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150分,共8页)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②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③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④通过“七夕”
- 17 -
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根据原文判断,下列四项中不属于“传统文化热”的具体表现的是( )
A.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
B.一些地方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C.人们对传统文化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近年来兴起了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等各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3.通读全文,下列说法或者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而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此我们应当旗帜鲜明的抵制并消灭“文化快餐”。
C.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沉淀几千年才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所以我们应当原滋原味的加以保护,以确保它的纯洁性。
D.中国目前的传统文化热,出现了一边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一边破坏传统文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已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讲故事的人--母亲
莫言
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 17 -
她的骨灰,于1994年埋葬在村庄东边的桃园里。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掘开坟墓,棺木已经腐朽,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一些很有文化的人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 17 -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很敬重。我们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
很快的,我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的听众,也不仅是我的母亲了。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有时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后来,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书中母亲情感方面的经历,则是虚构或取材于高密东北乡诸多母亲的经历。书的卷前语上,我写下了“献给母亲在天之灵”的话,这本书,实际上是献给天下母亲的。
4、下列对演讲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是 (3分)( )
A.莫言开篇讲述给自己的母亲迁坟的事情,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入土为安的盼望,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地还存在比较重的迷信思想。
B.讲故事的人讲述母亲,其中半碗饺子给了“乞讨的老人”的故事,从行动和语言上真切表现了母亲善良的性格。
C.母不嫌儿丑,在母亲看来,我的“鼻眼不缺,四肢健全”就是美的了。母亲如此开导我去平和地面对艰难岁月。
D.对我的成长,母亲深陷矛盾中,她不愿我将来“靠耍贫嘴吃饭”,却又支持我看书,甚至听任“我去集上听书”。
5、童年失手打破热水瓶的事成了作者“ 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请谈谈你对“最早”的理解。(4分)
6、请简要分析第六段让“母亲泪流满面”的原因?。(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陈吉龙
- 17 -
六岁,他就开始读经书、学八股;八岁起开始接触史学,启蒙者是他的母亲。后来在父亲指导下,他从头至尾点读完了《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花了半年时间,点读了编年体通史《通鉴辑览》,对中国历史有了一个概略的了解。与此同时,他还跟母亲学习了《说文解字》。
他就是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先生十一岁,已开始读报,关心时事。1898年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 为、梁启超成了他心目中的楷模。他读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的文章、著作,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
他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或抄录或点读,极其认真,且阅读速度惊人,能日读十四卷,每读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十六七岁间,其父按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要他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通读一遍,以便在做学问之初,可知整个学问的概况及分类,知道天下学问有哪几种,每种源流派别如何,对学术史作一鸟瞰。他读得很认真,花了两年多时间,将经、史、子三部全部读完,只是集部读了一半。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又阅读了《日知录》《廿二史札记》等书,着重学习怎样阅读史书及写作札记的方法。后来在经学名家丁桂征先生的指引下,他又花了三四年功夫,将有关小学的书及《十三经注疏》精读一遍,使经学、文字学成为治史的得力工具。1904年,他在邑人创设的“读书阅报社”听了元史专家屠寄先生的一次讲座,深受影响,开始研读辽金元史,从此爱好民族民族问题的研究。那年他二十三岁,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
先生每读书必用朱笔圈识,或眉批,或将材料抄录,加题识或按语,分类保存,在此基础上写成读书笔记。
待有心得,意见成熟,即写成札记、论文或专著。如此五十年如一日,形成了先生扎实的治学功力及精切严谨的学风和文风。
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上海圣约翰大学爱国师生为悼念被杀害工人举行罢课,并在校内下半旗志哀,以示对帝国主义的抗议。美籍校长卜芳济竞蛮横地将当时的国旗拉下,踩在地上。
于是全校师生愤而离校,并谋创光华大学。张寿镛先生任校长,知名学者如钱基博、胡适等激于爱国热忱,纷纷执教光华。当时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先生,看到光华初创,便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从此,几与光华终生相伴。
- 17 -
他进光华后,每周上课十多节,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他常穿深色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他的课极富魅力,很多受业学生认为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以刚劲挺拔的书法板书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先生虽自称是个专门读书的人,但他历来反对死读书。他认为读书不能脱离实际,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1月29日常州沦陷。当时他对女儿说:“我已年过半百,决不向日本人低头!”他虽然生活清苦,但是立身持正,志节凛然。那时候常州,城门口有日本兵的岗哨,行人经过时要脱帽,他“遂不帽,誓言吾必光复乃戴帽”。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光华大学复校,翌年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顶六合帽戴上,扬眉吐气,昂然归故乡。
(摘编自陈吉龙《史学家吕思勉先生传》)
相关链接:
(1)吕思勉(1884-1957),与陈寅恪、陈垣、钱穆并称为近代史学四大家。他学识渊博,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又极富获取新知的热情。治学领域广泛,在中国通史与多项专史的研究上都有建树,并撰写了大量教学用书和通俗读物,同时关注国事,心系民生。——李波《吕思勉与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新史学》
(2)先生不喜走访知名人士,自述见名人辄自远,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无党无派,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授业,小学、中学、大专、大学都教过。1926年进入光华大学,不久即受聘为史学系系主任,遂自托为终身归宿,前后凡30余年。——王家范《吕思勉与“新史学”》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吕思勉父亲依照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教子弟读书的常用方法,指导吕思勉通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便他在做学问之初对整个学问概况及分类有了解。
B. 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
C. 吕思勉治学领域广泛,对中国通史和多项专史以及文字学都颇有研究,他在光华大学曾开通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
D. 吕思勉关注国事,爱国忧民,光华大学初创之际,已应沪江大学之聘的他毅然决定赴光华任教,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学出一把力,争一口气。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吕思勉十几岁时就结识戊戌变法风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阅读他们的文章、著作, 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把他们奉为心目中的楷模。
- 17 -
B. 吕思勉读书认真且速度惊人,每读一书,必从头至尾看完,到二十三岁时已将“二十 四史”读了几遍,奠定了他成为史学家的坚实基础。
C. 吕思勉学识渊博,国学根底深厚,具有东方学者的风度和气质,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设十余门课程,他讲课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爱。
D.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身居沦陷区常州的吕思勉,不齿于行人向城门口的日本岗哨脱帽行礼的行为,发誓光复后才戴帽子。
E. 吕思勉不喜结交知名人士,更不涉足无谓的社会交际,没有学历学位,遵从父训,一生唯好教书,从小学到大学各学段学生都教过。
9.作为一位优秀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治学成功的要素有哪些?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①、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氏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氏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17 -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②櫜鞬,以君以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有删减)
注释:①儵, shū,人名。②櫜鞬,gāo jiān ,藏箭和弓的器具
10.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B.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C. 对曰/子女 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D. 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而校 校:较量对抗
B.公子取季隗 取:通“娶”
C.将适齐 适:到……去
D.君其礼焉 其:二人称代词,你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 ( )
A. 重耳逃亡期间娶了叔隗,后将到齐国,便让叔隗25年后再嫁, 叔隗没有应允。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二十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郑国,郑文公没有礼待他,这也是晋国后来与秦国围攻郑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D.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5分)
(2)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 17 -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2分)
(1)在《诗经·卫风·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到十一假期,大量的中国老百姓会选择外出旅行。这时,酒店、机票的价格会义无反顾地上升,涨幅在50%左右很平常。
B.这场比赛对于阿扎伦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除了事关最直接的小组出线外,还可借此确保将年终世界排名第一的名次收入囊中。
- 17 -
C.近年来,全国各地旅游管理处积极筹备,巧立名目,开发了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D.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在生产效率、速度和性价比方面有较大优势,所以,本次中国高铁中标泰国项目是不孚众望。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运动员史冬鹏行李被偷事件发生后,里约加强了安保措施,但参会人员认为里约奥运会潜在的安全风险仍然是显而易见的。
B.为了应对持续出现的暴雨天气,许昌市防汛指挥部在统一部署和大力动员下,襄城县积极做好道路、电力抢修等应急工作准备。
C.今年七月,高温天气影响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酷热之下,微博网友们也纷纷“吐槽”,一时间搞笑段子满天飞。
D.每年的高考状元总是能成为各方都“不放过”的热门现象,除了媒体的报道外,政府、企业、学校也都纷纷送上高额奖金。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
①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
②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
③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
④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
⑤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
⑥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A、①⑤②④③⑥ B、①⑥④②③⑤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20. 概括下面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5字。(5分)
- 17 -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对个性人格品质与创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创新绝不仅仅是认知与智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个体人格的问题。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造性的人,健康人格的人将以创造性的、生产性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对1800多个自我实现者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是健康人格的一个基本特征,人格越健康,就越富创造性。各学者的解释体现了人格与创造性的密切关系。
主要信息:
21、根据例句句式特点仿写三句话。(6分)
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旷世豪情;
读陶潜, ;
读杜甫, ;
读白居易, 。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在家乡中学读书的女孩,总觉得自己屈材,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她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县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她又埋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过早双亡,兄妹相依,她更是责怪当局长的哥哥不设法把她送到省城更好一点的中学读书。
一天,友人倾听了她的哭诉,沉默了许久,才说:"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呢?每个人在他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请以"对自己负责"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意自定、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2.卷面工整,字迹清楚。
- 17 -
高一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序号
1
2
3
4
5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答案
C
D
A
B
D
B
CE
C
D
C
BD
B
C
C
1.答案:C(C项不是具体表现)
2.答案:D(是反衬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不是原因,而是背景)
3.答案:A(B“我们应当旗帜鲜明的抵制并消灭“文化快餐”太绝对;C于文无据;D以偏概全)
4.B. A“说明当地还存在比较重的迷信思想”是不恰切的。C在母亲看来,美不仅是“鼻眼不缺,四肢健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心存善良,多做好事”。D原文是“默许我去集上听书”。默许:不表明态度,但有许可的暗示,侧重矛盾的心理;听任:任凭别人愿意怎样就怎样,有放纵的意思。
5、深意:对幼时失手打碎热水瓶母亲却没有打骂“我”感到意外而有了早且深刻的记忆,同时,第一次直觉了母亲教育儿子的宽严不误。
6、“我”多算了买白菜老人一毛钱事小,却关乎人品,一是贪小便宜,二是少同情心,因此母亲痛苦万分。
7.B(试题分析:B. 吕思勉六岁开始读经书,八岁接触史学,十一岁开始读报,十五岁开始阅读正史,二十岁开始研读辽金元史,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启蒙和指导下进行的。“研读辽金元史是在屠寄先生的影响下进行的。”)
8.CE(A项,吕思勉并没有结识康梁二人,也不是读了二人的著作,受其思想影响才奉其为楷模的;B项,应为“首次读遍了二十四史”;D项,原文并没有他“不齿于行人”行为的意思。)
9.(1)父母启蒙指导,名家引领:吕先生读书受母亲启蒙,经父亲指导学会许多读书方法;治学中得到经学家丁桂征先生、史学家屠寄先生的指引影响。
- 17 -
(2)治学态度勤奋执着:吕先生治学中阅读了大量书籍,积累大量史学知识;潜心科研,五十年如一日。(3)治学方法科学严谨:吕先生为了治史,还学习了经学、文字学,学习了阅读史书以及写札记的方法。(4)治学领域广泛:他在光华大学先后开过中国通史、中国民族史、文字学等十余门课程。(5)甘于平凡:不喜欢走访名士,不涉无谓的社会交际。(答对一点1分,四点4分)
10.C
11.D(“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12.C(A重耳娶的是季隗。 B重耳是被妻子和子犯灌醉后送他离开的,四马一车为一乘,这里应为八十匹马。 D楚成王只是礼待并未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原文“子玉请杀之”并不能证明子玉被激怒了,也可能是他有远见卓识,意识到了威胁,所以子玉动了杀机。)
13.(1)(5分)公子如果返回晋国,那用什么来报答我?(宾语前置1分,通假字“返”1分,“不谷”1分,句意通顺2分)
(2)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其”,我。“治兵”交战。“辟”,退避。各1分,句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到蒲城去讨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同意,说:“我依靠君父的天命享有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伯俦和叔刘。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 “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还是让我等您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了他,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行四方的打算吧,偷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怀恋妻子和安于现状,会毁坏你的功名。”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把他送出了齐国,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 17 -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依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臣下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赶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或许上天要立他为国君,您还是依礼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昌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国外的灾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为他开出一条路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晋公子是上天所赞助的人呢?” 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秦国。
14. 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16.答案:(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7.答案:B(A项使用对象不当,C项感情色彩不当,D项不合句意)
18. C(A项前后矛盾,删去“潜在的”。B项结构混乱,应改为“在许昌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和大力动员下”。 D项搭配不当,可以将“现象”改为“对象”。 )
19、C (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首先排除法,③和①相比较,③更符合文意,假如④衔接③,文段显得很突兀,“它”不知指代的是什么。如果是⑥,那么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到此已经得出答案C,而且后文“它”指代上文的“苦难”, ②句中“借此机会”紧密地衔接④句的“一种机会”,①句中的“它”指代⑤句的财富,和后文也自然地吻合。)
20.答案:人格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21.要求每句能选用一个名句,并用四字词语归纳其主要内涵,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
22、作文(60分)
[审题构想]“对自己负责”,负什么“责”,那就是“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 17 -
[构想]:(一)理论到现实,针砭时弊。先讲“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内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条件”。接着说“当代存在的弊端”。最后阐明正确的观点。
(二)观点:对自己负责——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什么:内外因。怎么样(心态):善于自我批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成功时,不以物喜,挫败时,不以己悲。要“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思想。
学会对自己负责
有人生于富贵之家,却成了一贫如洗的穷汉;有人生于诗书世家,却站在目不识丁者之列;有人生于帝王之家,却苦求为一布衣而不得。他们责备他人或苛求命运,却自命不凡地吟诵着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诉说着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慨。然而他们为自己做了什么呢?他们既没有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也没有对自己的家庭负责,更没有对自己负责。
小仲马初涉文坛时,屡屡碰壁。他的父亲大仲马对他说:“如果你写上你是大仲马的儿子,情况或许会好一点。”“不,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摘到的苹果不甜。”小仲马为自己拟了大量笔名,以免使人把他与大仲马连在一起。终于,他的《茶花女》问世出版,一鸣惊人,堪与其父的《基督山伯爵》相提并论。
小仲马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苛求父亲的帮助,不怨天尤人,而是用自己的泪水打拼出自己的事业,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更对自己的八斗之才负责。
方仲永不对自己的才华负责,将其当作哗众取宠的资本,结果文坛上只留下了警示世人的《伤仲永》。而西蜀的阿斗,东吴的孙皓,南唐的李煜,则是置家国于不顾,或沉迷酒色或残暴凶恶或沉湎于风花雪月。而蜀国后主孟昶更是自甘堕落,14万大军在区区3万宋军前投降,只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千古嘲讽。
他们没有对自己负责,他们没有用自己的努力,没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承担起责任,是十足的懦夫!倒让人对毫无权柄却自强不息力图变法的光绪帝肃然起敬。
生在顺境中的人尚且对自己负责,而身处逆境中的人更应自强不息,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问的陈胜、吴广,在报馆中孜孜求学的狄更斯,在火车上专心致志实验的爱迪生,惜时发愤在厕所里读书的童第周,哪一个不是对自己的命运、才华负责?命运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他们却用来寻找光明!
朋友,行动起来!鼓起你的勇气,激起你的热情,让日月为证,让头脑定夺,用你的行动对自己负责!
- 17 -
对自己负责
生活,是那么轻,又那么重。我们时常看到周围的一切在变动在发展,就如流动的大海,在无数的变动中激发出起伏的波浪,在无数的可能中扬起生命的浪花。太多太多了,我们看到每天的生与死,成功与失败,兴奋与失落。我们游在时间的大河里,不知道自己的位置。
我们每天都看到别人的面孔,但有多少人看到自己的面容呢?我们每天都清醒地看到别人的脚印,但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的脚印?对自己负责!不论在怎样的日子里,我们都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尊重自己,鼓励自己。
这个道理,那日本剑客宫本在那遥远的年代里就已经明白了。当求艺拜师者问他:“我要多久才学好剑?”他笑道:“十年!”学徒嫌太长:“如果我专心努力练剑呢?”回答是“二十年!”学徒困惑了。他解道:学剑要人与剑相融,如果你全身心放在剑上,不顾自身了,那怎能学好呢?没错,如果我们的双眼都注视在别人身上,如果我们的心都放在周围的事中,那么我们自己呢?还有谁来提醒自己?请留一只眼晴看看自己吧,请把心的空间留下一些给自己吧。因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最爱你自己,如果失去了自己,还谈什么生活呢?还能做些什么呢?
现代社会更是瞬息万变,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处处存在危机,处处都有意想不到的可能,如果我们不时刻提醒自己,关注自己,那我们将生活在不稳定的危机中,我们将随时被生活抛开。
磁悬浮列车便是现代文明飞速前进的象征。坐在列车里,以时速数百公里的高速划破空气往前直奔。我们似乎感到十分平稳,如同没有什么事会发生。然而我们可知道,在高速前行当中,磁浮列车要经过每秒种数百万次的计算时刻调整自己的细微变化,才能使偌大的一个重型身躯保持与轨道仅仅1厘米的距离!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像那前进的列车?世界那么多变化,如果不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我们也许就不能如列车般平稳,我们也许被抛出轨道,抛出我们的生命线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先人早已明白。深深的叶丛中也许有虎,机警的小鹿也明白。那我们呢?我们的社会不正是从一次次提醒自我,在深深的灾难中拯救自我,一直走到今天的吗?我们学习先人,学习自然,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生存的法则!
想起了开车的道理。我们正驾着生命的车子,在生活的路上飞驰。谁会晓得前方会突然出现什么?如果有那么一丝困盹或松懈,也许那一刻,我们生命的车轮会倾覆出轨,翻侧飞离,也许那一刻,所有的欢声笑语将消失在离散飞溅的碎片中,只有无声的悲哀慢慢陨落。
- 17 -
生活给予我们不多的日子,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过。请把好你的方向盘,不断提醒自己。因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要对生命负责!
自知智明
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就是说,人要做到智慧、通达,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办何事、处何人,自己是主动者,做事、为人前,要充分了解自己,不能依靠他人。这样,我们心态就会端正,心理就会平衡,对于成功、失败也会坦然处之了。
人,处于社会中,不可能离开环境。有人说,人是生活在网中的。然而,这张生活的网,个中不如人意者十常有八九。出生时,人不可能选择父母,父母具有唯一性,而父母的地位,有可能让你不满意;学生时,你所在的班级和老师有可能不尽人意;工作时,你的单位及你的职位有可能不如意;有家时,你的家庭有可能不全美满……
于是乎,地位不显赫,经济不充裕,我们埋怨父母无能;学业不理想,成绩不突出,我们疾恨老师低能;单位不如意,工作不顺利,我们感叹生不逢时;家庭不美满,孩子不争气,我们痛恨对象不好……我们怨天尤人,我们牢骚满腹。
成功时,人往往称自己能耐;失败时,人常常说环境无奈。究其原因,我们不敢面对现实,不惮正视生活,甚至是不愿解剖自我。越王勾践认清了自己,没有抱怨,从自身出发,公开自我批评,什么地方倒下,什么地方爬起,十年积蓄,终报仇雪恨。假使当时栖于会稽之上的勾践,恨父亲与吴结仇,怨越国小而无能,他可能就自暴自弃,终身为奴于吴了,也决不会有东山再起的辉煌了。齐王纳谏,认识自我,战胜于朝廷;李士民接收魏征,认清自己,贞观之治……古名君,之所以圣明,流芳百世,主要是他们有自知之明,敢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敢于承担自己的重但,担负自己的责任。
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大都具有这种品质,而大多人都在迷失了自我。面对复杂的人生,怎样才能拥有一份坦然?
关键是认识自我——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地位。知道“我是谁?”遇事常常从自身想想:缺什么,还应做什么;什么是属于自己的范畴,什么是自己能力达不到的。这样,我们可能就缩短与成功的距离,我们也不至于失意一生。基于此,我们可能减少了盲目的攀比,消灭了失衡心态,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
让我们为快乐人生而努力奋斗吧,找回自我。俗语说:“好汉子怨自己,赖汉子怨别人。”就让我们做一个“好汉”,挑起为自己负责的担子,使自己成为自知智明的人吧!
- 17 -
相关文档
-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2021-06-0328页
- 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2021-06-034页
- 高中语文第3单元8咬文嚼字课件 人2021-06-0360页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122021-06-0317页
- 高中语文第1课短文三篇课时作业6含2021-06-037页
- 2019-2020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孔2021-06-0326页
- 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普通高中2018届高2021-06-0315页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学设计19:第2021-06-036页
- 高中语文人教新课版 选修外国诗歌2021-06-038页
- 高中语文第4单元13宇宙的未来课件 2021-06-03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