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6-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因为,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是决定一首诗词好坏的关键。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具体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美是异常丰富的。
②中国人一直以来崇尚委婉含蓄,忌浅露直白,认为作品必须含蓄委婉,才能达到意味无穷的效果。司空图就曾设专节论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此处“一字”指语言,“风流”指文采、风采。“不著一字”乃夸饰之辞,并非说“不用一个字”,而是说不靠语言文字的修饰就可以获得文采。这正是强调作品要含蓄,要委婉,要言之不尽。
③苏轼的《蝶恋花》更是充分体现了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全词貌似一幅游春图,却表现了词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情与情、情与理的矛盾深刻地表达出词人的思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探索,从而创设了诗歌委婉含蓄的高远境界,让读者久久回味。
④短短的一首诗词,如果能创造出情高韵远的艺术境界,就会让诗歌产生无穷无尽的艺术魅力。古人为了追求情高韵远的高品位意境,使出了浑身解数,运用自身所有感官,调动一切学识修养,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使大自然的万物都具有丰富的神韵美。情高韵远展示的诗风看似平淡浅近,实则典雅幽深,给人超尘脱俗之感。
⑤诗歌的动态传神之美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永恒的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生生不息充满生命活力的,在诗词中反映出来就具有动态之美和传神之美。动态美也叫做飞动之美。唐初李峤《评诗格》中曾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中唐皎然继之提出“状飞动之句”(《诗议》),这就是提倡动态美。我们认为自然美有“天地秋色”之类的静态美,有“庆云从风,舒卷万状”之类的动态美。但是,意象中的景物不能是静态的,自然美不论静态或动态,当它们进入意象时,都必须“状飞动之句”,成为“气腾势飞”(《诗式》)的动态美。在古典诗词中,动态美与传神美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既重视动态美又讲究传神美。唐代司空图说:“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楼台。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著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诗歌只有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使人体会到花苞开放的欢乐,鹦鹉青春的鸣叫,表现其内在的神态,才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
⑥总之,中国古典诗词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诗词中体现出的浑然天成的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古典诗词中深邃高雅的意境让诗歌从民间走进艺术殿堂,提高了诗歌的文化品位,增强诗歌含蓄隽永的特点,更能诱发人们去开掘诗歌蕴藏的美学意蕴。 (摘编自贾晓春《浅论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12 -
A.意境美是文学作品中景与情高度融合形成的艺术化境界,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
B.苏轼的《蝶恋花》以景物描写表达复杂矛盾的情感,很好地体现了委婉含蓄的意境美。
C.“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追求的委婉含蓄的意境美,但不是所有的诗词都能达到。
D.古典诗词的动态美和传神美是意境美的具体表现,唐初李峤正是受此启发才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从古典诗词的辉煌成就入手,引出了意境美这一概念,详细阐释了意境美的意义和价值。
B.文章第二、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中国古典诗词追求委婉含蓄的诗意境界。
C.文章第五段论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动态美和传神美密切相关时采用了中唐皎然的名句作为论据。
D.文章最后一段是总括段,再次强调意境美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出现很多的优秀作品,取得辉煌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密不可分。
B.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读者以真正的美感。
C.如果一首诗词看似平淡浅近,但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有超尘脱俗之感,那么它就创造出了情高韵远的艺术境界。
D.诗歌只要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表现其内在的神态,就能激起读者的丰富想象,构成一个有强烈艺术魅力的诗歌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 师
①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②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③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④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⑤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
- 12 -
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⑥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⑦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⑧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⑨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⑩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您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精通雕塑,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5.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 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课内文言阅读(10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12 -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拜:授与官职 B.吾羞,不忍为之下 羞:羞耻
C.蔺相如固止之曰 固:坚决 D.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卒:最终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者
C.而君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相如功大 徒以吾两人在也 B.相如闻,不肯与会 不欲与廉颇争列
C.且相如素贱人 且庸人尚羞之 D.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10.下列句中的“因”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的“因”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苏武传》) B.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C.不如因而厚遇之。(《廉蔺列传》) D.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苏武传》)
11.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
B.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张衡传》)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蔺列传》)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D.以勇气闻于诸侯。(《廉蔺列传》)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蔺列传》)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宿州人,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帝前殿决事,或震怒,后伺帝还宫,辄随事微谏。虽帝性严,然为缓刑戮者数矣。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李文忠守严州,杨宪诬其不法,帝欲召还。后曰:“严,敌境也,轻易将不宜。且文忠素贤,宪言讵可信?”帝遂已。文忠后卒有功。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帝不听。会后侍帝食,不御酒肉。帝问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帝恻然,投箸起。明日赦濂,安置茂州。帝尝令重囚筑城。后曰:“
- 12 -
赎罪罚役,国家至恩。但疲囚加役,恐仍不免死亡。”帝乃悉赦之。帝尝怒责宫人,后亦佯怒,令执付宫正司议罪。帝曰:“何为?”后曰:“帝王不以喜怒加刑赏。当陛下怒时,恐有畸重。付宫正,则酌其平矣。即陛下论人罪亦诏有司耳。”
一日,问帝:“今天下民安乎?“帝曰:“此非尔所宜问也。”后曰:“陛下天下父,妾辱天下母,子之安否,何可不问!”遇岁旱,辄率宫人蔬食,助祈祷。帝或告以振恤。后曰:“振恤不如蓄积之先备也。”奏事官朝散,会食廷中,后命中官取饮食亲尝之。味弗甘,遂启帝曰:“人主自奉欲薄,养贤宜厚。”帝为饬光禄官。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力辞而止。然言及父母早卒,辄悲哀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寝疾。群臣请祷祀,求良医。后谓帝曰:“死生,命也,祷祀何益?且医何能活人。使服药不效,得毋以妾故而罪诸医乎?”疾亟,帝问所欲言。曰:“愿陛下求贤纳谏,慎终如始,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而已。”是月丙戌崩,年五十一。帝恸哭,遂不复立后。
(节选自《明史·后妃列传》)
1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B.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C.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D.学士宋濂坐孙慎罪逮至/论死/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
B.孝慈的意思是指对上孝敬,对下慈爱。孝敬父母、慈爱子女、亲善兄弟姊妹,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 。
C.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即位,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是为“明太祖”。以应天为“南京”,开封为“北京"。
D.丙戌,这就是干支纪年法。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古人把它们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戌共六十对,叫做一甲子。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皇后聪慧明辨,喜欢史书,空闲时就学习古训,勤心于内治,知书明理,常常依据事理委婉地劝谏皇帝。
B.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容易加重刑戮,但因马皇后常常根据事情原委婉言劝谏,减免刑罚有好多次。
C.马皇后善良宽厚,体察民情,让朱元璋认识到要宽厚待人,改变了严苛的行事作风,正可谓“家之贤妻,犹国之良相”。
D.马皇后富有仁慈之心,马皇后不愿意延请良医,是因为她担心服药一旦不见效,皇帝会迁怒降罪医生。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5分)
- 12 -
(2) 帝欲访后族人官之,后谢曰:“爵禄私外家,非法。”(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9分)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①觅酒 吴文英②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②吴文英:宋代词人,一生未第,游幕终生。
16.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
A.“浪淘沙”是词牌名,又称《卖花声》。原为唐教坊曲,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南唐李煜变为长短句,一般多用于中调、长调。后来由柳永、周邦彦等人演变为“浪淘沙慢”。
B.“秋色”“雁声”和“斜阳”常是词人对景思亲及其表达人生感慨的意象,如周邦彦有“雁背夕阳红欲暮”之叹,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哀伤。
C.西厢,就是指西厢房。传统四合院中一般北面是正房,东西两面都是厢房,南面是倒座。东西南北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
D.本词表现出词人多种感情,既有对时光飞逝、自己已入暮年的感慨,又不乏羁旅在外的哀愁,还借助重阳这一主题寄托了思亲怀乡的苦闷。
17.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其中两种简要分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9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相传杜宇为蜀国古帝魂魄所化,历代诗人常借以表达情思。《蜀道难》中用“ ” 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锦瑟》中用“ ”表达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而《琵琶行》中则用“ ”表现谪居环境的凄苦。
(2)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形象。《赤壁怀古》中作者欣赏的是“ , ”的潇洒风度和赫赫战功,《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赞佩的是“ , ”的恢弘气势。
(3)古人对学习有很多论述。韩愈《师说》中借用“ ”间接指出学习的必要途径,而荀子《劝学》中则以“ , ”的亲身体验来强调思而不学的低效性。
(4)杜甫是一个有着深挚爱国情怀的诗人。《登高》中“ ”一句可见,即便是在穷困潦倒之时,他也并不局限于个人悲酸的狭小天地,而且时刻关注国家命运。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 12 -
中国人崇尚英雄,更不缺乏产生英雄的土壤。有多少民族存亡之秋,多少亡国灭族之恨,就有多少 的英雄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们或是慨当以慷的侠士,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决绝;或是戍边守国的将士,有( )的豪迈;或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谋臣,有( )的担当……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在找寻民族解放、国家强盛的道路上,英雄辈出,璀璨绚烂……
和平年代,经济繁荣,物质丰富,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什么样的人才是让人信服、让人崇拜的英雄? ,商海弄潮,产业报国,是英雄。教书育人,研究实验,科技兴国,是英雄。普通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是英雄。凉山大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让更多人的记忆定格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定格在他们的 背影上,定格在他们向死而生的精神追求上。
沧海桑田, ,不变的始终是一个民族的家国观念。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实现了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挺身而出 一贫如洗 前赴后继 白驹过隙
B. 义无反顾 白手起家 赴汤蹈火 斗转星移
C. 义无反顾 一贫如洗 前赴后继 白驹过隙
D. 挺身而出 白手起家 赴汤蹈火 斗转星移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人间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
B.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D.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1.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的任务。
B. 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家国观念的代际传递的任务。
C. 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在每一个人身上完成了代际传递。
D. 在透过清明节表达追思的同时,中华民族的家国观念也实现了在每一个人身上代际传递。
22.下面是白城一中2020届16班学生为毕业聚会写给艾老师的邀请函,在标点符号使用、词语运用、语句表达和格式等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指出五处并改正。(5分)
敬爱的艾老师:
您好!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们就要离开母校了。三年前,我们56个莘莘学子在您的谆谆教导下奋力拼搏,只争朝夕;三年后,我们圆梦高考,即将开始新的征程。难忘师恩,难舍三年的师生情!我们决定于2020年7月25日上午10点(周六)在一中体育馆举办毕业师生联欢会。我们热切地期盼着您的到来,共同交流我们三年的师生情谊,再次倾听您语重心长的教诲。
祝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20年7月22日
白城一中2020届高三16班
① 改为 ;② 改为 ;
③ 改为 ;④ 改为 ;
⑤ 改为 。
- 12 -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理解,推断双方和解所达成的大致结果,并简要陈述推断的理由,并对此事做简要的评价。(5分)
2020年5月,一名王姓男子突发疾病,被送到哈医大一院。由于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属于“极度危险”状况,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剪掉了患者的衣服,为其做心肺复苏。经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然而,没过几天,患者的父亲找到医院,称医生未对其儿子被剪掉的衣服进行妥善的保管,导致衣服内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丢失,要求医院进行赔偿。双方未达成一致,次日患者将医院告上法庭,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双方和解。
此事一出,网友纷纷称患者家属此举让抢救的医生寒心。
①和解结果(不超过20个字)(1分):
②推断理由(不超过50字):(2分)
③简要评价(不超过90字)(2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五四运动”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民主”与“科学”的光辉旗帜,引领中国人民踏上了一条救亡图存之路。
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始终坚守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动力在于每个人,改革成果属于每个人。
“一带一路”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是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在交流中联结世界,也联结起每一个人的生活。
鲁迅说:“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尼采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和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路的内涵在发展变化,大国之路、个人之路也随之改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构想新时代我们的未来之路,并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2 -
语文答案
1.D。“唐初李峤正是受此启发才提出诗歌要有‘飞动’之美”错误,曲解文意,文中未谈到“受此启发”。
2. D。A项“详细阐释了意境美的意义和价值”错误,应是阐释了意境美的内涵和特点。B项“文章第二、三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错误,第二段运用了引用论证,第三段运用了举例论证。C项“采用唐皎然的名句作为论据”错误,应是司空图的名句,引皎然名句证明“动态美也叫飞动之美”。
3.D。“只要……就"是充分条件,逻辑关系错误,“写出‘奇花初胎’‘青春鹦鹉’,表现其内在的神态”,应是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4.A。B.“说明财主精通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C.“
- 12 -
体现了财主的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也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其实是财主对雕像不满;D. 本文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小说中间大量情节并没有围绕“大师”展开。
5.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②情节发展: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③主题思想: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
6.①要耐得寂寞。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 ②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果作品很失败;后来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 ③要有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 ④要情感的投入。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中缺少感情的投入,就不动人;后来是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所以作品让人流泪。
7.B(羞:意动用法,“感到羞耻”的意思) 8.C
9.D(第一个“其”是领属代词,他的;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这,这种。A项两个“以”均为连词,因为。B项两个“与”均为介词,和,跟。C项两个“且”均为副词,况且 10.D 11.A
12. C。“学士宋濂坐孙慎罪”翻译为“学士宋濂因为孙子宋慎的事情而获罪”,应在“罪”后停顿,排除C和D。“况天子乎”翻译为“何况天子呢”,排除B。
13.D。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
14.C。“改变了严苛的行事作风”错误。
15. (1)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
家的后代。”皇帝访查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止,只有。或,也许。廉,访查。句意2分)
(2) 皇帝想访察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官,分封官爵。谢,拒绝。私,偏爱。句意2分,共5分)
【参考译文】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是宿州人,仁爱慈善且聪慧明辨,喜欢史书,勤心于治理内宫,空闲时就讲求学习古训。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前殿处理政务,有时非常愤怒,马皇后等到皇帝回到后宫,常常依据具体事情委婉地劝谏。皇帝的性格虽然严苛,但因马皇后劝阻而能够被减免刑罚杀戮的人也有很多。参军郭景祥守卫和州,有人传言说郭景祥的儿子拿着长矛想杀郭景祥,皇帝想要杀了他的儿子。马皇后说:“郭景祥只有一个儿子,传言也许不是实际情况,杀了他恐怕就会断绝郭家的后代。”皇帝访查后,发现郭景祥的儿子果然是冤枉的。李文忠守卫严州,杨宪诬告他不遵守法律,皇帝想召他回来。马皇后说:“严州,在敌人边境,随便更换将领不合适。况且李文忠向来贤明,杨宪的话难道可以轻易相信吗?”皇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李文忠最终为国建功。学士宋濂因为孙子宋慎的事情而获罪,被抓来定为死罪,马皇后劝谏说:“普通百姓家为孩子请老师,尚且自始至终奉行尊师之礼,何况是我们天子之家呢?况且宋濂住在家里,一定不知道实情。”皇帝不听,正好赶上皇后侍奉皇帝吃饭,马皇后不为皇帝进献酒肉。皇帝问原因。皇后回答说:“我在为宋先生作福事。”皇帝内心感到凄然,于是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第二天皇帝赦免了宋濂,把他安置到茂州。皇帝曾经命重刑犯修筑城墙。马皇后说;“用劳役来赎罪是国家对重罪囚犯最大的恩惠,只是疲惫的囚犯再加重劳役,恐怕仍免不了死亡。”皇帝于是全都赦免了他们。皇帝曾经发怒责罚宫人,马皇后也假装发怒,让人拘捕宫人送到宫正司定罪。皇帝说:“为什么?”马皇后说:“
- 12 -
帝王不因喜怒而随意地进行赏罚。当您发怒的时候,恐怕处理偏重。交付到宫正司,就能酌情判定得比较公平了。也就是说,陛下您定人罪也应该交付到有关的部门。”
一天,(马皇后)问皇帝:“如今天下的百姓生活安定吗?”皇帝说:“这不是你应该过问的事。”马皇后说:“陛下您是天下人的父亲,我辱为天下人的母亲,子民安定与否,我怎么可以不过问呢?”每当遇到灾年,马皇后就率领宫人吃粗茶淡饭,帮助百姓祈祷。皇帝有时把赈灾救济的事情告诉皇后,皇后就说:“赈灾救济不如事先有积蓄准备好。”朝廷官员上奏完事情,在宫廷中聚餐,马皇后就命令宦官拿食物来自己先尝一尝。味道不好,就告诉皇帝说:“作为人主奉养自己应该简单一些,奉养贤能应该丰厚。”皇帝为此告诫了光禄官。
皇帝想访察皇后的族人分封官爵,皇后拒绝说:“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度。”皇后坚决拒绝,(皇上)才停止了这件事。然而有时谈到父母早亡,皇后常常痛哭流涕。洪武十五年八月,马皇后卧病在床。群臣请求祈祷祭祀,访求良医。马皇后对皇帝说:“死生,是命运的安排,祈祷祭祀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医生又怎能使将死的人活命。如果吃药不能见效,该不会因为我的缘故而降罪各位医生吧?”病情加重时,皇帝问她想说什么。马皇后说:“希望陛下能够寻访贤能的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自始至终,认真对待,子孙都能够贤明,大臣百姓都能够有所依靠。”当月丙戌日去世,享年五十一岁。皇帝痛哭,于是从此不再册立皇后。
16.A(A通常以58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本词54个字,属于小令,可见《浪淘沙》多是小令。
17.①比喻。如“山远翠眉长”,远望寒山空蒙蒙地带着青翠欲滴的山气,将青翠的山气比作“翠眉”,展现了重阳登高所见的美景。②拟人。“菊花清瘦杜秋娘”一句,写菊花清瘦,赋予菊花人的特征,“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此言秋菊傲霜迎风,枝干细长,好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歌妓一样楚楚动人,将词人内在的羁旅之愁形象化、外在化。③以乐景衬哀情(借景抒情)。面对“山远翠眉长”的重阳美景,词人没有觉得愉悦,反倒感到“高处凄凉”,使他不忍细睹,美景更衬词人的愁闷之苦。④触景生情(以景结情)。“秋色”、“雁声”与“斜阳”,都是词人对景思亲,感慨自身已入暮年却仍羁旅在外的哀愁的根源。
18.①又闻子规啼夜月 ②望帝春心托杜鹃 ③杜鹃啼血猿哀鸣 (2)④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3)⑥吾尝终日而思矣,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⑧古之学者必有师⑨ 艰难苦恨繁霜鬓
19. D。挺身而出:形容面对危险艰难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义无反顾: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由语境看,强调的是在危险艰难面前站出来,故应选“挺身而出”。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一贫如洗:形容穷得一无所有。赴汤蹈火:形容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斗转星移: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20. B。A项,与“豪迈”基调不符;C项,两处诗句与语段中的情感基调不符;D项,后一处诗句与“担当”语境不符。
21. C。A项成分赘余,删掉“的任务”;B项偷换主语,依据前一句,叙述主体应为“家国观念”;D项语序不当。
22.①莘莘学子改为学生②(周六)移到上午的前面③倾听改为聆听④交流改为畅叙⑤ 时间和班级位置互换
23.①医院赔偿患者丢失的现金。
②病人在病危时已经失去行为能力,医护人员成为他临时的监护人,病人的“物权”(财物)应该得到妥善保管(有责任)。
③ 于情寒心,于法合理。但情代替不了法,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保护好病人的财物不受损害也是医生职责。一个成熟的社会一定是法治的社会,只有依法治国,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 12 -
24.【写作指导】材料列举了与中国有关的三条路,五四时期的救亡之路、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之路,每条路都有自己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敢为天下先、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五四之“路”的内涵,最终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改革开放在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深度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忧患图强、革故鼎新、大胆探索、敢闯敢干、开放纳新,是改革开放之“路”的内涵。
“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也正成为全球化的新模式新趋势。通过有序的经济发展,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合作共赢、理解信任、和平友谊等,是“一带一路”之“路”的内涵。
学生可以综合“路”的内涵,寻找路与路的有机关联,谈从历史到现实的中国创举,从危急存亡旦夕间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救到自强到自信,描绘自己心中的大国之路的发展。
此外,材料在界定每条路的内涵同时也将大国之路与小我之路紧密关联。小我或开拓、或坚守大国之路,大国之路也改变着小我之路。鲁迅的话强调了“路”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内涵。而尼采的“路”强调“路”的“适当”与“不唯一正确”,给路的选择或坚守提供思辨的可能。
写作任务是:“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构想新时代我们的未来之路,并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在一次模拟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指令非常明确。写作情境:模拟联合国大会演讲稿。写作者的身份:中国代表。写作对象:他国代表。写作内容:挖掘“路”的内涵,描绘大国发展之路,构想未来之路,并将大国之路与小我之路紧密关联。写作目的:彰显大国气象,传递道路自信,思考未来发展,探索新时代与个人成长之路。
- 12 -
相关文档
-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第一中学2019-2022021-06-0314页
-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2022021-06-034页
- 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06-0213页
- 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92021-06-0112页
- 【物理】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20192021-06-017页
- 【物理】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市第一中2021-05-318页
- 【物理】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21-05-288页
- 【物理】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20192021-05-267页
- 【物理】河北省蠡县二中2019-20202021-05-2614页
- 【物理】吉林省白城市白城市第十四2021-05-259页