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0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B
2017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艺术在汉代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且汉代艺术可算是中国本位的艺术,其作品正所谓大块文章,风格宏伟,作法简朴。最近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其中有一幅是一个人以树枝戏猴,姿态极其自然生动,可见当时的中国艺术已能充分发挥自然主义的精神。不过从后汉到唐代,约有六百余年,中国艺术受了印度的影响,尤其是佛像画,大多感染了印度的作风,已看不出汉画的精神。这时的题材也较偏重于理想的宗教画和人物的故事画,甚少对自然的兴感。直到大诗人王维出世,才建立了新的中国画派,作法以水墨为主,倡“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成为后世文人画的鼻祖,也完全摆脱了印度作风的束縛。
中国自然主义的绘画,从质和量来看,都可以占世界的第一把交椅。这把交椅差不多一直维持到19世纪,欧洲才产生了几位伟大的风景画家,能够把风雨晴晦、朝雾晚霞表现得非常完美。过去中国所能做到的,他们已能用另一种面目来完成;而我们自己,倒反而贪恋着前人的成就,逐渐消失了对自然的兴感和清新独创精神!
可是中国的花鸟画,在世界艺术的园地里还是一株特别甜美的果树。也许因为中国得天独厚,有坚劲而纯洁的梅花,飘逸的兰草,幽秀的水仙,这些在世界上都要算奇花异卉,为他国所无;而又确实能表现中国艺人的独特品性、民族的特殊精神。因此中国产生了许多伟大的花鸟画家,如宋徽宗、徐熙、黄筌、崔白、赵昌、滕昌祐等,作品均美丽无匹,直到现在全世界还没有他们的敌手。
我国的绘画从汉代兴起,隋唐以后却渐渐衰落,这原因是自从王维成为文人画的偶像以后,许多山水画家都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结果画中的景物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的东西;却用气韵来做护身符,以掩饰其缺点。理论更弄得玄而又玄,连画家自己也莫名其妙,如此焉得不日趋贫弱!
到了南宋时期,高宗在杭州建都,太湖附近成为中国绘画的核心。元初文人画发展到最高峰,但已丧失了庄严宏伟的气象。到董其昌时,由于他多才多艺,收藏又丰,成为当时文人画的中坚。但他每幅画都是仿前人,一笔一点,都是仿某某笔;其本意或系谦虚,一面表示师古不敢独创,一面表示不敢掠人之美。不过此风一开,大家都模仿古人,仿係不模古就不是高贵的作品,独创性消失净尽。尤其是《芥子园画谱》,害人不或:要画山水,谱上有山水;要画花鸟,谱上有花鸟;要仿某某笔,它有某某笔的样本;大家都可以依样画訪芦,谁也不要再用自己的观察能力,结果每况愈下,毫无生气了!
过去我们先人的题材是宇宙万物,是切身景象,而且有了那样光辉的成就,我们后世子孙也该走这条路,不要离开现实,不要钻牛角尖自欺欺人,庶几可以产生伟大的作品,争回这世界美术的宝座!
(摘编自《中国画的艺术》,徐悲鸿著,马小起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代艺术堪称中国本位的艺术,其作品风格宏伟而作法简朴,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可谓大块文章。
B.从后汉开始,中国艺术受了印度的影响,绘画题材偏重于理想的宗教画和人物故事画,甚少对自然的兴感。
C.王维开创了以水墨作法为主,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的文人画派,使中国绘画从印度作风的束缚中完全解放出来。
D.四川出土的汉代石刻画证明了自然主义精神早在汉代艺术中就已得到充分发挥,但其后因外来因素影响,汉画的精神一度在大部分佛像画中消失殆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随着19世纪欧洲几位不逊于中国的风景画家的诞生及中国画家对自然的兴感和清新独创精神的逐渐消失,中国自然主义绘画失去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B.中国的花鸟画在世界艺术园地里独具风采,宋徽宗、徐熙等许多名家的花鸟画美丽无匹,全世界至今没人能超越。
C.兴起于汉代的中国绘画从隋唐以后渐渐衰落,与绘画理论被弄得玄而又玄,连画家自己也莫名其妙有关。
D.《芥子园画谱》几乎包罗了山水花鸟的题材与笔法,但却导致画者因依样画葫芦而失去观察能力,实在害人不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人画始创于唐代,元初发展到最高峰,到董其昌时代,仿古之风盛行,文人画逐渐丧失了独创性而变得毫无生气。
B.王维及董其昌都以其独特的画技引得时人纷纷效仿,这既推进了文人画的发展,但也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C.隋唐以后,许多山水画家过分注重意境和神韵,以气韵做护身符来掩饰其作品的缺点,故其画中的景物既不合理又毫无新鲜感。
D.我国古代绘画之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原因之一是先人们以宇宙万物、切身景象为题材,不脱离现实,不钻牛角尖自欺欺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洗 澡
阿城
中午的太阳极辣,烫得脸缩着。半天的云前仰后合,被风赶着跑,于是草原上一片一片地暗下去,又一片一片地亮起来。
我已脱下衣服,前后上下搔了许久。阳光照在肉上,搔过的地方便一条一条地热。云暗过来,凉风拂起一身鸡皮疙瘩,不敢下水。
这河大约只能算作溪,不宽,不深,绿绿地流过去。牧草早长到小腿深,身上也已经出过两个月的汗,垢都浸得软软的,于是时时把手伸进衣服里,慢慢将它们集合成长条。春风过去两个月,便能在阳光下扒光衬衣裤,细细搜捡着虱子们。
远远有一骑手缓缓而来,人不急,马更不急,于是有歌声沿草冈漫开。凡开阔之地的民族,语言必像音乐。但歌声并无词句,只是哦哦地起伏着旋律,似乎不承认草原比歌声更远。
骑手走近了,很阔的一个脸,挺一挺腰,翻下马来,又牵着马,慢慢走到河边,任马去饮。骑手看看我,说:“热得很!”我也说:“热得很。”他又问:“要洗澡?”我说:“要洗澡。”他一边解开红围腰,一边说:“好得很!好得很!”
骑手将围腰扔在草上,红红的烫眼睛。他又脱下袍子,一扔,压在围腰上。围腰还是露出一截,跳跳的。
骑手把衣服都脱了,阳光下,如一块脏玉,宽宽的一身肉,屁股有些短,腿弯弯的站在岸边,用力地搔身上。
他又问:“洗澡?”我说:“洗澡。”他就双手拍着胸,向水里蹚去。水没到小腿的一半。
忽然他大吼一声,身子一倾,扑进水里。水花惊跳起来,出一片响声。不待水花落下去,
他早又在水里翻过身来,双手挖水泼自己,嘴里嗬嗬地叫着。
我站起来,也不由用手拍着胸腹,伸脚向水里探去,但立刻觉得小肚子紧起来。终于是要洗,不能管凉,慎慎地往下走。
冷不防身上火烫也似凉得抖一下,原来骑手在用力挖水泼过来。我脚下一个不稳,跌到水里。
水还糊住眼睛,就听得骑手在嗬嗬大叫。待抹掉脸上的水,见骑手埋在水里,只露一张阔脸在笑。
我说:“啊!凉得很!”骑手说:“凉得很!”
我急忙用手使劲搓胸前,脸上,腿下,又仰倒在水里。水激得胸紧紧的,喘不出大口的气。天上的云稳稳地快跑。
骑手又哦哦地唱起歌,只是节奏随双手的动作在变,一会儿双手又随歌的节奏在搓。发现我在看他,很高兴地大声说:“干净得很!”
我也周身仔细地握,之后站起来。风吹过,浑身抖着,腮僵得硬硬的,缩缩地看一看草原。
忽然发现云前有一块黄,惊得大叫一声,返身扑进水里。骑手看看我,我把手臂伸出去一指。
对岸一个女子骑在马上,宽宽的一张脸,眼睛很细,不动地望着我们。
骑手看到了她,并不惊慌,把手在胸前抹-抹,阔脸放出光来,向那女子用蒙语问,意思大约是:没有见过吗?
那女子仍静静跨在马上,隐隐有一些笑意。骑手弯下腰去掬一些水,举到肩上松开手,身上沿着起伏处亮亮地闪起来。
女子说话了,用蒙语,意思大约是:这另外一个人是跌倒了吗?骑手嗬嗬笑了,说“他恐怕吓着你!”
我分明感到那女子向我盯住看,不由更向水里缩下去。
那女子又向骑手说了:“你很好。”骑手一下子得意得不行,伸开两条胳膊舞了一下,又叭叭地拍着胸膛,很快地说:“草原大得很,白云美得很,男子应该像最好的马,”他的声音忽然轻柔极了,只有蒙语才能这样又轻又快又柔:“你懂得草原。”
那女子向远处望了一下,胯下的马在原地倒换了一下蹄子。她也极快地说:“草原大得孤独,白云美得忧愁,我不知道是不是碰到了最好的马,也许我还没有走遍草原。”
骑手呆住了,慢侵低下头去看河水。那女子声音极高地吆了一下马,马慢慢地摆着屁服离开河边跑去。骑手拾起头来,好像在看天上的河水,忽然猛猛地甩甩头发,走到岸上,很快地把衣服穿起来。又一边慢慢裹着围腰,一边看着远去的黄头巾。骑手一摇一摇地去牵走远了的马,唱起歌来,那大致的意思是:
最好的马在呼伦贝尔/马儿在呼伦贝尔最好/因为呼伦贝尔草原最好
最好的马在呼伦贝尔/马儿在呼伦贝尔最好/因为呼伦贝尔骑手最好
那女子走得极远了,停下来。骑手一直在望着她,于是飞快地翻上马去,紧紧勒住皮缰,马急急地刨几下蹄子。骑手猛一松缰,那马就箭一样笔直地跑进河里,水扇一样分开。马又一跃到对面岸上,飞一样从草上飘过去。
阳光明晃晃地从云中垂下来,燃着了草冈上一块红的火,一块黄的火。
4.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骑手与“我”的对话十分简单,内容几乎一模一样,仅通过标点的不同来模拟语气的不同,以表现人物不同的形象特点。
B.骑手下水洗澡之后,看到“我”仍然不敢下水,便用冷水泼“我”,这说明骑手内心对怯弱的我是十分鄙夷的。
C.小说的语言简洁质朴,多短句,多口语词,作者对日常语言的巧妙活用,既提高了小说语言的表现力,也展现出小说语言原始的感染力。
D.小说大量地采用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描绘草原的自然风光,并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使自然景物极富画面感。
E.小说以“洗澡”为契机,以骑手和女骑手纯粹美好的爱情为故事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草原骑手质朴粗犷的生命之美的赞颂。
5.“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三次写到骑手唱歌,其意图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 因为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节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一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折桂国家科技最高奖 屠呦呦独创三“第一”
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年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鸣。”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过去20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广泛使用。近年来,ACT年采购量达3亿人份以上。
《2015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来源:新华网2017年1月9日,有删节)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1.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2.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3.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4.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来源:百度百科)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则材料都提到了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意义,都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了屠呦呦对中医药科学的坚守。
B.“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是为了突出她不善言辞。
C.“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D.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
B.材料二以平实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真实的报道。
C.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培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材料二作为一篇消息,采用了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9.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傅尧俞字钦之,本郓州须城人,徙孟州济源。十岁能为文,及登第,犹未冠。石介每过之,尧俞未尝不在,介曰:“君少年决科,不以游戏为娱,何也?”尧俞曰:“性不喜嚣杂,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尝监西京税院事,留守晏殊、夏竦皆谓曰:“子有清识雅度,文约而理尽,卿相才也。”
知新息县,累迁太常博士。嘉祐末,为监察御史。衮国公主下嫁李玮,为家监梁怀吉、张承照所间,与夫不相中。仁宗斥二人于外,未几,复还主家,出玮知卫州。尧俞言:“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海诸女乎?”
皇城逻卒吴清诬奏富民杀人,鞠治无状,有司须清辨,内侍主者不遣。尧俞言:“陛下惜清,恐不复闻外事矣。臣以为不若使付外,暴其是非而行赏罚焉,则事之上闻者皆实,乃所以广视听也。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内侍李允恭、朱晦屈法任其子,赵继宠越次管当天章阁,蔡世宁掌内藏,而以珠私示内人。尧俞以为嬖宠恩幸过失,当防之于渐,悉劾之。
前宰相蔡确坐诗诽傍,贬新州,宰执、侍从以下,罢者七八人,御史府为之一空。尧俞曰:“确之党,其尤者固宜逐,其余可以一切置之。”且言:“以陛下盛德,而乃于此不能平?愿听之如蚊虻之过耳,无使有纤微之忤,以奸太和之气。事至,以无心应之,圣人所以养至诚而御遐福也。”.
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略无回隐,退与人言,不复有矜异色。初,自谏官补郡,众疑法令有未安者,必有所不从,尧俞一切遵之,曰:“君子素其位而行,谏官有言责也,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吾于钦之畏焉。”雍曰:“钦之清而不耀,直而不激,勇而能温,是为难尔。”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B.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C.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D.徐前守侵用公钱/尧俞至为偿之/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久之/考实非尧俞所用/卒不辩。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也指表字,是古人在本名之外所取的与本名有意义关系的另一个名字,以表示其德行。
B.未冠: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未满二十岁则称为“未冠”。
C.仁宗:中国古代王朝君主的尊号,此处指宋仁宗赵祯。
D.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尧俞年少时很好学,许多人都十分赞赏他,认为他有卿相之才。
B.傅尧俞清正廉明,皇城士兵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他审讯后发觉不实,就要求有关官员请吴清过去解释。
C.傅尧俞正直敢言,对内侍李允恭、朱晦、赵继宠等的违法行为都进行弹劾。
D.傅尧俞为人忠厚,心无城府,在皇帝面前讨论政事时,没有一丝一毫的回避隐瞒。
13. 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①主恃爱薄其夫,陛下为逐玮而还隶臣,甚悖礼,为四方笑,后何以诲诸女乎?”
②纵而不问,则谗者肆行,民无所措手足,尚欲求治,得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阁夜①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②,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①此诗为大历元年(766年)冬作者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四川军阀混战。
②卧龙,指葬于此的诸葛亮。跃马,指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的公孙述。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中“岁暮”指冬季,“短景”指冬天日短。一个“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
B.颔联的鼓角声,表明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的不太平。
C.“夷歌数处起渔樵”,说的是在“夷歌”四起的地方人们只能过着打鱼砍柴的生活,表现了夔州百姓的贫瘠生活,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D.尾联所抒之情与杜甫另一首诗《登高》尾联相似,都有悲愤凄凉之感。
E.本诗主要表现手法为虚实对比,用远处的明朗雪光、灿烂星河、悠长渔歌等美景,跟眼前边地人民饱受战乱的苦难日子作鲜明对比。
15. 诗人围绕题目“阁夜”从哪两方面展开描述?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离骚》一诗中,诗人以采花裁衣为喻来形容自己刻意追求完美外形的句子是:“
, ”。
(2)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即使求学之路再漫长,也都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可以搭乘,与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描述的“ ”的求学之路比起来,真是幸福多了。
(3)李商隐的《锦瑟》一诗,“ , ”一联运用两个典故既把读者带入虚渺而美好的梦境,又让读者陷入朦胧美的意境之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怀瑾大师成名后,随着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各种名利陷井也越来越多,但他淡泊名利,言传身教,如光风霁月,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②这个地方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富硒土地较多,在省科技指导员的帮助下,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大力发展科技型园艺,方寸之地开辟出了独具特色的致富道路。
③沈从文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作品充分展现出湘西的民族风情,其文学成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④叙利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展开激战,由于所处地势不利,政府军一度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在这危急时刻,政府军利用短程导弹反戈一击,最终大获全胜。
⑤这两家汽车制造厂建厂历史、规模大小、生产车型都很相似,在整个西南地区汽车市场所占份额也差不多,可以说是鼎足而立,被广大用户所认可。
⑥解决“黑的”“野的”问题,光靠群众投诉是不行的,需要采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完善制度,严格执法,坚决取缔,将“黑的”“野的”直接没收甚至变成“废车”,不给“黑的”“野的”主人留后路。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前,“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教育专家一致对作家莫言提出“缩短基础教育学制”表示反对。
B.今年开幕的上海迪士尼,开园后人气飙升,上海各大旅游平台报告显示,迪士尼甚至已经超越北京故宫,成了暑假最想出游的人气王。
C.此次中国空军公布轰-6K等多种机型赴南海例行性战斗巡航,说明中国有信心掌握相关海空域的空中优势,否则也不会让如此重要的武器巡航前线。
D.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所谓氛围,是指意境造成的一种气氛、情调。盛唐诗人多追求意境的整体感,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 , 。 , ; , 。它是可感的,但又空灵而飘忽,而盛唐诗人正是表现意境氛围的高手。
①捉这种气氛很不易
②就一下子把人带进某种气氛、某种情调中去了
③因为它既不是写景,又不是直接抒倩,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
④在读者还没有对诗加以细细品味、对意境的具体含蕴加以细细领略之前
⑤因为它是一种整体感受
⑥表现它就更难
A.④②①⑤⑥③ B.④②①③⑥⑤ C.②④①⑤⑥③ D.②④①③⑥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近年来,白茶市场逐渐火热,但人们对白茶的认识却仍存在误区。例如,白茶以白化明显、芽叶如兰似蕙最佳, ① 。真正懂茶的人应该知道,芽头的大小,仅是一个时间段的象征, ②
,好看的茶叶也未必就是最好喝的茶叶。据了解,这些年考虑到白茶的特色,企业在加工白茶的过程中, ③ 。一位茶商表示,“虽然白茶外相并不突出,但香气很浓,滋味鲜甜。”
21.下面是关于“成长”、“问题”、“反思”变量关系的坐标图,请你根据坐标图,完成以下问题。(5分)
⑴请根据坐标内容,对“成长”、“问题”、“反思”的相互关系,用公式表达出来。(2分)
⑵请你对公式的要素进行概括表述,阐明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30字以内。(3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钢笔市场生存空间不断被中性笔、签字笔挤占和压缩。近期,钢笔市场又渐渐回暖,文具盒里逐渐让位于中性笔、签字笔的钢笔,正以更端庄的形象重回大众视线和学生手中。钢笔的身上,承载着人们对往昔的回顾,对当下的把握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汕头二模语文答案
1.【参考答案】B
【解析】B项“从后汉开始”扩大了时间指称范围。据原文第1段,中国绘画受印度影响甚少对自然的兴感的现象仅限于“从后汉到唐代”“约六百余年”的时间。
2.【参考答案】D
【解析】D项“导致画者因依样画葫芦而失去观察能力”曲解原文意思。原文说“谁也不要再用自己的观察能力”是说画者不必运用观察能力去观察生活,观察山水花鸟,并无“失去观察能力”之意。
3.【参考答案】C
【解析】该项表述混淆原文逻辑关系,颠倒因果。原文第4段的逻辑关系是:许多山水画家因“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造成“画中的景物成为不合理的东西,毫无新鲜感觉的东西”在前,然后才“用气韵做护身符,以掩饰其缺点“。
4.【参考答案】AC
【解析】 B项,“骑手对‘我’十分鄙夷”错误,用水泼“我”是为了激发“我”的勇气;D项,文中的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未用到排比的手法;E项,“以骑手和女骑手纯粹美好的爱情为故事的中心”错误,骑手和女骑手之间只是朦胧的情愫,也不是故事的中心。
7.【参考答案】C
【解析】A选项,第二则材料虽然也用到了侧面描写(张伯礼院士的评价),但却是为了表现屠呦呦在中医药科学上的贡献,并非表现她的坚守。B选项,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主要在于表现她的爱国情怀。D选项,原文说的是“从2000年到2015年,由于采取包括ACT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590万儿童的生命。”这句话首先有一个时间限制,其次ACT疗法只是有效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青蒿素所起到的作用,更不能说是屠呦呦“用‘醚中干’挽救了全球约590万儿童的生命”。
8.【参考答案】B
【解析】A选项,材料一确实注意到了新闻人物的形象美,所采用的语言也比较优美、舒缓,但“含蓄”一说则在文中找不到较为有力的依据。C选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这句话在文中查无此据。D选项,材料二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
10【参考答案】C
11.【参考答案】C
【解析】C项“仁宗”是庙号而非尊号,庙号是最高统治者死后追加的封号,尊号为皇帝在位时期,由臣下给予的尊称。
12.【参考答案】B
【解析】B项,吴清诬告他人杀人之事不是傅尧俞审讯的,官员要吴清去解释也不是傅尧俞要求的。
14.【参考答案】CE.
【解析】C项,诗句说的是渔夫樵子在深夜里不时传来“夷歌”,真实地表现了夔州的偏远,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E项中的“虚实对比”错,解释中的景与人也不构成对比。)
17.【参考答案】B
【解析】①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②不合语境。“方寸之地”原本指很小的地方,只能用寸来衡量面积,后用来指人心胸狭隘。与句中“富硒土地较多”的语境不符。③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④望文生义。“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⑤适用对象有误。“鼎足而立”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句中只有两方。⑥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8.【参考答案】C
【解析】A成分残缺或赘余,“提出”后面加“的”;B搭配不当,“暑假”不能做“出游”的主语;D搭配不当,“生产效率”前加“提高”。
19.【参考答案】A
【解析】④②两句谈氛围的作用,应接在“使意境弥漫浓烈的情思”的后面,①句的“这种气氛”照应③⑤⑥的“它”字,可见①句应紧随④②句自后,③⑤⑥句之前。③句“因为它既不是写景,又不是直接抒情,难以直接着笔,但又必须以写景和抒情烘托出来”照应⑥句的“表现”,应放⑥句之后。
卧云轩:
【题目评析与评分细则】
本次作文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型,所给的材料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出现的现象,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思考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实与社火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高考试题分析(2016年版)》在对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总体评价中说:“试题积极进行引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次作文题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体现,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且试题以“钢笔书写的复苏与回归”为命题内容,能较好地贴近考生的学习生活,使考生有话可说。
作文题材料围绕钢笔及其市场的前后差异展开阐述。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属于材料的背景信息,把钢笔市场和中性笔、签字笔市场进行对比,指出钢笔市场的萎缩,其背后的含义即钢笔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使用者所“冷落”,它旨在与后面一句形成对比,促使考生做出反思、第二句,属于材料的中心内容,信息量较大。首先,它向考生指出钢笔市场回温,促使考生与上一句的遇冷形成对比性思考,继而对钢笔遇冷和回温的原因做出思考。其次,钢笔“以更端庄的形象重回大众视线和学生手中”实际上暗示了钢笔及其市场升温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端庄的形象”。所谓“端庄的形象”其一是指钢笔本身所具备的高端大气的外观设计以及精美的包装,它既彰显了佩戴者的身份,又昭示了使用者的文化认同,这是打着“携带方便、书写轻快而舒适”旗号的中性笔、签字笔所无法比拟的。“端庄的形象”还指钢笔的使用价值而言,即端庄大气的钢笔字,而钢笔市场的回温从这一层次上说,也可以说明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中,人们从对书写求速度求效率转向求美观求雅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书写文化的审美要求正在逐步提高。第三句,旨在从深度和广度上打开考生对作文材料的认识和探究。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往昔的回顾”、“当代的把握”和“未来的期许”这三个词上。它们提示考生,对于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温,除了从横向上与中性笔、签字笔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纵向的时间上进行对比。它既可以勾引人们对于过去口袋别钢笔,腋下夹书本的文艺时光的回忆,也可以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当下把握住精神生活,不妨让生活的脚步缓一缓,寻求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洗礼,同时,它还是对未来重品味、重格调的热切召唤。可以说,在钢笔身上,承载的是生活的雅致、文化的情怀。
一、关于材料的立意
(一)材料的内容
“材料的内容”是指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表层意思,即指材料中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以及钢笔在横向(中性笔、签字笔和纵向(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比较。
1.钢笔的外观比中性笔、签字笔更端庄,渐渐受到市场的喜爱。
2.钢笔的书写效果比中性笔、签字笔更端庄,渐渐受到市场的喜爱。
3.钢笔无论在外观还是书写上,都比中性笔、签字笔更端庄。
4.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显现了人们的文化情怀。
5.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说明对当下精致高雅的文化生活的把握。
6.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文化生活的期许。
7.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生活的回归。
……
(二)材料的含意
“含意”是指由材料引申出来的较为深层的意思。即从材料的核心“钢笔”及“钢笔市场”引申出来的关于汉字书写、文化品位和格调、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指向、传统笔文化的回归等方面的思考。
1.由材料中钢笔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式微和当下的市场回暖所引发对当下精神文化生活的逐渐萎缩和渐次崛起的思考。
2.由材料中钢笔与中性笔、签字笔的对比,引申至对快速高效的现代书写与质感与美感并存的传统书写的比较。
3.由材料中钢笔市场的回暖引申对文化市场传统回归的思考。
4.由材料中钢笔市场的回暖引申对现代人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的思考。
王金良:
【题目评析与评分细则】
本次作文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型,所给的材料是现实生活中新近出现的现象,旨在引导考生思考生活、思考社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实与社火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高考试题分析(2016年版)》在对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总体评价中说:“试题积极进行引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次作文题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次体现,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且试题以“钢笔书写的复苏与回归”为命题内容,能较好地贴近考生的学习生活,使考生有话可说。
作文题材料围绕钢笔及其市场的前后差异展开阐述。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属于材料的背景信息,把钢笔市场和中性笔、签字笔市场进行对比,指出钢笔市场的萎缩,其背后的含义即钢笔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被使用者所“冷落”,它旨在与后面一句形成对比,促使考生做出反思、第二句,属于材料的中心内容,信息量较大。首先,它向考生指出钢笔市场回温,促使考生与上一句的遇冷形成对比性思考,继而对钢笔遇冷和回温的原因做出思考。其次,钢笔“以更端庄的形象重回大众视线和学生手中”实际上暗示了钢笔及其市场升温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端庄的形象”。所谓“端庄的形象”其一是指钢笔本身所具备的高端大气的外观设计以及精美的包装,它既彰显了佩戴者的身份,又昭示了使用者的文化认同,这是打着“携带方便、书写轻快而舒适”旗号的中性笔、签字笔所无法比拟的。“端庄的形象”还指钢笔的使用价值而言,即端庄大气的钢笔字,而钢笔市场的回温从这一层次上说,也可以说明在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中,人们从对书写求速度求效率转向求美观求雅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对书写文化的审美要求正在逐步提高。第三句,旨在从深度和广度上打开考生对作文材料的认识和探究。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往昔的回顾”、“当代的把握”和“未来的期许”这三个词上。它们提示考生,对于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温,除了从横向上与中性笔、签字笔进行比较外,还可以从纵向的时间上进行对比。它既可以勾引人们对于过去口袋别钢笔,腋下夹书本的文艺时光的回忆,也可以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当下把握住精神生活,不妨让生活的脚步缓一缓,寻求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洗礼,同时,它还是对未来重品味、重格调的热切召唤。可以说,在钢笔身上,承载的是生活的雅致、文化的情怀。
一、关于材料的立意
(一)材料的内容
“材料的内容”是指材料直接反映出来的表层意思,即指材料中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以及钢笔在横向(中性笔、签字笔和纵向(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比较。
1.钢笔的外观比中性笔、签字笔更端庄,渐渐受到市场的喜爱。
2.钢笔的书写效果比中性笔、签字笔更端庄,渐渐受到市场的喜爱。
3.钢笔无论在外观还是书写上,都比中性笔、签字笔更端庄。
4.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显现了人们的文化情怀。
5.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说明对当下精致高雅的文化生活的把握。
6.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文化生活的期许。
7.钢笔及其市场的回暖,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生活的回归。
……
(二)材料的含意
“含意”是指由材料引申出来的较为深层的意思。即从材料的核心“钢笔”及“钢笔市场”引申出来的关于汉字书写、文化品位和格调、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指向、传统笔文化的回归等方面的思考。
1.由材料中钢笔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式微和当下的市场回暖所引发对当下精神文化生活的逐渐萎缩和渐次崛起的思考。
2.由材料中钢笔与中性笔、签字笔的对比,引申至对快速高效的现代书写与质感与美感并存的传统书写的比较。
3.由材料中钢笔市场的回暖引申对文化市场传统回归的思考。
4.由材料中钢笔市场的回暖引申对现代人文化消费观念的变化的思考。
王金良:
二、关于选好角度
对于题目要求中的“选好角度”,我们沿用广东高考语文评卷场的思路,采用“选好|角度”的理解。最佳角度肯定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角度。
(一)材料的主要角度包括:
1.钢笔的角度,包括钢笔的外观、使用、历史等。
2.钢笔市场的角度,包括钢笔市场式微和回暖的原因探究等。
3.钢笔书写的角度,包括钢笔书写与中性笔、签字笔的书写比较等。
4.钢笔消费者的角度,包括对钢笔的消费需求心理的探索等。
5.钢笔使用者的角度,包括对钢笔和中性笔、签字笔的使用体验比较等。
考生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以上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二)考生如果忽略钢笔及其市场回暖这一核心内容,单纯从中性笔、签字笔及其市场的角度分析其受热捧的原因,属于次要角度。
三、关于符合题意
“题意”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即是否围绕“钢笔及其市场变化”这一材料的核心内容展开。
(一)符合题意
围绕材料中“钢笔及其市场”的式微与回暖,一次由此引申出来的关于书写文化、文化消费、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等方面展开思考和分析的,皆视为“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及上述信息(“符合题意”中所及的信息),作文的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脱离“钢笔”或“钢笔市场”,仅从次要角度出发的,或脱离“钢笔”或“钢笔市场”,谈“文化”、“书写”、“市场”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完全离开材料中所提供的内容与信息,文本内容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提及的内容、信息完全无关,比如空谈“创新”、“把握当下”、“不忘初心”等的,视为“偏离题意”。
卧云轩:
二、关于选好角度
对于题目要求中的“选好角度”,我们沿用广东高考语文评卷场的思路,采用“选好|角度”的理解。最佳角度肯定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角度。
(一)材料的主要角度包括:
1.钢笔的角度,包括钢笔的外观、使用、历史等。
2.钢笔市场的角度,包括钢笔市场式微和回暖的原因探究等。
3.钢笔书写的角度,包括钢笔书写与中性笔、签字笔的书写比较等。
4.钢笔消费者的角度,包括对钢笔的消费需求心理的探索等。
5.钢笔使用者的角度,包括对钢笔和中性笔、签字笔的使用体验比较等。
考生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以上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二)考生如果忽略钢笔及其市场回暖这一核心内容,单纯从中性笔、签字笔及其市场的角度分析其受热捧的原因,属于次要角度。
三、关于符合题意
“题意”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即是否围绕“钢笔及其市场变化”这一材料的核心内容展开。
(一)符合题意
围绕材料中“钢笔及其市场”的式微与回暖,一次由此引申出来的关于书写文化、文化消费、文化生活、文化市场等方面展开思考和分析的,皆视为“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及上述信息(“符合题意”中所及的信息),作文的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脱离“钢笔”或“钢笔市场”,仅从次要角度出发的,或脱离“钢笔”或“钢笔市场”,谈“文化”、“书写”、“市场”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完全离开材料中所提供的内容与信息,文本内容与“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中提及的内容、信息完全无关,比如空谈“创新”、“把握当下”、“不忘初心”等的,视为“偏离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