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甘谷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级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马石保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9分)
思乡的基础是离乡,在乡的人不会思乡,“乡”作为价值形态无疑只对无乡者或离乡者才有意义。只有当一个人在实际的存在状态中陷入了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困境,“乡”才会作为一种补偿价值而成为流浪儿的精神支柱,成为思的对象。
这样,思乡就常常与作客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京城一批统治者(尤其是皇帝)的手中。知识分子,尤其是中下层知识分子要想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就必须离乡漫游天下,尤其是游历京城。在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的制约下,他们如果想要让统治者知道自己的才能,就必须离乡;而一旦做了官,或留在京城,或充任各地的地方官,又基本上很少能回到家乡做官。然而,中小地主出身的士大夫都有浓厚的宗法乡土观念,不以他乡作故乡,因而家乡总是为他们难以忘怀。林语堂指出:“关于中国社会所宗奉的五大人伦,其中四伦是与‘家’有关的。此五大人伦即君臣之关系,父子之关系,夫妇之关系,以及兄弟和朋友之关系。其最后一伦朋友之关系可为之合并于家庭,因为朋友乃为那些可以包括进家的范围内的人——他们是家族间的朋友。”家的这种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其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时时体验到自己的作客身份和流浪状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作此诗时正当年少气盛,壮志满怀之时,本不应有思乡病。但在王维的眼中,任何别的地方都是异己的,都无法取家乡而代之。“异”字突出表明了诗人所处的是一个陌生的、异己的世界。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因而是“异乡”;而反过来,异乡中的游子,对于这个异乡而言,也是异己的、敌对的,因而是“异客”。两个“异”字充分揭示了“异客”与“异乡”的敌对与距离,“异乡”不认同“异客”,“异客”更不认同“异乡”。在异乡的人只能是客,永远是客,“客”
这个词在表面的尊敬后隐藏着内在的疏远和距离:客人不是自家人,更何况是“异客”。“客”的身份永远是流浪者,是不能介入这个世界的“局外人”,是飘泊天涯的游子。 (摘编自陶东风《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中的异乡与异客》,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离乡是思乡的前提,因此只要一个人远离了家乡,他就必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
B. 在中国古代,由于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都集中在京城,所以知识分子必须离乡进京。
C. 科举制度和异地为官制度造成的“作客”现象是士大夫知识分子思念故乡的主因。
D. 漂泊的游子对其流浪者身份的认同让他们无法融入进异乡,永远是异乡的“局外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阐明了离乡与思乡的联系以及故乡的价值,从而引出了下面的论述。
B. 第二段分别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分子产生作客之感的原因。
C. 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引用都是为了证明对于客子而言,异乡与家乡是敌对的。
D. 第三段中对“异”字的分析推导出了“异乡”与“异客”互不认同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对无家可归或有家难归的人而言,故乡既是思念的对象,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B. 在林语堂看来,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这几大人伦关系都是与“家”有关的。
C. 家在人伦关系中核心地位使士大夫知识分子在仕进阶段总有一种流落他乡之感。
D. 在“客”这个貌似尊敬的称呼背后,隐藏着异乡对外来游子内在的疏远和排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都江堰的茶马余音
李咏
在著名的都江堰,藏着一条特别的老街。
偶然发现这条老街,是在玉垒公园附近。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个古旧的拱形青砖门洞,里面人迹寥寥,只有“几”字形的青砖盘旋而上,竟像一段斑驳的城墙。
城墙之上,搁着一片晴碧的天空,白云丝缕,伸手欲摘,我转了几个弯跃到顶上,眼前“唰”地一下豁然开朗,只见一长段开阔疏朗的老城墙逶迤而去,没入青城山间。
眼前的城墙俨然有序,青砖之中细细晃动着油碧如丝的浅草,城墙边沿直接两旁绵延的屋顶;瓦片上青苔湿厚,甚至能用手指摁下深深的指印。这种凝结着岁月风华的隐世气度,“藏”的韵味大于“显”的气魄,让人隐隐觉得眼前的景致大有来历。
回到成都后,我专门去几座图书馆查询一些资料,又请教几位在民俗研究方面大有造诣的专家,方才明白我在都江堰无意中发现的,居然是一段源于唐宋、起于明代的古墙遗址。而墙边的小街原名“西正街”,历史比这城墙还长。据说是当年李冰治水时百姓踊跃相助而开挖的运输山道,之后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是典型的“茶马古道”,也被誉为古来茶马“第一街”。
踩上石板路面的老街,街边的民宅多为一至二层的木结构,是一种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穿逗房”。沿街拾级而上,尽头就是玉垒山。玉垒之外皆藏羌,作为地势扼咽之处,这里历来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直到迎来旷世奇才诸葛亮。面朝玉垒之外莽莽群山,背靠蜀军百万雄师,眼前本是必赢之争,这位一代谋略大家偏偏轻挥羽扇,用他无双的智慧选择了出人意表的“和”!于是一笑泯恩仇中,关名“镇僚”改为含义深远的“僚泽”。自此,关外少数民族和汉族民众开始自由通商,西正街作为日渐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驿站,为“茶马古道”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宋时期,灌州已有一定规模,邑人以巨木植于城周,形成栅栏,以保城池安全。宋代元祐年间(1086—1093年),永康军判官刘随让百姓环城密植杨柳数十万株,形成柳树屏障,以护城池。
就这样柳枝依依,在这座古代枢纽重镇的东南西北柔情飘拂了400余年。
遥想那些时候,南来北往的客商牵着沉沉的马队迤逦而来,疲惫交加间,忽然看到前方翠意盎然一片,“灌县到了啊!”于是,他们的眼神和心灵也跟着这飘拂的绿色慢慢柔软了下来。虽是异乡,但这种不作防备的姿态却给人一种友邻的温情,颇有几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热切。而当他们一番忙碌离开这里时,也许相送的友人又会顺手折下一枝细柳送别。要不怎么顺着丝绸之路的延伸,在敦煌出土的古代民间曲子抄本上就有折柳的深情与不舍呢?
这样的翠色折之不尽,一直到了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知县胡光才筑土砌石成墙,高1丈6尺,周8里,城墙东、南、西、北各设宣化、导江、宣威、镇江四门,奠定了今日都江堰市的基本格局。
漫步其上,只见城墙两侧重重叠叠的青瓦屋顶飞檐斗拱,好像密密匝匝的青鱼正在向着同一方向声势浩大地洄游。左临伏龙隘口,泯江之水奔腾浩荡;右贴玉垒山巅,万千风物美不胜收。
就这样信步走了几十丈,好像一段信口吟下的小令,还没尽兴,城墙就戛然而止,前方尽是一片重重叠叠的民居。我坐在一家古风茶楼里品着功夫茶,泡茶的小姑娘一边奉茶一边笑吟吟地告诉我,我身后那幅旧砖墙就是古城墙的一部分,古墙从来就没消失,它只是融进了老百姓们生活的一部分,“几十年前好多人家都依着它修了房子。”
遥想古时的西街,气韵该是多么的流动——除了驿站、货栈、牲口棚,还有玉石铺、铁匠铺的叮叮作响,以及随之而来卖汤圆的、点豆腐的、打棕垫的、编篾筐的……南来北往、各种口音的吆喝此起彼落,间或夹杂着骡马的轻嘶与牦牛的低哞,日出上路,日落归栈,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图卷。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标题“都江堰的茶马余音”,既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又点出了茶马古道留下的余韵,抒发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B. 文章第一自然段点明题旨,其中的“特别”一词既点出了“老街”不同于一般街道的特点,又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C. 老街之“老”一是体现在其历史的悠久,二是体现在其数百年来,竟然没有一丝的变化与改进,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
D. 文章语言优美,修辞手法运用恰当,如“好像密密匝匝的青鱼正在向着同一方向声势浩大地洄游”运用了比喻手法,动感十足。
5.本文多处引用历史人物故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6.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6月12日,教育数据咨询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反映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薪资增长、职业晋升等情况。
报告显示,2016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6%,与2015届基本持平。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3988元,其中,本科院校毕业生月收入为4376元,高职高专院校2016届毕业生月收入为3599元,均高于城镇居民2016年月均可支配收入(2801元)。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增幅为20%,高职高专毕业生为22%。
报告分析了2017年本科就业的“绿牌”和“红牌”专业,旨在为考生提供参考。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根据报告,2017
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告学。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是绿牌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根据报告,2017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
报告指出,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教育、信息技术等)发展强劲。与2014届相比,2016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最多的行业类别包括“教育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及“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数据显示,外企、国企招聘放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明显影响。大学毕业生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25%下降到2016届的19%,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12%下降到2016届的8%。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2届的53%上升为2016届的60%。民营企业对大学生就业的支撑作用突显。
另一个新变化是,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且比例持续上升。从近五届的情况看,2012~2016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6%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8%上升为55%。
节选自《南方都市报》 2017-06-16
材料二: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目前就业率统计的情况大致如下:每年9月1日、12月30日由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或学生处。统计指标就业率计算的公式为: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同时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列出了7种形式,对就业鉴定的依据也分为了以下7种:(1)持报到证就业的,以打印的报到证为准;(2)直接到用人单位应聘就业但未签订协议的,列入隐性就业统计;(3)定向、委培的,以委托协议为准;(4)回地方部门就业的,以录用登记的为准;(5)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者,以其注册登记的记录为准;(6)继续更高一层次学历教育的,凭录取通知书来统计;(7)出国学习或工作的,以签证的办理为准。
摘编自《中国外资(下半月)》2011年 6 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材料三: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超越2016年的76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作为就业率的一个主要指标,大学生就业率也直接反映出当下宏观经济走势。整体的经济下行首先会抑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人才供给却是线性增长。这样的经济态势下,也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这也会影响就业市场。
权威数据也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岗位供应也受到影响。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今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人。
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今年一季度平均每个招聘职位收到48份简历,相比之前的26份接近翻了一番,足以证明今年职业竞争态势之激烈态势。
2017-06-02 搜狐网 华东江苏大数据整理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计算,全国本科半年后就业率一般高于全国高职高专半年后就业率,但近年来差距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B. 2006~2016年间,全国大学生半年后就业率最低的年份是2006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C. 半年后就业率全国本科与全国高职高专相比,2006年差距最大,2016年差距最小。
D. 近三年的趋势可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平稳态势,就业率均保持在90%
以上。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2017年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被称为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其中一部分就业率是通过学生考上研究生来解决的。
B. 高等教育回报明显,大学毕业生月收入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近五届大学生月收入增幅较大。
C. 外企、国企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下降,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撑了大学生就业。
D. 报告指出,像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属于信息技术行业的专业,均属于绿牌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E. 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发展强劲,“教育业”、“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及“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大。
9.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父安世,宣帝时为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放,为成帝侍中。纯少袭爵士,哀、平间为侍中,王莽时至列卿。遭值篡伪,多亡爵土,纯以敦谨守约,保全前封。
建武初,先来诣阙,故得复国。五年,拜太中大夫,使将颍川突骑安集荆、徐、杨部,督委输,监诸将营。有司奏,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光武曰:“张纯宿卫十有余年,其勿废,更封武始侯,食富平之半。”纯在朝历世,明习故事。建武初,旧章多阙,每有疑议,辄以访纯,郊庙婚冠丧纪礼仪义,多所正定。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二十年,纯代朱浮为太仆。二十三年,代杜林为大司空。在位慕曹参之迹,务于无为,选辟椽史,皆知名大儒。明年,上穿阳渠,引洛水为漕,百姓得其利。二十六年,诏纯曰禘①祫②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纯奏曰:“禘之为言谛,谛定昭穆尊卑之义也。禘祭以夏四月,夏者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也。祫祭以冬十月,冬者五谷成孰,物备礼成,故合聚饮食也。斯典之废,于兹八年,谓可如礼施行,以时定议。”定从之,自是禘、祫遂定。
时,南单于及乌桓来降,边境无事,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③
,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案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帝乃许之。三十年,纯奏上宜封禅。中元元年,帝乃东巡岱宗,以纯视御史大夫从,并上元封旧仪及刻石文。三月,薨,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张纯传》,有删节)
注:①禘(dì):祭祀鼻祖。古代帝王或诸侯在始祖庙里对祖先的一种盛大祭祀。
②祫(xiá):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③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B.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C.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D. 诏/纯曰/禘祫之祭不行已久矣/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宜据经典详/为其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袭,世袭,帝位、爵位等世代相传,“袭爵士”,指承袭了爵位和封地。
B. “建武”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 “复国”指战争结束后,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回到家乡,结束流浪的生活。
D. “封禅”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封”一般指在泰山祭天,“禅”一般指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张纯三朝为官。张纯是京兆杜陵人,在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篡位时,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B. 张纯熟悉旧例典制。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咨询张纯。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
C. 张纯主张无为而治,重视民生。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对旧法无所变更,并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使百姓得到好处。
D. 张纯深得皇帝信任。张纯认为禘祭应在四月,可以体现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应在冬十月,有利于合聚饮食,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甚重之,以纯兼虎贲中郎将,数被引见,一日或至数四。(5分)
(2)百姓新去兵革,家给人足。纯以圣王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元夕 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①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 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 “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D. 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E. 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
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
(2)《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写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的两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并引用《庄子·德充符》中的“___________”
来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批评了当时士大夫们在生死问题上所崇尚的虚无倾向。
第II卷
四、 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出了白家与鹿家在黄土地上几十年的恩怨情仇,对人物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力透纸背。
②大学生去农村做社会调查,有助于加深对复杂国情和基层现状的理解和把握,避免枯坐书斋之中形成的独断,防止有人将一孔之见强加于人。
③他的母亲病重急需大笔医疗费用,当铺老板得知他这种情况后非但不能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狠压当品价格。
④人流、资金流、物流、知识流等正在伴着虚拟“信息流”而涌向“地球村”的每一个村落,世界范围内的电商经济和分享经济的发展如日中天。
⑤常言道:欲壑难填。领导干部一旦利欲熏心,就难免利令智昏,将党纪国法置于脑后,腐化堕落,以致葬送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
⑥王老师身体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最近一段天天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着急上火,结果一病不起,只好离开岗位,久假不归。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政府应该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坚决进行查处,并且让不法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习近平主席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推进各项工作,一项项重大举措陆续出台。
19、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 新居落成,明天乔迁,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光临。
C. 毕业之后,我们全班同学一直对恩师十分垂念,只是由于工作忙碌,无暇登门拜访。
D. 拜读了您的大作,恕我直言,这篇论文的逻辑性有问题,说服力不强。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转基因技术对世界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不过眼下,① 。一部分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应该严禁使用转基因原料生产食品,但也有一部分专家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② ,转基因农作物只是进行了基因的人工精准转移,为什么就被视为洪水猛兽呢?争议的背后是强烈的关注,毕竞,食品的安全事关公众的健康,是一个极为严肃的科学问题。因此,将转基因技术用于主粮生产 ③ ,而不能有半点急躁和盲动。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中学生渴望友情,网络社交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定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社交还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交际面,一定会让他们朋友遍天下,同时让他们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过去孩子和外界接触,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网络社交完全没有了地域、背景等约束。
①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②
③
五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③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周恩来)
④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
⑤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 (钱钟书)
⑥打铁还需自身硬。 (习近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5分)①引用李冰及诸葛亮的故事说明“茶马古道”第一街的重要地理位置及其历史地位。② 引用灌州百姓密植杨柳的故事,说明人们对“茶马古道”情感上的依赖、深情与不舍。③增强文章的文化与历史底蕴。④引用史料,增强了“茶马古道”的可信度,令人信服。
6.(6分)①用形象的画面描绘了当年老街的辉煌与热闹,点出了“茶马古道”历史上的繁华,表 达了对“茶马古道”的向往之情。②通过遥想当年老街的繁荣,抒发了作者对“茶马古道”的怀念之情。③将畅想的繁华画面与现实中的人际寥寥及城墙的戛然而止进行对比,抒发了怅惘、遗憾之情,呼吁人们保护古代“茶马古道”。
7.A 8.A E(5分)
9.(4分)整体经济下行,人才供给线性增长.(答就业岗位供应受到影响,求职人数却增加共给2分,答竞争激烈1分。)
10.B 11.C 12.C
13.(5分)(1)皇帝十分器重张纯,任命他兼任虎贲中郎将,(张纯)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就要接见几次(或:多次)。
(2)(5分))百姓刚刚除掉兵器和甲胄(或:远离战争),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或:在百姓富了之后教育他们)。
14.B D(5分)
15.(6分)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是运用想象表现的.作者想到元宵佳节,诸弟齐集堂上赏灯的热闹情形,想到父母一定会牵挂孤身在外的自己,从而更加突出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6、(5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死生亦大矣
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对人才的渴望”“人生短暂,生命渺小”“当时士大夫们在生死问题上所崇尚的虚无倾向”,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衿”“渺”“蜉蝣”的写法。
17、B 【解析】试题分析: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和“刻画“不搭配。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落井下石: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句子和“陷害“无关。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利令智昏: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久假不归:借东西长时间不还。望文生义。
18、C 【解析】A项,“增强……监督”搭配不当,“增强”改成“加强”;B项,“假冒伪劣和黑心食品”概念交叉;D项,成分残缺,在“积极进取”后加“的姿态”。
19、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A项,匹夫之责不当。B项,“乔迁”用于祝贺别人。C项,“垂”是敬词,用于别人对自己怎么样。
20、(6分)①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正饱受争议,②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③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专家和民众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认为转基因农作的安全问题尚无定论”可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饱受争议;第二处明显是另一种观点,结合前面内容“一些自然作物和杂交水稻都存在基因转移情形”“人工精准转移”等可知,此处可以填入“人们并没有担心它们的安全性”;第三处结合“不能急躁和盲动”等可孩子,此处应该填入“必须充分实验、慎之又慎”。
21、(5分)②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让他们朋友遍天下。③网络社交不一定就完全没有地域、背景等约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本题题目要求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三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网络社交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定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现在网络社交完全没有了地域、背景等约束”,这两处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逻辑思路出错,说法太绝对化了。仿照①的方式“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为“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让他们朋友遍天下”和“
网络社交不一定就完全没有地域、背景等约束。”
作文、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中名言名句类作文的写作。先审题,明白每句意思,得出观点,然后组合。
第一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时机。
关注点有二,一是“器”,二是“藏”。“藏器于身”固然重要,“待时而动”也十分关键。
对这句可作如下延伸理解(算是启迪,或者是作文要求中所说的“感触与思考”):1、俯下身子充实和提升自己,要有学问与能力;2、机会总是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留着;3、懂得韬光养晦,隐忍待发。
第二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学业、事业与勤奋之间的联系。
第三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表明决心之坚、立志之远,并且预想未来,即使壮志难酬,捐躯东海,亦不愧为一英雄。强调志向远大的重要性。
第四句主旨显豁,这就是不能游戏人生,要学会主宰自己,不做奴隶。
第五句正确的理解是:不为门外的繁华与喧嚣所动,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充实,要能抵抗住诱惑。
这里的六句,是否都可以配对叠合呢?我们来看一下:
1、最容易发现的是第一句和第五句,前者抓“藏器于身”,后者抓否定词“不是”,
其立意是:壮大并发展内在精神(包括思想、品德、才干),经得起外来诱惑。
2、第一句与第六句,前者强调要“待时动”就得“藏其器”,后者抓“自身硬”,
其立意是:人要有过硬本领,胸中有学问、韬略与才干,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认可。
3、第四句和第五句同样可以叠合,其立意是:学会主宰自己,不为浮华和名利所诱惑
5、第二句和第四句还是可以叠合,其立意是:人活在世上,不能游戏人生,要留下精彩就必须勤奋有为。
点睛: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要求中的“引用”
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此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诗歌表达的主题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诗句中心意,找出三句组合成逻辑关系,确定立意角度。
译文:张纯,字伯仁,京兆杜陵人。高祖父张安世,宣帝时做大司马卫将军,封富平侯。父亲张放,做过成帝的侍中。张纯少时承袭了爵位和封地,哀帝、平帝时做侍中,王莽时做到列卿。正遇王莽篡位,许多人失去了爵位和封地,而张纯因为敦厚谨慎,遵守法制,得以保全前代的封号。
建武初年,先到朝廷,因此得以恢复其爵位和封地。五年,拜为太中大夫。朝廷派他统率颍川精锐骑兵,安定荆州、徐州、杨部,督促转运,监督诸将营。有官吏上奏说,列侯不是刘姓宗室不应恢复其爵位和封地。光武帝说:“张纯提任宿卫十多年,不能废止,改封为武始侯,俸禄取富平县的一半。”张纯在朝时间久,对旧事很熟悉。建武初年,旧章程多残缺,每有疑议,就去访问张纯。自郊庙祭祀、婚、冠、丧礼等仪式环节,多由张纯纠正制定。皇帝十分器重他,任命张纯兼任虎贲中郎将,多次被接见,有时一天接见几次。
建武二十年,张纯代替朱浮做太仆。二十三年代替杜林做大司空。他在位时,羡慕曹参继承萧何的事迹,对旧法无所变更。选拔椽史,都是知名的大儒。第二年,把阳渠打通,引洛水为漕运,百姓得到好处。二十六年皇帝下诏给张纯道:“禘(五年一祭)祫(三年一祭)的祭礼,好久没有举行了。古人说:‘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应根据经典,详细作出制度。”张纯奏道:“禘就是谛的意思,谛定昭穆尊卑的意思。禘祭在夏四月,夏天阳气在上,阴气在下,可以用来表达正尊卑的意思。祫祭在冬十月,冬天五谷成熟,物备礼成,有利于合聚饮食。这个典礼废掉已经八年,可以照礼办事,按时定下来。”皇帝听从了,从此禘、祫的祭祀就规定下来了。
当时南单于和乌桓来投降,边境无事。百姓刚刚去掉兵器和甲胄,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张纯认为圣明君王建立学校,是用来提倡礼义,在富民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于是按照七经谶、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以及平帝时的一些讨论,想具体启奏。没有呈上去,恰逢博士桓荣上书建议立辟雍、明堂,奏章下达到三公、太常,而张纯的意见正与桓荣相同,皇帝于是就同意了。
三十年张纯上奏应该举行封禅,中元元年,皇帝便东巡泰山,用张纯比照御史大夫随行,呈上汉武帝元封元年登封泰山的礼仪和刻石文。三月,张纯去世,谥号节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