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50 KB
  • 2021-06-03 发布

甘肃省武山县三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度武山三中高二语文月考卷 考试范围:必修五1——6课;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张军强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从“对话”的视角看中国古代之“家”,不难发现,“家”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从祭祀、生产再到住所的过程。换言之,“家”是人与神灵对话、人与自然对话以及人与人对话之所。‎ 家是人与神灵对话的场所。祭祀对中国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仅是对神灵和超自然对象的臣服,也是人与神灵交流的一种方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天神地祇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祀祖先和灶神。祭祀需要场所,而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祭祀的场所。《礼记·王制》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士一庙”,“庶人祭于寝”。普通的老百姓只是“寝祭”。 寝又称为家,寝祭就是家祭。寝祭在古代是一种普遍的对祖先的祭祀方式。贵族统治者的庙祭,就是在寝祭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通过这种对话,既可以表达对鬼神的敬畏,也可以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家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载体,这种对话首先以生产的方式实现。美国学者史蒂文认为,“家庭在工业化之前是经济生产和交换最重要的商业机构。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每个家庭不同的成员在生产基本物质产品的工作中也是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的”。夏商周时期,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就是宗族制度。而宗族作为政治、经济和生活的综合体,成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此时的个体家庭,则是组成宗族的最基本的单元。《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只不过土地仍然为宗族所有。每个个体家庭的人口在2—7人,每家有一个成年男性作为家长,家庭要按照人口服徭役。当时的个体家庭尚未从宗族中独立出来,在生产上实行的是“耦耕俱耘”的方式。按照《诗·周颂·良耜》的记载,在宗族内部,个体家庭之间相互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也就是“一族同时纳谷”,“出必共洫间而耕,入必共族中而居”。以家为单位,人才实现了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而不是听任自然的摆布。‎ 家是人与人进行对话的情感港湾。家即是夫妇、父母和子女的对话场所。但实际上在古代,家更多指的是夫妇、家庭。如《诗·周南·桃夭》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里的“室家”,指夫妇结合后的家庭。此后,《汉书·匡衡传》有这样的表述:“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室家之道修”即夫妇之道修,就是夫妇之间的对话与和谐,是夫妇之间的关系融洽与相亲相爱。此外,家还可以进一步指代妻子和儿女。《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中写道:“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这里的室家就专指妻子。而在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中有:“广南风俗,市井坐估,多僧人为之,率皆致富,又例有室家,故其妇女多嫁於僧。”这里的室家,就是指妻子儿女。‎ 综上,家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和保障,身体的安歇和庇护之所,亲属关系的维持之处。正因如此,《周易》才进一步说,“家定而国家可保”,《大学》才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 ‎(摘编自燕连福《中国古代“家”具备三重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不同阶层的人,祭祀对象不同,所需的场所也不同,寝祭是庶人特有的祭祀方式,贵族阶级则进行庙祭。‎ B. 西周时期,尽管土地为宗族所有,但庶人的具体家庭已经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一般不会单独一人耕地除草。‎ C. 宗族成为社会基本组织形式后,家庭就是组成宗族最基本的单元,所以个体家庭之间必然会形成劳动协作的关系。‎ D. 《鸡肋篇》中记载,在广南市场上有很多僧人因算命富裕,所以妇女愿意嫁给他们,这样僧人就有了妻子儿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论述中国古代家的功能,限定了论述角度,指明从“对话”的视角论述。‎ B. 第三段把美国学者的观点和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分析、史书的记载结合论述。‎ C. 第四段围绕家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方面的作用,引用大量诗文诠释古代家的不同内涵。‎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列论述了分论点,最后总结家对个人、国及天下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至今,中国人祭祀鬼神和祖先都是为了与神灵进行交流,表达对鬼神的敬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B. 在工业化之前,如果没有家,人只能听任自然的摆布,无法实现与自然之间有效的对话,无法自给自足。‎ C.‎ ‎ 今天的家风建设是有文化渊源的,《汉书》提倡室家之道修,《大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论。‎ D. 只有家庭稳定,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所以探究古代家的功能,对新时期中国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管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朝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 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镇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连通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镇,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萌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过来靠了门。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 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到杂杂地烧着 。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一个应道:“端的亏管管、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 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着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浇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科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域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例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义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态,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遗,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削,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又把差拨、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萌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的描写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 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 B. 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门反拽上锁了”,这些细节描写暗示草料场起火另有原因,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 进了山神庙,林冲“把门掩上”“泼将(一块石头)过来靠了门”,这些动作为陆虞侯等人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理下伏笔。‎ D. 林冲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与痛杀仇人的情节相照应。‎ ‎5.林冲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6.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文是如何侧面描写“风雪”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知识付费”这个词越来越热的当下,却有一座“知识宝库”正在免费向我国公众敞开大门。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实施。此次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法特别明确了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 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说:我们要编制国家书目和全国图书馆联合馆藏目录,使读者获取阅读资源更加便利。要深入挖掘和阐发馆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为社会公众提供精品阅读资源,也就是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第二个方面,我们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营造书香社会氛围。‎ ‎(摘编自《你来读书,政府买单!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长什么样?》)‎ 材料二:‎ 象征着共享和开放的公共图书馆,是一个丈量社会文明、检测精神厚度的最合适的公共空间。走进公共图书馆,是了解和浸入一座城市的开始。‎ 城市被图书馆改造,而城市人的都市生活也正在被公共图书馆重塑。不夸张地说,公共图书馆已经成为都市人的“第二起居室”和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美国都市社会学家雷·奥登博格曾在他的《绝好的地方》中为“社会第三空间”下过一个定义:“不受功利限制的空间,在那里,个人的喜好、趣味与追求会像植物一样静静生长。”‎ ‎(摘编自《走进公共图书馆,让个人趣味静静生长》)‎ 材料三:‎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应当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责任,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加大建设投入,并保证经费及时、足额到位。‎ 二是积极构建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完善总—分馆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设计了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图书室等为分馆或者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这一构想很好,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县级公共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力比较薄弱,由其来履行总馆职责恐难以胜任。在现行的图书馆体系中,区、县图书馆往往就是上一级图书馆的分馆。总—分馆建设的制度安排还应进一步细化。‎ 三是强化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中坚作用。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社会,历来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所在。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和职能,决定了其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编自《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公共图书馆》)‎ 材料四:‎ ‎“干我们这一行得有‘布道’精神,要想着自己是传播知识,是参与到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大事中。”四川成都市龙泉驿区图书馆副馆长周晓红说。2005年,龙泉驿区刚开始建设8个试点村图书室时,区图书馆15名工作人员中,有14名是女同志。但为了节约经费,时任馆长陈绍红经常带着馆员肩挑背扛送书下乡。随着试点图书室一天天成形,原本柔弱的女文青也变成独当一面的“女汉子”。‎ ‎(摘编自《公共图书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7.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设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职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不仅要制定规划,还应有资金的保障。‎ B. 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是采用“总—分馆”管理体制,在县、乡、村之间实现图书的通借通还,使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 C. 部分县公共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和服务能力上较欠缺,在现行体系中一般只能作为上级图书馆分馆,难以履行总馆职责。‎ D. 建设书香社会、倡导全民阅读,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其属性和职能决定了其在这一过程中的中坚作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为公共图书馆立法,从法律层面规定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质及其功能,这将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B.‎ ‎ 公共图书馆能够体现社会文明和精神厚度,这是一个没有功利,又能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空间。‎ C. 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向公众提供精品阅读资源,这明显优于在知识付费年代的其他知识传播途径。‎ D. 公共图书馆之所以作为都市人“第二起居室”,是因为它改变了城市,也改变了城市人生活。走进公共图书馆,就能对城市有所了解。‎ E. 图书馆工作人员承担着传播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工作要比过去轻松不少。‎ ‎9.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新生的事业,要想把它发展得更好,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二、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腓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 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0.(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序属三秋 三秋:季秋,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B. 彩彻区明 彩:日光 C. 识盈虚之有数 数:计算 D. 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指20岁,古人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11.(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B. 临帝子之长洲 谁悲失路之人 C. 怀帝阍而不见 酌贪泉而觉爽 D. 处涸辙以犹欢 以十五城请易和氏璧 ‎12.(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时维”、“披绣闼”两段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细致入微地描写滕王阁的秀丽景色,笔势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景物混成,恍若画中。‎ B. “遥襟”段先描写欢乐畅快的宴会场面,接着表达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并委婉表达对“圣主”“明时”的不满,情绪传为悲愤。‎ C. “嗟乎”段依然抒发感慨之情。作者没有一味低沉感伤,而是借助历史典故传达出一种处卑位而思有位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 D. “勃,三尺微命”段表明自己目前的处境、心中的志向、此行的目的,并表达了结识名士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主人知遇之恩的荣幸之意。‎ ‎13.(小题4)翻译文中的句子。 ‎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 岑 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 ‎【注】 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 ‎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三十始一命”,“一命”是说官职来之不易,这让隐居耕读十载的岑参深感懊丧,感到“宦情多欲阑”,做官的念头因此消磨殆尽。‎ B. 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 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 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则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若无人怒放的情态。‎ E. 全诗抒发了诗人做官赴任时对原来的隐居之地的留恋之情,表现了诗人不屑担任卑微的官职的愤激之情。‎ ‎15.尾联运用了那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一小题,6分)‎ ‎16.(本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 ‎ (3)刘禹锡《陋室铭》中写来往于陋室的均是有学问之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本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相比早已________的高铁,作为我国铁路另一高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载铁路却一直________。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办的首届重载铁路新技术新装备展览会在河北沧州举行,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进入展厅,中央的大尺寸沙盘首先映入眼帘,直观清晰地展现了国家能源集团铁路集疏运系统的地理分布。展厅中最________的是由三节车厢组成的机车模型,它就是“神华号”十二轴交流传动电力机车。(________)。传统的机械开关地面过分相设备存在开关寿命低、故障率高、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为此,神朔铁路分公司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该装置能实现列车无感知过分相,对重载铁路的运能提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司机操作强度、提高车—网匹配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启了铁路牵引供电技术新纪元,值得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家喻户晓 无人问津 有目共睹 万古流芳 B. 脍炙人口 鲜为人知 有目共睹 大书特书 C. 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 引人注目 大书特书 D. 脍炙人口 无人问津 引人注目 万古流芳 ‎18.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呈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B.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全面表现了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 C. 本次展览会围绕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表现。‎ D. 本次展览会以“科技前行 智慧重载”为主题,对我国重载铁路领域的发展现状与最新技术成果进行了全面呈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便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B.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也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C. 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 D. 展览中的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则是本次展览会的一道亮丽风景 ‎20.(本题6分)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获得工匠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题5分)下面话语中有几句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只修改不得体的部分)。‎ ‎①您老人家今年多大年纪了?今年种粮的收入不错吧?(记者采访一位农村老人)‎ ‎②我校杨光同学,有多篇作品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他能得到贵校的垂怜。(某中学老师向高校领导推荐学生)‎ ‎③各位观众:我在福州向您现场直播劲旅八一男篮对战弱队福建男篮的比赛。(体育直播员转播比赛)‎ ‎④我是本市下岗职工,现申请开办一个家电维修店。恳望审批我的申请,以免影响及时开业。(某开业申请书)‎ ‎⑤李编辑:您好。寄上拙作《秋月》,请您费心一读,敝人虽有吟诗雅趣,还望不吝赐教。(中学生王欣写给诗刊编辑的一封信)‎ ‎⑥“这本书是我珍爱之物,看完请璧还。”“放心,三天后一定归还,决不会拖延。”(同学之间借阅书籍)‎ 答:‎ 第____句中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第____句中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第____句中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第____句中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第____句中将________修改为________。‎ 四、写作(60分)‎ 错觉 ‎(印度)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哎,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品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①细心谨慎;②随遇而安,委曲求全;③有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 ‎6.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如写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确实风很猛,雪很大。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 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是用人物感觉暗 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7.B ‎8.AB ‎9.①政府:制定规划,加大并保证资金投入。②图书馆:完善自身体系建设,让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阅读资源。③图书馆人:要坚持以传播知识为自己的责任,并坚持实践。④社会: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营造书香社会。‎ ‎10.11.C ‎12.13.D ‎【小题3】【小题3】A ‎【小题4】【小题4】(1)渔夫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回荡在衡阳的水滨。‎ ‎(2)使贾谊遭委屈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到海边,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吗? ‎ ‎14.AE ‎15.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16.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⑵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⑶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17.C ‎18.D ‎19.B ‎20. 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21.②句“垂怜”改为“垂青”;③句“弱队”删除;④句“以免影响”改为“以便”;⑤句“雅趣”改为“爱好”;⑥ 句“璧还”改为“归还”。‎ ‎22.范文一:‎ 幸福从未驶远 总以为远处的青草更加青翠,总以为摘不到的苹果更加甘甜。在时代仓促的洪流中,我们是否习惯用仰望的姿态来掩饰羡慕或抱怨?殊不知,其实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驶远。‎ 绕篱东畔,袖口香寒,槛外隔红尘 东晋以后,世间多了多少仿效归隐的人,却难得再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雅淡泊。有过太多人批判陶渊明的消极避世,有过太多人讥笑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执着。然而他心中所存的只是梦里桃源。 凡俗的声音太过刺耳,从容摔过衣袖便可不听,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粗茶淡饭不是生活的核心,带月荷锄归来时,便可与故人畅谈。他爱酒,变狂歌痛饮,扶一把无弦的琴;他亦爱菊,便抛书对坐,引以为知己。‎ 不羡慕纨绔子弟的荣华富贵,因为于他而言,幸福从未驶远。‎ 秋窗风雨,冷月花魂,潇湘梦阑珊 读红楼,有人厌恶黛玉的刻薄多心,有人爱黛玉的率性真实,然而黛玉却只言“我位的是我的心”。 她是人尽皆知的一场悲剧,表面看似光鲜的朱门倚户,实则是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惜花,亦怜己,这并非是矫情的一味多愁,而是看透了命运。那一句“红颜薄命古今同”是怎样一番不同凡响的清醒,寻常女子再也无法与之媲美。也是否正因此,她才会有了勇敢与热忱,打破繁琐陈旧的封建礼教,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感情。她的生命似焚稿时的火光,虽最终灰冷梦逝,却不掩曾经的热亮。‎ 不再为曲终人散的结局耿耿于怀,其实于她而言,幸福从未驶远。‎ 万水千山,西风漫卷,只影向谁去 三毛早已故去,只留下黑白照片中明眸皓齿的浅笑。她始终是个属于漂泊的女子。因为内心漂泊,所以迷恋旅行,甘做撒哈拉深处的异乡人;因为灵魂漂泊,所以对生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决意淡泊于红尘。有人叹她命运太过颠沛流离,不曾安定,却忘记了ECHO——原本就在荡漾中产生。是的,前尘后世轮回中,她的声音依旧婉转。‎ 那生命如蒲公英般四散以求新生,或许于她而言,幸福从未驶远。‎ 穿透了千年的前尘往事,我们依旧是这个时代平凡庸碌的人。然而倘若能于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静观俯仰的心,或许便会发现,幸福始终在此岸,从未走远。‎ 范文二:‎ 幸福就在此岸寻 最可悲的莫过于泰戈尔笔下遥遥相对的两岸,明明各有所长,却止不住羡慕对岸的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此岸,可是此岸的人啊,怎么偏偏察觉不到呢?‎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那园中赏花的人是谁?只因了几只飞去邻家的蜂蝶,便怀疑春天不愿莅临自己的小院,徒增对墙外的歆羡和对自己的嘲讽。‎ ‎“老去风光不属身,黄金莫惜买青春;白头纵作花园主,醉折花枝是别人。”那窥视别人醉折花枝的人是谁?只因了自己的满头银发,便感叹流年飞逝,怅恨时光带走了自己的青春而将幸福带到了属于别人的彼岸。‎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麻木使人身处此岸的幸福却浑然不觉?又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的贪婪让人时时刻刻憧憬着彼岸的幸福?或者,只是因为一种盲目,于是人们看不清此岸,同时也将彼岸浪漫化、理想化了?没有邻家的春色招蜂引蝶,也可以欣赏自家园中春日的风情:不繁艳,却有几分庄重的韵味;逝去了醉折花枝的华年,也可以享受日薄西山的瑰丽,注定变老,也要优雅地老去。‎ 是的,幸福就在此岸。‎ 幸福,在苏轼的此岸。一贬再贬,苏轼却自爱那铿然的曳杖之声,亦有“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豁达与快乐。也许身处逆境,长叹彼岸的幸福天经地义。但苏轼没有将自己淹没在无谓的痛苦与无尽的遥望中,反而在其中寻觅出了最原始也是最真切的幸福:升沉不过一秋风,苏轼像一片追风的叶子,即使终将落地,却也要在飘零的舞蹈中吮吸阳光给予自己的温暖。‎ 幸福,也在张爱玲的此岸。记得她说过,几岁时得到的第一笔稿费,便被拿去高高兴兴地买了一支口红。小小的她,定是羡慕那打扮得风情万种的女星吧。骨子里的几分柔情悄然绽放,真挚得让人感动,率真得让人痴迷。张爱玲已不止于在此岸寻觅幸福,而是创造此岸的幸福。涂了红色的朱唇,将幸福留在了此岸,留在了一颗小小的心里。‎ 苏轼、张爱玲的彼岸有幸福,那么我们自己的此岸,是否也隐藏着别致的幸福呢?‎ 我们不必艳羡成功人士的辉煌,我们拥有青春和梦想,这就是那即将写就的宏伟篇章;我们不必抱怨生活的苦恼而憧憬不曾认知的乌托邦,享受即时即刻的感动和震撼,体验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点滴——幸福,便会在此岸奏出一首永不凋零的赞歌。‎ 世间本没有幸福与不幸,感叹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幸福的人与不幸的人。那些幸福的人总是善于在任何环境中寻得幸福,甚至创造幸福;而那些不幸的人,恐怕只有一辈子都与幸福捉迷藏了。‎ 生命中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享受此岸的幸福。‎ 范文三 幸福的错觉 我的子民们,幸福不在天涯,而在智者的心中。‎ ‎——《圣经•旧约》‎ 河的此岸渴望着对岸的幸福,但河的彼岸却又渴望此岸的幸福——泰戈尔的短诗《错觉》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人都追求着隔岸的美丽,却忘了自己脚下这一方幸福。‎ 在我看来,追求幸福本无非议,但若一味沉浸在追求的状态而忘记了享受幸福,那就太可悲了!我们应该忘记那些飘渺的幸福,去收获属于自己的感动。‎ 往别人的幸福是愚蠢的。‎ 舒婷的《神女峰》写道:“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人人津津乐道于神女的传说,渴望那一份幸福,却没看到神女的叹息:光环下的她,何尝不渴望凡人之情!可惜,就连爱人的怀抱也只能是奢望。可见,幸福的双方各有苦衷,幸福背后也许是一场辛酸。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也曾让我感动。百战百胜、纵横无敌的孙悟空人人羡慕,可是,面对挚友的死去,他无能为力,面对爱人的追问,他只能沉默——神性的代价是失去美好的感情。最终,驾着七彩祥云也只能看着爱人死于怀中;法力无边也只能享受一拥的离别。他,其实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幸福。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幸福呢?‎ 追求自己的幸福是睿智的。‎ 自古以来,名利二字吸引无数人投入,成为人们的“幸福”所在,其实,这两字其实是在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灵魂!有些智者深谙此理,于是跳出了红尘名利,寻得了真正的幸福。陶渊明布衣蔬食栖于田园,淡泊了喧哗,收获了宁静。林逋梅妻鹤子,悠然吟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仕途不顺,但他仍乐天知命,“从此不系舟,江海寄余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都是聪明人,不随世俗,寻找自己的幸福,从而使得它们的生命无比厚实,精彩。‎ 可惜,总有些人随波逐流,一味羡慕别人的财富,一心向往别人的地位,却不肯从自身开始做起。总是绷紧了弦去关注别人,怕有一天会心碎的。只有对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心怀感恩的人,才能将羡慕他人的目光收回,回头守望自己所拥有的美好。我们也许不必羡慕他人餐桌上的山珍海味,因为母亲做出的粗糙的饭菜中有着浓浓的爱,味道甜美而厚重。我们也许不必羡慕他人冰雕玉琢的美貌,因为上天赐予我们的容颜是独一无二的,它自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学会欣赏自己吧!你也有着别人羡慕的地方。尽情去挥洒你的人生激情,何愁得不到幸福!别人的,就由它去吧;你的生命由你自己创造,不要沉迷于幸福的错觉!‎ 河的此岸,你看呀,你拥有着最美的风景,却让忧愁一直困扰着你;而河的彼岸,你难道没看见幸福的花儿早就开满了你的世界吗?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忘却对岸那道迷离的风景,踩着自己踏实的脚印,去寻求自己的幸福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