C. 河南:宋代,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省,河南是其中之一,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 《公羊传》: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宋高宗,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 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向皇上推荐了朱震,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兼任川、陕、荆、襄都督府的详议官。‎ C. 朱震认为造成虔州~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他建议皇上,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 宋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 ‎(2)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生查子 ‎(宋)张孝祥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注】延:嫌弃。‎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 A.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两句变代了女主人公的外貌特点,从韦庄的“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可知远山眉往往含有愁情。‎ B. “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阵阵寒气袭入了女主人公的住处,直接写出了女子独处深闺的无聊和內心的寂寞。‎ C. “明月忽飞来”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月亮忽然出现如天外飞来的情景。月亮似乎对人也有情,在女子深居寂寞之际,忽然拨云而出。‎ D. “花影和帘卷”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将帘幕和照在帘幕上的花影一同卷起来的情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来表达出女子想要看月的心理。‎ E. 从词中写景来看,先是写傍晚时的霞明,然后写深夜时的烛暗,最后写忽然之间的月明。词中人物的心悄也随着光线的变化而变化。‎ ‎15.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百死而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由琵琶女的遭遇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 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 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 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19. 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 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20.下面是某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来并作修改。( 6分 )‎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同学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21.下面是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的调查表,请据此写出调查结论,并对微信用户提出一条具体建议。(结论和建议均不超过25字) ( 5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我国日益强大的国 防力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俊德病逝于‎2012年5月31日,逝前5小时,仍于重症监护室带着呼吸机工作;当医护人员和妻子劝他躺下来休息时,他说:“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来了”“同年他被评 为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二:美国商务部于‎2018年4月16日宣布,将对中国著名企业中兴通讯实行制我,时长7年。一时间企业如你大敌,領导层恐慌,员工人人自危,因为中兴通讯在处理器、FPGY等核心技术上离不开美国公司。‎4月17日.中兴通讯A股及H股双双停牌。‎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请全面理解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 2. D 3. D ‎ ‎4. C ‎ ‎5. (1)“待到他快五十岁时,有的人只要一看见他就会发抖,直到他走开之后方能止住。”这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人们看见摩根的反应,进一步强化了摩根的 “危险性”,与小说后文揭示的摩根形象形成鲜明的反差。‎ ‎(2)“心想这下摩根还不像牛嚼草一样一口把他吞下去,嚼烂了再吐出来。”这句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强调了两人力量的强弱对比,同时也为下面情节的突转蓄势。‎ ‎(3)“但是摩根还是狂跑不止,直到跑出小镇之后才歇了歇腿。”“十有八九,他已经到达丹佛市了吧。”此处用夸张的手法强化了摩根外强中干、软弱胆小的形象。 ‎ ‎6. (1)本段对小说中的故事进行了评价,隐含着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 ‎(2)本段暗示了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正是因为有太多像祖父这样的人,才导致了像摩根这样的“危险人物”的出现;ƒ‎ ‎(3)本段进一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批判了轻信传言、不敢面对真相、缺乏勇气、明哲保身的人。‎ ‎7. B 8. B ‎ ‎9. ①平易近人,没有让人厌烦的架子。②坚守艺术良知坚守审美本位。③天真烂漫,好学不倦。④热爱生活热爱人民。‎ ‎10. D 11. C 12. C ‎ ‎13. (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老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 ‎ ‎(2)(宋高宗绍兴)七年,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自请充任祠禄官(或请求主管祭祀),不久任礼部贡举,恰逢生病而去世。‎ ‎14. BC ‎ ‎15. 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杯延玉漏迟”表面上是写酒杯嫌漏壶漏的慢,实则是将女主人的情感转移到了酒杯上,写女主人嫌时间过得慢,长夜难耐的心情。“烛怕金刀剪”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蜡烛害怕再被剪刀剪的心境,展现了女子一晚上独对孤灯,把烧焦的烛芯剪了又剪,坐待天明的孤独与愁苦。‎ ‎16.(1). 亦余心之所善兮 (2). 虽九死其犹未悔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烽火连三月 (6). 家书抵万金 ‎17. C 18. D 19. B ‎20.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21.结论:微信对生活的影响各有利弊,其中利大于弊。(3分)建议:(能就其中弊端提出具体建议即可)(2分)示例1:合理使用微信,不要沉迷其中。示例2:与朋友微信热聊的同时,不要忽视身边人。‎ 参考范文:‎ 成功总在挫折后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澎湃的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炎狂的壮观;人生,如果仅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人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之路。面对布满荆棘的人生,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失败,应该毫不畏惧,知难而上,因为挫折也是人生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不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出现磨难,每个人都希望生活之路没有丛生的荆棘,也没有挫折与失败,可是,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使人坚强爬起来,通向喜悦的成功。途中的风浪,不要埋怨,因为它是通向成功的阶梯。翻开历史画卷,古今中外有哪位伟人不是饱经风霜的?司马迁,身受酷刑,毫无畏惧,用大半人生坚持写出了《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华罗庚,家境贫寒,用马类纸在墙角计算研究,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贝多芬,两耳俱聋,却没有丧失信心,“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出气势磅礴的《命运交响曲》;比尔·盖茨,富有天赋,自主研制,越过无数澎湃的风浪,走上了微软之路。‎ ‎“滴水穿石”,启迪我们要克服风浪的束缚,追求成功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归大海”启迪我们要有一往直前的勇气和坚定执着的精神,攀登挫折之路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水遇寒而结为冰,启迪我们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自信心永不退缩,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今天跌倒了,并不意味着明天也会跌倒;今天失败了,明天的成功可能正向你招手,昨天的挫折,其实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失败一次,离成功就更近一步。只要永不放弃,永远拼搏,早晚会夺得成功的桂冠。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应把每一次的失败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都想象作一种幸运,不去自豪。就这样,微笑着弹奏生活的乐章,去面对挫折,战胜忧伤。‎ 没有波涛的海洋,绝不是真正的海洋;舞沙的沙漠,绝不是真正的沙漠;没有波折的生活;也绝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敢于面对挫折,用于迎接挑战,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鼓起勇气去撞击成功的大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